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女副省长:小学典型应用题多解详析(二)-小学数学网-学而思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1:05:46
 

归一、倍比和归总算法

  归一算法,是平均算法的扩展和延伸,它是已知总数量及其计算单位的个数,通过求单位数量解答应用题的一种解题方法。其特点是有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跟着变化,而且变化的规律相同,和正比例算法彼此相通。

  归一算法的基本结构类型有两种:一是已知单位个数及其总数量,求若干单位的数量,叫正归一;二是已知单位个数及其总数量,求若干数量的单位个数,叫反归一。

  归一算法的数量关系式为:

总数量÷单位个数×若干单位个数=若干单位的数量

若干单位数量÷(总数量÷单位个数) =若干单位的个数

  倍比算法和归一算法,特点与结构均相同,只是解法不同;归一算法是通过求单位数量解答问题,倍比算法是通过求两个同类量的倍数解答问题。归一算法以“等分除法”为运算基础,是两个不同类量相除,首先求的是每个单位的平均数;倍比算法以“包含除法”为运算基础,是两个同类量相除,首先求的是两个同类量中,大数是小数的倍数。

  倍比算法的数量关系式,在整数范围内,每一种类型又分为两个亚型;即同为求若干单位的数量,在单位个数大于若干单位的个数时:

总数量÷(单位个数÷若干单位个数) =若干单位的数量

在单位个数小于若干单位的个数时:

总数量×(若干单位个数÷单位个数) =若干单位的数量

  同为求若干单位的个数,在总数量大于若干单位的数量时:

单位个数÷(总数量÷若干单位数量) =若干单位个数

在总数量小于若干单位的数量时:

单位个数×(若干单位数量÷总数量) =若干单位个数

  归总算法与归一算法相反,它是已知单位数量和计算单位的个数,通过求总数量解答问题。其特点是有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跟着变化,不过变化的规律相反,和反比例算法彼此相通。

  归总算法的基本结构类型也有两种:一是已知其一单位数量及其单位个数,还有另一单位的个数,求另一单位的数量;二是已知某一单位数量及其单位个数,还有另一单位数量,求另一单位的个数。

  归总算法的数量关系式为:

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单位个数=另一单位数量

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单位数量=另一单位个数

  1.山东豆腐王用25斤黄豆,可做出150斤豆腐。照这样算,75斤黄豆可做出多少斤豆腐?

分析一 先求出一斤黄豆可出150÷256()豆腐,便知75斤黄豆可做出6×75450()豆腐。如此得归一解。

150÷25×75450()

  答:75斤黄豆可以做出450斤豆腐。

分析二 先求出75斤黄豆是25斤黄豆的75÷253倍,可知75斤黄豆做出的豆腐,也应是25斤黄豆做出豆腐的3倍。如此得倍比解。

150×(75÷25)150×3450()

  答()

  答()

 

  答()

  2.王营小学的全体学生做少年广播体操,开始每行50人,正好站满28行;后来改成每行40人,可站满多少行?

分析一 要知每行站40人可站满多少行,应先求出总人数。那么,由开始每行50人正好站满28行,求出总人数为50×281400(),可得归总解。

50×28÷4035()

  答:每行40人可站满35行。

分析二 因为每行人数×行数=到操人数,已知到操人数一定,每行人数与可站行数成反比例,所以可用反比例解。

设每行40人可站满x行。

  40x50×28

  40x1400

  x35

  答()

分析三 因为到操人数一定,每行人数和可站行数成反比例,所以开始每行人数与后来每行人数的比为5040,开始可站行数与后来可站行数的比就一定是4050。由此求出后来可站行数是原来可站行数的50÷40

  答()

  3.王营小学全体学生做广播体操,每行50人正好站满28行。若每行减少10人,可多站几行?

分析一 由题意可知,到操总人数为50×281400(),后来每行站50-1040()。那么,由此求出后来可站行数,即可得解。

50×28÷(50-10)-28

  =50×28÷40-28

  =35-287()

  答:按要求多站7行。

分析二 因为每行人数×可站行数=到操人数,已知到操人数一定,所以每行人数与可站行数成反比例。

设可多站x行,后来就共站28x行。

  (50-10)×(28x)50×28

  40×(28x)1400

  28x35

  x7

  答()

分析三 根据到操人数一定,每行人数与可站行数成反比例,可知后

  答()

 

  =35-287()

  答()

  4.某锅炉房每天烧煤2.4吨,比原计划每天节约0.2吨。原计划烧60天的煤,现在能烧多少天?

