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到襄阳汽车票:嵩县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9:55:57
发表日期:2010年3月22日   文章来源:admin 有759位读者读过此文
嵩县古称伊国,因中岳嵩山起脉而得名。嵩县地处河洛大地伊河流域,是河洛文化的源区之一。嵩县建制古老,春秋时为陆浑戎地,汉置陆浑县,金为嵩州,明初降州为县,始名嵩县。古代的嵩县北起伊阙龙门,南连荆楚,东接嵩山,西依熊耳,是洛阳的门户,荆楚进入中原的捷经。县域面积3008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317个行政村,54万人,是一个山区农业大县、林业大县、矿产资源大县、旅游大县和文化大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一、嵩县文化资源及其现状
(一)灿烂的历史文化
1、历史遗存。中华文明根在河洛,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渊源地,嵩县地处伊河流域,是古文明的发源地,历史文化遗存十分丰富。目前,存留的遗址有60多处,主要有库区桥北仰韶文化遗址、老樊店二里头文化遗址等39处古文化遗址;有炎黄二帝的诞生地平逢山,大禹治水的崖口、陆浑口等;有嵩县老城、田湖古城、库区桥北、陆浑、旧县五个古城遗址;还有清代镇山侯衙门、旧县舞楼、商汤王庙、伊尹祠、伊姑冢、姜公庙、蛮王冢、韩王陵、张良祠、王莽寨、铺沟石窟、二程故里、北元宋代壁画墓、杨山寨等文物古迹。
2、历史人物。嵩县的历史人物主要有五个,即:
①商相伊尹,生于嵩县桑涧沟,系中国历史上首位宰相,史称“元圣”和“厨圣”。现存有伊尹祠、顺王庙、伊姑冢等。
②宋代理学家程颐、程颢,晚年居住嵩县田湖程村,完成理学著作,史称“兄弟二贤”。二程故里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有大批海内外人士前来朝拜。
③宋代朱熹是理学之集大成者,曾在嵩县闫庄大朱村居住,现存朱熹庙,每年朱氏族人前来祭奠朝拜。
④民国时河南省主席万选才,出生在嵩县闫庄乡闫庄村,葬在闫庄万安山下。现有万氏故居、万氏佳城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历史事件。发生在嵩县有史料记载的重大事件主要有15个,它们是:商汤三聘伊尹;春秋时,西北陆浑戎族迁居嵩县;楚庄王伐陆浑戎问鼎中原;晋伐陆浑之戎;西汉张良在嵩县祁雨沟采金,屯兵反秦,功成退隐白云山;东汉王莽追杀刘秀,刘秀在此反败为胜建立东汉;北宋杨六郎追杀潘仁美,屯兵杨山;翟进、翟兴奋起抗金;明代李自成六战嵩县;清代捻军转战嵩县;清末同盟会在嵩县杨山组织农民起义军镇嵩军驰骋中原;红三军、红二十五军长征路过嵩县车村;抗日战争期间,河南大学迁到嵩县;河南军区(河南省军区前身)机关迁住在嵩县车村两河口村;伏牛山剿匪。
4、历史典籍。以嵩县为内容创作的历史典籍和在嵩县创作的历史典籍主要有: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鹤鸣》就是咏颂嵩县九皋山的风光;秦代孔丛子隐居陆浑,将家中之《论语》、《尚书》、《诗经》等藏于祖堂壁中,避过“焚书坑儒”的杀身之祸,并在此著《孔丛子》;汉代张良隐居白云山留下诗歌8首;唐代宋之问居住陆浑岭,写下《初到陆浑山庄》、《陆浑山庄》、《游陆浑南山》等诗篇;诗圣杜甫曾游居陆浑,写下《河南归陆浑庄忆弟》等诗;诗仙李白游九皋山写下《鹤鸣九皋》等5首诗;唐代诗人岑参、白居易,文学家韩愈都寓居陆浑,留下诗篇;宋代诗人梅尧臣、文学家欧阳修也在嵩县留下诗篇;宋代理学家程颢的《偶成》等诗10首,程颐的《游嵩山》诗和集理学之大成《二程全书》;明清皆有诗人寓嵩、游嵩留下30余篇诗词。
(二)独特的民俗风情
嵩县地处豫西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淳朴的民风,沉淀而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间故事。在嵩县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达200多个,白蛇、青蛇白云山修炼、大禹娶涂山之女为妻,商汤三聘伊尹、姜尚神水救百姓,七仙女、王莽撵刘秀、如坐者风、程门立雪等。
2、民间戏剧。在嵩县保留下来的民间戏剧主要剧种为曲剧、豫剧、越调。其中,有濒于灭绝的靠山簧(又名靠山吼)、罗戏、卷戏等剧种,全县现有民间业余剧团 35个,常年演出的传统剧目《赶元王》、《出幽州》等达70 多个。
3、民间曲艺。主要有坠子书、铰子书、大调曲子、大鼓书等。
4、民间舞蹈。主要有旧县西店背装、车村孙店高装、纸房高村的火龙、大章街的狮舞、德亭赵元的高跷、城关南街骑柳棍等,其中 旧县西店背装是全国仅存的一种背装艺术。
5、民间器乐。主要有闫庄的锁呐、田湖、城关的铜器及50个打击乐牌。
6、嵩县方言。嵩县方言为洛阳官话的一个组成部份,又是独特的区域方言、如响呼雷(打雷)、低脑(头)、行黑(晚)、今日儿(今天)、生胚子等。
7、民俗风情。重点表现在民居建筑、婚姻习俗、葬埋习俗、交往礼节等。
(三)厚重的宗教文化
嵩县宗教教类齐全,历史悠久,遍布全县,影响深远。
1、佛教。两汉、唐、宋、元、明、清各代屡在嵩县建寺院,塑佛像、广聚僧尼,大办佛事。嵩南有72曼82庵之说。嵩县著名寺院登记在册的90多个,其中红椿寺是中国第一个民间建立的寺院,云岩寺为唐代中原四大名寺之一,与少林寺、白马寺、相国寺齐名。现保存较好的有:佛泉寺、吉祥寺、竹林寺、庆安寺等。
