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130底盘出口东南亚:黛玉葬花有何玄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39:02
黛玉葬花有何玄机 

               《红楼千问》之一百八十四问

小说二十三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说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葬花。

贾宝玉在大观园中读《会真记》,一阵风来,吹得满头满身满地的桃花。于是,宝玉便把落花收拾起来,用衣服兜着,洒向流水。可巧遇见了黛玉,所谓葬花人遇葬花人,宝玉和黛玉的相知,于此可见。

可是,黛玉的葬花之法远比宝玉的高明,只见黛玉手拿花帚、肩扛花锄、背着花囊,却原来是把这些落花收起来,埋在花冢之中。

很显然,虽同为葬花之人,却还是有别的。宝玉之葬花,为兴之所至即兴而为,而黛玉之葬花,却是经过深思熟虑和精心准备的。你看,花帚、花锄和花囊,还有精心选址的花冢,好一个天仙般的葬花人!

在我看来,这一段描写,不仅仅是揭示宝玉和黛玉共同的志趣爱好和审美取向,而且大有玄机。

玄机何在?请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林黛玉道出了葬花之“土葬”比“水葬”好的原因。

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到,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这样的描写,再一次印证了林黛玉在《葬花词》里所写的“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观点。

其次,小说第二十七回,又写了一次黛玉葬花。这次是黛玉正在葬花,宝玉也想起地上落满的残花,应该葬了,所以跑过来,二人相遇。而在相遇之前,黛玉吟诵了《葬花词》,而词里除了有“游丝软系飘春榭”和“洒上空枝见血痕”这样触目惊心的句子(至于这两句话如何触目惊心,乃是我认为这是黛玉自缢于树木之上的证据,参见拙文《《葬花词》隐喻林黛玉之死》)之外,更有一段令人瞠目结舌的追问: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在我看来,这已经是在强烈的暗示读者,林黛玉根本不是沉湖而死,就是自缢而死的,而且死后被埋葬了。而所谓“他年葬侬知是谁?”问的就是在一旁偷听的贾宝玉,实际上,林黛玉已经在无意之中,把自己的身后事交付给贾宝玉了。

第三,《葬花词》不仅暗喻着林黛玉的自缢而死,暗喻着林黛玉的土葬,而且暗喻着林黛玉就自缢于花冢之旁的桃花树上,葬于花冢之中了。因为,《葬花词》是这样结尾的: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句话,暗喻的是,黛玉是在某一年的春夏之交,桃花飘落的时节自缢而死的。就这样,曹雪芹用漫不经心的分裂的笔法和词句,其实已经把林黛玉之死的大致情形告诉我们了,因为,就如《葬花词》所说,黛玉葬花的过程其实就是自喻、自怜和自葬的过程,而黛玉死后,坚持把林黛玉葬在花冢之中的,不是别人,正是贾宝玉!

也因此,黛玉之死的过程大致可以归结如下:

当知道与贾宝玉的婚姻无望之后,在某个残春,桃花飞落的夜晚,一贯在此葬花的林黛玉自缢于桃花树之上,使葬花人终变成了被葬之花,而黛玉葬花,宝玉却葬黛玉于花冢之中,恰如当年他俩葬花之一般。

第四,而更为惊人的是,在《葬花词》里一再出现的“杜鹃鸟”,也正好呼应了和林黛玉情同姐妹的丫鬟紫鹃,而在拙文《谁是《红楼梦》最痴情的丫鬟?》里我也曾经说过,林黛玉死后,紫鹃是终生守候在林黛玉冢边的,反映在词里,就是在林黛玉自缢之树上啼血的杜鹃呐!

好美的春,好美的花,好美的情,好美的人,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个至死不渝的人,他们葬花,也埋葬他们美丽的爱情,更还要埋葬他们的爱人,这一切,都在浑然不觉中发生,只有杜鹃啼血般的声声悲鸣......

读到此,我不由得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