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高秀敏关系: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树立开放的校外美术教育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42:17
 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树立开放的校外美术教育观2010-06-05 22:40:46   01007461   

“21世纪即将到来,对于即将到来的新世纪,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能不能赢得这场挑战、抓住机遇、有一个更大的发展,最重要的不是资金,也不是设备,最重要的是人,是人的素质和人才问题,要切实纠正应试教育的偏向。” 这是李岚清同志的一段讲话。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而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出相当数量的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要能达到这个目的,就得从提高中小学生的全面素质着手。因此,积极开展校外课外活动,有利于从小提高青少年对各科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我们所实施的校外美术教育并非是完全专业美术教育而更多的是生活美术教育,从教育角度来认识校外美术教育课程,我们应选择有利于学生身心,对学生未来生存有帮助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关注学科的综合性、多样性,把美术学习活动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对美术文化的情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开放的校外艺术教育理念。

一、校外美术教育与课程改革前的课堂美术教学的对比

有人认为“校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我认为校外美术教育与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两个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发展。校外美术教育促进了课堂美术教学的提高,反过来课堂美术教学又推动了校外美术教育的发展。

1.组织形式多样

文化部门所属群众艺术馆、文化馆。

教育系统所属少年宫、学生活动管理中心及少年之家。

共青团和妇联所属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妇女儿童发展中心。

街道和大型社区、各社会团体、私立学校或文化艺术培训机构举办的不同类型的校外活动场所。

2.教学资源丰富

校外教育的教学资源渠道宽广,形式多样,其基本内容有:

博物馆资源、各大公园资源,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等。(如我区的蓝天工程)

3.教学活动内容丰富

校外美术教育多样性选择性。丰富而多样的校外美术教学辅导教材书籍为校外美术教育教学提供了多重选择。校外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学习绘画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探究课程训练、自然景观的风景写生速写练习、民俗艺术与工艺制作的造型设计训练。在美术馆与展览馆场所进行优秀作品的欣赏与观摩、运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进行计算机绘画的练习、参加教育系统及社区文化教育活动中所举行的各种全国中小学生艺术演展活动及艺术节等艺术竞赛与表演活动等。

无论从教学的资源、形式、时间、内容和教材几方面进行比较,都能够充分体现出校外美术教育的优势。

4.新课标的实施对课堂美术教学的影响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美术新课程的实施,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发展的变革,这场改革的深度、广度、难度和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课程教材内容生活化,加强了与学生生活和经验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从而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情趣和兴趣。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及合作中学习等。学习评价注重激励性和发展性,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注重、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

教师的观念变了,课堂教学活起来了,课程设计的三个层面,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实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的方式。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少年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中“综合”是一突出的特征。有四层一是美术、 音乐、戏剧、舞蹈、影视等多种艺术综合一体,相互补充和加强;二是感知、创造、反思等多种能力相互支持,碰撞出新的智慧;三是通过艺术与个人生长环境(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的联系,发展艺术能力;四是以人为本的探究和创造活动。综合的最高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完整的、和谐发展的人。采取“分科切入、兼及数科”和“多科综合、兼容整合”两种教学模式。在学习方式上,强调学生的参与、合作、交流,注重过程与体验,注重探究性、生成性的学习方式。在评价方式上,建立多维度、多角度、多质性评价。

 综合艺术课程是当代基础教育改革中产生的新型课程,其目标从过去追求学生艺术基本知识与技能转向追求学生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这种艺术能力,不仅指艺术的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感知、欣赏、创造、表现、反思、评价、交流等多种艺术才能和素养。而人文精神则在艺术教育活动中自然的体现出来。综合艺术教育是世界教育的一大趋势,在我国艺术教育还存在将艺术当成知识技能来教,没有把它当作人类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艺术没有真正体现出价值。因此,校外艺术教育的教师常常说:“现在学校艺术教育越来越向校外艺术教育丰富多彩,校外艺术教育怎么办?”

