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全年天气怎么样:人民日报“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的生动实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3:59:02
“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正在各地广泛推行——
(见证)
《 人民日报 》( 2011年12月07日   17 版)

郭军全绘

郭军全绘

郭军全绘
“门难进、人难找、事难办”,这是许多群众去机关办事时的亲历。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通过设立代办点、指定代办人等方式,全程为基层群众代办建筑许可证、房产证、准生证等事宜,被广大人民群众形容为“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目前,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正在全国各地广泛实践。
践行“走、转、改”,近日本刊组织记者深入基层、走近群众,用心去触摸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的推广热度,感受群众得实惠后的内心温度,从而体会到各级政府以人为本、全心为民的责任高度。
福建建阳:
“你的事,我来办”
赵  鹏  刘禄兴
“我又来镇里上班了。”11月23日,我们在福建省建阳市莒口镇党委书记黄洪河的办公室里,见到了该镇后山村村主任裴世友。
身为“村官”,裴世友是后山村的“全程代理服务”代理人之一。自从莒口镇开展“全程代理服务”工作以来,裴世友三天两头往镇里跑。镇党委、镇政府的大楼,俨然成了裴世友的办公场所。
“刚才去镇土管所帮村民游福才办了个土地证。”裴世友介绍,近年来村民的口袋都越来越鼓,盖房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前来找他办证的村民络绎不绝。“所谓全程代理服务制度,其实就是你要办什么事,交给我帮你办就行了。”“全程代理服务”被裴世友归纳为六个字“你的事,我来办”。
说到全程代理,村民许德武十分拥护。去年盖新房子时,许德武找到裴世友帮忙。“你把户口簿等证件给我就行了。”没过几天,许德武就接到了裴世友的电话,“东西办好了,赶快来拿吧。”许德武所有的烦恼就在这一个电话当中解决了。
据了解,莒口村有3600人,在外经商打工的就有500多人。未推出全程代理制之前,村民办件事往往要返乡办理,现在,可以委托村里的代理人办理,实实在在解决了出门在外的乡亲们的大难题。
在农村,裴世友这样的代理人通常是等着村民们上门交代任务;而在城区,社区干部们则常常“主动出击”,把全程代理工作落实到一些特殊居民的家中。
去年底,建阳市潭城街道西门社区要给居民们统一办理医疗救助。但是82岁的李彩金大妈腿脚不便,儿子又在外务工,只好把电话打到了社区办公室。
社区工作人员当天就来到李大妈家中,拿了材料,很快就办妥了医保手续,连新版的身份证都帮李大妈一并办了。
“有了全程代理人,咱老年人真是省心了。”李大妈逢人就夸代理制度好。
一些工作繁忙的居民,同样是社区主动服务的对象。
西门社区居民余银美丈夫早逝,一个人拉扯孩子,一天要做三份工。前阵子社区整理居民申请经济适用房的材料时发现,这其中没有余银美的材料。
“银美完全有资格申请经适房,怎么会没有名字?”社区党支部书记葛丽娟估计余银美太忙了,可能没发现贴在小区里的通知。
时间已经非常紧迫,社区工作人员想尽办法联系到了余银美,并代为准备好收入证明和户口簿等相关材料,终于报上了名。
眼下,余银美已经“摇”到了自己的房子,年底就可以搬进新家。“多亏了葛大姐她们!”提到这件事,余银美无比感激。
目前,建阳市共建立受理中心13个、受理点209个,1700多名基层党员在各自所在的村组、小区、楼栋走上代理员新岗位,全市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全方位服务联动格局。推行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以来,建阳全市各个代理员已为居民申办各种事项1.2万多件,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98.9%。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全程代理制不断完善,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实行全程代理之后,代理人工作量大幅增加,代办中有时个人还要贴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代理制长效化?建阳市委书记葛晓华表示,市里正打算出台激励机制,实施财政补贴,形成补贴奖励的制度,使全程代理服务制更具活力。
“过去,全程代理制的服务范围只局限在乡镇和街道一级。现在,市政府又成立了办事服务大厅,20多家部门集中办公,既对接农村和社区全程代理服务,又方便城区群众办事,让群众真正实现足不出户办成事。”建阳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江贵华说。
江西南康:
“农事村办”便民惠民
本报记者  任江华
今年60岁的邓定明是江西省南康市十八塘乡马头村老屋场小组村民,虽然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困难,但国家的各种照顾政策像涓涓流水源源不断。
11月26日,在马头村委会、“农事村办”服务站见到老邓时,他掰起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因为只生了一个女儿,自去年起开始享受每年600元的独女户计生奖励;当年老婆结扎时,政府立即兑现2000元的现金奖励和3000元的保险;去年起,他与老婆均开始享受每人每月80元的低保;除此之外,因为年轻时当过六年兵,今年8月起他还开始享受每月160元的老退伍军人补贴。
“办理这些照顾政策的手续很繁琐,如果是自己一项项地办,非办得晕头转向不可。可我却没有费太多的精力,只是按照乡政府驻村干部和村干部指点的程序,提供一些必要的材料,然后一切就办妥了。”老邓感激地说。
“这得益于‘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又叫‘农事村办’工作制。”老邓补充说。
在马头村委会“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农事村办”工作制公告栏上,记者见到乡政府廖庆明、黄仁洲、兰芳、罗惠根、邱国龙等十名干部的名字赫然印在上面。这些干部是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的乡级便民代理员,从周一至周五每人到村里驻点值班一天,十名干部每半个月轮一回,解决群众的各种问题和诉求。
负责民政事务驻村乡级便民代理员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为家庭生活困难和低收入群众办理低保,为适龄老人办理“五保”,为80岁以上老人办理高龄补贴,有时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还要为一些家庭生活困难的群众送慰问金和慰问品。
“有钱领,有慰问品送,虽不多,但农村的矛盾数量因此大量减少,而且解决了他们的实际生活和困难。这也促使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将好事办好,让群众享受到政策的温暖。”每周一在群丰村驻村的乡级便民代理员黄鹰说。
