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恒胜医药商贸城:契至汤八迁及先商社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8:03:44

《尚书?序》:“自契至于成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这便是历史上所谓的契至汤八迁其居。关于八迁的具体地点在清代以前并无系统的论述,因而也鲜为人知。明确提出八迁及其具体地点的是清代学者王国维,他在其所著的《说自契至于成汤八迁》一文中详细考证了商先公的八迁:“今考之古籍,则《世本?居篇》云:‘契居蕃’。契本帝喾子,实本居亳,今居于蕃,是一迁也。《世本》又云:‘昭明居砥石’。由番迁于砥石,是二迁也。《荀子?成相篇》云:‘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是昭明又由砥石迁商,是三迁也。左氏襄九年传云:‘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邱,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是以商邱为昭明子相土所迁。又定九年传祝鮀论周封康叔曰:‘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蒐’。则相土之时曾有二都,康叔取其东都以会王之东蒐,则当在东岳之下,盖如泰山之祊为郑有者,此为东都,则商邱乃其西土矣。疑昭明迁商后,相土又东徙泰山下,后复归商邱,是四迁、五迁也。今本《订书纪年》云:‘帝芬三十三年,商侯迁于殷’,是六迁也。又孔甲九年,‘殷侯复归于商邱’。是七迁也。至汤始居亳,从先王居,则为八迁。”①丁山先生认为第六迁“商侯迁于殷”应为“殷王子亥宾于有易”,即王亥时商族人曾居于易水流域。第七迁之“殷侯复归于商”改为“上甲微居邺”更合理一些②。先商时期的所谓八迁,只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传说而已,实际上迁徙的次数也许更多,但迁徙的具体过程及地点,今天已难以确考。八迁的传说可能反映了商族人在建立国家之前社会生活的一般状况。
  ① 《山海经?大荒东经》。
  ① 《观堂集林》卷十二。
  ② 丁山:《商周史料考证》。
  商族在汤立国称王前曾多次迁徙,特别是在前一阶段,契、昭明、相土三代便有五迁。而文献中又有“相上作乘马”的传说(《世本》)。马本是野生动物,将其驯养成家畜,特别是作为运输工具使用,表明马匹等牲畜与商人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当然,驯马为运输工具决不是相土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全体劳动者的共同创造,但不能排除相土在其中曾有过突出贡献的可能。商族屡次迁徙及相土作乘马的传说显然是其当时尚未完全定居,仍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的写照。相土以后的昌若、曹圉两世不见迁徙的记载,亦无其它事迹可言。至冥一代,《国语·鲁语》说“冥勤其官而水死”,言冥死于治水。此种情况或可反映出商族在冥时已经定居从事农耕。治水一般与农业生产有关,是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冥因治水而死,功在当时,造福子孙,因此受到后人的祭祀。《礼记?祭法》云:“殷人禘喾而郊冥”。“禘”和“郊”都是祭祀的名称。殷人认为自己的始祖契是帝喾之子,将冥与帝喾同等而祭,表明冥在其历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冥子王亥在史籍中记载颇多,甲骨文中亦常见。文献称王亥曾“作服牛”,即是说王亥曾将牛训练成劳作工具。王亥还到达过有易地区,并被有易君所杀,夺走仆牛。上甲微为报此仇而借师河伯,消灭了有易,上甲微的迁徙可能与此事有关。上甲之后,商先公开始以十个天干命名,如报乙、报丙、报丁、示壬、示癸等。天干地支的出现,表明当时已有较完备的历法,而历法一般又是与定居生活和农业生产的进步相关联的,历法是农业生产达到较高水平的一种表现。显而易见,商族在上甲前后即已进入定居农耕生活阶段。
  商族的社会结构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如前所述,关于商族第一个男性始祖契的诞生的传说反映出当契之时商族刚由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父权制在商族内部刚刚确立。因此,契也就成了商人记忆中的第一个男性始祖。在甲骨卜辞中,商先公在示壬以前,其配偶大多只有笼统的称谓,如妾、母、妻之类,尚不见示壬以后才有的称直系先妣名号“妣某”的现象,由是可知商先公在示壬之前尚无固定的主妻。这或许反映出商人只有到示壬时发展为巩固的一夫一妻制。当然,此种一夫一妻制主要是针对妇女而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父亲的财产和地位有明确的继承人。至此,商族已立于文明时代的门槛之前了。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促进了贫富、阶级的分化,而这又为商族进入文明时代,建立奴隶制王权国家准备了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