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小吃贵吗:【高中综合】历史所有的部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09:54
中国古代史部分

 

 

1.原始社会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

  经济:传说中的神农氏发明了农业。

2.奴隶社会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经济:商周时期青铜器

  政治:夏朝的建立标志中国进入文明时代。

 

     

 

西周的分封制(地方管理体制)和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都体现了血缘关系。

 

  科技文化:商朝出现了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甲骨文,后演变为金文。

3.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

  东周时期即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时期

  经济:耕作方式:由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水利工程:都江堰(四川成都成天府之国)

  冶铁业领先与世界。重农抑商的传统形成。大城市里出现商业集中的现象。

  政治:诸侯争霸,统一渐成为趋势。

  科技文化:百家争鸣(儒、法、道、墨)

  司南出现(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出现最早)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成书时间不详。

4.封建社会(公元前221---1911)

①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政治:秦始皇统一六国

 

     

 

确立皇帝制度(君主专制)

 

 

     

 

郡县制(地方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形成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三公九卿制度(中央官僚机构)

 

 

  文化:文字由甲骨文、金文演化为小篆。

②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东汉(25年到220年)

  政治:刺史制度(监察地方百官)

  经济:牛耕普及。盐铁官营。东汉杜诗发明鼓风冶铁的水排。

  丝绸之路形成且来往频繁,中国丝绸远销海外,被称为“丝国”

  科技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西汉出现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文字由小篆进一步演化为隶书、楷书。后出现了草书、行书。

 

 

         

 

文学:汉赋。

 

③魏晋南北朝(220——589)

  科技文化:东晋 王羲之被称为“书圣”(行书)

  东晋出现“火药”

  经济:偏远城镇出现“草市”

④隋唐

  隋(581—618)唐(618---918)

  经济:中外通商频繁。

  出现夜市。

  唐三彩远销海外。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四川大邑“白瓷”、江西景德镇瓷器名扬下。

  科技文化:

 

       

 

诗仙:李白,浪漫主义

 

  唐诗:

 

 

       

 

诗圣:杜甫,现实主义

 

 

  唐代出现雕版印刷术。

 

 

         

 

欧阳询

 

 

         

 

颜真卿    楷书

 

 

         

 

柳公权

 

 

  书法家

 

    怀素

 

 

         

 

张旭之     狂草

 

 

  政治: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出现和发展

 

 

 

⑤宋元

 

  

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6)

 

  经济:商业繁荣,海上丝绸之路。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瓷器: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浙江龙泉窑。

  科技文化:理学出现,二程理学、陆九渊心学。

 

         

 

毕昇的活字印刷术。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宋词: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

 

 

         

 

苏轼

 

 

         

 

黄庭坚   北宋四大书法家

 

 

         

 

米芾

 

 

         

 

蔡襄

 

  绘画:北宋文人画形成。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元 (1271—1368年)

 

  政治:行省制度(地方管理制度)

⑥明清

明(1368---1644)

  政治: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

 

     

 

明成祖朱棣设内阁。

 

  科技文化:《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

 

         

 

朱熹理学集大成、王守仁心学完善,李贽反传统。

 

 

         

 

科技开始落伍与世界。

 

 

  经济:明后期实施海禁

 

   晋商、徽商

 

清(1644---1911)

  古代部分(1644—1840)

  政治:雍正帝设军机处。

  文化:《红楼梦》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经世致用的思想。

 

  经济:闭关锁国

      晋商、徽商

      粉彩瓷器

  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从秦开始到明清达到顶峰走向衰落,从开始的有利于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的形成到晚期的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性,中国的发展必须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形成和存在的经济基础。长期的中国古代社会,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世界古代史部分

 

公元前8世纪,希腊地区形成数以百计的小国寡民的城邦(雅典最著名)

公元前594年 雅典的梭伦改革 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公元前506年 克里斯提尼改革 标志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公元前443---429 伯里克利当政时期 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地区发生了西方思想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人文主义产生(普罗塔戈拉、苏格拉底、斯多亚学派)

