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迈科技行政部:昙花终于怒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2:57:11

昙花终于怒放

张诗剑

  我爱昙花,因为她素白、洁丽、清香。

  三年前的春天,坪洲诗友涓涓亲自给我家送来一株昙花苗,种在白瓷壶里,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结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我高兴极了!也许更因为内子陈娟曾做过《昙花梦》。涓涓是一位有心人。

  不久,我便依照涓涓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上,天天浇水,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日月如梭,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她结蕾开花。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时间久了,心情也淡然了,花开不开任她去吧。心想,她总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她能延续生命,也就不敢奢求了。

  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数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了许多,如小型的佛手。至农历八月十三日,花蕾开始爆口,嫩緑的花苞有紫色的花纹,前端露出白色。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必定要怒放了。我常到花架边观察,见她放大一些,再放大一些,大约到晚上九时,她便开始临风开放。那开放时的美态神韵,真令人鼓舞,使人陶醉!令人感到神奇的是,原先柔软下垂的筒型萼部,竟能徐徐向上翘升,像白天鹅抬头作状,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絶伦。啊,她就是“月下美人”啊!

  过去未见昙花开放,既神秘,又向往,真想一睹其仙姿芳颜。那时看到的都只是画家笔下的清影和摄影家镜头下的清艳,见不到她的动态美姿,也闻不出她的清香。今夜如愿以偿,真正见到鲜活美丽的昙花怒放,真是欢喜欲狂!此刻内子陈娟因到香港大学学医迟迟未归,不能赏到月下昙花弄清影的妙趣,感到遗憾!

  这朵昙花大达二十八厘米,二十多片玉瓣,花冠巍峨灿烂,高雅雍容华贵,香气清新诱人。中秋佳节前夕,一轮清秋月已高悬,一家人在春田街的花架边,围观欣赏月下美人,乃是今秋最美好的享受。

  种昙花三年,不开属自然,开了亦属自然,何必计较时间的迟早?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立就意味着一切。”此乃真理名言。她一年不开,两年不开,第三年终于怒放了。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一切冷嘲热讽都是无济于事的。

  “昙花一现”,有人为之叹息,有人把它当做贬义词,这是不公平的。她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何况昙花既能“一现”必能“再现”。花虽一时枯萎,叶还在,茎还在,根还在;她耐旱耐热,粗生多长,插枝便可繁殖,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我爱昙花!

  【作家小传】

  张诗剑,原名张思鉴,笔名还有张皓、剑鸣、东乔等。1938年出生于福建省长乐县。1960年考入厦门大学中文系,他酷爱诗词歌赋、绘画雕刻,毕业后遭逢“文革”。1978年定居香港。任采风通讯社编辑,《香港文学报》主编、龙香文学社负责人。他业余坚持诗文创作。在各大报刊发表两百多首诗和近百篇散文、散文诗、书评。有诗集《爱的笛音》,散文诗、随笔合集《诗剑集》等。

  【赏析】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写昙花盛开的文字多如牛毛,要写得能超越前人,实非易事。张诗剑也许由于他的太太陈娟写过轰动一时的长篇小说《昙花梦》之故,所以他对昙花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写起来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作品写昙花从冒出小蕾,开始爆口到终于怒放,文笔紧凑而有气势;写它怒放时的神采风韵,有难得的佳句:“……原先柔软下垂的筒型萼部,竟能徐徐向上翘升,像白天鹅抬头作状,随之花瓣缓口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这样的文字,是诗人发挥了艺术的想象力,用诗的语言写的。它不仅写出了昙花的形态美,也写出了昙花的动态美,形象生动逼真。

  作者并非为写昙花而写昙花,而是为着揭示人生的哲理。沿着这样的思路,作者先写对昙花的期待心理:由于一天天一年年过去,未见结蕾开花,心情已“淡然”了。但也没有放弃,第三年终于怒放,至此作者写道:“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这就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最后一段为“昙花一现”辩护,歌颂它与群花不同的品性和顽强的生命力。进一步深化了文中的哲理意味。

  (作者:张诗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