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妻太惹火:霸道总裁:基督教信仰的力量来自哪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18:52

基督教信仰的力量来自哪里? 

2007-3-18 16:22:57

我们且不谈基督徒所信仰的神是独一的真神,他已经成就了万事,我们所相信的乃是那“将来必成的事”【启1:19】。至少从外在看,基督教之所以传播了两千年历久不衰,其的力量就在于“信仰的生活化”:基督教不是一套理论,一堆教义,不是一系列的宗教仪式(虽然这些也很重要),基督教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是人类群体生活的方式。

 

对于基督徒而言,教会的意义不同于庙宇或者道观,教会不仅仅是在一起举行基督教宗教仪式的地方,更是一个信徒进行公共生活的地方,基督徒称之为“团契”(这同时是一个名词和动词)。基督徒的个人信仰和信徒的公共生活是相辅相成的,基督徒公共生活越发达的地方,基督徒越多,信仰越坚定——并且越是真正认识基督教信仰,从信仰所获得的力量也越大。

 

佛家和道家都讲求个人性的静修,看重个人心灵的感悟,我们所常知的所谓“闭关”就是一种静修的极端形式。所以越是佛家的高僧,越是花很多时间在静修之上。世界上很多宗教都讲求“内在修炼”,现在各种带有东方神秘主义色彩的西方心灵修炼术也是如此(我毫不奇怪中国这些年会时髦奥修、克里希那穆提之类的,“出口转内销”式的东方产品)。但基督教不是如此。

 

虽然基督教也注重灵修,读经、祷告之类的。但是基督教从来就不认为存在“一个人的基督徒”。如果基督教和其他宗教一样,所注重的是信徒心灵中“向上和神的沟通”,那么,非组织化的基督徒有可能在个人性的灵修生活中达到很高的信仰境界,但圣经教导我们说,只有在学习和群体相处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获得信仰的真谛。

 

比如圣经说到爱:

 

“从来没有人见过神。我们若彼此相爱,神就住在我们里面,爱他的心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了。...人若说,我爱神,却恨他的弟兄,就是说谎话的。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神。”【约一4:12-20

 

爱是基督教的一个核心教义,而基督徒领悟这个教义的关键就是在教会(作为"信徒的生活共同体")实践彼此相爱。任何一个人,如果读了圣经,深以为有理,于是拿着圣经每日研读,背诵,然后自己在家里祷告上帝,钻研神学书籍,他会自以为很了解基督教,很了解圣经,以为自己很懂得“爱”,也很“爱”上帝。但是圣经说这样的人根本不懂得基督教的爱,因为他没有经历在教会中基督徒的彼此相爱。

 

有人当然会问,基督徒难道不可以在社会上学习爱人么?他可以对邻居友好,对同事真心,关爱社会,周济穷人,参加慈善组织,保护濒危动物,救助失学儿童,这不都是实践基督教的爱么?为什么一定要加入教会呢?因为基督教所讲的爱,和上面的所例举的事情并不一样,虽然包含它们,但是远不止这些。一个读了圣经,又参加了爱心组织的人,并不就一定懂得基督教的爱。

 

《圣经》中有一段很著名的讲爱的文字,其中一部分是这样的: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林前13:1-3

 

这一段很有意思的地方是,它把“周济穷人”和“舍人为他人”看做和“爱”不同的事情。我们都以为周济穷人是爱心的表现,现在的白领一族,最喜欢以各样的慈善和环保活动来表现自己的爱,但是从基督教的角度,这些只是“自私”的扩展。我本人做过类似的事情,甚至曾一次给路边乞讨的人一百块钱(我可不是有钱人),但是那些还不是“完全的爱”。我自己从这些周济和慈善活动中所得到的精神满足,我自身价值所获得的肯定,远远胜过我在自己富于有余之际所施舍出去的物质。这一点甚至不需要懂得基督教,懂一点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就可以了。如果连这个也不懂,至少应该知道我们的老祖宗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所以单纯的慈善行为不是爱,而是人类个体自身的需要,只不过比起物质需要而言,层次高一点,属于精神需要而已。

 

那什么是基督教所说的“爱”?在这里我不能详尽叙述,但是我至少可以指出其中一个重要的维度,如圣经所言:

 

“爱是恒久忍耐”【林前13:4

 

这就是说,当我们面对一个你最不喜欢的人,身处一个让你感到难受无比的环境,我们却能为了他的益处而愿意“恒久忍耐”,这就开始接近基督教所说的爱了。而恰恰教会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首先,教会是一个所有信耶稣,并且因为共有一位天父,共同拥有同一个上帝的灵在心中而相互称为“弟兄姐妹”的地方。教会里的信徒,在你认识他们之前,熟悉他们之前,他们已经是你的弟兄姐妹了。

