ug8.0下载破解中文版:卡卢仁波切最后开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9:37:50
【卡卢仁波切法语】 世间一切万法,所有一切在我们周遭不息起灭的现象,其本性悉皆空幻,而无独立的自体。就其受到感知的情形而言,它们确是产生种种不等的苦、乐感受,但就其实质而言,悉皆变幻无常。此诸乱象,是为生死轮回而受痛苦的起源。我们一旦了悟此等现象毕竟皆如梦幻,以为是实的执着观念自会烟消云散。~卡卢仁波切~

【卡卢仁波切圆寂前最后第二篇开示】 一九八九年三月到四月于大吉岭索那达 为了饶益有情众生,佛陀开示了八万四千法门的佛法。而所有佛陀的教诲,又可概括分为三大法统:小乘、大乘、密咒(或神密真言)金刚乘。最初,这三大法系在西藏全境都曾经盛行过,时至今日,这三大法系正在世界各地各自广为流传。不论是小乘、大乘、金刚乘,所有佛法的修持都不能是为名为利,或者为了任何世俗的利益而为之;这种心态在三乘里都是不被容许的。 如何去了解小乘教法的方向呢?要知道,我们每个人所体验到的「我」,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偏执性。由于有这种执着于「我」的观念,因而生起了八万四千种的烦恼及喜怒哀乐等觉受,又因这种种觉受而产生了轮回大海。因此,小乘的教法是指示众生应该屏弃对于自我的执着;将心安住于「无我」之觉悟的智慧里。 在大乘的教法中,指出众生不应该只是为自己的利益才脱离轮回苦海。除了要除去对自我的执着外,更应该以解救所有众生为念,将他们由痛苦的轮回里带至真正的无苦康乐中。为了能做到如此,我们必须弃绝自我中心意识及多变的循私心态。 在小乘、大乘的教法中,要我们放弃由于贪、嗔、痴而产生的自我中心意识及对世间法的种种执着心,而这也是修习密咒金刚乘的基础。尤其是金刚乘, 更强调一个人必须完全放弃对自我的执着:例如「我有一个自我」、「我有一个血肉身躯」、「我是存在的」、「我要愈多愈好」等。我们一定要放弃所有执于二分法的偏执心。也因此,金刚乘教法中提供了种种的本尊观修、咒轮观修方法,其目的不外乎是让我们除去我执及自私。 各位在过去世中因为累积了不少功德并和三宝(佛、法、僧)结下了因缘,因此在此生中有幸能亲近诸善知识,听闻其演说三乘教法。在这些开示中,有些主题大家很容易懂,但有些主题你们顶多只是有个不很明确的概念罢了。 结果呢?有些人认为「我正在修持佛法以达到开悟的境界」,然而却在同时,你们当中很多人会想「这辈子我要活的快快乐乐、舒舒服服,我要名,也要 利,富可敌国」。各位在修持的当中却参杂了太多对世间法的执着。或许各位把心思放在世间法及出世间法的比重各占一半;或许较偏重于出世间法;但也可能世间法占掉了你所有的时间。不论如何,各位有时候是在认真学佛修持,但有时候却又转向世俗名闻利养中而让生命就这样飞逝。 如果各位真要学佛,该怎么做呢?就像当初佛陀一样,你们应该专心致力于了悟心的本质。各位要提升自己心的层次,藉认知那些烦扰的情绪---贪欲、瞋怒、愚痴、傲慢、猜忌等等的本质后,而减少、消灭或排除掉这些情绪。你们若能依此修持,你的精神(灵性)生活才是最真实的。 对所有的学佛者而言,不管他是西方人、印度人、西藏人或中国人;国籍并不会造成任何差异,因为他们都有着珍贵的人身。基本上,我们大家都是一样 的,都能够了解佛法并实际去修习之。然而,由于各国文化背景的不同,却也形成了一些差异处。例如:在西藏和其它东方国家里,由于早期就已受过大量佛教文化的洗礼,因此大部分的人都对佛教抱持正面的态度,认为佛陀的教诲是真实不虚的;又如,静坐,持「嗡嘛呢贝咩吽」、顶礼、绕佛、点油灯供佛等,都被视为是善行,或至少也被认为是良好的行为。在这方面,东方人都深受着先前已有之佛教文化的影响而习以为常。