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 刘涛:【金鸿95】国际金融战探密(连载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9:58:50
【金鸿95】国际金融战探密(连载九) (2008-04-14 09:46:03) 标签:金鸿95 金融 经济 战略 军事  分类:经济金融

    3、 资产证券化看金融衍生品的非法性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的行为。乍一看,很合理,可以增强流动性,大家的投资机会也增加了,多好。但是反过来想一下:人家为什么把发财的机会让给你?谁傻呀?

    还是用一个事例来说明资产证券化的危害吧,这个例子就是今天备受世人关注的次贷危机:

    在美国,有一个相当数量的低收入人群,他们无法通过贷款买房子,因为按照严格美国房屋贷款审查程序审查,他们是达不到标准的。但从1980年以来,美国一些投资银行开始降低贷款门槛,这就出现了比以往信用标准低的购房贷款,这就是“次级抵押贷款”,简称“次贷”。

    次贷的出现,好象是一件好事:对买房人来说,零首付可以买房,非常有诱惑力,虽然要付出更高的、随时的浮动利息;对放贷机构来说,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两边都有好处。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运转良好,次贷没出什么事。进入21世纪后,次贷风行美国。特别是 911发生后,为保美国经济稳定运行,格林斯潘不顾一切的放水,4年内连续25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从6.5%降到1%。这一下可好了,泡沫有了疯狂膨胀的机会。所以,今天的次贷危机里面,绝对有格老的大功。

    超低的利率、无需担保、无需首付,房价一路高升,不买房子的绝对是白痴。欣欣向荣的美国,天堂一般的美国……

    在次贷发展最快的2003~2006年,投行稳赚超高利润,贷款人房产升值,绝对双赢。但是,所有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贷款人能得起款的前提下的,如果到时贷款人还不起债了,那可就砸锅了。到2006年末,次贷已经涉及到了500万个美国家庭,规模达到了1.1万亿至1.2万亿美元。

    泡沫吹到了足够大的时候,就到了挤破的时候了,不然怎么抢钱?从2005年到2006年,美联储先后加息17次,利率逐渐提高到5.25%。房地产泡沫开始破灭。本来次贷的贷款人就是穷人,这时房价一跌,他们还不起贷款了。投行就开始收贷款人的房子,不过,这时收回的房子现在也没人要了,还在不断贬值,许多投行的周转也困难起来。从2007年2月开始,问题全暴露出来了,结果,新世纪金融公司第一个趴下了。

    如果只是次级贷款出了问题,也算不得一件大事。因为次贷占美国整个房地产贷款的14.1%,大约在1.1万亿到1.2万亿美元之间,据高盛测算,里面的坏帐只有4000亿美元。在2006年美国的GDP就有15万亿美元,完全消化的了。可问题是金融创新在里面使劲了——资产证券化:

    美国的投行也知道次贷高回报的背后是高风险,为了防范风险,也为了找到更多的资金来源支撑更大规模的放贷从而获取更多的收益。他们就打起了金融创新的主意,将一个个单体的次贷整合打包做成次级抵押债券CDO。干这个生意的投行都是欧美的顶级银行,象美林,,花旗,雷曼兄弟,贝尔斯登,美国银行,德意志银行等等。但是,这个东西的高风险性是大家都知道的,所以销路不畅,怎么办?这难不倒银行家们,他们把债券分档:优先产品、中间产品和股权产品。优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质量好、收益比股权产品低一点。然后找来穆迪、标普这些世界级的信用机构给优先CDO评了个AAA级。然后,银行家们开始大施拳脚了:

    先在无人监管的“洗钱天堂”开曼群岛注册一个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SPV(特殊目的机构),用它把所有的CDO买下来再销售,这样将来有一天CDO捅了篓子就与投行们没有关系了。有了3A的等级,又有高利润,各种大型投资基金和国外投资机构纷纷吃进优先CDO。

