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 花莲 交通:建言二十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27:45

建言中国二十策

作者:宋圭武2011-12-0622:29:56发布于:博客中国摘要: 建言中国二十策 宋圭武 以下是本人对中国问题的一些思考和关于国家发展的一些建议,有些内容已在我的博客和有关报刊杂志发表,现大致整理在一个框架下,内容可能有重复的,请读者阅读时注意,也请多提宝贵意见。 目录 问题篇 一、方舟子打假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二、儿童成了市场经济的祭品
建言中国二十策

 

                                 宋 圭 武

 

    以下是本人对中国问题的一些思考和关于国家发展的一些建议,有些内容已在我的博客和有关报刊杂志发表,现大致整理在一个框架下,内容可能有重复的,请读者阅读时注意,也请多提宝贵意见。

 

                       目   录

 

                   问 题 篇

 

一、方舟子打假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二、儿童成了市场经济的祭品

三、堕落的老人与老人的堕落

四、宁可为妓,绝不为师

五、中国正在经历市场经济形式的大跃进

六、中国的房地产泡沫迟早要破裂

七、中国正处在计划与市场的双重困境中

八、短期内中国是安全的  但长期要当心

                   对 策 篇

 

一、新发展观要包括新重农主义

二、教育拒绝重点

三、建议有关教研单位对科研论文进行数量限制

四、建议将房地产行业国有化

五、目前中国应重点防虚胀,而不是防“陷阱”

六、稳定的经济学:稳定是一种理性

七、要发挥好网络软力量的作用

八、中国应放缓市场化的速度

九、中国应建立一支强大的潜艇部队

十、我国扶贫重点需要转移到城市

十一、体育要以人为本

十二、让真正搞科研的人先富起来

十三、中国应降低城镇化的发展速度

十四、党的建设贵在求真

十五、不宜提倡领导干部上讲台

十六、建设阳光网络

十七、建立和完善学术权力制衡机制

十八、公平是通往幸福的根本途径

十九、和谐社会更多需要休闲

二十、大国崛起靠信仰

                    建言中国二十策

 

                                宋 圭 武

 

以下是本人对中国问题的一些思考和关于国家发展的一些建议,有些内容已在我的博客和有关报刊杂志发表,现大致整理在一个框架下,内容可能有重复的,请读者阅读时注意,也请多提宝贵意见。

 

           问 题 篇

 

    一、方舟子打假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打假,这是政府的主要责任。政府,主要职责就是要提供一个好的秩序。当秩序紊乱时,就需要政府加强维护。当出现假冒伪劣产品时,这说明秩序出现了紊乱,政府加强管理就责无旁贷。

    个人,主要的任务就是做好本职工作。社会是一个大分工的集合体,各人有各人的工作,每一个最主要的职责就是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这样社会就和谐。

    若一个人不做好本职工作,而是去做一些不是自己份内的事,这当然也是可以的,如学雷锋等。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因为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就用不着别人去操心多余的事。

    方舟子,最主要的任务应是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也可以打假,因为老鼠过街,应当人人喊打。但打老鼠的任务,社会分工应是属于政府的事。

    当老鼠在街上乱窜时,政府不去管,而让一些人放下本职工作去打老鼠,这既耽误了这些人的本职工作,这对社会也是一种损失,同时也荒芜了政府,对两方面都不好。若方舟子不打假,也许可以有更多精力做好其他的事,这对社会也是一种贡献。

    方舟子忙于打假,说明政府职能缺位。若国务院有打假部,方舟子出任部长,这时打假就是方舟子的本职工作。估计方舟子也有能力干好这个工作。

    若方舟子不是打假部长,方舟子仅个人打假,成本就很高。因为除了耽误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需要个人提高防止对方报复的成本,这对老百姓而言,一般是没有这个财力的。另外,个人总是弱小的,也容易让一些恶者产生报复冲动和实际的报复行为。而政府有这个能力,政府有强大的国家机器,所以,政府担当打假职能天经地义的,既有能力,也是义务。

    方舟子打假,不管是对社会而言,还是对方舟子个人而言,其实都是一个悲剧。这悲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社会产生的威慑作用是有限的,一些造假的人根本就是不怕这种情况的;另一方面,对方舟子个人而言,将会极大提高自己的人生成本,有时甚至需要冒生命危险,这也是被事实所证明的。最终,就是更进一步促进了恶的泛滥,也将善和正义推到了危险的境地。

 

二、儿童成了市场经济的祭品

 

    市场经济让金钱主导天下。金钱这个魔鬼让一切都成为他的祭品。文化堕落。人性堕落。产品堕落。儿童,一个人类最纯洁的花朵,也在市场经济魔鬼的淫威下,正成为祭品。

    留守儿童。大人为了钱,但又不得不为钱,走出家门,将儿童留给孤独,让老弱共同面对复杂。

    买卖自己的子女,这也是金钱魔鬼的力量。亲情在金钱面前,就没有了任何价值。

    儿童遭车压,路人冷漠。这实质也是金钱魔鬼的冷漠,是路人身上的金钱魔鬼控制了路人的行为。

    司机为了钱,不顾一切。超载,赶车,逆行,不顾安全。司机心里有没有儿童?还是只有金钱这个魔鬼?

    大人为了光宗耀祖,把压力加在儿童身上。老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把压力加在儿童身上。一个小小的身子,成天背一个重重的大书包,绿领巾,外面考试,等等,这让儿童活不活?儿童有没有自尊和自由?

    领导为了显排场,一出场就是警车开道,能不能为儿童警车开道?

