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人民医院咨询电话:虞山访古——仲雍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12:37
字号:大 中 小

 

常熟虞山得名于先贤虞仲,因此十几年前拆了景道堂,在言子墓南侧新辟了仲雍墓道,牌坊前还有一片小广场。这样比原来从小三台口转进上山风光多了,但在常熟人看来终究是一处败笔。小时候上山,从来没有注意过仲雍墓,因为很少经过那片树林,直到常熟在八十年代开始修复名胜古迹。

转贴资料:仲 雍(生卒年不详),又称虞仲、吴仲、孰哉。商末周族领袖古公父(后称周太王)之次子。古公父生有三子,钟爱幼子季历之子昌(后之周文王),意欲传位于季历后立昌,仲雍与兄太伯体父意,主动避位,借采药为名从渭水之滨(今陕西)来到今无锡、常熟一带,断发文身,与民并耕,当地人民拥戴太伯为勾吴国主。太伯身后无子,仲雍继位。仲雍卒,葬于乌目山东麓,山因此改名为虞山。

北门大街口、常熟博物馆北侧,虞山脚下仲雍墓道前的牌坊。



转贴资料:仲雍墓位于虞山东麓,言子墓上方。周围松柏环抱,气势磅礴。是墓年代久远,唐《艺文类聚》载梁简文帝撰虞山《招真治碑记》中已有“远望仲雍而高坟萧瑟,傍临齐女则哀垅苍茫”之句。唐陆广微撰《吴地记》中亦有“县北二里有海隅山,仲雍、周章并葬山东岭上”的记载。仲雍墓现有地上建筑,始建于明成化(1465~1487年)间,由其106世裔孙浙江参政周木奉旨修缮,并建墓道,直达绣屏巷(又名清权坊巷),在巷口建石坊一座。弘治七年(1494年),江南巡抚都御史刘廷瓒重建石坊于北门大街,名“清权坊”。崇祯九年(1636年),苏松巡按御史路振飞重修,立墓碑:“商逸民虞仲周公墓”。清康熙四年(1665年),常熟知县赵育溥重镌碑:“商逸民虞仲周公墓”。康熙三十七年,江苏按察使王纟需奉敕重建“清权坊”。镌石碑“先贤虞仲周公之墓”,同署名为常熟县知县陶澴、主簿常文谟。乾隆十年(1745年),常熟知县张耀璧建虞仲墓坊(今墓道第三座石坊,位于墓前),立墓碑“先贤虞仲周公墓”。坊为三间花岗石冲天式,高445米,通宽667米,中间正面匾额镌刻“先贤虞仲墓”;坊柱镌楹联,上联为“一时逊国难为弟”,下联为“千载名山还属虞”,由苏松常太粮储道兼巡视漕河参议程光炬题并书。石坊背面匾额镌“至德齐光”四字。乾隆二十五年,后裔周士烈、周祖烈等表请建墓门于北门大街,重建石坊(今墓道第一座石坊“敕建先贤仲雍墓门”坊,亦称“清权坊”)。是坊为花岗石三间冲天式,高478米,通宽1108米,中间紫石匾额上枋镌刻二龙戏珠,正中嵌“圣旨”二字,书“敕建先贤仲雍墓门”,上下额枋镌刻双狮滚绣球纹,由两江总督尹继善,江苏巡抚陈宏谋、庄有恭,江苏学政李因培,布政使苏尔清,按察使钱琦,督粮道朱奎锡,昭文知县署理常熟县事康基田,教谕王锡龄,县丞方发等列名。石坊背面明间正中匾额为“清权坊”三字,左右间匾额字迹已磨灭不清。乾隆三十一年,裔孙周棨等于山麓建“南国友恭”坊(今墓道第二座石坊),坊为花岗石冲天式,高465米,通宽943米,明间正中匾额镌“南国友恭”四字,两旁石柱镌刻楹联,上联为“道中清权垂百世”,下联为“行侔夷惠表千秋”,由江苏学政曹秀先书。石坊背面匾额镌刻“让国同心”四字,系乾隆三十六年十一月谷旦,江苏督粮储道胡文伯题并书。是坊于乾隆五十四年,由裔孙周觐文等重修。同治十一年(1872年),常熟县知县汪福安重修墓道及罗城。建国后屡经修缮。今存墓坐西面东,四周巨石嵯峨,古柏林立,占地2160平方米。自北门大街上山,三座石坊保存基本完好。墓冢封土直径45米,高约2米,外设罗城和拜台,内竖明清间所立碑3通。墓道沿山势曲折而下,长达400余米。1956年10月和1982年3月两次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顺墓道向前走过百米,石阶在小三台后折向右侧,再往上走百米就是仲雍墓。






















相关连接《虞山访古》: 瞿式耜墓王石谷墓王鈇墓钱谦益墓瞿景淳墓柳如是墓

                        蒋元枢墓、翁同龢墓、黄公望墓、严天池墓、缪希雍墓、周章墓

《言子遗迹》: 言子墓文学桥、言子墨井、言子祠、修复文庙-上、下、修复言子祠-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