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100元折戒指:中条山战役:娃娃兵跳崖女兵投河 黄河大漂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54:05

抗战期间,日军飞机轰炸西安,黄河风陵渡口告急。一支由西安事变时杨虎城旧部改编的军队危难关头开赴中条山前线。上百名不满17岁的陕西娃娃兵战到最后一粒子弹,最后全部跳下悬崖悲壮殉国。这支关中子弟军被誉为“中条山的铁柱子”,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日前的一期节目就聚焦这群不怕死的战士。

  以下是节目文稿——

  1永济保卫战 五六百骸骨惊现西姚温村

  陈晓楠:从1938年3月开始,中国军队在卫立煌将军的率领下,退入山西中条山区抗击日军,当时蒋介石严令黄河以北的中国军队坚守中条山,不准一兵一卒退过黄河,而日军在“徐州会战”之后,又抽调了重兵分东西两路向中条山区的黄河渡口发起猛攻,东路日军在垣曲县的西阳河谷,被卫立煌指挥的中国军队重创。

  西路日军呢,却直插永济企图夺取风陵渡打通进攻西安的通道,永济之战成为了关系中条山战局的关键点,而此时守卫永济县城的正是西北军原杨虎城旧部,国民革命军第31军军长孙蔚如将军,一场黄河保卫战就此拉开序幕。

  解说:山西运城永济市的西姚温村到处栽种着苍翠的柏树,这里的村民们对柏树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呢?上世纪九十年代修建大运高速公路时,筑路工人们曾在西姚温村挖出了五六百具尸骨。经确认,人们发现这些尸骨是在抗战时的永济保卫战中,中国第31军团官兵的遗骸。

  郝仰宁(山西运城永济市政协文史委主任):正好在这个西姚温村旁,因为当年这个西北军,在这里打这场恶仗的时候呢,一个营的官兵就在这里牺牲了。

  解说:张振基的父亲张玺文,就是这些殉难官兵中的一个,但他过去一直不知父亲遗骸的下落。

  张振基(张玺文烈士之子):1996年呢,我和我的老伴到永济去,我的,当时的想法就是到父亲牺牲的那个地方,要烧一张纸,也尽一下儿女的孝心,后来呢,发现它那儿正挖了一道沟,我就问那个村长,我说你们挖这道沟干什么,村长就跟我讲,还没来得及告诉你, 我们这个地方在修这个高速公路。

  张君祥(《立马中条山》作者):凑巧的是1996年永济在修这个高速公路的时候,在地里头,哎,把这个张玺文将军的全部那个骨骸,全部挖出来了。

  解说:至此人们明白了西姚温村村民们栽种柏树的原因,这一株株苍翠的柏树和深埋地下的烈士英灵,把人们带回到了当年那个炮火横飞的中条山。

 2 小小韩阳镇 阻击日军半月

  1938年日军攻克太原后,沿晋中平原一路南下,一举攻占晋南重镇永济,并占领了距潼关仅一河之隔的黄河要津风陵渡。

  这里便是山西、陕西交界处的风陵渡,传说中女娲曾在这里用黄河水和泥巴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祖先,相传“中华”二字便源自“中条山”与风陵渡口度对面的“华山”之称谓,当地居民提起风陵渡的传说总是滔滔不绝。

  尚成麦(山西运城芮城县风陵渡镇张峪村村民):立马风陵望汉关,汉关指的是潼关的汉中第一关,也是中国的西北咽喉要道,第一关。立马风陵望汉关,三峰高出白云间。西来一曲昆仑水,划断中条太华山。

  解说:风陵渡的对面就是陕西和西安的门户潼关,历史上潼关从来未被外敌强行攻破过,如果日军攻破潼关便可直取西安,再南下夺我战时陪都重庆则易如反掌。当时,日军在永济等地修筑机场开始飞越黄河,对西安等西北城市进行轰炸。

  孙存京(孙蔚如之子):西安当时混乱的,人思想混乱得很,那就是日本人要打进来,要打过来了,已经飞机都轰炸了,我给你说那个蒋鼎文已经打算放弃西安了。

  解说:孙存京的父亲孙蔚如原是17路军中最年轻有为的将领之一,抗战爆发38军扩编为31军团,孙蔚如升任军团长,面对日军威胁,为保卫大西北和数千万关中父老,1938年夏孙蔚如将军奉命率部东渡黄河,从西安开赴晋南前线抗击日军。

