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至淮安飞机:历史上毁誉参半的市井国士:杨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3:22:39

晚清民初,正值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文明的侵袭,使东方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整个中国社会沉浸在砥励磨利、荡涤因循守旧之风。伴随旧文化的衰落以及新文化的兴起,一些知识分子却做出与世不同的选择。

积极筹备“筹安会”,操持袁世凯称帝的杨度遭到当时国人的唾弃。这位在历史上毁誉参半的人,几乎集中了中国近代史上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他参与“公车上书”、支持“洪宪帝制”、晚年又沉浸于禅宗之中。

这位极富争议性的人物,以一介书生、锲而不舍推崇帝制的热情,在历史上留下一名野心勃勃的读书人形象。很多年以后,在当事人的记忆中,人们才知道晚年的杨度原来加入中共地下党。在这种急躁的表面下,却饱含了一代知识分子渴望祖国强大的赤诚热情。

故事点:

一、“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这话曾激励了包括毛泽东在内的无数湘籍青年。这是1904年,湖南人杨度在流亡日本时写下的。1875年出生的湖南湘潭人杨度师从王闿运,学习帝王之术。1903年却因莫须有的“梁头康尾”案被迫流亡日本,在这里他结识了大量革命人士,并促进了孙中山与黄兴的结合。杨度研习各国国体后,认为孙中山革命如猛药,贫弱的中国难以承受。中国要康复,只能仿效日本,走“君主立宪”的道路。

二、1912年,袁世凯成为首任民国总统。辅佐袁世凯的杨度放眼世界,决定为中国打造一个“君宪”的国体。他亲自组织“筹安会”,支持袁世凯称帝。最终建立起来的“洪宪帝国”却因为人们反对,维持了83天后结束。1917年张勋拥戴溥仪复辟,却受到杨度强烈反对。他主张的帝制其实介于英、日之间的“君主立宪”,并不等同于满清的帝王制度。

三、民国时期,杨度凭借自己的关系游走在各军阀之间。期间利用他的影响,积极营救国家有志之士。李大钊等人被捕时,杨度变卖寓所用于筹措经费。杨度并不赞成他们的主张,但他尊重他们治国的选择。1927年,共产党处于“四·一二”低潮时。结识了地下党员的杨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个隐秘的党员身份直到周恩来1975年逝世时才被公开。认为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杨度生前只叮嘱儿女“任何时候都不能反对共产党”。1931年,杨度逝世,临终前缴纳了最后一次党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