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副市长:高中高三地理上下册上下学期教学、复习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4:45:04

为了有效提升我校高中地理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搞好高三地理备考复习,提高地理课的课堂教学效益,特制订本学期高三教学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大纲为依据,以考试说明为准绳,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地理教学模式,增强地理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的能力,提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 工作目标 1充分研读地理大纲,考纲和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高考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形成地理学科思想和地理思维方式.改变教学观念,向课堂要质量,相信学生,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给学生以思考和融会贯通的时间
.2 加强教研,研究考纲 考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对学生学习指导方法,研究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精选例题,练习题.
3 进行有效的知识落实,把课堂作为知识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4使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生率,平均成绩和合格率上有明显提升,使高考能上一个新台阶.
三采取措施
1,周密计划,有序复习.
高三地理复习一般分三轮:第一轮基础复习到2011年3月底,其任务是复习考点,系统知识,形成网络,夯实双基,基本上是教师围绕考点讲重点,难点,疑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详读教材,注重课本知识的掌握,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轮专题复习从4月上旬到5月上旬,其任务是完善体系,重组知识,训练能力.一般是学生练,教师导和评.专题复习指导,导基础,导方法;练运用,练技能;评错因,评思路.第三轮综合复习在5月中下旬,其任务是整合知识,综合运用,掌握技巧,全面培养能力.一般采用练,评,看方式.练综合运用,练重组整合,练应试技能;评解题思路,评答题规范;看错点误点,追根溯源.
2,学纲研题,把握高考
①学"两纲"
"两纲"即地理教学大纲和文综考试说明中的地理部分.目前高考考虑到中学教学的实际,是以地理教材为基本内容,以两纲为基本依据,以新课标为方向来命题的.因此如果对"两纲"不熟悉,对教材内容不理解,不掌握,就谈不上高考要求的灵活运用知识了.学"两纲"就要做到:纲纲对照,纲本(课本)对照,纲题(高考题)对照和新旧对照(特别是考纲的变化).
②研"两题"
"两题"即高考题和训练题.在两题研究方面做到"五找":对历年高考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对近三年高考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对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对不同模式的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对各地考试题集中研究找信息.通过"两纲"的学习和"两题"的研究,做到:对考试目标,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和形式心中有数,对高考题型和难度获得一种感性认识,以增强复习时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减少复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重组知识,突破能力
近年的地理试题强调地理学科基础,学科能力和学科本位.因此,夯实基础是复习备考中最根本的环节.只有在复习中坚持以双基为主,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二轮复习强调重组知识,可以结合时间变化,空间分布,人地关系,区域特征和差异以及地理的技能,通过地图来进行.

一、          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教学是面向高考的教学,因此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及2010年福建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及本届学情为依据制定本计划。
二、教学目的
以培养能力为主导,考察学生所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所学课程内容能够融会贯通,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是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现象,学以至用。
三、具体复习计划及对策
全年度高三复习分三轮:
第一轮复习,从2009年7月底到2010年3月底,通读教材,主要是基础能力过关。
复习对策:1,对照考纲,夯实基础不遗漏,扫清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地理知识都进行梳理和归纳,使之系统化。
2,分析近年高考的新变化,把握高考脉搏;
3,实行滚动复习,做到适当回顾,合理练习(复习过的内容),提升应用能力。
4,全面阅读教材,掌握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5,狠抓落实,特别注意目标生中地理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
6,合理安排考与练,引导学生注意总结归纳考试和练习中反映出的自己在知识、能力及方法上的缺漏,在日后学习中注意调整提高。
第二轮复习,2010年3月底至5月中,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能力提高
. 复习对策:本轮复习可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专题为基础,以区域为平台,通过加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全面提高学科思维能力.。
1,自然地理原理的图式化:自然地理的很多原理,其实都蕴涵在某些图式中,而图就在课本上;
2,人文地理思维的模式化;
3,热点区域联系的自然化:(1)不盲目追逐热点;(2)多联系自然地理特征,少联系人文特征.
第三轮复习:2010年5月中至5月底,注重查漏补缺和解题技巧的培养。
复习对策:注重,精选练题,,回归课本,,个别辅导.
1、抓主干知识,纲举目张。
2、重地图,抓区域核心。
3、重原理,讲解题思路。
4、关注热点,了解热点问题的地理背景。

一、高三地理复习前的准备工作:
1.教师必备的教材和相关材料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上、下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第一、二册;初中地理1~4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2010年考试大纲(地理单科);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全国文科综合试卷、新课程卷和其他省市的高考试卷以及对高考试题的试卷分析。
2.教师要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认真学习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
3.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教学基本功的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多渠道的获取知识,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以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同时为本校的高三地理教学创出佳绩。
二、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校和年级2008届教学计划为依据,针对本届学情,制订本计划。
(二)、教学目的
1.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不断获得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进步;
2.以身为范,以教材知识点为材料,对学生贯彻做人教育,让学生争做对社会有益的人;
3.夯实“三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把握高考动向和规律,人人争取考上理想大学,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三)、教学对策
1.立足教材,夯实“三基”;
2.用好图表,培养能力;
3.立足课堂,提高效率;
4.适度渗透(课外知识,地理时事等),拓展思维;
5.培优补差,齐创辉煌;
6.团队协作(加强集体备课),整体提高。
(四)、复习范围
1.初中地理教材1~4册(4本);
2.高中地理必修上、下册(2本)与选修教材第一、二册(2本)。
(五)、具体安排
1.每周周一第三节课为本组集体备课时间,集体备课的主要任务是:
⑴交流上周复习体会,进一步完善地理复习模式;
⑵确定本周复习内容及其重点、难点,并提出抓住重点和突破难点的相关策略;
2.一轮复习时间从假期补课至3月下旬,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一、情况分析:
1.教师情况:担任高三地理教学的四位老师,都有多年任教高三的经验。
2.学生情况:本届高三文科共有六个班,1个音美班。基础相对较差,解题能力不够理想
二、复习依据:
8本地理教科书
《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地理学科考试大纲》
《地理教学大纲》
三、工作目标:
进行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通过这一轮复习,要让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基础的归纳总结,能把握教材主干知识。
(2)能学会画图、填图、记图、读图、用图。
(3)答题做到规范化,能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4)能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简单的地理实例,做到活学活用。
四、具体措施:
(一)围绕一个中心,狠抓基础
这个中心就是主干。结合高考来看,近几年的文综试卷中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对这些主干知识的复习,学生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第一轮复习要狠抓基础。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在紧抓教材、巩固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可采取“读、背、写、默、画、练”等手段来增加地理基础知识储备,如以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知识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点,各种变式日照图、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气候分布模式图、自然带分布模式图、洋流模式图、各种物质循环图等我都要求学生默画出来,并要求归纳重要图表的规律。中国行政区划、我国河流与湖泊、我国主要铁路交通运输网、我国地形分布、中国分区地理,世界分区地理中重要的国家、城市、河流、矿产等我都要求学生在填图练习本上一一落实。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理解记忆重要的图表规律,并且让学生最薄弱的区域知识在读、填、练的过程中一一落实。
(二)利用两种最普通出成效的教法
1、练考结合,切实过好单元关
我们练习打算主要是利用每日一练,滚到式的对基础知识进行练习,复习完每一章节后要做好测试检查工作,不漏死角,不允许学生含糊不清。训练与测试的总体指导思想是"考什么,就要练什么;考多难,就要练多难"。第一轮复习过程中,把主要精力放在占总试题中80%的中档题和基础题上。把主攻点定在记忆的恢复,知识系统的梳理,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观念的建立,典型问题熟练解答等方面,避免过早地把精力过多地用到难题上,造成基础不牢。,单元测试、月考,认真组题,组题的结构是1:1,即前阶段内容的分值占50%,本阶段复习的分值占50%,目的是防止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的遗忘,滚动性的复习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巩固。
2、个别讲评和面批相结合,切实抓出成效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除集体讲评外,我们还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习题进行个别讲评和面批。一是讲评知识点;二是指导做题方法和技巧,实现“解一题,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
(三)做到三个提前形成习惯
1、是尽早训练答题规范形成正确的答题习惯
在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的习题训练中,学生要格外注意解题技巧的培养,注意养成使用规范地理术语、正确书写、仔细审题等良好学习习惯,注重方法,突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其次,学生要学会建立试题与教材的联系。在读书时,要思考所读内容可能如何出题(即从书中读出试题来,将教材试题化);在做题时要知道该题是考查教材中什么地方的什么知识(即在教材中找答案,将试题教材化)。
2、建立错题集,培养学生及时反思的学习习惯
有人说:“错题是最好的老师”,不少学生由于思维定势,总在同样的问题上反复犯错。所以,让学生克服思维缺陷,优化思维习惯是学生能否突破自我的关键。对此,我要求学生建立错题集,把每次大考的错题汇编起来,用红笔修改,并写上解题思路和反思;在考前的半个月,让学生的主要作业是看“错题集”,在临考前看,就相当于考前清醒剂,能够尽量避免在考试中再犯同样的错误。做好对常考、常错题的反思与归类,达到“做一题会一类”的效果。后期我们打算整理学生的错题,错题重考、重讲、重练。大考前“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减少失分。指导学生养成及时反思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
3、关注热点拓宽视野形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特征之一就是题目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很多题目是以热点、焦点问题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或切入点来创设问题情境的。对热点问题的关注不妨从现在就开始。
目前地理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主要有:人口的过度增长与人口迁移、城市化、水土流失、沙漠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大气与水污染、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生态灾难、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建设、绿色奥运、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地区冲突(如中东)、台湾问题、核问题等等。
对这些是世界和我国已经、正在或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学生应有一个基本的、正确的认识,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当今热点、焦点、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复习中应把重点、热点、焦点问题当做专题式“问题化”处理,弄清这些问题发生的地点及背景,注意这些热点问题与课本主干知识的密切结合,把握其因果缘由及其影响,使热点问题重点化。凡与热点有关的问题,即使本来不是学科的重点知识也要掌握
(四)重视四种地理能力的培养的训练和培养
1.地理计算能力
如时间、日期、太阳高度、比例尺、海拔、气温、气压、人口增长、经济数据的统计等,都涉及到计算问题。地理计算实质是地理与数学的综合,是在地理原理指导下的数学运算过程,其中掌握地理原理是培养地理计算的关键。对于地理的计算,根据地理原理总结出公式,然后让学生去“套”,同时要像做数学题一样,多算多练,做到“熟能生巧”。
2.读图分析和空间思维能力
新课改的高考题很多是考察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复习中要求学生围绕地图展开,学会读图和用图,将相关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强化图文转换训练,构建空间概念,扩展空间想象,进行空间思维。读图,用图,主要掌握五点:①明确各类地图的构成和表达方法;②会从图中读出相关信息;③会用地图表达相关信息;④会判断地理区位;⑤会运用地图的直观性,解答抽象的地理问题。
3.地理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
地理试题中,提供信息的载体多种多样,但无非是文字信息、图像信息、表格数据信息等,且多数高考题目的信息,是考生平时训练少见和教材以外的信息。对提供的图文背景材料进行仔细的阅读和分析判断应成为教学常规。一轮复习中我们将有意识地强化审题过程中的地理信息提取以及进一步的判断、推理、归纳、分析等信息处理能力。平时训练要重视信息提取与处理的过程,不能只看答题结果。
4.知识迁移能力和地理表述能力
地理学科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地理学科注重对规律、原理的实践运用。因此在复习中,对于规律,原理不仅要加深理解,更要学会灵活地迁移应用。表述不准确也是高考中失分较多的一个因素,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尽量使用地理术语。高考第二卷,解题答案中往往包括多个得分点,考生须踩点得分。但有不少学生反反复复答了一大堆,就是答不到点上;又或者学生理解了但措词不规范所以也拿不到该拿的分;更多的是答案有遗漏,不完整,所以也拿不了高分。因此,第二卷更能拉开考生的差距,而对于我们普通高中学校而言,这更是考生的致命弱点,是他们拿高分的瓶颈。因此,为了训练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和思维的严密性,我们要求学生把典型题目的主要原理规律和分析思路表述出来,然后再把他们做的优秀答案略经修改后张贴出去鼓励他们,叫他们再次修改。这样,不仅能及时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而且,能一步一个脚印落实每个章节每个知识点,切实提高备考效率。平时要求学生正确使用地理学科术语来表述地理事物的现象,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用书面文字的形式完成各种问题的解答。要特别注意地理术语中的“关键词”的应用,并培养“看图说话、读表归纳”的能力。
(五)解决五种困惑提高针对性
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面对学生的种种困惑,我们应该提高针对性
困   惑
可能的原因
策略及措施
1、讲过很多遍了,学生还是不会
老师讲得太多,占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
不清楚学生的想法,讲解内容不具有针对性
学生的解题能力欠缺
转变观念:我们是教师,不是“讲”师
付诸行动:走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习的问题
加强指导:细化解题步骤,培养解题能力
2、学生始终记不住地图,不能建立起空间概念
学生看地图时没有明确的目的
缺乏创建心理地图的过程
要求学生边看地图边描述内容
考试结束马上看地图
帮助学生创建心理地图
学生对很多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及地理规律难以掌握
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 ,理解力较差
学习地理概念的方法不当
脱离地图去死记硬背地理原理和规律
加强直观展示或演示,强调文图互换
指导学生从成因或过程上去解答此类题目
学生很难把握区域地理特征
学生缺乏区域比较的能力
缺乏对区域整体性的把握
督促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区域地理特征
指导学生学会画区域整体性结构图
将不熟悉的小区域放到大区域内解题
人文地理内容理解容易掌握难
它与人类联系密切,没有深奥的理论
它是不断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
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学生抓不住主要因素
把握人文地理内容的规律性
抓住主要的观点和方法
(六)走出六大误区提高复习效率
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高效复习,取得最佳效果,是所有高三教师和学生的一个共同的心愿。但是,事实上由于个体的差异和方法的不同,复习效果相差很大,由于方法失当造成的损失更是不容忽视的。每年都有很多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比别人勤奋,而成绩老是没有明显提高呢?”对于有这样疑问的学生,我们老师除了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之外,还要提醒学生注意自己是不是陷入了以下几种复习误区:
误区一:对自己没有较准确的定位,好高骛远。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实际能力没有清醒的认识,高估自己的水平,在复习过程中一味地钻难题,忽略基础知识,追求巧解偏题怪题,忽略通性通法。其实,能力是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的前提下逐渐形成的。现行高考中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占70%,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抓基础,只有根基牢固,才可以谈提高能力。
误区二:面面俱到,一味求全。对于每个学生而言,无论从全局的角度,还是从单科的角度,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况且,由于高考试卷受卷面、考试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涉及所有知识点,必定是有重有轻,有主有次。因此,学生在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对重点知识的复习。重点突出,主次分清,复习效果才会好。
误区三:学习无计划,盲目跟从老师。高三复习一般有近一年的时间,学生要做很多事,学习巩固知识及提高能力并重。老师是按全体学生的水平为标准进行复习指导的,但学生之间的基础有差异,学习方式和理解能力不尽相同,所以每位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拟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明确每天的学习任务,合理地安排时间,且一定要完成计划。
误区四:零敲碎打,死记硬背。高考题目的设计思想常常定位在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以及各类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上。在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且学会归纳总结知识点和常用的基本方法,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转化,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综合能力提高和知识的灵活应用。
《考试大纲》中明确指出了减少记忆型的题目,增加能力型、应用型以及综合型的题目。靠死记硬背、牺牲速度换取高分的时代不存在了。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误区五:题海战术,追求数量。有这种错误思想的学生不在少数,他们认为做题越多,见过的题类就越多,对解题越有利。其实,并不是做题越多越好,多买几本参考书就能产生效果。题是要做,但要有针对性地做题,明确思路,掌握规律,熟悉方法是最重要的。若做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去做题,学习成绩会提高更快。
误区六:审题粗心,解题方法僵化。解题实践表明,条件预示可知并启发解题手段,结论预告需知并诱导解题方向。解题之前认真读题目,正确领会题意,通过思考仔细推敲,抓住问题的实质,从题目本身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有了一审慢才能有二做快,审题不细致,不全面,必然会导致快解不快,甚至出现错解或误解。所以要做到审题慢而细,做题快而准。
在解题过程中,往往会思维定势化,只以单一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不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去考虑问题,把特殊问题一般化,或把简单问题繁杂化。如果在学习中注意掌握多种解题方法,掌握多种解题思路,经常进行灵活多变的一题多解的训练,思路拓宽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就会更多、更合理。
五、授课内容安排:
每周5个课时,总记用110个课时完成。
地球和地图:4个课时
宇宙中的地球:10个课时
大气:10个课时
陆地和海洋:7个课时
资源和灾害:4个课时
生产活动:8个课时
居住地与地理环境:4个课时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4个课时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4个课时
人口再生产:3个课时
城市地域形态:2个课时
旅游活动:4个课时
世界地理:15个课时
中国地理:20个课时
国土整治:10个课时

