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恩怀特用的板子长度:六、任陈毅为华野司令员兼政委,是因为他的威望很高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1:11:08

zhongxingzhixin.blog.tianya.cn[复制] [收藏]性纯则苛,吾辈不取。器小溢盈,有才又当如何!有大气之量,方有过人之功。我喜欢智者,更喜欢在实践中成功的智者。时势才能造英雄。首页 | 留言板 | 加友情博客 | 天涯博客 | 博客家园 | 注册 | 帮助
博客信息
博主:中兴之心  
栏目分类·全部博文(20)最新文章·放言(2009-2-12) ·变法随想(2009-2-11) ·浅谈国学(2009-2-10) ·绝 缨(2009-2-9) ·屈己伸人,师克在和----术行天下胡润芝(军事篇)(2009-2-8) ·老子的“道”(2009-2-8) ·小议“侥幸”(2009-2-7) ·集众人之私成一己之公---术行天下胡润芝(政治篇)(2009-2-5) 更多>>最新评论·标记之,过后来看。...(2008-1-11)标签列表
博客搜索
 
日志存档·2009-2 ( 8 )·2007-4 ( 12 )友情链接统计信息
访问:9326 次
今日访问:5次
日志: 20篇
评论: 1 个
留言: 1 个
建站时间: 2007-4-3
博客成员
中兴之心 管 理 员

最近访客
yhyh2020
2010-03-15 23:35
中兴之心1
2010-02-05 23:11
小农老刀
2010-02-05 22:41
小女571
2010-01-11 11:14
xw1979_001
2009-11-06 21:50
今生只为采花忙
2009-10-06 15:25
ytm2006
2009-10-01 21:26
bmt218
2009-09-15 17:27
deansid
2009-09-14 23:15
trl_myly
2009-09-14 15:53
改日
2009-07-17 17:01
alleng20
2009-05-22 19:23
fjcjj696
2009-05-04 17:54
billos
2009-04-15 17:23
苏枕书
2009-02-24 19:42
jiutiao2009
2009-02-14 13:11
从容滋润
2009-02-10 14:26
枫霜文轩
2009-02-10 09:37
lojet
2009-02-08 09:19
jiutiao2009
2009-02-06 18:09

 

上一篇 下一篇

六、任陈毅为华野司令员兼政委,是因为他的威望很高吗作者:中兴之心 提交日期:2007-4-17 14:23:00 | 访问量:1000


 首先表明我的观点:陈毅在华东(山东)建立“威望”,是从1947年1月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开始的,而不是从1946年1月担任山东野战军司令员开始的。陈毅的威望,是通过47年1月以后粟裕打胜仗得来的,而不是通过他自身的“资历”得来的。要得到更高的地位,中央的信任才是关键,资历并不是关键。

 粟裕的秘书鞠开,发表了《粟裕二让司令一让元帅授衔大将的真相》等一系列“挺粟”力作,受到了广大军史爱好者的欢迎,但也引起一些人的反感。作为一种妥协,他又写了篇名为《粟裕为何不愿当司令》的文章,完全否定了自己过去的立场,将他过去站在品德的角度谈“让司令”,改为不是因为品德,而是粟裕不得不如此。文中写道:“粟裕说过,我让司令不是因为谦虚谨慎,是为了作战指挥上的便利”、“陈毅资格老威望高,粟裕会打仗,毛主席取他俩的长处,把他二人配在一起,绝妙。”

 反驳如下:
 如果“让司令”真是“为了作战指挥上的便利”,那么中央在1948年5月硬将陈毅调离,没有“取他俩的长处,把他二人配在一起”,抛开中央是否愚蠢不提,至少,华野从此就应该是屡战屡败,可事实却是屡战屡胜。不知这样的事实,可否抵得过鞠开的“雄辩”?同样是5个纵队攻击,孟良崮战役5个纵3天歼敌3.2万,伤亡1.2万,咬紧牙关坚持到底;淮海战役中攻打碾庄,5个纵队11天歼敌9万,伤亡3万人左右,也能坚持到底。可见,粟裕指挥打碾庄时,部队坚持时间之久、忍受伤亡之大、执行粟裕命令之坚决,都远远超过了陈粟在一起时的孟良崮战役。并没出现没了陈毅,粟裕就指挥不动(或在敌我双方意志的较量中,坚持不下去)的情况。