虽然很少人知道为什么这些善行能导致开悟,仍然有很多东方人根深蒂固的趋向于信仰佛教。也因此有着这种文化背景,大部分的人都有机会且知道如何静坐;至于那些不曾学过静坐的东方人,也至少念过十亿遍的(嗡嘛呢贝咩吽)或一百遍的百字明咒。 在欧洲或其它西方国家,佛教尚未广传,尤其是藏传佛教更让他们觉得带着奇特的外来色彩。在西方人的文化中,从来没有任何先前的背景及影响让他们去接受或信仰佛教。但是,经由多世所造善业之业力牵引下,有些西方人知道佛陀是圆满的,他的教导是真实不虚的,因而已在心中增长了对佛教的信念。然而,西方人从来没有佛教的文化习俗,故只对静坐产生兴趣。也因此当他们持百字明时,心中充满着矛盾:百字明真的有效吗?西方人很难相信持咒的真实效益所在。所以即使大部分的佛教教义西方人都能了解,但却很少能虔心的持百字明或其它咒,或者念诵祈祷文。例如「三聚文(Discourse of the Three Gatherings)」、「祈善行文(Prayer of Exce-lent Conduct)」等,佛陀就曾开示过,都是非常有法益的。或许并不是西方人对佛陀的教诲缺乏信心,而是西方人从来没有佛教的文化背景,才导致他们对佛教的信仰不能完备及坚定不移。这也就造成了东方及西方佛教徒间的差异所在。 佛陀曾经开示过,静坐对我们是非常有效益的。他也指出,持诵任何咒语、祈祷文、仪轨、经典同样地非常有效益。他也宣示我们,可经由顶礼、绕佛等善巧法门来累积功德及清净障碍罪业。做以上阐述的都是同一个人:佛陀。要知道佛陀所说的并非半真半假,所有三种修持的方式─身、语、意三方面─都是同样的有法益,且真实不虚的。 我们修行的基础,我们试着要改进的,正是身为有情的我们自身。我们与生俱有身体、声音和心。我们倚止于它们。我们从不曾想「我不在乎我的身体和声音,我只在意我的心」。虽然身体、声音和心有它们个别的功能,它们的基础是全然一样的。没有心,身体将无所用;没有身体,也就没有声音。这三者在某些方面是不可分离的。因为它们的不可分,我们造了无数的身、语、意之恶业和罪障。为了成佛,我们必须清净它们。我们应该相信佛陀的所有教法,同时依法修持。 简而言之,如你打算修习佛法,不论是一年、一个月、一星期或一天,皆应抱持成佛的态度。你们要有正确的发心,应为利益众生而修持。不应该用你在娑婆世界生活的方式来思惟。你必须考虑别人的福祉和成佛的利益。 设若了解一些心的本性,你的禅修体验将更加充实。当具足了这种认知,你的持咒、祈请、依仪轨修持,或大礼拜及绕佛等身体活动,也会更加奏效。 了解心的本性,对我们来说有些困难,通常我们必须长期地接受上师指导,检视我们的体验,发展虔敬心和祈求。否则,我们实在难以了解心。 在过去,一位具足真正证悟及高洞察力的喇嘛,遇见已累积无量福德且净除许多障碍的学生时,这位喇嘛会透过他的洞察力认知学生的善根。然后给予讲解并对他直接指出心的本然样子,学生接受了指点后,即进行禅修。然而,这种情形近来已不复多见,没有多少人能明确的说出「这是心的本然样子」。 因此,我不可以不告诉你们心的本性。「现在我已老了,健康情形也不好,我的日子不多了!」在我们所有短暂的时间里,我必须只讲说对你们有益的话,撇开正确的说明心是怎样的以外,再多的话也是多余。〈此刻有人开始哭泣─英译〉 心是怎样的?它的名字是「心」,但是去掉「心」的这个标签,我们无法指着一件物体而说「那是心」。我们也不能对着白色、黄色或红色而说「这是心的颜色」。我们也无法指着一种形状:方形、圆形、半圆形、三角形而说「那是心的形状」。心本身是空的。 如果心的空,只是像空间,像天空一样的毫无觉知,那将一无是处。心不是那样的:它的本性是清明的,在清明中任何事物可以被知晓。 觉知(awareness)或意识(consciousness)能知道这不可分的心之空与明。为了帮助大家了解,也许觉知这个名词比较适当。