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块钱怎么折爱心:[转载]课堂问道:学法因内化而有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33:08
 问题意识、研究态度、创新精神,这些人类智慧的灵光,渗透到学习方法中来,就是宝贵的“创学观”。学贵有法,法贵适宜,高效课堂对“学法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创学?如何巧妙点拨、事半功倍?且看高效课堂下的学法指导。


学法因内化而有效

 

乐学:在心驰神往中投入学习


    通过内容分层、小组合作,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能表现自己的精彩,有参与的机会,能张扬自我,秀出风采,学生就会乐学。


    梁恕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高效课堂中,如何让学生乐于学习呢?
  李良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老师,要善于立足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展示欲,激发、呵护、提升学生兴趣。要激发兴趣,就要在课堂上多鼓励,多启发,多赏识,少呵责,少代劳,杜绝嘲笑和谩骂。要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在课堂上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让学生的兴趣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要保持和提升学生的兴趣,就要在横向上着力拓展兴趣范围,在纵向上着力提升学生的兴趣质量。
  董旺森:学习既要炼意又要修心。生活很平淡,但要有一种诗意的心态;学习很辛苦,但要有一种快乐的心情;世界很精彩,但要有一种专心的意志;学习要讲智慧,但更要有刻苦的精神。消极、懒散、分心、堕落是人生的大敌;自觉、刻苦、理想、兴趣、好奇、乐观等这些至柔至纯的关于精神的东西,正是提高课堂效率、进行有效学习的最重要“密码”。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积极期待,寻找亮点,放大优点,鼓励赏识,使学生喜气洋洋,生气勃勃,以良好的心态进行学习。
  邓春林:我用网络游戏吸引学生的现象来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为什么网络游戏能让学生神魂颠倒、废寝忘食?首先,网络游戏给了每个游戏者参与、体验的机会,没有谁只愿意在一旁看别人玩游戏,都想亲自操作。高效课堂也必须做到这一点。通过内容分层、丰富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能表现自己的精彩。有参与的机会,能张扬自我,秀出风采,学生就会乐学。其次,网络游戏通过升级、获取装备等手段极大地满足了游戏者内心的成就感,这其实也是让学生乐学的最根本、最长久的动因。高效课堂应特别注意小组合作与展示分享,及时进行形式多样的课堂评价,让学生成就感得到淋漓尽致的满足。
  伍阳斌:要让学生乐学,首先应该弄明白什么是教学意义下的学习。真正意义上的课堂学习,除了知识认知这一“冰山一角”,更大、更重要的部分,是潜藏在水面下的“实践学习”。学生知识的组织转换、学习情感的体验累积、学习品质的逐渐“自养”、学习力和创造力的逐步练就以及学习的快乐与生活的幸福,都是在“践行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的。为了使学生乐学,可以利用小组的合作功能与集体的荣誉意识,营造自主教育、内部修炼、自我完善的“生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与活力。
  李青云:乐学,离不开学法指导。过去我们一直研究如何教,今天我们要研究如何学。学习方法是学生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因为良好的学习方法能有效地提高知识掌握的效率,提高学习效率,大家对其的重视也越来越高,有人也因此专门总结特殊定向的学习训练方法,如速记法、新生快速学法等。然而,因为学生个人学习条件不同,对知识的掌握基础各异,如何选择有效的学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高效地掌握知识内容,成为课堂上老师们思考的主要问题。
  高效课堂主张,以实际学情为出发点,以中等学力层次学生为基准线,向上、向下辐射兼顾,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既关注到优秀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又能有效地引导学力差的学生遵循良好学习方法,不断加强学习,追赶、提升。在形成具体学法上,又充分发挥生生结对子,教师、优秀学生一对一帮扶的形式,帮助每一个学生形成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方法。

 