    让儿童幸福,让儿童安全。若幸福做不到,就至少要让儿童安全。

    社会发展理念需要转变。城市化需要减速。市场化需要减速。良心需要激活。社会需要休闲。

    建设好农村,让农村人回农村。不要一味往城里挤。要限制农村人进城。

    教育要改革,要重视德育和幸福。

    领导要自律,要真正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上级服务。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也是领导真正的上级。国家发展不能以毁掉未来为代价,这样就既没有现在,也没有将来,有的,只是暂时的毒品式的快感。

    儿童是未来,良心是未来,环境是未来,资源是未来,这些未来的希望都在受到严重的威胁。中国需要建设神圣的市场经济。中国不需要肮脏的市场经济。                                  

                                         

   三、堕落的老人与老人的堕落

 

    一天中午12点多,江苏南通汽运集团飞鹤快客公司张黄立交桥时,发现前方有辆三轮车横在路面上,靠近后看清楚是一名老人被压在车下,于是他靠边停车,下车搀扶那位老人。结果面对警方调查,老人一口咬定地那辆撞倒她的大巴车。所幸的是大巴车都安装了车辆监控系统,通过调阅监控录像,警方发现,正如司机所述,且有司乘人员作证。(成都晚报8月29日)

    一天下午,一名电动车主途经汉口合作路与鄱阳街交会路口时,扶起一名摔倒的八旬婆婆时,反被婆婆赖称是被电动车撞倒的。民警多方调查后,让车主离开现场。(荆楚网8月29日)

万州区分水中学15岁的初二男生万鑫,去万州李河镇高升村赶场。下午2时许,万鑫赶场后独自回家。万鑫称,这时,他突然听到身后一阵“哎哟”声,回头一看,两米开外一位老奶奶摔倒在地,正在痛苦呻吟。万鑫说,自己跑过去将老人扶起,问她严不严重。但是,老人一把抓住他,说是他把她撞倒了。老人将万鑫告到万州区人民法院,要求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共计30483.5元。多名证人出庭证明少年清白。万州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这起引人关注的案件。做了好事,却成被告,许多人为万鑫的遭遇鸣不平。开庭这天,大家自发到法庭为万鑫作证。

    这些发生在一些老人身上的诬告救扶者的事件说明,在我们这个社会,老人道德堕落已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为什么老人也道德堕落?老人应是人生的成熟者,应当是最与世无争的,但为什么他们也这样?这里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我国正进入到一个老龄社会,老龄社会,老人问题就是一个突出问题。老人多,老人出现的问题就多。老人的思想境界也是有差异的,一般情况下,人越老,应当是对道德要求越高,越希望社会有道德。而且老人也大都是与世无争的,由于与世无争,所以,也就没有了竞争所导致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但问题是,林子大,就什么鸟都有。虽然大多数老人的思想境界是高的,但总会有一些老人,就没有那么高的思想境界,心态很可能是不好或是很不好的。

    其次,由于人文精神中缺少终极关怀,人越老,就会越孤独,从而也就会越可能产生一些过激行为。终极关怀对人生的意义是深远的。终极关怀对人生既具有目标意义,也具有过程意义。终极关怀为人生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这减轻了人生选择的痛苦。否则,人活着就像无头苍蝇,虽然竭力奋斗但很痛苦,不知付出是为了什么。另外,由于有了奋斗的目标,所以,人生也就有了有意义的过程,这过程就是走向终极关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生也就是一个幸福的过程,或者也就是一个体验幸福的过程。所以,有了终极关怀,人生就有了约束,同时,人生也就多了幸福感。在这种情况下,人老了,也就不怕孤独,心态也就更具平和性,而非侵略性。而在没有终极关怀的情况下,人越老,约束就会越少,因为老了,离死亡近了,在没有拯救情结的情况下,就很可能变得更加玩世不恭。如一些老人在单位上班时,由于总是要受领导的约束,就不敢随便骂领导,怕领导报复,但一退休,就成天骂领导,或者见了领导理都不理。这就是一种在缺少现实约束和来世约束情况下的人的心理的一种不正常表现。

    再次,不公平的社会也会进一步加剧老人问题。目前,我国正处在转型阶段,转型社会,必然会伴随着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这对老人的收入分配就可能产生很大影响。有些老人可能待遇好,但有些老人由于利益受损,导致老年境况就不好,这就有可能产生一些老人的心理失衡。另外,由于老人问题不仅仅是老人问题,也是一个家庭问题,涉及到子女问题等许多方面。若家里的子女在改革中利益受损,也会影响到老人的情绪和心理。

    第四,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也会导致老人道德水平整体的下降。养儿不养老,成天啃老,这就是一个问题。老人上车,年轻人不让座,就会让老人悲伤。社会看见老人受苦,人们都麻木,老人的心也就麻木了。所以,当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下降时,老人也会形成一种反社会心理。而且由于老人本身也是一种弱者,而弱者一旦形成反社会心理,其行为就更为激烈和过激。

    第五,随着年龄的增大,人的疾病也就越来越多,一些老人就可能存在一种转移痛苦和不满的心态。从心理学角度看,人都有一种趋利避害的心理,所以,人在自身处于痛苦状态时,就会有转移出去的愿望。这时,若一个人接近这个处于痛苦状态的人,并要帮助他,若对方这时存在强烈的转移出去的愿望,并且这种愿望压制住了理智和道德的要求,这时接近这个痛苦的人的人就可能会成为一个直接的受害者。目前,一些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肯定会越来越不舒适,在这种情况下,老人自身如何排解,就是一个问题。这既需要老人有健全的心智,也需要老人有健全的道德观念。

    目前,我们不仅要救救孩子,让他们吃上放心的食品,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我们也要救救老人,关注老人,让他们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这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天然义务。

    第一,从制度方面着手,要建设更为公平的制度。公平的制度就是按对社会的贡献分配劳动产品和劳动收益。公平是社会的首要价值。没有公平,就没有真正的效率,效率最终就是异化的,或只是体现为一种剥削的效率。所以,改革一定要坚持公平原则,否则,就会引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另外,就是要不断健全和完善老年保障制度和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