分析一 由题意可知,原计划每天烧2.40.22.6(),总煤量为2.6×60156();又知实际每天烧多少,其解立得。

(2.40.2)×60÷2.4

  =2.6×60÷2.465()

  答:现在可烧65天。

分析二 由计划烧60天,现在每天节约0.2吨,可知共节煤0.2×6012()。由此求出这些煤现在还可再烧12÷2.45(),其解自明。

60+0.2×60÷2.4

  =60565()

  答()

分析三 因为日耗量×天数=煤总量,已知煤总量一定,所以日耗量与可烧天数成比例。

设现在可烧x天。

  2.4x(2.4+0.2)×60

  2.4x2.6×60

  2.4x156

  x65

  答()

分析四 因为煤总量一定,日耗量与可烧天数成反比例,所以,计划日耗量与实际日耗量的比为(2.4+0.2)2.41312,计划可烧天数与实际可烧天数的比就一定是1213。此求出计划天数仅

  答()

  5.某锅炉房原来每天烧煤2.6吨,原来烧60天的煤,现在要求烧65天,每天应节约多少吨?

分析一 由原来的日耗量和共烧天数,可知共有煤2.6×60156()。那么,由此求出现在每天应烧156÷652.4(),便可得解。

2.6-2.6 ×60÷65

  =2.6-2.40.2()

  答:每天应节约0.2吨。

分析二 因为日耗量×天数=煤总量, 已知煤总量一定,所以日耗量与可烧天数成反比例。

设每天应节约x吨,现在每天就应烧2.6-x吨。

  

  答()

分析三 因为煤总量一定,可烧天数与日耗量成反比例,所以,原来可烧天数与现在可烧天数的比为6065,原来日耗量与现在日耗量的比就

2.6-2.6÷(65÷60)

 

  答()

分析四 因为煤总量一定,可烧天数与日耗量成反比例,所以可烧天

  答()

  6.一件工作计划2512天完成,照此计算,若增加5人可提前几天完成?

分析一 由计划2512天完成,可知总工作量为12×25300()劳动日;由计划25人又增加5人,可知每天能完成25+530()劳动日。由此求出现在只需300÷3010()完成,即可得解。

12-12×25÷(25+ 5)

  =12-12×25÷30

  =12-102()

  答:可提前两天完成。

分析二 因为时间×人数=工作量,已知工作量一定,所以完成时间与参加人数成反比例。

设可提前x天完成,实际完成天数就是12-x天。

  (12-x)×(25+5)12×25

  (12-x)×30300

  12-x10

  x2

  答()

分析三 因为工作量一定,参加人数与完成天数成反比例,所以实际

  答()


 

  答()

  7.有一项工程原计划3010天完成,因人员减少推迟两天完成,比计划减少了几人?

分析一 由题意可知,总工作量为10×30300()劳动日;实际用10+212()完成了任务。那么,由此求出实际参加者只有300÷1225(),便可得解。

30-10×30÷(10+2)

  =30-10×30÷12

  =30-255()

  答:比计划减少5人。

分析二 因为天数×人数=工作量,已知工作量一定,所以施工天数和参加人数成反比例。

设比计划减少x人,实际参加者就是30-x人。

  (30-x)×(10+2)10×30

  (30-x)× 12300

  30-x25

  x5

  答()

 8.机加三班计划由54天加工480个机器零件,照此计算,若提前一天半完成任务,需要增加几个人?

分析一 因为天数×人数=工作量,已知工作量一定,所以完成天数与参加人数成反比例。

设需要增x人,实际需要人数就是5+x人。

  

  答()

分析二 因为工作量一定,参加人数与完成天数成反比例,所以计划

用人数仅为实用人数

 

  答()

  9.某班计划5名工人4天加工480个零件,因故减少一人仍在计划时间内完成了任务,工作效率提高了百分之几?