长阳一中2009届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
高三地理备课组
高三复习是对学生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学习成果的强化与巩固,是完善素质,提升内涵,培养能力的有效手段,重点是引导学生梳理高中知识,培养分析能力,应变能力,从容应对高考的一个系统工程。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二轮复习是建立在第一轮复习基础上的深入、综合和提高,是实现由知识到能力转化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实现学生由学科知识变成高考分数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目标是重组知识、训练技能、查缺补漏、完善体系,重点是针对第一轮复习中学生的不足,构建应用性知识体系,并针对考纲中高考要求和高考题型重点复习,同时培养学生仔细、认真、严谨、专业的审题答题能力。下面就我们地理备课组后一阶段的计划及安排做一个介绍。
一、教学计划
时  间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重点难点考点提要
典型例题举偶
复习基本要求


第一周
大气环境单元复习及测试
8课时
1、常见天气系统的判读
2、气候的影响因素及分布、特点、成因和判定
3、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08江苏地理28题
1、识记气候分布、特点、成因及判定
2、会运用大气运动及天气系统的原理解释地理现象。
第二周
陆地和海洋单元复习及测试
24课时
1、板块构造理论及应用
2、洋流形成、分布及影响
3、地壳物质循环及水循环
4、海洋表层盐度及温度变化及影响因素
5、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整体性概念
6、陆地自然带分异域规律及影响因素
08山东文综第5、6题
1、识记六大板块界线并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2、结合图表说明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3、结合图表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及影响
3、内外力作用的概念及运用
4、会运用相关图表分析洋流及盐度、温度变化并解释原因。
5、结合图表判读陆地自然带及影响的主要因素
第三周
二月
第一周
第二周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单元复习及测试
16课时
1、自然资源及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分类
2、世界及我国主要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分布、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3、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及解决的措施
4、海洋资源类型及海洋环境问题
08江苏地理27题
1、自然资源、自然灾害概念清楚
2、结合图表分析资源的分布、利用、问题及应对措施
3、结合图表说明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形成、危害及应对措施
4、结合实例分析说明海洋资源及海洋环境问题
第三周
第四周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单元复习与测试
8课时
1、农业、工业区位因素及选择
2、各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特点及区位条件
3、不同工业区的区位条件、发展特点
08全国文综Ⅰ1、2题、08上海地理第(十)题
1、识记农业、工业区位因素
2、识记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3、结合图表分析说明影响农业、工业的区位因素
4、结合图表分析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及特点
5、结合图表分析各种工业区的区位条件及发展特点
三月
第一周
人类居住地与地理环境单元复习与测试、文综训练一
8课时
1、城市的区位因素
2、城市化的标志
3、两类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发展
4、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07全国文综卷Ⅰ37题
1、结合实例分析不同城市的区位条件
2、结合图表说明城市化的进程
3、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第二周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单元复习与测试、文综训练二
8课时
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的种类、特点及选择
2、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因素
3、城市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
08海南地理23题
1、识记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结合实例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3、结合实例对交通线(点)的区位进行分析
4、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商业中心的区位条件
第三周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单元复习与测试、文综训练三
8课时
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及后果
2、环境问题的本质及产生的原因
3、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
1、结合图表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后果
2、结合实例说明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途径
3、结合实例分析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及发展问题的相互关系
第四周
选一、文综训练四
8课时
1、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2、环境承载力与合理容量的概念
3、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4、城市功能分区及影响因素
5、文化扩散类型
6、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7、综合国力的基本实体
08江苏地理23、24题
1、结合图表判别人口再生产的类型、人口老龄化的后果
2、结合实例说明人口迁移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3、结合图表分析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
4、结合实例辨别文化扩散的类型
5、结合实例分析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6、结合实例比较说明综合国力的基本实体
四月
第一周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文综训练五
8课时
1、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
2、经纬网的判读和应用
3、各种等值线的判读及应用
4、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5、地球运动及地理意义
08全国文综Ⅱ3、4、5题、9、10、11题
会运用相关知识解各种地图类、光照类题目
第二周
专题二大气环境、文综训练六
6+2课时
1、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大气的热力作用
3、热力环流、风的形成、三圈环流
4、气温分布及影响因素、逆温现象及影响
5、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6、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7、气候的影响因素、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判定
8、大气环境问题
08年全国文综卷Ⅱ36题、
1、识记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成因、判定
2、理解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热力环流原理、风形成的原理、三圈环流原理、并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地理现象
3、运用气温及降水相关知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4、运用天气系统的原理解释实际天气现象
5、结合图表及实例判定气候
6、运用实例分析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措施
第三周
专题三海洋、专题四陆地、复习、文综训练七
6+2课时
1、海洋表层平均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2、海水表层平均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3、洋流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地壳物质循环及对地表的影响
5、板块运动及对地表的影响
6、水循环及意义
7、自然带及分异规律
07海南地理22题
1、结合图表分析海洋温度和盐度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2、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结合实例分析地貌的成因
4、结合图表判读自然带分布
第四周
专题五资源与灾害、专题六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文综训练八
6+2课时
1、各种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与特点、开发与利用、问题与对策
2、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分布、成因及防御
3、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分析
4、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点
5、工业区位因素及分析
6、两类工业区的特点比较
7、中国四大工业基地的综合比较
08广东地理31题
1、结合图表分析自然资源的问题
2、结合实例分析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成因、防御
3、结合实例分析农业、工业区位因素
4、结合实例分析说明中国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5、识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五月
第一周
专题七城市专题、专题八人口专题、文综训练九
6+2课时
1、城市区位因素及影响
2、城市化进程及问题
3、城市功能分区及成因
4、城市新区发展
08四川文综第5、6、7题、
1、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区位因素
2、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3、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功能分区及因素
第二周
专题九世界地理、文综训练十
6+2课时
1、区域定位
2、各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3、八个国家的空间定位及自然地理特征
4、分析某个国家或地区自然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第及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08全国文综Ⅰ39题
1、结合实例定位、分析区域特征
2、结合实例分析某地区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及人地关系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周
专题十中国地理
8课时
1、区域定位
2、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农业、工业、交通等基本情况
3、四大地区的自然及人文特征
4、中国的国土整治及区域发展
08北京文综36题
1、结合实例进行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分析
2、结合区域实例分析自然特征及人文特征的关系
3、结合区域实例分析国土整治及发展
第四周
自由复习及处理外来信息
查缺补漏、调整心态
二、典型课型
(一)专题复习课
1、基本格式
专题复习重点在课堂,关键是提高课堂复习效益。专题复习课的过程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梳理、知识网络构建;例题精选精讲;习题精选精练;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等几个基本环节。不同类型的专题复习课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加强对专题复习课的研究和实践是高三地理教师教学、教研的重要内容。
2、专题复习课各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课前教案的准备
●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准备
专题知识通过梳理让学生形成知识树,教师应将分散在地理八本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整合。其中应重难点清楚,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明晰。如讲城市专题时应将必修下册城市的起源、城市的作用及地域形态、城市的区位因素分析、城市化过程及问题,选一教材中城市的功能分区及成因分析整合在一起。
●课堂例题和课后习题准备。
例题选题原则是紧扣考点,帮助理解和应用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以高考题为主。课后习题选题原则是少而精,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运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2)课堂中突破重难点
●追求效率,注重能力培养,力图形成学科学习能力。
地理学习能力是指一般学习能力基础上而为地理学科所独有的地理学习与初步研究的能力,如对地理学工具的灵活掌握运用,包括对各种类型的地图、地理图表的判断、绘制、分析;善于观察、发现和分析地理现象;善于获得或提取地理信息;具有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对种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的综合思维方法。高考文综试题提供越来越多的地理信息,供提取和分析,不断减少对死记硬背内容的考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握一些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瓶颈,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尤其重要。如讲城市专题时,除了建构城市知识树之外,应重点将城市区位因素对城市兴起与发展的影响,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透彻分析,让学生真正明白城市为什么会兴起,为什么发展。
●有的放矢的精讲
教师讲解的内容要少而精,要针对学生疑惑的情况进行有的放矢地讲解,要讲透重点、难点内容。如上述城市专题精讲区位因素及城市化过程。小结时注意专题的整体性,以保证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3)课后习题训练
必须及时反馈学生作业情况,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课堂上集中讲解。能批改的作业要及时批改,老师进行个别辅导或者集中讲评;不能批改的作业可以由科代表在班内分小组搜集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老师统一讲评。
(二)讲评课
1、基本格式
二轮复习中的讲评课主要是考后试卷评讲,其基本流程应包括:课前的充分准备;讲评过程的把握;讲评之后的反馈。
2、讲评课应注意的问题
(1)讲评前充分准备
●及时批阅,讲究时效。试卷应在学生对试题内容和答题思路没有忘记前批改完,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在讲评试卷前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讲前统计,有的放失。批阅完后,做好试卷分析是上好讲评课的基础,统计包括评价试题难易程度、各知识点的分布情况、考查类型(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学生答题情况(各题得分率、学生卷面情况)等。
(2)讲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选择题的讲评应避免从头到尾的讲评,可根据情况,对统计中普遍的错题精讲、细讲,对试卷上涉及的知识和内容进行分析归类,同一类题一起讲,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综合题的讲评应注意统计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对不同的错误应有不同的讲评重点。如知识不够全面、扎实时,讲评时应重点讲解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学生粗心大意,审题不慎造成失分的情况应教会学生审题、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减少失误的重要措施。
●讲评过程的关键是知识的梳理和拓展及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如在作答等高线图中求坡度的问题时,一般在同一幅图中,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就可判断,但在不同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等高线图中学生就无从判断了,这时教师可以拓展用数学函数的方法求解。学生审题过程可以规范要求,如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必须用笔做上记号,认真思考问题的考查方向,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答案的方向应该是什么,然后再动笔在答题卷上作答。以避免学生盲目答题,出现答案的方向性错误而无法得分的情况。
(3)讲评之后的反馈主要是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清楚了自己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单独找学生了解或者观看学生的笔记及考后的总结。
三、备考策略与09年高考展望
1、备考策略
如果把高考复习全过程比作一场战斗,第一轮复习好比是“调运粮草”(相关知识的归类组装)、“修筑工事”(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第二轮复习就好比是“操练兵马”(培养分析、对比、归纳、综合、应用等多种能力),“全面出击”(进入高考状态)。第二轮复习备考策略应体现以下几点:
(1)研纲依本,重基础
“纲”即《考试大纲》,“本”即课本教材。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多研究新考纲,把握考试趋向,重视课本教材中基础知识的梳理与归类。考前一个星期还要回归课本,把地理三大块所有内容(自然地理、区域地理、人文地理)所有内容仔仔细细看一遍,连课本上面的小字部分材料也不能忽略。
(2)全面出击,重主干
地理八本书的知识要点怎样掌握,六个字“抓主干,理脉络”。主干知识包括⑴地球运动及地理意义⑵大气运动,气温、降水、气压等气候要素的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规律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⑶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⑷海水的盐度与洋流的分布规律及相互影响⑸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⑹能源、资源问题⑺农业及农业地域类型分布⑻工业及工业布局问题⑼城市、城市化和城市功能分区⑽人口增长、人口迁移、人口老龄化问题⑾文化、文化景观、文化扩散⑿旅游活动、旅游资源评价⒀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⒁区域空间定位及区域内各自然要素的特点描述和分析⒂国土整治。
(3)综合考试,重区域
地理学科的重要特点就是从空间角度对全球或某个特定区域进行综合分析,从地理空间的角度观察某个地区,因而地理学科命题离不开区域地理。包括文综39题也是从区域角度考查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相关问题。因此要求学生识记区域位置,区域特征,形成心理地图至关重要。
(4)地理读图,重方法
纵观近些年的高考试题,基本是无图不成题,各种类型的区域图、结构图、等值线图、景观图成为试卷信息的载体,因此必须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读图的基本步骤包括:⑴读图名⑵读图例和比例尺⑶读经纬线和重要的地理界线⑷读方向⑸读海陆轮廓、河流流向、山脉走向、重要地名、经纬度等基本地理事物⑹坐标图要读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
(5)学生答卷,重审题
高考改卷中发现很多学生答题内容冗长但得分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回答的答案方向与题目中问题的方向不一致,导致不能准确踩点和关键词错误。要想使学生提高得分点就必须要求尽可能的将题目审清楚,明白考什么问题,考查哪一块的知识,答题的方向应该是什么,然后再组织学科语言进行条理化作答。
2、高考展望
(1)能力立意始终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
通过对近几年全国文综高考试题的深入研究,我们认为,高考命题有4个“变”和4个“不变”。“变”主要表现在:①主干知识能力考查的侧重点年年都有所变化;②跨学科综合题的切人点也有变化;③热点问题由“显性”向“隐性”转变;④联系实际的创新性、应用性试题明显增加。“不变”主要体现在:①主要考查学科主干知识;②以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③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源泉;④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
(2)不回避已考过的知识,有些考点的复现率很高
毫无疑问,《考试大纲》中“考试范围”设定的内容,都是高考命题的范围,但一些学科内最基本、最重要、最常见的主干知识,则是考查的重点。例如,时间计算几乎年年都考。再如,“天气与气候”多年来一直都是高考命题的“重头戏”, 2006年全国卷I第3~5题考查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 2007年全国卷I第4~5题考查了澳大利亚中部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的判读,第37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差异及成因分析;2008年全国卷I第36题考查了刚果盆地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和成因,第39题考查了亚洲中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西风气流和地形对该区降水的影响。这些主干知识今后还会考到。
(3)强调对图像系统的考查,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色
图像是地理思维最活跃的信息材料。统计表明,文综卷地理试题中出现图形的幅数分别是: 2006年全国卷I共7幅,涉及的内容占地理分值比重的88%。另外,2006年全国卷I中20—22题的“普法战争示意图”(历史),38题的"2002年~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图”(政治)也属于读图分析的内容; 2007年全国卷I共6幅,涉及的内容占地理分值比重的69%; 2008年全国卷I共6幅,涉及的内容占地理分值比重的78%.所以,要重视图像在认知、探究、反馈和测评中的作用。事实上,考生在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区域判定”和“读图能力”差,尤其是遇到新颖的图像或局部地图,不能准确定位,不能完整地提炼有效的内容。因此,考生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养成阅读和分析各类图表的良好习惯。如果平时能抓住地图不放松,考试时就会从图像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就能疏通“区域判定”和“读图能力”这两大“瓶颈”,思考、回答问题时自然会得心应手。
(4)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与教材内容的有机结合
近几年全国高考试题鲜活生动,意在提醒考生关注现实生活,这也体现了学习“有用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例如,2006年全国卷I第6—8题考查到的能源问题是近几年的热点话题; 2007年全国卷I第36题涉及当今的降耗减排的热点话题, 2008年全国卷I同样涉及到“三农”和产业布局调整的热点话题.考查读取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此可见,热点、焦点问题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知识与地理能力,考生要将热点、焦点问题回归到教材,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用地理学科的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09届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地理备课组
根据福建省地理高考考试说明,以及第一次福建省地理2009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试卷,我校生源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计划,因为期间3\4\5月还各有一次省市单科\综合考试,具体落实可能稍有变化.
第二周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文综训练五
6课时
1、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
2、经纬网的判读和应用
3、各种等值线的判读及应用
4、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5、地球运动及地理意义
08全国文综Ⅱ3、4、5题、9、10、11题
会运用相关知识解各种地图类、光照类题目
第三周
专题二大气环境、文综训练六
6课时
1、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大气的热力作用
3、热力环流、风的形成、三圈环流
4、气温分布及影响因素、逆温现象及影响
5、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6、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7、气候的影响因素、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判定
8、大气环境问题
08年全国文综卷Ⅱ36题、
1、识记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成因、判定
2、理解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热力环流原理、风形成的原理、三圈环流原理、并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地理现象
3、运用气温及降水相关知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4、运用天气系统的原理解释实际天气现象
5、结合图表及实例判定气候
6、运用实例分析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措施
第四周
专题三海洋、专题四陆地、复习、文综训练七
6课时
1、海洋表层平均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2、海水表层平均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3、洋流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地壳物质循环及对地表的影响
5、板块运动及对地表的影响
6、水循环及意义
7、自然带及分异规律
07福建地理22题
1、结合图表分析海洋温度和盐度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2、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结合实例分析地貌的成因
4、结合图表判读自然带分布
第五周
专题五资源与灾害、专题六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文综训练八
6课时
1、各种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与特点、开发与利用、问题与对策
2、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分布、成因及防御
3、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分析
4、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点
5、工业区位因素及分析
6、两类工业区的特点比较
7、中国四大工业基地的综合比较
08广东地理31题
1、结合图表分析自然资源的问题
2、结合实例分析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成因、防御
3、结合实例分析农业、工业区位因素
4、结合实例分析说明中国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5、识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第六周
专题七城市专题、专题八人口专题、文综训练九
6课时
1、城市区位因素及影响
2、城市化进程及问题
3、城市功能分区及成因
4、城市新区发展
08四川文综第5、6、7题、
1、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区位因素
