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到南京飞机票查询:当下围棋:从日元到韩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2:49:11
当下围棋:从日元到韩元  楼主:丑石  2009-10-05 23:24:50 

         引子

  前些日子,读到一些围棋记者的文章,论及中日韩围棋之现状,其实也就是旧瓶灌新酒。无非是中国上来了,日本衰落了云云。新酒都谈不上,老调重弹。读来不免有些如梗在喉。

  关于围棋,关于中日韩,要写的东西很多,犯不上跟祥林嫂似的,拿几个话题翻来覆去地炒。高人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小鱼儿别看小,要做出美味,最起码的一点,就是不要过度翻炒。咱也不会把记者先生当高人,但希望别老拿青菜罗卜翻炒个没完——再下去,这些东西都糊了,焦了。用当下流行的话说:你炒的不是新闻,是寂寞。

  围棋记者,完全可以跳脱围棋,谈一点社会意义的东西。当然,我说的意义,不是说什么终极意义——那玩艺还是给诗人作家去完成——比如社会八卦也成啊。就算不跳脱围棋,也应该有一些思辨色彩的文字才对。毕竟搞了这么多年的围棋,吃了这么多年围棋,最后成为一个当局者迷,那就贻笑大方了。

  我当然不是大方,仅仅是一个围棋爱好者,或者说是一个围棋消费者。围棋记者的角度不该仅仅只有职业棋手,还应该面对广大的围棋爱好者。但我怀疑,这些记者其实两方面都没面对。先采访职业棋手,然后兜售给读者,而文字的表面性,又辜负了被采访者和读者的期望,两头落空,所谓隔靴搔痒是也。要命的是,我们现在只能看这样的文章。

  如果记者的文字不能给读者以启迪,不能以发散性思维去思考一下记者应有的天职,那就是自我消解和遮蔽,最后沦落为一个记者的逃兵。不过中国这样的逃兵记者太多了,成为一种职业潜规则,以至连逃兵的概念都失去了。可能我说的有些过了,但是,作为一个消费者,对于记者有些高要求,并不是挑剔吧。

  关于中日韩三国围棋的现状,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些看法。记者的看法可能代表了主流思想,他们认为,日本日落西山,韩国不再独霸,中国强势崛起。但我认为主流思想,并不能等同于世界的真实。也就是说,关于中日韩三国棋界的一些现状,我作为一个爱好者,想将自己平日所思,付诸鼠标,供棋友们商榷。我不是一个专业人员,因此手头的资料,并不比各位棋友多,谨希望自己的思考,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个探讨的平台。如此,则已满足了。 

        一:令人尊敬的日本围棋 

  说到日本围棋,今天给人的感觉,似乎就是一个弱字来代表了。这种印象的获得,无非是当今世界围棋比赛中日本人式微的反应。但如果仅仅只有这样的观点,那就是对日本围棋的不尊重。

  最近,《围棋天地》刊登了一篇关于盲人围棋的报道,文中的关西棋院森野节男九段有两句话让人深思,一是中国盲人基数巨大(700多万?),但围棋是空白,为此他深感遗憾;二是中国围棋过于追求冠军的获得,即锦标主义思维过重。其实,这两者是有关联的,后者决定了前者。锦标主义是中国制度下的一个怪胎,不能完全责怪棋院,但棋院不能够从这一制度上有所创新,有所改革,则是不作为的官僚主义了。这么多年来,棋院的所作所为,确实乏善可陈,除了几个世界冠军让他们沾沾自喜之外,对于围棋文化的开拓和普及,甚是无为。假如残疾人奥运会设有围棋项目,估计棋院才会有动作吧。虽然政府一直在提倡以人为本,可惜落不到实处,最后成为一种政治标语。中国的人文环境如此恶劣,正是这些年盲目追求GDP带来的恶果。

