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怎么去芭提雅:仲尼燕居第二十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2:58:55

仲尼燕居第二十八

【题解】

本篇以《仲尼燕居》为名,当是摘取篇首四字。仲尼,孔丘的字。燕居,谓’“闲暇无事之时”(朱熹《论语·学而》注)。本篇记孔子在家休息,有几个学生陪侍在旁,闲谈之中逐渐谈到了礼的事。

【原文】

仲尼燕居,子张、子贡、言游侍①,纵言至于礼。子曰:“居,女三人者②!吾语女礼,使女以礼周流,无不遍也。”子贡越席而对曰:“敢间何如?”子曰:“敬而不中礼谓之野,恭而不中礼谓之给,勇而不中礼谓之逆。”子曰:“给夺慈仁。”子曰:“师③,尔过,而商也不及。子产犹众人之母也,能食之,不能教也④。”子贡越席而对曰:一“敢问将何以为此中者也?”子白:“礼乎礼勺夫礼所以制中也。”

【注释】

①子张、子贡、言游:皆孔子弟子。已见《檀弓上》注。言游,即子游。

②女:通“汝”。你,你们·

③师:子张之名。下文的“商”是子夏之名。

①子产犹众人之母也三句:子产(?一前522),春秋时郑国的执政大夫。孟子曾批评他的施政只知实行小恩小惠,不知抓大体,抓根本。详见《孟子,离娄下》。

⑤礼乎礼:郑玄注曰:“唯有礼也。”

【译文】

孔子在家闲坐,子张、·子贡、子游在一旁侍立,在随便谈论时说到了礼。孔子说:“你们三个人都坐下,我来给你们讲一讲什么是礼,以便你们能够到处运用,处处普及。”子责马上离开坐席回答说:“请问老师要讲的礼是怎样的呢户孔子回答说:“虽然内,。恭敬但却不合乎礼的要求,那叫粗野;虽然外表恭顺但却不合乎礼的要求,那叫花言巧语;虽然勇敢但却不合乎礼的要求,那叫乱来。”孔子又补充说道:“花言巧语只是给人以仁慈的假象。”孔子又说:“师,你做事往往过火,而商却往往做得不够。子产好像是百姓的慈母,他能让百姓吃饱,但却不知道怎样教育他们。”子贡又马上离开坐席回答说:几“请间怎样做才能做到恰到好处呢?”

孔子说:“只有礼呀!礼就是用来掌握火候使人做到恰到好处的。”

【原文】

子贡退,言游进曰:“敢问礼也者,领恶而全好者与①?”子曰:“然。”“然则何如?”子曰:“郊社之义,所以仁鬼神也②。尝谛之礼,所以仁昭穆也③。馈奠之礼④,所以仁死丧也。射乡之礼,所以仁乡党也。食飨之礼气所以仁宾客也。”子曰:“明乎郊社之义、尝谛之礼,治国其如指诸掌而已乎!是故以之居处有礼,故长幼辨也;以之闺门之内有礼,故三族和也;以之朝廷有礼,故官爵序也;以之田猎有礼,故戎事闲也⑥;以之军旅有礼,故武功成也。是故宫室得其度,量鼎得其象⑦,味得其时乳乐得其节⑨,车得其式,鬼神得其飨,丧纪得其哀叭辩说得其党“,官得其体,政事得其施。加于身而错于前,凡众之动得其宜。”

【注释】

①领:郑玄说:“领,犹治也。”