  胥继武(第三十八军一零一团士兵):我是7月1号由朝邑过的河,我比这个总司令部过去的早个十几天二十天,我想我们这一部分,都是在教导队里面抽出来的班长,都是能够测绘图的。

  解说:孙蔚如率部渡过黄河后,乘日军在晋南立足未稳,一举收复黄河东岸的永济等十几座县城并夺回了风陵渡,但是1938年8月“徐州会战”结束后,西路日军兵锋直指黄河风陵渡以威胁西安。风陵渡地处中条山西端,正在黄河东转的拐角上是连接华北、西北、华中三地之要津,据风陵渡不远的永济县城蒲州,是守护风陵渡的前沿重镇,要保住风陵渡必先守住蒲州城。

  郝仰宁:这个城呢,背面就是水,就没有退路了,后面就是黄河,西北军当时呢过来以后呢,和当地的地方武装呢,主要就是要河东的居民呢,主要就是守住这个蒲州城,守住蒲州城以后,主要还是要让日军在这里没有立足之地。

  杨圣清(抗战史专家):蒲州城一直到东边的西姚温万固寺,在这里就组成了一条防线。

  解说:蒲州城是风陵渡的门户,但地势并不险要,这座古城西临黄河,东北是一块开阔地,日军的机械化部队通过开阔地就能直抵蒲州城下,但是在距蒲州城东南六七公里的中条山麓中,有一座始建于北魏时期的万固寺,与次相对的是北面山中的普救寺。

  相传,这座普救寺正是《西厢记》中“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之地,这两座寺院都建在山上,如能控制这两个高地对保卫蒲州城事关重大。

  郝仰宁:普救寺的地势也比较高,万固寺的地势也比较高,这两个寺中间是一个低洼地带,然后从运城到蒲州城呢,它必须经过这一块,这可以说也是一个关口。

  解说:为阻挡日军,孙蔚如命第31军团在两寺之间的开阔地挖出一条深约一丈的反坦克壕。1938年8月,永济之战打响了,8月15日驻运城的日军第20师团以一个旅团的兵力,配有四个炮兵中队,三个坦克中队及十余架飞机,分三路向永济扑来。

  孙蔚如指挥第31军团一部奋力迎击日军,一场血战拉开了大幕,激战中,一股日军从右翼山地迂回包抄而来并攻占了万固寺,一下打乱了31军团的阵脚,原来日军久攻不下命汉奸带路,绕过壕沟,从西姚温村向万固寺包抄过来。

  孙蔚如急命教导团援救万固寺,教导团团长李镇西,亲率两个营夺回了万固寺,日军依靠寺后竹林的掩护向西姚温村撤退。

  张振基:当时把西姚温丢了以后啊,没有及时地给总司令部报告,孙蔚如总司令还认为西姚温在我们手里,这个时候呢,已经晚了,天黑了,当天还下着小雨。李镇西对我父亲说,怎么弄了半天还没有弄清情况,我父亲就给李团长就表示,就说管它是我们的人也好,是敌人也好,我们先冲进去再说。

  解说:张振基的父亲张玺文率教导团第三营官兵冲进西姚温村,但他没想到,日军在村内部署了重兵,第三营冲进村后,遭日军猛烈阻击。

  张振基:他们冲进去以后,日本人整个就把他们这一营人就包围了和敌人展开了巷战,打得很厉害,敌人也近不了他们身。

  解说:从傍晚苦战到第二天上午,第三营的官兵死伤大半,越战越少,而日军却越来越多。

  张君祥:日军不断拿东姚温给西姚温增加部队,咱的部队越战越少,到了黎明,咱这可以说是,一营人只剩下了一百来人。

  解说:这一仗教导团第三营的官兵几乎全部牺牲,张玺文也壮烈殉国。

  郝仰宁:张玺文呢,当时以为这个西姚温村呢,是自己的人,但是呢,又不知道这里边有多少日军,有多少自己的人,后来呢,就在西姚温呢和日军呢就是短兵相接打了一场恶仗,最后可能剩了有十几个人突围出去。