  经常在媒体上看到有关中国GDP即将在不远的将来超越日本的言论,那种奴隶翻身得解放的语言快感,充斥于文字间。有些专家学者更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说什么日本还有许多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表面上挺谦虚的,实际上丫就是装逼,摆姿态。对于中国人来说,GDP是个不折不扣的怪物,一直忽悠咱国人久已。而那些楼歪歪、楼脆脆的东西,又跟这个怪物有着直接的联系。其实GDP这个东西,已经是个陈旧的观念,在有些国家根本不提倡,至多是个参考值,但是有人需要这个,需要这个作为政绩来表明它的正确和伟大。而在围棋领域,同样有那拨人需要GDP——世界围棋冠军。古力的崛起,对于那些领导来说,实在是太及时了。没办法,中国是一个需要GDP来验证政绩的国度。

  翻开中国围棋现代史,可以说,日本以及日本棋手总是在其间出没,这是日本作为一个现代围棋创始国应有的地位。或许正是因为这一地位,才促使它能够不断地为围棋的普及不遗余力地工作着。岩本薰之于巴西,藤泽秀行之于中国,西条雅孝之于欧洲,以及森野节男之于盲人围棋等等,无不是日本人将围棋这一项目当成一种文化来推广的代表。而让人叫绝的,一部《棋魂》,将日本的动漫文化与围棋相结合,在全世界刮起了旋风。或许在影响力而言,《棋魂》对世界的影响,绝对不亚于中国日擂台赛的那股狂飙突起的聂氏旋风对中国人的影响。去百度的棋魂吧,那里面的各色人等估计有很多是80后,90后吧,更遑论我们不知道的世界70多个有围棋组织的国家了。

  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及其之前,日本围棋自成一统,当中国和韩国在拼命提升自身的围棋实力之时,日本的各大新闻棋战如火如荼,而奖金也越来越高昂。巨额的奖金,既证明了日本社会的国力,也证明了围棋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日本的六超,以及其他一些昭和时代的棋士,都是中国棋迷耳熟能详的人物。而伴随着中日围棋擂台赛的开展,日元开始向中国乃至世界进军。这之中,既有文化推广的意味,也有日元资本扩张和追逐利润的本能。随着富士通、亚洲杯以及国内的各项日元资本赞助的比赛的开展,世界围棋进入了日元时代。就围棋而言,日元时代的来临,是围棋的大幸,而就当时日本的经济而言,这又是一种必然。今天回首当年的日本,我们知道,那是日本经济泡沫的开始,但当时有谁能够深切体会到呢?即使是今天知道了那时的泡沫,我们也不能怀疑日本的经济实力和社会的文明。

  从某种意义说,日元时代的到来,也就意味着三国争霸的开始。日本围棋虽然在富士通杯、亚洲杯豪取六届冠军,但是在其他重要的比赛中,并没有特别突出的成绩,尤其是在当时最大的棋战——第一届应氏杯中,冠亚军之争没有日本棋手的身影。而到了公元2000年之后,日本人对于国际比赛几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当然,正因为有了中国和韩国竞争力的提升,也才促使了日元时代的到来。日元时代之后是韩元时代,而韩元时代和日元时代又有一些重合的地方,这是后话。

  我们曾经习惯上把日本棋手,称为棋士,特别是六超级别的重量级选手,似乎那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对于今天的日本棋手来说,恐怕也只能称为棋手了。当棋士降格为棋手之时,似乎其文化的意味也消失了许多。我们也曾听闻日本棋迷和棋手的抱怨:日本围棋没落了。但相对于中国棋院以及部分棋迷对冠军的渴望,以及韩国围棋动辄改革和反省不同,日本围棋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动作。联想到中日围棋擂台赛兵败后藤泽秀行的削发明志,但依然有他的秀行军团往来于中国大地,并且不间断地象老师批改作业一样,悉心读谱,指导中国棋手,这种诲人不倦,不仅让中国人感动,也让他本人的人格获得了提升。这已经不是单纯竞技意义层面的事了,它更多地昭示了围棋作为一种文化,在两国棋手间的交流。正因为日本人对围棋的认识有别于中国和韩国,所以,它才有岩本薰,才有西条雅孝,以及吴清源的导师:濑越宪作。

