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中国建党90周年:提高成绩从错题开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1:29:23

提高成绩从错题开始

学习失败的学生其实是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一个某门课程不好的学生,往往不愿意直面错题;假如你建议他设立个错题本或错题档案,你将会看到他表现出十分厌烦的神色。

  错题本是个宝。每一道错题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只要正确对待,错题将成为成功者的垫脚石。而对平常考试中出现的错题,你应该庆幸、高兴甚至惊喜。首先,你要庆幸错题不是出在中考或高考的试卷上;你之所以闻过则喜,是因为你研究了这道错题之后,同类型的题在中考或高考中一定不会再错,你又多了一张胜券。从这个角度来看,有些学生面对错题时感到沮丧、悲哀、烦恼是多么愚蠢可笑啊。态度决定一切。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惯,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就有什么样的学习成绩。

  古时候,一位国王带着宰相和一大群侍卫外出打猎,遇到一只老虎,被国王一箭射中,倒在草地上。没想到老虎是假死,当国王伸出手去摸虎头时,老虎突然张口咬掉了国王的一个手指,老虎被众侍卫乱箭射死。

  回到宫里,国王十分烦恼,宰相安慰他说:“一切都是为了最好做准备。大王今天可喜可贺。”国王勃然大怒:“我丢了一个手指,变成了残废,你还兴灾乐祸。”于是下令把宰相拉出去杀了。因宰相劳苦功高,众大臣纷纷为宰相求情,国王做了让步,死罪可免,活罪难饶,于是把宰相关入大牢。

  国王从大臣中选了一位新宰相,新宰相生得白白胖胖。胖宰相陪国王外出打猎,遇到了一群野人,国王的军队战败,国王和宰相成了俘虏。野人的首领见国王和宰相生得白白胖胖,便决定将这两个活物蒸熟了祭神。上锅蒸之前要将两个活物洗净,在洗的过程中野人发现国王少了一个手指。祭神之物当完美无缺,拿这样的残废祭神是对神的大不敬。于是,国王因残废而被放生,胖宰相被蒸熟了充当祭神的牺牲品。

  国王逃回宫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老宰相从牢里放出来,深刻地感悟到“一切都是为了最好做准备”这句话的道理,对老宰相佩服得五体投地。国王在千恩万谢之后问宰相:“我仍有一事不明白。你的话在我身上应验了,千真万确是真理。而你自己因说了一句话,平白无故惹来牢狱之灾,这又做何解释呢?”老宰相回答道:“假如我不被关进大牢,今天陪大王外出打猎的是谁呢?被蒸熟了祭神的又是谁呢?”

  善待错题的态度,是一种悟性,是一种境界,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做到。然而,你果真做到了,你便掌握了在学习生涯中百战百胜的法宝。学生并不是从一开始每门功课都优秀,在高一的时候,有的学生也曾经物理不及格或数学不及格。要明白,仅仅是物理中一小部分章节里的几道题做错了。学生设立错题本,培养思考错题、分析错题、研究错题、善待错题的态度和习惯,确保同一类型的题在以后的考试中不再错,因而错题率越来越少,以至于高考时物理接近满分,顺利考入了清华、北大。

  

你是如何处理错题的?

  a.对照答案进行批改,将错题打上红*,将正确答案用不同颜色的笔写在旁边,并重做这道题,直到得到正确答案为止。

  b.不,恩格斯说过,我们要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我建立了“错题本”,将每一道错题抄在上面,每次考前看一看。

  c.从错题中提炼出抽象的错误原因,提取共性,总结成今后应该注意的一条条小提示,考前看一看。

  [点评]相信a是许多人的答案。也相信许多人在用这种处理错题的方法。其实这种方法只有一点不好:那就是不敢保证下次不在同一个地方栽跟头。我们之所以错,或许是由于知识上的问题,或许是由于思维上的问题。仅将错误改正,既没有弥补知识上的漏洞,又没有纠正思维中的误区,或许在当时还能有一些印象,在一个月、两个月之后的考试中,这道错题大概早被忘得一干二净了,很可能在同一个地方错第二次。

  选择b的人已经有了对学习方法的初步重视。通过在考前重温自己的错题,一般情况下,可以避免同类错误的又一次发生。只是这种方法仍存在两个缺点:一是注意力仅仅停留在题目层面,不能从更高的高度把握问题,不能做到触类旁通;二是比较浪费时间。

  选择c:c在这里需要作一点解释:

  解不等式:lg(a-1)>f(a)

  解得:a<5

  正确答案:1

  判断y=(x3+x2-x-1)/(x-1)奇偶性

  解得:偶函数

  正确答案:非奇非偶

  我们可以将这两道题抄在错题本上,并满怀希望的期待自己以后不再犯同类的错误。当然,也有更好的选择:

  这两道题为什么会做错?究其原因,是没有考虑函数本身的定义域限制。

  于是,我们总结到:今后处理lg、分式、根式等函数时,注意首先考虑定义域本身的限制。

这就是所谓的“从错题中提炼出抽象的错误原因,提取共性,总结成今后应该注意的一条条小提示,考前看一看”。

http://q.blog.sina.com.cn/zhongk/bbs/topic/tid=15107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