②仁:郑玄说;“仁,犹存也,凡存此者,所以全善之道也。”按:郑所:谓一“存”,谓思念也。·

③尝谛之礼二句:尝谛指天子、诸侯宗庙四时之祭。详见《王制》乡昭穆:指不同辈分的祖先。④馈奠:以食品祭奠刚死的人。

⑤食飨之礼:食是食礼,飨是飨礼。食飨所用之牲,皆为太牢。食礼主’饭,有牲无酒。飨礼则牲酒皆有。

⑥闲:通“娴”。

⑦量:量器。加斗、解之类。

⑧味得其时:古人将五味分配于四时。详见《月令》。

⑨乐得其节:古人的身份不同,使用的乐曲也不同;场合不同,使用的乐曲也不同。前者可参本书《射义》。至于后者,本篇下文的“客出以《雍》,彻以《振羽》”,即其例。

⑩丧纪得其哀:详见本书《间传》。

⑩辨说得其党:《曲礼下》所说的“在官言官,在府言府”与此句意思相近。

【译文】

子贡退下来,子游又上前问道:“请问礼的作用是不是就在于治理丑恶而保护善美?”孔子说:“是的。”子游又接着问:“究竟怎样治理丑恶保护善美呢?”孔子回答说:“郊天祭地之礼,就在于对鬼神表示仁爱;秋尝夏谛之礼,就在于对祖先表示仁爱;馈食祭奠之礼,就在于对死者表示仁爱;乡射、乡饮酒之礼,就在于对乡党表示仁爱;招待宾客的食飨之礼,就在于对宾客表示仁爱。”孔子又接着说:“如果明白了郊天祭地、秋尝夏筛之礼的含义,那么对于如何治理国家就心中有数,就好比用指头在手掌上指指画画一般。所以,因为曰常生活有了礼,长辈和晚辈就有分别了;因为家门之内有了礼,祖孙三代就和睦了;因为朝廷之上有了礼,官职爵位就有条不紊了;因为田猎之时有了礼,军事训练就娴熟了;因为军队之中有了礼,作战目的就达到了。因为有了礼,宫室的建造就合乎制度,量鼎的制造就不失分寸,五味就各得其时,乐曲的演奏就与身份、场合吻合,车辆的建造就合乎规定,鬼神就得到合乎要求的祭飨,丧事就会办得恰如其分,解说事情就不会离题千里,百官的职能就会互不混淆,各项政令就能得到施行;如果甲个人能够把礼拿来身体力行而且时时不忘、那么他无论干什么都会干得恰到好处。”

【原文】

子曰:“礼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国而无礼,譬犹警之无相与!怅怅乎其何之①?譬如终夜有求于幽室之中,非烛何见?若无礼,则手足无所错,耳目无所加,进退揖让无所制。是故以之居处,长幼失其别,闺门三族失其和,朝廷官爵失其序,田猎戎事失其策,军旅武功失其制,宫室失其度,量鼎失其象,味失其时,乐失其节,车失其式,鬼神失其飨,丧纪失其哀,辩说失其党,官失其体,政事失其施,加于身而错于前,凡众之动失其宜。如此则无以祖洽于众也②。”

【注释】

①怅怅(chang昌):茫然失据的样子。

②祖洽:郑玄说:“祖,始也。洽,合也。”

【译文】

孔子说:“礼是什么呢?礼就是做事的办法。君子一定有要做的事,那就必定要有做事的办法,治理国家而没有礼,那就好比瞎子走路而没有助手,迷迷茫茫不知该往哪里走;又好比整夜在暗室中寻找东西,没有火把能看见什么?如果没有礼,就会手脚不知该往哪儿放,耳朵不知该听什么,眼睛不知该看什么,在社交场合是该进该退该揖该让就全都乱了套。这样一来,曰常生活中长辈晚辈也就没有了区别,家庭内部三代人也失去了和睦,朝廷上的官爵也乱了套,田猎和军事训练也毫无计划,作战打仗也没有了规矩,五味和四时乱配,乐曲乱吹一通,车辆的制造也不依规矩,祭祀鬼神的规格错乱,丧事办得不像丧事,解释问题离题千里,百官的职守混乱,政令得不到推行;在这种情况下去身体力行、时时不忘,那就会抬手动脚都出毛病。这样一来,就会无法领导和团结百姓了。”