  日本的棋手,特别是那些女棋手依然象以往一样在下着围棋,依然在不间断地从事着围棋的普及工作。或许,一个曾经从辉煌走过的国度,拥有那样的气度,他们不会为短暂的失利而慌张,而沮丧。人们通常的说法是,日本人因为生活水平高,医疗福利有保障,因而其竞争力大为削弱。个人觉得这种说法似是而非。北欧各国这样的高福利国家,他们的生活质量不但高,而且就业率也很高,产品也依然有世界上叫得响的品牌。就算是日本,不说汽车,不说电子产品,就说它的绿色经济,那也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所以说,收入或者福利这些东西,应该不是日本棋手竞争力降低的原因。

  有些人说日本围棋有些因循守旧,难道仅仅因为他们的比赛规则,以及对围棋比赛中呈现的那些繁文缛节?实际上,这种说法近乎于无知。因为日本人知道,围棋不单是竞技,她也是文化。正如森野节男所说的那样,冠军不代表一切,我相信这是日本棋手的共识。它不会和中国(韩国)棋院同流合污,因此它继续自娱自乐,经营它自己的大三冠等新闻棋战。它将大三冠等棋战融入日本文化当中,礼仪,和服,以及新闻的包装,无不刻意地向公众明示:围棋,不仅是一种艺术,它还是日本文化的传统。细节或许决定成败,但没有细节的执著,就没有对围棋的敬畏之心;没有敬畏之心,又何谈求道之心?一个没有文化意义上追求的的国度,胜则欣欣然,败则窃窃焉。中国社会当下的浮躁和价值观缺乏,正在其中暴露无遗。

  在日本棋院,有这样一个圣地:幽玄对局室。它在每个日本棋手的心目中,都有着不可剥夺的根据。他们明白,只有亲身坐在这个对局室,才意味着一个棋手接近了最高境界。可以不夸张地说,正因为这种求道的精神,才有了这样一个象征。它不仅诠释了一个文学大家川端康成对围棋的絷爱,还包含着日本围棋对于求道的执著精神。在重大比赛中,邀请文学届人物书写观战随笔,在不重大的比赛中,多家报纸每期刊登着棋谱……而在中国,你能看到什么?

  当森野节男九段将盲人围棋的故事告诉我们时,才警醒我们:世界冠军不代表一切,人文关怀才是发展的正道。我们的目光为什么不放低一点,为什么要听从官方和媒体的宣传,寻找那些高大全的角色?关心一下身边的人,以人性的心灵和行动开始。说实话,从围棋的普及以及对围棋文化的推广上看,就算有十个李昌镐,二十个古力出现,也未必是围棋的福分。如果个人的人格魅力不能提升,你拿再多的世界冠军也不过是竞技的冠军,人格的矮子。那些被中国棋迷嗤笑的日本九段们,其实他们身上圈着一轮金色的光圈,那道光圈,也只有那些具有公民意识的人才能够真切地看到。

  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深化,丰田杯,NEC杯等等都已消失,如今的日元时代业已渐渐式微,看来正在成为现实,这才是我们最担忧的事,尤其是人民币时代遥遥无期之时。或许韩元时代会有另一番景象?但无论如何,独木不成林,一家独大的时代怎么都是跛腿的将军。 

        二:韩元时代的霸者 

  看韩剧时,总有这样的感慨:女人都是那么漂亮。后来全世界盛传都是整容惹得祸,心下释然之后,又奇怪怎么中国就整出范冰冰那样漂亮却又讨人厌的型号呢?整容是世界的事,不单是韩国。委内瑞拉的美人多的是,每年都会选一班美女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整容,然后参加世界选美大赛,所以她们能够蝉联世界冠军。但这一切都建立在美人胚子上才成,此外还得有气质,这个东西不仅靠训练,还得有内在的修养。比如芙蓉姐姐这样的,我就不信能整出世界冠军来。

  韩剧就跟韩国人一样,给人展示的都是漂亮的一面,但也金基德这样的展示:灰色,委琐,但又充满力量。韩国围棋具有很大的阅读性差异。曹薰铉的臭袜子以及他的小调都让人诟病,但并不妨害他成为一个围棋强者,以及他人格上独特的魅力。他有一大堆的外号,而更醒目也是最具意义的是“皇帝”这一称号。相对于聂卫平的棋圣官封不同,曹燕子的皇帝称号是民间的。他在第一届应氏杯中战胜如日中天的聂卫平,激发起了韩国的举国狂热,对他的欢迎礼,犹如皇帝加冕一般。

