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规划城西大型商城:应学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1:47:24
任玲老师:语 文 不 是 避 风 港
作者:任玲(云南/曲靖) 来源:行者驿站(任玲网站) 获得信息:2010年8月

记得在教育在线论坛里发了帖子《一个特级教师遭遇的民主尴尬》后,王益民老师回复道:“这样的事费劲写着么长的帖子。读点书多好!”
我当即答曰:“王老师也太小看木棉(本站注:作者笔名)了!现实中这么生动的民主事件,怎么能置之不理?这样的素材都不理会,读书何益!”
事实上也如此,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我们可能离开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躲进书籍里吗?我们可能避开创痛自欺欺人的陶醉于诗意中吗?如果自己亲历的、身边存在的、令我们不忍目睹的一切现实,我们都试图逃避,那么,读书又有何益?
我到中华语文网开博的第一个真实理由,其实是逼迫自己少想点现实问题,多来点语文诗意,少追问现实创痛,多思考语文建构的。可惜几个月来我并没有做到。我们的现实里,常常有必须面对的事件,有必须付出思虑的现象,那些活生生的存在赶不走也逃不开,就算没有写成文字,我们的心灵也在不断接受着碰撞、煎熬。语文不是避风港,书籍也不是生活的避所,没有脱离生活本身的诗意,没有离开真实生活的阅读,我们活在当下,现实让我们的心灵无处可逃。
老友李镇西在《我为什么要评论“非教育问题”》一文中,提及一位网友的真诚劝告,那位网友说李镇西对时局评论太多了,建议他把自己教育的“这一盘子”管好就行,“没有高度”而“乱发评论不好”。李镇西为此写了很长的回复,表达了他对自己评论时政的想法。他说,教育“这一盘子”离不开整个中国这个“大盘子”。“我只是一个公民,而不是外交部发言人,当然不可能有高度,但这不妨碍我行使一个公民的权利。只要不违反宪法,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利评论天下大事。”之所以对时事发表评论,正是“希望我能够用自己的行为告诉所有教育者,我们首先是公民,其次是知识分子,最后才是教师。”他还说,“我很难设想,一个对社会对世界漠不关心的人,会把学生的精神引向思想的星空。”
李镇西发表评论的目的,“不仅是在行使自己的思想权利,同时也是在身体力行地给学生示范什么叫人文视野、公民意识和批判精神”。这便是我所熟识的李镇西。他追随植根现实的教育家,如苏霍姆林斯基,晏阳初,陶行知;他爱戴真正追求真理的知识分子,如林昭,张志新;他与现实中的思考者心心相惜,如钱理群,吴非;他与教育的理想主义者和践行者为伍,如朱永新,卢志文。在有影响力的名家中,像他这样保有率真、诚实和刚正的教育者,本身就是教育的财富。
语文即心性,语文即思想,语文即生活,语文就是我们自己。语文,不只是“语言”那么简单。古罗马哲学家朗加纳斯说过这样一句话:“美妙的措辞就是思想特有的光辉。”“思想宏通的人,语言自然宏通;卓越的语言永远属于卓越的心灵。”语文离不开善感的心灵对生活的体悟,语文离不开敏锐的触角对生命的感知,语文更离不开独立的个体对世界的思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试书”,这正是很久以来语文教育的弊病之一,试问,没有教师的视野,哪里谈得上对学生的引领!学生关在教室里周旋课文,置现实问题于不顾,他的视野如何扩开,他的情怀如何滋养,他的思力如何提升?没有这些作为基础,他的语言功夫如何能练就?
语文不是避风港。别试图抛开现实躲进语文里享受诗意,虽然诗意不可少。别试图抛开现实躲进书籍里,书中仍是生活,书中仍是我们自己。□
(点击作者:任玲网站“行者驿站”)
【编后】 社会各行各业自然应当“术业有专攻”,这自然是不错的。但语文本身属于人文学科,文史哲是无法分家的,更不用说“大语文观”的语文教育理念之要义。研究数理化兴许可以不触及社会、政治及人文历史等,但研究语文及语文教学或历史教学想避开政治、历史、哲学和时政恐怕就很难了。鲁迅也好、闻一多也罢,更不用说陶行知……他们的作品、为人、为事——仅从一些传世华章来看,比如《纪念刘和珍君》《灯下漫笔》、《最后一次演讲》以及入编教材的外国名著甚至美术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等,几乎无不与政治、历史、时事紧密相连。
语文岂能是“避风港”?即使爱因斯坦这样堪称纯自然科学家,也并非将与科学研究似乎无关的社会、政治问题“高高挂起”不闻不问。更不用说即使指导学生作文也常常是要触及时事的,难道我们忘了一年一年的高考作文题?……
在中国,要想“管好教育这一盘子”乃至做好“语文教学这一盘子”,更是离不开社会、政治,因为“教育”是“社会”这个母系统中的子系统,它的发展变化受制于母系统的运行状况,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诚然,教育的发展、变化同样会反作用于社会的发展、变化——但终究教育是社会系统中的子系统。
“术有专攻”是应当的。但如果因此认为术有专攻者便无须或不应当关注社会、时政乃至国家的前途命运,这就有些糊涂了——就“语文人”而言尤其如此。
任玲老师、李镇西老师说得很透了,无须笔者赘述。——任玲、李镇西、韩军等老师都是笔者未曾谋面而颇为敬佩的老师,本站以为,他们独立思考的精神、对学术、对真理和正义不懈追求的执着是包括笔者在内的中国的教师们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