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药股票估值:天津的文昌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0:32:05

《史记·天官书》载:斗魁附近有六颗星,名文昌宫,其星分别主人的命运、禄命、灾祸等事宜,至汉代时已开始成为人格化的民俗现象,被民间广为敬奉。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津城百姓对文昌的笃信日趋深厚,文昌俨然是无处不在的民间俗神了。

老城东门里的文庙又称孔庙,乃天津文脉的根基所在。文庙自明正统元年(1436年)创建以来,不断重修或增建。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文庙开凿泮池的同时,在庙东位置重建了文昌祠。另据乾隆《天津府志》卷之十所附“寺观”载:“文昌庙在东门内,明永乐间建。”明永乐年(1403年—1424年)所建的东门内文昌庙是早于文庙始建时间的,它与文庙之间的关联是有待进一步考证的。

天后宫是天津民俗文化的发祥地,在从祀的诸神中,文昌殿位于天后宫南侧临近后院的位置,殿西即是民立第一乙种商业学校,校中学子尽得文昌垂佑。

在津南古镇葛沽,人们曾编出一段顺口溜形容当地的庙宇风貌。其中一句道:“穷三官,富药王,不穷不富是文昌。”葛沽的文昌庙约建于明代,大殿为单层砖木结构,面阔三间。1877年,经当地名士提议,文昌庙与药王庙、长寿寺一并改建为津东书院,李鸿章曾亲笔题书匾额,以示对文化的敬重。

清代中叶,天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文化事业的进步。乾隆年间,天津在清科举中试的人数达到了367人,无怪乎光绪《重修天津府志》中曾有“天津士人,工于应试文字,近年兴人会试者逾百数,实为天下罕见”的慨叹呢。

1787年,一座文昌宫在城西北处兴建而成。文昌宫东临天安寺,西倚海潮庵,又与稽古寺、铃铛阁遥相呼应。文昌宫最初名为文昌祠,规模不大。

修葺后的文昌宫,除原有的正殿更加恢宏之外,增设后殿一座,东西配殿六楹,字炉一座,照壁一座,宫门二座等,建筑形制日益完美,百姓无不拍手称快。竣工后所立的《文昌帝君宫重修碑记》曰:“惟愿同心历久,踊跃如初,庶几神宇常新,勿令荒芜如故,则有赖于后来者正不浅矣。津门文教之邦,登贤书而捷南宫者蔚然接迹而起。凡在士林,尤宜崇奉,是此宫之兴废,士气之盛衰攸关。”

文昌宫的焕然进一步提升了此地的文风之盛。就在两年后,翰林院庶吉士、钦命直隶分巡天津河间等处兵备道金洙奉命观察至津,厚赞天津文脉,在其筹划下,举人侯肇安、举人梅成栋、进士王天锡等名士又在文昌宫旁海潮庵设立了著名的辅仁书院。西北角文昌宫的规模与影响在津堪称首屈一指。

在西青杨柳青南运河南岸有一座文昌阁,据清乾隆《天津府志》载:“明季建,崇祯七年重建。”崇祯七年即1634年。杨柳青文昌阁古道沧桑,流芳至今。文昌阁为砖木结构,六角三层,通高约20米,清咸丰十年(1860年)和1941年重修。文昌阁最下为砖砌基座,正面设有券门。二层正面为木隔扇门,其他五面以砖墙封护,开设有八角形或圆形的透窗。三层开敞,每面均作隔扇门窗,出木构回廊,登临远眺,心旷神怡,犹如仕途一片光明。阁顶为六角攒尖式,六条垂脊的下端置垂兽、仙人等,上端的吞脊兽背负着宝珠而成阁顶尖,造型巧妙生动,别具一格。

在静海旧县城东有一座魁星阁,是由时任静海知县陈愈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捐薪修建而成。据当地县志载,嘉庆十六年(1811年)夏季的一天,风雨交加,电闪雷鸣,风雨过后,魁星阁消失无存。嘉庆和同治年间,魁星阁曾经过二次大规模的重建与修缮。阁内的魁星塑像源于“魁星点状元”的典故。塑像依据“魁”字为“鬼”脚踢“斗”而造型,魁星一腿向后翘起,如“鬼”字的竖弯钩笔画,一手持斗,一手握笔作批点文章的样子,风格十分独特,生动富趣。

静海县城内东南角另有文昌阁一座,建于1740年,是当时城中的制高点之一。嘉庆年间,当地一位名叫刘润的文士见文昌阁年久失修,出于对文昌的尊奉和家乡文脉的祈福,忍痛变卖了相当的家产,捐资修葺一新,颇得百姓赞誉。“敬惜字纸”的习俗也同样在此间盛行多时。时至20世纪40年代,文昌阁残毁得只遗一座高高的土台基了,到了重阳节仍有人来此登高。

文昌也是老天津书坊业、纸行、刻字业崇奉的祖师之一。传说秦始皇焚书的时候,文昌帝君把许多书籍藏到了深山中,躲避了书籍和文化人的厄运。所以,与文化息息相关的行业便奉文昌为祖师了。缘此,一些书商在文昌诞辰日前后都联合在一起举办恭庆仪式,祈祷及演剧活动既有期盼事业兴旺的意愿,又有同业联络感情、交流沟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