    第二,从文化上着手,要为老人寻找终极关怀。中国文化本质是现世的,是没有来世的,是注重于现世的关怀,而缺少来世的关怀,这就是一个麻烦。所以,解决老人问题,也需要一个文化创新的问题。我们既要让老人老有多养,还要让老人老有所寄,也就是让老人精神有所寄托,这就需要建设宗教文明。另外,社区要多开展一些文化娱乐活动,比如各种文娱晚会以及唱歌跳舞和一些适合老年人的体育等活动,而且要经常组织,要让老年人忙起来,要让他们在快乐的活动中忘记忧愁和苦闷。

第三,从物质方面着手,多为老人提供好的物质服务。要大力发展经济。要注重老年产业的开发。要多生产一些绿色产品。要注重环境的保护,要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要大力提倡孝道。企业要多生产一些适合老人用的产品。社区或有关组织也要多关心老人在物质方面的需求。

    第四,从道德方面着手,要大力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目前,中国已经建设了三十多年的市场经济,物质方面的建设已经有巨大的成就,但精神文明建设却是滞后,社会潜规则泛滥,让更多的人无所适从。这样下去,不仅老年人道德水平会下降,就是年轻人,也会变得越来越不讲道德,越来越玩世不恭。

    第五,对老年人也要加强教育和管理。各级组织和单位在老人退休后,仍要不断加强联系和管理,要不断对老人进行教育活动,包括法律和道德方面的教育,要让老人懂法和畏法。农村乡镇也是一样,要利用各种条件或创造条件加强对老人的教育。建设法治社会,老年人遵守法律是很重要的。不然,老年人犯法,比一般人犯法处理更棘手,也造成的麻烦更多。另外,行政干部提拔,也要考查其对老年人事业的贡献。如何有效提高干部注重老年人事业的积极性,在这方面,国家应制定一些考核办法,否则,一切都就是虚的,就只有形式,而没有实质。

 

   四、宁可为妓,绝不为师

 

    最近,据说是一位女老师在网上发帖说:“宁可为妓,绝不为师”。此话一出,引来许多议论。

    宁可为妓,绝不为师,实质反映了这个社会的堕落,也反映了个别人的堕落,其堕落程度实在让人无话可说。

    人的高贵就是人的灵魂和道德。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是道德。人若没有道德,人就不如动物,甚至比动物更可怕,因为人比动物更聪明。

    物质和肉体欲望的满足是动物追求目的,而人类追求的,除了物质的满足外,精神的满足也是目的,而且对精神的追求更能体现人类的本质特点。

    若人只注重物质的追求,为了背上洋包,为了穿上名牌,为了开上豪车,而不惜出卖一切,那就与动物没有区别,就相当于在动物身上背上洋包、穿上名牌,开豪车的,也只是一个动物而已。

    宁可为妓,绝不为师,其实质就是宁可为狗,绝不为人。如此话语,竟然能说出口?

    在20世纪80年代,潘晓发出:人生的路为什么越来越难走?这是一个生活在理想主义年代的青年面对越来越现实主义的环境所发出的无奈抗议。

    而在汶川大地震,范跑跑只是说了一句不该说的大实话:除了女儿,就什么也顾不了。这种话在死亡的恐惧面前,也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一个软弱者在死亡面前说了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在平常情况下,这句话放在哲学文章里,是可以探讨的,但在当时的环境下,显然就有些不妥。 

    这里不管是潘晓,还是范跑跑,实质都是有一些良心的。而宁可为妓,绝不为师,就连一点的良心也荡然无存,良心在这里就是臭屎一堆,甚至不如一堆臭屎。

宁为妓女,绝不为师,这是恶对善的公开宣战和公然叫嚣。

是人,就应该活得像人样,像人一样有尊严和有正气,而绝不应是一头外表华丽的猪或是一只漂亮的狗。人应当用人的价值观来衡量自身的价值,而不能用猪或狗的价值观来衡量自身的价值。追求物质的享受,这是猪的价值观或狗的价值观,而不是人的价值观。

对正义的追求,是人的最高贵的本质。人对物质的追求,仅仅是为了实现正义的手段。

    庄子云:“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马克思说:“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如今,我们该反思为什么一些人会:宁可为妓,决不为师?这实质是社会的堕落,也是个人的堕落。

    如何让人们:宁可为师,绝不为妓?改造社会,改造人。社会是由人构成的,所以,改造社会,最终需要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当每一个人都发出“宁可为师,绝不为妓”的声音时,社会自然就是人的社会,而不是动物的世界。

当一个民族灵魂堕落了,这个民族就仅仅是一个动物世界的物种而已。拯救中国,最终是灵魂的拯救和灵魂的自觉。

                    

    五、中国正在经历市场经济形式的大跃进

 

    大跃进有两种形式:计划经济形式的大跃进和市场经济形式的大跃进。

    计划经济形式的大跃进,就是人为和计划推动产生的,如我国58年的大跃进,就是一种计划经济形式的大跃进。市场经济形式的大跃进,就是由市场力量本身推动的大跃进。计划经济形式的大跃进,一般总是带有一种政治目的的推动。而市场经济形式的大跃进,多是市场主体的利益膨胀所推动的。

    从控制角度看,计划经济形式的大跃进,相对容易调整和控制,因为计划本身就内涵着控制和调整的可能性,一旦发现有问题,计划又可以变为反跃进的计划。而市场经济形式的大跃进,调整就困难得多,因为市场本身就是盲目的。所以,市场经济形式的大跃进,有可能产生比计划经济形式的大跃进更为可怕的后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种市场经济形式的大跃进现象。主要表现如:盲目圈地;盲目区域经济开发;盲目引进外资;盲目房地产开发;学术泡沫等等。所以,我们应当在看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要看到所伴随的不合理的大跃进问题。

    催生中国产生市场经济形式大跃进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体制不健全,不受约束的权力,导致权力所有者对个人利益的疯狂追逐;二是市场无序,导致一些投机分子兴风作浪;三是社会缺乏诚信;四是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缺乏科学规划。