2、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3、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功能分区及因素
第七周
专题九世界地理、文综训练十
6课时
1、区域定位
2、各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3、八个国家的空间定位及自然地理特征
4、分析某个国家或地区自然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第及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08全国文综Ⅰ39题
1、结合实例定位、分析区域特征
2、结合实例分析某地区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及人地关系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八周
专题十中国地理
6课时
1、区域定位
2、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农业、工业、交通等基本情况
3、四大地区的自然及人文特征
4、中国的国土整治及区域发展
08北京文综36题
1、结合实例进行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分析
2、结合区域实例分析自然特征及人文特征的关系
3、结合区域实例分析国土整治及发展
第九周-高考
自由复习及处理外来信息
查缺补漏、调整心态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山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基本规范》,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坚持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教学指导、教学服务四位一体的基本思路,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学科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强化教师培训,优化教研改革,努力促进地理教研、地理教学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教师发展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努力促进莱阳市地理教育教学的内涵发展、均衡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思路
继续深化莱阳市高中地理教育、教研、教学改革。以全市地理学科中心组为核心,以全市高中地理教师为主体,以全市高中地理教研组为基地,以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业务素养为主题,规范课程改革,跟进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行为,创新地理教研工作新思路、新机制,优化健全地理教研网络,提高教研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进一步推动莱阳市高中地理教研工作向高层次发展。
三、工作目标
1、延续培训——着眼校本,突出骨干,整体推进;
2、推进课改——理论支撑,加强实践,提高质量;
3、推动科研——完善过程,营造氛围,推出成果;
4、夯实常规——严格落实,优化环节,规范管理;
5、严谨读书——精选书目,科学阅读,提升品位。
四、工作重点
㈠抓好地理教研文化建设
1.提升教研理念
⑴坚持正确的、科学的教研方向,力求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不断完善教研工作制度,形成开放、灵活、富有实效的教研机制,为学生教研,为教师教研,为决策教研,为社会教研。
⑵加强自身教研素质建设,推动自身专业发展,坚持公平、公正、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树立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育教学研究的内在规律,认真履行教学管理、教学指导、调查研究、区域交流、经验推广等岗位职责,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研活动。
2.优化教研方式
⑴坚持教研工作重心下移,面向学校,形成民主、对话、交流、互动、高效的教研机制。加强教育教学引领和指导,组织和指导教师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和课程要求,善于发现并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突出问题。
⑵严格教研工作程序和工作纪律,依法、依规开展和组织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督促和指导学科组执行国家地理课程计划实施方案;参与高中地理教师培训,有责任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开展专题性课题研究、课程资源开发、实施网络教研等多种途径,为学科把关,为教师服务,为教育尽职。
⑶研究和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开放、有效、有活力的地理课堂。在烟台市教科院实验课题“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改革主题的带动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积极探索教师课堂教学风格生成的基本规律,推出高中地理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习题课和答疑课等常规课型,开展观摩、研讨和推广等教研活动。
⑷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思路。认真学习和领会外地教研教学中先进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结合莱阳地理教研教学的实际情况,加强研究、嫁接、改造和推广。
3.倡导教研创新
⑴坚持以人为本,结合自身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增强教研专业发展意识,大胆推进教研创新。
⑵创造性开展常规教研。深入学校组织实施备课、听课、评课、研课等基本教研,抓落实,抓实效,并能不定期的讲授示范课,努力成为一线教师的专业朋友,成为教学改革的引领者。
⑶科学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教学现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定准教学起点,增强学科教学的实效性。
加强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考试说明》、《高考大纲》、高考试题的研究,了解新信息、新动态,积累新经验,努力保障莱阳市地理教学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
⑷尝试跟进式教学指导制度,优化地理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市地理教师队伍信息档案库,个性研究和整体研究相结合,进一步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带动作用、辐射作用。
⑸加强提高教师备课效率的研究。细化高中地理备课的各个层面,探讨备课的意义,备课的准备,备课的过程,备课的内容,备课的消化,备课的反思,备课的总结等等。
4.整合教研成果
⑴总结莱阳市高中地理教学成果、教研成果,及时汇总,反思定位,上报上级部门,下达学校学科。
⑵积极收集各个渠道的地理教学信息、教学做法和教学成果,提供参考、加紧研究、消化和推广。
㈡规范地理教研过程建设
1.加强高中地理课堂改革理念的学习和研究。
⑴继续研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该标准中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基础和指导思想。
⑵深入研究山东省校本培训教材《新课程和教学改革》。该读本对当代重要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了梳理和阐述,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⑶规范落实烟台市“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实验课题的基本精神。该课题对课堂建设进行了理性思考和实践,是课堂改革的典型范例。
⑷细致研读教研室新学期文件《研训同行研领先,教学想长学做主》。该文件对提升教学理念有很大的促动作用和迁移思考的性能。涉及的理念和要求值得思考、借鉴和操作。
2.加强教学三要素(教材、教师、学生)的研究,促进课堂改革。
⑴加强高中地理教材的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教材是最重要的、最普遍操作的课程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深刻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
⑵深刻领会和辨证处理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关系,对三者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合理化定位。(包括教材本位论、学生本位论、师生学习共同体等论点。)
⑶发展常规教学,加强课堂基本课型的研究。重点推出地理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三种常规课型,组织莱阳市地理教师进行观摩、研讨和推广。
㈢引领地理教师队伍的成长和成熟
1.引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换代,做有思想的好教师。
⑴思想是前沿的理念,是科学的观点。观点越丰富,理念越超前,思想就越深刻,实践操作就越合理、有效。
⑵无论是观点、理念和思想,都是从学习中获得,在实践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在积累中成为业务专长。甘肃省庆阳市教育局长观点类此:“在学习中形成教育思想,在实践中发展教育思想,在反思中提升教育思想,在积累中丰富教育思想。”
2.引导教师走科研捷径,提升业务素养。
⑴明确教师是教研工作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是教育教研的主题。因此,“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基本理念同样适合教研工作这个大课堂,教研员和教师是一个教研共同体,教研员进步,教师一定进步,教研员落伍,教师必定要抛弃你。
⑵引领教师研究、整合身边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和课程资源,多学习、多领会、多实践、多反思、多总结。有渠水自来,有路人必到。
⑶创造学习机会,创设教研平台。他山之石也可攻玉,他人之路我可借鉴。积极响应莱阳市教研室倡导的“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思路,为教师的业务提升做好服务。
3.打造教师教研教学交流新平台。
利用现代网络,完善莱阳市地理教研博客、地理教学论坛和信箱(地球家园空间)等。
附件1:莱阳市高中地理教研工作具体安排:
一、2010.9月份工作安排
1.科学制定新学期高中地理三个学段的教学计划、进度。
2.召开莱阳市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研讨会,并提供策略报告。
3.参与高中组的集体性常规教研,进校教研、调研。
4.参加烟台市新学期一轮复习研讨会,并提供复习策略材料。
5.组织实施高中地理实验课题立项、实验工作。
二、2010.10月份工作安排
1.组织举行高一、高二年级地理课堂教学观摩课活动。
2.继续研究学习三个读本:山东省校本培训教材《新课程和教学改革》;烟台市《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地理本);教研室《研训同行研领先,教学想长学做主》等文件。
3.修整建立莱阳市高中地理教师信息档案库。
4.调查并研究莱阳市地理学科高一、高二、高三本学期单元检测题的使用情况,并提供简要报告。
三、2010.11月份工作安排
1.参加烟台市与莱阳市教学资料编写和考试命题工作。
2.教研员撰写论文若干篇,初步计划地理教研论著攥写工作。比如,如何在课堂中体现主动、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
3.积极参与网络教研,及时获取外地地理学科教研动态、教研信息、教研经验等。
四、2010.12月份工作安排
1.研究学习高中地理人教版教材3个必修本,2个选修本。
2.组织实施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优化教师备课过程,提高备课效率。
3.联系两所学校,定校教研,并提供新授、复习、讲评和阅读等4节以上示范课进行研讨,书写反思报告。
五、2011.1月份工作安排
1.研究济南实验中学、寿光一中、荣成一中文科教学的优势特点,选取一处组织莱阳市地理教师参观学习,并书写学习报告。
2.优化“名师工程”,成立导师团,开展帮扶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六、2011.2月份工作安排
1.参加期末考试命题,组织考试阅卷工作。
2.实施莱阳市高中地理教师随程培训工作。
3.反思本学期教研工作实施情况,找出问题,总结经验,整理汇总。
附件2:莱阳市高中地理三个学段工作计划
高一学段:
一、基本思路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教法学法研究为先,学科基本理念跟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上的教研教学思路,深入学校一线,扎根教研组,置身教师队伍,积极研究入校新生的环境转换教育规律,科学衔接初中和高中的地理学习思路,努力帮助学生把高中地理学科的素养基石打牢、扎深。
二、教学要求
1.在初中地理教学基础上,补缺部分地理知识,丰富高中地理基本理念。
初中教材在知识体系上,主要涉及了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和相关理论,在知识的“是什么”方面做了大量文章,而高中地理教材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本框架下,深化了区域的发展,从而在“为什么”和“怎么应用”两个方面体现的更为深刻。因此,在学科理念、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课堂模式等方面应当做科学合理的调整。
2.因校制宜,因班制宜,纠偏初中阶段的地图教学,抓好高一图表教学。
地图、表格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其重要性可以影响到地理理论知识掌握的水平,也可以延续到进入高考考场的考试状态,既是地理知识的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手段。但是,初中阶段的地图教学主要体现了“是什么”、“有什么”层面上,在应用地图过程中的规范性、科学性、迁移性和研究性等方面还有待纠偏和提高。高一阶段的地图教学是否到位,直接决定了高中三个学段的地理教学效果。
3.科学规划必修1教材的教学方案,扎扎实实搞好第一遍教学。
必修1教材涉猎的地理知识是初中、高中等所有地理教材中,难度最大,梯度最大,铺面最宽,应用最广的内容,其是学习必修2、3和选修教材的基础,也是培养地理思维的基础,一旦跨过这部分知识门槛,后面的地理教学就会游刃有余,水到渠成。
4.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时间。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协作、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创设问题或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时间主动学习和求知。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
5.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学习习惯。
反思是哲人的财富。反思将会使人更智慧,更进步,更接近成功。对一个教师的成长和教学效果的提高非常重要。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重新审视,它不是简单的回顾,而是对内容、方法、形式,甚至学生的各种状态进行理性思考,并重新优化,从而达到更佳。反思作为一种习惯可以感染,可以嫁接。优秀的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把反思传感到学生的课堂学习中,比如,当某个主干知识块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当堂反问自己:通过对本知识块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是知识本身?还是知识思路?还是掌握了什么地理规律?等;再比如,习题课上,当某一个或几个练习解答结束后,同样反问自己:通过这个习题或这类习题的解答,我收获了多少东西?是巩固了基础知识?还是摸清了这些习题的解题规律?还是审题习惯需要加强?还是规范答案更加重要?等。
三、教学安排
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
补缺部分初中地理知识
必修1第一单元
必修1第二单元第1-2节
必修1第二单元第3节和单元活动
必修1第三单元
必修1第四单元
期终全面复习
授课
时间
2010.09.01
-2010.09.06
2010.09.07
-2010.10.16
2010.10.17
-2010.11.09
2010.11.11
-2010.12.01
2010.12.02
-2011.01.02
2011.01.03
-2011.01.21
2011.01.22
-2011.01.29
教法
学法
地图引领教学;启发式教学等
地图引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问题式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比较法等
地图引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问题式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比较法等。
地图引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问题式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比较法。
地图引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问题式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
地图引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问题式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
地图引领教学;问题式教学;自主学习;比较法 等
使用
练习
各校地理教师自编《地球与地图》部分基础习题。
《莱阳市高一地理单元过关检测题》;《烟台市高中地理自学探究》
《莱阳市高一地理单元过关检测题》;《烟台市高中地理自学探究》
《莱阳市高一地理单元过关检测题》;《烟台市高中地理自学探究》
《莱阳市高一地理单元过关检测题》;《烟台市高中地理自学探究》
《莱阳市高一地理单元过关检测题》;《烟台市高中地理自学探究》
《莱阳市高一地理单元过关检测题》;《烟台市高中地理自学探究》
高二学段:
一、基本思路
理科部:坚持以课标为指向标,以双基为突破口,以问题式教学为主要手段,以中档练习为课堂辅助的基本思想,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完成高二理科学生的高中地理教学,顺利通过山东省会考考试。
文科部:坚持以学科思想、学科理念为根本指导,以课程标准、高考大纲为方向准则,从学生身边能够感受的地理现象教起,注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培养中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中有大量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有联系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采用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和判断,反思知识生成,运用多种素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2.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培养成熟的思维品质。
高中地理内容标准中有大量需要学生运用理性思维的内容。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是达到这些标准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观点、对问题展开辩论、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提出看自己的看法等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3. 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教师要在地理课堂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可以有意识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例如,教师通过科学的安排,帮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和规范一堂地理课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研究性学习等。
4.在高一阶段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工具书,是灵活、科学、有效掌握地理知识的载体。一旦把知识落实在地图上来认识和掌握,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春”的感受,也会有自然不自然知识结线成网的效果。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综合提取信息、整合信息,并综合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地理思维品质,因此,在高二阶段仍然不能忽视和淡化地图教学。
三、教学安排
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
必修3第一单元
必修3第二单元
必修3第三单元
必修3第四单元
选修本《自然灾害与防御》
选修本《环境保护》
期终全面复习
授课
时间
2010.09.01
-2010.09.22
2010.09.23
-2010.10.15
2010.10.16
-2010.11.09
2010.11.11
-2010.12.05
2010.12.06
-2010.12.28
2010.12.29
-2011.01.19
2011.01.20
-2011.01.29
教法
学法
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比较法等等
地图引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问题式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比较法等
地图引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问题式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比较法等。
地图引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问题式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比较法。
地图引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问题式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
地图引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问题式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
地图引领教学;问题式教学;自主学习;比较法 等
使用
练习
《莱阳市高二地理单元过关检测题》;《烟台市高中地理自学探究》
《莱阳市高二地理单元过关检测题》;《烟台市高中地理自学探究》
《莱阳市高二地理单元过关检测题》;《烟台市高中地理自学探究》
《莱阳市高二地理单元过关检测题》;《烟台市高中地理自学探究》
《莱阳市高二地理单元过关检测题》;《烟台市高中地理自学探究》
《莱阳市高二地理单元过关检测题》;《烟台市高中地理自学探究》
《莱阳市高二地理单元过关检测题》;《烟台市高中地理自学探究》
高三学段:
一、基本思路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高考大纲和课程标准为方向准则,以高中和初中教材为把手,强化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应对高考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要求
1.结合教师的教学资源和潜在能力,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传统教学中有精华所在,特别对基础知识教学更有其可圈可点的方式和方法。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教师有时难免走入误区,认为基础知识就是记忆,最大限度的是理解,把所有的知识都当作存量知识来传授给学生。
之所以提出继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是高考能力考试的需要,而教学中我们恰恰是忽视或缺乏了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备课和授课中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多在知识思路和解题过程上做文章。多传授于学生认识知识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法,教会学生如何掌握存量知识和变数知识,并学会用地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2.结合地理学科思想,培养学生的两大地理素养。
学科思想⑴——人地关系。
地理学科的任何知识在现实中都有它的必然存在和体现。因此,教学中随时随堂都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思路,每一个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每一项地理基本技能,都要联系人类生存的现实背景来探究和应用。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迁移能力,形成学以致用的基本地理素养。
学科思想⑵——地图思想。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工具书,是灵活、科学、有效掌握地理知识的载体。一旦把知识落实在地图上来认识和掌握,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春”的感受,也会有自然不自然知识结线成网的效果。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综合提取信息、整合信息,并综合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地理思维品质。
3.结合“三题一纲”的内涵,强化教师的高考意识。
“三题”,是全国、上海和山东省近几年高考试题,尤其是全国和山东试题;“一纲”,是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
⑴ “三题”的价值
上海高考试题突出特点是注重知识的开放性、问题性和人文性,对知识的应用和学生的能力考查比较科学和公正,这是高考的大势。
全国高考试题突出特点是注重知识的基础性、综合性和人文性,利于考查学生的学科基础、思维品质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科的基本素养。
山东省高考试题试图吸取上海和全国试题的优点为我所用,但不知不觉中产生了部分有争议的成分,比如,材料背景繁琐冗长,问题结论弹性过大,分值分配不科学等等,引起了命题专家和地理权威人士的重视。
⑵“一纲”的价值
地理教学大纲是学科的思想、发展方向,课程标准是知识的标准、课堂的规范。
谁把握了教学大纲的内涵,他更清楚高考究竟在考查什么特点的知识,更明白什么是重点、主干。谁研究了课程标准的精髓,他更懂得把每一个知识点掌握到什么程度才能达到高考的需要,更明白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才能掌握高考所需要的有效知识和基本能力。
4.结合学情,纠正学生不合理、不科学的学习和考试习惯。
学生高考的最终效果是有多种因素综合而致成。
平日的教学,教师在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方面奉献了太多的心血,学生在知识和能力的训练上付出了太多的劳动。但是,当我们研究学生的考试试卷,研究解题过程和卷面情况,能否产生委屈中的反思呢?能够有不甘心的感受呢?
教师和学生难免会有同感。教师埋没了自己的心血,学生“扼杀”了师生共同的劳动成果。
因此,今后的课堂中,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规范课堂授课方式、解题习惯和学科语言,同时监督和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合理、不科学的学习和考试习惯。把教与学的效果提高到一个应有的水平。
5.结合教师的知识、教法和个性授课魅力三方面储备,增强学生的学习幸福感。
多年寒窗,几经苦读,学生要掌握的学科很多,压力和责任空间增多。文字多多,课节多多,作业多多,如果再加上灌输多多和训斥多多,课堂效率便不再多多。因此,教师的教学调控和课堂运筹应该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次。知识不再包办,教法不再惯性,面孔不再僵硬等等,同样是课堂教学生产力。
学生永远是知识的最终主宰者,考场的操纵者。如果从学识平等的角度,从人性发展的角度,从高考所需的角度,学生更需要自己的课堂,更需要自己反思而得的知识,更需要有自己个性的思考。这样的过程,掌握的知识会更有用,更持久,更有成就,更有幸福感。
三、教学安排
教学
要求
教学
内容
必修1(含地球、地图及选修、初中的有关内容)
必修2(含选修及初中有关内容,或把必修3提上来)
必修3;综合复习
授课
时间
期中考试前
( 10年9月1日 ——
10年11月2日 )
期末考试前
( 10年11月3日 —— 11年1月5日 )
诊断性考试前
( 11年1月5日 —— 11年3月20日 )
教法
学法
地图引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问题式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比较法。
地图引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问题式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比较法等。
地图引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问题式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比较法等
使用
练习
《莱阳市高三地理单元过关检测题》;《烟台市高中地理总复习》
莱阳市高三地理单元过关检测题》; 《烟台市高中地理总复习》
《莱阳市高三地理单元过关检测题》; 《烟台市高中地理总复习》

