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澳门五日游线路:法王頂果欽哲仁波切修行之精言要語輯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44:17
  
法王頂果欽哲仁波切修行之精言要語輯錄

一、撥開迷霧

1、 是我們的心,引領我們進入娑婆輪迴的迷途。 我們對心真實的本性是盲目的,只知道緊緊抓住自我本性所幻化出來的意念,以致覺性被固化成像是“我”和“他”、“可欲”和“可惡”,以及許許多多其他的概念。 這就是我們創造娑婆世界的方式。 (《心靈之真相》)

2、 我們執著於現象的真實性,不斷的在吸引和排斥之間、享樂與痛苦之間、得與失之間、有名與無名之間、稱讚與責備之間受盡折磨,於是我們的心固化了。 我們必須將概念的冰化解為內在自由的活水。 (《心靈之真相》)

3、 佛的特質遍滿一切眾生,就像油遍滿一粒芝麻一樣。 這些特質從來就在,從來就是完滿不變的,是究竟本性的自然燦然表達···現像在覺醒的本性中現起,但不會改變那本性。 (《心靈之真相》)

4、 佛性存在於迷惑中,但迷惑不存在於佛性中 。 (《心靈之真相》)

5、 每一位眾生都具有佛性,就如同每一粒芝麻都具有油一樣。 簡單的說,無知就是不認識佛性,像一個窮人不知道自己茅屋下藏著一壺黃金一樣。 所以說,走向證悟的旅程就是重現發現這被遺忘的本性,就像撥雲見月,當遮蔽太陽的雲朵被吹走之後,重新見到本來就一直燦然的太陽一樣 。 (《心靈之真相》)

6、 我們無須外覓菩提。 商主在整個純金之島登陸,無論如何努力,都不會找到單獨的一塊金子。 我們必須知道一切佛德均早已常駐吾內 ! (《修行言教》)

7、 究竟本性像太陽,現象像從太陽射出來的光束。 如果能認識到這一切的光束,這些現象,都來自太陽,就是究竟本性本身,這就是當下完全證悟 。 (《心靈之真相》)

8、 我們平常稱為“心”的其實是迷惑的心,是執著、憤怒和無明攪起的念頭所形成的混亂渦旋。 這個“心”不同於證悟的覺知,這個“心”永遠不斷的被一個接一個的妄念帶走 。 (《心靈之真相》)

二、認識妄念

9、 人一生中所面臨的俗事,就像永無止境的海浪,一波接著一波而來,但我們到最後還是兩手空空,什麼也留不住;我們的腦中走過無數的念頭,一個念頭生出許許多多的念頭,但所有的念頭都只會增加內心的騷動與不平。 (《修行言教》)

10、 輪迴與涅槃皆由心造。 即使如此,心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它只不過是一堆念頭罷了。 一旦我們認清念頭是虛空的,心也就失去了矇騙我們的力量。 但是,只要我們把虛假的念頭當做是真的,念頭就會像過去生生世世一般,繼續折磨我們,讓我們深受痛苦 。 (《修行言教》)

11、 六道輪迴和涅槃的一切現像都像彩虹一般地現起,而跟彩虹一樣,它們並非具實存在。 一旦我們認識到實相的真實本性,也就是本性為空,卻同時能現起為萬象的世界,那麼我們的心將不再受幻覺所驅使。 如果我們知道如何令念頭在現起時即自我消溶,它們就會像飛鳥劃過天空一樣地劃過我們的心——不留下任何痕跡。 (《心靈之真相》)

12、 當天空上掛著一道彩虹,映入眼簾的是許多美麗的色彩,但彩虹不能當衣服來穿,不能當飾物來戴,沒有什麼是我們可以擁有的。 所有的事物只不過是透過各種因緣的結合,呈現在我們面前。 心中升起的念頭也是如此。 念頭根本沒有所謂實體的真實,或本質的存在。 所以,念頭根本沒有理由擁有強過我們的力量,我們也沒有理由淪為念頭的奴隸 。 (《修行言教》)

