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插座和中国一样吗:松江大学城的负债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4:36:28
松江大学城的负债族

 

 



  
  上海一个本科生的培养成本平均在2-2.5万元左右,其中5000元需要学生自己承担。而松江大学城另有5000元基建费用需要分摊到每个学生头上。
  
  “终于离开这个鬼地方了!”赵燕站在空旷的校园,静默无言。
  这是一片占地7000多亩的大学城,孤单的矗立在远离繁华市中心30公里之外的上海西南角松江。
  6月22日夜,毕业典礼结束后,成片的学生公寓失去了喧嚣,看不见牵手漫步的校园情侣,却偶尔可以听见啤酒瓶从楼梯上滚落的声音。接连几天的散伙饭让毕业生的脸上挂满了醉意,大部分人已经收拾好行囊,准备在世界杯的狂欢中离开这个生活了四年的地方。
  两天前,松江大学城7所高校中的上海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上外)2006届本科生毕业典礼在烈日下举行。这一天,赵燕所在的新闻传播学院120名学生盛装出席。
  毕业典礼后,“是取毕业证、学士证、专八证、报道证、退寝室押金等的万里长征。图文大厅的楼梯上坐满了劳累的大四人,用红色的毕业证当扇子用。”
  只是这红色的毕业证得来相当不易,上外新闻学院的一个辅导员说,因为欠缴学费,学院这一届还有6个人没有拿到毕业证。
  “毕业典礼上家长代表的发言简直像校领导的发言,其实我们想听的只是一个普通家长的喜悦,或者道出四年交4万学费的苦衷。”
  在博客上,赵燕把她四年大学生活归结为“华丽谢幕”,但只感觉到“身心俱累”。
  
  红色毕业证
  6月22日,赵燕如愿离开了松江。她的校友———上外德语系的项建华坐在一片狼藉的宿舍里,微微佝偻着背,看着窗外的灯光发呆。他没有跟同学去看世界杯,他在为工作发愁,几次面试都还没有回音。
  两天前他才凑齐拖欠的学费,将学位证和毕业证拿到手中。也是在同一天起,他要开始偿还过去四年背上的24000元助学贷款。
  这个来自福建武夷山农村的德语系毕业生很瘦弱,160厘米的身高,体重不到90斤。在过去的几年里,他坚持每顿饭最多只花三块五,一个月总开销不超过300元。
  吃饭很少的项建华是学校里公认的贫困生,他在老家的父母除了供儿子读大学之外,还要养活一个念小学的妹妹。“爸妈凌晨3点起床,把家里种的菜运到镇上卖掉。”项建华告诉记者,他家一年的收入是7000元。
  “两年没有回过老家”,对于项建华来说,路费过于昂贵,不如积攒起来作为学费。
  项建华计算,4年学费4万,住宿一年1500元,四年6000元,一共是46000元。从大一开始,项建华申请了每年6000元,四年共24000元的助学贷款。因为学习成绩不错,项还获得过14000元的国家奖学金。此外,通过做家教和其他奖学金,项一共积攒了2000多元。
  尽管节衣缩食,项到毕业前仍旧欠学校1万多元学费。上外有条不成文的规定,毕业生不缴齐学费,两证不予发放。
  时至6月,项只能跟家人开口要钱。这是一个让他踌躇的决定———父母唯一的积蓄是12000元的征地补偿款,“他们给了我9000块交欠下的学费。”
  东拼西凑之后,项终于拿到了红色的毕业证。6月22日,他从放毕业证的箱子里翻出一件米黄色的短袖衬衫,这件30元的行头是他为面试准备的。拥有德语专业八级证书的项建华打算第二天再去面试,他说“找不到工作就没钱还助学贷款了”。
  
