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胜充电宝拆解图:在线读书:隐喻:思维的基础,篇章的框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3:48:10
隐喻:思维的基础,篇章的框架
作者:冯晓虎著
出版日期:2004
页数:279
关键词:隐喻 研究 冯晓虎
分类: 语言、文字 >翻译学
在线阅读隐喻:思维的基础,篇章的框架电子书超星阅览器
阅读1阅读2下载图书
阅览器阅读/下载图书须安装超星阅览器,立即下载
添加到学习计划
收藏推荐
分享到
内容提要
本书包括:欧洲隐喻研究史介绍、中国隐喻研究简史、概念隐喻构建篇章连贯三章,书中的两个支柱是概念隐喻理论和篇章语言学。
隐藏目录章节目录
目录
第一章 欧洲隐喻研究史介绍
1.0 综述
1.1 隐喻研究的两大理论
1.1.1 比较理论与替代理论
1.1.2 互动理论
1.2 隐喻研究几个核心概念的讨论
1.2.1 词语转义―隐喻―转移
1.2.2 隐喻喻部的命名
1.2.3 隐喻的创造力
1.2.3.1 隐喻与思维
1.2.3.2 隐喻的创造力―活隐喻―死隐喻
1.3 总结
第二章 中国隐喻研究简史
2.0 综述
2.1 先秦时期
2.2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
2.3 从南北朝到现代
2.3.1 陈?
2.3.2 1912至当代
2.4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研究
2.5 概念隐喻理论进入中国
2.5.1 概念隐喻在中国的介绍
2.5.1.1 国内著名概念隐喻研究学者文章名录
2.5.1.2 中国的语法隐喻研究
2.6 总结
第三章 概念隐喻构建篇章连贯
3.0 综述
3.1 篇章衔接与篇章连贯
3.1.1 篇章
3.1.2 篇章衔接与篇章连贯
3.1.2.1 篇章衔接与衔接的手段
3.1.2.2 篇章连贯与保证篇章连贯的语言模式
3.1.2.2.1 保证篇章连贯的语外知识
3.1.2.2.1.1 世界知识
3.1.2.2.1.2 行为知识
3.1.2.2.2 保证篇章连贯的语言模式
3.1.2.2.2.1 预设
3.1.2.2.2.2 心智模式
3.1.2.2.2.2a 脚本
3.1.2.2.2.2b 框架
3.1.2.2.2.2c 以脚本和框架为基础的预设和推断
3.1.3 总结
3.2 概念隐喻
3.2.0 综述
3.2.1 概念隐喻的基本思想
3.2.1.1 客观主义
3.2.1.2 主观主义
3.2.1.3 莱柯夫和约翰逊的第三条道路:基于经验的综合法
3.2.1.3.1 世界是一个概念系统
3.2.1.3.2 基本概念
3.2.1.3.3 原始经验
3.2.1.3.4 概念隐喻的蕴涵
3.2.1.3.5 首选蕴涵
3.2.1.3.6 投射与互动
3.2.1.3.7 两个概念隐喻之间的连贯
3.3 保证篇章连贯的认知模型
3.3.1 篇章理解
3.3.2 网连模式例举
3.3.3 篇章理解的两个模式
3.3.3.1 金驰的命题模式
3.3.3.2 脚本和框架用于篇章理解
3.3.4 心智模式构建的篇章连贯
3.3.4.1 概念隐喻是一种心智模式
3.3.4.2 蕴涵晕圈
3.4 保证篇章连贯的概念隐喻
3.4.1 通过已激活蕴涵晕圈保证篇章连贯
3.4.1.1 已激活蕴涵晕圈
3.4.1.2 概念隐喻的已激活蕴涵晕圈
3.4.2 通过一个概念隐喻构建篇章连贯
3.4.3 连贯类型甲:两个概念隐喻与一个预设隐喻保证篇章连贯
3.4.4 连贯类型乙:多个隐喻混合构建的篇章连贯
3.4.4.1 基本目标概念和中心来源概念
3.4.4.2 通过一个下位来源概念和系统性构建篇章连贯
3.4.4.3 通过中心来源概念构建连贯
3.4.4.4 通过预设隐喻和类概念构建连贯
3.4.4.5 通过边缘来源概念构建连贯
3.4.4.5.1 边缘来源概念
3.4.4.5.2 连贯来源甲:两个不同的隐喻突出目标概念两个不同的方面;连贯来源乙:通过共通蕴涵
3.4.4.5.3 两个不同的隐喻通过同值系统性构建篇章连贯
3.4.5 连贯类型乙的另一个例子
3.4.5.1 概念隐喻的连贯原则
3.4.6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篇章连贯在事件层次上的语言形式实现――类型层次上保证篇章连贯的一个隐喻
附录B 篇章连贯在事件层次上的语言形式实现――类型层次上保证篇章连贯的两个隐喻
附录C 篇章连贯在事件层次上的语言形式实现――类型层次上保证篇章连贯的三个隐喻
附录D 当代中国著名文体学著作简表
附录E 汉语书刊隐喻研究文章简表(1982-1999)
隐藏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