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少女之元武道游戏:《读点经典》第八辑 喜欢的朋友要保存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04:54


■《老子》二则■

善行无辙迹[1];善言无瑕谪[2];善数不用筹策[3];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4];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5]。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6]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7]。(二十七章)

 

圣人无常心[8],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9]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10](四十九章)

  【注释】

[1]这句是说,善于行走的,不留痕迹。辙迹:犹言痕迹。

[2]这句是说,善于言谈的,没有过失。瑕谪(zhé):过失,瑕疵。

[3]这句是说,善于计算的,不用筹策。数:计算。筹策:古时的计数器具。

[4]这句是说,善于关闭的,不用门闩却使人打不开。闭:关闭。关楗(jiàn):门闩,横者为关,竖者为楗。

[5]这句是说,善于捆绑的,不用绳索却使人解不开。绳约:绳索。“约”也作绳索解。

[6]这句是说,有道之人经常善于挽救人(指人尽其才),所以没有被废弃的人。下句句法与此相同,“救物”指物尽其用。救:挽救。

[7]这句是说,这就叫做承袭大道。袭:承袭,有保持或包含的意思。明:指了解道的智慧。

[8]这句是说,圣人没有主观成见,以百姓的心为心。无常心:指没有主观成见、师心自用之心。

 [9]这句是说,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样可使人人向善。善:全句五个“善”,第一、三、五个作“善良”解;第二、四个作“善待”解。德:假借为“得”,得到,下句同。

[10]这句是说,守信的人,我信任他;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可使人人守信。信:全句五个“信”,第一、三、五个作“守信”解;第二、四个作“信任”解。

 

 

 

 

1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1]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4]

 

【解题】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原籍太原祁州(今山西祁县),父辈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开元进士,任过太乐丞、右拾遗等官,官至尚书右丞。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诗、画成就都很高,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后人称其为“诗佛”。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37),时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打败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慰问。诗中描写出塞时沿途所见景色,景象开阔,气势雄浑。颈联两句,“直”、“圆”二字逼真传神,“直”,写出了孤烟之高;“圆”,写出了落日之低;以十分工整的对仗描绘出塞外开阔鲜明、气势雄伟的景象,历来传为名句。使:奉命出使。

【注释】

[1]这两句意谓单车出使,独往边塞慰问,使者来到了居延。属国:秦汉时官名——典属国的简称。汉代著名使臣苏武曾为典属国,唐时遂以“属国”指代使臣。居延:汉县名,在今甘肃张掖西北。

[2]这两句意谓蓬草随风远去,出了汉朝的关塞,北归的飞雁进入了胡地的天空。这是在写景中暗寓行程。征蓬:被风卷起远飞的蓬草。

[3]这两句是写塞外的独特景色,意谓大漠中的烽烟笔直地升入高空,大河上圆圆的红日正在徐徐下落。烽烟为狼粪燃烧之烟,边塞报警和报平安所用。

[4]这两句意谓在萧关碰到了侦察骑兵,得知都护在战斗的前线。萧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市东南。候骑(jì):侦察骑兵。都护:唐代在边疆重镇设置都护府,长官称都护。燕然:山名,今蒙古国杭爱山。后汉窦宪曾追击匈奴至此,在此大败匈奴,于山上刻石纪功而还。此处代指边防前线。

 

 

……………… 散·文·选·萃…………………

87

■客 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1],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2]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3]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4]

 

【解题】

这首诗大约作于上元二年(761)春天,时杜甫在成都。诗题下原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相过,来访。本诗写杜甫接待客人的欢乐场景。前两句用“春水”“群鸥”意象,渲染出一种充满生活情趣的氛围,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全诗用第一人称,表达质朴流畅,自然亲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热情好客的心境。

【注释】

[1]舍:指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皆:都是。

[2]这两句是说,花径不曾为客人打扫过,今天为你而打扫;柴门不曾为客人打开,今天为你打开。上下句为互文。缘:因为。蓬门:柴门。

[3]这两句是说,因为市集太远,招待客人的菜肴准备得不丰盛;因为家境不好,只能喝家酿的老酒。盘飧(sūn):菜肴饭馔。无兼味:没有丰盛的菜肴。旧醅(pēi):隔年的酒。醅是未经过滤的酒。

[4]这两句是说,如果客人愿意的话,就把邻居老翁喊过来一起痛痛快快地喝一场。尽:喝完。

 

读点经典

■《庄子》一则■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1];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2](《外篇·山木》)