2、基督教。1917年传入嵩县,在老城西大街购7间房做教堂,1937年再建教堂17间,1950年成立嵩县基督教会。1982年恢复基督教活动,全县现有基督教点 60 处,教堂60个,全县信教群众2.8万人,有牧师3人。
3、伊斯兰教。嵩县伊斯兰教主要在嵩县车村、德亭两个回族居住区。建有清真寺,全县信教群众 500余人。
4、道教。嵩县道教盛行,遍布全县的药王庙、泰山庙、火神庙、财神庙、奶奶庙、龙王庙、关帝庙、三皇庙、城隍庙、土地庙、祖师庙、三官庙、二郎庙等。现保留较好的有:姜公庙、玉皇阁、张良祠
(四)高品位的旅游文化
悠久的历史不仅为嵩县留下了灿烂的文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为嵩县创造了高品位的山水自然风光。一个县地跨三大流域,一个县有四个国家顶级生态旅游区,这在河南、在全国实属罕见。规模大,种类全,品位高,是嵩县旅游资源的主要特色。
历史上嵩县曾有八大景观:陆浑春晓,伊河秋声,三涂雾雨,七峰叠翠,西岩戴雪,源头活水,曲里温泉,九皋鹤鸣。
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人间仙境白云山以地跨三域、山水大观、原始林海、避署胜地而驰名中外,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经过15年的开发建设,基础设施条件改善,服务设施日趋完善。以优美的山水自然风光,高档次的旅游设施,跻身世界地质公园、国家4A景区、国家自然保护区行列,2005年又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
天池山国家森林公园。天池山以天下第一飞来石、伟人仰卧、高山天池、公心峰、玉女溪为代表的奇妙景观而闻名中原。目前,已被批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3A景区,被评为河南最美景区,受到世人青睐。
其它旅游景区。木札原始生态旅游区、卧龙谷景区、伊河漂流、陆浑湖等都已成为重要的旅游景区。即将开发的龙池曼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原始生态处女地,不久的将来将展示它神秘的面纱。
(五)逐步建设的文化设施
解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全县逐步建设了一批文化设施。主要有文化活动演出场所、文化公园、体育娱乐场所、文化馆、文化中心、文化大院、新华书店和电视台等。
1、文化演出场所。全县现有文化演出场所是嵩县影剧院、车村剧院、黄庄人民会堂和白云山演艺中心四个文艺演出场所,观众座位3000多个。其中,白云山演艺中心是河南省旅游景区中档次最高的演艺中心。全县有乡村露天简易舞台142个。
2、文化公园。2004年嵩县建成街心休闲公园,占地面积320亩;2005年嵩县投资4000万元建成占地面积225亩的湖滨游园;2006年嵩县投资1.2亿元正在建设占地面积660亩的文化公园;2005年白云山管理局在白云山景区建成占地面积2000亩的森林氧吧,其中有各种休闲娱乐设施、100多位文化名人的石刻碑林,占地面积200亩的白云山高山牡丹园。
3、体育活动场所。1998年嵩县建成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的嵩县体育场;2006年嵩县一中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设施齐全的体育中心;全县各中学、小学校体育设施占地面积达 27.8万平方米,体育器材达8170 件;居民健身工程36个,场地面积20800平方米,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5个,场地面积10500平方米。
4、图书阅览等文化活动中心。嵩县现有县图书馆1个,新华书店阅览室和小学、初高中阅览室207个,企事业阅览室180 个,总藏书量179 万册。全县有县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中心16个,村文化大院168个,村文化休闲中心157个。全县有新华书店和新华书店分店17 个,个体书刊经营31个,年销售各类图书100多万册。
5、广播电视。现有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各1个,其中,电视节目两套,电视转播台5个,转播塔5个,电视覆盖率达到75%,有线电视入户 2.75万户, 入户率达17.09%。
(六)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为活跃城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嵩县县乡村每年都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主要活动有:
1、节庆文化活动。利用元旦、春节、元宵节、五一、七一、十一等节日开展文化庆祝活动,元宵节是嵩县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县城每年都要组织烟火晚会、机械灯彩灯布展、排鼓大赛、说书唢呐大赛,民间艺术表演赛、戏剧演出、书画展览、猜谜大赛等各类活动,每次表演人数达数千人,群众远近几十里来到县城观看参与,观众超过十万人。同时,各乡镇、部分行政村在元宵节还要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其它节日主要活动有大型综艺晚会、大合唱、出大型版报、悬挂横幅等。
