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松粮logo:珍稀野生鸟类 第五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6:44:36
   

  珍稀野生鸟类 第五辑

 

 

        

    金刚鹦鹉产于美洲热带地区,是色彩最漂亮,体型最大的鹦鹉之一。共有6属17个品种。具对趾足,每只脚有4只脚趾2前2后。尾极长,属大型攀禽。原生地是森林,特别是墨西哥及中南美洲的雨林。食谱由许多果实和花朵组成,食量大,有力的喙可将坚果啄开,用钝舌吸出果肉。在河岸的树上和崖洞里筑巢。比较容易接受人的训练,和其他种类的鹦鹉能够友好相处,但也会咬其他动物和陌生人。寿命最长可达80年。

 

          紫蓝金刚鹦鹉是鹦鹉家族中个头最大的成员,体长可达1米,体重超过1.5公斤。鲜艳的蓝色羽毛和弯钩一样的巨大鸟喙使得它们格外惹人注目。紫蓝金刚鹦鹉擅长交际、顽皮而又聪明。然而人类的猎捕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使得野生鹦鹉的数量在持续减少。野生紫蓝金刚鹦鹉的故乡是巴西。全球95%的野生紫蓝金刚鹦鹉栖息在此。紫蓝金刚鹦鹉是世界上最珍稀的生物,由于身价昂贵,它们一直是逐猎的对象,如今这种珍稀的生物正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虎皮鹦鹉(学名:Melopsittacus undulatus)是鹦形目鹦鹉科的鸟类,又名娇凤,属小型攀禽品种,原产于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野生的虎皮鹦鹉栖息于林缘、草地等处。结群活动。以植物种子等为食。繁殖期为6-1月。营巢于树洞中。每窝产卵4-8枚。孵化期为18天。性情活泼且易于驯养,在中国是大众最喜欢的宠物鸟之一,野生种群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葵花凤头鹦鹉(学名:Cacatua galerita)是鹦形目凤头鹦鹉科的鸟类,共有四个亚种。体长40-50厘米,体羽主要为白色,雪白漂亮,头顶有黄色冠羽,愤怒时会竖起头冠呈扇状竖立起来,就像一朵盛开的葵花。亚种中菲茨罗伊河亚种是蓝眼圈,其他三种均是白眼圈。食物包括种子、壳类、浆果、坚果、水果、嫩芽、花朵、昆虫等。语言能力一般。喙的力量强大,需要养在金属笼子中。同许多凤头鹦鹉一样,作为宠物饲养需要主人大量时间陪伴。羽粉较多,需要定期沐浴。叫声嘈杂。野外分布于澳洲的北部、东部与南部,塔斯马尼亚和印尼的一些岛屿。
  丧失自由的葵花凤头         米切氏凤头鹦鹉(学名:Cacatua leadbeateri)是鹦形目凤头鹦鹉科的鸟类。体羽白色,头上有红黄相间、色泽分明的美丽的冠羽,栖息在干燥与半干燥有树的开阔地区,通常成对或一小群活动,与其他种类的凤头鹦鹉群聚。食物有草类、谷类与水果的种子、松果、无花果、昆虫幼虫、水果、核果等,分布在澳洲境内。

 

 

      红耳绿吸蜜鹦鹉(学名:Glossopsitta concinna)羽色鲜艳,主要以花粉、花蜜与果实为食物,鸟喙比一般鹦鹉的长、更特别的是细长的舌头上有刷状的毛,称为刷状舌,方便该鹦鹉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身体内部的构造也很特别,它们的体内有一种特别的消化酵素存在,以便分解食物。但由于该吸蜜鹦鹉没有消化谷物饲料的必要,它们的沙囊处理硬食物的能力较其他鹦鹉弱了许多。

 

    

         虹彩吸蜜鹦鹉(学名:Trichoglossus haematodus haematodus)羽色鲜艳,主要以花粉、花蜜与果实为食物,鸟喙比一般鹦鹉的长、更特别的是细长的舌头上有刷状的毛,称为刷状舌,方便该鹦鹉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身体内部的构造也很特别,它们的体内有一种特别的消化酵素存在,以便分解食物。但由于该吸蜜鹦鹉没有消化谷物饲料的必要,它们的沙囊处理硬食物的能力较其他鹦鹉弱了许多。