13、 若任自己沉迷於貪、嗔、痴、嫉的憶想當中,那無異是使自己沉浸妄想之中。 正因對此一切情境的執著,眾業隨造作生起,而痛苦隨之而來。 雜念來時,僅察覺它的興起,並同時了知它無來處、無住處、無去處、也無蛛絲馬跡可尋,一如燕過晴空,飛影自逝。 依此思維,念頭來時,則放之於絕對無邊的境界 ···(《讓修行融入生活》)

14、 不要被狂野的念頭所奴役,反而要去認識念頭空的本性。 當你征服了內在的仇恨,你會發現在外沒有剩下任何一個敵人。 ···仔細去研究仇恨的本質,你會發現它不過就是一個念頭。 當你如是見到它,它就會像一朵雲消失在空中 。 (《心靈之真相》)

15、 不論你的念頭多麼錯亂,它們不過是智力的產品。 一旦你令念頭被解脫於不生、不住、不滅,念頭即消融於空性。 那赤裸的空性就是上師:超越智力的原始智慧。 (《心靈之真相》)

16 、不論這些念頭有多麼強烈,它們畢竟只是念頭,終究會消逝於空性中。 ···妄念生起、停留片刻,然後又消逝在心的空性中。 事實上什麼都沒有發生 。 (《心靈之真相》)

三、認識空性

17、 如果不讓念頭固化,如果能夠認清念頭的空性,那麼每一個在心中生起和消逝的念頭,都能夠讓我們對空性的體現愈來愈清晰。 (《心靈之真相》)

18、 心無形、無色,無體;這是它的空相。 但是心有知的能力,可以覺察無限種類的現象;這是它的明相。 這兩種面相無二無別,空性和明性,就是心之原初、相續的本性 。 (《心靈之真相》)

19 、“空”是法身的實性,是絕對身,但不是簡單的虛無。 它本自就具有遍知的能力,這就是“明” ,或是俱生法身之“覺”。 法身非因果之所造,它是心的原始本然。 (《修行言教》)

20、 假如一個人沒有審查心念,那時便有堅固的心念顯現;但是假如他檢查心念,結果會一無所有。 這就叫做現空不二。 心之空性不是“無物”,不是在無記的愚鈍裡,它本來自發擁有本然知覺之明性力用,這就是所謂的“明覺”。 空明二者,無可分離,本質一如,猶如鏡面與其內的映像。 (《修行言教》)

21、 心念自顯於空,又收攝於空。 猶如面孔在鏡子中出現又消失,面孔並非存於鏡內,當它不再於鏡中顯現時,它也沒有真正消失,鏡子本身也無任何改變。 ···在一切修道之道路上,儘管有轉化的表面現象,但心性卻從來無改:它不因入道而虧損,不因證道而改善。 (《修行言教》)

22、 無論烏雲聚合,自性之天空卻無污染,無論烏雲消散,自性之天空卻無改善。 這天空無虧損和增益,它無改變。 這正如心性:念自來而無損害,念消融而無改善。 心性乃空,顯現為明,此二者是心性一體之二相。 將自己系縛於空、明的概念——就好像它們是實體一樣,那是沒有益處的。 根本心性乃是超越一切概念、定義、分割的 。 (《修行言教》)

23、 所有的念頭呈現出無限的樣貌——虔誠、慈悲、害人之心、慾望——但它們完全沒有實質的存在。 這就是佛陀的心。 沒有任何念頭不是空性。 當念頭生起的那一剎那,如果我們能了解念頭的空性,它們會消逝。 執著與仇恨永遠無法打擾自己的心,迷惑的情緒自動瓦解,不會累積負面行為的業,也不會有苦 。 (《心靈之真相》)

24、 不能認知心的空性,就是造成墮入輪迴的根源。 當心不受念頭影響,當下即喚醒純然的醒覺,這無礙清明的空性就會逐漸被體認 。 (《修行言教》)

25、 認識到本然自性,正如無明黑暗中升起慧日,諸暗頓然消除。 法身之明性不是像月亮那樣盈虧,而如同太陽中心散發的不變之光 。 (《修行言教》)