    目前,中国市场经济形式的大跃进,正在对国家发展产生巨大侵害。一是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二是对资源造成过度开发;三是造成道德大滑坡,逼迫人们越来越不讲道德,因为讲道德越来越吃亏;四是严重阻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五是对国家进行经济调控造成巨大难度;六是造成市场经济秩序越来越紊乱。

    若中国不有效治理这种市场经济形式大跃进,未来中国发展就是高风险的。因为一旦发生经济危机,就会伴随秩序危机、精神危机、环境危机等问题的总爆发,而且有害影响将是长期的。

    如何治理市场经济形式大跃进?一、要重拳出击,高层必须要进行铁腕治理;二、要积极推进民主化进程,但民主化不仅仅是分权,而是要更加注重对权力的制衡;三、要限制圈地;四、要大力发展农业,这有利于社会稳定;五、要提倡节约生产和生活;六、要限制收入差距过大;七、要规范项目申请和审批机制,防止乱跑项目;八、要积极建设精神文明和信仰文明;九、要大力反腐败;十、要积极提高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十一、要建立和健全学术权力监督机制,同时,对发表学术论文和专著要进行数量限制,要更加注重考核学术质量的提高;十二、要大力加强法律队伍的建设,对执法犯法者要罪加一等;十三、重拳打击黑社会;十四、坚决限制高污染行业的发展;十五、要充分运用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对曝光事件要建立问责制,对已经曝光而没有进行处理的有关官员和领导要进行责任追究。

                            

    六、中国的房地产泡沫迟早要破裂

 

    中国的房地产泡沫迟早是要破裂的,不在今天,就在明天。

    对房屋的需求,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际的生活和工作需求,也就是居住需求和办公需求,这部分属于基本需求。而对房屋的基本需求,不可能是无限的。一般情况,应是有一个递减的趋势。但在短期内,也有可能基本需求上升或较大规模上升。一部分是投机需求,也就是有些人将房屋投资通过资本形式来经营,这部分需求是无限的。这里虽然需求无限,但经济系统所能容许的房屋价格的上涨幅度肯定是有限的,因为从长期看,平均利润规律是最终规律,是不可违背的。两种因素叠加在一起,房地产市场若出现泡沫,最终就是要破裂的。

    土地问题是中国的重大问题,若不及时采取有效对策,未来中国将是十分危险的。

    中国政府应提倡在荒地以及一些边远地区进行房地产开发,同时,通过改善交通来加强边远地区与城市地区的交流。

    好地和城市周围的农田应禁止房地产开发,这是一种短期行为。若大家都这样做,最终有一天,全国的粮食危机和蔬菜危机就会爆发,人口危机也会爆发。因为很多的失地农民就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因素。

    据说,有四千多万的失地农民,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也是一个十分危险的数字。

    中国应放缓城市化的速度。要限制农民工的盲目流动。

    全国所有的土地收入都归国家,不应归地方财政,由国家统一支配。这有利于遏制地方政府的投资扩张,也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地方财政收入。

    二元经济和社会结构是一个过渡阶段,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平稳过渡,不能急于过渡,过渡不能太理想主义。太急躁就是盲目,就是农民性。

    社会公平的理想,其实现永远是一个过程。改造社会也需要理性精神。目前,中国在发展中,包括消除城乡二元经济和社会结构,也体现出了一种浪漫加急躁的情怀,这是十分不好的。

 

    七、中国正处在计划与市场的双重困境中

 

    发展,是靠市场,还是靠计划,问题是市场和计划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不足,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而目前中国,正处在计划与市场选择的双重困境之中。

    一方面,一部分人继续鼓吹市场化,但无序的市场经济显然是不行的。无序化是制约中国进一步市场化的困境。

    另一方面,一部分人希望加强计划,但计划者的权力如何约束,腐败问题又如何解决,就是一个大问题。其中腐败问题是中国加强计划的另一个困境。

    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处在这样一个双重困境中?核心是缺乏诚信。由于缺乏诚信,国民就没有秩序精神,所以,市场经济就是假冒伪劣泛滥。由于缺乏诚信,政府官员就容易忽悠,计划也就没有科学性,计划就变成了权力所有这谋取个人利益的计划。

    走出双重困境的关键点是培育国民的诚信精神。如何培育国民的诚信精神?需要从内外两个方向着手。

    法律,是解决诚信的主要外部手段。国家要加大对不诚信行为进行法律制裁的力度。

    宗教,是解决诚信的主要内在手段。有宗教,就有恐惧感,这恐惧感就是内在约束。但不是所有宗教都是好的,关键是要建设文明的宗教,而不是邪教。

    如何建设文明宗教?国家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要规范农村和城市宗教活动,要积极引导宗教为社会和国家服务。对利用宗教进行骗钱的活动要进行法律制裁。如一些旅游市场,就有些人利用宗教寺庙来骗钱,这是十分不好的,这是对神圣世界的世俗亵渎,国家要坚决打击和取缔。要从小培育国民的敬畏意识。要积极引进西方一些好的习俗,要改造我们的一些不好的习俗。国家若不从长远考虑,任宗教自由发展,最后可能就面临国家分裂危险。因为没有大一统的宗教,国家的大一统就缺乏内在的精神基础。从长远看,国家应积极促进一个主流宗教的形成。

 

     八、短期内中国是安全的  但长期要当心

 

                                  

    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埃及危机,利比亚危机,叙利亚危机,等等,这些发生在其他国家的危机,能否在中国发生?笔者认为,也有可能发生,但不发生的可能性更大,至少在短期内是安全的,但在长期内,就是一个问题。

    一是中国人的节俭,这有利于家庭的稳定。而家庭的稳定也就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中国人的节俭从高储蓄率上就可以看出来,这种节俭提高了家庭应对危机的能力,也缓解了社会的压力。