公元前509年 罗马成立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

公元前449年 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颁布

公元前30年 屋大维建立罗马的元首制,共和国转为帝国

公元一世纪 罗马统治下的巴列斯坦地区基督教产生

395年 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

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制度崩溃

1054年 基督教会分裂

十四世纪 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十四至十七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人文主义复苏)

  文艺复兴初期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十日谈》)

  文艺复兴后期代表人物: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十五世纪晚期 英法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圈地运动开始

  1487年 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1492年 哥伦布初次航行到美洲

  1497-1498年 达加马开辟西欧到印度的新航路

  1517年 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 (《九十五条论纲》)

  1519-1522年 麦哲伦船队环航地球

新航路开辟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1564---1642伽利略 近代科学之父

 

  

 

1588年 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西班牙海上霸权丧失

 

  1600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

十七世纪初 法国殖民者开始在北美拓殖

  17世纪 荷兰凭借强大的商船对垄断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的“海上马车夫”

  荷兰在美洲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今天的纽约),强占了中国的台湾

  1607年 英国殖民者开始在北美拓殖

 

 

 

中国近代史部分

《中国近代史上册》 §1-1 【鸦片战争】

一、识 记:
1.从乾隆后期开始,清朝政治的腐败日益暴露。
2.在正当的中英贸易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贸易顺差)
3.1840年6月,英舰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8月,鸦片战争结束。
4.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自发的反侵略战争。
二、理 解:
“禁烟运动”: 鸦片的输入严重危害了清朝的统治;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他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1839年6月,虎门硝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显示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三、分 析:
鸦片战争是否“维护商业”的战争?——不是。①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他们的炮舰和走私船不断出现在中国东南海域,进行骚扰和侵略。鸦片战争的爆发正是这些侵略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和必然结果。②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居于出超地位。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掠夺财富,进而发动了对中国的武装进攻。③这种说法掩盖了鸦片战争的侵略本质。
§1-2 【鸦片战争的影响】

一、识记:
1.1842年,中英在南京签订《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1843年,英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从中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3.1844年,签订中美《望夏条约》(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口岸“巡查贸易”;美国人有特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等)。中法《黄浦条约》(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注:均享有《南京条约》的特权
二、理解: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率,须同英国商定。
三、分析:
鸦片战争的影响: ①社会性质的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战后,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等开始遭严重破坏。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 社会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③革命任务的变化:中国人民由反本国封建统治变为肩负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3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识记:
1.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法军队在广州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联军委员会。
3.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俄国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二、理解:
《天津条约》: 1858年(俄、美、法、英)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④外国人可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⑤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白银。
《北京条约》: 1860年(英、法)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准许华工出国;⑤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1-5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一、识记:
1.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组织上帝会。
2.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宣布起义,太平天国在永安整顿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3.1853年太平军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
4.1853年林凤祥、李开芳进行北伐;1855年石达开在湖口大败湘军;1856年太平天国派秦日纲东征。
5.曾国藩于1853年创建湘军,成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主力。
二、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①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②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③自然灾害严重。
三、综合:
《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价:
⑴内容: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平均分配土地和劳动产品。通过这一方案,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⑵评价:①进步性——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②局限性——这种绝对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和当时实际,是无法实现的空想。

§1-6 【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

一、识记:
1.1856年发生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洪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担任军事指挥。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
3.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二、理解
太平天国运动的功绩:①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②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③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有深远影响。④太平天国的领袖还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又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⑤是19世纪中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的组成部分,与亚洲人民共同打击殖民者。
三、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⑴主观上: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自私、狭隘、落后)。②战略上的失误(偏师深入等)。⑵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联合镇压。