  曹薰铉不仅培养了一大批棋迷,而且还培养了一位举世无双的世界第一人。如果你说你不知道这个人,那你不是外星人,就是地球上的边缘人:不喜欢体育,不识字,更别说下围棋了。李昌镐是以内弟子方式师从曹薰铉的,什么是内弟子?这是日本人的传统,在中国围棋界基本就没这档子事。具体说来,就是象养个孩子那样,手把手,贴心地教,而且决不会有第二个师傅。据说罗洗河从小就在罗建文家,但似乎没有内弟子这一说。我觉得这是一个损失。什么时候棋手能够沉下心来,收几个内弟子,对于围棋来说,难道不是一件幸事?而这方面的文化也需要加强。

  李昌镐13岁拿国内冠军,17岁拿世界冠军。一晃二十多年,这一纪录还没有被打破。当然,上朔几十年,同样没有。或许李昌镐真的是上帝派来下棋的?一个人拿二十多个世界冠军,十数年屹立棋坛而不倒,和“神之使者”吴清源有得一拼了。有这样一个人物,已经了不得,更何况还有他的师傅,以及李世石,刘昌赫等人呢。前些年在韩国媒体经常看到围棋最强国的文字,也不算是自大,那确实是用实实在在的成绩打出来的。

  其实,一个最强国,你不单得有比赛的成绩,还得有经济支撑。什么经济?也就是本国的货币。美国在这个世界强的不仅仅是军事,经济,它还强在美元。美元是世界货币体系,你中国有钱,你日本有钱,但你国库里的钱是美元,你干什么都得小心着点,别伤了美元,否则最先受伤的一定是你。所以,美国的强大,还有日本、中国等国家在后面支撑着。日元时代,不单棋手厉害,日本经济更厉害。现在韩国围棋也推出了韩元,从九十年代中期举办了一系列的比赛,比之日本,有过之而无不及:真露杯(农辛杯)、LG、三星、BC卡,等等。

  确切地划分日元时代和韩元时代,有点困难。九十年代中间韩元进入角色,而且伴随着李昌镐等人的强势,在世界大赛的角度看,韩元比较突显。不过,日元的民间角色更重一些。它不仅在中国举办了很多比赛(以日本的企业文化而言,它在韩国,泰国,台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应该也有相似的举措),而且更广泛地在欧美亚非拉设施了免费推广。所以,在世界其他地区来说,日本才是围棋的宗主国。日元的这一角色其实也跟它的国际援助相符合——它是世界最大的援助国。韩国要想在短时间内取代日元,还很困难,尤其是日本的围棋宗主国地位。韩国有一个雄心,要将韩国打造成围棋的霸者,不仅在成绩上,还要在围棋的普及,韩元的投入上,都要成为世界的NO.1,犹如美国当今的地位。这个雄心着实不小。

  在一定意义上讲,韩国不讲什么围棋文化,但它的战略推广之心不可小视。这也符合韩国一贯的做派——迫不及待成为世界大国的心。而这颗大国(冠军)的心,现在就用韩元来支撑。其实韩国的LG,三星等企业一直都在世界各地投入巨资,进行着企业的推广。比如在欧洲五大联赛,以及巴西、阿根廷这样的足球强国,赛场上韩国企业的标志触目即是。这种企业在中国比较少。国企倒是大了,但是垄断企业没有什么社会责任心,而私人企业又很难做大。所以,当今世界大赛,中国只有一个春兰在勉力维持,我猜想,如果不是有着国家面子的压力,估计也就乘着金融危机歇菜了。不是一直有媒体说,春兰的钱让韩国人拿了,直到常昊拿了之后,高兴的什么似的。