 粟裕的这种客套话,不但在对陈毅让司令时说过,在对张鼎丞让司令时同样说过。1945年10月27日,粟裕致电中央:“鼎丞同志不论在才、德、资各方面,均远较职为高超……对于执行党的政策与掌握,均远非职之所及……为慎重,更有利今后工作起见,特再电呈,请示中央以鼎丞为司令,职当尽力协助。”

 另外,鞠开本人就对陈毅不信服。
 据《粟裕首长二三事》作者:余力、鞠开、崔协详、俞杰、唐洪。
该文中说:“1948年9月,济南战役胜利结束,这时粟裕首长又一次提出请陈毅同志回来的要求,我们很不理解,有意无意地流露出埋怨情绪。首长对此颇有些生气,向支部建议搞一次‘共产党员应该争什么与让什么’的座谈会。”
这里要问一句:鞠开自己为这篇文章签了名,不知能否代表他的意思?名字是否可以乱签?
 总的来看,鞠开的《粟裕为何不愿当司令》,定位定错了,在中央已经把陈毅调离的情况下,仍然要维护陈毅“陈毅资格老威望高,粟裕会打仗”这一论调,不但与中央调离陈毅的命令构成冲突,而且也无法在华野其后的战场表现中得到验证。因此,鞠开的这篇文章,其实并不难驳。

 但是,如果他换一种表达方式,那么,欺骗性就会大大增强,反驳的难度也大大增加了,即:中央在1948年5月将陈毅调走,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已经不存在“粟裕指挥不动”的问题。但是中央在1947年1月任命陈毅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任命粟裕为华野副司令员,同样是正确的。因为如果任命粟裕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只任政委,就会发生严重的“粟裕没有威望,指挥不动”的问题。如果任命粟裕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将陈毅调到晋冀鲁豫野战军,担任副司令员,那么,“粟裕指挥不动”的问题,就会更加严重。事实上,一些网友也正是这么认为的。

 反驳如下:
 首先,正面反驳:
宿北战役发生在1946年12月,在华东野战军成立之前,就让我们看看,是不是如一些网友臆想的那样,“粟裕指挥不动,只好借助陈毅的名义,然后部队才执行命令”呢?

 宿北战役,淮海区第三中心县委和第三支队负责人章维仁回忆:前线指挥所设在阴平以西叶庄的一个独立家屋,一个有围墙的小院子,三间坐北朝南的新草房。走进草房,看到墙上挂满地图,粟裕站在一条板凳上,一手指点地图上的村庄,一手拿着电话筒,正在与前线的指挥员通话。他有时向站在左边的陈毅讲几句话,陈毅点点头,又接着通话。过了大约半小时,与前线指挥员通话完毕,陈毅转过身来,对章维仁说,我们这次布了一个口袋阵,戴之奇的整编69师已经被我军包围。他用手拍拍军服上的口袋,哈哈大笑说:这一仗是瓮中捉鳖,我们完全有把握在一周之内消灭他! 据《宿北战役阵中日记》记载,从12月14日到19日,在战役进程中,陈粟发出的指令共34次,其中标明“陈令”、“陈示”的8次,标明“粟令”、“粟示”的14次,只标“令”、“示”的12次。另有陈粟致陈唐的指示信1件。

 粟裕的秘书徐玉田,在致《党史研究资料》编辑部的信中,提到如下几点:“鲁南战役时,粟带华野指挥机关在前线指挥,我当然在他身边,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陈老总这时不在一起,粟既关照战役全局,又着眼于焦点、关键。打枣庄时,他的确身体很好,没有生病。”

 孟良崮战役,据《孟良崮战役阵中日记和战后分析》记载,只有“粟令”,没有“陈令”。王必成在《怀念粟裕同志》一文中说道:“这次战役,从调动兵力创造战机,到战役实施的全过程,无一不是按照粟裕同志提出的方案实施的。”

