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财经大学会计考研:“世界标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43:05

当我们热情拥抱世界的时候,我们身上的一些鸡毛蒜皮、司空见惯的“小毛病”,也会很轻易地暴露在人家面前。国内正在热议的“是否应把跌倒的老人扶起来”的问题,就让很多外国人看到了中国的另一面。国外的网上亦有不少“以小见大”的帖子出现──《为什么没有人伸出援手》、《老人跌倒,中国人会怎样做》。

以往我们谈到国家形象,习惯于在形象前加上“打造”两个字。事实上,形象有时是很难刻意打造的。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变成了他们看到的、感受到的中国。

外国人究竟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呢,肯定是十分复杂多样的,且充满了变化。简单地讲,外国人感受中国,有两个敏感点:一是共同之处,二是不同之处。该共同的地方如果不共同,他们就会觉得奇怪,觉得不理解,就可能会产生误解与矛盾。

不过,中外之间有些不同可能会永远存在下去,外国人一时半会很难理解,需要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但有些不同,他们恐怕永远也难以理解,扶起跌倒老人大体上就属于这一类。

有的时候,我们看到人家不愿理解,问题就在于找不到共同语言,或者是因为我们的行为不太符合“世界标准”。比如,一些中国商人满世界地去卖一些假冒伪劣产品,还有一些留学生跑到人家的高等学府去花钱买文凭。对于这样的不同,人家肯定是要担忧,甚至要制约的。因此,在不同文化、不同民族和不同语言的国家交往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相互尊重就可以达到理解,需要有一种让大家共同认可的东西,共同遵守的“标准”,这种东西就像纽带一样能把大家系结在一起。

我们相信,有学问、讲战略的外国政治家们大概是不会被“跌倒老人”这样的“小事情”所左右的,但很多老百姓并不那么看重发展战略之类的东西,他们偏偏就是从这些“小事情”上来看中国的。

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人家记住的可能不是我们说了些什么,而是我们做了什么。从这个角度看,恐怕只有不断地学会在此类“小问题”上采取“世界标准”,才有可能逐步转变外国人对中国发展的负面看法,才能使我们拥抱世界的热情得到更多的回报。

摘自─《京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