 

【注释】

[1]醴(lǐ):甜酒。

[2]“君子淡以亲”二句是承上而言,意思是说,君子之交是以道相合,而不言利,故虽淡却亲;小人之交是以利相饰,而利不常有,故虽甘却有时而绝。

 

 

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1]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2]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3]群芳妒。零落[4]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解题】

本词赞美了梅花的高洁品性。作者咏物寓志,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趋炎附势,而要坚守节操的决心。

【注释】

[1]驿:驿站。无主:无人过问。

[2]更著:又遭受。著:同“着”。

[3]一任:任凭。

[4]零落:凋谢。

 

■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

秋瑾

漫云女子不英雄,

万里乘风独向东。[1]

诗思一帆海空阔,

梦魂三岛月玲珑。[2]

铜驼已陷悲回首,

汗马终惭未有功。[3]

如许伤心家国恨,

那堪客里度春风?[4]

 

  【解题】

秋瑾(1875—1907),原名闺瑾,字璿卿,别署鉴湖女侠;留日时改名瑾,易字竞雄,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中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女性革命活动家、文学家,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为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和推进妇女解放运动,作出了杰出贡献。1904年,秋瑾东渡日本留学。翌年先后加入光复会、同盟会,并被推为同盟会评议员、同盟会浙江分会会长。1905年底,日本政府颁布“取缔留学规则”,秋瑾愤而回国。1907年,秋瑾接办大通学堂,赴浙东各地联络会党,组织光复军,准备在皖浙两地同时起义。但徐锡麟发动安庆起义失败,绍兴革命行动暴露。秋瑾随即被捕,英勇就义,时年33岁。本诗作于光绪三十年(1904)去日本留学途中,表现了秋瑾作为一个女英雄的革命气概,以及她对祖国危亡的热切关注。索和(hè):要求以诗歌酬答。用原韵:指用原诗的韵脚作诗。

【注释】

[1]这两句是说,不要说妇女就不是英雄,看我今天乘长风破万里浪,只身一人东渡日本。漫云:不要说。乘风:即乘风破浪。据《宋书·宗悫传》记载,南朝宋宗悫(què)少有大志,称自己“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此处暗用此典故。

[2]这两句是说,在辽阔的大海上乘船飞驶,不禁诗思涌动,那美好月色中的三岛海国,令人梦绕魂牵。诗思:指写诗的灵感。三岛:指日本。日本本部由本州、四国、九州三个大岛组成,故称。玲珑:明亮貌。

[3]这两句是说,祖国沦亡的残破景象,已使人不堪回首,而自己却并未为祖国立下什么功劳。铜驼:指古代置于宫门前的铜铸的骆驼。西晋时,索靖知道天下将大乱,曾指着洛阳宫门外的两只铜驼说:“不久就会看到铜驼埋没在荆棘丛中了!”铜驼置身荆棘丛中,代指京城残破荒凉。诗人用“铜驼已陷”,暗喻中国遭受列强蹂躏,有沦亡的危险。汗马:战马奔走而出汗,这里诗人以汗马自喻。

[4]这两句是说,这么多令人伤心的家仇国恨,哪能容我在异国他乡白白地耗费光阴呢?表示自己定要抓紧时间,学成归国,拯救祖国。如许:这些。那堪:怎堪,怎能禁受。客里:离乡在外期间。春风:代指光阴。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

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清·魏象枢题县署大堂联)

  

政惟求于民便;

事皆可以人言。

(清·梁章钜题衙厅联)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清·顾复初题成都杜甫草堂联)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

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

(鲁迅挽瞿秋白联)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周恩来自题联)

 

是南来第一雄关,只有天在上头,许壮士生还,将军夜度;

作西蜀千年屏障,会当秋登绝顶,看滇池月小,黔岭云低。

(朱德、蔡锷题四川雪山关联)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李大钊巧改杨椒山句赠杨子惠联)

  扶大厦之将倾,此处地灵生人杰。解危济困,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

挽狂澜于既倒,斯郡天宝蕴物华。治山秀水,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

(马识途题邓小平故居)

 

 

 

……………… 经·典·释·名…………………

■《国语》■

《国语》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全书共二十一卷,记载了西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至春秋时期贞定王十六年(前453)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一些片段的史实,但记载各国史料数量不一致,以《晋语》最多。因分国记事,所以称为国别体。《国语》的内容可与《左传》相参证,又有《春秋外传》之称。这部书的作者至今没有定论。司马迁曾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报任安书》),因此旧传是春秋时左丘明撰。现一般认为是战国初期的一位熟悉各国情况和掌故的人物汇编各国史料而成。