§1-7 【新思想的萌发】

一、识记:
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是新思想的倡导者之一。
2.鸦片战争后,出现了一批介绍世界的书籍。有姚莹的《康輶纪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
二、理解:
《海国图志》: 魏源根据《四洲志》等资料编写,阐述了作者“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对开阔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起了积极作用。
三、分析:
新思想萌发的原因:①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看到时代剧变,乾嘉考据之学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倡导实行社会变革。②鸦片战争失败促使他们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面向世界了解认识西方各国,萌发了新思想。
四、综合:
《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
⑴内容:①政治方面,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各省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②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鼓励技术发明,兴办保险事业。③文教方面:反对迷信,提倡兴办新式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④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文化交流,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⑵评价:①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②它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的愿望和要求,根本没有实行。

§2-2 【洋务运动】

一、识记:
1.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后期以“求富”为旗号。
2.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有安庆军械所(曾国藩·最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最大)、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民用工业有轮船招商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
3.洋务派筹划的海防: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成立海军衙门)
4.洋务派创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还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
二、理解:
“洋务派与顽固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出现的两派。洋务派在中央以奕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顽固派以倭仁为代表,他们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慈禧暂时支持洋务派)
三、分析:
洋务运动破产的主要原因:
①西方列强的制约和洋匠的敲诈,企业发展困难。
②清政府内部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③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仅凭地方上热心洋务的督抚去搞,难成大业。
④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2-3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一、识记:
1.早期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2.中国无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外商企业中,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3.中国无产阶级的特(优)点:①受压迫最深(三重),革命性强。②大多出身于破产农民,便于结成工农联盟。③集中程度高,便于宣传、组织工人进行斗争。
二、分析: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①革命性: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②妥协性: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又对其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
§2-5 【甲午中日战争】
一、识记:
1.1894年7月,甲午中日战争开始。1895年4月结束。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2.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1894)、黄海战役(1894)、辽东战役(1894)、威海战役(1895)。
3.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及意义:丘逢甲、徐骧率台湾义军,刘永福的黑旗军联合抗日。表现了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反侵略典范。
二、分析: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①日本为吞并朝鲜,侵略中国,实现其“大陆政策”而蓄意发动。②西方列强对日本的侵略采取默许或纵容态度。③朝鲜东学党起义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契机。④清政府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不认真备战。⑤日不宣而战。
2. 《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的影响:
⑴内容: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⑵影响:①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②加剧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并便利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③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④投资设厂,进一步掠夺中国原料和劳动力,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总之,《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7 【戊戌变法】

一、识记:
1.早期的维新思想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兴办学校,实行君主立宪。代表有王韬、郑观应。
2.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守旧,阐述变法图存道理(《变法通议》)。
活动:开办万木草堂,招徒讲学,著书立说,宣传变法维新;公车上书;创办报刊;成立政治团体。
3.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内容及实质:⑴内容: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⑵实质: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交锋。
4.百日维新: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变法。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戊戌政变,新政共推行103天。(除京师大学堂外,新政全部废除)
5.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①政治方面: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废除旗人寄生特权。②经济方面:京师设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撤驿站,设邮政局。③军事方面:裁撤绿营,精练陆军;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④文教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中小学堂,兼习中西学科;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设译书局;准许设立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游历。
二、分析:
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失败原因及教训:
⑴意 义:①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②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③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⑵失败原因:①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用改良的办法,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②在顽固势力的进攻面前,寄希望于袁世凯和外国侵略者,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⑶教 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2-8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识记:
⒈1898年,赵三多竖起“扶清灭洋”大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⒉1900年,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1900年6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
二、理解:
“扶清灭洋”口号:①具有爱国性质,有利于争取官军。②盲目排外,让群众放松警惕。
三、分析: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⑴内容: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②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③拆除北京至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⑥修订商约。
⑵危害:①巨额赔款使中国和中国人民更加贫困;②在北京设立“使馆界”,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控制之下,成为“洋人的朝廷”。③外务部居六部之上,便于清政府按侵略者旨意推行卖国政策。④清朝官吏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⑤修订商约扩大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总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3-2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一、识记:
1.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政治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机关刊物为《民报》。三民主义为“民族、民权、民生”
2.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内容: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
3.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1911年黄兴指挥黄花岗起义。
二、分析:
评价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①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②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③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因而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3-3 【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