    剩下的高风险的中间CDO和股权CDO可就没人要了。当然,这点小事考验不住顶级银行家的智慧。他们再出钱成立了独立的对冲基金, 然后将中间CDO和股权CDO高价卖给了对冲基金——以后再出事就全是对冲基金的了。在格林斯潘超低利率的支持下,形势一片大好,房地产市场繁花似锦,次级贷款拖欠的比率也远低于原来的估计。CDO的购买者们抱着高利润的CDO哪舍得出手?结果,CDO市场一直是门可罗雀。因为没有可靠的价格信息作参考,金融监管部门允许对冲基金按照内部的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作为资产评估标准。这样一来就相当于收益率允许随便吹。很快,高利润招来了大量的投资者,他们大把的投钱入伙抱着中间CDO和股权CDO的对冲基金。既然所有人都看好这些CDO,在对冲基金经理拿着它去找商业银行要求抵押贷款时,商业银行就不能不给面子了。他们大把的借款给对冲基金。在这期间,对冲基金向银行抵押贷款的杠杆比率最高的能达到15倍。对冲基金拿到商银的钱,再向自家的投行买进更多的CDO。一个完美的良性循环。

    随着次贷被打包做成了次级抵押债券,单个的贷款风险变成了打包债券的整体风险。一旦部分贷款变成了坏账,整个一包次级抵押债就变成了“垃圾债”。风险也从投行转到了次级债的购买者手里。目前,这些次级债主要分散在五类金融机构手中,包括银行(31%)、资产管理公司(22%)、对冲基金(10%)、保险公司(19%)和养老基金(18%)。现在,这些金融机构损失惨重。到今年1月底,花旗、汇丰、UBS、美林、摩根斯坦利等大型银行和证券公司,已经撇账900亿美元;当然,欧洲的银行也受损不轻,包括法国兴业银行、巴黎银行,英国北岩,瑞士瑞银。

    在各国购买了次级债之后,风险就转移到了美国之外——全世界人民帮助美国穷人购房还贷。谁说资本主义制度下没有雷锋?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一次挤破次贷泡沫打劫的对象主要是欧盟和美国的中产阶级。巴菲特说得好,这些证券可能是金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象一个吃人的怪物。现在,中国也在忙着资产证券化。看来,许多中国人喜欢怪物,管它吃人不吃人。

    现在,虽然中间CDO和股权CDO卖的很好,但是,如果出现了违约,风险还得由银行家们承担,怎么才能把风险转嫁出去呢?再进行一次金融创新——信用违约交换CDS。CDS是一种和保险合同类似的金融衍生产品。这个产品也由投保人和承保人两方组成,投保人是发行CDO的投行们。投保人把CDO的违约风险卖给承保人。承保人就可以按月从投行那里得到一笔收入。在风险出现以前,承担风险的承保人并不需要出任何资金,也不需要与被保险的CDO有任何关系,只需要顶上一个承担CDO违约风险的人头就可以按月得钱。当然签订合约的两方都可以把CDS合约转售给其它人。这个CDS的确有诱惑力,之前一分钱不用出白赚收益!这不是天上掉馅吗?许多金融机购纷纷作为承保人买入合约。同时,许多买CDO的投资机构也从投行那边转买CDS成为投保人来避险。CDS想不火都不可能了。如此一来,投行手中的垃圾CDO的风险又转移了出去。

    在次级债市场开顺车的日子里,信贷违约掉期合同是非常便宜的(就是说每月付给承保人的费用很低),因为大家都认为次级债没有什么风险,低风险的保险合同自然是低价格的。不过,在次贷危机爆发后,次级贷款违约率上升了,保费就开始上涨,这时购买CDS就非常的不划算了。之前的承保人也就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他们得替CDO违约风险买单了。

    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投行又在CDO的基础上进行了再一次的金融创新,这是一种什么好东西呢,就是投行把自己卖股权CDO的每月收益垫底,发行一个用来购买CDS的基金(做CDO的承保人)。也就是说,购买者现在顶一个承担CDO违约风险的人头,就可以按月从CDO投保人那里得钱,在CDO出事之前不用做任何事;而且,如果CDO出现了违约风险,投行还有个底子先垫在那里赔,它赔完了别人才会赔——常听人说天塌下来有高个子的人顶着,这回真在华尔街遇上了,这可是打着灯笼都找不找的好机会,不抢那叫傻子!各种养老基金、教育基金、外国银行又纷纷加入了购买行列……