我们所谓的「心」也就是这不可分的清明、觉知和空性三者的和合。 我们无法光从看(looking)而指出,这不可分的明、觉知和空三者和合的心的位置。然而,如果不看,我们又永远也无法认知这个心。那该怎么办呢?你应该很自然的,避免矫揉造作的,像你所发现的那样,让心自然的静止,不受干扰。 如果你只是让你的心静「止」于它的自然状态,对它又没有任何的觉知,这种修持是不会对你有任何帮助的。那是愚蠢、无恶和简单的,不会发展出类似 「观」的禅定。然而设若你能让你的心自然地放松,不受干扰地处在它的自然状态,同时又维持一种最起码的明觉,逐渐的你会有如下之念头(这就是心真正的样子)。毫无疑问地,它将会慢慢地发生。 从无始以来,你们无法使自己的心有片刻的宁静,总是受到许多念头的干扰,如同海洋的表面老是受到波浪的翻动一样。你的心从未平静,于是产生了相当不良的禅修心里准备。心未平静,就无法认知它自己的本性。这有许多对治法门,首要乃是使心平静的修习,继之为发展观照。其似为最佳对治之道。 使心平和的法门无量无边:如空性的禅修,光体禅修,不同本尊的禅修等。不管怎样,如果你不能几个月或几年长期的勤于修持这些法门,你的心是无法永保平和的。你所谓的禅修将会是不清明的,而且你的生命也将终老于这种浑沌的情况。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难过的事。 你可能会想知道,「什么是最适合我的方法呢?」如同佛所说的:藉此禅修及忆持,即使是成熟的五无间业也能被清净。修持圣观世音菩萨,能够清净任何及所有的不善业,即使是成熟的五无间业。当我们于禅修心的本性时,同时观想本尊的像及口诵真言,如此则能清净累劫所积的恶业。当恶业及障碍被清净时,禅修的证量会自然的现起,你不可能错失它。 在不断持诵「嗡嘛呢贝咩吽」时,无论是否以念珠计数,你观想你自身为观世音菩萨本尊,白色,一面四臂。此刻,要用你心的眼睛清楚的看见本尊的全部形貌,可能会有点困难。尽管如此,你的禅修是不会有危险的。你可以只想「我是观世音菩萨」并且保持着这种想法,慢慢地当你比较熟悉此项修法时,你将可清楚的观想。 如你能专心一致的思惟「我是观世音菩萨,明亮且空的像彩虹般的显见」,当你不断地持诵咒语,慢慢的,平和的心就会出现。然后,有时把自身观为观世音菩萨的这种专注放开,让心很自然的,并且尽可能长久的,止于它的本质上。从此,大手印的体验将会展开。 偶而,当你在诵咒时,让心专注于不断的咒声上。不要想「这是悦耳的声音」或「这是不愉快的声音」、「这声音太吵了」或「这声音有气无力」,只是专注于声音的本身上。心的平和将于焉展开。不但如此,正如佛所说的:「藉禅修或忆持它,即使是成熟的五无间业也能被清净」。禅修观世音菩萨的形、声,可清净无量的不善业或障碍。 我们(注意:仁波切用「我们」这组字而非「你们」─英译),身为禅修的初入门者,当我们的心住于自然、无念且不断持咒下,可能会发现我们的心变得不安宁。遇此情况,可以停止持咒,尽量持久且不分神的,将心专注于其本然的样子。 很重要的事是应向无二无别的上师与观世音菩萨祈求,请求帮助我信服上师及观世音菩萨,对众生发展出慈悲心与证得大手印。最后应念诵功德回向及利益众生二祈请文来结束修持。 当你作大礼拜时,你应清楚的观想三宝及三根本显现在你面前的虚空中,并充满整个宇宙。为了长养强烈的信心与恭敬心,你身作大礼拜,口念皈依祈请文,意保持信心与恭敬心的态度;这些为大礼拜的修行重点。 献曼达供时,你再次地观想三宝及三根本,以全宇宙无论是外形上、味觉上、触感上、嗅觉上或声音上的美妙珍品供养他们。你观想这些供品无量无边,三宝与三根本也全然的接受与享用。这是修持的重点应牢记在心。 如你正念诵百字明,你就想你的根本上师以金刚萨埵的外型呈现,坐于你的顶上。你向他忏悔,请求他清净你自无始以来所造的深重恶业。