  解说:日军乘势攻占了蒲州城,中国军队退守永济,与风陵渡之间的最后一道防线韩阳镇,当时第31军团的中国官兵背水而战,一个小小的韩阳镇日军攻了半月之久竟未拿下。

  杨圣清:陕西的老百姓也起来支援他,还有呢运城的这个,就是永济地区啊组织游击队。

  解说:最后,第31军团的官兵终因装备落后,在日军猛攻下伤亡惨重,被迫撤出了韩阳镇。永济之战虽以中国军队的撤退落下了帷幕,但却迟滞了日军在晋南的攻势,为中国军队在中条山的布防,争取了时间和空间。

  时隔半个多世纪,当年“永济保卫战”殉难官兵的遗骨重见天日,从陕西赶来的烈士遗属,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为抗日英烈们修建了一座公募和纪念碑。

  陈晓楠:“永济保卫战”之后日军虽然攻占了风陵渡,但是由于中国军队迅速在中条山集结布防威胁日军后背,使得日军没有敢西渡黄河侵占西北,中国军队也因此在中条山站稳了脚跟。

  3、学八路军整训国民党旧部恶习

  “永济保卫战”之后,第31军团被改编为第4集团军,孙蔚如升任了集团军的总司令,第4集团军在永济之战当中消耗巨大,可是由于他们是杨虎城的旧部,所以得不到蒋介石的补充,如果要留在中条山坚持抗战的话,必须要补充军队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这时候他的部下第38军军长赵寿山呢,想出了一个颇为大胆的办法,从中共的八路军当中引进人才,帮助自己整训部队培养干部,这一想法的实施,使得第4集团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解说:1938年,在国共联合抗战的背景下,在山西前线抗战的赵寿命山部,曾奉命接受第二战区东路军朱德、彭德怀的指挥。蒋介石将这支军队派到最前线作战,部队伤亡巨大,得不到及时补充一时军心涣散。

  第4集团军原属杨虎城的西北军,本是一支旧式军队,杨信铁是38军军长赵寿山的外孙,他听老辈讲这支军队存留着旧式军队很多恶习,官兵盛行抽大烟。

  杨信铁(赵寿山之外孙):说个不好听的话,我外祖父也抽大烟,那个部队都在抽。

  解说:赵寿山部是第4集团军中,与八路军接触最早的部队,在接受过朱德、彭德怀指挥时,赵寿山看到八路军士气高昂,纪律严明,这对喜欢抽大烟的赵寿山触动很大,他痛下决心开展整军运动,提出“禁烟、禁赌、禁嫖”三大禁令,并提出“自我教育、自觉纪律、经济公开、人事公开”四大口号。

  杨信铁:经过整训以后呢,他把这些大烟盘子都收了,然后当着大家的面,摔下去。就说,如果谁抽格杀勿论,我要抽,你们就朝我打枪。

  解说:西北军重亲缘和老乡关系,原38军卫生兵胥继昌,就是跟着哥哥胥继武一起来到这支部队的。

  胥继昌(原第三十八军一零一团士兵):都是关中人,关系就不一样嘛,同乡关系,亲友关系,你像我参加部队把我的表哥领着去参加了,亲友也参加。

  解说:赵寿山部队里的中共党组织,也在士兵间亲缘同乡关系的掩护下,不知不觉秘密发展起来。

  胥继昌:我知道的大概有五六个人,但是互相不说,单线联系,我组的底下,我的组长跟我能联系。

  解说:“永济”保卫战后第4集团军伤亡巨大,兵员得不到及时补充,赵寿山希望用中共的办法在部队内培养干部,他办起了教导大队前后共培养一千多人充实到38军所属部队。

  杨信铁:他完全是按照共产党那一套来培养干部,请的是共产党的教员,虽然自然任队长是吧,但是实际上的话是地下工委掌握的。

  解说:但共产党在38军中的秘密发展和活动引起了部队中,国民党政工人员的注意。

  胥继昌:那些人员也注意咱们的行动,他怀疑经常看你看的啥书,有时候你不在他翻你的书。这些政工人员就是蒋介石派的,他就在这个部队查看是不是有共产党的组织。

  解说:为此,蒋介石曾给第4集团军司令孙蔚如施加压力,要他约束部下停止与中共合作,孙蔚如在蒋介石的重压下,多次和赵寿山发生争执。

  杨信铁:争的很激烈,但是吵归吵,那个孙蔚如的话,也就是说反正这个话我也说了,他们也取消了,其实这个始终就没有取消,孙蔚如也知道的很清楚。

  解说:由于受八路军影响,赵寿山的部队很注意军民关系,他们不但军纪严明,还为当地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