26、 當我們看仔細一點就會發現,現象世界就像一道彩虹,色彩鮮豔多姿,卻沒有任何實體存在 。 (《修行言教》)

27、 輪迴是空,涅槃是空。 故而,無一物是惡,無一物是善。 認識心性之人解脫於對輪迴和涅槃之欣與厭,猶如稚子,淨觀世間,無美醜好惡之概念 。 (《修行言教》)

四、破除“我執”

28、 好的狀況比壞的狀況更難處理,因為好的狀況更令人分心。 如果我們得到一切所欲——財富、舒適的房子、衣服——應該把它視為幻覺一般,像是在夢中得到的財產,而不要對它產生一種慣性的執著 。 (《心靈之真相》)

29、 我們應當了知無論得到何種的成就,這期間均無本質可得。 我們切不可貪求世間的事業,而生起執著,應當避免攀緣 。 (《讓修行融入生活》)

30、 自我事實上只不過是一個意念的塑造。 當我們了解到,所執著的對象,以及能執著的心,都是空的,就很容易可以看到他人和自己沒有兩樣 。 (《心靈之真相》)

31、 為了破除心的執著,了解所有的現象皆如海市蜃樓中的綠洲一般空無虛有,美麗的外相無益於心,醜陋的外相也無害於心。 斬斷希望與恐懼、喜愛與憎惡的連結,安住於平等舍之中,了解所有的現像只不過是自心的投影。 一旦你知道什麼是絕對的真理,你將認清眼前所有的相對現像只不過是一個幻影,一場夢,並且不再執著於它,認清實相即是空,就等於破除了思想的限制 。 (《修行言教》)

32、 如果今天就能征服“我執”,你今晚就會證悟。 如果明天征服它,明晚就會證悟。 但如果你永遠無法征服它,你就永遠無法證悟 。 (《心靈之真相》)

33、 就算今天死亡如雷電般的降臨到自己身上,我們應該已經做好隨時死亡的準備,沒有任何悲傷和遺憾,對所留下來的一切沒有任何殘餘的執著 。 (《心靈之真相》)

五、慈悲與菩提心

34、 每當想到這些曾經是自己父母的眾生,長久以來,無助地在輪迴中流浪,就像是迷了路的盲人一樣,我們不得不對他們生起極大的慈悲 。 (《心靈之真相》)

35、 跟無量其他眾生的快樂和痛苦相比,我個人的快樂和痛苦是完全微不足道的。 真正重要的是其他眾生快樂還是痛苦,這就是決心達成證悟的根基。 我們應該希望他人快樂,而不是自己,尤其應該希望那些我們認為是敵人,以及對我們不好的人能夠快樂。 不然的話,慈悲有何用? (《心靈之真相》)

36、 慈悲應該是沒有偏見的對待所有眾生,不去分辨誰是朋友,誰是敵人。 應該持續在心中保持這種慈悲,所做的任何正面行為,即使只是獻出一朵花,或者念誦一個咒語,都應該加上一種希望,願所有眾生,沒有例外的,都能夠因此行為而得到利益 。 (《心靈之真相》)

37、 當我們修行,並在修道之路上有所精進時,我們必須記住,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利益他人,保持謙卑,謹記你的所有努力與廣大無邊的菩薩行相較,都顯得輕而易舉、正如父母深愛子女一般 。 (《修行言教》)

38、 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必須全力專注去完成為他人成佛的承諾,直到我們清楚地看到平凡生命中的一切活動是多麼了無意義且充滿無謂的困擾。 眾生在這艱困時代中退化的狀況,不免令我們撼動而悲傷,而在心中生起一種強烈的決心,要從娑婆世界中解脫出來。 如果這樣的態度真正生根,大乘佛法的功德和成就絕對會從中生長 。 (《心靈之真相》)