然后,你一边观想甘露自外形为金刚萨埵的上师流出,一边念诵若干百字明。甘露充满你的全身并溢出;你的恶业和罪障像煤炭水或污油般的流出体外。这种个过程将使你清净。你观想上师、金刚萨埵的身、语、意和你的身、语、意合而为一无二无别。这些为金刚萨埵的修行要点。 当修习上师相应法时,你可以以曾授予你最重要的灌顶、口传、解释及一般心灵指引者,为你的根本上师。或以曾对你的心提供最大帮助者,为你的上 师。这个上师的本质显现为金刚持,并为本初佛金刚持及灌顶传承、口传及讲解的喇嘛所围绕。深具信心与恭敬心地念诵上师相应法六行祈请文。然后请求并接受四灌,并将你的心与根本上师的心合而为一。 这些教授足够了;现在你们应尽可能的多修习。 【编注】本文另外译版收录于《卡卢仁波切─即身成就的活佛》第十章:最后教法之一 --------------------------------------------------------------- 【卡卢仁波切圆寂前最后一次说法】 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八日讲于索拿达 六道众生,遍满虚空。于六道中,众生的生存方式,多至不可胜数。例如,有些众生能看见其他各道中的众生;有些众生则无能为力。 六道众生里,最不幸的是地狱道和饿鬼道的众生。他们的寿命最长,痛苦最剧。地狱众生受极寒极热之苦,饿鬼受极饥极渴之苦。若能看到他们,我们即会生起悲心,自忖非得救助他们不可。唯一能提供我们资料,让我们了解他们处境的是佛法中对地狱道和饿鬼道的描述。我们看不到此二道,而此二道的众生看不见我们。我们若想利益他们,除了修行佛法,别无他途。 我们在此世间所能看见的众生是各种动物,包括鸟、猪、狗、牛、羊、鱼、蛙及昆虫等。这些众生过去所造之业不善,如今都不能主宰自己的生活。我们能看见他们及其所受之大苦。我们若想能帮助它们,对它们说法是没用的,因为它们不懂我们的语言。虽然念诵佛号、短咒、长咒给它们听,会对它们有所帮助,但我们无法让许多众生获得大益。 我们能传予法义,并能期望其了解而获益者是世间的人类。不过,很少有人能了解佛法,可能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懂佛法讲的是什么,那些能懂一点佛法的 人,有的对佛法了无兴趣,有的则怎么说也不能起信。由于大多数人皆属此类,能认识佛法旨趣者仅仅百中得一,故以法教助人很难。 像我们这样对佛法能有所了解、能生欢喜心,并已入于佛法修行之道者,极少。对我等来说,今生最有益、最重要之事,莫过于见法、修法,以致能行法。 心是了解佛法所须讨论的根本问题。流转生死者是心,受轮回之苦者是心,超越痛苦而成觉利生者也是心。不管是轮回还是成觉,其中除心之外,别无其他。因此,认识心是一件极端重要之事。 为了要认识心,我们先举一例。搀杂泥土之水,对我们没什么用处,清净之水则做什么都行:可供饮用、可以烹茶等等。不净之心是处于无明的根本识,犹如泥水。根本智,无染的净心则有如清水。 我们若对心性了解到某种程度,自然会领悟业因果报的运作。结果,我们就会舍恶行善而造善业。我们的恶业也会因而逐渐消失。对心的了解即是这样使得我们体会到业因果报所含的真义。 现在,我们来更仔细的了解心与领悟业之间的关联。首先要谈的是,根本识不净之心像地一样。它具有地大(五大之一,余四为水、火、风、空)的特 色。地是坚固的,其潮湿显示水大的存在,其温暖是火大,其活动是风大,其广大性为湖、树、草等之所依是空大。因此,地大之中,五大具足。根本识有五大的特色。从根本识出现「八识」、「五蕴」,以及我们经验中的其他方面。这些都是在根本识这块「地」上所种之因。从这些因所生之果很多。这犹如上述的泥水,亦即所谓的「因果」。生死轮回的现象,出自此根本识,也回归此根本识。这就是业因果报的运作。 