2、竞技文化活动。县城、乡镇各单位每年定期组织青少年歌曲、舞蹈、戏曲比赛,篮球赛、乒乓球赛、象棋比赛等活动,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选拔培养优秀青少年文艺人才。
3、农民文化活动。嵩县每年都要组织“科技、文化、卫生、法律、道德五下乡活动”。组织精干的文艺演出队伍;到乡村演出,组织科技人才现场宣传科技;组织名医到乡村义诊。近几年来,县组织了两届农民文化艺术节, 评出优秀节目进行颁奖,通过这些活动调动了农村文艺人才参加文艺演出的积极性,发现培养了大批农民文艺人才,为乡村开展文化活动打下了基础。其中,田湖镇连续举办农民艺术节,规模宏大效果良好,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
4、广场文化活动。嵩县县城的街心公园、湖滨游园、是县城居民休闲、健身、娱乐的场所。早晨、晚上男女老少在广场舞剑,练太极拳,做健美操,吹拉弹唱,自娱自乐,热闹非凡,成为县城靓丽的风景线。有不少乡镇也建成了文化广场,定期开展文化活动,有不少村利用文化大院开展文化活动。
5、庙会文化活动。嵩县不少乡村有传统的古刹庙会,这些庙会成了今天的物交大会。嵩县发挥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作用,通过举办文化活动,使这些庙会成为群众物资交流的新市场和文化活动的新场所,目前,嵩县比较重要的古刹大会有:闫庄、田湖、县城、黄庄、大章、蛮峪等。
6、旅游文化活动。嵩县近年来充分利用旅游开展文化活动,开展了嵩县风光书法、绘画、摄影、电视大赛,举办篝火晚会、文艺演唱会、特色旅游产品展示会、旅游饮食文化节、伏牛山登山节、伏牛山红叶节、汽车拉力赛、摩托车越野赛、户外拓展训练等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活动。
(七)日渐形成的文化产业
嵩县文化较为落后,文化产业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形成产业优势。据统计部门统计,全县现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机构数151个,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12721万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目前主要有以下重点产业:
1、文学创作。全县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员为152人,主要创作电视剧、电影剧本剧本、戏剧剧本、小说、散文、诗歌等。嵩县不仅有闫连科这样的全国著名作家,还有杨松喜省内著名电视剧作家。2006年,由嵩县人创作的电影《根基》、《木札岭》在嵩县成功拍摄。近几年嵩县连续出版《嵩县县志》、《嵩县村史》、《嵩县文史资料》、《人间仙境白云山》、《嵩县大观》、《天池山》、《精彩嵩县》、《嵩县名人录》等50余部文学和文艺作品。
2、书画摄影。全县从事书法、摄影创作的人员达300余人,每年创作的作品达8000余篇(幅)。在洛阳各大宾馆书画经营中,50%以上为嵩县人,嵩县书画摄影作品经常参加省市大型展览活动并获奖,初步形成了产业优势。
3、文化娱乐。演出单位30个,总收入45万元,网络文化机构数26个,总产值208万元,增加值166万元。
4、图书音像经营。全县现各类图书音像经营场所65个,从业人员190人 ,总产出1268万元。
5、广告印刷。全县现有印刷生产单位52个,从业人员310人,年总产值310万元;现有广告经营单位3 户,从业人员23人,年营业收入87万元。
6、中介服务。全县现有各类中介服务组织10个,从业人员80人,其中劳动中介5家,网络信息服务3家,演出中介2家。
7、文化产品生产企业。全县现有各类文化产品企业(作坊)4个,从业人员21人,年产值19.5万元,主要产品有:奇石、烙画、雕刻、黄金首饰 等。
(八)多才多艺的文化人才
嵩县现有各类有职称的文化艺术人才66人,其中:社科类5人,文艺类6人,网络媒体人才15人,新闻类35人,其他类2人。
二、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嵩县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嵩县又是山区贫困县,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少,对文化建设事业投入也少,根据国家关于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建设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文化强县的要求,差距还比较大,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级党委政府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人认为经济建设硬指标看的见、摸得着,文化工作是软指标,多点少点无关大局。有的单位没有把文化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重点项目的确定,重点工作的安排上,不能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工作同等去统筹安排。
