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管井套管:第五十八章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25:41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译文】如果这个国家的政事烦闷,这个国家的人民就淳朴厚道;如果这个国家的政事很明察,这个国家的人民就有缺损;灾祸是依倚着福气而来的,福气里面又伏藏着灾祸。怎么能知道它的究竟呢?这个没有正常的标准,因为正常的可以变为反常的,善良的可以变为妖邪的;人们之迷惑这个问题,时间已经很久了。所以圣人有地方而不将它割裂,品行方正而不暗昧,公正正直而不放纵放肆,明亮而不耀人眼目。

【说明】老子在第十六章里说过,万物虽然芸芸而不同,但都要重复地回归到它们的本原。回归到本原的就叫“静”,“静”就叫做反复重复的变化趋势。反复重复的变化趋势就叫做“常”,知道这个平常、正常的规律和现象就叫做明白事理。不知道这个平常、正常的规律和现象而妄作,就会有凶。知道这个平常、正常的规律和现象就能容纳一切,而能容纳一切才能坦诚公平;坦诚公平对待一切才能做到周全。也就是说,静的对立面就是动,有静才有动,有动亦有静。动与静对立而统一。万物就是这样动而归静,静而生动地反反复复地运动着,存在于这个充满着动静结合的世界上。所以懂得这个反复重复的变化趋势,也就不会迷惑了。如果这个国家的政事烦闷,就说明这个国家的人民就淳朴厚道;这个意思就是说,统治者们没有什么政事可处理,所以就感到很无聊,因为人民安居乐业,种植贡赋,相安无事。

而如果这个国家的政事很明察,这个国家的人民就有缺损;俗话说:“水清则无鱼。”一个国家的政事太过于明察秋毫,人民没有隐私可言,也就很难得生活了。人的生活靠隐私和公开这两方面组成,没有隐私的生活也就是缺损的生活。没有自己的思想也就是缺损的思想,有谁愿意过这种生活呢?

所以,认识到“察察”的问题,就没有“缺缺”,就没有灾祸了。而灾祸是依倚着福气而来的,福气里面又伏藏着灾祸。怎么能知道它的究竟呢?这个没有正常的标准,老子之所以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个祸福互相转化的辩证命题,其目的就是在于说明“闷闷”和“淳淳”、“察察”和“缺缺”的关系。因为“闷闷”看来似乎不是好事情,但它所表现出来的情形却是很好的;而“察察”看来似乎是很好的事情,但它所表现出来的情形却不大好。这就是“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的辩证和转化的关系。

所以圣人有地方而不将它割裂,自夏启立国,就是诸侯分封制,春秋时期的社会大混乱就是由于诸侯割据而形成的,老子深刻地认识到这个问题,才提出了“是以圣人方而不割”的思想。老子的这个思想被后来的秦始皇认识到,所以他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彻底改变了封建制度。

圣人品行方正而不暗昧,公正正直而不放纵放肆,明亮而不耀人眼目。老子这是追述前代圣人的言行,与孔子的“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乃是同一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