一、 基本情况
本届高考备考形式严峻,今年备考贯彻“低起点严要求” 、“小步子快节奏”、 “快反馈勤矫正”的方针。狠抓本科、专科边缘生,确保上线人数,兼顾后进生,确保平均分。
地理学科对于文科生来说历年来都是制约文综的“瓶颈”学生总认为难学,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提不取兴趣,甚至有些成绩较差的同学将它放弃,为了提升2009年度高考备工作,特制定如下计划:
二、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备考必须以地理教材、地理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依据,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构建地理主干知识框架和网络。处理好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关系,自然地理是基础,地理问题的研究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展开的;地理价值观的核心是以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社会热点的核心应体现出地理学的应用功能与社会价值;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图表、文字信息的分析应用能力。教学中应合理而有效地安排好三轮复习,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优势,加强学科内的综合,关注国内国际的自然和社会热点问题。
三、进度安排
一轮复习重书本,抓基础(2008年8月-2009年1月)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各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要有理解能力、空洞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依据这几年高考地理题目以基础知识为主,注意学生能力培养的走向一轮复习主要重书本,抓基础,具体安排如下:
(1)九至十二月复习完高中必修教材上、下册两本书,单元结束后做一套单元综合练习;
(2)元月下旬至二月复习高中选修教材上、下两册;
二轮突出重点、专题讲解(2009年2月-5月)
一轮复结束后学生知识以逐步系统化,在第二轮复习中,注意重点内容和有横向联系的专题讲解,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安排如下:
(1)三月讲解自然地理专题
(2)四月讲解人文地理专题。
(3)每个专题精选一套试卷供学生使用。
三轮综合练习,查缺补漏(2009年5月-考前)
进入第三轮复习后依据文科综合;比理科综合更易出综合题目的特点,进行综合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发现问题,查缺补漏。
(1)精选几套单科试卷进行练习。
(2)精选几套文科综合试卷练习。
(3)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讲解。
四、复习措施
1、钻研考试手册和教材,研究近三年高考题,用考试手册指导复习工作
钻研考试说明和教材,力争做到“纲标结合”、“纲题结合”、“纲评结合”。研究近三年高考题,探索命题变化趋势,对比外省试题,找出其共性和差异,用考试说明指导复习工作,注意每次阶段性测试后的质量分析,做到“一统”、“二查”、“三评”根据存在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落实基础,突出主干
地理高考内容包括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和高中地理。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等。因此,复习中应以基础知识为主,不要复习得太深和太难,重点掌握区域地理知识,针对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视学法指导,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地理试题中所考查的知识点均能反映学科主要面貌或基本的分析、研究方法,立足于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原理和规律。在复习中,梳理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基本事实、原理、规律),研究内在联系,确定重难点,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清晰、有序的知识网络,真正弄懂、吃透地理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熟练掌握重难点。
因此,地理课本是复习的基础,以高中地理为主线糅合相应的初中区域地理的内容,形成系统化的基础知识。全面复习教材和理解教材,广泛关注与社会热点有关的内容,以不变应万变,是地理复习的关键。
3、注意对学科体系的整体把握和相互联系,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地理学研究的问题中,无论是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与粮食问题,还是全球面临的温室效应问题,或是我国西部开发问题,都特别强调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这是地理学研究的四个支点,也是中学地理教育至关重要的教学任务,还是地理试题中重中之重。地理价值观教育不是靠学生死记硬背几条理论,而是通过典型区域的分析,典型题例的讲解,并进行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训练,才能真正深入考生的价值观体系。
4、专题突破,提高能力
第二轮复习中分专题进行,不以教材章节编排为序,重在构建地理知识结构体系,在知识块的基础上进行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因此,在复习中要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资料中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优化信息,如何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如何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表述”等等。要重视对地图知识进行系统的专题复习并教给学生读图技巧。培养学生画图、填图、记图、读图的习惯;指导学生把考试说明中所有与图相关的知识,都落实到图上;教给学生图文变换的方法,着重培养读图分析能力;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等
5、关注生活,重视社会热点和焦点
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如: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如太阳磁暴对电网造成影响)、温室效应与臭氧空洞、气象灾害与自然灾害、外来物种入侵、南水北调、能源问题(如石油)、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三农问题、中国人口迁移、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崛起、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等
6、训练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学科语言的准确性,逻辑关系明确,说理清楚
从这几年的高考阅卷和试题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学生不会审题、不会答题也是导致高考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准确审题、规范表述、严谨答题的能力是后期复习中的重要任务。要尽可能将失误减少到最低。
五、复习进度表
第一轮复习进度表
周次
授课内容
课时
序号
集体备课
主要讨论内容
中心发言人
1
要求、计划、方法、信心
1
1.       重要经纬线的确定及定位
2.       教研课:地球与地球仪
宇宙环境及人类航天活动
2
太阳系概况
3
地球和地球仪
4-5
地图
6-8
2
等高线地形图
9-11
1.       地方时、区时与日界线
2.       教研课:地方时、区时
地形剖面图
12
地球自转与公转
13
地方时、区时与日界线
14-16
3
地转偏向力
17
1.       光照图的转绘
2.       教研课:正午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照图
18-22
单元检测讲评
23-24
4
高考题分类汇总
25-26
教研课:大气的运动
第一次阶段考试讲评
27-28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
29-
大气的热状况
30
大气的运动
31-32
5
大气环流
33-35
教研课:常见的天气系统
常见的天气系统
36-38
主要的气候类型
39-41
6
中国的气候
42
1.       等压线
2.       教研课:环境问题
等压线
43
气象资源和气象灾害
44-45
大气环境问题
46-47
7
高考题汇总
48-50
1.       洋流的分布
2.       教研课:海水的运动
单元检测讲评
51-52
熟悉世界地理
53
洋流的分布
54
等温线
55
8
高考题汇总
56-57
教研课: 地壳和地表形态
单元检测讲评
58-59
地壳和地表形态
60-61
地质灾害
62-63
9
世界陆地地貌
64-65
教研课: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中国的地形
66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67
世界自然资源的分布
68-69
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及特点
70
字人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71-72
10
高考题汇总
73-74
教研课:人口及地区分布
单元检测讲评
75-76
人口及地区分布
77-78
人口迁移合理人口容量
79
中国人口问题
80
11
高考题汇总
81-82
1.       城市化和城市化问题
2.       教研课:城市空间结构
单元检测讲评
83-84
城市区位
85
城市空间结构
86
城市化和城市化问题
87-88
12
高考题汇总
89
教研课:农业的区位选择
单元检测讲评
90
农业区位
91-92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93-95
中国的农业
96
13
粮食问题
97
1.       粮食问题
2.       教研课:工业区位选择
工业区位
98-100
工业区
101-102
高考题汇总
103-104
14
单元检测讲评
105-106
1.       环境问题
2.       教研课: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
107-109
可持续发展
110
高考题汇总
111-112
15
单元检测讲评
113-114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
115-116
交通运输
117
中国的交通
118
高考题汇总
119-120
16
单元检测讲评
121-122
1.区域地理教学方法
中国概况
123
中国的区域差异
124-125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126
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127
产业转移
128
17
分析某流域开发与综合治理的对策
129-130
教研课:流域开发与综合治理
分析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131
分析某区域能源与矿产的开发利用
134
高考题汇总
135-136
18
单元检测讲评
137-138
世界分区的对比复习
140-141
世界主要的国家对比复习
142-143
高考题汇总
144-145
19
单元检测讲评
146-147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48-149
广东地理
150-152
第二轮复习进度表
周次
授课内容
课时
序号
集体备课
主要讨论内容
中心发言人
1
专题一:地理空间定位
1.知识概况、能力要求
2.历年高考题汇总
3.创新题型
4.规律总结
5.练习巩固
1-6
空间定位的方法
1-2
专题二:光照图的判读
1.知识概况、能力要求
2.历年高考题汇总
3.创新题型
4.规律总结
5.练习巩固
7-14
光照图的判读
2-3
专题三:气候的形成因子分析
1.知识概况、能力要求
2.历年高考题汇总
3.创新题型
4.规律总结
5.练习巩固
15-20
气候的形成、特点、分布
3-4
专题四:区位因素分析
1.知识概况、能力要求
2.历年高考题汇总
3.创新题型
4.规律总结
5.练习巩固
21-26
区位因素分析
4
专题五:区域差异
27-32
对比分析区域差异
5
专题六:等值线的判读
1.知识概况、能力要求
2.历年高考题汇总
3.创新题型
4.规律总结
5.练习巩固
32-38
等值线的判读方法
5-6
专题七:地理计算
1.知识概况、能力要求
2.历年高考题汇总
3.创新题型
4.规律总结
5.练习巩固
39-45
如何提高地理计算能力
6-7
专题八:图象图表的判读
1.知识概况、能力要求
2.历年高考题汇总
3.创新题型
4.规律总结
5.练习巩固
46-50
图象图表的判读方法和规律
7
专题九:世界热点问题及热点地区
51-54
探讨热点问题
7-8
专题十:地理科学前沿知识及跨学科综合
55--58
探索与地理有关的前沿科学
8
专题十一:高考地理解题方法指导
1. 历年高考题举例
2. 规律总结
3. 练习巩固
59-60
探讨如何减少失误、获取高分