 根据这些记载来看,早在华东野战军成立之前的宿北战役中,就已经是以“粟令”、“粟示”为主了,并不是一些人臆想中的,粟裕只是提出建议,陈毅采纳粟裕的建议,然后,再以“陈令”、“陈示”的名义下发给部队。上面的资料还显示出,宿北战役时,陈粟是在一起的,显然,如果将“粟令”、“粟示”改用陈毅的名义,客观条件是允许的。

 在客观条件允许的前提条件下,仍然以“粟令”、“粟示”为主,而宿北战役仍然取得了胜利,事实证明,没有必要将“粟令”换成“陈令”,即使使用“粟令”、“粟示”,部队同样会执行的。根据宿北战役的这种表现来看,在1947年1月任命粟裕为华东野战军员,陈毅任政委,是可行的。

 至于鲁南战役时,陈毅到底在不在前线,值得进一步研究。不过,陈毅曾说,“打起仗来我及时走开很重要,免得粟裕事事向我请示,贻误战机”,陈毅的话反映出一点,就是:打起仗来,并不是一些网友想象中的“陈毅千万不能离开,一旦离开粟裕就指挥不动”,而是赶紧离开。

 其次,再用归谬法的反驳方式。
要证明“1947年1月如果任粟裕为华野司令员,陈为政委,粟裕就指挥不动”论调的“正确性”,就要论证二个问题:一个是逻辑问题,“因为你权力小的时候在指挥中有卡壳,所以你权力大的时候在指挥中有卡壳。”“因为你当小官的时候我不听你的,所以你当大官的时候我不听你的。” 另一个是史料问题,要论证出这么一个“史实”:1947年1月前,山东军区、山东野战军都是服从陈毅指挥的(作战部署是另一回事,不可混为一谈)。要论证一下,陈毅除了缺乏高明的战役部署之外,其他方面,和林彪是相同的。即“只有陈毅去了才可以把华东的党政军民各方面统一起来”。

(注:《林彪的这一生》,文中讲道:毛泽东对罗瑞卿说过:“受任于乱军之际,奉命于艰难之间,只有林彪去了才可以把东北的党政军民各方面统一起来。”)

 反驳如下:
 参如下材料:
 陈毅之子陈昊苏说:“我父亲曾经说过,在华东野战军的军事斗争中,他主要是依靠粟裕同志进行战争的指挥工作,而他自己可能更多的是起了一个政治委员的作用。” 《一个老兵心中的陈毅元帅》王昊  上海文艺出版社 381页:陈毅的秘书杜易曾经向采访者说过一件事:党的“七大”闭幕后,毛泽东找陈毅谈话,请闲居一年七个月的陈毅重返华东。陈毅起先不肯,说华东无事可做,不如去其他战场。毛泽东执意请陈毅回华东,对他说:“你到华东,什么事
也不要做,只需呆在司令部,下下围棋,摆摆龙门阵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根据上面的材料来看,虽然网友认为“只有陈毅去了才可以把华东的党政军民各方面统一起来”,但陈毅本人却不是这样认为的,陈毅对自己的评价,比网友对他的评价,要低一些,他认为自己可能更多地起了政委的作用,而这正好验证了本人鼓吹的“粟裕司令员,陈毅政委”模式。另外,陈毅在返回华东前,担心自己无事可做,这个自我评价,比网友对他的评价,要低得多。

 与陈毅的观点相同,毛泽东同样不认为“只有陈毅去了才可以把华东的党政军民各方面统一起来”,他对陈毅的要求,就是“什么事也不要做,只需呆在司令部,下下围棋,摆摆龙门阵即可。” 下面,就来分析一下,陈毅的担心,是否杞人忧天?毛泽东对陈毅的“工作”如此看轻,是低估了陈毅的本事,还是将陈毅那二下子看得一清二楚?

