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恒伟建设有限公司:小世界现象和分散式搜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40:11
小世界现象和分散式搜索

The Small-World Phenomenon and Decentralized Search 

【Jon Kleinberg, SIAM News, Volume 37, Number 3, April 2004, Young 译】所谓小世界现象,或称“六度分离(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是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s)中的基本问题,即每个人只需要很少的中间人(平均6个)就可以和全世界的人建立起联系。在这一理论中, 每个人可看作是图(graph)的节点,并有大量路径连接着他们,相连接的节点表示互相认识的人。这是一个涉及社会学,数学和计算科学问题的多学科交叉问题。该问题源于社会心理学家Stanley Milgram上世纪60年代作的实验:“追踪美国社交网络中的最短路径”。他要求每个参与者寄信给一个住在波士顿附近的“目标人物”,规定每个参与者只能转发给一个他们认识的人。Milgram发现完整的链平均长度为6个人。那么为什么社会网络中只包含了如此短的路径呢? 

最近,应用数学家Duncan Watts和Steve Strogatz提出利用小世界性质(small-world property)来研究网络:一个高度聚集的包含了“局部连接”节点的子网,连同一些随机的有助于产生短路径的长距离无规连接(random long-range shortcuts)。除了对社会、技术和生物网络的唯象研究(empirical studies),Watts和Strogatz还考虑了以下简单模型系统:以一个d维格点网络开始(d-dimensional lattice network),给每个节点添加一些少量随机长距离连接,把它们连接到随机选择的一些终点上。这样构建的网络将会有局域聚集(local clustering)现象及短的路径,如同现实世界中发现的大多数网络一样。(图1,2) 


图1.带有单个随机连接的二维格点网络

图2. 带有多个随机连接的二维格点网格(Watts-Strogatz模型) 

Milgram的研究有两大发现,社交网络中短路径的存在仅是其一,其二是社会中的人们,他们仅知道自己认识的人,就能很快地把信件转发到任何远方目标。用计算术语来讲,就是关于路由算法(routing algorithm)的效率问题,这一算法可完全依靠本地信息来找到到达目的地的有效路径。这一分散路由方案也有力地揭示了社会网络中一些潜在的惊人特点。 

模拟小世界现象的这一特点向人们提出了进一步的挑战:我们能找到可以证明Milgram式分散路由生成的短路径的模型系统吗?对Watts-Strogatz模型及其变量的数学分析结果令人惊讶。首先,在一个带均匀随机连接(uniformly random shortcuts)的d-维网络中,没有找到关于搜索短路径的分散算法;第二,这是一个具体的例子,在网络中存在着短路径,但本地信息不足以构建这些路径。 

然而,更进一步研究,我们发现对Watts-Strogatz模型做一些微小改动就会使搜索更有效:不是均匀地加入长距离连接,而是按某种分布率在网络结点间添加连接,即让在d-维空间中节点连接的几率随距离的增大以d次幂衰减。实际上,随距离的d-次幂几率衰减统一了所有距离的“尺度”——与一个节点距离为1 - 10节点构成连接的数目大致和它与距离为10 - 100,100 - 1000等的节点构成连接的数目一样(图3)。 


图3. 按d次幂衰减带有多个不同距离的随机连接生成的结点 

在互联网的点对点(P2P)文件共享系统中,这一利用连接几率随距离衰减的连接方式能够建立搜索得到了证明。在P2P中,文件内容需要通过一个节点以分散方式检索另一节点。换句话说,结点执行搜索协议时就像是在参与Milgram的实验——令人惊奇地说明了在计算和社会科学中传递信息的方式。在计算世界里,数学模型被转换为简易的设计原则。 

作者Jon Kleinberg是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的副教授。

相关连接:http://mathforum.org/mam/04/essays/smallworl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