一 、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理念和省“五严”、市“三规定”为指导,以《2010年地理高考考纲》为抓手,以“两效”为重点,按照学校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狠抓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重视每一堂课,用好每一分钟,发展每一位学生。
二、复习备考策略
1.加强研究,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
(1)集体研究近5年的地理高考的特点和命题趋势;
(2)重点分析近2两年的地理高考试题对地理复习备考的启示;
(3)研究2010年地理考纲,把握好复习的方向,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
(4)研究学情、学法和教法,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提高复习备考的有效性。研究学情,既需要了解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内容上、不同的学习阶段中,知识上存在的疑点和难点、能力上存在的弱点和缺失、心理上存在的困惑和障碍;也需要了解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5)研究训练题和解题技巧,通过高质量训练题的做答,提炼出解答同类试题的技巧和方法,具备纲举目张的能力。
2.周密安排,注重复习备考的计划性
(1)总体目标
强调基础知识重点化、重点知识考点化、考点知识网络化、网络知识习题化和习题知识全真化;要求学生对学科内容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以不变的知识点应付多变的题型和能力考查
(2)阶段目标
第一轮复习从9月到3月底,形式为单元复习,注重双基,查漏补缺,彻底清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使知识系统化。
第二轮复习从4月初到5月中,形式为专题复习,根据高考的重点、热点内容,打破教材的章节顺序,按知识的相对独立性和内在联系划分专题,深刻理解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培养分析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能力,提高综合能力。
第三轮复习从5月中到5月底,形式为冲刺复习,查看已做试卷中的错题,抓住主干知识,重视地图,关注热点和焦点,讲析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3)学生目标
淡化平均分,追求与其它四门功课的匹配率,紧紧围绕达B率,死盯“边缘生”,大打盯人战术和感情攻势,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3.夯实双基,把握复习备考的根本性
(1)列出知识清单,扫清理解障碍
自然地理注重理清概念、原理,提炼原理;养好良好的学习和解题的习惯。人文地理关注事物发生背景、产生原因、引起的后果以及应对的策略。
(2)结合高考试题,指出考点要求
通过历年高考试题的做、讲,明确考点的能绩要求,突出重点考点、高频考点、变化考点和与热点结合紧密的考点,将考点问题化,或以关键词填空等形式,引导学生看书并掌握。
(3)联系区域地理,完善知识网络。
教师要充分重视利用地图,重视对各种“图”的专题训练,提高对图表信息的提取、分析、比较与推理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联系能力,逻辑思维及空间思维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以课本为本,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与运用,抓住重点骨干知识,突破难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复习过程中不留盲点,重点放在梳理知识系统,强化知识的逻辑性与层次性。
(4)精讲精做习题,透析解题思路。
“精细化练习”即追求精益求精、精雕细凿,在讲与练的关系上,更加注重以练习为主线;在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上,更加注重练习的质量;在练习的过程管理上,更加注重练习的全程管理;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更加注重学生解题的过程体验。要做好选、批、评、补、专五个环节。
自然地理要善于运用显性的条件,挖掘隐性的条件,并学会联系和转换,准确的反馈和遴选自己已掌握的知识,从而达到正确解题的目的。人文地理特别要训练学生提高针对性的答题,规范用语,用地理术语表述的能力。
4.重视落实,加强复习备考的实效性
(1)要循序渐进。“知识——能力——综合素质”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复习中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对学生要求太多太高,使之手忙脚乱,无所适从。从第一轮复习到第三轮复习应统筹兼顾而又各有侧重,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并让学生明白每一阶段复习的主要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以便其自我观照,及时跟进。
(2)要抓好常规。即要求学生平时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及时预习、复习和完成练习,制定好计划,认真反思试卷、勤学好问、建立错题集等。
(3)要讲练结合。从掌握知识,到知识内化为能力,能力升华为素质,光靠讲是做不到的,每一步都必须辅之以必要的练习,能力在一定意义上是训练出来的。必要的练习可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知识。一般而言,高三复习备考中,除每节课课堂上要有针对性的练习之外,每一单元或专题复习结束后也需做一次系统的练习。此外,还可通过每周的综合卷、阶段性调研卷和模拟考试来进行训练。但不可搞题海战术。当然,无论那一种形式的练习,选题都须尽量科学规范、合理适度,并针对疑点、突出重点、折射热点;讲评必须及时精炼,有的放矢,多讲方法和过程,多点拨少包办;对于失分较多的知识点,还要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补救性的训练。
(4)要加强辅导。这主要包括学法指导、考法指导、心理辅导。采取的形式,既应有集中辅导,更要有个别辅导;既要渗透在平时的上课、值班的过程中,也要抽出一定的专门时间进行辅导。其中,特别要重视地理薄弱学生的辅导,对地理薄弱的辅导对象,一般要定人定责,采取面批,谈话等方式进行辅导。不仅要辅导其学习,还要关心其生活、心理;辅导的内容,不仅要帮助其提高学习水平,还要帮助其改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总之,要通过老师的辅导,让更多的学生在高考前达到自己应有的学科水平高度,在高考中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使地理学科的弱者不弱,强者更强。
三、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
周次
节次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备注
1
2
期初考试
2
5
必修2——人文地理
第五单元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类型、特点和布局的区位因素
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区位因素及其影响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单元练习及其讲评
第六单元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人地关系的思想演变
2.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
3.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
4.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5.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模式极其表现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练习及其讲评
《必修2——人文地理》综合练习及其讲评
模拟卷1
3
5
必修3——国土整治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练习及其讲评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荒漠化的类型、成因和防治措施
2.森林的环境作用及其分布
3.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练习及其讲评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1.能源开发的区位条件、综合利用途径和生态环境治理
2.流域的自然条件、综合开发与治理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单元练习及其讲评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1.区域农业的区位条件、布局和发展方向
2.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区位条件、进程、问题和对策
模拟卷
2
4
5
《区域经济发展》单元练习及其讲评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协调发展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影响
2.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和影响
《区际联系与协调发展》单元练习及其讲评
《必修3——国土整治》综合练习及其讲评
模拟卷3
5
5
模拟卷4
苏锡常镇第一次调研测试
6
5
选修2  海洋地理
《海洋地理》综合练习及其讲评
模拟卷5
7
5
选修3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综合练习及其讲评
模拟卷6
8
5
专题1:等值线
专题2:区位因素
模拟卷7
9
5
专题3:资源和灾害
专题4:区域定位
模拟卷8
10
5
模拟卷9
苏锡常镇第二次调研测试
劳动节放假
11
5
专题5:江苏乡土地理
专题6:热点问题
模拟卷10
12
5
回归课本
查看错题集
模拟卷11
13
5
模拟卷12
14
5
学生自由复习,教师答疑
解题指导
心里疏导
15
5
四、教学研究情况
研究课题
母图导航,母题导航
研究措施
1.  运用教材插图,提炼知识点,提高图文转换能力
2.  运用高考真题,提炼知识点,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试验
安排
马莉莉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4周  星期二   第六节  高三(4)
戴洪圣
区位选择专题复习
第10周    星期二  第一节   高三(7)