二、目前美术教育不适应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

1956年我国教育部首次公布了全国中小学及师范学校图画教学大纲草案。这段时期,我国的教育基本上是在前苏联的教育教学基础上建立的模式,美术教育也是如此,基本上是推行前苏联的美术教育家契斯恰柯夫的教学体系。这种教学的优势在于,通过严格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精确的表现事物的能力,为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打下了坚实基础,因而,写生、素描及色彩必然作为造型基本功在课程设置中理应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种体系至今也是提高学生造型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但是同时也湮灭美术在情感、创造、愉悦身心等诸多方面价值。这是一种比较单纯的技术训练,而不是全面综合的美术教育。

在20世纪的美术教育中,注重对艺术分离的趋势,却忽视了美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以及人文、科学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融会的趋势。以新美术课程标准为基础树立开放的校外艺术教育观以成为必然。

这种这是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他们的学科知识基础是很强的,这是优势。但是这种教育模式有一个很大的不足就是能力基础不强,也就是“高分低能”,在美术教育过程中,也是过多地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校外美术教育只是专业美术教学的培训班,家长希望学生在校外学习一门特长,是为了学生能升入“重点”校,在比赛中拿一张证书。学生们在考试中能够获得高分,但在现实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创新能力就不足了。这是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后果,由于校外教师文化素质的不同,在校外活动中也存在着不遵从学生认识规律,教学上“自流式、放羊式” 任意性教学,有活动没体验,为活动而活动,忽视活动的教育性。

2001年6月李岚清副总理在基础教育会议上非常形象的把现在的校内课程内容概括为“繁、难、偏、旧”。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学习过程中用手与用脑的关系,“三为主”模式,以教师讲课为主,以书本为主,以课堂为主的模式。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缺乏学习探究性方法,没有创新精神,美术课程缺乏综合性和多样性。

现有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重结果轻过程。功能只现于区别学生是优等生还是差等生,没有评价应有的激励作用。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不会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美术的关系,不会主动地与其他学科相联系。转变观念,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而不是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待美术教育。才能以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组织教学内容,关注综合性和多样性,将美术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会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因此,要改变由单纯重视传授知识转向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和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三、树立开放的教育理念是新时期校外美术教育的先决条件。

观念是人行动的指导,观念对人的行为起着指导和支配作用。面对新课程的改革,对于校外美术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一场教育思想的大变革,教育教学的观念也应转变。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应以新课程为基础树立开放的校外美术教育及艺术教育观。

新课程正是把自主、合作、探究这些对人的成长很重要,但曾经被忽略的东西突显出来: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精神;突显合作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突显探究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形成学生内在学习动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体现了时代精神,有助于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而这一点正是校外美术教育及艺术教育所具有的特点

教育是生活,它是以学生生活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学校教育是一门科学,其有效实施必须符合一定的原则和规律,尤其要符合我们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原则和规律。而校外教育是一门科学的同时,更是一门艺术,它必须直抵学生的心灵世界,它需要睿智、宽容、热情、创造,并引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震撼。校外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让学生今后的生活以及整个生命系统充满生机与活力,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提高学生创新和解决问题是的能力,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对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相应的适当的评价,帮助学生了解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让学生回归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作为一名校外美术教育工作者,关键是要深刻理解新形势下教育的深刻内涵,把握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我们在实施教育意义的过程中就是要“成就人”,而不仅仅是传递知识为宗旨,知识只是一个载体,它承载的是教育的意义。一门学科,一次活动,一项内容都承载着不同的教育意义,每一位孩子都是有着差异的个体,每一位学生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眼中世界,我们要关注关心每一位不同个体的学生,他们来到校外教育是要在释放压力的前提下成长提高的,我们的任务只能是让孩子找回童心,回归自然,体验快乐。选择好的教育角度,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理念。在辅导学生时,要善于选择角度,善于变换角度,树立开放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新时期校外美术教育的先决条件。

四、开放的先进的校外美术教育观符合当前世界美术教育发展的发展趋势

 六七十年代,苏联在许多科技方面领先于美国,出于战略目的,当时美国总统曾下令调查、反省美国的教育机制,几千名教育家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调查研究。其中之一是美国与苏联的美术教育差别。苏联幼儿从小学到大学都必须开设美术课,而美国只有小学到初中才有美术课。为此,美国教育部门重新修改美术课程。美术教育不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

