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至纽约航班查询:秦铜器兵器题铭论著要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28:43

秦铜器兵器题铭论著要目

1.专著
《秦始皇金石刻辞注》注释小组:《秦始皇金石刻辞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8月;
上海书画出版社:《秦铭刻文字选》,上海书画社1976年;
于省吾:《商周金文录遗》,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王辉、程学华:《秦文字集证》,台北艺文印书馆1999年6月;
王辉:《秦出土文献编年》,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2000年9月;
田静:《秦史研究论著目录》,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
朱力伟:《东周与秦兵器铭文中所见的地名》,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年;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西安文物精华――青铜器》,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5年;
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文物出版社1984年。
林清源:《两周青铜勾兵铭文汇考》,台北私立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87年;
河南省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馆藏青铜器选》,香港摄影艺术出版社1999年;
施拓全:《秦代金石及其书法研究》,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1991年;
柯昌济:《韡华阁集古录跋尾》,民丅国二十四年(1935年);
洪燕梅:《秦金文研究》,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论文1998年;
胡云凤:《秦金文文例研究》,私立静宜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论文1990年;
首阳斋等:《首阳吉金――胡盈莹、范季融藏中国古代青铜器》,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孙慰祖、徐谷甫:《秦汉金文汇编》,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
徐卫民:《秦汉历史地理研究》,三秦出版社2005年2月;
祝中熹、李永平:《遥望星宿——甘肃文化考古丛书•青铜器》,敦煌文艺出版社,2004年;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1999》,科学出版社2000年;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0》,文物出版社2006年;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北郊秦墓》,三秦出版社2006年;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尤家庄秦墓》,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都咸阳考古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

陕西历史博物馆:《寻觅散落的瑰宝――陕西历史博物馆徵集文物精粹》,三秦出版社2001年;
马非百:《秦集史•金石志》,中华书局1982年;
张文立:《秦学术史探赜》(秦俑秦文化丛书),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
张占民、程学华:《秦陵文物精华》,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
张金光:《秦制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张双庆:《秦金石铭刻文字研究》,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中文学部硕士论文 1975年;
淄博市博物馆, 齐故城博物馆:《临淄商王墓地》,齐鲁书社1997年;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增订本),香港影印本1934年;
陈平:《燕秦文化研究——陈平学术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年11月;
陈直:《读金日札》,中华书局2008年;
陈昭容:《秦系文字研究:从汉字史的角度考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103,2003年7月;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襄樊市考古队、襄阳区文物管理处:《襄阳王坡东周秦汉墓》,科学出版社2005年8月;
冯国瑞:《天水出土秦器汇考》,陇南丛书编印社,1944年;
黄浚:《尊古斋古兵精拓》,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印本;
董珊:《战国题铭与工官制度》,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2年;
台北古越阁:《商周青铜兵器》,1993年;
广州市文化局:《广州秦汉考古三大发现》,广州出版社1999年;
萧春源:《珍秦斋藏金――秦铜器篇》,澳门基金会2006年;
礼县秦西垂文化研究会、礼县博物馆:《秦西垂文化论集》,文物出版社2005年4月;
罗振玉:《贞松堂集古遗文》, 同治庚午刊本(1870年,又1930年刊本);
罗振玉:《秦金石刻辞》,上虞罗氏永慕园丛书(1914年);
苏辉:《秦、三晋纪年兵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 2002年。

2.论文
丁耀祖:《临潼县附近出土秦代铜器》,《文物》1965年7期;
于省吾:《双剑誃吉金文选•秦公钟铭》,民国二十二年北平石印本(1933年);
于豪亮:《四川涪陵的秦始皇二十六年铜戈》,《考古》1976年1期;收入《于豪亮学术文存》,中华书局1985年1月;