《国语》倾向于记录各国贵族的言论,思想较驳杂,因所记之人、所记之言的不同而各具特色,如《鲁语》记孔子语含有儒家思想,《齐语》记管仲语则谈霸术,《越语》写范蠡则带有道家色彩等。另外,《国语》的作者对所记之事之言不加评论,也显得较为客观。

《国语》的文学价值不及《左传》,但比《尚书》《春秋》等还是有所发展和提高,如善于选择历史人物的精彩言论来反映某些社会问题。叙事方面亦时有缜密、生动之笔,如《吴语》和《越语》记载吴越相争始末,文章波澜起伏,为历代传诵之名篇。所载朝聘、飨宴、辩诘、应对之辞,也写得较精练、真切。由于原始史料的来源不同,《国语》的文风不很统一,诚如崔述所说:“周鲁多平衍,晋楚多尖颖,吴越多恣放。”(《洙泗考信录·余录》)

三国时韦昭的《国语解》是现存最早的注本。

■《战国策》■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整理旧著,按照国别编订为33篇,定名为《战国策》。东汉高诱曾为之作注,今已残缺。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最完整的一部著作。其所记史事,起于公元前490年,下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该书主要记述的即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它比较客观地记录了当时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详细记录了当时纵横家的言论和事迹,展示了这些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才干,反映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思想内容比较复杂,总体上体现了纵横家的思想倾向,同时也反映出了战国时期思想活跃,文化多元的历史特点。其政治观比较进步,最突出的是体现了重视人才的政治思想。该书所收多是优秀散文,文辞优美,语言生动,论辩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对后代文学有深远影响。

《战国策》宋时已有缺佚,由曾巩作了订补。南宋初年,姚宏和鲍彪曾作新注。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其中一部类似于今本《战国策》,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该书共27章,其中11章见收于《战国策》和《史记》,其余16章为佚书。

 

 

 

 

 

 

经典语录

“腹有诗书气自华”。为提高我市干部的文化修养,在市委宣传部的组织下,我们编选了这套《读点经典》,内容主要是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经典文献中的名家名篇或格言警句,兼及外国作品。

在选录中,我们突出了励志、和谐、民生、为政、修养、勤学、艺术、智慧等方面的主题。为了便于编排,又将其分为经典语录、散文选萃、诗词撷英、楹联集锦、经典释名等几大板块。

本书以丛书的方式出版发行,每月1辑。

本书采用小开本,以便于携带。

为了方便阅读,对所选散文和诗歌部分的作者和题旨,我们作了简要的介绍;对较为生僻的语词,也作了简单的注释;通俗的字词,不再注释。

       

                   

 

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书香浓郁度,意味着这座城市,这个地区的文化品位的深浅和宜居度高低,更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都是感叹人生苦短而知识无限,同时也说明读书求知的重要和快乐。要读书,就要读好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外经典浩若烟海。我们的干部或因工作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解题】

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蕴涵着孤芳自赏的淡淡忧愁;而本词却是写梅花的美丽坚贞、积极向上,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写孤傲而是写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作者用陆游原调原题,但立意完全相反,故云“反其意而用之”。

经典语录

后 记

DU

 

DIAN

JING

DIAN

散文选萃

序/ 薄熙来/ 1

 

经典语录

《老子》二则/3

《荀子》二则/6

《淮南子》二则/8

《贞观政要》二则/10

现代语录六则/12

 

散文选萃

将相和/司马迁/ 19

桃花源记/陶渊明/ 24

荷塘月色/朱自清/ 29

热血、汗水和眼泪/温斯顿·丘吉尔/37

 

 

 

88

 

散文选萃

散文选萃

散文选萃

经典语录

 

■绝命诗■

白雅雨

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1]

革命当流血,成功总在天。

身同草木朽,魂随日月旋。

耿耿此心志,仰望白云间。

悠悠我心忧,苍天不见怜。[2]

希望后起者,同志气相连。

此身虽死了,主义永流传。

 