    其实,股权CDO的违约风险是CDO中最高的,当这些垃圾债券出现大比例违约时,哪里还有什么收益?所以,当天真塌下来的时候,世人才明白,原来自己是为华尔街顶着的。

    在CDO风行的时候,华尔街的天才们还发明了另一个金融衍生品ABX,它叫次级房屋贷款债券价格综合指数。当次贷风险升高、CDO价格下跌时,ABX指标随之下滑。这个ABX有点象股指期货,股指期货可以卖空股指获利,ABX则可以看空次级债市场获利。在死伤遍地的次贷危机中,有几个对冲基金就是靠着这个东西大发利市,其中一个叫保尔森的,就连索罗斯都其“请教”做空楼市的细节(是不是演戏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当然,高盛也通过看空次贷市场收入了达40亿美元,冲销了在次贷证券上的10多亿美元损失。他们的做法也不复杂:就是买入CDS信贷违约保险产品(承保人身份),做空ABX指数相关衍生产品。在次贷债券违约不断增多的时候,CDS的价格不断走高,低买高卖赚一笔,ABX指数不断走低,做空又赚一笔。一般说来,做空市场的东西都是资本市场走熊的刽子手,现在还不知道ABX在次级债市场崩溃的过程中起到了多大作用。

    当全世界都在为次贷危机买单的时候,华尔街居然还能有人大笔的赚钱,这可真是本事。

    美国的国父们有一句名言:“创造价值的不应该贫穷,不创造价值的不应该富贵”,今天控制华尔街的那些富贵人绝对不符合美国国父们的标准。如果今天主宰美国的还是美国的那些国父们那样的共和势力的话,金融衍生品绝对不可能在美国泛滥到今天这一步。他们也绝对不会看着自己人民的财富任由别人劫掠。这是路线问题,古今中国,盖莫能外。今天的美国,是民主的美国;但是,今天的美国,已绝对不是那个自由的美国。

    现在总得看一下次贷危机,是一场标准的由金融衍生品引发的金融危机。危机爆发之前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倒金字塔”:第一层是金字塔的底,是为次级信用人建造的房子;上面是建筑商、购买者、银行、广告公司等等;第三层是次级抵压贷款;第四层是次级债CDO;第五层是信用违约交换CDS,上面还有个第六层。当第三层的次贷人还不起贷款时,整个倒金字塔就崩溃了。如果没有上面的三层金融衍生品,危机是受控的;可有了上面的三层以后,天知道牵扯进来了多少企业、银行和国家。

    次贷危机爆发只是一个小的倒金字塔倒了,如果那个比世界GDP大多倍的大的倒金字塔倒了,会是怎么的一番场景呢?大家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的发挥一下自己的想象力。

    在看完了次贷危机之后,我们就可以发现资产证券化的非法性在哪里了:因为债务可以做成债券,债券的流动性又那么好,所以,一旦债务无法偿付形成死债,那倒霉的就是购买债券的人,而不是发放债务的人。在债务不能做成债券转移风险之前,贷款机构是非常小心谨慎的,不然损失得由它自己来负担;但是,一旦允许证券化,贷款机构的风险就可以转嫁,这时,它还关心贷款质量高不高吗?它还去严格审核贷款资质吗?它只会拼命的拉人来贷款,然后把贷款做成债券卖出去。用债券的方式投资也好,刺激消费也罢,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刺激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前提前贷款质量要有保证,否则贷款就不是在刺激经济发展,而是在埋地雷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证券化是在鼓励贷款机构不负责任的放贷,是在放纵经济犯罪。如果说放贷是在烤火取暖的话,贷款做成债券就是点了火之后置之不理。

 