山东省淄博市博物馆:《西汉齐王墓随葬器物坑》,《考古学报》1985年2期;
王丕忠:《战国秦“王氏”陶罐和魏“安邑”铜钟——介绍咸阳出土的两件珍贵文物》,《光明日报》1974年7月6日;
王光勇:《凤翔县发现的阳宫铜鼎》,《考古与文物》1981年1期;
王红武、吴大焱:《陕西宝鸡风阁领公社出土一批秦代文物》,《文物》1980年9期;
王刚:《秦汉假官、守官问题考辨》,《史林》2005年2期;
王伟:《从秦子簋盖词语说到秦子诸器——兼与董珊先生商榷》,《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3期;
王国维:《两周金石文韵读•盄和钟》,广仓学宭丛书1917年;又辑入《海甯王忠悫公遗书》1928年;
王国维:《观堂集林》卷七(《秦新郪虎符跋》)、卷十八(《秦阳陵虎符跋》),中华书局1959年;
王国维:《观堂集林•秦公敦跋》卷十八,中华书局1959年;
王博文:《甘肃镇原县富坪出土秦二十六年铜诏版》,《文物》2005年12期;
王慎行 从兵器名刻看战国秦之治铸手工业,《人文杂志》1985年5期;
王辉、萧春源:《珍秦斋藏王二十三年秦戈考》,《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年4期;
王辉、萧春源:《珍秦斋藏王八年内史操戈考》,《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年3期;
王辉、萧春源:《新见铜器铭文考跋二则》,《考古与文物》2003年2期;
王辉:《<秦出土文献编年>续补(一)》,秦文化论丛第9辑,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 7月;
王辉:《二年寺工壶、雍工敃壶铭文新释》,《人文杂志》1987年3期;
王辉:《也谈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及其铜器》,《考古与文物》1998年5期;
王辉:《周秦器铭考释》,《考古与文物》 1991年6期;
王辉:《珍秦斋藏元年相邦疾戈跋》,《湖南博物馆馆刊》第5辑,岳麓书社2008年;又收入《高山鼓乘集――王辉学术文存二》,中华书局2008年;
王辉:《珍秦斋藏秦铜器铭文选释》,《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年2期;
王辉:《秦子簋盖铭文补释》,《华学》第九、十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王辉:《秦史三题》,《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6辑,陕西人民教育1999年6月;
王辉:《秦兵三戈考》,《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4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
王辉:《秦器铭文丛考(续)》,《考古与文物》1989年5期;
王辉:《秦器铭文丛考》,《文博》1988年2期;
王辉:《新见秦宜阳鼎跋》,《秦陵秦俑研究动态》2007年1期;又载《收藏》2007年9期;
王辉:《关於秦子戈矛的几个问题》,《考古与文物》1986年6期;
王辉:《读<秦子戈矛补议>书后》,《考古与文物》1990年1期;
王学理:《秦俑兵器刍论》,《考古与文物》1983年4期;
史党社:《美国博物馆展藏的二件秦鼎》,《秦陵秦俑研究动态》2000年4期;
四川省博物馆、重庆市博物馆、涪陵县文化馆:《四川涪陵地区小田溪战国土坑墓清理简报》(廿年蜀守武戈),《文物》1974年5期;
左得田:《湖北随州市发现秦国铜器》,《文物》1986年4期;
平心:《释鬼薪与顾山》,《学术月刊》 1957年5期;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礼县圆顶山春秋秦墓》,《文物》2002年2期;
田亚岐:《秦国早期的逐渐强盛和对戎狄的战争》,《秦文化论丛》第三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
田凤岭、陈雍:《新发现的十七年丞相启状戈》,《文物》1986年3期;
田广金、郭素新:《西沟畔匈奴墓反映的诸问题》,《文物》1980年7期;
田静、史党社:《<秦出土文献编年>与秦史研究》,《文博》2001年3期;
田静:《秦宫廷文化》,《历史月刊》2001年1期;
申茂盛:《秦“工师文缶”考辨》,《秦文化论丛》第9辑,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 年7月;
白光琦:《秦公壶应为东周初期器》,《考古与文物》1995年4期;
石志廉:《春秋秦公簋铭文》,《书法丛刊》第9辑,1985年;
伊盟准格尔旗文化馆:《内蒙古准格尔旗出土一件上郡青铜戈》,《文物》1982年11期;
伍士谦:《秦公钟考释》,《四川大学学报》1980年2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安徽潜山公山岗战国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2年1期;
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2006年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祭祀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8年11期;
朱捷元、黑光:《陕西省兴平县念流寨和临潼县武家屯出土古代金饼》,《文物》1964年7期;
朱捷元:《介绍陕西省博物馆收藏的几件战国时的秦器》,《文物》1966年1期;
朱帜、振甫:《河南舞阳出土的周、汉兵器》,《考古》1994年3期;
朱德熙、裘锡圭:《战国铜器铭文中的食官》,《文物》1983年3期;收入《朱德熙古文字论集》,中华书局1995年;
朱德熙:《战国记容铜器刻辞考释四篇》,《语言学论丛》1958年2期;收入《朱德熙古文字论集》,中华书局1995年;
江西省博物馆、遂川县文化馆:《记江西遂川出土的几件秦代铜兵器》,《文物》1978年1期;
何琳义:《秦文字辨析举例》,《人文杂志》1987年4期;
何新成:《汉中杨家山秦墓发掘简报》,《文博》1985年5期;
作铭:《最近长沙出土吕不韦戈的铭文》,《考古》1959年9期;
吴永琪主编:《战国铜鼎回归记——捐赠实录》,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编印本,2007年
吴振武、张光裕:《武陵新见古兵三十六器集录》,纪念于省吾教授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散发(长春),1996年11月;后刊于《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新第六期,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7年;