  企业的社会参与激情和心理(不仅仅是广告的推力),其实也跟个体的公民性等同的。没有一个制度的保证,没有一个确定的价值观,你就不可能有这样的动力。美国的慈善事业为什么那么好,是因为公民的责任心使然,有付出,也才有回报。中国企业在围棋上的投入不算多,特别是世界大赛上,一方面是企业的实力,另一方面也跟企业的社会担当缺乏有关。中国的企业家富豪以身犯法的很多,企业造假害民的很多,唯有在围棋的投入上则少见,这其实是企业的公民心缺乏有关。在这一点上,中国企业要向日本和韩国好好学习,不要再让“棋圣”等比赛销声匿迹了。

  在金融危机之下,韩国也有棋赛停办,但很快又有企业跟上来。相信随着韩国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融入加深,韩元时代的围棋还会一些大的举动。比如三星火灾杯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据说也是想停办的,但随着中国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三星火灾将被准入,又使它的热情得到提升。

  随着古力对世界冠军的豪夺,李昌镐的衰落,以及李世石的休职,韩国围棋再起危机论,特别是三星杯中国棋手的大胜,使得这种危机感尤为迫切。但个人以为,不仅大李依然雄风不减,崔哲翰,姜东润等人或还会有惊人之举,中国围棋远没有到享受幸福的时刻。

  李世石曾经说过,他要培养一批孩子,来对抗中国的未来之星,不知道他有没有将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付诸于行动?当时听到这样的话非常震惊:难怪韩国围棋会这么强!放在中国,估计取得好成绩后,只会沾沾自喜,还会居安思危?然而这个世界上,不管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真的只有居安思危才能够获得最终的成功。小李虽然已经休职,但我认为这不是韩国围棋的损失,恰恰相反,一个拥有小李这样具有独立人格的棋手,是韩国围棋的福分,也是韩元霸者时代的根基。

  作为一个围棋发明国,当我们面对日本的围棋宗主国地位,面对韩国围棋霸者的图谋时,会有什么应对措施,你想过没有?棋院的领导们,企业家们? 

        三:渺茫的人民币时代 

  以50万的成本,成为一个职业棋手,这是什么概念?够一个普通家庭二十年的收入了。这个数字是我国一位女子职业棋手的成本,而成为职业棋手之后,能够收获多少,还是个问号。当然,也有李赫这样的幸运儿,没用多大成本,就成为职业棋手,但是太凤毛麟角了!现在的社会,已经没有人会用心培养内弟子了。只有围棋学校,道场。聂道,马道……少小离家,巨资投入。中国的围棋和中国的教育一样,成为创收的行业。

  当听闻藤泽秀行离世之后,我有一种悲哀:围棋界的世界公民离开了这个喧嚣的尘世,今天再没有这样一个人了。他那瘦弱的身躯,他对中国棋手孜孜不倦的教导,他无私地组织秀行军团来华……这一切,在一个日本老人身上得以体现,还会在中国棋手身上体现吗?我是悲观的。

  陈丹青曾说,当今的中国,做官是最核心的价值观。其实我并不认同,我是认为,根本没有任何价值观。比如古力入党,那并不是中国人的价值观;深圳海关官员林嘉祥说百姓算个屁,也不是中国人价值观的表现。在一个公民精神缺失的社会,价值观是混乱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得不到体现的。几十年改革,中国是前进了,但个体的民众依然是盲从,公民性的确立依然是渺茫的。指望这样一个社会出现无私奉献的人,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更何况,围棋界功利主义盛行。

  锦标主义贯彻于体育的各个行业,包括围棋。八十年代的中日擂台赛虽然说不上金钱利益,但被无限政治化、民族化,社会荣誉带来的物质利益,也非同小可;而随后的国际大赛的高额奖金则使不识美元日元的中国棋手犯晕打颤,这在老一辈龙字号的棋手文字中曾有描述。当进入新千年之后,棋院对于世界冠军的追求,不绝于耳。而当世界冠军终于收入囊中之后,在官员的嘴里,则成为歌功颂德、添官加爵的本钱。所谓棋运盛,国运盛从此大行其道。围棋没有真正的GDP,而冠军则是替代者。国家队的设置,终极目标不是培养棋手,而是让棋手成为夺取冠军的利器。