2、文化投入不到位
因嵩县是个贫困县,县乡财政困难,对文化投入少,上级规定的文化扶持政策还不能得到很好落实,造成嵩县文化建设工作人员和经费投入不够,这是影响嵩县文化建设滞后的重要瓶颈。致使嵩县有很多高品位文化遗产未开发利用,二程故里被批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至今还不能对外开放;元圣伊尹故里、云岩寺至今还未开发建设。县文化馆、图书馆房舍面积小,设施简陋,不能很好发挥作用。不少乡镇没有文化活动中心,不少行政村没有文艺演出场地。作为一个旅游大县,旅游景区文化设施还不到位,文化品位没有得到全面提升,景区内文化活动还不能正常开展。嵩县广播电视设施落后,录播器材不适应现代化工作需要,电视的重要作用还没有很好发挥。体育设施落后,至今没有一个能组织开展体育比赛的标准体育场地,各中小学体育设施还没有达标,农村体育设施条件更差。
3、文化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
嵩县文化建设缺乏完整的规划,缺乏健全的机制,缺乏得力的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化建设没有列入严格的目标考核,文化产业没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文化队伍人才没有严格的管理办法,文化市场没有过硬的管理措施。嵩县图书馆购书经费二十年来5000元没有增加,嵩县文联成立几十年来,只有一个编制,各乡镇文化站缺乏艺术骨干,嵩县文化队伍至今没有进过一个正规艺术院校培养的大学生、文化市场管理人员工资至今没有落实等。体制不顺,机制不健全,严重滞约嵩县文化事业的发展。
4、各种文化人才缺乏
一个地区文化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表现在文化人才少,文化人才素质不高。嵩县有职称的文化人才只有66名,远远不适应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在现有的人才队伍中,正规大学毕业的少,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很少,在省市县拔尖人才、有较大的影响的人才基本上是空白。嵩县缺少的是高素质的文学创作人才,文化艺术编导人才,文化市场策划营销人才、网络技术人才、体育培训人才、文化产品设计创作人才,而在农村缺文艺表演人员、中介服务人员。正是人才的缺乏影响了文化活动的开展。
5、文化产业处于起步阶段
嵩县文化产业起步慢,目前还没有形成规模,没有形成产业优势。现有几家生产企业基本上是作坊式生产,缺少龙头企业,缺少名牌产品;信息服务及网络服务业滞后,不能利用现代文化信息手段获取市场信息,不能借现代化信息为企业经营服务;现代社会,大多数服务项目借中介服务组织来提供服务,市场经纪人组织,旅行社、演出公司、物流货运公司等中介服务组织少,满足不了产业发展的需要;文化娱乐项目少、数量少、档次低,缺乏高档次文化娱乐场所,到了晚上,县城乡镇、旅游景区冷冷清清,形成了白天看山水,晚上睡觉的状况,旅游业的经济效益不能正常发挥;文艺表演团体适应市场能力差,嵩县原来豫剧团等演出团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制慢、转型慢,效益差,不能正常演出,以致造成旅游景区演不成节目,不少农村看不到节目;广告宣传业落后,在报刊、电视媒体上,很少见到嵩县企业广告,进入嵩境,公路沿线很少看到嵩县企业的产品广告。广告宣传在我县显得十分落后。
6、居民文化消费意识差,文化消费水平低
嵩县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是人的素质低,而素质低的原因是不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不舍得文化事业的投入,不注重文化消费;有的人重视房子盖的漂亮,不注重文化素质的提高;只注重吃好穿好,不注重文化品位的提升。根据2005年度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嵩县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为194.03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10.7%,洛阳市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为238.57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11.1%,我县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的81.3%。
三、文化建设发展思路
我省、我市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要尽快实现文化强省、文化强市的目标,应从体制上改革,机制上创新,政策上扶持,措施上完善,产业上培育,社会环境上倡导,齐抓共管,形成合理。
嵩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大县、林业大县、矿产大县、文化资源大县和旅游大县,文化产业是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文化资源也是嵩县资源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建设成为文化强县,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落实政策,健全机制,理顺体制