业果以烦恼为所依。例如,我们若有某物,心中会想:「这是我的。」如是一来,执着即起。我们若忧虑他人前来夺取该物,就会生起贪心。此贪成为因,一旦「溶」入根本识中,或刻在根本识上,其后果将是贫穷和更贪。同样的道理,善因生善果,恶因生恶果。 所有佛法中主要的,即是业因果报。理由是,在业因果报方面若行得正,恶业即减,善业即增,以致我们有可能积聚福智二资粮,而终成正觉。 修此成觉之道的第一步,是皈依喇嘛(上师)和三宝,然后是观业因果报,依自己的了悟而舍恶行善,名为「资粮道」。当你依序修行下、中、上三个次第的资粮道时,你的善业随之增加。最后,你在精进、智慧、忍辱方面也大有长进。至此,你已抵达「加行道」。在加行道,你修禅定和精进,也就是修法。结果,你直证曾用理智所观的心性,这是进入「见道」的时刻。依序修行下、中、上三个次第的见道,直到抵达见道极顶为止。至此,我们看心性上次演说中所说的空、明与无碍智合就像看见密友,一眼即能认出。 资粮道、加行道与见道,都各含有下、中、上三个次第,都是小乘、大乘及金刚乘所不可或缺的。此三道之所依,在三乘中完全相同。三乘无一不是殊胜的悲心、加持和力量之源,无一不是成觉的宝贵方便。 不过,此三道修行时间的长短,在三乘中就大有差异了。在修道所需时间上,小乘极长,大乘比小乘短得多,而我们所讲的金刚乘则又远较其他二乘为短。例如,金刚乘的行者中,上等根器可即身成觉;中等根器可于中阴阶段成觉;下等根器也可在修过三生或七生之后成觉。因此,就金刚乘的修行来看,资粮道、加行道与见道,都是相当短的。这是因为金刚乘具有充实其修行的方便法和大悲心。我们如今能有机会修金刚乘,真是太幸运了。 关于此点,有例为证。佛曾说过,没有比诵「嗡嘛尼贝美吽」更有益的了。发愿诵此六字真言一亿遍者,可用小乘的方式,那就是独诵。无论如何精进,也 要三年多的时间才能诵完一亿遍。但若用大乘的方式去诵,则可集一百位有相同信仰和志愿者,共同诵此真言,把每人所诵的真言遍数加在一起,即成所谓「共同一亿遍」,这比用小乘的方式要快得多了。然而,依金刚乘的看法,诵真言者可想像自己化现为一百、一万或十万观音,并想像这些化身都真在那里不断念诵六字真言。若以信心修行此法,则只要几个小时或几天,就能诵完一亿遍,在效率上,诸乘之间有着这样的差别。 如果我们只对某一位喇嘛(上师)、本尊或佛有大信心,而欲向其礼拜十万次,那就需要很长的时间。这种修法会除一些障碍和积一些功德,但起信的对象只有一个。在修四加行时,我们的修法是想像面前空中充满喇嘛、本尊、佛陀、菩萨、空行母、护者及护法成百、成千、成万,遍布十方,真的在我们面前现身。我们想像自己发出成百、成千、成万的化身,与一切众生共同向诸喇嘛等顶礼。如是礼拜十万次,我们所积之功德及所除之障碍,就像礼拜无数个十万次那么多。这就是金刚乘道的修法。 富人可能想要一些金银绸缎等贵重物品来供养其所信的喇嘛或佛,可能先款待这位喇嘛或佛,然后献上自认为是宝贵的东西,说:「这是我所珍爱之物,希望您肯接受。」这种出自信心的献供,能为献供者积大功德,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同样的,在修曼达(坛城)供时,我们不断向十方诸佛与菩萨,献上自己的身、语、意和一切所有;献上过去、现在、未来所积之善;献上天、人的各种享受、美妙之声色、美味和香味、愉快的感受。我们以大信心,一再如是去做。我们用此修法所积之功德,比上述富人所积要多数千倍、数万倍、数十万倍。 我们所积之功德增加,我们的障疑就相对减少。所以说,金刚乘道具有无量善巧方便和悲心。 金刚乘的这种善巧方便从何而来?从心而来。一切现象皆起于心。心性是空、明、无碍智。若能知此心性,我们就会了解金刚乘所有起于心的善巧方便。有此了解,我们修善、修法就容易了,我们的修行会立即产生效果。 