由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以及美术教育的历史、现状的差异,因此他们的美术教育改革与发展不尽相同,但都大致具人以下三个趋势。

 第一,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美术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所作用具有的重要作用。德国,在教育家福禄贝尔等人强调艺术学科在教育中的地位思潮影响下,学校开设美术课摆脱技术化的倾向,发起了手工运动。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于社会发展的认识日渐加深,世界各国教育家对艺术课程加以关注,美术教育备受瞩目。形成了新的教育理论,如美国的艺术教育家罗恩菲德及英国艺术教育家里德提出通过美术创作活动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1994年美国制定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强调“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决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一个没有艺术的社会和民族是不可想象的。世界上许多国家以将艺术教育列入中小学的核心科目。

第二,随着美术课程的拓展,强调美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早期美术教育在课程设置以绘制为主被称为图画课,因此课程内容单一、狭窄,严重制约了学生对美术多样性的认识和感受,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美术价值的全面体现。目前,世界各国美术教育家都在改变这一现状,丰富拓展美术教育的内容,加强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与探究。

第三,注重美术文化的环境的联系,尊重民族文化特色,学习世界多元文化。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将世界人类文明拉近了距离,要求世界各民族相互尊重各自的文化和习惯,保持社会的多元性。美术与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美术教育不能脱离文化背景。保持民族独特文化是接纳艺术多元化的基础,接纳世界多元文化又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前提,以宽容、民主的观念,以多元化的态度平等看待不同民族的文化。拓展美术教育的内容。因此,开放的校外艺术教育观符合当前世界美术教育发展的发展趋势。

今天的美术教育也早已不是过去那种单纯的技能训练。美术教育更以它独特的方式起着发展和完善人格以及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作用。而我们的校外美术教育正是通过各种教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将抽象的美术知识转化为可以应用的实际知识,使学生在直接感受中了解、认识美,在感知中理解鉴赏美,在感悟中体现和创造美。从而达到较深刻的审美意识。因此说,校外美术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促进个性发展;造就特殊人才。

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目的:

1.调整培养目标,使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

2.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现在的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

3.课程内容进一步关注学生经验,反映社会、科技最新进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4.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发展的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20世纪后半叶,既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的美术教育呈现出多元化倾向。第一,重视传统文化。注重学习本民族的传统美术,以美术鉴赏学习为出发点,让学生通过鉴赏与表现制作相融合的美术活动,理解美术与文化的关系。第二,重视美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美术教育的领域,美国、俄罗斯等国家通过舞蹈、美术、文学、音乐、戏剧、影视等艺术教育活动发展学生美的能力。第三,重视视觉传达与设计教育,第四,重视自由表现的美术教育,日本,以创造主义美术教育运动为中心,重视唤起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英、美、德等国也重视自由表现的美术教育观点。

目前我国学习美术专业的学生不断增加,美术院校设计类专业加强了,这一趋势在21世纪继续得以发展。随着美术专业院校高考内容和方法的改变,改革单一的绘画技能训练的方法,把教学重点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表现能力方面来,美术各类培训班的教学也将随之改变。

校外美术教育教学活动要着眼全面多层次、开放的优化教育环境,通过多种手段和社会实践,实现科学美育、社会美育、环境美育、家庭美育。开放的校外美术教育观是符合当前世界美术教育发展的发展趋势。

五、开放的校外美术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社会实践空间。

 

金帆书画院是在教委的领导下,对全市中小学及校外单位的学生进行美术、书法、工艺及摄影艺术教育及比赛活动的校外教育组织。多年来,在专家组指导下,结合课程改革,对课堂美术教育及校外美术教育进行探索研究,从教学理念上,指导各区县美术教师实践。搭建起校外美术教育与课堂美术教育相结合的发展平台,平台是以课程改革为基础。强调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泉,为我市校外美术教育工作积累一些经验。

