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米其林街头小吃:苏州:茶馆泡出城市慢生活(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7:45:18

苏州:茶馆泡出城市慢生活(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9日 13:55 《现代苏州》 茶馆泡出城市慢生活

  锐调查 Sharp Survey

  新茶馆时代

  记者 崔开磊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苏州的一些小茶馆近年来已逐渐被淘汰出局,一部分茶馆向苏城内外众多的园林名胜转移;另一部分朝品茗与品尝风味小吃的方向发展;而剩下的则大打文化牌,走品牌化、连锁化路线。据不完全统计,苏州目前拥有自助式茶楼、休闲茶室、茶餐厅、奶茶铺、音乐茶座、茶艺馆、评弹茶楼和书院茶楼等各种形式的茶楼茶座茶饮经营场所近600家,多家纷争给苏州茶馆市场格局带来的变化是显著的。传统茶馆的界限渐渐模糊,主流茶馆走向成熟,‘洋’茶馆跑马圈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一些小规模茶馆选取鲜明的个性特点作为特色,与综合性大茶馆相互补充,分享市场。毋庸置疑,多元化发展的苏州茶馆市场如今已进入了新的时代。

  茶馆泡出城市慢生活

  每座城市都有它的生活节奏,苏州是“如歌的行板”式的悠闲节奏,百年兴盛的茶馆业,便是这种“当代悠闲”的最好注脚。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虽然“数字”和“速度”已成为衡量指标,但是适当放慢脚步、尽情享受闲暇时光的“慢生活”对苏州人来说很有必要。

  “车快点开、路快点走、饭快点吃、工作快点完成……忙忙忙的生活,我都快崩溃了。”在园区一家外企工作了多年的老张对忙碌的生活深有体会,每天排的满满的工作使他失去了很多“自我的时间”。于是这些日子,老张有意地让自己过上“慢生活”:

  寻一个茶馆,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里坐上一天,关掉手机,抛开工作的烦恼,享受生活的乐趣。

  白领爱上茶艺

  群仙沐浴、观音出海、春风拂面、高山流水……这么优美的词语,是在说什么呢?原来,是对茶艺表演中的一些动作的形象描绘。前些日子,赵丽和她几位闺中密友在凤凰街上的茶弥道茶艺馆,观看了这段茶艺表演。

  “生意还不错,周末的时候人比较多。”茶弥道茶艺馆的店员告诉记者,苏州现在很多白领开始钟情于茶艺,看重的主要是它可以提升生活品位,并能净化身心、修身养性,而茶文化本身也会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感。

  李先生是园区一家日资企业的高级主管,同时也是一位“茶迷”。由于工作关系,他经常和一些来自日本的生意伙伴打交道,而这些日本朋友大部分都喜欢茶,对中国的茶艺也很着迷。本来对茶一窍不通的他,因为交际需要而参加茶艺兴趣班,逐渐对茶有所了解,后来还爱上了茶艺,成为了“茶迷”。他认为,喝茶是一种很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学习茶艺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放松自己的过程。学茶艺能让人颐养性情,沉静身心。平时的工作压力很大,休闲的时候,好好地为自己、为家人泡上一道茶,别有一番情趣和满足。

  李先生还告诉记者,学茶艺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从中能体会到不少的乐趣。他以前觉得茶叶贵得不可思议,有的上好茶叶一两就要几百块钱。后来他在兴趣班里亲身参加了一次采茶活动,就觉得好茶叶贵得很值得。从上山采茶叶,到选茶、炒茶、制茶;他辛辛苦苦地干了一天,才有区区二两茶叶的“成果”,做出来的干茶质量还差强人意。他这才意识到好茶叶的难得。在泡茶、品茶中,他同样有不少的体会。现在和朋友喝茶,他讲起“茶经”来就滔滔不绝,有时候见日本客户还会给他们做茶艺表演。“我的朋友现在都管我叫‘茶王’了。”李先生笑着说。

  茶馆娱乐方式多样

  “人们热衷于棋牌娱乐的方式来减压消遣,那么就在茶馆开设这类服务,不仅要满足茶友前来品茗的需求,也要为消费者搭起一个休闲娱乐的平台。”在双塔开了一家小茶馆的张老板对这种经营模式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既然称之为“茶馆”,就应该有包容的思想,茶馆虽小,五脏俱全。在苏州,有不少茶馆是为一些商务人士提供休闲品茗、商务洽谈、茶餐茶宴、茶品交易的场所,在专提供品茗的场所同时,还能为人们提供一个娱乐休闲场所。