吴焯:《“秦人”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学刊》(第二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4月;
吴镇烽:《工师文罍考》,《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4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
吴镇烽:《近年新出现的铜器铭文》,《文博》2008年2期;
吴镇烽:《秦兵新发现》,《容庚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收入吴镇烽《考古文选》,科学出版社2002年;
吴镇烽:《新出秦公钟铭考释与有关问题》,《考古与文物》1980年1期;
吕树芝:《秦国杜县虎符》,《历史教学》 1981年6期;
李 零:《春秋秦器试探——新出秦公钟鎛铭与过去著录秦公钟簋铭的对读》,《考古》1979第6期;
李丁生:《潜山县出土“二十四年上郡守臧 ”戈考》,《文物研究》第12辑260~261页,黄山书社1999年;
李令福:《秦都咸阳厩苑考》,《中国古都研究》(十五),三秦出版社2004年8月;
李永平:《新见秦公墓文物及相关问题探识》,《故宫文物月刊》1999年5期;
李仲操:《二十六年秦戈考》,《文博》 1989年1期;
李仲操:《八年吕不韦戈考》,《文物》 1979年11期;
李仲操:《平阳秦公钟铭文考释》,《黄盛璋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5年。
李仲操:《羽阳宫鼎铭考释》,《文博》 1986年6期;
李光军、宋蕊:《二年寺工师壶、雍工敃壶铭文再释》,《考古与文物》1993年4期。
李光军、宋蕊:《咸阳博物馆收藏两件带铭铜壶》,《考古与文物》1983年6期(二年寺工壶)
李纯一:《中国上古乐器综论》,文物出版社1996年;
李朝远:《上海博物馆新获秦公器研究》,《上海博物馆集刊》第7期,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年。收入《青铜器学步集》,文物出版社2007年。
李朝远:《上海博物馆新藏秦器研究》,《上海博物馆集刊》2002年第9期,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年。收入《青铜器学步集》,文物出版社2007年。
李朝远:《伦敦新见秦公壶》,《中国文物报》2004年2月27日。收入《青铜器学步集》,文物出版社2007年。
李朝远:《新出秦公器铭文与籀文》,《考古与文物》1997年5期。
李朝远:《新见秦式青铜鍑研究》,《文物》2004年1期
李学勤 秦国文物的新认识,《文物》1980年9期;又收入新出青铜器研究,文物出版社1990年;
李学勤艾兰:《最新出现的秦公壶》,《中国文物报》 1994年10月30日。
李学勤、艾兰:《秦公壶应为东周初期器》,《考古与文物》1995年4期。
李学勤、郑绍宗:《论河北近年出土的战国有铭青铜器》,《古文字研究》第7辑,中华书局1982年6月;
李学勤:《北京拣选青铜器的几件珍品》,《新出青铜器研究》,文物出版社1982年9期(三年诏吏鼎)
李学勤:《秦子新释》,《文博》,2003年5期;
李学勤:《秦公簋年代的再推定》,《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13~14辑,文物出版社1989年;
李学勤:《秦孝公、秦惠文王时期铭文研究》,《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1992年5期,后收入《缀古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0月。
李学勤:《秦国文物的新认识》,《文物》 1980年9期;又收入《新出青铜器研究》,文物出版社1990年。
李学勤:《湖南战国兵器铭文选释》,《古文字研究》第12辑,中华书局1985年;
李学勤:《试论山东新出青铜器的意义》,《文物》1983年第12期;
李学勤:《论秦子簋盖及其意义》,《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年6期;
李学勤:《战国时代的秦国铜器》,《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8期;
李学勤:《战国题铭概述》,《文物》1959年7~9期。
周世荣:《湖南楚墓出土古文字丛考》,《湖南考古辑刊》第1辑,岳麓书社1982年;
周世荣:《湖南战国秦汉魏晋铜器铭文补记》,《古文字研究》第19辑,中华书局1992年6月出版;
周萼生:《五年上郡残戟考》,《人文杂志》1960年3期
周广济、方志军、谢言、马明远:《2006年度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家原战国墓地发掘简报》,《文物》2008年9期;
冈村秀典:《秦汉金文の研究视角》,《古代文化》43卷第9期1991年9月;
林青源:《<殷周金文集成>新收战国秦戈考释》,于省吾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
林剑鸣:《秦公钟、鎛铭文释读中的一些问题》,《考古与文物》1980年2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登封县八方村出土五件铜戈》,《华夏考古》1991年3期;
咸阳市博物馆:《陕西咸阳塔儿坡出土的铜器》,《文物》1975年6期;
姚生民:《陕西淳化出土战国秦铜簋》,《考古与文物》1982年1期;
施谢捷:《秦兵器铭刻零释》,第五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2008年4月(安徽•合肥);
胡正明:《丞相启即昌平君说商榷》,《文物》1988年3期;
胡顺利:《关於秦国杜虎符的铸造年代》,《文物》1983年8期;
郎保利:《长平古战场出土三十八年上郡戈及相关问题》,《文物》1998年10期;
唐兰:《怀铅随录•新郪虎符作于秦王政十七年灭韩后》,《申报•文史》第29期1948年6月26日;
孙常叙:《孙常叙古文字论集•诅楚文义新说》,东北师大出版社 1998年;
孙常叙:《秦公及王姬鎛、钟铭文考释》,《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78年4期;
孙机:《说“箕敛”,《中国历史文物》 2003年1期;
容庚:《秦公钟簋之时代》,《考古社刊》 1937年6期。
徐日辉:《早期秦与西戎关系考》,《宁夏社会科学》2005年1期;
徐家国、刘兵:《辽宁抚顺市发现战国青铜兵器》,《考古》1996年3期;
徐龙国:《山东临淄战国西汉墓出土银器及相关问题》,《考古》2004年4期;