 解放战争一爆发,陈毅就南下淮北了,这样,我们就先从华中说起。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华东战场参谋笔记》王德:
 泗县没有打好,二淮又没守住,华中分局的几位负责同志就把责任推到陈毅身上。他们召开了“七人批陈会议”(注:似指陈师庵会议),批评“不执行毛主席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指示”,这真是天大的怨枉!用一句地道的地海话说,那真叫“天晓得”!陈毅怎么不懂得集中兵力?!他又为什么不能集中兵力?!说起来还真复杂得很哩!好在陈毅肚量大,把罪过都揽到自己身上,虚心倾听着大家的批评与责问。出人意料的,是在进行“七人批陈会议”的同时,饶漱石向中央提出“以粟代陈”,要把陈毅赶出华东。这时候,中央军委与毛主席对陈毅在淮北仗没打好,也有些不满,便提出了要派徐向前同志来协助陈毅指挥打仗。具体地说,就是拟派徐来山东负鲁南前线指挥之责,让陈毅负责淮海前线并统筹鲁南、苏中、胶济各前线,这一措施的真正含义,谁看了都会心里明白。陈总丝毫不从个人的得失、荣辱考虑,第二天就回电表示了欢迎来鲁主持。他还真心实意地等了二十多天,欢迎的电报发了又发,就是没见徐向前来。不过,这些当时参谋们并不知道。有一天夜里,我在值班,陈毅同志走了进来,他心情沉重地对我说:“我将来还是搞我的文化工作去好了……我们给中央说话也不灵了,提什么意见都不灵了。”我当时很惊讶,深深感到陈老总有情绪,也深为他处境之难而担忧、着急。其实,现在看来,我当时想到的、知道的,与陈毅初到山东处境之真正困难相比,还真是些鸡毛蒜皮。比如说,陈饶关系,不能不说是一个大疙瘩。这里,不妨公开一个当时极高的机密:据“三野战史编辑室”的同志后来采访陈老总,听陈老总说:“毛主席面告饶:‘陈粟不可分,陈粟合则胜,分则败。’并交代饶亲自向下传达。不言而喻,这主要是针对饶漱石的。饶后来在莱芜战役时,在内部作了传达。这,再一次地挫败了饶漱石的阴谋。 …………………… 宿北战役后,陈老总的情绪特别好,有人说他高兴得甩了头上的帽子,情不自禁地说:“谁说陈毅老了,不能打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分析:
 当时的华中分局,书记是邓子恢,副书记谭震林,组织部长曾山,常委是张鼎丞、粟裕、刘晓,不知该书所说的“七人”是哪七位?姑且不谈“七人”到底是谁,但有一点很明确,就是:华中分局没有一个人的资历比得上陈毅,而且在职务上是陈毅的下级。陈毅是华东局副书记,而华中分局隶属华东局。七人敢于批陈,表明,当时我党的民主作风还是很好的,华中分局干部对于陈毅较老的资历,和上级的身份,并没有象一些网友想象中那样看重。 “七人批陈会议”发生的时间,大约在1946年9月20日二淮失守后、10月30日陈毅赴鲁南之前这段时间内。 七人批陈和饶漱石有没有联系?

 杨尚昆在《回忆高饶事件》中说:“1946年底前后,北平军调处执行部解散,饶漱石(军调期间,任中共代表团书记,对外用顾问名义,叶剑英对外负责)飞回延安。我去机场接他,招呼他“小饶”。他就象没有听见一样,我追上前喊一声饶政委,他才答应。” 宿北战役后,1946年12月23日,陈粟等致电中央:盼饶漱 石仍回山东原职。

 根据上述史料来看,王德在书中把“七人批陈会议”与饶漱石结合起来讨论,是不对的,七人批陈时,饶漱石并不在华东。另外,王德在书中写道:“听陈老总说:‘毛主席面告饶:陈粟不可分,陈粟合则胜,分则败。并交代饶亲自向下传达’。” 既然是“面告”,那么,时间上应为1946年12月,饶漱石从北平飞到延安后,毛泽东当面对他说的。然后饶漱石返回华东,传达了中央精神。不过,“听陈老总说”,这种表达方法,在可信度上就打了一点折扣,毕竟陈毅是当事人,利害攸关,王德所转陈毅的话,这里仅供参考。

 既然陈毅在华中名声扫地,那么山东呢?在山东,陈毅是不是如一些网友想象中那样,虽然战役指挥不佳,但以他“崇高的威望”,部队仍然服从指挥呢?

 1946年6月22日,毛泽东指示“山东以胶东对付青、潍,以渤海对付济南,其余鲁中、鲁南、滨海三区主力及新四主力全部南下”。依照该命令,山东军区4师、9师、10师、叶飞1纵,也应南下淮北。但最终,这些部队都没去,只有山东军区8师,以及原新四军部队2纵、7师,随陈毅南下淮北。这是怎么回事?陈毅的“崇高 威望”到哪里去了?