  胥继武:一个人每天节省一两粮,这就是我们部队,把这一两粮节省下来都给老百姓,那我们要离开的时候,老百姓都哭,说在哪里找这好的部队呢。

  杨信铁:要求部队的战士,甚至要给部队,要给群众要扫院子,担水。

  解说:在当年38军驻扎的地方,至今当地老百姓还能哼唱他们的军歌。

  王思恭(山西运城芮城县陌南坑南村村民):我们的队伍是广大强壮的,为革命斗争而歌唱,你们有什么目的,我们要建设大众的国,大家起来武装。

  陈晓楠:赵寿山学习八路军整训军队,很快在第4集团军的各部推广开来,第4集团军呢,从一支旧式军队变 得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一时面貌大为改观。此后三年,中条山区没有发生大的战役,日军的攻击呢,也是零打碎敲式的,大小战斗虽然十几次之多但是规模都不大,其中以“六六血战”最为著名和惨烈,而完成这次战役的正是颇受共产党影响的第4集团军。

 4、“六六战役”黄河首次大漂尸

  解说:富平宁是山西运城市平陆县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他调查平陆历史时,在张村镇张峪村的村民村崔麦盛家中看到半截记载着96军177师阵亡士兵姓名的石碑,96军与38军都隶属颇受共产党影响的第4集团军,在平陆至今仍保留着很多第4集团军当年战斗时的掩体和工事,这些历经沧桑的战争遗迹,记录了1939年6月6日,发生在中条山西麓、平陆、芮城一带的一场恶战。

  1939年6月,日军第20师团和第35师团一部共三万余人,在三十多架战机掩护下向中条山西端的黄河渡口茅津渡发起进攻,当时中条山西端是孙蔚如的防线,此时第31军团已改为第4集团军,下辖赵寿山的38军、李兴中的96军和川军李家钰的47军,在茅津渡一带布防的是赵寿山第38军和李兴中第96军。茅津渡与风陵渡、大禹渡并称黄河三大古渡口,被称为“三晋屏藩”之地,当年的茅津渡十分繁华,如今只遗留下了一座城门。

  富平宁(山西运城平陆县政协文史委主任):这是茅津城的东南,就是小东南门,茅津城当时它这是门是有八个嘛,北面就四个门,东面大概是有个正东门,这是东南门。

  解说:当时,赵寿山的38军防守茅津渡以东的沙涧,新组建不久的李兴中第96军驻守在平陆和芮城的结合部陌南镇,这里面山背水几万人在这狭长地带,地形十分不利,时赵、李两军共两万六千余人,防守长达六十华里的战线,日军却有三万余人,占有绝对优势。

  富平宁:6月6日拂晓,日本人从陌南镇一下子到就是垣茅公路,就是张店那个狮周山,就是这个大概有一百华里吧。一百华里这个战线,分了九路。

  解说:李兴中,河北宁河人,毕业于保定军校,曾追随杨虎城参与“西安事变”,李兴中意识到96军这次成了日军围歼锁定的目标,他的侄子李宁早年在伯父家长大,曾听李兴中的部下讲过当时的情形。

  李宁(李兴中侄子):第4集团军总司令在这个指导思想上,指挥思想上是比较守旧的,他只知道守,派兵守,守了就坚持打,这种战术是比较陈腐的。

  解说:当时,日军集中兵力猛攻96军阵地,开战的第二天的6月7日防线便被日军突破,8日日军攻陷平陆,10日占领茅津渡,隔绝了38军和96军的联系。

  李宁:所以李兴中在这一点上啊,曾经有预见,就是日本还没有把他们隔断的时候,就曾经一再呼吁给赵寿山讲,说是看这样子,日本人可能是要集中的搞我们,搞96军,是务必请你这个大力支援。