秦兵:《<寺工小考>一文资料补正》,《人文杂志》1983年1期;
秦俑考古队:《临潼上焦村秦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0年第2期;
袁仲一:《秦中央督造的兵器刻辞综述》,《考古与文物》1984年5期;
袁仲一:《秦代金文、陶文杂考三则》,《考古与文物》1982年4期;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年报2006》;
陕西省博物馆、文管会:《秦都咸阳故城遗址发现的窑阯和铜器》,《考古》1974年1期;
陕西省博物馆:《介绍陕西省博物馆收藏的几件战国时期的秦器》,《文物》1966年1期;
陕西省博物馆:《西安市西郊高窑村出土秦高奴铜石权》,《文物》1964年9期;
陕西省博物馆:《西省博物馆鉴选一批历史文物》,《文物》1965年5期;
马承源:《商鞅方升与战国量制》,《文物》1972年6期;
马非百:《关於秦国杜虎符之铸造年代》,《文物》 1979年11期;
马振智:《关於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的几个问题》,《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10辑,三秦出版社2003年10月;
商承祚:《秦权使用及辨伪》,《学术研究》1965年3期,又载《古文字硏究》第3辑,中华书局1980年11月;
张天恩:《秦器三论》,《文物》1993年10期
张天恩:《对<秦公钟考释>中有关问题的一些看法》,《四川大学学报》1980年4期;
张天恩:《礼县等地所见早期秦文化遗存有关问题刍论》,《文博》2001年3期;
张占民:《“秦石邑戈”补考》,《考古与文物》1986年4期;
张占民:《秦兵器题铭考释》,《古文字研究》(第十四辑),中华书局1986年;
张占民:《论秦兵器的铸造管理制度》,《文博》1985年6期;
张光裕:《新见〈秦子戈〉二器跋》,屈万里先生百岁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台湾)论文,2006年
张政烺:《“十又二公”及其相关问题》,《顾颉刚先生九十诞辰纪念论文集》,巴蜀书社1990年。
张政烺:《秦汉刑徒的考古资料》,《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58年3期;又载《历史教学》2001年1期(上郡戈);
张国维:《山西运城发现的秦彘鍪量》,《考古与文物》1986年1期;
张颔:《拣选古文物秦汉二器考释》,《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1979年1期;
张懋容、肖琦:《秦昭王二十五年高陵君鼎考论》,《考古》1993年3期;
张懋鎔、刘栋:《卜淦口高戈考论》,《考古与文物》1990年第3期;
梁云:《“秦子”诸器的年代及有关问题》,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古代文明》(第5卷),文物出版社2006年;
梁云:《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青铜乐器坑探讨》,《中国历史文物》2008年4期;
梁云:《秦戈铭文考释》,《中国历史文物》2009年第2期;
许玉林、王连春:《辽宁宽甸县发现秦石邑戈》,《考古与文物》1983年3期;
许明纲、於临祥:《辽宁新金县后元台发现铜器》,考古1980年5期;
许俊臣 甘肃镇原县发现一枚秦诏版,《考古与文物》1982年4期;
郭沫若:《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秦公 韵读》,日本求文堂 1930年(大东书局1931年)。
郭淑珍:《“宜工”铜权考,《秦陵秦俑研究动态》2005年2期;
陈平、杨震:《内蒙伊盟新出十五年上郡守寿戈铭考》,《考古》1990年6期;
陈平:《“蜀月”、“蜀守”与“皋月”小议——涪陵廿六年秦戈两关键铭文释读辨证》,《文博》1985年5期;
陈平:《<寺工小考>补议》,《人文杂志》1983年2期;
陈平:《秦子戈、矛考》,《考古与文物》 1986年2期;
陈平:《秦子戈矛考补议》,《考古与文物》1990年1期;
陈平:《浅谈礼县秦公墓地遗存与相关问题》,《考古与文物》1998年5期;
陈平:《试论春秋型秦兵的年代及有关问题》,《考古与文物》1986年5期;收入《燕秦文化研究――陈平学术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年;
陈平:《试论战国秦兵的年代及有关问题》,《中国考古学研究论文集——纪念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周年》,三秦出版社1987年12月
陈平:《试论战国秦兵的年代及有关问题》,《中国考古学研究论文集——纪念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周年》,三秦出版社1987年12月;收入《燕秦文化研究――陈平学术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年;
陈平:《试论关中秦墓青铜容器的分期问题,《考古与文物》1984年3期、4期;
陈平:《辽阳新出四十年上郡守起戈铭补释》,《考古》1994年9期;
陈邦怀:《金文丛考三则》,《文物》1964年第2期;
陈松长:《湖南张家界出土战国铭文戈小考》,《古文字研究》25辑,中华书局2004年;
陈昭容:《秦公簋的时代问题----兼论石鼓文的相对年代》,《史语所集刊》64本4分1993年;
陈昭容:《谈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及文物》,《大陆杂志》(95.5),1997年11月。
陈昭容:《谈新出秦公壶的时代》,《考古与文物》1995年4期。
陈泽:《秦子钟与西垂嘉陵》,《天水日报》,2000年10月9日;
陈泽:《秦公簋铭文考释与器主及作器时代的推定》,《古代文明研究通讯》第9期,2001年;又辑入《秦西垂文化论集》,文物出版社2005年;
陶正刚:《山西近年出土铭文兵器的国别与编年》,《古文字研究》第21辑,中华书局2006年;
陶正刚:《陕西屯畱出土一件平周戈》,《文物》1987年8期;
傅天佑:《对秦<石邑戈>铭文解释的商榷》,《江汉考古》1986年3期;
彭适凡:《江西遂川出土秦戈铭文考释质疑》,《江西社会科学》1982年5期;
彭适凡:《秦始皇十二年铜戈铭文考》,《文物》2008年5期;
彭曦、许俊成:《穆公簋盖铭文简释》,《考古与文物》1981年6期;
湖南省文管会:《长沙左家塘秦代木椁墓清理简报》,《考古》1959年9期;
无戈:《<寺工小考>一文资料补正》,《人文杂志》1983年1期;
无戈:《古代兵器的重要发现》,《人文杂志》1981年6期;
无戈:《寺工小考》,《人文杂志》1981年3期;
程学华:《秦始皇陵园发现的权与秦代衡值》,《文博》1985年4期;