会学:在多维互动中内化建构


    需要思考“学”的策略和“学”的方式方法;需要利用资源学,借用情势学,运用智慧学;在学中尝试发现,在学中体验感悟,在学中提升完善。


  梁恕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突破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金钥匙。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大力提高学习能力呢?
  伍阳斌:学生要从学习的“观摩者”变成实践者、活动的承载者、过程的生成者。课堂也须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讲——听”、“灌——受”为主体结构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实践学”为主体来组织教学结构与活动流程,为学生学习搭建平台和提供过程保障。真正的“践学”,高度重视学习的“策略性”、“承载性”,通过营造氛围、明晰目标、指导学法、兑现行为等手段,以求懂得学习,领悟学习,驾驭学习。这就需要思考“学”的策略和“学”的方式方法;需要利用资源学,借用情势学,运用智慧学;在学中尝试发现,在学中体验感悟,在学中提升完善。
  董旺森:提高解题能力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学习方法。在解题过程中,应指导学生以问题为目标、思维为内涵,圈点勾画,眼脑并用,通过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思维运动,找出信息背后隐藏的知识、规律。防止没有理解题意、弄清条件就急于作答。运用反向法或转换法,对解题过程和答案进行检查补充,力求答案的准确、精细、严密和规范。通过持久的、有效的内化过程,学生一定可以把审问读题、检查补充这项“硬功”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邓春林:导学案是高效课堂普遍使用的“施工图”,可以作为培养学习方法的很好载体。学习方法可以分为普适的和学科的两种。普适的学习方法,如预习的方法、阅读的方法、做笔记的方法等,这需要班主任和各科任老师通过主题班会、经验交流、专项训练等途径进行培养;而学科的学习方法,则需要科任老师根据具体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让学生通过训练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经历磨合后,学生把教师提供的指导内化为自身的学习方法,即便脱离了课堂、脱离了教师,一样能游刃有余地解决问题。另外,鼓励学生关注过程中的得失经验,总结规律、归纳方法,多进行变式练习。让学生明白,用10种方法解决一个问题,比用一个方法解决10道问题更有价值;重要的不是记住死的答案,而是知道答案是怎么来的。
  李良智:“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领进门后,教师要做到:引导不代办,授权不越权,放手不撒手,授渔不授鱼,扶上马送一程。对于特别情况,还要做到因材施教,进行个别辅导。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点”到为止,要善于“留白”,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对学习方法问题,要及时点拨,进行针对性指导。
  李青云:有效的学法指导对于学生学习心理的形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过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对学生具体知识点的传输,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关照。高效课堂主张,课堂应该还给学生,更多地关照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学习动机、学习情感。通过激发、调动、激活、挖掘学生展示的欲望、学习的成就感、思维的活力、思考辩论的激情,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这是教师有效发挥学法指导的着眼点。从心理学的角度审视,实现“情”与“智”结合的课堂,也必定是知识的课堂、活跃的课堂、成功的课堂,徜徉在其间的学生也一定充满着成功的喜悦。


学会:在总结运用中全面发展

 

    教师要转变急功近利的思想,评价的重心不要只关注学生是否得出了准确的答案,更要关注学生得出答案的过程与方法。


  梁恕俭:学生学得如何,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如何让学生掌握该学会的知识?
  伍阳斌:美国梅尔·希尔伯曼的一项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并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0%。”这给我们选择课堂教学模式以很好的启示。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正本清源,返璞归真,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改变缺少课堂实践学的机会、难有主动学的姿态、缺乏关注学程的意识的状况,走向一种新的学习生活样式:自学必出质疑,讲求学的深度;讨论定有领悟,追求学的效度;展示求得分享,讲求学的广度;检测达到巩固,讲求学的精度;评价实现提升,追求学的高度。以此来完善学生学习的“内隐之法”。
   董旺森:教师除了看学生是否掌握审问读题、狠抓基础、挖错纠错、培优补差、有效复习等学习方法外,还要看学生在课堂中参与互动的能力。华中师范大学陈佑清教授在《交往学习:一种新的学习类型》一文中指出,对话、互动是交往双方实现心理“对接”和“互通”的基本通道及方式,能促进交往双方产生相互影响和作用。比如,相互激发和诱导,相互激励和竞争,相互模仿和感染,相互协调和妥协。学生通过问答、讨论、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等有效的互动策略“对打拆招”,在合作探究中会取长补短,在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中会实现共同成长。
  邓春林:教师要转变急功近利的思想,评价的重心不要只关注学生是否得出了准确的答案,更要关注学生得出答案的过程与方法。以课堂教学环节为例,教师要观察学生“独学”状态,看学生的专注程度,看学生是否圈点勾画,标注疑难;观察学生“群学”的互动成效,学生是被动地在听,还是主动地在说,如果说,那又是在说什么;关注学生的展示质量,展示即发表、即提升、即暴露,教师要抓住这个机会,判断学生的掌握状况,引导学生提高学习质量;最后,通过课前的抽测或课尾的检测,分析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上是否最终学会。
  李良智:要评价学生是不是转变了学习方式,首先就是看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是不是得到了质的提高,在思想观念上是不是完成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性转变。其次,就是看学生是否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利用助手和工具。“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强调的是合作学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则提醒我们要善于借助工具。
  李青云: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高效课堂主张,学习由学生自己作主,学情自己分析,学力自己把握,进度自己掌握。在此基础上,教师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的基本学情,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辅导、纠偏、补充。学法指导只有真正内化为学生的学习习惯,才能发挥其有效引导学习的作用。