对当今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同时面临着“科学”与“生活”两个世界,但首先接触的且接触较多的应是“生活世界”。但由于种种教育的弊端使学生们不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又由于生活世界的教育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也自然成为其他一切教育的根源和基础,生活化也就成其为认识“科学世界”的重要方式。生活与科技是学生创造的源泉,在包豪斯的艺术教育中,早在上一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提出的:“美术教育与实践的结合,把‘教室’改为‘车间’的创举”,这一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科学教育方法在工业发达国家早已成为定论。艺术与科技结合带动了工业的发展,推动的经济的发展,相反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的美术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当今的世界美术以渗入社会许多领域。开放的校外美术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资源,为学生开辟艺术教育的新天地。

一是利用美术馆资源,美术馆教育是校外美术教育的艺术大课堂,可以开展大规模的活动,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美术活动丰富性和乐趣。金帆书画院与中国美术馆、炎黄美术馆、当代美术馆、世纪坛艺术馆等多家艺术馆合作,采取了“提供者”与“参与者”模式:与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合作,全市中小学生利用暑假到,艺术馆参观《伟大的世界文明展》内容涵盖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古罗马、印度和美洲等六大古代文明。该展对于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呈现,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对话、交流、理解和借鉴,是一项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审美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走向世界,需要了解世界;走向未来,需要了解昨天。讲解员为学生全程作生动的讲解。运用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再次与世纪坛合作为全市学生举办《我与19世纪欧洲绘画大师对话》活动。这样的活动有利于教师及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开展全体学生及家庭为对象的,以提高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为目的美术馆教育。

在参加全国科技绘画比赛时,引导学生参加中国科技馆,从中了解科学常识及未来科技。使学生有针对性的创作绘画。

与炎黄艺术馆合作展出北京市中小学生迎奥运绘画、书法摄影展。在北京市中小学生中留下深刻印象。

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与北京市教委、金帆书画院、学生管理中心。于2007年8月8日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举办“我眼中的北京奥运”北京国际中小学生书法、绘画展。因此,美术馆教育是开放的校外美术教育的大课堂。

二是利用企业公益资源,金帆书画院与西单图书大厦、电子出版社联合举办了“少儿手印绘画创作大赛展”。此次活动筹备过程历时三个多月,活动的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和启蒙少年儿童的艺术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拓展儿童的艺术思维和多种造型手法以及对色彩的认知和运用。本次活动共收到二千三百多幅作品,作品创造性的用指印、手印与辅助材料彩笔、树叶、布条等相结合,创造出无数新颖、别致、美观的装饰作品。

三是与社会资源的利用,组织参加市委精神文明办组织的全市中小学生以“八荣八耻”为主题的绘画、书法作品的评选,布展以及巡回展览等工作。

金帆书画院与中山公园合作举办“让世界了解北京”为主题的北京市中小学生速写作品展。活动以宣传中国文明,让世界认识和了解北京,通过此活动锻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是利用政策资源,为全市中小学生开展各种活动,举办《北京国际青少年艺术节暨第十三届东北亚青少年儿童画展》; 举办《让世界了解北京-心系奥运》北京中小学生书法、绘画摄影展活动,组织参加全国第一、二届中小学生艺术演展活动北京作品征集选拔,市、区艺术节比赛等活动。                          

五是加强艺术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在对外交流与合作中,有利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不足,促进教育资源的互补与共享。金帆书画院带学生到日本广岛参加第十二届东北亚和平儿童画交流展,受到广岛市民的热烈欢迎,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只有改革才能发展,惟有交流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开放的校外美术教育及活动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为他们提供了想象、创造的空间及交流的平台。开放校外教育是创新教育的重要源泉,它推动着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他们全面、协调地发展。事实证明: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树立开放的校外美术教育观似春雨润物般塑造着学生优良的品德,它对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美术教育展望》主编 钟启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美术新课程案例与评析》主编 尹少淳 高等教育出版社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主编 尹少淳 江苏教育出版社

《理解与实践高中艺术新课程》主编 滕守尧 高等教育出版社

《艺术课程》主编 滕守尧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艺术》主编 滕守尧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课程教学法》主编 王承昊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