39、 過去時代的偉大老師們認為,最珍貴的開示就是空性和慈悲的無二無別。 他們培養慈、悲、喜、舍四無量心,而幫助他人的能力,毫不費力地自然從這四無量心中現起。 因著對所有眾生慈悲的動機,我們應該在心中堅定地發願,為利益一切眾生而證悟。 沒有這個發心,我們的慈悲只不過是真正慈悲的劣質仿冒品 。 (《心靈之真相》)

40、 用充滿慈悲的心對待一切有情眾生,就是圓滿成就諸佛菩薩大願的最佳方式,即使我們無法給予任何人外在有形的援助,我們也應該時時修持慈悲,直到慈悲永住於心,不退失為止 。 (《修行言教》)

41、 超越我執,全心全意為他人奉獻,即是菩薩行的精髓。 行菩薩行取決於心,而非顯露於外的行動。 真正的慷慨是沒有執著,真正的戒律是沒有貪欲,真正的忍辱是沒有嗔恨。 菩薩之所以能夠捨棄自身的一切,就是因為他們已經完全超越了內在的貧乏,可以無條件地去實現滿足他人的願望與需要 。 (《修行言教》)

42、 菩薩如果認為投身地獄的火海可以幫助眾生,他就會毫無猶豫這麼去做,就像是天鵝飛入涼爽的湖泊一樣。 (《心靈之真相》)

六、厲鬼、魔障、大悲心

43、 我們於日常的修行或睡夢之中,可能屢屢遭逢厲鬼及魔障等惡業的強烈影響。 若這些現象發生的時候,我們絕對不可以希圖殲滅此種有害的厲鬼(即使在睡夢之中也是如此),而應當視他們為過去世的父母。 他們曾養育我們,而現在竟欲妨害、傷害我們,他們之所以如此,必然是我們過去世所造惡業的結果。 我們更應該進一步了知,這種損害我們的惡業力量,他們本身也為他們過去世的惡業所支配,作此害,無非是為自己來世種惡因。 作如是的觀察,大悲心乃隨之而升起 。 (《讓修行融入生活》)

44、 若這些魔類決心為害,我們應視之為清除無明的逆增上緣。 任何的障礙、身體的痛苦、心靈的折磨,都可轉換為修行的方便,也就是將這些障礙,視之為上師智慧的示觀。 當我們做如是修持時,惡業自然清淨而痛苦也隨之消除。 隨之如此覺照,這些惡業力量就不能成為傷害;反之,若視之為敵對,而想要摧毀他們,則會自招增加煩惱。 (《讓修行融入生活》)

45、 對於所有魔類生起廣大的悲心 。 (《讓修行融入生活》)

七、覺察心是脫離輪迴中一切煩惱的基礎和解藥

46、 佛陀開示的全部重點就是要讓我們主宰自己的心。 如果能夠主宰自己的心,就能夠主宰我們的身體和語言,如此我們和他人的痛苦就得以結束。 但是如果我們的心充滿負面情緒,不管身體的行為和所說出來的話語看起來多麼完美,其實已經遠離了正道 。 (《心靈之真相》)

47、 要主宰自己的心,需要隨時意識到所有的意念和行為。 不斷反覆地檢查自己的心,負面意念一旦生起,即用適當的方式來對治。 當正面的意念生起,則以迴向來加強所帶來的利益,希望所有眾生都能夠達到究竟證悟。 如果我們能夠在平靜和內省的修行中保持恆常的覺察,漸漸地,就算是在一般活動和乾擾之中,也能夠保持對智慧的認識。 所以說覺察心是脫離輪迴中一切煩惱的基礎和解藥 。 (《心靈之真相》)

48、 佛法修行應該可以引領我們,不論是在禪定中,或者禪定之外,同樣保持恆常的覺性。 這是所有心靈開示的精要;沒有這個,不論我們念誦多少咒語和祈請文,不論做多少的大禮拜和繞塔,只要我們的心是散亂的,那一切對去除難解的情緒絲毫沒有幫助。 永遠不要忘記這最重要的一點 。 (《心靈之真相》)

49、 我們必須建立“覺照之心”之習慣,於二六時中均可了知我們的所為所行 。 (《讓修行融入生活》)