【解题】

白雅雨 (1867—1912),名毓昆,字雅雨,号铣玉,江苏南通人,辛亥革命烈士。18岁中秀才,先后入江阴南菁书院和上海南洋公学就读。曾先后受聘于南洋公学附中、澄衷学堂、北洋法政学堂,培养了不少革命青年,李大钊即其一。1904年随蔡元培加入光复会,后入同盟会。武昌起义后,白雅雨在北方策应发起滦州起义,成立北方革命军军政府,任北方革命军参谋长。起义军在向天津进攻途中,遭清军阻击,白雅雨在古冶被捕。白雅雨在就义前写下的这首《绝命诗》,在国内外广为传诵,激励着革命者斗争不息。诗载南通狼山白雅雨烈士墓碑。原诗无标题,为编者所加。

【注释】

[1]这两句为古代习语。意思是说,战场上的拼杀,瞬间决定人的生死,面对死亡不是困难的事情;但是面对敌人的名利诱惑,还要坚持自己的信仰,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2]这两句语本《诗经·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西周灭亡后,一位周朝士大夫路过旧都,见昔日宫殿被夷为平地,种上了庄稼,不胜感慨,写下此诗,表达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此二句借此表达的正是同样的情感。

 

……………… 诗·词·撷·英…………………

……………… 楹·联·集·锦…………………

散文选萃

散文选萃

散文选萃

散文选萃

诗词撷英

■我的心啊,在高原■

〔英〕彭斯

再会了,北国;再会了,高原;

勇武的故乡,才德的家园!

我虽到处流浪、到处漂泊,

那高原的山冈,我将爱之永远!

 

我的心不在这里,我的心在高原,

我的心在高原——向鹿儿追赶,

追着野生的大鹿,还赶着马鹿,

我的心在高原,无论我走得多远!

 

再会了,盖满白雪的高山,

再会了,翠绿的溪谷,草滩,

再会了,倒挂的野树,森林,

再会了,喧闹的激流,山泉。

 

我的心不在这里,我的心在高原,

我的心在高原——向鹿儿追赶,

追着野生的大鹿,还赶着马鹿,

我的心在高原,虽然我走得遥远!

 

【解题】

罗伯特·彭斯(1759—1796),苏格兰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诗人之一,18世纪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他出身于农民家庭,从小喜欢诗歌,诗风深受苏格兰民歌的影响,曾走遍苏格兰高地采集民歌,为整理编纂苏格兰民歌作出了重要贡献。其诗作多歌颂自由、民主和苏格兰的民族精神。本诗是一首以思念家乡、赞美家乡为主题的抒情诗,采用鲜明独特的苏格兰民歌体写成,抑扬顿挫,节奏感强。

诗词撷英

使至塞上/王维/45

客至/杜甫/48

游子吟/孟郊/50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52

卜算子·咏梅/陆游/55

绝命诗/白雅雨/56

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秋瑾/58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61

满江红·香洲烈士/叶剑英/62

梅岭三章/陈毅/65

我的心啊,在高原/彭斯/68

 

楹联集锦/ 71

经典释名/ 77

后记/ 85

 

■《荀子》二则■

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1](《不苟》)

 

公生明[2],偏生暗[3],端悫生通[4],诈伪生塞[5],诚信生神[6],夸诞生惑[7]。此六生者,君子慎之,而禹桀所以分也[8]。(《不苟》)

 

【注释】

[1]这句大意是说,身为君子,在采取行动、发表言论和对待自己的名声时都要有慎重的态度,不可随便苟且。贵:前三个“贵”用如动词,作“以……为贵”解,第四个“贵”作“可贵”解。苟:苟且,随便。说:言论,学说。当:恰当,指合乎礼义。

[2]公生明:公正就政治清明。公:公正。生:产生。明:光明。

[3]偏生暗:偏私就政治黑暗。偏:不正,偏斜。

[4]端:正直。悫(què):谨敬。通:沟通。

[5]诈伪:欺骗,伪装。塞:堵塞。

[6]诚信:至诚守信。神:神明。

[7]夸诞:矜夸妄诞。惑:贪惑。

[8]慎:谨慎。禹:大禹,夏的开国君主,贤君的典范。桀(jié):夏的末代君主,暴君的典型。分:区分。

 

 

诗词撷英

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

■《贞观政要》二则■

故谚曰:“欲[1]人不知,莫若[2]不为;欲人不闻,莫若勿言。”为之而欲人不知,言之而欲人不闻,此犹捕雀而掩目[3],盗钟而掩耳者。(《公平》)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4]非行之难,终之斯难[5]。(《慎终》)

 