童恩正等:《从四川两件铜戈上的铭文看秦灭巴蜀后统一文字的进步措施》,《考古》1976年7期;
华义武、史润梅:《介绍一件先秦有铭铜矛》,《文物》1986年6期;
黄盛璋:《寺工新考》,《考古》1983年9期;
黄盛璋:《秦兵器分国、断代与有关制度研究》,《古文字研究》第21辑,中华书局2001年;
黄盛璋:《秦兵器制度及其发展、及其变迁新考》(提要),《秦文化论丛》第3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年;
黄盛璋:《秦俑坑出土兵器铭文与相关制度发复》,《文博》1990年5期;
黄盛璋:《新出秦兵器铭刻新探》,《文博》1988年6期;
黄盛璋:《新出战国金银器铭文研究(三题)》,《古文字研究》第12辑,中华书局1985年;
黄盛璋:《试论战国秦汉铭刻中从“酉”诸奇字及其相关问题》,《古文字硏究》第10辑,中华书局1983年7月;
黄锡全:《介绍新见秦政 白丧矛戈》,《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3期;

黄怀信:《关於"阿房宫"之名》,文博1999年2期;
杨宽:《上郡守疾戈考释》,《中央日报 •文物周刊》33期,1947年5月;收入《杨宽古史论文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
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之《秦公簋跋》(1942年)《秦公簋再跋》(1951年),科学出版社1959年;
董珊:《四十八年上郡守瘄戈考》,《珍秦斋藏金――秦铜器篇》,澳门基金会2006年;
董珊:《珍秦斋藏秦伯丧戈、矛考释》,《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年6期;又载,《珍秦斋藏金――秦铜器篇》,澳门基金会2006年;
董珊:《秦子姬簋盖初探》,《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年6期;
董珊:《论阳城之战与秦上郡戈的断代》,《古代文明》第3卷,文物出版社2004年;
董珊:《读珍秦斋藏秦铜器札记》,《珍秦斋藏金――秦铜器篇》,澳门基金会2006年;
贾振国:《西汉齐王墓随葬器物坑》,《考古学报》1985年2期;
邹宝库:《释辽阳出土的一件秦戈铭文》,《考古》1992年8期;
雍城考古队:《凤翔高庄战国秦墓葬发掘简报》,《文物》1980年9期;
赵化成等:《礼县大堡子山秦子“乐器坑” 相关问题探讨》《文物》2008年11期;
赵康成:《秦始皇陵原名丽山》,《考古与文物》1980年3期;(丽山园钟)
赵晓军、刁淑琴:《洛阳宜阳发现秦铜鍪及其相关问题》,《文物》2005年8期;
荥经古墓发掘小组:《四川荥经古城坪秦汉墓葬》, 《文物资料丛刊》第4辑,1981年;
刘占成:《秦俑坑出土的铜铍》,《文物》 1982年3期;
刘钊、江小角:《安徽桐城出土秦十九年上郡守逪戈考》,《考古与文物》,2009年第3期;
刘钊:《兵器铭文考释(四则)》,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编《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二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刘余力、周建亚、潘付生:《高陵君弩机考》,《中国历史文物》2009年1期;
刘余力、褚卫红:《洛阳宜阳县城角村发现战国有铭铜戈》,《文物》2004年9期;
刘晓华:《咸阳市出土的秦铜盉》,《考古与文物》1989年6期;
樊瑞平、王巧莲:《正定县文物保管所收藏的两件战国有铭铜戈》,《文物》1999年4期;
蒋文孝、刘占成:《秦俑坑新出土铜戈、戟研究》,《文物》2006年3期;
蒋诗堂:《战国文字域别特点考察的原则之探讨》,《湖南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卢连成、杨满仓:《陕西宝鸡县太公庙村发现秦公钟、秦公鎛》,《文物》1978年11期;
卢连成:《秦国早期文物的新认识》,《中国文字》新21期,台北艺文印书馆1996年;
聂新民:《秦公钟博铭文的考释与研究》,《秦文化论丛》第7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
罗振玉:《秦公敦跋》,《雪堂类稿• 丙•金石跋尾》,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
罗福颐:《商周秦汉青铜器铭文辨伪录》,《古文字硏究》第11辑,中华书局1985年10月;
饶宗颐:《从秦戈皋月谈〈尔雅〉月名问题》,《文物》1983年10期;

一、专著罗振玉:《秦汉瓦当文字》石印本1914年。
顾廷龙《古陶文孴录》,国立北平研究院1936年。
陈直:《关中秦汉陶录》,天津古籍出版社1953年(中华书局2006年新版)。
金祥恒:《陶文编》,台北艺文书馆1964年。
陕西省博物馆:《秦汉瓦当》,文物出版社1964年。
罗振玉、程敦:《秦汉瓦当文字》,齐鲁书社1981年。
王延林、徐谷甫《古陶字汇》,上海书店1984年。
西安市文管会:《秦汉瓦当》,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
陕西省考古所秦汉室:《新编秦汉瓦当图录》,三秦出版社1986年。
《中原文物》编辑部:《秦汉瓦当》,《中原文物》特刊之八1987年。
袁仲一:《秦代陶文》,三秦出版社1987年。
钱君陶:《瓦当汇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
徐锡台:《周秦汉瓦当•周秦瓦当概述》 文物出版社1988年。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始皇陵秦俑坑考古发掘队:《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一号坑发掘报告(1974~1984)》,文物出版社1988年。
高明:《古陶文汇编》,中华书局1990年。
袁仲一:《秦始皇陵兵马俑研究》,文物出版社1990年。
高明、葛英会《古陶文字征》,中华书局1991。
程学华、董虎利《秦陵徭役刑徒墓》,陕西旅游出版社1992年
刘正成主编:《中国书法全集·9·秦汉金文陶文》,荣宝斋出版1992年
王镛主编:《中国书法全集九•秦汉金文陶文卷》,荣宝斋1992年。
袁仲一、刘钰:《秦文字类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
刘秋兰:《秦代陶文研究》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硕士论文1994年
[日]伊藤滋:《秦汉瓦当文》,东京金羊社1995年。
韩天衡:《古瓦当文编》,上海世界图书出版社1996年。
周进集藏,周绍良整理,李零分类考释:《新编全本季木藏陶》,中华书局1998年。