分析一 由计划54天加工480个零件,求出计划一人每天加工480÷5÷424();再由实际用5-14()4天加工480个零件、实际一人每天加工480÷4÷430()零件,求出实际效率是计划效率的30÷241.25倍,便知比计划效率提高了1.25-10.25倍,即25%。

480÷4÷(5-1)÷(480÷4÷5)-1

  =480÷4÷4÷24-1

  =1.25-10.25

  =25

  答:工作效率提高了25

分析二 因为时间未变,加工数量的比等于加工效率的比;所以要求效率提高了多少,只要通过计划每人加工个数和实际每人加工个数便可求得。

480÷(5-1)÷(480÷5)-1

  =480÷4÷96-1

  =1.25-10.25

  =25

  答()

分析三 因为工作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参加人数成反比例,所以计划人数与实用人数的比为5(5-1)54,计划效率与实际效率的比就一定是45。由此求出实际效率是计划效率的5÷41.25倍,也可得解。

5÷(5-1)-1

  =5÷4-11.25-1

  =0.25

  =25

  答()

分析四 因为任务一定,时间不变,那么,由实际5-14()完成了5人的任务,可知4人除完成计划4人应完成的工作量外,还同时共同完成了计划一人完成的工作量。可见这一人的任务,每人应分百分之几,就应提高了百分之几的效率。

1÷(5-1)1÷40.25

  =25

  答()

  10.两台拖拉机7小时耕地56亩,4台这样的拖拉机,6小时可耕地多少亩?

分析一 要求4台拖拉机6小时耕地多少亩,只要先求出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多少亩,其解自明。

56÷7÷2×4×696()

  答:4台拖拉机6小时可耕地96亩。

分析二 因为拖拉机的效率一定,所和台数和工作时间均与工作量成正比例;所以原来耕地亩数与后来耕地亩数的比,既等于原来台数与后来台数的比,也等于原用时间和后用时间的比。因此可得复比例解。

设所求耕地面积为x亩。

  

  答()

分析三 因为拖拉机的效率一定,投入的台时与耕地面积成正比例,所以,由后来投入的6×424(台时),是原来投入的7×214(台时)

  答()

  11.两台拖拉机耕地56亩需要7小时,要在6小时内耕地96亩需要同样的拖拉机多少台?

分析一 要知6小时耕地96亩需要几台拖拉机,只要求出一台拖拉机6小时耕地多少亩,即可得解。

96÷(56÷7÷2×6)

  =96÷244()

  答:要在6小时耕地96亩,需要同样的拖拉机4台。

分析二 已知每台拖拉机的效率一定,假设耕地面积也一定,所需台数与完成时间成反比例;假设工作时间一定,所需台数与耕地面积则成正比例。因此可得复比例解。

设需要拖拉机x台。

  

  答()

分析三 因为拖拉机的单机效率一定,每小时的耕地面积与所需台数成正比例。那么,由原来每小时耕地56÷78(),后来准备每小时耕地96÷616(),分别求出后来每小时耕地面积是原来每小时耕地面积的16

  ① 2×[96÷6÷(56÷7)]

  =2×[96÷6÷8]

  =2×24()

  

  答()

  12.某项工作,原计划20人每天工作8小时,15天可以完成;后来增加了5人,每天工作减少了两小时,多少天可以完成?

分析一 20人每天工作8小时15天完成,求出总工作量为8×15×202400()工时;由实际人数增加到 20+525(),每天工作减少到8-26(小时),再求出后来每天投入6×25150()工时,便可得解。

8×15×20÷[(8-2)×(20+5))

  =8×15×20÷[6×25]

  =8×15×20÷15016()

  答:按要求16天完成。

分析二 因为工作量一定,每天投入工时与完成天数成反比例,从上解的分析和计算又知,实际每天投入150个工时,再求出计划每天投入8×20160()工时,可知计划每天投入工时与实际每天投入工时的比为160150,计划完成天数与实际完成天数的比就一定是150160。那么,由此

  

   

  答()

分析三 因为每天投入的工时×完成天数=工作量,已知工作量一定,所以每天投入的工时与完成天数成反比例。

x天可以完成。

  (8-2)×(20+5)×x8×20×15

  6×25×x2400

  150x2400

  x16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