            林肯港鹦鹉(学名:Barnardius zonarius)是鹦形目鹦鹉科的鸟类,共由3种亚种组成,依亚种不同约36-40cm。由于分布地区广,栖息的地区包括了开阔的尤加利树林、灌木丛、农地果园、海岸地区、沙漠区、郊外、公园等。它们大多在地上觅食,食物包含了花蜜、草类种子、水果、花和昆虫等,有时会因对农作物造成损失而被猎杀,在澳洲北部的族群会有季节性的迁徙。
         金太阳鹦鹉鸟体大部分为金黄色,头顶、脸颊两侧、下腹部、和背部下方都带有点橘色的色调;尾巴内侧的主要覆羽为深绿色并带有点金黄的色调、翅膀部份的主要飞行羽为深绿色,尖端带有点蓝色;翅膀外侧的次要飞行羽为金黄色,并参杂些许深绿色的羽毛;眼睛外带有一圈白色的裸皮;鸟喙为黑色,虹膜为深棕色。幼鸟体色和成鸟相同,但是头部的金黄色带有许多绿色的羽毛,翅膀也大多为绿色。            桃脸情侣鹦鹉(学名:Agapornis roseicollis)为鹦形目鹦鹉科的鸟类,在希腊语中“Agape”是爱的意思,而“Ornis”则是雀鸟的意思,故又称为“爱情鸟”。是一种非常喜欢群居及深情亲切的鹦鹉。体长一般在15厘米左右,体重40-50克。喙腊白色,眼睛黑色。在人工饲养的培育下,有了很多不同羽色的品种。以各种植物种子、水果和桨果为食。在野外,该鸟常集群危害农作物及果园,遭到当地农民驱赶。由于这种鸟羽色艳丽,常被捕捉饲养,致使野生数量越来越少。       彼斯奎氏鹦鹉亦称鬃头鹦鹉、鷲形鹦鹉(vulturine parrot)。 鹦形目(Psittaciformes)彼氏鹦鹉亚科 (Psittrichasinae)中仅有的一种鸟类。学名Psittrichas fulgidus。栖于新几内亚北部森林坡地。尾短、体大小如乌鸦,体长约50公分(20吋)。体黑色,腹部红色,腿灰色。头前部无羽毛,颈上有硬羽。雄鸟眼后方有显著红斑。吃果实和柔软植物。成对或小群飞行。飞行时比其他鹦鹉更多滑翔。不像其他鹦鹉那样从一个树枝攀到另一个树枝,而是从一个树枝跳到另一树枝。南美鹦鹉Gypopsitta vulturina也称为鷲形鹦鹉。  失去自由的彼斯奎氏鹦鹉        橙顶锥尾鹦鹉鸟体为绿色、喉咙和胸部上方为浅橄榄色,胸部下方以及下腹部为黄绿色;前额靠近鸟喙的地方有一块橙色的羽毛,接著其後的头顶带有蓝色的羽毛;翅膀内侧的覆羽为黄绿色,尾巴内侧的羽毛也为橄榄黄色;眼睛外围的裸皮为奶油色,鸟喙带点肉色;虹膜为浅\黄色。母鸟前额的橙色羽毛比较窄且比较少,和幼鸟一样。         澳洲国王鹦鹉(学名:Alisterus scapularis)是鹦形目鹦鹉科的鸟类。共有2个亚种。是体型最大的澳洲长尾鹦鹉,也是体型最大的王鹦鹉,主要栖息在海拔1625m以下的山区森林中,会随着气候的变化而有迁徙的行为,繁殖期间主要栖息在潮湿浓密的森林、峡谷区森林、开阔的尤佳利树林、草原林地、河流旁的森林等地区,食物包含了水果、浆果、种子、坚果、花朵、蔬菜、植物嫩芽、昆虫幼虫等,会至果园及农田内觅食,而造成农产品损失。   亚马逊杂交鹦鹉      费希氏情侣鹦鹉         牡丹鹦鹉亦称情侣鹦鹉、爱情鸟。属鹦形目,鹦鹉科,计有9个品种,均产于非洲。 牡丹鹦鹉在我国饲养共有3个类型:即黑头牡丹鹦鹉、红牡丹鹦鹉和黄头牡丹鹦鹉。牡丹鹦鹉体长一般在15厘米左右,体重40-50克。喙红色,眼及蜡膜白色。头部黑褐色,颈部有赤黄色的环带。上胸浅绿色,背部和翼为绿色,翼端呈黑色,尾绿色,脚灰色。 野生的牡丹鹦鹉生活在热带丛林中,常集大群生活,一般在树洞中营巢繁殖,以各种植物种子、水果和桨果为食。在南方,该鸟常集群危害农作物及果园,遭到当地农民驱赶。由于这种鸟羽色艳丽,常被捕捉饲养,致使野生数量越来越少。          