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喜欢吃面吗:关于“文化大革命”起因的探讨 8 席 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34:20

历 史 专 题

对于这种不正常现象,不能简单地埋怨别的一些中央领导人“愚忠”、“没有勇气”、“只图保住乌纱帽”等等。“文革”前的中央领导人,除了林彪、康生、陈伯达等极少数野心家外,不坚持不同看法,主要是出于维护党的团结和毛泽东的威信(当时认为这是党的最宝贵财富)。而且,在个人集权的体制下,对领袖个人的态度如何,往往被视为最高纪律。谁要是坚持反对毛泽东已下决心的某种主张,不仅为毛泽东所不容,而且也不会得到领导集体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如同邓小平所说:“在那个条件下,真实情况是难于反对。”
“文革”是在从中央到地方广大干部“很不理解,很不认真,很不得力”的情况下发生的,它带有浓重的毛泽东标记。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文革”呢?
三、“文革”的发动和毛泽东晚年的政治思考
毛泽东发动“文革”的主观意图,简单说来是为了“反修防修”;或者说,是在“反修防修”的号召下进行“文革”。
首先需要说明,为了叙述历史的方便,本文不得不多次使用“修正主义”这个词。而实际上,在“文革”10年多的时间里,谁也没有说清楚什么是修正主义。毛泽东把“修正主义”这个概念用得很广泛,很不确定。他不仅认为修正主义就是右倾机会主义,认为党的一些领导人推行的是修正主义路线,而且中国北宋末年的宋江也是“搞修正主义”。上面认识如此,下面用得更滥。主要斗争目标都是含混不清的,“文革”就不可避免地形成打乱仗。其实,修正主义这个概念是具有特定含义的,它专指共产主义运动中,某些人从右的或“左”的方面歪曲、篡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系统的理论观点。
“反修防修”任务的提出是由来已久的。早在苏共二十大后,在1957年3月召开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就提出:“在现在的情况下,修正主义是比教条主义更为有害的东西。我们现在思想战线上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开展对修正主义的批判。”此后,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和公开论战,“反修防修”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要性,就越摆越高了。
毛泽东提出国内“反修防修”的任务,起初是把重点放在“防修”上。在1963年5月召开的杭州会议上,毛泽东说我们搞社会主义革命,在城市搞“五反”,在农村搞“四清”,就是挖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挖资本主义的根子,挖修正主义的根子。他在浙江省关于干部参加劳动的七个材料上写了批语,认为干部参加劳动是“防修”的一个好办法。本来,作为一个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领袖,经常注意揭露和克服党和国家确实存在的阴暗面,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国家的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毛泽东的“反修防修”主张,不仅为党中央所接受,并且得到党内外广泛的支持和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