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旅游公司:关于“文化大革命”起因的探讨 3 席 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35:19

历 史 专 题

然而,仅仅是理论上和对形势判断上发生失误,并不是不可以纠正的,党内并非缺乏头脑清醒的人。问题出在哪里呢?
二、集权体制和个人崇拜的恶性循环
“文革”爆发时,广大干部和群众并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在中央领导人中,对于已经开始的大规模政治运动的目的、方法、领导、依靠力量等,也有着不同看法。在群众无所知、领导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文革”竟能排山倒海地发动起来,这足以表明,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党失去了约束自己的领袖的能力,是发生“文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对此,邓小平曾指出:“我们说,制度是决定因素,那个时候的制度就是那样。那时大家把什么都归功于一个人。有些问题我们确实也没有反对过,因此也应当承担一些责任。当然,在那个条件下,真实情况是难于反对。”【注:《邓小平文选》第273页。】这里所说的“那个时候的制度”、“那个条件”,显然主要是指集权制度和个人崇拜。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它演化为集权制度是在革命战争年代,是通过“党的领导的一元化”要求而形成的。如果追根溯源,就可以看到集权制度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组织方面的一种历史特征。
在无产阶级还没有取得政权,处在地下斗争、武装斗争的情况下,强调集中这一面是完全正确、十分必要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鉴于对敌斗争尖锐,根据地分散,干部素质不整齐,存在一些不协调现象,于1942年9月通过《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正式确立了党的一元化领导原则。决定指出:“根据地领导的统一与一元化,应当表现在每个根据地有一个统一的领导一切的党的委员会。”这个规定在原则上无疑是正确的,对于在战争环境里协调党政军民各种组织的关系,集中力量,统一指挥,保证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党的一元化领导在实施中,往往不同程度地变成了党决定一切,以至党管理一切。因此,党政不分、以党代政这类问题,成了长期不能解决的顽症。这既同干部配备和干部素质有关,同时也反映了制度本身的缺陷。
从干部配备看,一般是党委干部特别是第一把手,能力强些,资格老些,级别高些。在中国这样一个封建影响深远的国度,干部和群众的等级观念极强,家长制的积习很深,党委和同级各组织的关系,很容易形成上下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