【注释】

[1]欲:想,希望。

[2]莫若:莫如,不如。

[3]捕雀而掩目:意为遮住眼睛捕鸟,以为我看不见鸟,鸟就看不见我,指的是一种自我欺骗的行为。下句的“盗钟而掩耳”即“掩耳盗铃”,与此意思相同。

[4]这句是说,困难的不是了解,而是实践。

[5]这句是说,困难的不是实践,而是一直坚持下去。终:永远。斯:是,为。

 

 

 

诗词撷英

诗词撷英

楹联集锦

经典释名

经典释名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1]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2]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3]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4]

 

【解题】

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时刘禹锡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任返洛阳,途中在扬州与由苏州返洛阳的白居易相遇。白居易在酒席上作诗,刘禹锡以此酬答。诗中前半部分抒写长期贬官在外的抑郁心情,后半部分则精神振奋。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二句,意境沉郁豪迈,蕴涵新陈代谢的哲理,意义深远,历来为人们所激赏。酬:答。乐天:白居易字。

【注释】

[1]这两句意谓二十三年来被贬官,弃置在巴山楚水的凄凉之地。永贞元年(805),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转连州(今广东连州)刺史,朗州、连州在战国时属楚地;后为夔州(今重庆奉节)刺史,夔州秦汉时属巴郡;又转和州刺史,和州又属楚地。前后被贬共二十三个年头,故云“二十三年弃置身”。

[2]上句用向秀典表示怀念故人,下句用王质典抒写离家太久,到乡似有隔世之感。闻笛赋:晋向秀与嵇康、吕安为好友,嵇康、吕安被司马师杀害后,向秀路过山阳(今河南修武县西北),经过两人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感乐音悲叹,写下了《思旧赋》。作者用此典怀念已死的故人。翻似:反像。烂柯(kē)人:柯为斧柄,烂柯人指王质。据《述异记》载,晋人王质上山打柴,见两童子下棋,他看到终局,手中的斧柄已腐烂。下山回村,才知已过百年,同时代的人都已经死尽。

[3]沉舟侧旁,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此二句意谓新陈代谢,事物总要继续向前发展,个人沉沦没有关系。沉舟、病树:比喻遭到久贬的自己。

[4]君:指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的赠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暂:且。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

 

诗词撷英

 

楹联集锦

散文选萃

后记

■热血、汗水和眼泪■

〔英〕温斯顿·丘吉尔

上星期五晚上,我奉陛下之命,组织新的一届政府。

按国会和国民的意愿,新政府显然应该考虑建立在尽可能广泛的基础上,应该兼容所有的党派。

我已经完成了这项任务中最主要的部分。战时内阁已由五人组成,包括工党、反对党和自由党,这体现了举国团结一致。由于事态的极端紧急和严峻,新政府须于一天之内组成,其他的关键岗位也于昨日安排就绪。今晚还要向国王呈报一份名单。我希望明天就能完成几位主要大臣的任命。其余大臣的任命照例得晚一些。我相信,在国会下一次召开时,任命将告完成,臻于完善。

为公众利益着想,我建议议长今天就召开国会。今天的议程结束时,建议休会到5月21日,并准备在必要时提前开会。有关事项当会及早通知各位议员。

现在我请求国会作出决议,批准我所采取的各项步骤,启示记录在案,并且声明信任新政府。决议如下:

“本国会欢迎新政府的组成,她体现了举国一致的坚定不移的决心:对德作战,直至最后胜利。”

组织如此规模和如此复杂的政府原本是一项重大的任务。但是,我们正处在历史上罕见的一场大战的初始阶段。我们在其他许多地点作战——在挪威,在荷兰,我们还必须在地中海做好准备。空战仍在继续,而且在本土也必须做好许多准备工作。

值此危急关头,我想,即使我今天向国会的报告过于简略,也当能见谅。我还希望所有在这次改组中受到影响的朋友、同僚和旧日的同僚们对必要的礼仪方面的任何不周之处能毫不介意。

我向国会表明,一如我向入阁的大臣们所表明的,我所能奉献的唯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我们所面临的将是一场极为严酷的考验,将是旷日持久的斗争和苦难。

若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在海上、陆地和空中作战。尽我们的全力,尽上帝赋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去作战,对人类黑暗、可悲的罪恶史上空前凶残的暴政作战。这就是我们的政策。

若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那就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夺取胜利——不惧一切恐怖,去夺取胜利——不论前路如何漫长、如何艰难,去夺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我们务必认识到,没有胜利就不复有大英帝国,没有胜利就不复有大英帝国所象征的一切,没有胜利就不复有多少世纪以来的强烈要求和冲动:人类应当向自己的目标迈进。