    其实,金融创新都是为了增加流动性的。没有流动性是不行的,但是,流动性太强同样不行。拿河水来说,完全不流动的河水是死水,要臭的;但河水流动的最快的时候同样是大麻烦。因为那是洪水肆虐的时候。如果把一国经济体比作一块大陆,那么资金流就是大陆上的河流湖泊,这些河流湖泊里的水都不流动是不行的,因为那样整个大陆将没有生机;但是,水流的太快同样是不行的,那时,水流会冲垮堤岸,为害无穷。当把所有的河流都用运河连通了起来时(相当于越来越多的金融限制被取消),表面上是好事,洪水来了可以分流洪水的压力,但是,如果有人在洪水来临的时候恶意堵住了某些河道、把河水集中灌向某一条河呢?这条河的周围就要遭殃了,河堤被冲毁,村庄田地被淹没……

    事实上,在没有恶性破坏力存在的情况下,流动性是必然的。因为资金流动意味着商品交换的正常进行。在一个存在劳动分工的经济体里,进行交换是每个个体必然要进行的行为,因为他们要生存;相反的,我们要担心的是,流动性过强的恶果——为制造危机扫清道路。所以,金融管制是必须的,而且是必须严格的。

 

    4、金融创新创造出的吃人怪兽——对冲基金

 

    对冲基金还有好几个别名,其中最好听的一个叫避险基金;其实,许多的金融灾难都是它们制造的,所以,套利基金的名字是最恰当的;因为一般要求入伙人的出资在100万美元以上,与穷人无缘,所以又叫富人基金。

  对冲基金往往通过制造市场价格波动,在市场恢复正常状态时获取差价,以获取超额利润。比如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量子基金通过沽空泰铢远期合约、抛售泰铢造成泰铢汇率暴跌而获得收入。由此可以看出,对冲基金的赢利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

  对冲基金以极高的杠杆从银行借贷,从而达到最大程度地获取回报的目的。通过杠杆效应(数十倍很正常),对冲基金可以获得极高的利润率。这里就出现了一件怪事:一般说来,银行放货都是非常小心的,他们要考虑对方的还款能力。可为什么他们会给对冲基金如果高的信用额度呢?对冲基金干得本身就是极为冒险的买卖,大银行们为什么会如此信任他们?要知道,在制造金融危机的时候,他们往往可以借到上千亿美元的资金。谁会有这么大的面子?再就是,如果银行这么有把握能赢利,他们为什么不知道去投上钱做这些事,而是把钱借给对冲基金去做?这不是给别人做嫁衣裳吗?

    对冲基金的组织结构一般是合伙人制。基金投资者出资金不参与投资活动;基金管理者出一部分资金和技能,负责基金的投资决策。由于对冲基金多是私募并且门槛极高,所以基金信息非常保密工作做的非常好。为了避税和逃脱监管,在美国市场上进行操作的对冲基金一般都在巴哈马和百慕大等一些税收低,管制松散的地区注册,募集资金也只找美国境外的投资者——美国政府居然能眼看着有人在自己眼皮底下发大财不交税还能做到不闻不问,这里面能没有蹊跷?在他们把市场搅得天翻地覆却美国政府不怪他们,这又是为什么?比如这一次的次贷危机,使用高倍杠杆在一线点火导致次贷危机火烧全球的就是对冲基金。

    其实,人家不光不管,还处处护着对冲基金。比如在1998年时索罗斯攻击香港,被港府迎送痛击,这本来是当地政府维护地区经济稳定运行、保护地区居民财产的好事,却被美国官方和经济学者指责为违背自由市场原则,损害了香港的长远利益,难道香港被索罗斯抢光了才是在保护香港的长远利益?

    2007年八国集团峰会上,默克尔主张对对冲基金实施由政府主导的强制性监管,并为对冲基金的运作制订行为准则。默克尔指出,如果不加强监管,全球范围内运作资金规模已达1.5万亿美元的对冲基金可能会对各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构成威胁。但默克尔的建议遭到了布什和布莱尔的强烈反对,日本也不敢吱声,只有我们胡主席和默克尔站在了同一战壕。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对冲基金的后台不小。

    其实,象量子基金那样的对冲基金,本身就是国际金融势力手下的敢死队。他们通过对冲基金制造金融动荡、掠夺别国财富,转嫁风险和责任。比如,在制造危机时如果对冲基金赢了,赢利远在100%以上;如果赔了,结果就借款给对冲基金的银行来买单,损失就成了银行的全体股东来负担了,因为对冲基金的底子本身就少,赔光也都不够,而且还把恶名全兜了去。好不精明的算盘!