西部玫瑰鹦鹉这种鹦鹉头部、胸部、腹部和尾羽内侧为红色;脸颊、下巴、眼睛和鸟喙之间为黄色;颈部和背部为黑色,并带有绿色滚边,有些年纪较大的鸟还会带有红色滚边;肩膀羽毛为黑色,到尖端渐渐变为绿色;翅膀内侧中间覆羽为黑色;翅膀边缘、翅膀外侧中间的覆羽和翅膀内侧覆羽为蓝紫色;次要飞行与覆羽为绿色,外侧小飞行羽为蓝色;背部下方和尾部上方的飞行羽为绿色;内侧尾羽中间为深绿色,尾巴内侧浅蓝;鸟喙浅\灰白色;虹膜深棕色。母鸟的红羽颜色较深,胸部、腹部上方、头顶、颈部和脸颊下方为绿色,并带有很宽的深红色滚边;背部为深黑色,每片羽毛均带有很宽的绿色滚边;翅膀外侧覆羽为绿色,并带有些蓝紫色。次要飞行羽覆羽和外侧次要飞行羽仅有少许蓝色;背部下方和尾羽上方覆羽为绿色;上方尾羽中间为深绿色;有些母鸟翅膀内侧会带有白色的斑纹。幼鸟主要为绿色和橄榄绿色,前额、胸部、腹部和尾羽内侧均分布些零星的红羽;年幼的公鸟有许多红色的羽毛,尤其是胸部带有很多橘红色的羽毛;脸颊的黄羽通常还没有长出来;幼鸟需要14个月才能长成成鸟般羽色。   栖息环境和习性:西部玫瑰鹦鹉主要栖息于草原地区、开阔的林区、果园、农耕区、充满树木的牧地、沿著水流经过的草地等;偏好木麻黄树和金合欢属林木,仅有非常少见的情况下才会前往浓密的桉树林区。他们平时大多成对或是组成小群体活动,仅有在食物充足的时候才会聚集比较多的数量于农耕区觅食丰收的农作物;生性安静并不容易被发现,大部分被看见都是他们从地面飞起的时候;在白天炎热的正午,偏好栖息于高大的桉树上休憩,在农地或是农舍附近的鸟相当友善,很容易信任人类,对鸟会紧密的待在一起;他们飞行的速度相当快,时常会伴随刺耳的鸣叫声,和穆拉加鹦鹉(Mulga Parrot)很相似,相当显而易见。          红领绿鹦鹉(学名:Psittacula krameri)是鹦形目鹦鹉科的鸟类,共有4个亚种。体长38-42厘米,体重108克左右。是长尾的绿色鹦鹉。嘴红色;尾蓝色,端黄;雄鸟头绿,枕偏蓝,上体深草绿色,下体与上体同色但较浅。颈基部有一条环绕颈后和两侧的粉红色宽带;从颈前向颈侧环绕有半环形黑领带。雌鸟整个头均为绿色。主要栖息于山麓开阔的疏林地带以及村庄、农田和乡镇庭园等地区。以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也吃谷物和其他灌木浆果、花朵、花蜜等。分布于塞内加尔、几内亚、埃塞俄比亚、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越南和中国。
         斑点亚马逊鹦鹉 身长:38厘米(15吋),翼长220-252毫米(8.5至10吋), 为身型最大的亚马逊鹦鹉,平均540-700g。 栖息地一般在热带雨林、海拔1,500米的山区森林、有灌木或树木的半开阔丛林等;喜欢聚居於森林边缘。非繁殖期间会一双一对或多至20只一群聚居;常见於清晨及黄昏时份往返栖息地;有时会与橙翅亚马逊鹦鹉(Amazona amazonica)、黄头亚马逊鹦鹉 (Amazona o. nattereri)、黄颈亚马逊鹦鹉(Amazona o. ochrocephala)或红眼先亚马逊鹦鹉(Amazona autumnalis)一起群居。在聚居的树上或会有超过数百只聚集。进食时保持安静,约早上七时便见它们在觅食,进食时间比起其他品种的鹦鹉为早。它们会定时聚集於河流边缘以进食矿物泥及於浅水处沐浴。喜欢嘈吵地穿梭於树林间,由于保护色的关系,在树上难以察觉。会在同一地区内迁移;飞得极高,飞行时张开双翼快速拍动,其叫声频率高,与钟声相似。          双黄头亚马逊鹦鹉会在6、7岁后或更晚后头部的黄羽才会长到整个颈部与胸部 ,语言能力强。栖息于热带稀树草原、落叶林、太平洋沼泽森林等,大部份栖息在海拔500m以下的低地,多成群或一小群活动,由于栖息地严重的破坏,以及人为盗捕的猖獗,使的野外数量大幅下降,双黄头亚马逊亚种已列入一级保育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