 据《20军史话》:
 山东军区于7月4日命令第1纵队北上胶济线,“配合”鲁中军区部队寻机歼灭济南、潍县 对进之敌。叶飞致电陈毅请示,陈毅只得同意1纵去鲁中“配合”作战,予进犯胶济线之敌以打击,“一个星期以后仍按原定部署南下,加入淮北战场”。7月7日,鲁中部队围攻淄博,1纵打援,吸引济南方向之敌来援,在运动中歼灭之。最终,鲁中部队攻击淄博未得手,撤退,敌人不来增援了。7月17日,1纵配合渤海军区部队打益都(青州),渤海7师围益都,1纵打援,计划运动中歼灭东线8军荣誉一师。但18日,攻城部队撤出战斗,敌人又不来增援了。二次围城打援都没打成,无仗可打,叶飞致电陈毅和山东军区,要求继续南下,执行中央原定的作战部署。陈毅立即回电要1纵南下,叶飞接电后于8月2日率纵队南下。不料8月3日山东军区来电:1纵停止南下,继续在山东内线作战。而陈毅又来电令催促1纵南下。叶飞决定服从陈毅,南下。8月12日,1纵到达临沂附近,山东军区再来电报,称敌人有进攻临沂意图,要1纵留在鲁南保卫临沂,并说已经通报了陈毅和中央军委,叶飞只好停止南下。从此1纵担负起了保卫临沂的任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书中所说的“山东军区”是谁?陈毅本人就是山东军区司令员。 当时,陈毅担任华东局副书记、新四军军长、山东军区司令员、山东野战军司令员,而华东局书记、山东军区政委饶漱石,山东军区参谋长陈士榘,均在北平军调处工作。山东军区副司令是张云逸,副政委是黎玉(兼山野政委)。可见,书中 的“山东军区”只能是张云逸、黎玉。

 少了饶漱石,显然,陈毅在山东的官职是最高的,这一点,和1948年5月陈毅离开华野后,粟裕在华野的地位很相似,没人比自己官更大了。

 可是,根据上面的分歧结果来看,陈毅说话就不如张黎说话灵验。于是,陈毅最终能够带着南下淮北的,也就只有2纵、7师、8师。对此,你可以再作辩解,说张黎守土有责,因此不愿过多抽调部队南下。那台枣反击战呢?目的是保卫张黎的老窝临沂,这可是迎合了张黎“守土有责”的要求,这下张黎不会不配合陈毅了吧。

 1946年10月30日,陈毅率8师,离开淮北,回到山东。同鲁南的叶飞1纵一起,于11月10日展开台枣反击战,打了一个消耗战。战后,叶飞对他说:“你这个大司令比我这个小司令也大不了多少,我指挥3个旅7个团,你指挥4个旅10个团。有了打阻击的,没有打突击的;有了围点的,没有打援的;手里连预备队也没有,能打什么仗?!陈老总,我建议你,不要受各方牵制,集中三个纵队兵力在手里,就有办法寻求战机,歼敌一个旅或两个旅。否则,兵力不集中,什么仗也打不好!”[《20军史话》]

 由此可见,既使迎合了张黎守土有责的要求,陈毅仍然无法集中部队,陈毅的“崇高威望”呢?到哪儿去了?可见,陈毅此时没有足够的威望,把部队集中起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1947年1月,成立华东野战军,鲁中、鲁南、滨海三大军区的骨干部队,组建了3、8纵,加上叶飞1纵,正好三个纵队。也就是说,要让陈毅手里有三个纵队的强大阵容,只需把山东三大军区骨干部队集中起来就已经足够了,并不需要命此时留在华中、归粟裕指挥的山野2纵、7师北撤鲁南。此时,华中才是国民党进攻重点,如74师、11师、7军、25师、83师、69师,均在华中。除非我军打算放弃华中,否则,尽量不要管华中要部队。

