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 乙女 汉化:[法宝]论明心见性(章缘净老居士遗作) - 【正见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5:29:12
法宝]论明心见性(章缘净老居士遗作)为把此文录到网上打字打得好辛苦,希望大家珍惜这难得的法宝并行之!则幸甚,阿弥陀佛。

论明心见性

章缘净老居士遗作

       吾辈学佛,首重明心见性。何以故?因人人均有自心性,但多不明白心性之由来,及其真假作用如何?遂致错认因境而生的虚妄心为自心体。殊不知此心完全是因境而有,境谢即空,毫无实体。若认此为心,则境过心灭,以后即应无心,何以换过一个境来,我又有心觉知一切呢?就此推究,我必有一常现在前,不随境变的永恒灵知。才能识别环境,应付一切随顺境缘而不变。其质如镜照相,相变而镜光不变。惟此心无形无相,而又含藏有历生以来贪嗔痴爱之习气种子,时时触境发现,遮掩我常住不变之主人公。(真如妙性)致令吾人只认此因境而生思想(妄心)为自心,而反遗弃了本有常住真心。如镜照焉嗔见镜中影相,而反忽略了镜之本体光明。遂至随此影相起贪嗔痴爱,受种种忧悲苦恼。岂不大可怜悯吗?故学佛人如不愿堕于盲从迷信,则务须对于自心要弄个明白,何者可靠?何者应舍?然后即在此靠舍上下工夫,如是方为真修。其直捷功勋,较之无知盲修何啻日劫相倍呢?

       但是心究竟如何明?性究竟如何见?现代湛山法师所说譬喻及方法,可谓精明详确。他阐发这明心见性道理,殊为详明易晓。他将心体比做个大海冰洋,其冰大者如山如峰,而比为宇宙大地,小者如石如沙则比如万物人生,但皆漂流于水波湿性之中。若逢天气寒热,终不免有转变生灭时候了。又以静水比人心环境遇风,若水被风吹比动成波,词譬喻凡夫触外境必会引动妄想。但是这水之湿性无论在水、在冰、在波终无变易生灭。又此湿性即在冰大块小块之中,而湿性无大小之相。即在波亦无波之动相,在水亦无水之静相。此譬喻诸佛究竟之涅盘。人谓我说,此譬喻亦无若何巧处,但也要看你认识何者为自己的本位。如认大小冰块为本位,则无论用何方法,终不免随着环境气候转变生灭。如此旁门邪教修练长生不死法样,若是能延长一时或可做到,欲求永不消灭,则断无此理。因其以生灭为因,必不能得到不生不灭果。故嗟堪世人,多不知本有如湿性的清净法身从来是湛寂不灭不变,没有生灭的。即有少数稍明此理,又不肯直下承当。故设此譬喻,其冰波和水是有生灭的和变动的,不要在此中作久远计较,只要认清此本有如大海水之湿性,知其大而无外,通透一切境界。即不致如冰波在气候环境上动摇障碍,而能如湿性在宇宙人生物物头头常住不变。此所以佛能在百界现身,遍知一切心物中事,如金刚经说: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又如圆觉经说:遍世界雨点头数如来悉知。在凡情闻之,以为决无此理。岂知是自己拘于冰泽习气俗见,而不知湿性通达无边。佛因久认此湿性自为己故,不在冰波上起分别争执,而证到无量无边之湿性。就此湿性譬喻,则人物万象如冰波都含藏在这普遍湿性中。其则佛心如湿性,遍一切众生心中,众生心内事如来岂有不知吗?所以佛千经万语,皆是开示吾人要明自心,见自本性。故圆觉经说: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此。这就是说,要知道世界人物之形相皆是着湿性变幻的。若能于此幻相上,不生分别执为真实,而常远离他,如是本有如虚空之普遍觉性自得现前。所以吾人学佛,不必在高深玄妙上着想。只须明白了这普遍无碍融通一切如水只湿性,自能知冰波水泡皆是这湿性幻变的,自然对此不会起贪爱执着。并能在这不变的湿性上随缘变化一切,再不致受此冰波来束缚障碍,证得自在解脱的常乐我净。