    二是中国人忍耐力也是很强的。这种忍耐力导致就是家庭出现一些危机,家庭成员也会尽可能通过降低生活标准,凑合着维持生活,而不是像欧洲或其他国家人一样,走向街头闹事。

    三是中国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在不断加强,如不断加强的应急管理等,这也是保持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是国有经济的庞大,以及一些有竞争力企业的存在,这也为社会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基础。

    五是国家对银行的管制和支持,使银行几乎没有了破产的可能,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

六是国家对弱势群体的不断关注和投入,也减缓了不断积累的矛盾。如在农村发展方面,国家近些年就投入不少,完善了各种扶贫制度,这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七是中国的政党制度也客观减少了来自反对派对社会不稳定性所造成的压力。

    但危险也是存在的。

    一是4000万的失地农民和1.5亿左右的流动人口,就是一个很大的不稳定因素。这些会成为社会小规模犯罪增加的一个根源。由于国家管理手段的先进,产生大规模骚乱的可能性不高。但一个人。或几个人,或十几个人结成的团伙犯罪,有可能会大量增加。

    二是不公平导致的社会怨气,如不及时化解,就可能积累起来,成为一股很大的破坏力量。目前,不公平导致的社会怨气,普遍存在于社会各个阶层。教育系统、医疗系统、国家行政系统都存在这个问题。大家相互比较,都觉得自己不公平,都感觉有怨气。

    三是军队、公安、法院等腐败问题,若解决不好,很可能局部问题演化为全局动乱。尤其是中下级军官或士兵,很可能会成为矛盾的直接爆发点或成为社会骚乱的支持者。

    四是中国人忍耐力强,但爆发力也强,一旦爆发,后果就不堪设想。超强的忍耐力也蕴含了极大的爆发力和破坏力,这是对称的。这种现象从中国历次的农民起义中就可以看出来,这是十分危险的。

    五是国际危机对中国存在转嫁的危险,这对中国稳定也是一个考验。一些国家出现危机,总会要寻求各种途径来转嫁矛盾和危机。

    六是全民焦虑、道德败坏、精神空虚、环境污染等会进一步增加国家不稳定的危险。

    七是日益加重的城市贫困问题或成为社会一个重要的不稳定因素。城市贫困要比农村贫困对社会稳定性危害更大,也更容易产生集中性的社会群体骚乱。

综合以上,笔者认为,中国在短期内或者至少在10年以内,国内政局和经济发展局势可能有波动,或有较大波动,但总体是稳定的。但在更长时间内,比如20年或30年以上,就不能肯定一定是稳定的。因为上述危险因素若不尽快解决或排除,在长期内,就会矛盾积累起来,情况会越来越严重,会导致矛盾总爆发。        

            对 策 篇

 

一、新发展观要包括新重农主义

                     

    重农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主导思想,起初开始于管仲在齐国的改革。后来,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将重农抑商政策作为国家的基本政策强力推行,实行了更加严厉全面的具体措施,这也标志着中国古代王朝国家重农抑商政策的全面成形。

    贾谊是汉代较早而又较为全面地论述和发展“农本”思想的思想家。他的农本思想以抑制工商业为条件,主张强本抑末,这是西汉前期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产物。

    在古代希腊,最有代表性的重农论者是色诺芬。《经济论》一书,既是色诺芬重农思想的代表作,也是古代希腊人重农思想的代表作。在《经济论》中,色诺芬把农业和战争列为两种最高尚最必需的事业。这与中国先秦思想家重视耕战颇为相似。色诺芬认为,对于一个高尚的人来说,最好的职业和最好的学问,就是从事农业;靠农业谋生乃是最光荣、最好和最愉快的事情,无论对于神或人,它都是最有益、最可爱、最光荣、最可贵的,是十分高贵的东西;农业应该受到国家的最大重视。但古希腊人的重农思想与中国封建社会的重农思想本质是有区别的。在古代希腊人的重农思想中,没有本末观念,更没有把农与工商绝对对立起来。恰恰相反,在主张重视农业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发展工商业。这可称之为农商并重思想。

    18世纪中期,在法国出现了与重商主义完全对立的重农主义。18世纪50~70年代,在魁奈的周围逐渐出现了一批门徒和追随者,形成了一个有较完整理论体系和共同信念的派别,而且是一个有明确的纲领和组织的政治和学术团体。他们有定期讨论学术问题的集会,有作为学派喉舌的刊物—《农业、商业、财政杂志》和《公民日志》。杜尔哥是继魁奈之后的重农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深受魁奈的影响但不是魁奈的门徒,也几乎没有参加所谓“经济学家”们的派系活动。他的《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是重农主义的重要文献。他发展、修正了魁奈的论点,使重农主义作为思想体系的特征有更加鲜明的表现。在他那里重农主义发展到最高峰。

    法国重农主义的主要观点和主张是:第一,强调自然秩序。自然秩序是重农主义体系的哲学基础,是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前启蒙学派思想影响下形成的,杜邦·德·奈穆尔在为重农主义体系下定义时,明确地称之为“自然秩序的科学”。 重农主义者认为,和物质世界一样,人类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就是自然秩序,自然秩序是永恒的、理想的、至善的。但社会的自然秩序不同于物质世界的规律,它没有绝对的约束力,人们可以以自己的意志来接受或否定它,以建立社会的人为秩序。后者表现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各种政治、经济制度和法令规章等等。重农主义者认为如果人们认识自然秩序并按其准则来制定人为秩序,这个社会就处于健康状态;反之,如果人为秩序违背了自然秩序,社会就处于疾病状态。他们认为当时的法国社会就由于人为的社会秩序违反了自然的社会秩序而处于疾病状态,而他们的任务就是为医治这种疾病提出处方。重农主义的自然秩序观认为,人身自由和私有财产是自然秩序所规定的人类的基本权利,是天赋人权的主要内容。自然秩序的实质是个人的利益和公众利益的统一,而这统一又只能在自由体系之下得到实现。于是重农主义者就从自然秩序引伸出经济自由主义。第二,提出纯产品学说。重农主义者认为财富是物质产品,财富的来源不是流通而是生产。所以财富的生产意味着物质的创造和其量的增加。在各经济部门中,他们认为只有农业是生产的,因为只有农业既生产物质产品又能在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中,表现为物质财富的量的增加。工业不创造物质而只变更或组合已存在的物质财富的形态,商业也不创造任何物质财富,而只变更其市场的时、地,二者都是不生产的。农业中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的差额构成了“纯产品”。第三,分析了资本的流通和再生产过程。