我们要抓住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机遇,充分利用国家的扶持政策,落实好国家、省、市对文化扶持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要把文化建设列入省、市、县乡发展规划,列入责任目标考核,健全机构,设编定员,划拨经费,建立激励机制;理顺体制,引进培养各类文化人才,建立文化队伍人才竞争机制,全部推行聘任制,让人才能进能出;要建立文化项目库,积极搞好招商引资,备足文化产业发展后劲;采取科学管理方法,繁荣文化市场,发展文化产业,净化社会环境。
(二)结合旅游开发,抓文化建设促经济发展
旅游不仅是一种是经济,是一种时尚,更是一种文化,如果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品位,没有内涵,没有灵魂。嵩县近几年已经认识到旅游文化建设开发的重要性,并且开始下功夫抓旅游文化的建设和开发,取得了一些明显效果。近年来,嵩县在旅游开发上注重了文化的建设和开发,在白云山恢复了张良祠、玉皇阁,建设了森林氧吧,增加了文化名人石刻碑林和文化娱乐设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活动,编写了一系列旅游文化从书,从而真正提高了景区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景区的经济效益明显有了大幅提升,白云山才取得了中国最美的地方称号。
目前县委县政府正在围绕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加大文化建设和文化开发,要逐步通过政府投资、招商引资、利用民间资本等多途径筹措资金,逐步开发建设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二程故里,恢复伊尹祠、恢复重建云岩寺、恢复重建天池山佛爷寺,让这些亟待开发、高品位的文化资源成为嵩县旅游发展的新亮点。在县城建设文化公园,建设嵩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嵩县广播电视大厦、嵩县体育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创建河南省文明城市和园林城市。
(三)结合市场经济,抓文化产业促经济发展
文化产业必须走入市场经济,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导和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使文化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为此,我们要重点做好八件事。
1、抓创作,出精品,出效益。组织文化艺术创作人员深入基层采风、创作,根据主旋律,结合中心工作和市场需求创作一批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民间故事、电影电视剧本、戏曲剧本等文化精品,同时,建立奖励机制,搭建交流、开发平台,组织这些作品参加比赛,编印成书,进行发表和拍摄演出,让精品的文学作品为大众提供精神食粮,努力提升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抓活动,创市场,促发展。结合嵩县实际大力开展各种活动,通过活动营造文化市场,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续抓好节庆文化活动,开展更多的竞技文化活动、旅游文化活动、会展活动和广场文化活动,通过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让更多的人才有机会表现,让更多的商机出现,从而形成更加广阔的文化产业发展市场。
3、大力发展有嵩县特色、市场需求量大的文化产品。大力开发:奇石、根艺、花卉、黄金首饰、烙画、书画、土特产品等文体产品,力争3至5年内,集中扶持3—5家龙头企业、争创5—10个名牌产品,全县文化产品生产企业突破50家,产值达到10亿元。
4、大力发展文化娱乐业。充分利用旅游市场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在县城、乡镇、旅游景区发展文化娱乐项目30个以上,提高县城居民和景区游客的夜生活质量,让广大农民参与一些健康的娱乐活动,观赏高品位的文艺演出,为一些民间文艺团体提供好的市场氛围和发展空间,使文化娱乐业成为嵩县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
5、扶持组建旅游文化艺术团和新农村文工团。采取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办法,3年内组建一个旅游文化艺术团,组织县内外优秀艺术人才,排演具有地方风味的艺术节目,常年在县内各旅游景区各乡镇巡回演出,还可参加大型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如把旧县的背装进行整理精简,创作、制作几个精品节目,形成文化艺术团的品牌节目,叫响嵩县,叫响河南,叫响中国。
对县剧团进行改组,采取股份合作,市场运作,政府补贴等形式,组建一个新农村文工团,常年巡回在各乡镇和各行政村演出,确保各村群众每年可看到3—5场文艺节目。