高考研究核心小组
一,基本情况
近些年来受中考招生政策,文,理分流不尽合理等的影响,我市高三文科学生整体的地理素养较低,基础较薄弱,学生后进面较大,地理高考备考的任务一直非常沉重.虽然如此,但全市地理老师绝大部分工作兢兢业业,大胆创新,保证了全市的高考成绩处于全省的先进行列.为了更上台阶,再造辉煌,更有效地开展我市地理高考复习迎考工作,特制订本教学计划,供全市参考,各校,各班级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补充,修改.
二,指导思想
以考纲为纲,严格落实课程标准.
新考纲明确指出: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地理教学要体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达到课程标准,需要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批判思考以及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基于此,我们要做好初,高中教材的对接,处理好自然,人文和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注重双基教学,构建地理主干知识框架和网络,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关注社会和生活,切实培养好四种能力,即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三,教材分析
板块一:自然地理和地图
《宇宙中的地球》重点掌握的内容有:地球与地图的基本知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地图三要素,等值线地形图的判读),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特征和意义,光照图的类型及判读,判断南北半球,晨昏线,日期和节气等,直射点的位置,极昼极夜的范围,地方时,昼夜长短,日出,日落的时间,太阳高度,日期分界线),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重点掌握的内容: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大气环境(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及运动,大气的水平运动,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常见的天气系统),水循环和洋流(水循环的环节和意义,洋流的类型,成因,名称,判读)
《自然环境中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重点掌握的内容有: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及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掌握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重点掌握的内容有: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板块二:人文地理
重点掌握的内容有: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板块三:区域可持续发展
重点掌握的内容:主要理解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差异和区域经济联系,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板块四:区域地理
重点理解:世界地理概况,一个大洲和五个地区,六个国家,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中国区域地理.
四,具体措施
1,钻研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研究近五年高考试题,特别是课改先行区,如山东,宁夏等地的试题.老师们不仅要晓得做,更要能从试题中捕捉新高考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如2010年湖南卷37题第(3)问: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 简述理由.(6分)该题是一个典型的开放性试题,考生只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都可得分,得高分和满分.
2.抓好"双基",把握好教学导向.高三的备考中,教师的复习不能带有侥幸的心理去猜题,押题,一定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立足于"双基",从地理概念,地理分布,地理事象,到地理读图,地理过程,地理原理,再到地理观念,地理能力,地理规律,要强调地理特征的空间性.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为此,应重视地理原理的教学,并重点抓住以下几方面:一是夯实基础知识,到边到沿,不留死角;二是建构和完善学科主干知识体系;三是对重点知识形成专题,挖掘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强化规律(过程)和方法,重视联系和运用.
3,强化地理图表的学习.空间性是地理学科区分于其他学科的最主要特点.地理高考题可以说是"无图表不成题",从客观性试题到主观性试题,均以图表为信息加以命题,可以说学生从地理图表中索取信息的能力,是地理高考成败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平时复习,应以课本中原图为基础,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地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等类型的综合分析能力.
4,注重地理能力的培养.知识在于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素养,地理灵感以及地理能力,强调对自然地理的理解,判断,推理,归纳,应用,突出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迁移整合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描述,阐释事物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5.加强案例教学,训练学生解题思路和答题的技巧.从高考试题反思我们的常规教学,教与学都必须注重方法.这方法就是要做到选取典例,通过案例式学法或教法,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实施案例教学,教会学生以不变应万变.训练学生进行学科术语规范,条理清楚,突出关键词,逻辑严密的表述.
6,关注社会,关注时政热点和焦点.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如: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温室效应与臭氧空洞,气象灾害与自然灾害,外来物种入侵,南水北调,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三农问题,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崛起,十年西部大开发,深圳特区30年,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等,地理学科的时代性强,在日常教学和训练中应以反映现实和热点的"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素养,以体现培养学生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价值.
7,训练学生用学科术语规范答题.从这几年的高考阅卷和试题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审题不到位,答题没有要点也是导致高考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高三一开始复习老师就必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提高准确审题,规范表述,严谨答题的能力,要尽可能将失误减少到最低.
8.落实好每周的有效训练.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因此,及时在网上收集各地的试题,根据教学进度和高考的命题趋势,精心选题出好每周的周练题,并对周练的错题进行及时评讲,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及时发现知识缺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五,进度安排
大周(14天)
日期
课时
教学内容(课时)
备注
暑假
共50天
47
地图与地球;第一次月考
1
9.1~9.11
10
月考试卷讲评+作业讲解(3);大气运动(4)
天气系统与气候(3)
2
9.13~9.25
12
天气系统与气候(2);水循环与洋流(2);单元卷(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3),差异性(2)
3
9.27~10.9
8
差异性(1);单元卷(2);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3)
国庆放假
4
10.11~10.23
12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2);单元卷(2);模块滚动测试卷(3)世界地理概况与区域地理学习(3);大洲的主要特征比较(2)
5
10.25~11.6
12
五个地区的地理特征(3);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3)单元卷(2);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3);中国的地形和气候(1)
6
11.8~11.20
12
中国的地形和气候(2);中国的河湖与自然资源(3)中国的农业,工业与交通(3)中国的四大地理单元(3);中国不同尺度区域的特征(1)
7
11.22~12.4
12
中国不同尺度区域的特征(2);单元卷(3)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容量(2)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3);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区位(2)
8
12.6~12.18
12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区位(1);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单元卷(2)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3)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3)
9
12.20~1.1
12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2)单元卷(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2);单元卷(2);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2)
10
1.3~1.15
12
区域发展差异(2)区域经济联系(2);单元卷(2);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2);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2)
11
1.17~1.29
12
单元卷(2);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2);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数字地球(2);单元卷(2),模块卷(2)
12
1.30~2.10
寒假(春节)
最迟于3月中旬结束一轮复习
13
2.11~2.26
15
选修Ⅲ
14
2.28~3.12
12
选修Ⅴ
15
3.14~3.26
12
专题复习
预计到5月上旬结束二轮复习,共41课时
16
3.28~4.9
12
17
4.11~4.23
12
18
4.25~5.7
9
19
5.9~5.21
12
第三轮复习(综合试卷,信息卷)
调整状态,复习迎考
20
5.23~6.3
12
附:第二轮专题目录
目录1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
专题二:地球的运动与光照图
专题三:等值线图判断
专题四:大气运动规律
专题五:气候分析
专题六:陆地和海洋
专题七:地理统计图
专题八:区位分析方法
专题九:区域地理
专题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专题十一:选修部分
专题十二:地理答题技能
目录2
专题一 数据分析
专题二 图像分析
专题三 区域分析
专题四 区位分析
专题五 时空分析
专题六 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
专题七 地理计算和地理绘图
专题八 地理解题方法指导
目录3
专题一 图像系统
第1课时 等值线图
第2课时 统计图表
专题二 地球运动
第3课时 地球运动基本规律
第4课时 地球运动的意义
第5课时 晨昏线与光照图
专题三 气候专题
第6课时 基本原理
第7课时 气候要素分布
第8课时 气候要素成因
专题四 地形与自然带专题
第9课时 内力作用与地貌
第10课时 外力作用与地貌
第11课时 自然带
专题五 陆地水与海洋水
第12课时 河流基础知识
第13课时 河流与自然地理环境
第14课时 河流与人类活动及河流开发治理
第15课时 海水性质与海水运动
专题六 区位分析
第16课时 农业与工业区位分析
第17课时 城市,交通,旅游区位分析
专题七 区域分析
第18课时 空间定位
第19课时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
第20课时 世界地理
第21课时 中国地理
专题八 资源,灾害与环境问题
第22课时 人口问题
第23课时 资源问题
第24课时 自然灾害
第25课时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专题九 地理能力培养
第26课时 地理计算能力
第27课时 地理绘图能力
第28课时 地理答题指导
目录4
专题一 地图知识及其应用
专题二 等值线图
专题三 日照图
专题四 河流专题
专题五 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专题六 区域产业活动
专题七 人口,城市与人地协调
专题八 区域可持续发展及地理信息技术
专题九 世界地理
专题十 中国地理
专题十一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专题十二 旅游地理
岳阳市2011届高三地理教学计划第页 共13页

步入高三新学期,紧张有序的工作开始了,本学期的高三地理教学任务繁忙而重要,做好计划是完成任务的必要保障,我们地理备课组一定要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有的放矢,为迎接今年高考做好充分地准备工作。
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力、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由“应试型”向“创新型,综合型”转变,由“注重教向注重学”转变,贯彻新时期教改方案, 更新思想,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搞好高三整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祖国未来培养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有素质的现代化人才。
二、工作目标
1.定期组织全组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2.积极撰写论文,争取有多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3.各班地理成绩达到学校要求,令家长及校领导满意。
4.搞好阶段复习与测试,期中和期末考试,高考前模拟考试及应试技巧辅导,心理准备等。
三、教学具体措施
在第一轮复习中,主要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整理、回顾,形成知识体系,在复习过程通过以每单元为单位编写提纲,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整体认识,以一单元一练习或考试形式落实基础,二模后分专题进行训练,巩固知识,提高理解分析题的能力,这一阶段主要以历年高考或模拟题结合专题讲练,注意不同专题之间的知识联系,并在复习中查漏补缺。重视试卷的讲评,以试题为线索,进行知识巩固及答题基本技能训练,培养训练为第三阶段主要教学手段。
一、 加强集体备课
高三地理备课组由何孝堂、刘建英和罗祖辉三位教师组成,一位教师是工作多年的老教师,一位教师跟过一个循环,都有各自的教学经验,所以每个人发挥自己的长处,一定会使高三年级的地理成绩有更大的提高。因此,我们每个星期至少保持一次集体备课时间,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时间定在每星期一下午第六节。
二、 提高专业素质
一个好教师,首先是一个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他应该能把学生带到知识的海洋,让他们感受博大精深的地理宝库的魅力。因此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高三地理备课组的全体教师在积极努力备好课的同时,认真搜集与教材相关的地理知识,查找近几年高考地理题,以应对学生的问答,从而更好的把握高考的发展方向,既丰富了自己,又服务了学生,相信一定能成为学生喜欢和爱戴的老师,只有成为这样的老师,学生才可能接受你,才可能喜欢你的课,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 建立互听互评机制
本学期学校加强了听课的力度,我们高三地理备课组也要响应学校的号召,除了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课工作外,我们三人增加彼此之间的听课次数,每周至少两次,这样既可以吸取彼此的长处,又可以平衡彼此的进度,有利于班级的平行发展
四、 多做练习题,增加考试次数
地理的学习,更多的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的最好检验方法就是练习和考试,所以本学期我们备课组至少要进行五次单元测验,以检查阶段学习情况。
五、具体活动时间安排
周次 时间       地点             内容
1、3月7日 高三文科办公室 人口与城市地域结构
2、3月14日 高三文科办公室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3、3月21日 高三文科办公室 世界地理  中国地理
4、3月28日 高三文科办公室 中国的区域差异
5、4月4日 高三文科办公室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6、4月11日 高三文科办公室 专题一日照图
7、4月18日 高三文科办公室 专题二地质与地貌
8、4月25日 高三文科办公室 专题三自然资源
9、5月9日 高三文科办公室 专题四自然灾害
10、5月16日 高三文科办公室 专题五重要国家
11、5月23日 高三文科办公室 专题六热点问题

一、指导思想
以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联系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学生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夯实基础,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题技巧,以适应新的高考形式和要求。
二、学科目标
1、夯实基础,重视能力
2、图文转换,提取信息
3、注重整合,突出人文
4、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三、工作计划
1、第一轮复习(08年8月中旬—09年1月上旬)
完成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复习;选修(三)和选修(六)的复习
2、第二轮复习(09年1月—4月中旬)
专题复习
3、第三轮复习(4月中旬—5月底)
综合模拟训练、查缺补漏
四、具体内容
(一)一轮复习目标: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巩固,学科基础能力过关
1、要求:
(1)确定复习范围,夯实基础不遗漏,扫清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地理知识都进行梳理和归纳,使之系统化;
(2)分析近年高考的新变化,把握高考脉搏;
(3)实行滚动复习,做到适当回顾,合理练习(复习过的),提升应用能力;
(4)全面阅读教材,掌握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2、复习建议:
(1)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
a.自然地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技巧,熟记规律原理的内容,并体验其形成过程。
基本过程:厘清概念---掌握法则—熟记基本原理---变式训练(先做后讲或教师示范学生尝试---学生介绍思路---教师归纳总结解题思路和技巧—同类题型训练)(注重解一题会一类),这块教学内容较难,教学时应从易至难递进,不能在难度上一步到位。
b.人文地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熟记某一内容的要素,注重思维的建模,尝试根据实例进行综合(多维)分析,注重回答问题的基本方式方法。
c.区域地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强调区域特征的概括,区域内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区域整治的发展方向。
(2)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关训练。上课时要明确学生掌握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训练目标,不能教师一厢情愿,高估教学实际效果,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基本知识要落实,基本技能(如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培养做到细微处人人过关。
(3)建议“复式教学”,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同时复习。每节课40分钟分二阶段,第一阶段5分钟,主要检查某一区域地理的复习情况,第二阶段35分钟上必修地理部分。主要是解决区域地理无时间复习,另外考虑区域地理的复习特别是空间定位问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复习周期。教师应建立一个复习的模板,分解整个区域地理的知识块,通过模板的形式,让学生天天对局部区域进行空间定位,地理特征概括,上课5分钟着重于检测纠正。
(4)建立联系线索,为二轮复习提升能力作铺垫。
例如:空间分布的接近联系和对比联系、地理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联系、地理事物间的平行并列关系联系、地理事物间的主次从属关系联系、地理事物间的大小包含关系联系等。
(二)二轮复习目标: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能力提高,实现综合能力突破
1、要求: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专题为基础,以区域为平台,通过加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全面提高学科思维能力。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升应战能力。
2、复习建议
(1)自然地理原理的图式化:自然地理的很多原理,其实都蕴涵在某些图式中,而图就在课本上;
(2)人文地理思维的模式化;
(3)热点区域联系的自然化:不盲目追逐热点;多联系自然地理特征,少联系人文特征.
(4)重点、难点的专题复习之专题划分,建议以四大系统为基础,掺入题型(尤其是解答题)专题:
①地理运动系统。包括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体的运动、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
②人地关系系统。包括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区域发展问题。
③区域地理系统。包括自然区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等。
④地理图表系统。包括日照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计算等。
⑤题型专题。
(三)三轮复习目标:主要是提高应试能力
1、要求:注重查漏补缺和解题技巧的培养。做到:精选练题,回归课本,强化个别辅导。
2、复习建议
(1) 抓主干知识,纲举目张。如:自然地理部分要在“懂”字上下功夫,一通百通。人文地理要“精”,用最简单的话记住要点。
(2)重地图,抓地理核心。地图是地理独有的知识载体,地理知识、原理、规律,以及考核形式都集于地图一身,掌握了图就把握了地理脉络。复习可从地图入手,把地理分布、进理规律都落实在地图上。
(3)重原理,讲解题思路。认真理解地理重要的原理、规律。答题时不能就事论事,关键是掌握解题思路。如:分析区位因素都要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方面着手;阐述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多少、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
(4)辨析概念,做到所问所答。在最后阶段应有意识地将一些近似的概念进行比较,直正弄懂其内涵和外延,在考试时才不会所答非所问。如:地形、地势、地貌、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之间的联系及差异。
(5)训练解题能力。对解题能力和技巧进行训练。对题目要做到
“一题三吃”,即命题意图、解题思路、致错分析补救,重视答题语言的组织和表述。