我精神振奋、满怀信心地承担起我的任务。我确信,大家联合起来,我们的事业就不会遭到挫败。

在此时此刻的危急关头,我觉得我有权要求各方面的支持。我要说:“来吧,让我们群策群力,并肩前进。”

 

【解题】

1940年,纳粹的铁蹄踏过波兰、丹麦和挪威,直扑英吉利海峡,英伦三岛上空顿时阴云弥漫,首相张伯伦因绥靖政策失败而引咎辞职。5月10日,65岁的温斯顿·丘吉尔受命出任首相。13日,他在下院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说,把英国的生死存亡系于与纳粹作战的成败,他铿锵有力的声音,一扫英伦三岛的低迷之气,极大地鼓舞和唤起了英国民众战胜法西斯的勇气和信心,是一篇精彩的战争宣言。

 

 

2

散文选萃

■现代语录六则■

既然人天生就是社会的生物,那他就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发展自己的真正的天性,而对于他的天性的力量的判断,也不应当以单个个人的力量为准绳,而应当以整个社会的力量为准绳。(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驳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

 

不相信群众,怕他们发挥创造性,怕他们发挥主动性,在他们的革命毅力面前发抖,而不能全心全意从各方面去支持他们,这就是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领袖们最严重的罪过,他们之所以动摇犹豫,无休止而又毫无成效地企图在旧的国家官僚机构的旧皮袋里装新酒,其最深的根源之一,就在这里。(列宁:《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

 

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正确的原则,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疲倦的斗争,用以巩固党的集体生活,巩固党和群众的联系;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这样才算得一个共产党员。(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革命者要改造和提高自己,必须参加革命的实践,绝不能离开革命的实践;同时,也离不开自己在实践中的主观努力,离不开在实践中的自我修养和学习。如果没有这后一方面,革命者要求的自己的进步,仍然是不可能的。(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不懂决不要装懂,但是必须由不懂变为懂。(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只要有生活的愿望和对自身力量的自信,那么整个一生将会是一座壮丽的时钟,一座洋溢着精神力量,并以其崇高的业绩使人震惊的、伟大的时钟。(高尔基:《时钟》)

 

 

 

……………… 经·典·语·录…………………

诗词撷英

诗词撷英

诗词撷英

经典释名

 

诗词撷英

■梅岭三章■

陈毅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馀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1]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2]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解题】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被迫开始长征,陈毅同志因身负重伤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  和敌人打起了长达三年的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1936年冬,陈毅部队在梅岭被国民党第四十六师围困。当时,内有叛徒告密,外有重兵围困,弹尽粮绝,陈毅又身负重伤,形势已到了最危险的关头。《梅岭三章》正是作于此时。在诗中,作者献身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意志,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争取解放而奋斗到底的坚强决心,像火山喷发般喷涌而出,铸成了这首无产阶级的正气歌。梅岭即大庾岭。

【注释】

[1]泉台:传说中的阴曹地府。阎罗:传说中地府的统治者,这里借指敌军首领。

[2]烽烟:指战争。此头须向国门悬:《史记·吴太伯世家》载春秋时,吴王中了越国的反间计,令忠臣伍子胥自杀。伍子胥临死前说:“抉吾眼悬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本诗借典表明作者即使牺牲了,也愿把头颅悬挂于国门之上,以看到敌人灭亡的坚强意志,表现出诗人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国门:都城之门。

 

 

 

 

 

■《淮南子》二则■

夫将者,必独见独知。独见者,见人所不见也;独知者,知人所不知也。见人所不见,谓之明;知人所不知,谓之神。神明者,先胜者也。(《兵略训》)

 

治大者道不可以小[1],地广者制不可以狭[2],位高者事不可以烦[3],民众者教不可以苛[4]。(《泰族训》)

 

【注释】

[1]治:统治,治理。道:指政治原则和理想一类的东西。

[2]制:制度。狭:狭隘,浅薄。

[3]事:役使。烦:繁琐。

[4]民众:人民众多。教:命令,指令。苛:苛刻,严酷。

 

 

 

 

生命有限,知识无限,人们在走完人生之路时,恐怕连人类知识财富的百分之一也未及领略,而当今工作紧张,能拿出的学习时间又十分有限。为提高生命的知识含量和学习效率,就一定要读经典,看精品,以便在有限的时间获取更有价值的知识。

经典应是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华、传世之作,而引领中国走向独立、富强的共产党人,也在他们书写英雄史诗之时,留下了许多催人奋进、感人至深的文化经典。