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塔儿坡秦墓》,三秦出版社1998年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陇县店子秦墓》,三秦出版社1998年
傅嘉仪:《历代印陶封泥印风》,重庆出版社1999年。
傅嘉仪:《秦汉瓦当》,陕西旅游出版社1999年。
张占民、程学华:《秦陵文物精华》,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队:《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1999)》,科学出版社2000年。
傅嘉仪:《中国古代瓦当艺术》,上海书店2002年。
袁仲一:《秦始皇陵的考古发现与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百年学府聚珍――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藏品集》,文物出版社2002年。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南郊秦墓》,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都咸阳考古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年。
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任家咀秦墓》,科学出版社2005年。
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任家咀秦墓》,科学出版社2005年。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北郊秦墓》,三秦出版社2006年。
王恩田:《陶文图录·秦国与秦代(卷六)》,齐鲁书社2006。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队:《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0)》,文物出版社2006年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2001~2003》,文物出版社2007年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尤家庄秦墓》,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
袁仲一:《秦陶文新编》,文物出版社2009年。
二、论文(简报)陈直:《考古论丛:秦陶券与秦陵文物》,《西北大学报》,1957年1期。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渭水队:《秦都咸阳故城遗址的调查和试掘》,《考古》1962年6期。
陕西省文物管理了委员会:《秦始皇陵调查简报》,《考古》1962年8期。
陈直:《秦汉瓦当概述》,《文物》1963年11期。(又载《摹庐丛著七种》,齐鲁书社1981年)
吴梓林:《秦都咸阳遗址新发现的陶文》,《文物》1964年7期。
朱德熙、裘锡圭:《战国文字研究六种》,《考古学报》1972年2期。
朱德熙:《战国铭器铭文中的食官》,《文物》 1973年12期。
陕西省博物馆、文管会勘查小组:《秦都咸阳故城遗址发现的窑址和铜器》,《考古》1974年1期。
王丕忠《战国秦“王氏”陶罐和魏“安邑”铜锺——介绍咸阳出土的两件珍贵文物》,《光明日报》1974年7月6日。
吴梓林:《秦都咸阳遗址新发现的陶文》,《文物》 1964年7期。
孝感地区第二期亦工亦农文物考古训练班:《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号秦墓发掘简报》,《文物》1976年6期。
湖北孝感地区第二期亦工亦农文物考古训练班:《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座秦墓发掘简报》,《文物》1976年9期。
秦都咸阳考古工作站:《秦都咸阳第一号宫殿建筑遗址简报》,《文物》1976年11期。
崔璿:《秦汉广衍故城及其附近的墓葬》,《文物》1977年5期。
朱德熙:《战国陶文和玺印中的“者”字》,《古文字研究》(第一辑),中华书局1979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赤峰蜘蛛山遗址的发掘》,《考古学报》1979年2期。
临潼县博物馆:《秦始皇陵北二、三、四号建筑遗址》,《文物》1979年12期。
朱德熙:《战国陶文和玺印中的“者”字》,《古文字研究》第一辑,中华书局1979年。
袁仲一:《秦代的市、亭陶文》,《考古与文物》1980年1期(创刊号)。
袁仲一:《秦代民营制陶作坊的陶文》,《考古与文物》1980年1期。
咸阳市文管会、咸阳市博物馆、咸阳地区文管会:《秦都咸阳第三号宫殿建筑遗址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0年2期。
秦俑考古队:《临潼上焦村秦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0年2期。
秦俑考古队:《秦始皇陵东侧陪葬墓的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0年2期。
姚生民:《汉甘泉宫遗址勘察记》,《考古与文物》1980年2期。
裘锡圭:《战国文字中的“市”》,《考古学报》1980年3期。
袁仲一、程学华:《秦代中央官署制陶业的陶文》,《考古与文物》1980年3期。
秦俑考古队:《秦始皇陵东侧马厩坑钻探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0年4期。
李学勤:《秦国文物的新认识》,《文物》1980年9期。
袁仲一:《秦民营制陶作坊的陶文》,《考古与文物》1981年1期。
孙德润、毛富玉:《秦都咸阳出土陶文释读小议》,《考古与文物》1981年1期。
吴镇烽、尚志儒:《陕西风翔高庄墓地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1年1期。
高敏:《秦汉时期的亭》,《云梦秦简研究》,中华书局1981年。
左忠诚、郭德法:《渭南县发现秦半两钱范和“栎市”陶器》,《考古与文物》1981年2期。
秦俑古队:《秦始皇陵园陪葬坑钻探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2年1期。
始皇陵秦俑坑考古发掘队:《秦始皇陵西侧赵背户村秦刑徒墓》,《文物》1982年3期。
袁仲一:《秦代金文、陶文杂考三则》,《考古与文物》1982年4期。
姚生民:《汉云陵、云陵邑勘察记》,《考古与文物》1982年4期。
罗开玉:《秦国乡、里、亭新考》,《考古与文物》1982年5期。