一、指导思想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二、教学目的(一)、知识要求1、理解地球、地图的相关知识。2、掌握地球的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的有关知识。3、掌握世界地理及相关分区地理的内容。(二)智能训练要求1、培养学生运用图像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动手实践的能力。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三)思想教育要求1、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三、主要工作1、
拜师学艺,取长补短
按照学校要求,新教师与老教师结对子,坚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听完课后,及时评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
集体备课,持之以恒
坚持每周一第八节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本周备课内容、重点、难点、教学目的、教法以及学法指导,对于备课中发现的问题集体讨论,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3、
参加教研,积极踊跃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认真听取每一位同组教师的汇报课,示范课,努力探索地理教学的新路子,新方法。4、
研究教法,及时总结
在教学工作中,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利于今后教学。5、
教给学法,培养能力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渗透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养成自学能力。四、重点难点1、本学期教学的重点为自然地理相关内容。2、地球运动、时区计算、等值线计算、大气运动是本学期难点。五、教学措施1、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多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2、适当补充课外地理内容。3、加强双向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4、加强辅导,保证差生跟得上,尖子生吃得饱。5、精讲多练,向45分钟要质量
。6、虚心学习,多听课,向老教师拜师学艺。7、集体备课,互相探讨。

一、教材分析(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
结束第一轮复习,重点放在读图训练、基础整合、解题指导方面,并作考前辅导。
二、学生分析(双基智能水平、学习态度、方法、纪律)
高三学生基础有已经打牢,但总体还是有很多欠缺,综合运用能力较为薄弱,学习方法也较为单一,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三、教学目的要求
1、要求掌握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各节内容的重难点及基础知识。
2、在高三第一学期基础上再深入理解,加强主干知识之间的联系。
3、加强基础题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加强高考解题能力的指导。
四、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 通过集体备课,凝聚团队力量,提高课堂效率。
2. 注重过程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加强指导,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课后辅导。
4、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发现问题及时辅导。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课、章、节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1
专题一
宇宙中地球
2
专题二
地球运动专题
3
专题二
地球运动专题
4
专题三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差异性
5
专题四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6
专题五
人口与环境
7
专题六
城市专题
8
专题七
区域产业活动专题
9
期中复习
10
期中考试
11
专题八
环境保护专题
12
专题九
区域专题
13
专题十
区域专题
14
高考前辅导
15
高考前辅导
16
高考前辅导
17
18
19
20
21
22
期末总结:

模考试成绩很不理想,主要问题出在5班,原因分析如下:1.有复习计划,但抓的不实,基础知识没有落实到位。
2.对学生管理不严,没有落实“人盯人”战术,尤其对基础比较差的同学。
3.对好同学没有严格要求,致使有能力考高分的同学没有拿到高分。
总之,问题出在管理上,下一轮复习要很抓管理,狠抓课堂教学,基础知识,能力训练落实到位、到人,争取在二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为进一步搞好搞好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工作,全面 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我们高三地理备课组经过充分的酝酿,特制定如下详细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为依据,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加强学法指导,坚持有效训练,力求在市二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二、具体措施:
1、坚持集体备课,充分利用每周四下午集体备课时间认真备课,重点备知识点定位,精选习题,交流班级复习情况。
2、继续专题复习,在重视主干知识复习的基础上,加强知识的串联,构件完整知识体系。
3.加强试题训练,规范答题习惯,重视练后反思,提升解题能力。
三、内容与时间安排:
时间
内    容
时间
专题一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区别;晨昏线、地方时、区时与日界限问题;地转偏向力的应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与地球运动季节变化有关的地理现象
4.2~4.5
专题二
大气环境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时空分布;大气运动与气压的时空分布;降水的形成与时空分布;气压、锋面与天气;气候的成因分析;世界气候分布特例。
4.6~4.8
专题三
水环境与地表环境
河流的特征及其治理开发;水循环;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地球内部的物质循环;内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质构造及其研究意义;
4.9~4.11
专题四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地形对农业、聚落和交通的影响;气候及其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灾害的种类、成因及其危害
4.12~4.14
专题五
生产活动与布局
农业生产活动;工业生产活动;
4.15~4.17
专题六
人口与城市
人口增长模式及问题;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人口数量、分布及人口容量;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功能区的布局;城市化
4.18~4.20
专题七
人地协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
4.21~4.23
模拟训练
各大市模拟卷;高考红皮书专题复习卷
4.24~4.27

一,教学目标:
2004—2005学年度,高三年级地理教学任务是完成高中地理(选修二)教学任务,以及全面,系统复习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为高校输送大批优秀人才,塑造"未来社会合格而又负责任的公民".
二,教学内容分析:
高三地理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符合中学教学计划的要求,注意地理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且要照顾到同其他学科的配合.
初中和高三选修课以区域地理知识为基本内容,高一必修课以系统地理知识为基本内容.初中地理的内容,主要是地球,地图的初步知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高一地理必修课以人地关系为线索,阐明地球的宇宙环境,构成地理环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以及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地理环境的基本面貌和特征;人类应如何合理利用环境和保护环境,趋利避害,使地理环境向着更有利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方向发展.高二地理选修课主要介绍部分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如人口地理,城市形态和地域结构,文化地理,旅游地理及政治地理等内容.高三地理选修课是在初中区域地理和高一系统地理的基础上,着重讲授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地区差异,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有利于学生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计划安排表: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备注
高中地理(选修二)
1
9.1-9.4
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
9月1日上课
2
9.5-9.11
第二单元 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第三单元 水土流失的治理
第四单元 荒漠化的防治
3
9.12-9.18
第五单元 河流的综合治理
第六单元 农业低产区的治理
4
9.19-9.25
第七单元 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
第八单元 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
5
9.26-9.30
第九单元 交通运输的建设
第十单元 海岛和海域的开发
6
10.4-10.9
第十一单元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第十二单元 城市新区的发展
国庆节放假
7
10.10-10.16
复习,月考及评卷
高中地理((必修上册)
8-13
10.17-11.27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含地图)
(月考及评卷)
14-17
11.28-12.25
第二单元 大气环境
(月考及评卷)
18
12.26-12.31
第三单元 海洋环境
元旦放假
19-20
05.1.3-1.15
第四单元 陆地环境
(月考及评卷)
高中地理(必修下册)
21-22
01.16-01-29
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23
01.30-02.04
复习,月考及评卷
全市统考
放寒假
【高三年级第二学期】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备注
1-2
2.18-2.22
第六单元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2月17日开学,
2月18日上课
2-3
2.23-3.5
第七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第八单元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与可持续发展
3
3.6-3.12
初中地理复习
4
3.13-3.19
高中地理(选修一)复习
5
3.20-3.26
高中地理(选修二)复习
6
3.27-4.2
全市统考,放假,评卷
7
4.3-4.9
专题复习
8
4.10-4.16
专题复习
9
4.17-4.23
专题复习
10
4.24-4.30
专题复习
劳动节放假
11
5.1-5.7
专题复习
12
5.8-5.14
专题复习
13
5.15-5.21
模拟测试与答题指导
14
5.22-5.28
模拟测试与答题指导
15
5.29-6.4
学生自主复习
16
6.5-6.8
考前指导,高考
四,主要措施
1,加强教研,备课组几位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多进行集中研讨.
2,细心辅导学生,认真讲评试卷,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
3,分工协作,整合地理知识.
4注重高考信息.

新的学期,紧张有序的工作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了,本学期的高三地理教学任务比上一学期更加繁忙而重要,做好计划是完成任务的必要保障.根据台州市和学校教研室的要求,本学期我们地理备课组一定要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有的放矢,更好迎接今年的高考工作.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力,要求
一,指导思想:
针对高考形式,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由"应试型"提高到"创新型,综合型",由注重教师教向注重学生学的转变,贯彻新时期教改方案, 更新思想,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搞好高三整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工作目标
1.提高学生的能力应对高考复习.
2.解决学生问题,针对学生问题进行教学.
3.搞好阶段复习与测试,台州市模拟考试及应试技巧辅导,心理准备等.
三,教学具体措施
(一)夯实基础,查漏补缺
在第一轮复习中,主要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整理,回顾,形成知识体系,在复习过程通过以每单元为单位编写提纲,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整体认识,以一单元一练习或考试形式落实基础.台州市第一次模拟考后分专题进行训练,巩固知识,提高理解分析题的能力,这一阶段主要以历年高考或模拟题结合专题讲练,注意不同专题之间的知识联系,并在复习中查漏补缺.重视试卷的讲评,以试题(练习)为线索,进行知识巩固及答题基本技能训练,培养训练为第三阶段主要教学手段.
(二) 加强集体备课
高三地理备课组由周贤满,张美英和张恩德三为教师组成,老中新结合,都有各自的教学经验,所以每个人发挥自己的长处,一定会使高三年级的地理成绩有更大的提高.因此,我们每个星期四至少保持一个上午的集体备课时间,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分析下一周的内容,及重难点,以及例题的选择与整合,重难点的突破,学生针对性练习的编写和选择.
(三)建立互听互评机制
本学期学校加强了听课的力度,除了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课工作外,我们三人增加彼此之间的听课次数,这样既可以吸取彼此的长处,又可以平衡彼此的进度,有利于班级的平行发展.
(四)多精选精编(编)做练习题,增加考试次数
地理的学习,更多的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的最好检验方法就是练习和考试,所以本学期我们响应学校号召,备课组每周一组织学生一次进行文科综合的测验,以检查阶段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答题及规范情况,并及时指导.
四,具体活动时间安排
周次 时间 地点 内容 主讲人
1,2月20日 文综办公室 人口与环境 张恩德
2,2月28日 文综办公室 城市地域结构,文化景观 张美英
3,3月6日 文综办公室 旅游地理,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张美英
4,3月13日 文综办公室 人类面临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地理 周贤满
5,3月20日 文综办公室 世界地理 周贤满
6,3月27日 文综办公室 中国地理 张恩德
7,4月3日 文综办公室 中国地理 张恩德
8,4月10日 文综办公室 地球地图 张美英
9,4月17日 文综办公室 区位分析专题 周贤满
10,4月24日 文综办公室 气候专题 张恩德
11,5月8日 文综办公室 图表类专题 张恩德
12,5月15日 文综办公室 选择题专题 张美英
13,5月22日 文综办公室 综合题专题 周贤满
14,5月29日 文综办公室 易错题整理及解题方法指导 吴兰建

依据2007年《考试大纲》,结合本县教学实际,特制订本计划.
2008年备考,依然采取三轮复习法.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各不相同.第一轮复习从七月初到三月初,主要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复习从三月初到五月中,主要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复习从五月中到五月底,主要是提高应试能力.
一 第一轮复习
7月5日至2008年3月初,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巩固.本轮复习要注意的问题是:1,对照考纲,夯实基础不遗漏,扫清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地理知识都进行梳理和归纳,使之系统化;2,分析近年高考的新变化,把握高考脉搏;3,实行滚动复习,做到适当回顾,合理练习(复习过的内容),提升应用能力.4,全面阅读教材,掌握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复习建议:
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
自然地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应在"懂"字上下功夫;人文地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可在"精"字上下功夫;区域地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基本概念的理解运用,宜在"准"字上下功夫.
宏观把握知识结构,微观个案分析
技能培养落实到细微处
空间定位落到实处
建立联系线索,为二轮复习提升能力作有宜的铺垫
例如:空间分布的接近联系和对比联系,地理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联系,
地理事物间的平行并列关系联系,地理事物间的主次从属关系联系,地理事物间的大小包含关系联系等.
二 第二轮复习
2008年3月初至5月中,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能力提高.本轮复习可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专题为基础,以区域为平台,通过加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全面提高学科思维能力.三点建议:1,自然地理原理的图式化:自然地理的很多原理,其实都蕴涵在某些图式中,而图就在课本上;2,人文地理思维的模式化;3,热点区域联系的自然化:(1)不盲目追逐热点;(2)多联系自然地理特征,少联系人文特征.
重点,难点的专题复习之专题划分,建议以四大系统为基础,掺入题型(尤其是解答题)专题:
1.地球运动系统.包括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体的运动,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
2.人地关系系统.包括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
3.区域地理系统.包括自然区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等.
4.地理图表系统.包括日照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计算等.
5.题型专题.
三 第三轮复习
2008年5月中至5月底,注重查漏补缺和解题技巧的培养.本轮可在三个方面多下功夫:1,精选练题,2,回归课本,3,个别辅导.
复习建议:
抓主干知识,纲举目张.
重地图,抓区域核心.
重原理,讲解题思路.
关注热点,了解热点问题的地理背景.
时间及复习内容可参照下表:
时 间
复 习 内 容
训 练 内 容
I轮(7月5日至2008年3月初)
7月5-9月1
中国地理(结束高二未完成部分),选修Ⅱ(1-4单元)
单元检测2套,
9月1-9月底
选修Ⅱ(7-13单元)
单元检测4套,县摸底考试
9月底-11月底
必修上
单元检测4套, 市质检Ⅰ
11月底-元月中
必修下,
单元检测4套, 县期末考试
元月中-2月中
选修Ⅰ
单元检测2套,
2月中-3月初
世界地理
单元检测2套,市质检Ⅱ
II轮2008年3月初至5月中
依专题大小,学生的学习实际,各校灵活处理
专题复习(10-14个)
每周一个专题练习, 市质检Ⅲ
III轮2008年5月中至5月底
回归教材,查漏补缺
5月考
6月
心理调试
高考