50 、“覺照之心”與“自省”實為內在上師與真正的根本上師。 如果永久維持此“覺照之心”與“自省”,則累積善業,則消除惡業將易如反掌 。 (《讓修行融入生活》)

51、 不要忘記上師,時時向他祈求。 不要隨順妄念,時時觀照自心。 不要忘記死亡,時時謹守戒律。 不要忘記有情,時時迴向功德 。 (《修行言教》)

八、修行言教

52、 選擇你能夠真正了解吸收的修行方法做為開始,藉此建立出離心,培養慈悲心。 當你從這個修行之中獲得堅定的信心之後,你終將能夠精通所有高深的教法 。 (《修行言教》)

53、 所謂一個“修法者”,是指面對任何順逆諸境,皆能轉極逆的境界為助緣的修行人···視自身如同大地,對於任何的眾生,不分其好壞及順逆,均同樣加以維護,並作承擔與容忍 。 (《讓修行融入生活》)

54、 學著像滋養萬物的土地一般,不要有好與壞的分別心。 你所遭遇的困難將強化你的修行,正如強風中的營火,不但不會熄滅,火光反而更熾。 (《修行言教》)

55、 正確地來看,你將發現受傷害的人,傷害別人的人,以及傷害本身,完全不具有任何真實性。 這麼一來誰還會對虛假的幻象發脾氣呢? 面對這些空相,還有所謂的得失愛憎嗎? 認清這一點,所有的一切都是虛空。 ( 《修行言教》)

56、 一旦你能夠控制內心的憤怒,所有外在的敵人都消失了。 但是,只要執著於內心的嗔恨,企圖戰勝外在的對手,即使你成功了,敵人也必然越來越多。 ···真正無法容忍的敵人是嗔恨本身。 若想要擊敗嗔恨這個敵人,必須專心修持忍辱與慈悲,直到它們在心中生根為止,屆時就沒有所謂外在的敵人了 。 (《修行言教》)

57、 當我們在遭逢順境之時,則不應攀緣,而應視之如幻夢···縱使事業成功,也不應該忘記世間一切的成就都是無常的 。 (《讓修行融入生活》)

58、 保持這單純的狀態。 如果遇見快樂、成功、繁榮,或者其他有利的條件,把它們視為夢和幻象、不要執著。 如果患上疾病、被人毀謗、權益被剝奪,或者遭受其他身體上或心理上的折磨,不要灰心,反而要重新燃起慈悲心,發願因著自己的痛苦,願所有眾生的痛苦能夠燒盡。 不管什麼狀況升起,勿墜入狂喜或悲痛 ??,在不可動搖的寧靜中保持自由和安適。 (《心靈之真相》)

59、 我們應不斷地修持清淨心,使我們能直接地觀照到一切法界與眾生本來就是清淨與圓滿,而更進一步,無論因外境而起的念頭或過去深植於內心的經驗,我們必須了知其本質並無實有,而自然解脫 。 (《讓修行融入生活》)

60、 如果能夠分辨心及覺性,而認識到原初本性,究竟的見地會漸漸清楚。 即使內在覺性現在還不清楚,只要不讓心散亂於外,即可;因為覺性就在心的甚深處。 ···當我們對覺性的信心增長,心,就像無智的小孩,而覺性,就像一個充滿智慧的老智者。 覺性不會追逐心,而會超越它;安住在放鬆、寧靜的狀態中 。
(《心靈之真相》)

61、 當我們越來越有智慧和學問的同時,也會以同樣的程度變得更平靜、和平、祥和,而不是猖狂,充滿傲慢和自大。 年復一年,當修行越來越進步,我們會對舒適和不舒適感到無所謂,會沒有任何傲慢心,永遠平靜···(《心靈之真相》)