  在走访平江路上几家茶馆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不论是从外地慕名而来游客,还是工作或居住在周边的普通茶客,都在这里品出了“慢生活”的惬意。“没事的时候我会叫上几个朋友出来打打牌。”家住相门的王先生告诉记者,苏州茶馆几十元到上百元的消费档次满足了各阶层的需要,平时清闲下来总喜欢到茶馆坐坐,跟朋友聊聊天,弄上一壶碧螺春,休闲时光过得优哉游哉。

  “除了馥郁清香的茶饮外,这里还提供各式精致的茶点小吃。”一位茶馆老板告诉记者,在他们茶馆,经常有一些茶客来了一待就是大半天,茶点只能作为零食小吃,到了用餐时间人们还是愿意吃正餐,为此茶馆还准备了一系列的家常小炒,供茶客食用。

  在茶馆吃苏州点心

  “你哪是来喝茶的,是吃点心吧。”同事小向平时喜爱吃甜食,有时去茶馆小聚,她总时吃点心多于喝茶。在苏州,茶馆里都会配有点心,但是最出名的还要属“品芳”。

  提及品芳,爱喝茶的老苏州人也许很少有人不知道。位于平江路上的品芳始创于大清光绪年间,曾设在玄妙观西角门雷尊殿,为当时旧货业、经纪业等有关行业的“茶会”,也是苏州文人雅士聚集之所。据了解,当年周作人在苏州时,常在这里听书、喝茶、吃生煎馒头。

  “在品芳,你可以品尝一百三十年的苏州味道,茶酒、小吃、点心重新复原,品尝原味苏州滋味。”由于“品芳”是小向和她朋友们出去喝茶的“根据地”,于是她还当起了品芳的“推广大使”。“我最喜欢吃酒酿圆子。”小向告诉记者,酒酿圆子在品芳买的人最多。

  当然,除了酒酿圆子,其他的点心也相当不错。

  泡泡馄饨,亦叫“绉纱小馄钝”,半透明的皮子薄如蝉翼,透出里面点点粉红色的鲜肉馅,清汤里有青蒜、蛋皮丝、香干丝,增色不少。这是旧时“骆驼担”上的“头牌”。

  糖粥,准确叫应该是“赤豆糊糖粥”,一碗白米粥,因为有糯米加盟,更显稠香。面上一勺过滤豆沙,洒上几朵金黄桂花。令人想起“笃笃笃,卖糖粥”的姑苏小巷叫卖声。

  粢毛团,现在苏州街头已很少见,让人有久违之感。一只小小肉团子,外面滚了糯米后上笼蒸出来的,犹如顽皮的小刺猬,吃起来富有童趣。

  茶馆都市文化新标签

  时代在变,茶馆在变,而不变的是茶的味道。

  旧时,苏州有很多有闲市民习惯于早晨在茶馆里长时间逗留,称为“孵茶馆”,故而街巷里茶馆多如星棋。长期以来,苏州人深谙茶的韵味,人们慢悠悠地度日,小桥流水滋养出来的闲情逸致,加上精细的点心、娴雅悠扬的昆曲、轻清柔缓的评弹,表达出苏州人的生活爱好。如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也不忘“偷得浮生半日闲”。夏日里倚窗而坐,约上三五好友,沏上一壶香茗,雾气氤氲中,别有一番风味。

  光阴的味道

  在苏州,闹市有茶楼,巷陌有茶摊,园林有茶座,处处有茶馆。尤其是老街老巷,隔一段距离,便会闪出一间茶馆来。当年苏州人的“孵茶馆”,主要是吃茶、听书、品小吃。上点档次的茶馆,都有自己的书场,人们一边听书,一边品茗,一边挑选着小贩们不断送来的种种小吃。

  “老式茶馆在苏州城里已为陈迹,须到城外的乡间小镇,或者仍保留一二。”家住双塔的马师傅是一位老茶客,他告诉记者,有一年他在东山的一条老街上见到久违的旧式茶馆,几张八仙桌,柜架上摆放着老茶客们寄存的茶具,搪瓷杯、紫砂壶,更多的是大小不一的各式酱菜瓶,一侧竖着卸下的排门板,人们就坐在那门板上喝茶聊天,条件简陋却不亦乐乎。