【原文】

子曰:“慎听之,女三人者!吾语女,礼犹有九焉①,大飨有四焉②。苟知此矣,虽在吠亩之中③,事之,圣人已。两君相见,揖让而入门,入门而县兴④,揖让而升堂,升堂而乐闽,下管《象》、《武》⑤,《夏》篱序兴⑥,陈其荐姐,序其礼乐,备其百官,如此而后君子知仁焉。行中规,还中矩,和莺中《采齐》⑦,客出以《雍》,彻以《振羽》⑧,是故君子无物而不在礼矣。入门而金作,示情也。、升歌《清庙》,示德也。下而管《象》,示事也。是故古之君子不必亲相与言也,以礼乐相示而已。”

【注释】

①有九焉:据卢植说,这九个节目是:“揖让而入门,一也;入门而县兴,一二也;揖让而升堂,三也;升堂而乐闽,四也;下管《象》《武)),五也;《夏》篱序兴,六也;陈其荐姐,七也;序其礼乐,八也;备其百官九也。”后人之说,言人人殊。因卢说最早,故录之备考。②大飨:诸侯相聘时举行的飨礼。四焉:据孙希旦说,这四个节目是入门金作,升歌《清庙》,下而管《象》,《武》《夏》序兴。③欧(quan犬)亩:田间,田野。吠是田间水沟。

④县兴:即。悬兴”。悬挂的钟磐奏了起来。也就是下文的“金作”。⑤《象》《武》歌颂武王伐封的乐曲和舞蹈。详见《文王世子》和《乐记粗

⑥《夏》:歌颂夏禹功业的乐舞。这是文舞,故舞者手中执篱。⑦和莺中《采齐》:详见《玉藻》注。

⑧客出以《雍》二句:俞涎认为当作“客出以《振羽》,彻以《雍》”,是,今从之。

【译文】

孔子说:“你们三个人仔细听着!我告诉你们,除了上面讲的礼以外,礼还有九个节目,而大飨之礼占了其中的四个。如果知道这些,即令是个种地的农夫,依礼而行,也可以说是圣人了。两国国君相见,宾主互相揖让而先后进入大门。进入大门以后,马上钟鼓齐鸣。宾主互相揖让而升堂,升堂以后,一献礼毕,钟鼓之声停止。·这时堂下的管乐奏起《象》这首乐曲,而《大武》之舞、《大夏》之舞,一个接着一个地相继跳起。于是陈列美味佳肴,安排应有的礼仪和乐曲,执事人等一个不缺。这样做了以后,客人就不难看出主人待客的深情厚意了。此外,走路笔直,合乎曲尺的要求;旋转的弧度,合乎圆规的要求;车上的铃声,合着《采齐》乐曲的节奏;客人出门时,奏起《振羽》这首送别曲;撤席之时,奏起《雍》这首结束曲。所以,君子做事,没有一件不合乎礼的要求。客人刚一进门就钟鼓齐鸣,这是表示欢迎之情。歌工升堂合唱《清庙》之诗,这是表现文王的崇高德行;管乐队在堂下奏起《象》这首乐曲,这是表现武王的伟大功业。所以古代的君子要互相沟通感情,根本就用不着说话,只要通过行礼奏乐就可以表达意思了。”

【原文】

子曰:,“礼也者,理也。乐也者,节也。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不能《诗》,于礼缪①。不能乐,于礼素。薄于德,于礼虚。”子曰:“制度在礼,文为在礼。行之,其在人乎!”。子贡越席而对曰:“敢问夔其穷与②?”子曰:“古之人与?古之人也,.达于礼而不达于乐,谓之素③;达于乐而不达于礼,谓之偏。夫夔,达于乐而不达于礼,是以传于此名也,古之人也。”

【注释】

①缪:②夔:③素:

同“谬”。

舜时的乐官。已见于《乐记》。

郑玄说:“素与偏,俱不备耳。非不能,非所谓穷。”