    韩国也有悠久的重农思想历史。在高丽时期农业被视为最重要的产业,土地作为生产粮食和衣料的生活基础而备受重视。到了李朝时期,农本思想进一步理论化,农、工、商的先后顺序更加确定。李朝末期的开化派学者也把农业看作最重要的产业,把农业看作是富国强兵的基础。

   产业革命以来,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和速度,但工业革命也改变了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使农业越来越处于从属地位。对此,笔者认为,在新时代,重视农业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新发展观需要提倡新重农主义。

    第一,重视农业,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需要。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越境污染、海洋污染、野生物种减少、热带雨林减少、土壤侵蚀等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工业发展的速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可行途径。第二,是解决世界稳定和粮食安全的需要。第三,在我国,重视农业尤其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我国10多亿人口,一日无粮,必将举国恐慌。另外,大力发展农业,在我国也可以有效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如假鸡蛋、地沟油、假羊肉等,一旦农产品丰收或充裕,这些假的东西也就没有存在的经济基础。所以,尽管发展农业经济收益低,但社会环境效益高,是一个必须要长期重视的产业。另外,大力发展农业,也是抑制物价的一条有效途径。

    但在新时代,在当前,笔者认为,新的重农主义与传统的重农主义是有区别的。新的重农主义的发展思路,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重新树立以农为本的观念。要重视传统农业技术的应用和开发。世界经济结构要注重农业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和区域农业资源配置的最优化。第二,要减少第二产业产值和劳动力数量,可将减少的第二产业的劳动力转移到第一产业中去。这里尤其要大力减少汽车等产业的规模。产业结构要呈哑铃形,也就是第一产业和服务业是大头,第二产业是小头。第三,降低经济发展速度。社会经济发展不以经济速度为考核指标。社会经济发展要注重稳定和人民幸福度的提高。稳定和谐和人民的幸福度是社会经济最重要的考核指标。第四,在技术开发方面,要大力发展环保技术、医疗技术等,限制其它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如武器技术等。第五,减少分工,提倡一定程度自给自足。分工服从了经济效率原则,但分工也是有风险的,分工增大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人类社会发展需要重新看待分工的作用。第六,大力发展精神产业,限制欲望,建设信仰文明。新重农社会应以理性、诚信、敬畏为三种基本德性。提倡爱、平等、自由的价值观。目前,人类需要重新反思工业革命以来的发展观。要反对过度世俗化,要更加提倡精神生活的重要性。第七,形成全球共同政府,建设和谐世界。这里各国政要要积极探讨全球政府的实现形式,要多从全球的角度考虑问题,提倡和谐,反对战争。第八,大力发展公有制企业。公有制在经济上有可能是低效率的,但公有制有社会效益。人类社会选择经济形式,不能仅考虑经济效益,而是要综合考虑,尤其要考虑社会效益。但选择公有制企业,同时也要健全和完善公有制企业的管理形式,要提倡多元、协商、公开式的管理,反对权力过于集中。第九,提倡过节俭的生活。节俭有利于减少对动植物的杀掠和破坏,从而既有利于建设人类的德行,也有利于保护环境。每个人来到世间,不可能不吃不喝,所以,合理的消费也是符合德性原则的。但人类不能过度消费,过度消费和浪费本质是对其他生命的过度杀掠,这就不符合德性建设原则,对环境也会造成大破坏。人类的生活应建立在对生命尊重的基础上,尤其是对同类,要充满爱。对其他生命形式,人类也要尽可能少伤害。第十,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要谨慎应用凯恩斯主义的刺激需求政策,提倡适度的自由主义。第十一,农业、体育、休闲等产业应成为人类社会的支柱产业。农业提供衣食,体育提供身体健康,休闲提供生活的意义和灵魂的完善。第十二,制度建设应满足:人本性、竞争性、和谐性。要提倡适度竞争,反对无序竞争和过度竞争。第十三,限制交通运输速度,减少汽车、火车等运输工具,对飞机运输可适当提倡,提倡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运用,也要多提倡步行。第十四,限制圈地,尤其要限制农业用地向工业用地的转移。第十五,要大力发展教育、医疗。第十六,要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二、教 育 拒 绝 重 点

                     

    从历史看,教育公平的观念源远流长,追求教育公平也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理念。在历史的早期,古希腊大思想家柏拉图就提出了教育公平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则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公民的教育权利。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提出过“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公平思想。近代西方资产阶级致力于寻求教育公平,18世纪末,教育公平的思想已在一些西方国家转化为立法措施,在法律上确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机会。而我国自古代隋朝建立的科举考试制度同样也体现了一种教育公平的理念。

    在2010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性任务。”

    要实现教育公平,重点学校制度就应杜绝。

    我国的重点学校制度是上世纪50年代建立的,当时为了快速实现工业化,我国明确规定要集中力量办好一批中小学校,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优秀人才,所以实施了重点学校制度。实施义务教育法后,国家曾多次强调义务教育阶段不许举办重点学校,但各种变相的重点学校依然大面积存在。一些地区小学有重点小学,中学有重点中学,城市有城市的重点学校,农村有农村的重点学校,另外,大学也有重点大学。由于是重点,国家和地区也就在资金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都给予了较多投入。如北京一普通中学的校长就曾告诉记者:政府给予我们学校一年的经费才100多万元,而就在附近的某重点中学,建一个操场就花了1000多万元。这种情况是十分不合理的。对此,笔者认为,这种在教育中尤其是在基础教育中体现重点和倾斜的思想,实质是严重违背公平原则的,应予取消。