驻村的乡级便民代理员、乡土管所所长邱国龙颇有感触。他讲述道,中石小组村民兰善忠承包了小组50亩山林,打算到承包地建一栋房管理果园,与同组老表发生纠纷。邱国龙费了好大工夫,才调解好这起纠纷,最后以兰善忠停止建房作罢。
“驻村干部可以帮助老表解决一些政策范围内和力所能及的事。但有些事还是力有不逮,比如村里修桥修路这样投入比较大的公共事务没有立项就很难实施和操作。”邱国龙说。
好在赣州市目前正在开展“三送”活动(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难)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据村支书王诚葛介绍,在“三送”活动驻村干部、赣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秘书科科长袁细平和南康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许永红、张为群的协助下,该村修通石孜头1.5公里的公路,解决了3个村小组560人的出行难;还花6万元修缮马头小学校舍的外墙。
“农业税取消了,国家的各种惠农政策也日益落实到农村,但农村的社会管理与公共事务并未自然而然地减少,有时甚至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苗头与倾向,比如因山林和地界引发的邻里纠纷等,个别极端的,以上访的方式向政府提出诉求。”十八塘乡党委书记吴斌说,“发展经济,维护稳定的压力比较大,只有工作重心下沉,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疾苦与诉求。这也是实行‘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农事村办’工作制的重要原因。”
吴斌介绍,十八塘乡建立了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农事村办”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乡农民服务中心、村家事村办服务站、党员农事村办服务户”三级“农事村办”服务网络,通过“党员帮办”、“村干代办”、“乡村联办”和“乡干代办”等方式,为基层群众提供服务,基本实现“证件村里办、小病村里医、矛盾村里调、补贴村里领、农资村里买、书报村里读、信息村里询、技术村里学”。乡里还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公开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这项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实行村干部值班监督制度,由乡驻村干部任监督员,村干部的值班和办事考勤实行“三级”审核,即由监督员、村支书和服务站主要负责人审核签字;开通监督热线电话,由乡“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农事村办”服务工作办公室对村干部开展“农事村办”工作进行监督。
贵州贵阳:
要办事,找代理
本报记者  汪志球  黄  娴
“这几年,贵阳市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我们省了不少心,办事心里有底,也不怕事被耽搁。”谈起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贵州省贵阳市金阳新区街道办事处二铺村一组的田时银深有感触。
田时银举例说,前几天他刚办好母亲的老年证,整个过程自己没多跑路,直接拿到村代理室找代理员,代理员全部办好后通知他来拿证,既方便又快捷。
2006年5月以来,贵阳市先后在10个区(市、县)开展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试点工作,将老百姓办理最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项,涉及到民政、国土、计生、公安等职能部门,全部由社区、村一级的代办员全程代理。
搁在过去,农民办事有多难?“拿盖房子为例,从村民组到村,再到乡镇、县,得跑8个部门,盖15个章。”贵阳市乌当区金华镇金华村村民刘子艳说,“折腾不说,有的部门还不把我们当回事,手续一搁就是几个月,不走关系开后门,搞不好还得‘黄’。”
实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后,整个办事流程由受理、承办和回复三个环节组成:群众到村为民服务受理室提出办事申请,同时提供有关材料;代理员负责全过程办理,将材料转给相关部门或直接转交到上一级行政服务中心,按承诺时限办理;承办事项办结后,经具体办理人签字,将相关材料移交给全程承办人并通知申请人。
过去,由于对机关情况不熟悉、对所办事项程序不了解,群众走错门、办错手续屡有发生。一些复杂事项由于牵扯到多级多个部门,许多群众感到无所适从。加上个别部门的办事人员存在生、冷、硬、顶和吃、拿、卡、要等问题,让群众感到不满。“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的推行,变“民对官”为“官对官”,变“私对公”为“公对公”,变“群众跑路”为“干部跑腿”,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暗箱操作为阳光作业,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办事难”的问题,还促使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时至今日,该跑的部门照跑、该盖的章照盖,对办事农民来说,却只需一趟工夫——把材料交给村代理员,事情办结后送到家。贵阳市开阳县花梨乡翁昭村石宝寨组村民程林,因移民搬迁,要办理迁移手续,原本要跑到20公里以外的移民站和派出所办理,但他在家门口的村全程代理服务中心几分钟就办好了。
“省时省力又省心”,这是贵阳市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以来,诸多曾深受“办事难”困扰农民的真切感受。
便捷、优质、高效、无偿是全程代理服务的四大特色,城镇三无人员、残疾人、老年人、优抚人员、低保人员是重点代理服务对象。对老百姓来说,全程代理服务意味着不花钱、不费时、不费事就能办成事,对政府机关来说,则提高了办事效率,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曾任贵阳市乌当区纪委书记的魏朝成算过这样一笔账:全区104个村、30个居委会,每村一个代理员,总共140人左右,人均每月250元补助,全年财政只需支出40多万元,给群众节约的办事成本起码在1000万元以上。
为使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高效运转,贵阳市还建立健全了四级服务机构和网络,在市、区两级分别设立政务中心,加挂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中心牌子,让具有行政审批权限的政府职能部门在该中心设立办事窗口。在乡镇、街道办事处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涉及代理业务的基层站、所、办进驻中心集中办公。村一级则设立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点,明确具体的代理员开展工作。
固定就近的受理场所,热情周到的态度,高效便捷的服务是当下贵阳老百姓办起事来最直观的印象。目前,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工作模式已在贵阳市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