6、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大力发展劳务中介服务组织,为发展嵩县劳务经济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大力发展文化中介服务组织,为单位、个人提供创作、演出、展览、旅游服务。大力发展民间协会和农村经纪人队伍,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服务。大力发展广告信息服务业,更好地宣传嵩县、宣传单位、宣传企业。大力发展网络服务业,推行网上学习,网上办公,网上娱乐,网上购物,网上服务,让网络走进所有单位,让网络走进千家万户。
7 、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业。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的有效平台,更新机器设施,培训从业人员,提高创作播出质量;整合农村网络,扩大电视用户,提高节目覆盖面和收视率;策划设置有特色、有吸引力的自创节目,更好地为嵩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吸引一些高水平的广告策划人员,围绕经济发展需求策划一批高质量的广告产品,引导广告业逐步走向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
8、大力发展体育事业。要建好城乡文体活动中心,能承担一定规模的体育比赛,利用比赛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推出人才;要完善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力争全部达标;发展农村体育设施,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每年组织一次农民运动会。
(四)结合新农村建设,抓好文化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目前,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利用政策抓好文化建设,认真落实对文化建设的扶持政策,根据各村的文化优势开发文化资源,鼓励农民利用文化致富,利用文化发展经济。
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已经建设60多个文化大院和文化休闲广场。今后,我们要把文化建设列入目标考核中,通过村文化大院、文艺团队、文化休闲广场等项目的建设完善文化设施,建立文化发展机制,制定文化培训制度,形成一批特色文化村。逐步形成“村村有场地,村村能表演,村村有特色”的新农村文化。同时我们将在交通方便、经济有特色的村,建设30个专业文化村,如旧县西店的背装村,田湖古城的排鼓村,德亭的高跷村,闫庄的唢呐村,纸房乡高村的火龙村等,让农民从表演中获得乐趣,获得知识,获得经济效益,真正使文化成为农村发展经济的一个途径,成为邻里和谐的一个桥梁,成为乡风文明的一种体现。另外,还要建设新农村书屋,让农民有书看,通过读书提高素质;抓好新农村电影放映活动,利用农村新配发的数字电影,经常在乡村间流动放映,抓好农村人才培训,让更多的人才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雁。
四、关于文化建设发展建议
1、对于重点项目实行重点扶持政策
嵩县是河洛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又是河南的经济贫困区,一些文化资源开发和建设价值大,如二程故里、伊尹祠、云岩寺等。在国内外影响很大,但这些文化资源的开发仅靠一个贫困县的力量实在难以完成,需要国家、省市在政策上、资金上的倾斜和扶持。
嵩县的背装和靠山簧都是濒临灭绝的民间艺术,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也需要上级给予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持,才能使这些艺术奇葩早日重放异彩。
2、新农村建设文化项目应该重点扶持
目前,农村最需要的是知识,最需要的是文化设施,可由于经济的原因,文化设施远远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要搞好新农村建设,就应该对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的文化设施建设进行重点支持。重点扶持文化大院、农村书屋、文艺演出、电影放映、人才培训等。
3、要把文化建设发展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考核目标
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需要广大群众的努力,应把它列入发展规划、列入重点工程、列入目标考核,确保健康发展。
4、应理顺体制,健全机制
上级党委、政府应很好解决文化建设的机制和体制问题,出台更多优惠政策,支持文化建设。例如,对文化建设的融资政策,对益性文化单位编制、经费的保障政策和文化人才的培训管理政策,对文化产业市场的扶持政策等,让文化人安心、顺心工作,让更多的人想支持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