  “不交学费”
  从2001年开始,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等7所高校开始陆续进驻松江大学园区。学生每人每年收取1万元学费,住宿费每年1400或1500元不等。
  10000元一年———普遍高于其他高校收费标准的学费成为很多学生的负担。两年前,他们试图通过“不交学费”表达自己。
  2004年8月27日,学生A记得很清楚,那天刘翔夺得了中国奥运历史上第一枚短跑金牌。十二点刚过,兴奋的学生B神神秘秘地来到A寝室,手中拿着一篇手抄文章———关于松江大学城的学费。
  “当时他的文章就是号召大家不交学费,因为学费太贵了。”A回忆道,“B做了几个比较:一、为什么上海交大建的新校区学费一分钱没涨,而上外新校区学费却是老校区的两倍;二、上海那么多的大学城,为什么只有松江大学城学费比老校区的多了一倍;三、北京最贵的学校是北外,6000元;上海最贵的学校是上外,但为什么要10000元,北京和上海的差距没这么大吧?他还说松江大学城是教育用地,属于无偿划拨。”
  学生们一直在问———“我们交的一万块一年的学费花到哪里去了?”曾有学生在自办刊物上质疑:我们有权利知道这些学费的用途,学校应该给我们一个清单。
  按照松江大学城管委会的说法,2001年开始的大学城建设利用了社会资金,收取的10000元学费中,有近5000元用于偿还银行的建设贷款。
  但学生B认为这10000元学费里,只有5000元是合理的,他并不愿承担建设贷款,他只愿意交5000块钱,号召大家也都只交5000块。
  就在那天晚上,B将这篇文章发在了松江大学城各个学校的BBS上,这个帖子迅速成为论坛上的最热帖。学生们希望在开学之前先进行网上宣传,等开学后,再与校方进行面对面的游说。
  就在帖子发出后的第三天,“松江大学城6校校长开会,讨论这件事。”A说,之后不了了之。
  学生们关心的不仅是多出5000块的原因,更有这5000块能给他们带来的实际效益。
  这些松江大学城的毕业生们曾经对这个崭新的校区充满期望,在报考时,都有这样一种想法:学校收取10000元学费,肯定是教学设备、环境优于别校。
  但事实有差距。2002年入学的项建华们并没有享受到大学城宣传中的“先进办学设施和优良教学、住宿环境”,在大学城后续基建项目逐渐开工直至2005年基本建成的日子里,他们觉得自己所交10000元学费并没有享受到相应的教学服务。
  “我以为像我们这样小的院系(上外广电专业)才没有外教,后来听英语学院的同学说他们也很少有外教。”广电系的刘丹说,“上外的英语学院可是国家重点学科。”
  大四一年1500元的住宿费同样是毕业生与校方的争执点,对于上外的多数学生来说,大学的住校生活只有3年。因为四年级课程少,学生们又都要到市区实习,多数人并不住在松江大学城的学生公寓。
  “大四这一年,上海本地学生回自己家住,多数外地学生则住在虹口的本部校区,或者自己租房子。”住3年的时间,交的费用却是4年,一个学生抱怨说。
  去年7月,教育部下发“高校学生住宿管理通知”,其中对于大学生校外租房不再禁止。阿拉伯语系的黄宇似乎看到了希望,他找到宿管科,要求搬出。最终得到的答复是———学校要严格控制搬出率,如果实在要搬出去住的话,这里的1400元钱还是要交。
  
  沉重的负债
  据江苏省统计局公开数据,2005年,长三角十六城市居民平均家庭总收入为16620元,在如此富庶地区,1万一年学费,也要占到家庭总收入60%以上。更何况,松江大学城高校基本都是全国招生,在一些偏远贫困省市,平均家庭总收入一年不超过10000元,一些从松江大学城走出的毕业生,除了自己需要偿还助学贷款,还需要父母借债交学费。
  上外新闻传播学院120人中,贷款学生总人数为15人,贫困生约在10人以上。贷款数额基本上为18000元或24000元。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们在上海的生存开销由租房费、通讯费、交通费、伙食费、每月助学贷款还款本金及利息等等构成。对于大部分已经找到工作的学生说,起薪能有3000元就很不错了。
  “我们的学费比别人贵,但就业收入不比别人高。”一个上外毕业生说,“大学城的基建费用为什么要让我们还?”
  东华大学学生办的一个老师这样回答记者的提问,“这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当年松江大学城的高校在招生时的学费是写明,1万块一年包含大学城的基建成本。
  这样的收费经过上海市财政、物价、教委协调和批准。自1999年以来的高校扩招带动了新一轮的高校基建热潮,“要普及高等教育,就要扩招,要扩招就要有房子,要房子就要有建设资金。”这个老师解释了连环套一般的收费理由。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多年研究教育经济的胡瑞文说,松江大学城自筹资金建设,在中央和地方财政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建设成本肯定要有人来分担。
  据胡瑞文的调查研究,上海一个本科生的培养成本平均在2万-2.5万元左右,财政补贴大约是1.1万-1.2万元,学校负担约0.9万-1万元,另有5000元需要学生自己承担。而松江大学城另有5000元基建费用需要分摊到每个学生头上。
  松江大学城的承建者———上海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832)是一家以旅游传媒为主业的多元化上市公司。媒体广告、旅游会展、策略投资(包括松江大学城,房地产等)是为公司三大支柱业务。
  在和松江大学城管委会的合作过程中,东方明珠获利丰厚,同时被视为利用社会资金办学的典范。
  “利用社会资金多元化办学是一个值得鼓励的方向”,胡瑞文说,否则高等教育没法发展。上海在一些高校预备设立的独立学院收费还要更高,此外民办学校的学费也远不止1万一年。
  “这是个两难的问题。”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武毅英教授说,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让高校加大了扩招规模,由此带来的建设费用是不是要让学生来承担?上海市教委对于记者有关松江大学城的采访要求至今没有回应。
  对于松江大学城的毕业生来说,一年1万多的学习花费已经成为过去,项建华们需要为寻找工作和偿还贷款开始奔波。
  他们的学弟学妹会同样负担起高校建设的成本。记者问“何时会是尽头?”———胡瑞文回答说,理论上要等到大学城的银行贷款都还清的那天;记者又问“到了那天学费就会降回到5000块吗?”胡瑞文回答说,到了那天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