 在陈毅内忧外患、指挥不动部队的同时,粟裕的人气指数却是直线上升,被延安总部发言人称赞为:“粟裕将军的历史,就是一部为民族与人民解放艰苦斗争的历史。今天,粟裕将军成了苏皖军民胜利的旗帜。”有意思的是,1958年批判粟裕时,粟裕还有一顶罪名,“在华中地区工作时,群众挂他的画像,没有制止。”[见吴欣峰《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真相》,《炎黄春秋》2004年第一期]

 1947年1月2日,陈粟发起了鲁南战役,歼敌5.3万,战果辉煌。我军参战部队多达27个团,远较台枣反击战为多。不过,只有华野1师(8个团)是华中调来的部队,1纵、8师系台枣反击战的老部队,其他部队均为台枣反击战时,本可参战、但却并未参战的山东部队,番号如下:4师10团、9师、10师、滨海警备旅、鲁南军区特务团。

当时,山东各军区领导如下:
鲁中军区司令员王建安、政委向明、
鲁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政委傅秋涛、副司令员郭化若
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榘、政委唐亮(陈唐已在山野任职)
粟裕指挥的鲁南战役,他们都参加了,可为什么陈毅指挥的台枣反击战,他们就不参加呢?

 既然在山东、华中都无法驾驭别人,而军事指挥又有问题,这样看来,离开延安时,陈毅担心到了华东无事可做,还是有一定道理的,陈毅并非杞人忧天。毛泽东也不是门缝看人,而是符合陈毅的实际情况。

 事实上,10月30日陈毅北返山东时,只带了山野8师,山野其他部队(2纵、7师)均留华中,归粟裕指挥。一直留在山东的叶飞1纵又是粟裕的老部队。这也意味着,在12月15日宿北战役前,抛开陈粟共同指挥不提,粟裕单独指挥过的部队,在山野、华野所有部队中,占十二分之十一,只有8师那1万人,粟裕从未指挥过。试问,在粟裕拿到12张选票中的11张的情况上,他有没有资格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呢?

 当然,1947年1月成立的华东野战军,并不止原山野与原华野部队,还增加了3(主力师为原山野8师)、8、9、10纵。这些部队中,9、10纵,陈粟一样地陌生;8纵,陈粟一样地刚在鲁南战役中指挥过。只有3纵的前身8师,粟裕在指挥上,确实不如陈毅指挥的时间长。由此可见,在华东野战军成立的9个纵、27个师中,陈毅在“指挥”上,唯一比粟裕有优势的是8师,占全部部队的二十七分之一。

 这里提一提宋时轮。
内战开始后,宋时轮一直担任山野参谋长。

据《华东战场参谋笔记》:
(泗县失利后)我如实是向了陈总反映了我们参谋同志事前曾向宋参谋长建议:“鉴于时值雨季,部队行动受阻,各准备不及,应考虑推迟发起战斗。”宋说:“司令员决心已下,不好再变。”陈总说:“呵?你们提了意见,我不知道。”但他马上转向话锋,说:“主要怪我的决心错了,可以不打这个敌人。事前也未开会讨论,征求各纵意见。我们过去打仗,只要时间许可,总是开会征求意见,充分讨论后作出决定,这次太草率了。”

从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泗县不是宋时轮坚持打的,而是陈毅坚持打的,主要责任,自然应由陈毅负责。但1946年10月陈毅挨批,却是宋时轮作为替罪羊,被免除了职务,调任渤海军区7师师长。以后为华野10纵司令员。就这个履历来说,宋时轮虽不见得“恨上”陈毅,但陈毅对华野10纵,很难有太大影响。


一些网友,有二大坏毛病:

一、一些网友的第一大坏毛病,就是:丑化解放战争中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把解放军贬低成和国民党一样,极端重视资历。下面,就让大家看看,解放军有没有一些网友臆想中那样,“极端重视资历”。