市委宣传部编辑的这本小书,有古往今来的诗词佳作、散文精粹,开本小巧,好读好带。虽然两小时就能看完,且每月只一小本,但久而久之,也会令你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有如多种维生素片,虽每日一粒,亦可养身。

 

诗词撷英

〔宋〕

诗词撷英

■将相和■

〔汉〕司马迁

既罢[1],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2]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3],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4]。已而[5]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7],徒君之高义也[8]。今君与廉颇同列,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9],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10]?”曰:“不若[11]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12]顾吾念之[13],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14]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15]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为刎颈之交。[16]

 

  【解题】

本篇选自《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题目为编者所加。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关于他们二人的事迹,主要是“完璧归赵”、“渑池会”和“将相和”这三件事,都是家喻户晓,影响深远的故事。其中,“将相和”紧接在“渑池会”之后,描述了蔺相如面对廉颇的误解和公然挑衅所表现出的“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尤其对他们能消除成见,团结一致,共同抵抗强秦的爱国精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注释】

[1]既罢:指秦、赵渑池会结束。既:已经。罢:结束。

[2]上卿:秦以前诸侯国最高的官位。位在廉颇之右:指朝会时蔺相如的位置排在廉颇之上。秦汉以前,席位以右为上,以左为卑。廉颇本是上卿,蔺相如为上卿后,其在朝见时位居廉颇之右,表示他的地位更高。

[3]素贱人:本来是出身卑贱的人。指蔺相如原是赵国宦者令缪贤的门客,出身低微。素:素来。

[4]每朝时:每到朝见的时候。争列:争执位次的上下。

[5]已而:过了一段时间。

[6]舍人:有职务的门客。相与:共同,一起。

[7]去亲戚而事君者:离开亲人而来服侍你的原因。君:指蔺相如。

[8]徒:只是。高义:崇高的品德。

[9]不肖:不才,这是自谦的说法。

[10]孰与秦王:比秦王怎样。孰与:何如。

[11]不若:不如(秦王)。

[12]廷叱(chì)之:在朝廷上斥责他(指秦王)。驽:愚笨,拙劣。

[13]顾:但是。念之:考虑的事。

[14]肉袒:脱掉或敞开衣服而露出身体。负荆:背着荆条,意思是表示愿受惩罚。因宾客:借着宾客作引导。宾客:指门下的食客。

[15]将军:指蔺相如。当时的上卿兼任将军,故称。

[16]■(huān):即“欢”,友好,交好。刎颈之交:誓同生死的朋友。刎(wěn):割。

 

 

散文选萃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1]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2]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3]鹢首徐回,兼传羽杯;[4]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5]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1927年7月,北京清华园。

 

  【解题】

朱自清先生创作《荷塘月色》,正值“四一二”政变爆发之后,蒋介石背叛革命之时。曾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面对黑暗现实,他悲愤,不满,但又深陷在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之中。怀着这种孤独苦闷的心情,作者借着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留下了现代散文史上的不朽篇章。

【注释】

[1]梵婀(ē)玲:小提琴的英文译音。

[2]梁元帝:即萧绎(508—554),字世诚,南朝梁的第三任皇帝。在位三年。少聪颖,好读书,曾藏书十四万卷,在江陵城破时付之一炬;亦好著书,多已不存。《采莲赋》是南朝抒情小赋的名篇。

[3]妖童媛女,荡舟心许:艳丽的少男和美貌的少女,摇着小舟,默默地传情。妖:艳丽。媛(yuàn)女:美女。

[4]这两句是说,船慢慢摇荡着,双方传递着酒杯。鹢(yì)首:古时画鹢(一种小鸟)于船首,故称船头为鹢首。羽杯:酒器。

[5]《西洲曲》: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32句),也是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描写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心上人的思念。

 

散文选萃

诗词撷英

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

 

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我们的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 (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

 

【解题】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生活贫困,屡试不第。贞元十二年(796),年近五十始登进士第。贞元十六年(800),任溧阳尉。元和初,河南尹郑余庆奏为河南水陆转判官。后郑余庆镇守兴元,又奏为参谋、试大理评事。郊应邀前往,死于途中。有《孟东野集》十卷。本诗当作于溧阳尉任上,诗中以母亲为游子缝衣的平常事,热情歌颂了母爱的伟大,末尾以比喻作结,含蓄深刻,使此诗成为家喻户晓、传诵千古的名诗。诗风清新自然,有民歌风味。