    首先,教育是基本公共产品,公平的分配原则应是平均。对于基本的公共产品,公平的分配原则就是平均。在“无知的黑幕”假设下,罗尔斯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的两个原则。在第一个原则中,罗尔斯就认为,每一个人对于最广泛的基本自由和基本的权利,都应有相同的权利。这里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就属于基本自由和基本权利的范畴,所以每一个人理应都有相同的享受权利,而非一部分人的权利大于另一部分人。目前,我国提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其实质就是要实现基本公共产品享受的平均化,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应是包括在其中的。

    其次,教育不公平严重违背了公平竞争精神。公平竞争包括三个方面:竞争起点的公平、竞争过程的公平、竞争结果的公平。而起点的公平是公平竞争的前提,也是公平竞争的基础,若没有起点的公平,就不会或很难产生真正的公平竞争。而教育是人进入竞争社会前的预备阶段或准备阶段,所以,教育公平是保证竞争起点公平的一个重要基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认为,公平关键是人们有理由珍视的那种生活的可行能力的平等。而可行能力,主要包括免受困苦,诸如饥饿、营养不良、可避免的疾病、过早死亡等基本可行能力,以及能够识字算数、享受政治参与等等的自由。这里教育就是保证实现可行能力平等的基础条件。

    再次,教育不公平导致的后果是严重的。其一,导致人力资源配置扭曲。重点培养模式只导致少数精英人士得到好的发展,而更多的人则失去平等发展的机会和能力。其二,对经济增长不利。在早期的经济增长中,实物资本的贡献相对比较大,但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和知识经济的扩展,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本损失所导致的经济增长损失也就越来越大。其三,催生贫富分化。产生贫富分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不公平的教育模式会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并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其四,教育中的重点模式对学生的平等思想和道德建设也不利。在重点学校的学生,就容易产生一种道德优越感和自尊自大人格,而不在重点学校的学生,就容易产生一种自卑和弱势心理。同时,学生在不同学校之间的对立会进一步演化为在社会上的对立,这对社会的平等思想建设也是十分不利的。其五,诱致了严重的教育腐败。一些家长为了子女能上上重点学校,可谓不惜一切代价,尤其在独生子女的中国,家长给子女投入从来都是不考虑经济成本的。在这种情况下,拉关系,走后门,就会泛滥成灾,金钱、权力往往是最后的胜利者。近多年,一些重点学校大兴土木,楼房是越盖越华丽,而学校的一些领导,也是出国越出越远。这些腐败经费来源的基础,多半就是对重点资源的垄断。目前,教育腐败已是十分严重的问题。教育行业曾被评为2003年中国“十大暴利行业”之一。据专家保守测算,10年的教育乱收费从中小学生的口袋里至少搜走了2000多亿元。2000亿!这是多么庞大的数字!更是许多中国人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这也是“重点学校”制度下中国教育的耻辱。

    第四,教育中的重点模式本质是特权思想的一种社会表现,反映的是强势原则,而不是公平原则。在一个社会中,特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权力;一个是金钱;一个是天赋。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特权阶层总是希望寻找一种保护自身需要的模式,而重点模式就迎合了这种需要。如在封建社会,贵族学校就迎合了贵族阶层特权的需要,这对一般老百姓本质就是不公平的。目前,一些有钱人,通过大量金钱投入让子女受到良好教育,这对穷人本质也是不公平的。同样,对于天赋特权,我们也不能因为学生之间天赋不同而受到不公平对待,不能因为你有天赋你就可以享受比别人多的资源。罗尔斯认为,人的自然天赋的获得类似于纯粹偶然性的“抓阄”,任由自然天赋来确定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在道德上是“任意的”,亦即人们由天赋而得到的利益是不应得的。根据罗尔斯的正义原则,一个合乎正义的社会体系,应该使任何人都不会因为他在自然资质分配中的偶然地位或者社会中的最初地位得益或受损,而不同时给出或收到某些补偿得益。那些天赋较高的人,只有在改善那些天赋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的状况的前提下才有资格享有由自己幸运的天赋得到的好处。由此,为了使所有的人都能获得一种公平的机会平等,社会应该更多注意那些天赋较低和出生于较不利的社会地位的人们。也就是说,教育资源投入的重点,更应是那些天赋较差的学生和贫困地区的学生,而不是相反,这样就更符合公平原则。这样的道理,也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在家里,公平的父母总是会优先照顾弱势的子女。再比如在一个班级,我们在教育学生时,总是希望班主任和老师能公平对待班上的每一位学生,同时,给予天赋较差的学生更多的关注也是合情合理的,大家也是没有意见的。这样的道理对一个地区的所有学校和所有学生以及一个国家的所有学校和所有学生都应是一样的。

    教育如何更好体现公平,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公平。一个方面是教师质量和数量在各学校之间配置的公平;一个方面是资金在各学校之间配置的公平;一个方面是学生质量和数量在各学校之间配置的公平。目前,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就主要表现在这三个方面。对此,笔者认为,尤其对中小学教育,要取消重点,所有学校要一视同仁,不能区别对待。下面具体就中小学公平发展问题提一些建议和措施,供参考。    

    一是各学校教师要尽可能少调动。为了防止教员由不好的学校到好学校的流动,教员参加工作,要与原学校签订至少工作6年以上的合同。不满合同年限者,不能随意调动,若有调动着,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二是要对乡村教员进行补贴。在一样个人条件下,要使乡村教师的工资收入高于城市教师的工资收入。要在职称指标等方面对农村教师给予照顾。