一、 教学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教学要面向高考,在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要求的过程中,要以培养能力为主导,考察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所学内容能够融会贯通,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是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现象,学以致用。
二、 教学要求
1.教师必备的教材和相关材料。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上、下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第一、二册;初中地理1~4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历年全国文科综合试卷以及试卷分析。
2.教师要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认真学习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
3.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教学基本功的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多渠道的获取知识,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以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同时为本校的高三地理教学创出佳绩。
4.教师要用现有了课件资源和课堂背投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密度,要求及时效率和长效效率相结合。
三、各阶段复习要求
全学期的高三复习分为两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知识内容、指导思想、目标要求。
第一阶段:
时间安排:开学--第一学期期中
指导思想:明确高考要求,进入复习状态,强调基础知识的复习
教学任务:地图知识、中国地理(与高中地理选修二相结合)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注意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的落实,明确单元知识体系、认识知识点间内在关系,避免将知识点零碎的罗列给学生。
目标要求:落实区域位置、掌握区域特征,学会用综合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和区域差异。学会找出事物共性和差异性的方法,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第二阶段:
时间安排:第一学期期中--第一学期期末
指导思想:以自然地理的全面复习为主。在某一区域范围的基础上,会进行相关的自然、人文相关知识的综合复习。明确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这两大核心问题是本阶段复习的主线。在系统复习、落实基础同时,强调对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适当强调灵活性,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建立,能做到纲举目张。
教学任务:完成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的复习。
目标要求:强调对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学习和落实,各校自命题的阶段检测以检测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一,指导思想
本届高三地理复习以新课程标准与2009年高考考试说明为依据,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重视基础知识,强化各种能力的培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争取在2010年高考当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二,复习目标
1.依据新课程标准和2009年历史高考考试说明,狠抓基础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以提升复习效率,实实在在地推进素质教育.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热点重大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特别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届共2个地理班110人选修地理,其中5班学生基础好一点,6班基础相对较差.从整体看,由于生源的因素,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较差,解决地理问题能力薄弱,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只能分层教学,重点辅导.
四,具体措施
1.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和2009年地理高考考试说明,积极关注其他各省的课改方案,积极探索实践新课程改革.
2.认真备课,上课,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努力提高45分钟效率,认真批改作业练习,做到"有做必批".
3.备课组分工合作,进行集体备课,加强学习与交流,备课组内部多听课,多交流,集思广益,以不断完善.
4.加强个别辅导与答题,针对性的辅导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做到全盘计划,有序复习.在总复习过程当中做到整体部署,分段实施,步步走稳,段段落实,明确复习过程,做到心中有数.第一轮复习以单元复习为主,第二轮复习以专题复习为主,第三轮复习以综合复习和适应性训练为主.
6.练习,考试合理安排.精选题目,认真批改,细心总结分析,有针对性的讲解,提高联系,考试的效果.
7.注意实效得分.
五,教学进度安排
开学——10月16日 区域地理
10月19日——11月2日 必修一
11月3日——12月4日 必修二 选修六
12月5日——1月22日 必修三
一模前 选修二 二模前 第二轮复习
二模后 回归课本,综合练习,考前心理辅导

一,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的
(一),知识要求
1,理解地球,地图的相关知识.
2,掌握地球的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的有关知识.
3,掌握世界地理及相关分区地理的内容.
(二)智能训练要求
1,培养学生运用图像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动手实践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思想教育要求
1,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主要工作
1, 拜师学艺,取长补短 按照学校要求,新教师与老教师结对子,坚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听完课后,及时评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 集体备课,持之以恒 坚持每周一第八节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本周备课内容,重点,难点,教学目的,教法以及学法指导,对于备课中发现的问题集体讨论,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
3, 参加教研,积极踊跃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认真听取每一位同组教师的汇报课,示范课,努力探索地理教学的新路子,新方法.
4, 研究教法,及时总结 在教学工作中,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利于今后教学.
5, 教给学法,培养能力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渗透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养成自学能力.
四,重点难点
1,本学期教学的重点为自然地理相关内容.
2,地球运动,时区计算,等值线计算,大气运动是本学期难点.
五,教学措施
1,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多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适当补充课外地理内容.
3,加强双向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4,加强辅导,保证差生跟得上,尖子生吃得饱.
5,精讲多练,向45分钟要质量 .
6,虚心学习,多听课,向老教师拜师学艺.
7,集体备课,互相探讨.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届高三有四个文科班共307人,学生构成以女生为主,占70%以上,城区学生居多,寄宿生每班仅十几人,学生家庭条件好,多数学习不能吃苦;地理知识掌握的基础差,学习习惯一般,但个个自信,智力水平普遍较好;优势是:①今年高考的胜利给了我们动力,师生教与学的热情高涨 ②地理学科在综合卷中的分值比重不断提高,今年达101分、且区分度在文综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③领导、学生重视地理学科的教学。
二、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从教材中,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关地理问题,并能总结、归纳、提炼,使之形成一种尊重自然规律人地和谐发展的观念和素养,并能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学问题的能力,在高考中应对自如。
三、复习思路和方法
为培养学生能力,适应高考改革的要求,在高三地理复习
中,尽量讲究实效、实用。
基本思路是:地球和地图(已基本完成)――地球的宇宙环境――世界区域地理(已基本完成)--地球上的大气环境――中国区域地理结合高三选修教材二――自然地理的海洋环境、陆地环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人文地理――专题复习
采取的方法主要有:讲练结合法、归纳总结法,深入挖掘教材,钻研高考考试大纲,精心选题,精心备课,借助现代教学手段――白板突破难点,讲求课堂高效率等。
教学进度表(周课时:5)
周次
课时
教学内容
知     识     点
高二第二学期
50
世界区域地理复习;地球、地图、地球的宇宙环境
1∽4
(暑假)
16
地球的大气环境
大气组成、分层,大气的热状况,大气运动,天气与气候,气候资源和气象灾害
4
第一次月考及讲评
5
3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领土四端位置;面积;邻国;濒临的海洋
人口和民族的基本情况
6∽8
3
中国的地形
概况;主要山脉;主要地形区;地震和火山
3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气温分布和温度带;降水和干湿地区;气候特征;气象灾害
7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整合河流的综合治理
概况;长江;黄河,长江三峡为实例
4
第二次月考及讲评
9∽ 12
5
中国的自然资源整合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主要的自然资源结合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实例,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了解调配的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
2
测试、讲评
2
选修二第二单元 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国土整治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及其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
3
中国的农业
种植业、林、牧、渔业;农业的发展
2
中国的工业
基础工业、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工业的发展
3
中国的交通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
2
中国的商业和旅游业
商业中心;对外贸易;旅游业的发展;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区的建设和保护
4
第三次月考及讲评
13∽16
8
北方地区;水土流失的治理;农业低产区的治理;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
基本概况;黑土地和黄土地;铁路网;主要工业区和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和治理结合黄土高原等区域的实例,理解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了解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和途径;合黄淮海平原等区域的实例,了解农业低产区存在的原因、综合治理农业低产区的主要方法和成就;结合东北等区域的实例,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以及发展商品农业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10
南方地区;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交通运输的建设;城市新区的发展;海岛和海域的开发
鱼米之乡;经济林和水果;水运;工业;治水与治土;主要城市;结合南方低山丘陵等实例,理解山区开发所面临的问题;了解山区综合开发的途径;结合西南等地区的实例,了解交通建设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结合上海浦东新区等实例,理解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城市新区发展的可能模式;结合海南岛等实例,了解海岛、海域开发的意义及面临的问题;了解海岛海域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和海洋环境保护的途径
4
第四次月考及讲评
17∽20
5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
概况;从草原到荒漠的变化;农业;畜牧业;矿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问题、危害及整治,结合西北等区域的实例,理解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了解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
1
青藏地区
概况;地形和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生态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现状
1
台湾省
概况;资源;经济;人口;民族;城市
1
香港和澳门
位置;范围;人口;经济
4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三大自然区及内部差异;三个经济地带、特征、差异与发展
1
地理区域研究
意义和内容;基本方法;乡土地理调查研究
3
中国地理部分测试、讲评
4
第五次月考及讲评(期末考试)
21∽24
15
自然地理:陆地与海洋环境,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4
人文地理:必修本下册:5.1∽5.4
4
第六次月考及讲评
2006.1.14∽3.14
22
人文地理必修本下册5.5∽8.4共22节
4
第七次月考及讲评
15
选修本一
4
第八次月考及讲评

制定人:  高三地理   教研组
2010   年 2  月 24日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建立并完善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系统知识网络。
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系统,更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各知识点复习,加强习题训练,训练解题规范和提高答题速度。
提高学科内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与技巧,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处理现实问题。
教材体系内容分析说明
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更系统复习地理,我们根据《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说明》、《2010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划分十个复习专题,栏目简介如下:体系展台—对该专题知识点的要求进行重点描述、构建知识体系;重难点突破—在梳理要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深入讲解,条分缕析,以求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典型例题—从考查的知识点、命题的方式、试题的特点、体现的命题方向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重点从此类题的解题方法方面去分析,尽可能点出规律,指出命题趋势等。
定向演练—精选习题,适当选入难度稍大的题目及创新题,满足学生不同难度要求。
学生学习情况总体分析
这一届高三由于分班选科时基础差距较大,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差距反而增大,基础弱的这部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不高,语文、数学、英语总成绩不高,根据高考评价体系,他们有放松学习选修科目的趋向,甚至行为。思想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和学习上的惰性,习惯于在压力下学习、生活,在自主学习要求的氛围中,浑浑噩噩,基本不学习或不知道学习。
三门总分较高的学生,也挑轻松的学习方式,两门选修中,侧重一门,存侥幸心理,取得一个B,而不愿勤奋刻苦学习以期获取2 B。所以高分层人数也不多。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2、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
3、注重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4、加强练习及作业批改,
5、加强学法指导,减少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6.针对地理学科的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运用地图和绘制地图的能力。
7.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良好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进度具体安排
课时
周次
教  学  内  容
教学案主编
教学案审核
1
1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知识输理与检查
吴加江
徐秀芳
2
1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练习及分析
吴加江
徐秀芳
3
1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知识输理与检查
吴加江
徐秀芳
4
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练习及分析
吴加江
徐秀芳
5
2
产业转移知识输理与检查
吴加江
徐秀芳
6
2
产业转移练习及分析
吴加江
徐秀芳
7
2
地图和地球知识输理与检查
徐秀芳
陈治全
8
2
等值线知识输理与检查
徐秀芳
陈治全
9
3
等值线练习及分析
徐秀芳
陈治全
10
3
地理图表与地理计算知识输理与检查
徐秀芳
陈治全
11
3
地理图表与地理计算练习及分析
陈治全
徐秀芳
12
3
地球的宇宙环境知识输理与检查
陈治全
徐秀芳
13
3
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知识输理与检查
陈治全
徐秀芳
14
4
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练习及分析
陈治全
徐秀芳
15
4
大气的物理性质与大气运动
吴加江
徐秀芳
16
4
大气的物理性质与大气运动练习及分析
吴加江
徐秀芳
17
4
天气与气候知识输理与检查
吴加江
徐秀芳
18
4
天气与气候练习及分析
吴加江
徐秀芳
19
5
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利用知识输理与检查
徐秀芳
陈治全
20
5
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利用练习及分析
徐秀芳
陈治全
21
5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变化
徐秀芳
陈治全
22
5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变化练习及分析
徐秀芳
陈治全
23
5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吴加江
徐秀芳
24
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吴加江
徐秀芳
25
6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吴加江
徐秀芳
26
6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
吴加江
徐秀芳
27
6
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吴加江
徐秀芳
28
6
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
吴加江
徐秀芳
29
7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知识
吴加江
徐秀芳
30
7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练习及分析
吴加江
徐秀芳
教学进度具体安排
课时
周次
教  学  内  容
教学案主编
教学案审核
31
7
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知识输理与检查知识输理与检查
陈治全
徐秀芳
32
7
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练习及分析
陈治全
徐秀芳
33
7
城市区位分析与城市化知识输理与检查
陈治全
徐秀芳
34
8
城市区位分析与城市化练习及分析
陈治全
徐秀芳
35
8
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知识输理与检查
陈治全
徐秀芳
36
8
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练习及分析
陈治全
徐秀芳
37
8
农业区位分析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知识输理与检查
徐秀芳
陈治全
38
8
农业区位分析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练习及分析
徐秀芳
陈治全
39
9
工业区位分析与主要工业地域知识输理与检查
徐秀芳
陈治全
40
9
工业区位分析与主要工业地域练习及分析
徐秀芳
陈治全
41
9
交通运输的布局及其影响知识输理与检查
徐秀芳
陈治全
42
9
交通运输的布局及其影响练习及分析
徐秀芳
陈治全
43
9
世界地理空间定位、热点地区知识输理与检查
徐秀芳
陈治全
44
10
世界地理空间定位、热点地区练习及分析
吴加江
徐秀芳
45
10
中国地理空间定位和地理分区知识输理与检查
吴加江
徐秀芳
46
10
中国地理空间定位和地理分区练习及分析
吴加江
徐秀芳
47
10
海洋地理知识输理与检查
陈治全
徐秀芳
48
10
海洋地理练习及分析
陈治全
徐秀芳
49
11
海洋地理练习及分析
陈治全
徐秀芳
50
11
环境保护知识输理与检查
陈治全
徐秀芳
51
11
环境保护练习及分析
陈治全
徐秀芳
52
11
模考、迎考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金博志网址(上面图标)的“教育教学”里面有相关知识点和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