62、 我們心的自然清明被迷惑所遮蔽。 當障礙物漸漸被清除,我們會開始揭露出覺性的燦然,直到一個地步,就如同在水面上畫一條線,畫下去的那一剎那,線便在水上消失。 同樣的,念頭在現起的那一剎那同時即解脫。 以這種方式體驗心,就是接觸成佛的泉源本身。 當心的本性被認出來,這就叫做涅槃;當它被迷惑所遮蔽,這就叫做輪迴。 但不論是輪迴或涅槃,都從來沒有離開過究竟的相續性。 當覺性到達最飽滿的狀態,迷惑的堡壘會被攻破,究竟的城堡,超越禪定,可以永久把握住 。 (《心靈之真相》)

63、 沒有持守戒律,無論你記頌多少儀軌或咒語、或做幾千次大禮拜、乃至幾千次繞塔,只要你的心是散亂的,就不能幫助你去除心中紊亂的思緒,不要忘記這是最具決定性的基礎 。 (《修行言教》)

64、 專注而密集的修行可能會帶來一剎那的通靈,也會讓我們看到某些成就的徵兆,但是這一切只會增加期望和傲慢——只是一些魔鬼般的騙局,障礙的來源 。 (《心靈之真相》)

65、 我們必須從此時開始直至最後一息努力精進,此種精進非常重要。 因我們於恐懼及面臨死亡的剎那,所能依持的就是信念及信心。 並時時自念,臨終時也應當憶之所有蓮師的教誨,並且使之牢牢記得。 死亡時實在是很難如法修持,除非是在生前經常修習 。 (《讓修行融入生活》)

66、 就像所有的事物,總是殘酷地漸漸接近其最終的歸宿,你的生命亦是如此,像一隻燃燒的油燈,很快就會用完。 ···無論你做什麼,都不要忘記死亡,並讓你的心專注在戒律上 。 (《修行言教》)

67、 如果你善用人身於正行正道,你就能在今生今世獲得證悟 ??。 過去所有的成就者都是平凡人身,但是經由學習佛法,跟隨一位證悟的上師,並用一生的時間專心修行所接受的教法,行菩薩的偉大事業,最後獲得證悟 ??。 (《修行言教》)

68、 遍滿全世界及眾生、輪迴及涅槃的智慧上師,你讓我看到,一切現象的現起就是開示,令我相信,一切即為絕對上師;我渴望究竟之成就,從內心深處感受師之存在 。 (《心靈之真相》)

69、 應該經常檢查自己是否成功的運用佛法來馴服心中的煩惱 。 (《心靈之真相》)

70、 在人群當中,永遠要保持警覺心。 我們要保持無造作的單純狀態···(《心靈之真相》)

71、 培養謙卑心——不只是幾個月,而是一生 。 (《心靈之真相》)

九、閉關教言

72、 閉關的結果是觀出離心、壽命無常的催促。 平時要覺察自己的念頭,破除自心以外沒有一個在外面的本尊,破除本尊以外也沒有一個心,本尊的境界和心無二無別中見到本性的面目···(《修行言教》)

73、 嘔吐輪迴的出離心、看破今生的信心、誓願利他的發心、認識壽命無常而對未來的計劃越來越短,這就是真正的前行,應該放在心中,這就是竅訣的精華! 不要僅僅停留在文字上,而應融入自相續 。 (《修行言教》)

74、 出離是基本乘的基礎,於是也就成為所有以下道路的根本。 出離心意味著一個強大的願望,願自己能夠不但從眼前的悲苦中解脫出來,也要從婆娑世界因果輪迴帶來的似乎永無止盡的痛苦中解脫出來。 出離心帶來的是一種真心體驗的厭倦,對於人世間無止盡尋求滿足、肯定、利益及名望的幻滅 。 (《心靈之真相》)

75、 過去的聖者,均居於岩洞與野獸為伍,他們之所以如此,實在是已經將自己的生命存在,全部轉向佛法了,他們放棄一切而專注於如同流浪者的苦行修持,此種精進的苦行者的內心,已充滿法喜。 求法的意念,使他們關閉於岩洞,而且被死亡的來臨所策勵不斷精進。 我們應當盡 ??量趣入這種心靈狀態,在這種情況之下,由順境產生的修法障礙也可避免 。 (《讓修行融入生活》)