  女子围棋曾经何等辉煌,但屈指可数的几个九段棋手不是出走,就是沉默。而讽刺的是,曾经的辉煌,因为锦标主义,而后来的沉沦,同样源于锦标主义这个怪胎。为了与日本一较高下,特别一血当年伊藤老太太横扫中国棋手的耻辱,当时的国家队实行男女同训,那样的条件,你不想强大,估计都不成。及至中国女子围棋打遍天下,证明了自己,完成了政治任务,又没了对手和冠军的争夺,干脆歇菜吧,于是中国女子棋手严重流失。她们走的原因各种各样,但根本的原因,还在于锦标主义。当女子国际比赛出现之后,中国已经没有了多大的竞争力,最后被韩国女子超越,这才又收拾起锦标主义这个臭皮囊。

  说实在话,锦标主义是培训运动员的很好机制,但却说不上是科学机制,更说不上是民主机制。因为它培养少数几个人,却忽视更大的一个社会群体。比如盲人围棋,为什么在日本、韩国乃至欧洲都开展的红火之时,在中国却一片空白?而假如奥运会中有盲人围棋这一项目,我都不用猜,中国盲人很快就拿冠军!这就是锦标主义的工作方式。它是建立在牺牲纳税人的利益基础上的,没有经过纳税人同意的强制行为。它培养的运动员,基本上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所以中国的冠军退役后成为小摊贩,搓澡工的报道,时见报端。运动的强者,生活中的低能,这是锦标主义最为直接的社会灾难。从这一方面考虑,那些中国的贫困人群的生活就更可想而知了。没有福利的国家,一些幸运儿会脱颍而出,而万倍于幸运儿者,则永远陷落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

  当人们津津乐道于中国的GDP成为世界老三、很快超越日本成为老二之后,我只感到无限的悲哀:大国而寡民;当报道中国的500强企业利润远高于美国之后,我同样感到切肤般的疼痛:国有垄断企业那是国家要的,不是我们纳税人要的。当古力们披金夺银之后,在高兴之余,很快便会沉思:中国的民间企业哪里去了?民间资本也有,比如凤凰古城公司董事长叶文智,应该是私人企业老板吧。可是,他把围棋搞成什么了?他把凤凰古城搞成什么了?800多万,大手笔,随便一扔,真牛啊。估计世界上没有几个象他这样把钱不当钱的主了吧?这哪是推广围棋,推广凤凰啊,简直就是摧毁。李世石说,这样的大手笔,也只有中国才能举办,我听着,就觉得这话里就有这样的意思:这里人傻,钱多,快来。估计在叶文智的折腾下,凤凰古城世风日下了吧。这大概只能说是没文化的表现。

  要说,今天的围棋在实力上已经具备进入人民币时代的基础。尤其是古力这两年的狂飙突进,隐约有第一人的风范。但可惜的是,正如中国经济一样,无论GDP怎么强大,在世界也难以摆脱被怀疑和被诟病的命运。没办法,这是结构性的问题。还有一个内伤:内需不振。但内需最大的动力是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光收入高还不行,还得有高福利支撑,更何况中国人的薪水标准连越南也不如,民生福利在世界上倒数。在这样的背景下,谈论人民币时代,有些夜郎自大的味道。

  中国围棋的声名实在不怎么样,棋圣这样的重要比赛也给弄没了。没了就没了吧,我们不能总要求世界完美无缺,但国际性的比赛,怎么着也得坚持吧。但怎么就有那么两个比赛还欠人家钱,弄得韩国人都快告我们了呢?什么脸都能丢,要丢也要丢在国内,别在国际上现眼,这不一向是我们的传统吗?不知道这两个比赛的钱还欠没欠人家,或许对于某些人来说,反正脸已经丢了,管他做甚。棋院估计压根还没想到怎么保持人民币在国际比赛中的品相吧?听说,华以刚先生提交给人大一个提议,就是关于人民币品相的问题,这种不涉及民生、只涉及国家形象的问题,很适合华先生的口味,不过,烦请华先生也请关注一下中国企业在国际比赛中的人民币品相问题。

