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星雨华府三期缩水:中国饭局,哪是一场酒足饭饱的“那些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25:04

春节临近,一年一度的“饭局高峰”又如期而临。

每个饭局都有其功能。人脉、圈子、社会关系、资源,一个人的能量、友谊、生意和交易,最后通通绕不开饭局。饭局是观察中国几千年来文明流变的一个窗口:历史纵横,文化长廊,风土人情,上下五千年,其实都蕴藏于日常生活的吃喝之间。饭局之妙,不在“饭”而尽在“局”。

    “饭局”一词源于宋代。“局”是下棋术语,引伸出“情势、处境”之意,后来再引申出“赌博、聚会、圈套”的意思。“饭”与“局”的组合,是宋代文人对汉语及中国文化的一大贡献——因为饭局上“规则”实在太多。

酒肉穿肠过,交情心中留。一个完美的中国式饭局,设局人、局精、局托儿、陪客、花瓶众角色一个都不能少。有组织,有派系,有结交,有承诺,有阴谋,有称兄道弟,有采阴补阳,也有狐假虎威,有局中的元老和拜山的新人,有大哥的女人和新加盟的生面孔,有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有真心话与大冒险。饭局在中国承担了太多的功能,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如中国这般,整部历史与政治都能与饭局联系起来。

中国人的饭局,形式上是东方式生活圆桌一张,吃主或食客围着一圈,一边大快朵颐,一边段子飘飘,一边打情骂俏,一边推杯换盏,一边谈公道私,一边生意拍板……古代人的生活节奏是从一顿饭到另一顿饭,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是从一个饭局到另一个饭局;有些人玩命地寻找饭局,有些人疯狂地躲避饭局;有些时候饭局是一种享受,当饭局变成一种应酬后,享受也变成忍受;真正的饭局以饭为主,应酬的饭局以酒为主,不得已的饭局以拼命为主。请吃的《阴谋与爱情》;吃请的《傲慢与偏见》;最终双方《理智与情感》。

饭局在中国,也是一个人的社会身份认同体系。饭局分三六九等,更是气味相同者的聚集之所,有点像是今日的CLUB俱乐部,有玩MSN的,就有玩SM的,还有的玩微博。有玩高尔夫的,也有乒乓的。看一个人常混迹于何类饭局,便可洞悉其兴趣、财富、身份、地位。透过饭局,看得到饮食之道里的政治利益、社会关系、人际规则和文化滋味。

国人在“商场”和“官场”总也离不开饭局。在中国有一个颇有市场的道理:一个男人,在官场或是商场“混”总也没有人请吃饭,或是因为你这个人无关紧要,或是因为实在没有人缘。无关紧要说明你没权;没有人缘等于没有关系;手中无权、没有关系就办不成事;办不成事就挣不到钱,说明没本事。

中国的饭局名目很多,每个饭局都有其功能,社交文化基本上就是饭局文化。饭局在中国人的交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饭局里觥筹交错之间,其实骨子里所蕴含的意思,却是求人办事,升官发财……先是请客吃饭,然后才是送礼走后门。这中间是有很多交往的技巧或学问在里面,大家围在一起吃饭,是一个熟悉的过程,是一个相识相知的过程,是一个合作无

间的开始,通常水酒一杯,就是阿里巴巴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

组织一个饭局,必定先要想好要邀请的人选,被邀请者也都很关心你还邀请了谁,估算自己在邀请者心中的位置。其中有没有和自己有过节的,有没有和自己很投缘的,以决定去或不去。而这些事情,几乎都是在一瞬间就考虑完的。透过饭局,看到的却是饮食之道里的政治利益、社会关系、人际规则和文化滋味。

饭局作为一种工具,必然有一般工具所具有的共性及使用的规则,并且不同的饭局规则也是不尽相同的。从座位的排放到上菜的顺序,从谁先动第一筷到什么时候可离席,都有明确的规定,把“中国是礼仪之邦”这个概念诠释得淋漓尽致。同学之间的聚会,一般男人是不能带着妻子去赴会的,同行业之间的饭局上是不能谈论自己单位或询问别人单位的内部机密的,企业之间谈判的饭局上是不能带着自己的家人或者朋友去赴宴的……

无酒不成宴,无美不成局。一个“食色性也”的饭局,就像是一场好的派对,必须要以美女为中心。所以,才爆出狗仔新闻:“台湾女星最新饭局价曝光”,说的是林志玲因“波”光受挫而导致饭局价下滑,从250万港币一跌为80万。而目前饭局身价最高者,赫然是自爆“酥胸色泽粉嫩”的波霸名模吴佩慈!

