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流医院那里好:彭德怀的秘书郑文瀚与粟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25:29
彭德怀的秘书郑文瀚与粟裕
                                       张雄文

    彭德怀身边工作过的人员,秘书郑文瀚无疑是后来地位最高的一位。他以丰富的学识与阅历,成为彭德怀身边工作人员里的“领班”。


    他1920年生于河南洛阳,18岁到延安,考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不久担任了抗大总校区队长。


    离开抗大后,他到王震的359旅任营教导员。抗战胜利后,他又随部队远赴东北,担任过林彪东北野战军(四野)的团政委。


    1951年,他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在彭德怀的指挥下作战,先后担任志愿军师政治部副主任,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志愿军代表团政治部主任、副秘书长。


    有这一段渊源,回国后不久,郑文瀚调到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国防部长彭德怀身边工作,先后担任过秘书、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等职。


    彭德怀去世多年后的1985年,他担任军事科学院院长。三年后解放军第二次授衔的1988年9月,郑文瀚被授予中将军衔。


    郑文瀚因为自身的经历不凡,虽然对老首长彭德怀充满深厚的感情,与其他秘书一起出版过《秘书日记里的彭老总》一书,但他并不文过饰非,神化彭德怀。


    1958年5月前后,彭德怀主持的军委扩大会议给总参谋长粟裕扣上了“反党反领导的极端个人主义者”,主要根据是:一说粟裕“一贯反领导”,与陈毅、聂荣臻和彭德怀三位领导都搞不好;二是说粟裕“向党要权”、“向国防部要权”,“争夺军队领导权限”;三是说粟裕“告洋状”(注释)。最后,“罪名”还升级为“里通外国”,引起最高统帅毛泽东的震怒,使粟裕被撤销了总参谋长一职,贬为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的闲职(注释)。从此蒙冤36年,直到1994年12月,中央军委才以特殊的方式给他平反正名。


    正如杨尚昆所说,粟裕1958年蒙冤的事,是因得罪了两个半元帅,“两个是彭(德怀)、聂,半个是陈(毅)”(注释),造成粟裕这一悲剧的主要责任人是彭德怀。


    1959年9月15日,毛泽东在又一次军委扩大会议上当众公开表态说:“去年5月的军委扩大会议,是彭德怀提出来要搞的;批判粟裕,彭德怀不能说没有责任。”他还用手指一指在座的罗瑞卿,“你去对粟裕讲,告诉他,就说是我讲的,下一次中央军委开会请他参加!”(注释)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中央军委给粟裕平反后的1999年,朱楹在《百年潮》杂志上发表《粟裕大将的蒙冤与平反》一文,次年中央军委批准的《粟裕传》正式出版,这些文章书籍相继披露了粟裕挨整蒙冤的真相。


    但彭德怀一些过去的秘书们认为这些书刊,与先后面世的揭露彭德怀整肃刘伯承、萧克等高级将领的文章一样,“丑化”了彭德怀,因此找到郑文瀚,要求这位威望很高的“领班”出面领衔撰文,予以批驳。


    但郑文瀚基于对彭德怀与粟裕矛盾的了解,以及对粟裕军事才气的钦佩,劝阻了秘书们的行动(注:采访《粟裕传》传记组笔记)。

    几年后的2003年2月,郑文瀚撰写了《粟裕与军事科学研究》一文,在《军事历史》杂志上发表。他明确指出,粟裕不仅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的军事家”,而且是“战略家”(注释)。这一称号,他研究多年的老首长彭德怀似乎也不曾给予。


    他还说,粟裕大将“是叶剑英元帅创建军事科学院的第一助手。1972年,叶帅因为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等重要领导工作,就把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委的工作给辞掉了,由粟裕同志接任军事科学院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宋时轮同志为院长、第二书记。”


    “因为当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当中,军事科学院被破坏得很厉害,面临着相当于第二次建设的局面。这个重建工作,应该说是在以粟裕同志为首的院党委领导下搞起来的。”(注释)


    郑文瀚对粟裕的研究,其实时间还要早。早在1997年8月,他就与高锐、蒋顺学一起撰写了《粟裕对繁荣发展我国军事科学的贡献》论文,在中央军委批准、全军各大单位参与的“粟裕军事指挥艺术与现代战争理论研讨会”上宣读。


    因此,他对粟裕的了解是十分深厚的。惟其如此,他才能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精神,坚决制止彭德怀其他秘书们选择性失明地辩解。以“粟裕罪有应得”为主题,关键时刻便充斥“大概”、“大约”、“也许”、“可能”等似是而非的揣测字眼,将粟裕受到错误批判的责任全部推给他本人以及毛泽东的《彭德怀全传》一书,也就只有在郑文瀚辞世后才姗姗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