陕西省雍城考古队:《凤翔马家庄春秋秦一号建筑遗址第一次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2年5期。
秦都咸阳考古队(执笔孙德润):《咸阳市黄家沟战国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2年6期。
李先登:《河南登封阳城遗址出土陶文考释》,《古文字硏究》第7辑,中华书局1982年。
袁仲一、程学华:《秦始皇陵西侧刑徒墓地出土的瓦文》,《中国考古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2年;又收入《秦俑研究文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
袁仲一:《论秦的厩苑制度——从秦陵马厩坑出土的刻辞谈起》,《古文字论集》(一)(《考古与文物》丛刊第二号),1983年。
刘庆柱、李毓芳:《秦都咸阳遗址陶文丛考》,《古文字论集》(一)(《考古与文物》丛刊第二号),1983年。
袁仲一:《秦代徭役性官营制陶作坊的陶文》,《陕西省考古学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1983年11月;又收入《考古与文物丛刊》第三号1983年(?)。
马振智、焦南峰:《蕲年、棫阳、年宫考》,《陕西省考古学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后刊于《考古与文物》丛刊第三号1983年(?)。
周天游:《“秦缶”考》,《西北大学学报》1983年1期。
始皇陵秦俑坑考古发掘队:《陕西临潼鱼池遗址调查简报》,《考古与文物》1983年4期。
陕西省雍城考古队:《一九八二年凤翔雍城秦汉遗址调查简报》,《考古与文物》1984年2期。
刘占成:《“丽山”与“丽邑”》,《文博》1984年3期。
姚生民:《陕西淳化出土秦汉市亭陶文陶器》,《考古与文物》 1984年3期。
《秦始皇陵园出土一批陶文》,《人民日报》1984年7月24日。
俞伟超:《秦汉代的亭市陶文》,《先秦两汉考古学论集》文物出版社 1985年。
秦俑古队:《临潼县陈家沟遗址调查简记》,《考古与文物》 1985年1期。
陕西省雍城考古队:《凤翔马家庄一号建筑群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85年2期。
陕西省雍城考古队:《秦都雍城钻探试掘简报》,《考古与文物》 1985年2期。
张海云:《芷阳遗址调查简报》,《文博》1985年3期。
秦都咸阳考古工作队(执笔陈国英):《咸阳长陵车站一带考古调查》,《考古与文物》1985年3期。
秦俑古队:《秦代陶窑遗址调查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5年5期。
尚志儒、赵丛苍:《陕西凤翔八旗屯西沟道秦墓发掘简报》,《文博》1986年3期。
秦都咸阳考古工作站(执笔赵荣、吕卓民):《秦都咸阳古窑址调查与试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6年3期。
秦都咸阳考古工作队(执笔陈国英):《秦咸阳宫第二号建筑遗址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6年4期。
袁仲一:《秦陵兵马俑的作者》,《文博》1986年4期。
尚志儒:《秦封邑瓦书的几个问题》《文博》1986年6期。
郑超:《战国秦汉陶文研究概述》,《古文字研究》第14辑,中华书局1986年。
郭子直:《战国秦封宗邑瓦书铭文新释》,《古文字研究》第14辑,中华书局1986年。
王学理:《亭里陶文的解读与秦都咸阳的行政区划》,中国古文字学会第五届年会论文;后刊于《古文字研究》第14辑,中华书局1986年。
秦始皇陵考古队:《秦始皇陵西侧“骊山飤官”建筑遗址清理简报》,《文博》1987年1期。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北考古工作队:《陕西清涧李家崖东周、秦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7年3期。
陈全方、尚志儒:《秦都雍城新出陶文研究》,《文博》1987年4期。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潼县文管会:《秦东陵第一号陵园勘察记》,《考古与文物》1987年4期。
田亚岐、王保平:《凤翔南指挥两座小型秦墓的清理》,《考古与文物》1987年6期。
刘占成:《秦兵马俑陶文浅析》,《中国考古学研究论集》,三秦出版社1987年。
袁仲一:《读秦惠文王四年瓦书》,《中国考古学会研究论集——纪念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周年》,三秦出版社1987年;又收入《秦文化论丛》第1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
李学勤:《战国秦四年瓦书考释》,《联合书院三十周年纪念论文集》1987年。后收入《李学勤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年。
刘亮:《周原发现秦陶印文》,《考古与文物》1988年2期。
程学华:《秦始皇陵园鱼池遗址发现“丽山茜府”陶盘》,《考古与文物》1988年4期;
王辉:《说“丽山茜府”》,《考古与文物》1988年4期。
陈国英:《秦都咸阳考古工作三十年》,《考古与文物》1988年5、6期。
傅嘉仪:《秦印陶概述》,西冷印社85周年学术论文1988年(油印本)。
吕卓民:《从考古资料看秦汉时期咸阳的制陶冶》,《文博》1989年3期。
张丽华:《秦汉文字瓦当赏析》,《美术研究》1989年4期。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陵工作站、临潼县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临潼刘庄战国墓地调查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9年5期。
王子今、周苏平、焦南峰:《陕西丹凤商邑遗址》,《考古》1989年7期。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潼县文管会:《秦东陵第二号陵园调查钻探简报》,《考古与文物》1990年4期。
毛炳钧:《陶文二题》,《文博》1990年5期。
刘占成:《秦东陵陶文补释》,《考古与文物》1990年5期。
齐鸿浩:《黄龙发现秦陶文》,《秦陵秦俑研究动态》1991年3期。
黄盛璋:《秦封宗邑瓦书及其相关问题考辨》,《考古与文物》1991年3期。
林泊:《秦东陵出土的部分陶文》,《考古》1991年5期。
陶荣:《甘肃崇信出土的秦戳记陶器》,《文物》1991年5期;
陈直题识、周天游辑释:《<摹庐藏瓦>题识辑存》,《文博》1991年5期。