  解说:李兴中部陷入日军重围,危急中,他向赵寿山求援,要赵在外部接应,自己率部突围。

  杨圣清:形势当时很危险的,敌人这时候占领了四边把我们围住,我们就处在一个锅底里,就是说当时形势很危险的。

  解说:赵寿山接到李兴中的求援,立即率部驰援,但在途中遭到日军阻击,李兴中率96军官兵战至下午四时许,陌南镇失守,官兵被日军逼到了黄河岸边,面对着日军愈来愈小的包围圈,96军的177师陈硕儒师长,命令四十名机枪手排成一排,手持机枪向正面敌人猛扫。日军一时不知所措,96军突破了日军的包围圈,但军长李兴中和军部却没能跟上队伍,只好辗转来到黄河边,时河边只有一条小小的渔船。

  李宁:刚要上,一个家属就扑上去了,左摇有摇,那个船太小嘛,把那船给翻了,翻了以后就把李兴中就掉到黄河里面了,当时他的一个副官一看军长掉到黄河里面了,马上就跳进去了,赶快就抓住这个军长的衣服,已经冲了大概有五六里路,这才把军长拖上来。

  解说:这座土崖叫马头崖,高约百米,当年黄河河道就在崖下“六六战役”时,一百多名耗尽弹药的工兵营小战士,未来得及突围,在日军的压迫下退到马头崖上。

  杨信铁:都是一些娃娃,刚刚招来一些新兵,陕西人的性格嘛,宁死不屈嘛,有人说是冷娃,当时就是这样面对黄河,有的人就从悬崖上面跳下去了。

  张铁铮(原第四集团军后人):当时咱们这个中国的,咱们的战士不投降,坚决不投降,不管日本喊话,怎么也不投降,就在这,左边的山梁上,当时还有麦子,老百姓都见到抱着麦捆。

  解说:前面是凶残的日军,身后是悬崖绝壁,这些初次上战场的新兵为了不当俘虏,纷纷条下悬崖。据当地老乡回忆,他们看到大部分跳崖的战士都壮烈殉国了,因为人数太多就将他们的遗体,就近埋葬在了悬崖下的小路边。

  刘翻身(山西运城平陆县沙口村村民):当时的人埋在路边,前面就是大陆,就埋在路边,狗都没有刨过,就埋几天,狗都没有刨过。

  张振基:父亲拿些纸钱来烧,当时我不理解那个,父亲不给我告明,因为当时在那种情况下不告明,我以后才知道父亲是为了纪念,寄托他的哀思,纪念当时那些跳河的抗日战士。

  解说:当时没跟上部队的还有96军军部几十个机关的女兵,她们走投无路,手拉手从沙口滩走进了黄河被湍急的河水吞没。

  胥继昌:敌人过来把我们好像个簸箕一样,把我们围住了,所以好多人没有办法往北边去,死在黄河边上。

  解说:据统计,“六六战役”中仅96军伤亡就达五千多人,老百姓死伤更多,仅黄河沙口滩一带被日军枪杀的中国士兵和百姓达四五千人,河里满是浮尸成为抗战时期黄河的第一次“大漂尸”。

  杨信铁:有很多人呢,他就说我死了以后呀,下去没有烟抽,我没有后人,如果能给我抽一口烟就好,我外祖父就答应他,说我给你修一个碑,我将来给你点烟,我外祖父临死的前一年,他还到这个墓上去了,点这口烟。我们现在的话,也是每次上中条山,就是替前辈,为死去的这些先人,死去的这些先烈去点一口烟,去把山西的馒头,山西的面带上,让他们看看我们中国今天富强了。

  解说:后来,38军军长赵寿山收到一位老人来信,老人叫马吉甫,陕西朝邑马家村人,老人听说自己的儿子在战斗中阵亡给军长赵寿山的信中写道,当时人皆以为忧,我独以为喜,我喜其死得其所,现在该地点是否属我方所据,我欲前往搬骨,以遂伊母之愿。赵寿山读后大为感动,但苦于当时战况激烈,赵寿山只好修书一封劝慰老人,拟前来搬骨,事实已不可能,尚希以达观处之,勿以此而悲伤。

  陈晓楠:“六六”战役中国第4集团军虽然伤亡惨重,但是却击退了日军对中条山最为凶残的一次进攻,由于吸收了中共的政工经验,第4集团军作战相当顽强,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称赞为是“中条山的铁柱子”,不过也就在此时,一场危机正悄悄向中条山袭来。

  由于多次挫败日军,中条山的中国守军的开始骄傲开始麻痹,而日军却积蓄力量,谋划向中条山发起更大规模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