       或有人问:就你这样说只须认识这心性,就可证得如来地位,何以诸经论中又说种种修行法门呢?答:诸经论中所说,多是指示你要明白这心性,但是明白了心性以后,尚有历生错认冰波之习气存在,往往明知故犯,迷入幻相,不能自拔。故需要说此种种修行法门,以消灭其习气。若行到习气尽净,自能深知世相皆是幻化。就可证得刻刻照顾这现前未思善恶之一清净心,正念勿令遗失。如是从前错认大海冰波水泡诸习气自会渐渐淡薄,如此现前一念普遍圆融之湿性时常现前,久而久之这错认虚幻物相之习气全脱,则本有如湿性之性光,自会圆彰。这不是佛的境界是什么呢?是故从前佛祖教人念佛、参禅、观心、持咒诸法都是用诸方便,保守这现前无思之正念。因此正念时时被从前错认外相之习气遮掩分裂致消损,自性之光明力用,今因专注于念佛、参禅等行门,而从前错认所生之妄相渐渐减少,迨至妄念尽净,即能证得如来百千三昧。此所以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乱,方有生净土把握。参禅持咒等法要到能所两忘,这一正念方能全体显现。是故此诸法门都是淘汰过去错认冰波习气,以显此本来自性之权巧方便。今对此空洞无念之当下一念,如果认得清,把得握,时常照顾,则素有习气之妄念必难侵入。如果接续行得三个七日,虽不能全体显现,比能得到身心轻安境界。此是直捷认识本来自性之法,较之一切法门尤为简便易行。况现在建设劳动人人均要生产作务,又无暇专门持咒、参禅等法。今正在作务,只须反照我心中有无思念,如无想念,即就此时机,常常如斯照顾,继续勿失,失而复提,迷而后醒。使这无念的正念不复被从前妄念习气掩撇。如是做工夫一日就只有一半时间照顾存在,而开发之智慧学力所得,必较从前未明这道理时胜得多了。

       或人又曰:此法是你创说?抑或是根据佛经祖论?答:此正是佛祖经论上所有的,但吾人研究经论如同走马看花,未曾深加思维。如楞严经说:“狂心顿歇,歇即菩提”,其说的狂心即吾人对尘境所起之妄想;如可能一时歇却不起,则此当下空洞无念之灵知正念即时现前矣,这就是菩提,并非另外可修成菩提。又六祖告惠明和尚:“屏息诸缘,勿生一念”,良久即为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惠明当时究竟悟个什么,即是悟到他屏息了缘虑心,见到了不思善不思恶之无念境界。(他的无念境界即时现前)当蒙六祖印证,这就是你惠明的本来面目。惠明到了这里亦无可说,只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而已。这是惠明所悟的境界,亦即是狂心顿歇的境界。此等公案甚多,惜吾人看公案时,总时未曾深加思维,及息下善恶之狂念,所以不能了悟。今我所说的现前一念即是狂心歇后,善恶未思之正念,若观定此正念,照顾不失,亦即祖师的牧牛心法。以妄念心比牛性,牛想侵人苗稼即是比吾人妄心着于尘境,故说忽然入田去,拽鼻牵回来,即已回复自性本来无念此法,闹中照顾尤易行持。

        或又问曰:净土法门,只须念句佛号,岂不简捷易行,且念佛可仗佛力往生净土,更有把握,何必在此难以认识无依之正念上用功。如认错了定星盘,又无佛力接引,岂不枉用功夫,虚丧此生?答:此正为修净土人,不明净土真义,及念佛悠悠泛泛,未得一心不乱。或籍净土法门有法力可仗,不必自己真修,或无修行虚名,念佛多年,总是未得相应。进退仿徨,立足不稳者而说。因此等人,其初发心,未尝不勇猛精进,但因不明真理,念佛终不得相应,往往因打退堂鼓,或走入外道邪路去随着环境而变。其心行殊为可惜,因此不惮繁琐,说此欲其先明自心性,了解修行种种法门,都是为消除妄想,显出本来妙明清净心。先认得自性,一刹那间,顿得清凉自在。从此孜孜念佛,即是提醒此念,盖此一念是无念之念,念佛即可。排除妄想,易显出这无念境界,了悟自心本净。从此以清净心念清净佛号,念佛念心,而得心佛一如。亦即是以清净心入清净土,如水投水,如金合金,到命终时,未有不感应道交,蒙佛接引,往生净土者。是此一念法,可作生西方净土之助缘。若念佛已得相应,即已蒙合道,殊不必在提此念,以免头上安头。如未相应,尚有不奈妄想何者不妨一试此法,以作念佛帮助。我说一番罗嗦,本是为未了自心和念佛不与佛心相应者而作,其文重复支离,在所不免。尚希闻者,略其文而思其意,则幸甚!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