    三是对乡村学校和条件不好的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国家应通过立法来保证农村教育投入的稳定性。

    四是要对学生流动进行严格控制。要对各学校学生人数进行数量和质量均衡分配,这里尤其是要将高分学生在各学校之间均衡分配,不能只集中在几个学校。要严格限制择校,可考虑设立高昂的择校费,同时,择校费不能归所在学校支配,要纳入财政统一管理。这里笔者建议择校费专款专用,可将择校费专门用于补贴农村落后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五是允许办各种特殊人才学校和专门学校,如奥林匹克学校等,但国家在资源投入上应是平等和公平的,而不能有倾斜和歧视。同时,对于各学校之间出现的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差异,应是通过学校自身努力而得到的,而不应是外部重点促使的结果。

    六是建议成立家长监督委员会,调动学生家长对学校管理和教学进行监督。家长因为都是利益相关者,所以,这是监督能得到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保证。

    七是对不称职的教师要严格管理,教师要赏罚分明。对优秀教师要加大奖励力度,对不称职的教师也要加大惩处力度。

    八是可允许国家正式教员办公益性课外辅导班,但不允许向学生收费,一经发现,建议扣除半年工资。当然,可允许家长聘请大学生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这对困难大学生也是一种补贴。

九是要提倡社会力量办学。国家对民办教育要加强管理,要制定规范的审批办法和设置标准,在办学场地、办学经费、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等方面要给予充分支持和指导。

十是从长远看,大学也要逐步取消重点,各大学之间也要平等管理和平等投入。目前看,重点大学制度虽然有利也有弊,但弊实质是大于利的。

 

    三、建议有关教研单位对科研论文进行数量限制

                                

    为了有效治理学术泡沫,建议高校及有关单位可对每一位老师每年发表的论文进行数量限制。比如,规定每一位老师每年最多发一篇文章,当然,你个人多发也可以,但不计入考核范围。而在年终考核时,学校应根据每一位老师的一篇论文的质量进行考核。

    这里问题是如何鉴定论文质量,就是一个问题。这里建议可多采用公开的方式,由同学科专家公开进行评审,然后对论文进行等级划分。同时,建议对论文分等级,不要分得过细,只分合格和不合格即可。学校主要对少数不合格的论文及研究成果重点进行管理。

    对论文进行数量限制,好处有:一是可以将研究放在数量扩张方面的努力转为提高质量方面的努力。二是可以减少学术腐败。三是有利于建设休闲社会。可以强制一些工作努力的人适当注重休闲,对这些人也是一种变相保护。四是有利于避免过度无序竞争。因为不对科研进行数量限制,导致恶性竞争,结果是数量上去了,质量却下降了。所以,限制数量,有利于规范竞争,也有利于实现以人为本的境界。

    当然,也有不好处:不利于科研尖子,降低了效率,对勤快的人不利。但问题是社会不仅仅是需要效率,更需要以人为本,社会应当提倡适度竞争。适度竞争,对自然的破坏就少,也有利于建设社会道德。

    万事总是两难,在数量和质量之间,笔者认为,要更多注重质量。所以,建议有关单位在制定学术方面的考核办法时,可多从质量方面定一些指标,包括评职称也一样,同时,对论文或著作的数量,要进行限制,要封顶。

                                        

       四、建议将房地产行业国有化

                

    这些年,房价问题一直是一个困扰民生的一个大问题。如何治理房价,保持一个正常的经济秩序,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对房地产行业进行国有化。

    国有化的行业应主要是一些提供公共产品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如涉及吃、住、行的农产品、住房、交通以及教育、医疗、国防等行业可以部分或全部国有化。

    农业由于关系吃的问题,民以食为天,吃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所以,国家对农业若国有化,也是有好处的。目前,我国的农业基本上是农户分散经营,这客观上增大了管理成本,一些农产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如何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就是一个问题,所以,现在规模化、产业化就是一个方向。但规模化和产业化,若没有有效的产权制度配合,就是一个问题,所以,笔者认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向国有化方向靠拢,也是一种好的选择。

    房地产主要关系人们住的问题,住也是民生的一个大问题,所以,对房地产国有化也符合国有化的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另外,对房地产行业国有化的好处有:一是可以将房地产行业的高额利润归国家所有;二是有利于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直接调控;三是有利于国家对土地的有效调控;四是有利于控制经济泡沫;五是有利于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当然,国有化不是万能的,国有化也存在垄断和腐败的问题。所以,在推进房地产行业国有化的同时,要建立更加公开和民主的企业管理模式,尤其要接受全民和媒体的监督,要加大反腐败的力度。

    房地产业如何国有化,这里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对现有房地产行业的企业国家一次性赎买。第二、建立全国房地产总公司,统管土地开发建筑事宜。第三、各地建立分公司,分公司不受地方管辖,由总公司垂直管理。第四、各城市住房由各地分公司依据居民户籍按成本价或略高于成本的价格售给本城市居民。对外地居民购房可高价(因为外地居民在所在地已有住房),但价格必须是公开透明的。同时,所得利润全部归国家所有。第五、各地应制定具体的住房标准政策。第六、要制定有效措施防止居民进行房地产投资,对居民私下转移销售住房者,要征收重税或从重罚款。另外,如丧葬的问题,也应考虑国家要加大介入的问题,要体现福利的特点,要让人们死有所葬。

    总之,有所吃,有所住,有所行,有所学,有所医,有所工(工作),有所安(安全),有所葬,国家应在这八有方面要加大介入的力度,要高举公平的旗帜,把八有做好。

当然,上述建议仅仅是一个粗略的设想,若要具体化,还需要许多方面的改革进行配合。但从大方向看,对房地产行业进行国有化,也是有许多好处的。   

 

   五、目前中国应重点防虚胀,而不是防“陷阱”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