  不同于东山那简朴的茶馆,苏州城内的茶馆大多是有楼座的。“一式八仙桌,有的用茶壶,有的用盖碗。茶可以随意点,有绿茶、红茶、花茶等等。一般茶楼都供应早点,或者可以为茶客代买早点。”马师傅说道。

  在他眼里,苏州茶楼里比较有名的早点有灰汤粽子、生煎馒头、蟹壳黄、茶叶蛋等。“这灰汤粽子十分有特色,粽子加上草木灰煮,所以粽子呈淡黄色,有一种特殊的香味,据说能助消化。这在其他地方好像没有见过。后来有人嫌麻烦,用食碱来替代草木灰,结果味道差远了。茶客还可以点一些茶点,多用苏式蜜饯、瓜子、五香豆等。”

  “茶馆不仅仅是喝茶的地方,还有其他的一些功能。”喜爱喝茶并对茶馆略有研究的老教师张秉德告诉记者,苏州的茶馆,历来承担着三大功能。其一是通信息:大到天下风云,小到夫妻相骂,不论信息大小,每天都要到茶馆来议论一番;其二是做生意:这也是苏州商界的一大特色,人们称之为上茶会,茶会虽不是固定的组织,但某一行业在某一茶馆的某一堂口、是早茶还是午茶,全凭约定俗成;其三是化解矛盾,旧时为解决民间纠纷,大多邀约至茶馆评理,称之为“吃讲茶”。“老茶馆的这些功能已经逐渐消失或弱化,但茶馆依然是苏州人消遣、娱乐、休闲、工作的好地方,有人在那里交上了朋友、有人在那里谈成了生意、有人在那里陶冶了性情……”张秉德说道。

  随着时代的变迁,老式茶馆已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那些风格多样的新茶馆。时代在变,茶馆在变,而不变的是茶的味道,一杯茶,那茶里荡漾着的是生活所赋予苏州人的闲情逸致,飘溢出的是生活的滋润与芳香。
苏式茶馆的标签茶馆泡出城市慢生活

  苏式茶馆的标签

  如果让我说出一种生活方式最能体现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苏州,我会说茶馆评弹。在苏州,最好的享受大概莫过于在入夜时分去茶馆里听一场评弹,旋律委婉悦耳,韵味醇美厚重,这抑扬顿挫的曲调,总是挠到人心最痒处。苏州钱塘茶人、春蕾茶馆都是可以晚上听评弹的地方,安静夜,春茶润心,评弹润神。茶馆的草根与评弹的优雅、温婉柔和的特点与苏州人的性格不谋而合,因此也成就了苏式茶馆的独特标签。

  吴严,苏州钱塘茶人总经理,他对近些年苏州茶馆业的发展颇有感触。2001年左右,杭州开始兴起了一种自助茶点和茶水结合在一起的杭式茶馆。吴严是杭州人,他在看到杭州的自助式茶馆兴起后,也想开这样一家茶馆。吴严感觉到苏州有喝茶的氛围,苏州人也有泡茶馆的习惯,于是他在2001年选择了在苏州十全街开了一家自助式茶楼。

  这样的茶馆很不一样,第一,茶卖得很贵,38元一位,相当于原来公园里茶馆茶价的10倍甚至20倍;第二,茶馆的消费时间很长,茶和茶点、茶餐结合在一起,分上午9点到下午6点、下午6点到第二天凌晨2点两个消费时间段。原来的苏州人是没有这样泡茶馆的;第三,茶楼的装修风格很另类,茶楼里有很多的古典艺术品,刚开张时还有人会误认为这里就是古玩店。

  “在当时的苏州来说,在这样的氛围里喝茶,每晚还能看着苏州评弹表演是件很时尚的事。”吴严说道,钱塘茶人的开张开启了杭式茶馆在苏州的走红,而要说苏州茶馆业真正复兴起来也始于此。

  自从杭式茶馆走红后,苏州茶馆一直在与杭式茶馆较劲。苏苑茶楼动用了“苏苑”这块老字号招牌,以图唤回老苏州人的记忆;怡园则把店开进了苏州园林,用苏州城市名片打动消费者;水天堂,则兼容了杭式茶馆的优点,大打文化牌,特别是其请来一些苏州著名的糕点大师,推出了许多业已失传的苏州点心如蟹壳黄、生煎包子、海棠糕等;此外还把小桥流水、亭台楼榭搬进了茶馆,在文化上与苏州市民找到共鸣。

  新城,新茶馆

  在我们的印象中,茶馆一直都扮演着中老人聚会休闲场所的角色。而园区作为一座现代化新城,主力军以青年人为主,在年轻一代中,茶在园区还拥有怎样的市场?