目前,我们把一切经验色、声、香、味、触都看成是真实的、实存的,我们想:「我存在,有我,我的确存在,」我们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成见。固执这种成见实在是极能限制成长和令人衰弱之事,它就像是在索拿达地区的道路上布满了荆棘,而我们却光着脚在上面走。扎入脚中的每一根刺,都非拔不可,这使得我们的前进既费时又困难。显然,我们若是穿上坚固的鞋,那就好走得多了。同样的,如果我们真正了解一切现象是空只是内在之惑的反映以及心也是空的,那么我们无论做任何事,都不会在生活中遭遇困难。 我们必须观想、祈求喇嘛、本尊和佛陀,以及对他们生起信心,不这样做,即不可能行解脱道。佛陀存在,喇嘛存在,本尊存在,因为他们存在,我们才能得到他们所赐的各种加持及成就。不过,我们所说的佛或喇嘛,并非像铁、水晶或金银那样的物质,你决不可以这种唯物的态度去看他们,喇嘛或佛的本质是空;其性唯明;其相是无碍智的游戏。除此之外,他们完全没有真正具体的形色,就像虚空之空明一样。了知他们如此,我们即能生起信心,让自己的心与他们的心合二为一,息念安住。这种态度及修行,极其重要。 这一点关系重大!有些人可能对喇嘛(上师)或佛有大信心,但他们想:「我的喇嘛是真实的,具有这种形相、这种声音、这种感受等等。我的喇嘛确实存在,我自己也确是某某人,我对这位喇嘛大有信心,我很敬爱我的喇嘛,我的心全放在我的喇嘛身上,我愿尽我所能侍奉我的喇嘛,并以信心修行。」后来,喇嘛圆寂时,他们想:「真可怕!喇嘛圆寂了」他们不胜悲愁,心想:「我再也看不见我的喇嘛了!」因此,他们深感沮丧和焦虑。这是由于误将喇嘛之肉体看作实有所致。 我的根本上师(喇嘛)之一是博学有成就的康育仁波切。他是很了不起的人,他有一位法国女弟子,对他极为虔敬,这位女弟子想:「康育仁波切是我的根本上师(喇嘛),我对他有大信心。」在教禅观时,康育仁波切要她把心与他的心合在一起。于是女弟子想:「自今而后,我愿将我之身与他之身看作是不可分,将我们之语看作不可分,将我们之意看作不可分。」她在这一点上观想了一段时间。她的信心纯正,修得也好。不过,她潜在的执着心强,不久之后,她好像随时随地地都带着喇嘛:她走他也走,他坐她也坐,如影随形。她觉得老是有喇嘛在身边压力很大,以致白天吃不下饭,晚上睡不着觉,她几乎要发疯了。我过去常看到她,如今已有些时候没见面了,结果如何,不得而知。像她这样的执着,相当危险。 据说,我们一执着本尊,本尊即成枷锁,我们一执着自己的成就,不管是多么大的成就,成就即成障碍。 很多人想:「我的喇嘛(上师)老了,住的又远,因此,我不会再见到他了,我们相隔太远,使我无法得到他的加持。」有很多人真这么想。这是由于不知喇嘛之心有如天空,以及不知自己之心亦如天空,而产生的错误观念。 简言之,不要把你的血肉之躯看成真实的存在。你要想像自身现观音菩萨相,空而明显,有如天空中出现的彩虹。你要尽量把观音身相所有细部都想像得清清楚楚,至少,你也要认为自身具观音相。 同样的,你要把一切声音都看作是声与空的结合,是观音六字大明咒的自然回音。你要把一切精神现象和活动都看作是观音之心,是智与空的结合大手印。 心遍虚空智满心,让你的心安住于智之空明,无有散乱。然后,无论做什么行、坐或任何日常活动你都要保持此智。如是,你的修行就会逐步进展,成佛不再是难事,一切现象和你的生活经验都将变为成觉之道的一部分。 于此世间,每天都有人死去,无论如何,人人都不免一死。但每天出生的人数跟死去的也差不多。因此,这个世间永不会空,而且将老是这样。于此世间,人们有各种不同的生活经验,但生、老、病、死则无人能免。一切无常,没有永恒或实存者。我们必须将此点牢记在心,无时或忘。这是绝对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