 

    第六章、地狱之门与希望之路

 

    1、人类的伟大创举:

 

    从工业革命到现在,不足240年,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也为自己在一百年内走向灭亡做好了充分准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地球给予我们人类的太多太多,可我们回报地球母亲的是什么呢?是无餍足地索取。看看今天的地球被我们人类改造成了什么样子吧:

   (1)水污染。地球上水所覆盖的面积为3.8亿平方公里,约占地表面积的70%。但是淡水储量仅占2.5%,人类实际能开发利用的淡水又只占淡水总量的0.3%。与19世纪相比,20世纪世界人口增加了2倍,而人类用水却增加了5倍。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约50%的饮用水和60%的灌溉用水因使用不当而浪费;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污水排入江河湖海,使5.5万亿立方米淡水受到污染,这相当于全球淡水径流总量的14%;过度抽取地下水使许多地区水位下降了几十米;世界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已非常严峻:12亿人用水短缺,30亿人缺乏用水卫生设施,每年有300万到400万人死于和水有关的疾病。预计到2025年,水危机将蔓延到48个国家,约35亿人将为水所困。现在,我们还不能造水,我们只能设法保护水。不要认为这是杞人忧天,正在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上,理事长拉莫斯不就说第三次世界大战可能会为争夺水资源而起吗?

    (2)土壤污染荒漠化。化肥和农药过多使用,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有毒尘埃降落,泥浆到处喷洒,危险废料到处抛弃,对土地构成了不可逆转的污染。110个国家(共10亿人)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由于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过分开发和牧场的过度放牧,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裸露的土地变得脆弱了,无法长期抵御风雨的剥蚀。在有些地方,土壤的年流失量可达每公顷100吨。滥砍滥伐、毁林造田、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使荒漠化情势加剧。现在,地球上每分钟就有10多公顷土地被沙漠吞噬,也就是说沙漠正以每年700万公顷的速度扩展。日趋严重的荒漠化正威胁着10多亿人的生存,成为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与此相关的粮食危机也逐渐表现了出来)

    (3)全球变暖。联合国有关机构最新报告预测,假若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计划得不到有效的实施,21世纪全球的平均气温将上升1.8至4摄氏度。如此下去,人类总有一天会掉进自掘的“热陷阱”里而不能自拔。据2500名有代表性的专家预计,海平面将升高,许多人口稠密的地区(如孟加拉国、中国沿海地带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多数岛屿)都将被海水淹没。气温的升高也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

    (4)森林减少。最新一份统计报告说,全世界森林面积每年都会减少1300万公顷。森林消失不仅影响生物多样性,还会影响水源和土壤,对温室气体减排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大城市里的生活条件将进一步恶化:拥挤、水被污染、卫生条件差、无安全感……这些大城市的无序扩大也损害到了自然区。无限制的城市化正在成为人类文明的新弊端。

    (5)工业污染。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即使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态系统的冰盖也受到污染。那些有机化合物、那些重金属、那些有毒产品,都集中存在于整个食物链中,并最终将威胁到动植物的健康,引起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含有许多取暖、运输和工厂生产带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威胁着数千万市民的健康,导致许多人失去了生命。每年春天,在地球的两个极地的上空仍再次形成臭氧层空洞,北极的臭氧层损失20%到30%,南极的臭氧层损失50%以上。

    (6)物种减少。由于城市化、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的灭绝。地球上物种消失的速度在加快,主要生态系统几乎都存在物种数量下降的问题。科学家们估计,每天都有若干个物种消失,再由于生物链的作用,地球上每消失一个物种,往往会引起与之相关的更多物种的消亡。人类如不尽快采取措施加以遏制,地球上近1/4的物种在未来50年内将遭受灭绝之灾。生物多样性是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共同构成的一个大生物圈系统,倘若它的平衡被严重打破,人类恐怕就难逃与恐龙一样的厄运了。

    看一下人类改造世界的杰作,真是触目惊心。这是征服自然吗?这纯粹是在慢性自杀!现在我们应该好好想一下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人类走上这不归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