 

创学:在问题研究中追求创新


    创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构建以自学意识、先学意识、践学意识为核心的新课堂学习文化,有效培养学生独学、合学、展示、评学、互助的实际能力。


  梁恕俭:创学,即创造性学习。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浓厚的探究欲望,秉承创新高效的研究热情,学出精彩,学出兴趣,学出成就?
  邓春林:美国教育家胡佛认为:“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创造性的课堂从内容上必定会有生成,有深度,有拓展,不是循规蹈矩地完成课堂任务了事;从形式上必定会有互动,有形式多样的学生表现,不是教师单方面的传授,也不是学生重复的表演,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元互动。教师通过精心的预设,引发创造性学习的问题,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合作探究的氛围,让学生能够乐于参与,各抒己见,生成智慧。
  这里要提醒的是,不要把创造性学习想得太复杂。在课堂上,能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能够用演、辩、写、画等形式精彩展示,能够大胆地质疑、追问,从而使问题得到生成、拓展,能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社会的现实问题,能够举一反三,自己出题考自己、考同学,能够写出小创作、小论文等等,都是创造性学习的表现。
  李良智:乐学是动力,会学是基础,学会是目的,创学是境界。让学生能够创造性学习,无疑是做教师的至高追求。要保持学生浓厚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达到“创学”的化境,就要做到三点:一是有动力,二是有技巧,三是有助手和工具。
    董旺森:提高学生的研究力、创造力,这是学法指导的新境界,它使学习充满着挑战、智慧和魅力。为了实现创学,一是教师应“为学习设计教学”。老师要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接受性和探究性,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关注学生课堂的自主程度、互动策略和知识建构方式,千方百计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二是师生应创新掌握学习方法的方式。例如,可利用“学研笔记”,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来记载、展示、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研究并形成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为学生乐学、会学、学会、创学提供有力的保障。又如,可通过“错题论坛”,凸现纠错的示范性、过程性和互动性,由学生完成问题诊断、挖错纠错、变式探究和总结提升,努力让学生在互动式的过程分析、探索性的问题转换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伍阳斌: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实践学”为主体的课堂,是一个要学生“动”起来的课堂。“动”,便有生机,便有活力,便有创造,便有新法。课堂的“动”,包括学生的“自动”、学生间的“联动”、师生间的“互动”。“动”,不是浮动躁动,不是盲动妄动,而是围绕学习目标、任务、内容产生的行动、心动、情动、脑动,互相之间的激动、感动、震动、轰动。在“动”的过程中,实现课堂的“鲜活化”、“生态化”,实现学习过程、结果的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构建以自学意识、先学意识、践学意识为核心的新课堂学习文化,有效培养学生独学、合学、表述、展示、评学、互助的实际能力。教师也需要从教学小事做起,发掘教学价值,谋求教学内容实际、教学过程实在、教学结果实惠的“三实课堂”。这样才会保持学生旺盛的探究欲望、创造兴趣和学习热情,也才能真正学出精彩,学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