十、修行的真諦

76、 心猶如相續的河流,假如你無法運用你的修持來把握它的每個當下,你做的持咒、觀想、念誦、禪修,乃至談吐高超的見地、顯現高超的行為,這些都是在浪費時間 。 (《修行的真諦》)

77、 修行的本質並沒有任何奇特的地方,它的實質就是反复的深入我們的心相續,並且改變它,否則,這個寶貴的人身會被浪費。 你用一生的時間追逐自己的念頭,執著它所創造的輪迴,實際上,就是在夢幻中迷失自己而不自覺。 (《修行的真諦》)

78、 每天從細微的小處著手,不要奢望神奇的輝煌,看穿這些虛榮的把戲,仔細觀察自己的心吧 。 (《修行的真諦》)

79、 即使在今生,你無法徹底轉化你的心,你無法在證悟上取得多大的進展,只要你很小心的守護自己的三業,照顧自己的每一個念頭,雖然你無法達到甚至是在睡眠中清醒,或是在重病還能控制自己的心,但是只要你努力的修自己每個念頭,努力而虔誠的對待自己徹底的內在,而不是做外表的樣子;那麼,就好像曲吉旺波在《大圓滿三要釋吉祥王》中所唱的那樣:“即使此生不成就,也內心安詳真愉快。”為什麼呢? 從內在的層次,你已經轉化了你的心,從而轉化了你的生命。 安詳、慈悲、放下,已經展示出最大的成就 。 (《修行的真諦》)

80、 成就分為外在的,內在的,秘密的,極其秘密的。 (《修行的真諦》)

81、 就外在的成就層面,先是心智的成就,但是你雖然掌握了偉大的知識,了解了高深的見地,但是很不幸,它們就好像是在衣服上的補丁,終究會要脫落。 例如,我們在健康的時候會感到很自在,而且我們擁有佛法的知識,這一切以一種良好的自我感來暗示:似乎我們是不凡的聖哲;但是,當你遇到重病的時候,你渾身火燒而陷入昏迷,仔細看你的心吧,它根本不受到你的控制,種種接近死亡的業相在夢中顯示,即使你厭惡他們而不敢墮入昏睡,但昏迷會迅速將你擊垮。 那個時候,你的任何才智、學問,都幫助不了你。 於是,修行人應該知道,在重病中出現世俗乃至恐怖的持續夢境,這是修行的恥辱,甚至,這是聞思的恥辱。 沒有投入修行,或是表面的修行,這是鏡子上的霧氣,維持不了多久。 (《修行的真諦》)

82、 其次是驗修的成就。 當喜悅和光明產生,巨大的寧靜伴隨深沉的陶醉,甚至可以看到各色奇異的景象,並且能預先知道事情的發生,這些體驗就好像對山谷大聲叫喊一樣,你努力的叫喊,它給你很大的回音,但是隨即就消失了。 假如你努力的修持,各種奇特的經驗發生了,但是記住,這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免無常。 假如你想擁有這些體驗,永恆的佔有它們,那麼,你就會經受好似捕捉水中的月亮一樣的痛苦,它們根本就是無常。 所以從驗修的種種幻想中解脫吧,不企圖佔有它們,平等的看待它們,而不擾亂內在的心相續。 哪怕是在廣大的平等定見中,一切顯現為不實際的五色煙霧或虹光,而能自在的穿越牆壁或是在岩石上按下手印,但將這些視為開悟的標誌並產生我慢,這是著魔的開始,並因為我執而流浪輪迴 。 (《修行的真諦》)

83、 最後是廣大的明智成就。 這預示著我們平等的對待生活,安然的安住在廣大的心性中,一切都成為莊嚴的自然解脫。 於自心的智慧中,消除了執著和煩惱,慈悲並心胸寬廣,生活之中任何的事物都無法攪亂這內在的明智,超越喜悅和悲哀,安然的任運於當下 。 (《修行的真諦》)

84、 經由心的修持,我們經歷各個不同的階段,最終,我們的心成為空與光明的一味。 任何恐懼或是希冀,都無法佔據我們的心靈,這就是佛陀之道 。 (《修行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