林泊:《临潼骊山北麓发现秦人砖椁墓》,《文博》1991年6期。
王辉:《<黄龙发现秦陶文>补正》,《秦陵秦俑研究动态》1992年1期。
临潼县博物馆、临潼县文管会:《临潼县东侧第一号秦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93年1期。
饶尚宽:《再论秦封宗邑瓦书的日辰与历法问题》,《考古与文物》1993年2期;
杨宏娥:《稀世珍宝秦封宗邑瓦书的研究》,《陕西档案》1993年4期。
汪中文:《秦封宗邑瓦书文补释》,台湾师大国文系、中国文字学学会编著《鲁实先先生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台湾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1993年。
王晖:《关于战国秦封宗邑瓦书的几个问题》,《秦陵秦俑研究动态》1994年1期。
刘亮、王周应:《秦都雍城新出土的秦汉瓦当》,《文博》1994年3期。
何琳议《古陶杂识》,《考古与文物 》1994年4期。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陵考古队、临潼县考古工作队:《秦芷阳制陶作坊遗址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95年5期。
黄展岳:《早期墓志的一些问题》,《文物》1995年12期。
任隆:《秦砖印文与篆刻艺术》,《秦陵秦俑研究动态》1996年3期。
陈晓捷:《临潼新丰镇刘寨村秦遗址出土陶文》,《考古与文物》1996年4期。
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咸阳石油钢管厂秦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96年5期。
傅嘉仪:《战国秦“封宗邑瓦书”及其书法》,《书法研究》1996年5期。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眉县白家遗址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6年6期。
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咸阳塔儿坡战国墓发掘简报》,《文博》1997年4期。
王辉:《秦文字释读订补(八篇)》,《考古与文物》1997年5期。
岳起:《咸阳塔尔坡秦墓新出陶文》,《文博》1998年1期。
西安市文物局文物处、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秦阿房宫遗址考古调查报告》,《文博》1998年1期。
黄吉军:《谈“河市”、“河亭”和秦墓断代》《中原文物》1998年2 期;
施谢捷:《陕西出土秦陶文字丛释》,《考古与文物》1998年2期。
姜宝莲、赵强:《陕西澄城良周秦汉宫殿遗址调查简报》,《文博》1998年4期。
王辉:《咸阳塔尔坡新出陶文补读》,《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五)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
张冬煜:《秦印与秦陶文》,《西北大学学报》1999年2期。
呼林贵、刘合心:《新发现”商”字瓦当的时代浅议》,《秦文化论丛》第7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
傅嘉仪:《历代印陶封泥印风·历代印陶封泥综述》,重庆出版社1999年12月。
董珊:《从〈新编全本季木藏陶〉谈到古陶文的发现与研究》,《书品》2000年1期。
王望生:《西安临潼新丰南杜秦遗址陶文》,《考古与文物》2000年1期。
田亚岐:《秦汉瓦当浅说》,《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王昌富:《商州孝义发现秦代陶文》,《秦陵秦俑研究动态》2000年2期。
焦南峰、王保平、周晓陆、路东之:《秦文字瓦当的确认和研究》,《考古与文物》2000年3期。
赵化成:《秦东陵刍议》,《考古与文物》2000年3期。
岳起:《再论咸阳塔儿坡秦墓新出陶文——与王辉先生讨论》,《文博》2001年1期。
韩钊 魏军:《浅议“华市”瓦当》,《考古与文物》2001年2期;
赵璐、侯海英:《秦汉时期的陶文、瓦文和砖文》,《华夏文化》2001年2期。
徐卫民:《秦瓦当概论》,[台]历史月刊2001年2期。
张天恩:《“禁囿”瓦当及禁囿有关问题》,《考古与文物》2001年5期。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陵园内城南墙试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2年2期。
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泾阳宝丰寺秦墓发掘简报》,《文博》2002年5期。
姜彩凡:《秦文字瓦当述略》,《秦文化论丛》第10辑,三秦出版社2003年。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湖南龙山里耶战国—秦代古城一号井发掘简报》,《文物》2003年1期。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北郊战国铸铜工匠墓发掘简报》,《文物》2003年9期
秦俑博物馆、宝鸡市陈仓区博物馆:《宝鸡市陈仓区宁王村遗址调查简报》,《秦文化论丛》第11辑,三秦出版社2004年。
吕佩珊:《秦骃玉版与秦封邑瓦书文字研究》,逢甲大学中国文学系编《第七届中区文字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12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阿房宫考古工作队:《阿房宫前殿遗址的考古勘探与发掘》,《考古学报》2005年年2期。
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南阳市拆迁办秦墓发掘简报》《华夏考古》2005年3期。
(日)村上和夫著,丛苍、晓陆译:《中国古代瓦当纹样研究》,三秦出版社,1996年。
陈根远、朱思红著:《屋檐上的艺术——中国古代瓦当》,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
姚生民编:《新中国出土瓦当集录·甘泉宫卷》,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
陈建贡:《中国砖瓦陶文大字典》,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1年。
刘怀君、王力军:《眉县秦汉瓦当图录》,三秦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