 

其次,教会是一个犯罪之人聚集的地方。基督教的教义称,世界上的人都是罪人,而教会之于社会所不同的在于,教会是那些愿意承认自己是罪人的罪人所在的地方。教会并非充满圣人,很多时候恰恰相反。

 

第三,当我们拥有一大堆和我们其实很陌生,个性、习惯、爱好、气质等各方面都毫不相同的“弟兄姐妹”,我们必须拿他们当真正的亲人看待,而他们又不都显得很可爱(他们确实如《圣经》所言,一个个都是罪人)的时候,说实话,我们的艰难生活开始了。这就是教会和社会的不同之处。

 

在社会上,我们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小屋中,自己做自己生存空间的主人,最多和配偶孩子分享(现在连这个都难了,单身的人,离婚的人,丁克的人越来越多),然后在茶余饭后,跑到外面——需求层次低一点的人,喝喝酒,逛逛街,层次高一点的,做一点公益、慈善事业——心满意足之后,再回到自己的小空间。对于自己所不喜欢的人和事情,则尽量远离。即使是讨厌的工作和讨厌的同事,为了挣钱、生存而不得不面对,我们可以只是每天漠然地去做,漠然地相处,大家保持一个合乎社交礼节的,但是心灵相互封闭的距离。我们所有对世人的爱,不过是封闭的心灵生活中的“饭后甜点”。

 

但是在教会,爱是生活的主食。《圣经》要求我们去爱其他人,和他们一起生活,并且告诉你“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神”。爱不再是我们维持自己心灵私人小生活之余的的小游戏,而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最严肃的人生功课。

 

如果一个人不能和这群承认自己是罪人,也实在是罪人的基督徒——他们和世人一样,都有私心,毛病,问题,性格缺陷乃至心理幽暗——好好相处,在各样的冲突,纷争,矛盾,委屈,心灵的伤害中学习“恒久忍耐”,去真正的向他们做出发自内心的,爱的举动,和每一个学习爱的基督徒一起,共建一个爱的教会共同体,同时,在各样的痛苦、混乱和迷茫之中,没有被似乎是没有止境的“恒久忍耐”搞得神情萎顿,情绪沮丧甚至精神错乱,而是积极地通过支取上帝对我们的爱,恢复自己的心灵,治愈自己的伤疤,形成成熟的信仰人格,在一切痛苦和患难中,真正从心底里生发出对上帝,对人,对世界的爱来(至少每天改变自己,靠着上帝对你的爱,一点点地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那么他就还没有真正了解,什么叫基督徒的“爱”,他也就还不是一个合格的(我们称之为“成圣”)的基督徒。圣经说:

 

“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就是税吏不也是这样行吗?你们若单请你弟兄的安,比人有什么长处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这样行吗?所以你们要完全,象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5:46-8

 

所以,真正基督教爱的力量,只有从教会生活中来。基督教两千年来真正生生不息的动力,就来自于基督徒在教会中不断地实践对罪人的“恒久忍耐”。那些靠自己读圣经,钻研神学书籍,灵修,祷告,冥思去“信基督教”的人,那些在如此做之余参加一点环保和慈善组织的人,他们可以很满意于自己的“信仰生活”,觉得自己层次很高,境界很高,可惜那根本不是基督教。

 

基督教和很多其他宗教的不同就在于,很多其他的关注的是个体人的“生存品质”,所谓之“层次”、“境界”或者“几重天”,而真正的基督教关注的是“关系”——“人-神际关系”和“人-人关系”,并且认为信仰的核心是找对“人-神际关系”,由此人类才能确认“我是谁”这个最基本的哲学问题,并且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而“人-神际关系”的建立,关键的步骤之一就是建立正确的“人-人关系”。这样一个关系,不仅仅是相互保持应有的礼节,所谓道德和行为规范,而应该是真正充满上帝之爱的关系。

 

所以在《圣经》中,当有人问耶稣基督说,要是总结一下,一句话说上帝所有的诫命和规定是什么的时候,耶稣回答说:

 

“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仿,就是要爱人如己。”【太22:37-9

 

当然,我当然不能说,凡是以基督教名号组织起来的,或者聚集在有形的十字架之下的都是基督教,江湖帮会,政党组织都是组织起来的,外国有很多政党以“基督教XX”命名,也有很多机构以基督教自称,那都和教会无关。但是真正有力量、有生命力的基督教信仰,只可能存在于教会这个基督徒的生活共同体之中。

 

非基督徒可以唱衰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说基督教不会兴起,这我不打算去争辩。但是如果基督教真的在中国有一些发展,那绝不是因为远离教会,独自一人过“信仰生活”的人越来越多,恰恰相反,而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教会,并且终生成为它的一分子。

 

修改于2007315星期四

 

posted by 何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