【注释】

[1]寸草:小草,喻游子。心:草茎亦称心,此处有双关意义。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母爱。

 

 

 

序/薄熙来/1

 

经典语录

 

 

散文选萃

/《山海经·海外北经》/17

//19

//25

 

 

诗词撷英

 

 

楹联集锦/71

经典释名/77

后记/85

 

诗词撷英

■满江红·香洲烈士■

叶剑英

香洲兵变死难同事凡二十五人,多剑之良朋益友也。剑为之营葬于狮山[1],工竣乃联合各界开会追悼之。时民国十四年十月三日也。剑念河山依旧,人事全非,不禁怆然泪下。悲痛之余,词以悼之。

 

镇海狮山,突兀处、英雄埋骨。曾记得,谈兵虎帐,三春眉月。[2]夜半枪声连角起,繁英飘尽风流歇[3]。到而今、堕泪忍成碑[4],肝肠裂。

革命史,人湮没;革命党,当流血。看■枪满地[5],剪除军阀。革命功成阶级灭,牺牲堂上[6]悲白发。更方期[7]孤育老能养,酬忠烈。

 

【解题】

在北伐革命中,叶剑英参与筹办黄埔军校,并参加了统一广东根据地的战争。1924年,叶剑英任孙中山的建国粤军第二师参谋长兼新编团团长及独立营营长,驻广东珠海香洲镇。1925年4月,独立营中一小撮反革命分子煽动兵变,二十五位革命军官战士惨遭杀害。香洲兵变发生后,叶剑英果断处置了叛乱分子,写出了动人心魄的词章《满江红·香洲烈士》,告慰死难者,勉励生者。标题“香洲烈士”乃1963年作者重录时所加。

【注释】

[1]狮山:香洲镇的一座小山。

[2]虎帐:古代出征将领的帐篷,这里借指军营。三春:指春季的第三个月,暮春。兵变发生在4月,正是暮春季节。眉月:指新月。

[3]繁英:繁盛的花,此指代英年牺牲的烈士。风流:杰出不凡之人。

[4]堕泪忍成碑:1925年8月,叶剑英为烈士立碑,并亲自撰写《赍志亭碑记》。诗语化用“堕泪碑”典故。晋代羊祜镇襄阳,好游山水,死后部属立碑于他常游之地——岘山,见者流泪,杜预称为“堕泪碑”。

[5]■(chán)枪:即欃(chán)枪,或作“搀枪”,彗星的别名。古人目彗星为妖星,以为欃枪出,战乱起。

[6]堂上:亦称“高堂”,指母亲。

[7]期:希望。

 

 

■桃花源记■

〔晋〕陶渊明

晋太元[1]中,武陵[2]人捕鱼为业。缘[3]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4]。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5]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6]。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8]。阡陌[9]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0]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11]。具答之。便要[12]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1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14]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15],皆叹惋。余人各复延[16]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17]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18]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19]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20]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21]

 

【解题】

《桃花源记》原是《桃花源诗》前面的一段记文,连同诗歌一起,表现了陶渊明不满当时政治,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它用朴素自然的文字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出一个美好的世界,被后人认为是中国式的“乌托邦”。

【注释】

[1]太元: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年号(376—396)。

[2]武陵:郡名,郡治在今湖南省常德市一带。

[3]缘:沿着,顺着。

[4]落英缤纷:满地落花。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5]仿佛:好像。

[6]才通人:仅能容一人通过。

[7]俨然:整齐的样子。

[8]属:类。

[9]阡陌:南北向路为阡,东西向路为陌,这里泛指田间小路。

[10]黄发:老年人发色转黄,故以黄发指老人。垂髫(tiáo):儿童。髫指小儿垂发。并:都。怡然:快乐的样子。

[11]所从来:来的地方。

[12]要(yāo):邀请,约请。

[13]咸来问讯:都来(向他)询问消息。咸:都。

[14]无论:不要说,更不用说。在古代,“无”和“论”是两个词,与今不同。

[15]为具言:为(桃花源中人)详细述说。

[16]延:邀请。

[17]扶:沿着。向路:先前进来的路。志:标记。

[18]郡下:指武陵郡城内。诣(yì)太守:往见太守(郡的长官)。

[19]寻向所志:寻找先前做的标记。遂迷:竟然迷路。

[20]南阳:今河南南阳。刘子骥(jì):字■(lín)之,隐士,好游山水。规往:规划往游。

[21]寻:不久。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