《钟期光回忆录》提到: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数十万指战员英勇奋战、流血牺牲的结果。他们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具有坚强的组纪律观念。为了共同的战役任务和战略目标,不同经历、不同地域、不同素养、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数十万人,聚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东野战军的战旗下,冲锋陷阵,克敌制胜,而个人的一切都不在话下。两广纵队政委雷经天,原是苏北兵团司令员韦国清的老上级。广西百色起义时,韦国清还是战士与共青团员,雷经天已任中共右江特委书记和苏维埃政府主席。淮海战役中,两广纵队调归苏北兵团指挥,上下级关系易位,但在作战中雷经天同志自觉地服从命令听指挥,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第12纵队政委李干辉,是大革命时期的营、团党代表,也参加了百色起义,任红7军军部宣传部长,资历比韦国清同志老得多。但第12纵队编入苏北兵团后,他们的关系很融洽,既是上下级,原则问题按命令指示办,又是战友关系,互相尊重,彼此合作得很好。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雷经天、韦国清的“上下级关系”易位,并不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磨合,才“彼此合作得很好”的。事实上,压根就没有磨合期!1948年2月,韦国清率华野2纵南下苏北的,与华野11、12纵一起,建立苏北兵团,韦任兵团司令。但此时广纵在粟裕直接指挥下,参加了豫东、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是雷经天、韦国清二人,头一次遇上这种尴尬事。在头一次遇上的情况下,二人就已经合作得很好了。由此可见,解放战争中的解放军形象,并没有一些网友想象中那 样丑陋。

再以八路军115师为例。林彪以前只是红一军团长,指挥三、四千人,现在指挥1.5万,大部分部队他没有指挥过。这一点,他不如粟裕。排除陈粟共同指挥,粟裕单独指挥过的部队,在原华野、山野部队中,就已经占到了十二分之十一。如算上和陈共同指挥,包括华东野战军成立前的宿北、鲁南战役(陈毅可能还不在前线)在内,这样,在1947年1月组建华东野战军时,粟裕指挥过九分之七的部队。而林彪任115师师长时,只指挥过115师所属四分之一的部队。由此可见,1947年1月任命粟裕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的条件,比1937年8月任命林彪为115师的条件,要好得多。

对于115师,最符合一些网友迷信的“资历原则”的任命,应该是这样的:
师长:朱德,副师长(即政委):毛泽东
343旅旅长:彭德怀,副旅长:林彪
344旅旅长:徐海东,副旅长:空缺

但历史上对115师的任命,完全违反了一些网友所迷信的“资历原则”,如下:
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
343旅旅长:陈光,副旅长:周建屏
344旅长:徐海东,副旅长:黄克诚

在这种情况下,林彪有没有因为“指挥不动”,而成为常败将军呢?
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1937年11月,广阳大捷,1938年2月负伤,返回延安,后赴苏联养伤。可见,林彪并没有成为常败将军。

罗舜初在东北民主联军3纵的地位,比陈毅在山东的地位高得多,罗舜初自抗日战争起,就是3纵前身部队的老领导了,而陈毅在抗战中和山东军区不搭边。如果按照一些网友迷信的“资历原则”,那韩先楚无论如何不配担任3纵司令员,只能是罗舜初为3纵司令员兼政委,韩先楚为3纵副司令员,实行“在罗舜初领导下,战役指挥由韩先楚负责”模式。而林彪任命罗舜初为民主联军3纵政委,韩先楚为3纵司令。但3纵并未因此而成为一支屡战屡败的部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一些网友的第二大坏毛病,就是严重的军阀主义思想,对我军三大民主作风怀有刻骨的仇恨。觉得上级让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你们就是一群没有脑子的战争机器,不能有半点异议。比如,孟良崮战役时,许世友对粟裕说:“你们当官的只知道在地图上一卡一卡的,我们当兵的是两条腿!” 在一些网友看来,就觉得,粟裕指挥不动啊!好象部下发句牢骚,就能上纲上线到“指挥不动”这个高度上去。