一、识记:
1.四川的保路运动规模最大;同盟会会员吴永珊在四川荣县建立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
2.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武汉成为辛亥革命的摇篮。胜利后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
二、分析:
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的原因——①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较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为革命党的骨干。②武汉是帝国主义较早入侵的地区,群众的反抗思想高涨,有较好的群众基础。③革命党人在此进行了较长的起义准备。

§3-4 【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朝的覆亡】

一、识记:
1.帝国主义对辛亥革命的干涉:军事威胁、经济封锁、扶植袁世凯(代理人)
2.南(伍廷芳)北(唐绍仪)代表在上海英租界举行和平谈判。
3.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正式退位。
二:理解: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春孙中山在南京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力;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约法还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项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革命派想以此来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是中国第一部资阶民主宪法。
三、分析: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教训:
⑴意义:①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它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它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也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③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⑵教训:没有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没有依靠人民群众,实行土地制度改革。因此,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彻底改变,革命果实被窃取。


§4-1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一、识记:
⒈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1913年宋教仁在上海车站被刺杀。1912年反袁的二次革命。
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入侵山东,提出“二十一条”。将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的五月九日作为国耻日。
⒊1915年,袁世凯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1915年底护国运动开始。
⒋梁启超发表《异 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反对袁世凯称帝。
二、分析:
“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内容:①要求承认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所享有的一切权力,并加以扩大。②要求延长日本租借旅顺、大连及南满铁路、安奉铁路的期限为99年,并承认日本在东三省南部及内蒙古东部的特殊权利。③规定双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④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⑤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国警政及军械厂由中日合办。
危害:中国的主权和利益遭严重侵害,将出现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

§4-4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一、识记:
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⒉“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成为当时并存的两大思潮。
⒊民国初年著名的实业家有:张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等。
⒋20世纪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历史意义: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5-1 【新文化运动】

一、识记:
⒈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⒉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⒊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是口号。
⒋李大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二、理解: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影响:
⑴内容: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⑵影响: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②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③对五四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④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三、分析: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①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并加紧侵略中国。②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③思想文化方面;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民主共和思想的熏陶,但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5-2 【五四爱国运动】

一、识记:
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⒉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6月初,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主力。
⒊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内容:①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卖国贼职务。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二、理解:
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②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③无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⑤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三、分析: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②伟大功绩在于“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④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⑤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3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识记:
⒈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新阶段的主流。
⒉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全面地、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⒊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周恩来等先后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⒋1919年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宣传改良主义。
⒌1920年秋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任书记。
⒍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⒎1922年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中心任务是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⒏工人运动的领导机关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把第一次工人运动推向顶点。
二、分析
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①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②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③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④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⒉二七惨案的教训:①必须要有自己的武装。②必须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6-1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一、识记:
⒈1923年,中共在广州召开“三大”,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⒉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通过《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⒊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建立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二、理解:
⒈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到同等重要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⒉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⑴条件:①中共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②国民党在当时各政党中具有许多优点和优势。③孙中山的欢迎和共产国际的指示。⑵方针: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三、分析: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的区别:
①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②民主革命阶段后,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6-2 【国民革命的兴起】

一、识记:
⒈英国侵略者于1925年在上海制造了五卅惨案,从而掀起了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五卅运动。(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
⒉省港工人大罢工是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1925年6月-1926年10月)
⒊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进行了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⒋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汪精卫任主席。
§6-3 【国民革命的发展】

一、识记:
⒈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⒉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一时成为革命的中心。
⒊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在陈独秀、周恩来指挥下取得胜利。
⒋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先后制造了“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南京惨案”。
⒌1927年国民政府收回了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
二、分析:
北伐战争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的原因:①国共两党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②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③北伐军广大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6-4 【国民革命的失败】

一、识记:
⒈帝国主义的干涉,制造“南京惨案”等。
⒉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又提出了“整理党务案”。
⒊1927年,蒋介石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⒋1927年,汪精卫制造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全面破裂和大革命失败。
二、分析: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⑴原因: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它们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破坏。主观方面,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革命的领导权。 ⑵教训:①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