【译文】

孔子说:“所谓礼,就是道理;所谓乐,就是节制。没有道理的事君子不做,没有节制的事君子不做。如果不能赋《诗》言志,在礼节上就会出现差错;能行礼而不能用乐来配合,礼就显得单调呆板。如果道德浅薄,即便行礼也只是一个空架子。”孔子又说:“各种制度是由礼来规定的,各种文饰行为也是由礼来规定的,但要实行起来,却是非人不可呀!”子贡又离席发言说:“请问夔这个人是不是只懂得乐而对礼却一窍不通呀?”孔子回答说:“你问的是古代的那个夔吗?须知古代的人是把精于礼而不精于乐的人叫做素,把精于乐而不精于礼的人叫做偏。夔这个人只不过是在乐的方面的造诣比在礼的方面的造诣高一些罢了,所以只传下来一个精通音乐的名声,须知那是根据古人的标准来说的。”

【原文】

子张间政。子曰:“师乎,前!吾语女乎!君子明于礼乐,举而错之而已①。”子张复问。.子曰:“师,尔以为必铺几筵,升降酌献酬醉,然后谓之礼乎?尔以为必行缀兆②,兴羽篱③,作钟鼓,然后谓之乐乎么言而履之,礼也。行而乐之,乐也。君子力此二者,以南面而立气夫是以天下大平也。诸侯朝,万物服体,而百官莫敢不承事矣。

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⑤。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目巧之⑥,室则有奥昨⑦,席则有上下,车则有左右,行则有随,立则有序:古之义也。室而无奥昨,则乱于堂室也。席而无上下,则乱于席上也。车而无左右,则乱于车也。行而无随,则乱于途也。立而无序,则乱于位也。昔圣帝、明王、诸侯,辩贵贱、长幼、远近、男女、外内,莫敢相逾越,皆由此途出也。”三子者既得闻此言也于夫子,昭然若发朦矣。

【注释】

①错:通“措”。

②缀兆:舞时表示行列位置的标志叫做缀,舞时进退的范围叫做兆。③羽簧:两种舞具。详见《文王世子》。

④南面而立:垂拱无为之意。形容做事容易。

⑤众之所治也:即“众之所以治也。”

⑥目巧之:于粤说:'“巧,读为‘考’。目巧之,犹言目考之。目考之者若云条举之耳。”

⑦奥昨:’奥是室内的西南角,昨是堂的东阶。

【译文】子张问到如何从政。孔子说:“师啊,你往前边来,听我给你-说!君子从政,不过是首先自己在礼乐方面精通,然后再拿来付诸实行罢了。”子张似乎没有听懂孔子的意思,就又接着发问。孔子于是继续说道:“师,你以为只有铺设几筵,升堂下堂,献酒进撰,举杯酬醉,这样做了才算是礼吗?你以为只有在缀兆上扭来扭去,挥动羽篱,敲钟击鼓,这祥做了才算是乐吗?其实,说到就能做到,这就是礼,做起来又使人感到快乐,这就是乐。君子只要在这两点上狠下工夫,不需要多么费劲,天下就会太太平平的。于是诸侯都来朝拜,万物各得其所,百官无不烙尽职守。礼得到了重视,这就是百姓们为什么得到了治理;礼被扔到了一边,这就是百姓们为什么作乱。举例来说,屋室有室奥和台阶之分,坐席有上下之分,乘车有左右之分,行路有先后之分,站立要各就其位。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如果屋室没有室奥和台阶之分,堂与室就混乱了;如果席位没有上下之分,座位就混乱了;如果乘车没有左右之分,车上的位置就混乱了;如果行路不分先后,道路就混乱了;如果站立没有顺序,谁的位置在哪里也就混乱了。从前圣明的帝王和诸侯,分别贵贱、长幼、远近、男女、内外的界限,使他们不敢互相逾越,用的都是这个办法啊!”三个学生听了孔子的这一番高论,心中豁然开朗,好像瞎子重见光明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