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石材护理公司:【引用】王铎《草书诗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2:31:43
王铎《草书诗卷》  

2011-02-16 15:44:09|  分类: 艺术天地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文引用自abcdefg19630605《王铎《草书诗卷》》

 

王铎《草书诗卷》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号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累擢礼部尚书。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多变,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崇祯帝自缢于景山。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待为东阁大学士。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顺治九年病逝故里。福王南京称制等待为东阁大学士。入清官至大学士,擢礼部尚书。铎博学好古,工诗文。画山水宗荆、关,丘壑峻伟,皴擦不多,以晕染作气,傅以淡色,沉沉丰蕴,意趣自别。山水花木竹石,皆用书中关纽。间作兰、竹、梅、石,洒然有物外趣。尤擅书法,行草宗二王,正书师钟繇,亦多自出胸臆,有《拟山园法帖》,诸体悉备,名重当代,学者宗之。顺治三年(1646)作《渔舟萧闲图》,收入《历代名贤画粹》;顺治七年(1650)作《雪景山水图》,收入日本《支那名画宝鉴》;顺治八年(1651)罢官归里,作《兰石图》卷、《山水卷》,分别收入《新版世界美术全集》、《支那名画宝鉴》。顺治九年卒,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王铎《草书诗卷》

历观二王系列,学米者甚众,然非失之于狂狠即失之于卑弱,唯王铎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由米上溯颜真卿直至二王,点画振动,神气飞扬,变化万千,时出新致,当为米元章之后,王书之秘更能阐发之一人。

是卷为王铎暮年之作,世所罕见,足为后学津梁。

毫无疑问,这件被收入《王铎书法全集》第四卷出版,并为多种王铎书法集和研究著作著录出版的著名作品是目前艺术市场上所见到的最为难得的王铎杰作。《草书诗卷》纸本,总长939.5厘米,其中王铎书法部分纵26.6厘米,横773.5厘米,前有商衍鎏引首,后有商衍鎏、容庚两家跋。手卷作于已丑(1649)王铎58岁那一年的七月十三日,书王铎旧诗15首,卷后有王铎130余字款识,叙说书卷缘由,其中叙及他对自己诗的珍爱。这位乱世中的天才艺术家一生作诗逾一万五千首,但因为贰臣背景,入清后他曾将自己的诗稿自焚于“天津舟次”,乾隆皇帝敕编《四库全书》时又极尽删除查毁,所以,留至今日仅《拟山园选集》中所存4900余首诗了。王铎喜欢做诗,常常将胸中愤懑及情绪在诗中渲泄,诗里边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王铎,所以他希望自己的诗留传后人,以期后人从他的诗中读懂他内心的世界。他曾经说过:“其留以告天下后世,后世读者而怜其志者,只数卷诗文耳。”于是我们知道了王铎之所以会在一次朋友间的饮酒中一口气连书15首诗,其原因就是因为他遇到了能够读懂他的诗的知心朋友。“吾诗有一人知,可以不憾”,“因书怜诗,因诗怜吾”,王铎心情格外激动,以至卷末落款时,仿佛无需思索,信手挥写都得神助,于是通卷写得激越跳宕,恣情汪洋,浓与淡、枯于涩、倚与侧、疏与密,乃至笔线的曲直都仿佛不是使腕而出,而是天意使然关于此卷书法,若从艺术的角度加以欣赏,可以说无数的话,而从诗歌的角度求证史实,窥探王铎内心世界则是一部专著方可做成的事,限于篇幅精力时间,目下只能作罢。来日方长,再作研究。

此卷三百年间藏于何处、何人所藏,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有一位或数字高人在悉心地做着呵护,要不然三百年后她能够以这般品相再现人世?1959年夏秋之季,著名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容庚先生不知从何得此宝物,他持卷请光绪三十年探花、时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商衍鎏过赏,商衍鎏惊叹不已,从王铎的诗到成卷经过加以推演考证,写下长跋。两年后,商衍鎏之子、同为著名古文字学家的商承祚以一卷王宠书法与容庚换得此卷,易手前,容庚在卷后也作题跋,记录斯事。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王铎《草书诗卷》的规模。        (西林)

释文:

志吾两人相缔契好之意。乙丑秋日,王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