  中国企业搞围棋,也挺GDP模式,追求眼前既得或虚无的利益。刚开始办的时候,他们也信誓旦旦,如何持久,如何推广围棋文化等等,到最后,既得利益收入囊中,虚无利益缥缈不定,得,还是放鸽子了事。其实这不难理解,因为这是中国企业的通病。那么多牛奶企业为什么集体造假?为什么监督部门集体缺失?这就不是细节的问题,而是制度的问题了。

  说到制度,象同里等地方政府举行的围棋比赛还一直在坚持,这也算是制度的一大优越性吧。奈何,地方政府肯定没有征询当地纳税人的意见,大手一挥就完事的。还有象第一届世界智力运动会,投入的资金不算少,估计至少可以办二十个世界大赛了。这样拿钱打水瓢的比赛,估计很少有国家愿意承办。这不难理解,因为很少有中国这样的制度啊。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欣。但说实在的,这不是市场经济下的人民币。一个春兰杯,搞得很辛苦。这个目前不知道国有还是被私有的企业,以它的经营状况,坚持到现在已经让我等棋迷挑大拇指赞扬了。但是从日元时代走来,作为人民币时代的围棋,八字还没一撇。我是个悲观主义者,当我面对现实之时,我只能说,还是等到私企强盛、国企撤退之后吧。这样说来,估计得等至少二十年(可能还乐观了)。就是说,在以后的岁月中,我们还是要拿日本人的钱,还是要拿韩国人的钱,还要拿了之后顺便抱怨一下韩国人随意更改竞赛规则。呜呼,我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人民币的使用者,不得不暂时低下头来。

  但我其实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前些天我将棋院寄给我的礼品——一把折扇,一围棋邮票——送给一个朋友的孩子。不为别的,只因为这个小孩子,十岁不到,刚学棋时间不长,就能到省城拿个第二名(可定4段)回来。我一乐,就把自己的收藏送出去了。中国这样的小人才太多了,我相信还有更多的人才隐没在民间,等着围棋工作人员去发掘。我问朋友:你准备怎么培养你的孩子?他一脸茫然:在本地很难再有提高,到合肥也不行。除非到北京,聂道,马道……他没有再说下去。我知道他没有说的话是什么。他一不做生意,无钱可赚,二不当官,无钱可贪,他只是一个教师而已。 

        结语

  一个多月前了,有个欧洲围棋大会,我很注意了一下报道。这次中国棋院派出的人员可谓强大,九段张文东,一线王煜辉七段,女棋手徐莹五段等人,和日韩棋手相比,应该算是最高档次了。这一方面说明中国棋院在围棋普及方面逐渐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日韩协会棋手给中国棋院带来了压力。我想无论哪方面,都是一种进步。现在国际上都在要求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大国,棋院在本次欧洲大会的表现,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有一点值得疑虑,本次欧洲大会是冠名竹叶青的,一家四川茶企业的名字。如果没有这家中国公司的参与,棋院还会不会有这样的力度?而回想一下,欧洲围棋大会都50届了,以往中国媒体确实少有报道。记者不报道,自然是中国棋院没有重视。而中国记者向来是唯官方马首是瞻的,这并不难理解。从这一点引申而去,又想,其实围棋普及不仅仅是职业棋手的事,也包括记者。

  国内又要举办智力运动会了,由于是政府行为,我相信它可以持续下去。从纳税人的角度,我是反对的,因为没有获得表决权嘛;而从围棋的角度,我又是欢迎的——就是说,有一个度,普及,但别花费纳税人的钱。纳税人的钱,应该更多地回归到纳税人的身上,比如教育,医疗卫生,保险等等。但是我遗憾地想到,这项运动最后肯定会办成全运会那样,变成各地烧钱的比赛,假冒伪劣横行。不过更大的可能是,钱烧的少,假冒伪劣也少,没有创收的可能。最后各地懒得举办,又碍于行政命令不得已而为之。如此,则是劳命伤财,对于围棋等智力运动,不但无益,反倒有害了。 

        (初稿)

        丑石(choushi2004)发表于2009-10-05 23:24:50         本帖地址 http://club.weiqi.tom.com/item_111_1399960_0_0.html 复制链接转发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