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rameki:工学结合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6:43:44

工学结合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

刘建超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21)

  摘 要:本文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对象,以校企深度合作为支撑平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发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并对开发方法、步骤和特色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模具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方案 学习领域 载体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和改革的依据,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工作。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群) 需要为依据,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优化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方法与过程

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和理念,开放办学,充分利用专业教师团队、行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 团队、职业教育专家团队等三支队伍的智力资源,采用逆向设计方法,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群) 需要为依据,遵循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有利于教学的原则,依托行业、校企深度合作,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发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工作任务引领型课程,形成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过程如图1 所示,步骤如下:

(一) 专业人才需求和专业改革调研

专业人才需求和专业改革调研是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中的基础性工作。通过专业市场调研,了解专业技术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就业面向岗位(群) 、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等信息,并提出专业建设和改革的思路与对策,形成调研报告。它是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依据。

(二) 岗位(群) 工作分析

岗位(群) 工作分析是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依托行业,召开专业顾问委员会,采用头脑风暴法,论证岗位(群) ,明确就业面向的核心岗位和拓展岗位,分析典型工作、工作任务、工作中的要素和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形成岗位(群) 工作分析表。

(三) 职业行动领域分析

组织专业教师和职业教育专家,整合归纳职业行动能力,凝练具有覆盖性的典型工作和典型工作任务,形成职业行动领域分析表,并通过来自一线技术专家的评审。

(四) 学习领域与学习情景设计

组织专业教师和行业技术专家,依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结果,根据工作的相关性(非学科知识的相关性) ,以典型工作(任务) 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设置课程;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零件或机床或模具为载体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完成从职业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换,形成学习领域开发分析表,构建工作任务引领型课程,做到“教、学、做”合一,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并通过职业教育专家的评审。

(五) 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正确处理知识—能力(技能) —素质关系,职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系,合理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终要通过业教育专家和行业技术专家评审确认,方能实施。

1  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过程

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 明确专业定位

通过专业市场调研,明确专业定位,确定合作企业类型。所学的模具对象与技术特征———精密冲压模具和精密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就业面向的核心岗位(群) ———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编制、模具加工中数控设备的操作与编程、模具装配调试。

合作企业对象———现代模具企业。

(二) 实施校企深度合作

校企合作是实施专业建设与改革的重要支撑平台,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实现专业共建与人才共育的目的。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根据专业定位要求,本着双赢原则,引名企入校园,选择新加坡宝利根精密工业作为合作伙伴,该企业是专业从事精密电子接插件,连接器,精密电子产品、手机以及通讯等行业的高精密模具开发以及生产,是一家技术和管理水平先进的现代模具企业,在中国成都、上海、东莞、青岛等地设有企业。通过校企深度合作,组建成都宝航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打开专业融入产业的窗口。

(三) 形成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群) 需要为依据,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遵循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有利于教学的原则,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发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工作任务引领型课程,形成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新旧人才培养方案专门课程(学习领域) 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三、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色

以校企深度合作为支撑平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发模具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了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具有明显的工学结合特色。

(一) 专业定位更加准确、清晰,既有核心岗位,也有拓展岗位。

(二) 校企深度合作,为专业建设与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能达到校企共建专业与共育人才的目的。

(三)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发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工作任务引领型课程,注重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和技术应用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具有较强的职业性。

(四) 以典型零件或机床或模具为载体,载体明确,教学设计得到优化。

(五) 方案设计符合职业成长规律。所学技术从普通到先进,载体从简单到复杂、从个体到系统(常规→数字化,零件→机构→模具) 。

(六) 较好地实现“双证”融通。

参考文献:

[1 ]欧盟Asia - Link 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编.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 石伟平,徐国庆.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 .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责任编辑 何列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