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信哲《说谎》:不为心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4:22:22

不为心累
魏启扬



  人在旅途,总会有累的时候。累有不同的累法,有的人活得身累,有的人却是心累。
  我最崇拜我父亲的累法。父亲年轻时当过兵,挖过煤,然而大半生则行走在黄土地里。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就像一头不知吃草只知耕耘的老黄牛,终日不停不歇地在艰难中爬行。在靠挣工分的年代,父亲干的活最多最苦最累,可挣的工分却比别人少一等,对此父亲从不抱怨。每天收工回家,疲惫的父亲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卷一支“小喇叭”,坐在门前杏树下吞云吐雾,那是瘦弱的父亲劳累一天后最惬意的一点时光,夜幕里的父亲,就像土屋前的一尊石像,让我们几个孩子从心底感到踏实。那些年代,我们老家不通公路,父亲托人说情找到一个为供销社当背夫的活儿。每天鸡叫头遍,父亲便踏上背夫之路。从一个商店到另一个商店,要趟过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谷,最后还要从山谷到山顶爬一大段陡坡路。父亲每次背着一百四五十多斤的货物,来回三四十里路程,常常是夜半才回家。那时缺钱缺粮,父亲背货很少携带午饭,即使是早晚两顿到肚的饭菜也是不见油水。父亲从不对人诉说自己的苦累和艰辛,在他的脸上,似乎永远挂着那不变的微笑和慈祥。
  这就是我父亲曾受过的累。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背夫,是一个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他的累对于我们来说似乎是遥不可及无法想象的。但是,从杏树下父亲的那种坦然,夜灯下父亲为准备第二天重上背夫之路的那种从容,我知道父亲的心并没有像压在他身上的货物那么沉重。
  其实,身累并不可怕,真正让人累得喘不过气来的是心累。
  我有一位朋友,其职业在现在这种社会状态下,是足以让很多人羡慕的,工作单位虽不是最好,但双休日照休,节假日照放,上班时更不用担心日晒雨淋,工资虽不高,但也称得上是铁饭碗。不知为什么每次见面交谈时,他满肚子的抱怨之声扑面而来直让人喘不过气。我不明白,有条件好好地生活,却为什么生出那么多的烦恼,让那么多的“不公平”、“不合理”将自己折磨得如陷入茫茫沼泽之地不能自拔,让自己的生活因这些烦恼而变得黯然失色。
  我时常会忆起老家门前那棵杏树下父亲的身影,想起父亲艰难爬行后挂在脸上的那种坦然和从容。我不敢肯定在那个时代父亲是乡邻中最累的一个,但我却敢肯定父亲所承受过的生活压力、所经历过的艰难困苦一定是最大最多的。然而父亲的心却永远是简单的,平静的,在他心底唯有的希冀,就是用他那单薄的躯体,为我们几个兄弟姐妹撑起一片生存与成长的蓝天。
  心不累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境界。人在生活中,有欢乐也有忧愁,有喜悦也有烦恼,有甘甜也有困苦,有顺势也有逆境,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幸福也有辛酸,对于这些众多的可能,我们将如何面对呢?可能每个人都希望多有阳光,少有冰雪。然而,当冰雪就在你的脚下的时候,唯有选择前行,将冰雪留在身后,去迎接新的阳光。或许换一种心境,去对待眼前的一切,即使是身处逆境,却仍然可以到达心灵的彼岸。冰雪融化之后不就是滋润万物的甘露和养分吗?茫茫雪皑将所有枯残存储起来,我们的心境是否也应该像这洁净的山川田野一样静然?这正如哲人所言:越过山峰便是平川;寒冬过后春天就会到来。
  古人说:山不转路转,石头不转磨子转。这对于我们养心也是一剂良方。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时顺着一条路可以走到底,有时也可能走进死胡同。如果真的遇到了死胡同,我们改变一下方向,可能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当今社会是多元化社会,身处这种纷繁复杂的环境里,如果我们少一些物欲,少一些轻浮,我们的心也就会宁静许多。心灵的路要靠自己开凿,唯有不给自己设障碍,多给自己找出路,才是吾心不累的良方。
文章来源:2011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
图片来源:深山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