反驳:
一、许世友讲的是“你们当官的”,并没把陈毅排除在外。
二、作为一名勇将,对上级指示不理解,是很正常的事,也是三大民主所允许的
。中原突围时,中原军区1纵1旅2团长钟发生对于一味避战、疲劳行军很有意见,指着旅长皮定钧的鼻子骂:“怕死鬼!敌人来了,老子干他!”是否能证明,钟发生对皮定钧“不服”呢?事实上,钟发生恰恰是皮定钧多年的老部下!而且在钟发生骂了皮定钧后,吃过饭,照样执行皮定钧的继续行军命令。而不是一些网友想象中的,“他骂了皮定钧,决裂了,当然不会服从皮定钧的指挥了。” 长征路上,会理会议前林彪说:“尽走弓背!尽走弓背!不会走弓弦吗?这样会把部队拖垮的,像他这样领导指挥还行?”,林彪说这番话,是否能证明以毛泽东的威望镇不住全军,遵义会议是错误的呢?显然不能,部下发牢骚是很正常的,不能随便理解成“镇不住”。而且发牢骚和不执行命令是二个不同层面上的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
三、粟裕也未将这种睚眦小事放在心上。
据本论坛版主jhealth所说:父亲1967年在粟裕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了两个月,在国防科工委系统支左。粟裕和周恩来是我父亲现在最敬仰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不过,听父亲说,粟裕没事时爱讲许世友的故事,讲得眉飞色舞。粟裕讲许世友的故事,不仅讲他战争年代的抗命,还讲他文化大革命怎么对付造反派,对付毛泽东和林彪。另据本论坛网友青山依旧风雨中所说:解放后,许对粟还是尊敬的,58年粟倒霉后,有一次粟让许帮忙一件事,许立即关照部下,粟总长交代的事一定要办好,而此时粟已经不是总长了。

下面,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陈毅在没有粟裕的时候,指挥不动部队?
其实很简单:砧板再好也是用来打铁的,光靠嘴说、打仗不行,还是无济于事。如果说,陈毅指挥不动山东部队,是因为抗战中没指挥过山东部队的话,那么,林彪呢?林彪在这一点上,比陈毅有优势。东北民主联军多数高级将领,是他抗战中的老部下,长征时也在一起。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当林彪打败仗时,有没有通过他的“崇高威望”,来实现“即使打败仗,部下仍然服他”这样一种一些网友期盼的理想境界呢?(其实就是愚兵政策)

《第四野战军征战纪实》:
他(林彪)首先乘坐的是一辆吉普车,才行驶40公里就抛锚了。后来换乘政治部的大汽车。一路上,他阴沉着脸,一言不发。干部中发牢骚的人很多,甚至有人当着他的面埋怨“瞎指挥”。林彪闭目养神,对此充耳不闻。有一天晚上,前指在一个村庄宿营。林彪到作战处去交待任务,发现屋里正议论纷纷。李作鹏对参谋们说:“现在部队人对林总意见很大,说他到莫斯科吃了几年洋面包,连仗都不会打了。”几位参谋也附和说:“说林总怪话的多啦!说常胜将军变成撤退将军和逃跑将军了。” 林彪在门外听得清清楚楚,脸涨得通红,几次想踹开房门,质问这些怪话是从哪里来的,造谣的都是哪些人?可他最终还是以咳嗽声打断了参谋们的议论。如果不是要及时向他们下达指示,他宁愿转身离去。他对普通干部战士的议论是不在意的,但是无法容忍高级干部也有人在他背后“犯自由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由上面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林彪并没有达到那种“理想境界”。


据《传檄到中原》:
(1948年5月)这个一方面的实质是:实际上是将陈毅调离华东,并且免去了他对军队的指挥权——军权。军权,这在中国意味着什么,毛泽东阐发得最透彻。陈毅在1932年1月,调任省军区工作,一直没有多少能打仗的部队好指挥,可他还是正职:军区司令员、支队司令员。直到黄桥一战,打开了华中局面,才赢得军事上的声誉。代军长、军长、华东军区兼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饶漱石只是华东军区政委,野战军陈毅是军政全权。对这,陈毅不能不有所感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里也可以看出,黄桥一战,仗是粟裕打的,但“军事上的声誉”却划归了陈毅,其原因就在于他是正职。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陈毅在华东的威望,是通过陈毅担任正职、粟裕打胜仗而实现的,而不是通过陈毅自己的“资历”实现的。因此,陈毅实际上是把本该属于粟裕的“威望”窃取了。用《钟期光回忆录》上解放战士的话说,就是:“打了胜仗,好处是当官的,小兵子有吊子功劳”。这也意味着,假如中央在1947年1月,任命粟裕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根据“好处是当官的”原则,军事上的声誉是粟裕的。因此,这种任命是可行的。



#日志日期:2007-4-17 星期二(Tuesday) 晴 复制链接 举报
最新话题【“分享”一本好书,影响Ta的一生】

 

【天涯博客】本文地址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941413&PostID=9295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