到底是饭局的“显规则”决定人的趣味,还是饭局的“潜规则”主导饭局走向?无论饭局之间“规则”存在多大差异,所有这些“局”始终都指向一个当下社会与文化发展的“趣势”和“规则”。

 

饭局“最”排行的前世今生

最奢侈的饭局

“不求最好,但求最贵”——饭局的奢侈主义原则大抵不过如此。颐和园听鹂馆曾经做出菜品标价48万元的饭局,不过这个纪录没过多久就被打破了。单纯从菜品定价衡量饭局早已过时。吃饭说到底还是要以人为本的,只要人爽,不吃饭都没关系,盖因秀色可餐。前不久台湾曾爆出名模出席饭局的价码,排名第一的吴佩慈以125万新台币的价格令很多梦想与之交杯换盏的富商望而却步。大陆的奢侈饭局亦是如此,只不过很少被传媒曝光。

最八卦的饭局

    狗仔队的力量绝对不能低估。他们能从名人博客里的蛛丝马迹中判断出谁和谁闹别扭了,谁踩了谁的裙子等等。很多不能堂而皇之上版的新闻,都会在饭局上交流。这里是八卦信息的集散地,许多录音和照片都能带来莫名的兴奋和快感。比较八卦的还有同学会,相互交换婚丧嫁娶等信息,只有把共同认识的人八卦一遍之后,这饭才吃得实在。八卦饭局之精髓,在于掌握别人不知道的宝贵信息,讲完之后千万加一句:“你们别传出去啊!”        最不得不去的饭局

陪老板吃饭,不去是不给老板面子,去了不喝酒还是不给老板面子,喝了酒没醉也是不给面子,这饭就吃得异常痛苦。不能不去的饭局,必然是组织者掌握着自己的生杀予夺之权,完全是被迫的。中国式的饭局,从来不讲你情我愿,让你吃,就得吃,古代天子赐膳,是不能剩的。但奇怪的是,史书却没见记载因此撑死的大臣。不得不去的饭局尚可列出很多,比如岳父岳母的寿筵,比如和女朋友的情人节晚餐,那是绝对不能缺席的。

最乌烟瘴气的饭局

多见于传媒圈,说着说着就开始讨论宏大命题,从女人的小脚扯到奥巴马的头发,最不可思议的联系都能以最不可思议的逻辑演绎出来。最后分成若干流派,各说各的,好像其他人根本不存在。此类饭局,多见于北京。盖首都乃首善之地,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人实在比蚂蚁还多。乌烟瘴气的饭局,除了心怀远大的各色主义者,尚有引车贩浆之流的饭局,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几不能成席。稍微好一点的,荤段子满天飞,连服务员都红了脸。

最省心的饭局

   这样的饭局可遇不可求。最省心的可能要算随团旅行时的饭局,虽然大家在一张桌子上吃饭,但是彼此并不认识,也不用说话讲段子,吃完抹嘴走人,不用喝酒,不用劝酒,不用呕吐,不用眉来眼去,不用秋波频传,故而深为各界人士喜爱。与之类似者,还有新闻发布会后的饭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工作餐,加班后的宵夜等。最省心的饭局就是单纯吃饭的饭局,不需要拉拢关系,不需要求人办事,就最省心。

最温馨的饭局

除了情人节的烛光晚餐(不管你是和情人吃的还是和内人吃的)之外,家庭晚宴应该是最温馨的饭局,春节的饭局尤是。老子儿子可以“哥俩好”地猜拳行令,大家喜气洋洋欢聚一堂,不用考虑老板和通货膨胀,只考虑老爸老妈老婆。在古代中国,家庭饭局不像现在那么一团和气,大家都吃得很拘束。生在帝王之家的话,这样的饭局反而很危险,一不小心就立地成鬼。倘若举家亲睦,即便是二斤白面的饺子,或者只有一条红头绳,也会其乐融融。

最冤大头的饭局

经常赴社交饭局的人,都有一个感受,就是饭局上觉得酒足饭饱,回家后立刻就饿了。于是就泡碗方便面或者再出去宵夜一次。最可称奇的是,吃的馆子越好回家越饿,几乎成正比。还有慕名而来,失望而去的饭局,从价格高一点的馆子出来,觉得像被拦路抢劫。这还不算最惨的,凡是社交饭局,必有可告人或者不可告人之目的。钱当然不能白掏,重要的其实还是效果。

最持久的饭局

恋爱是无数个饭局,结婚只是一个饭局。话极精辟,最持久的饭局就是恋爱饭局了,简直像个无底洞,不晓得什么时候能过渡到婚宴。一对正常的男女在一个正常年代谈一场正常的恋爱,很难绕过餐桌而行。很多人以为婚宴之后,赢得了一个

后方,其实那反而是一个前线。婚前是饭局婚后吃方便面的例子太多了。不论是夫妻还是男女朋友,他们之间的饭局都是一场持久战。饭要吃,架要吵,同床可以异梦,同桌可以分餐,硬生生把饭局变成战场。
  最危险的饭局

这种饭局在中国历史悠久,甚至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来没有一个国度,把政治与饭局的关系结合得如此紧密。像“杯酒释兵权”之类的饭局,搞不好就血溅当场,人头落地。现在的饭局虽然没有掷杯为号的险情,但刀光剑影丝毫不下于古代。看看《黑社会》这个片子,很多杀人计划其实就在大排档里制订,甚至最有观赏性的酒瓶爆头,就是饭局上常见的。讲道理的结果往往就是动拳头,暴力永远是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