  2007年5月15日,著名学者易中天就来到了春蕾茶馆,茶馆的一曲评弹“蝶恋花”让易中天连声赞叹;2010年12月,翰尔园在园区低调亮相,不仅是大手笔,一开就开出了“苏州最大茶楼”;2011年1月28日,来自英国的下午茶馆安薇塔登陆月光码头……近些年,苏州很多老字号已纷纷开出分店进军园区,而“洋”品牌更是看中这块“宝地”,如今在园区,寻觅一家合适自己的茶馆并非难事。不难看出,苏州茶馆的繁荣不仅仅在古城内,也在园区。

  以园区翰尔园茶馆为例,它从茶馆的经营定位,到茶馆室内的装饰布置;从茶座的设置安排,到茶壶、茶具的搭配;从茶点、茶食、水果的安排,到配套的服务可以看出它的消费群体,以青年人为主。

  翰尔园坐落于湖滨大道的湖滨楼二层,并占据了湖滨楼二层的大部分空间,建筑外侧有扶梯可达二层。从二楼平台的入口处进去,则是一番中西合璧的天地。大大的天井内是锥形玻璃包围起来的直达电梯,环形走廊两侧放着红木书案和座椅。白色印纹墙底上“翰尔园”三个字附有红色印章,门口摆放着仿古马车和花轿,精心的布局尽显浓浓中国风。

  穿过走廊便是茶楼大厅,而这里却是另一副景象,青砖地面、中式立柱,红褐色槅扇、天花、屏风切割的空间中,点缀着黄色的宫灯,温馨而古朴;在各个角落你同时又能发现各种金属质地的现代装饰品和欧式壁灯,中式风格和欧式气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时尚简约。

  据了解,整个茶楼共有3000平方米,大厅散客区共有60个卡座,可同时容纳客人近230人,此外还有6个包厢,可容纳客人从4人到30余人不等。既然是茶楼,茶自然是主角:宫廷普洱、伯爵红茶、珍品祁红……无论是绿茶、红茶还是碧螺春,来这里的顾客都能找到自己的中意口味。

  在园区工作的王先生就是翰尔园的常客,因为做生意的缘故他需经常到茶馆里会朋友、谈生意。“茶馆的环境比较清静优雅,非常适合谈生意,尤其是双方为价格僵持不下时,喝喝茶、聊聊天就可缓和气氛,也可以随时转换话题。不同于在酒吧,在茶馆谈生意轻松、舒适,头脑清醒,生意容易成交,没有什么后遗症。”正如王先生所说,饭店、酒吧可以是庆祝生意成交之地,但茶馆无疑是洽谈生意最合适的地方。

  除了商人,在园区的一些茶馆里,不乏一些自带笔记本电脑、把茶馆当成第二办公点的年轻一族。“现在茶馆里都能上网,我的工作很自由,不需要在单位坐班,我喜欢茶馆里的环境,笔记本一放、插上网线、点上一壶茶,在这种氛围中人的精神状态也好,工作效率要比办公室高得多。”申小姐是一位时尚的白领,因为工作很自由,她常常会在茶馆里待上一个下午,在网上聊聊天、查查资料、写写工作方案,兴起时一个电话把几个朋友喊过来,聚聚会、聊聊心事,要是聊得投机,索性就在茶馆吃完晚餐再走。

  除了翰尔园,园区还有很多其他风格的茶馆。如果你喜欢评弹,李公堤上春蕾茶馆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喜欢欧式的,位于月光码头上的安薇塔英国茶馆值得推荐。玫瑰花样的座椅,纯欧式的装修风格,醇厚的玫瑰红茶……据说这里的一些点心在苏州仅此一家。

  如果说苏州茶馆业逐年扩大,发展繁荣,是反映苏州这座城市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那么园区茶馆的发展则反映了茶文化对当今城市、经济发展更高层次的作用,是体现茶与茶文化最直接的载体——城市茶馆对当今人们生活品质所起重要作用的轨迹。

  寻求传统茶文化与当今社会经济、都市人群需求三者的有机结合,是茶馆成功的关键。茶馆是否繁盛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这座城市的生活品质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