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卫浴破产:万法简史--肯威尔伯(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56:45
第七章 接通法界
问:我们必须非常仔细的聆听才行。你的意思是四种真理都得听进去?
威:从最广义的说法来看,真理就是接通实相;真正触及真、善、美,对不对?但是会接通,就表示也会脱节。我们可能会迷失,被蒙蔽,会错意,评估错误。我们可能会脱离真、善、美。所以集体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经过痛苦的试误,找到了几种方法可以验证我们是否接通了法界,是否触及了真理,或者迷失在虚假之中。我们到底是在扬善或隐善,是感动于美还是助长了堕落。换句话说,人类经过痛苦的学习和努力,才找到一些有效性判准,来帮助我们验证自己是否触及了实相.是否正确无误的接通了丰富多元的法界。
问:所以这种判准:
威:这种判准本身就是我们连接神性的途径,也是接通法界的方法。这种判准强迫我们面对实相,遏止我们的自我幻想和自我中心倾向,并且向法界要求证据迫使我们走出自己的局限!这是法界宪法中的制衡条文。
问:前面说过,善待四大象限及其真理,高层意识才会平衡而完整的浮现。要得到全层次,首先必须掌握全象限。
威:我觉得这是很真确的。
问:所以也许我们可以环绕四大象限,简单叙述一下这四种真理是什么,加何进行有效性判准。
威:这些东西都列在图 7-1 当中。开始讨论以后,我保证会用很简单的话扼要的说明!
命题真理
问:「真理」能不能有一个简单的定义?
威:大多数人所说的真理都是呈现式真理(representational truth),讲的是明确的位置或对应关系。我提出一个声明或命题,指称或叙述具体世界的某个事物。譬如我说「外面在下雨」,我们想知道这句话是真是假,想知道这句话的有效性或「真实状态」,于是我们走到外面看一看。如果外面真的在下雨,我们就说「外面在下雨」这个声明是真的。
问:或者这个命题是真的。
威:没错。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定位程序。我们会做个验证,看看命题是否符合事实,与事实一致,地图是否反映了真实领域(真正的情况往往比较复杂。我们可能还会 反证地图;反证若是不成,我们便假设地图是正 确的)。但是在这里,基本的观念却是,凭借呈现式真理或命题真理,我的声明不论如何都指称了一个客观事物的状态,而精确的与这个事物、对象或过程对应。
问:所以,命题真理基本上只处理了外部、客观或右手次元的东西?
威:对。右上象限和右下象限包含的是全子看得到的、经验性的、外在的面向。这样的面向都有很明确的位置,很容易就看得到。因此我们用命题式真理将这种对象、过程、事物与我们的声明连结起来,这又叫做真理相应论(the correspondence theory of truth)。这一切都有道理,也都很重要;我绝不会否定经验性呈现法的重要。问题是故事不只是这样而已,况且这并不是最有趣的部分。
真实性
问:所以,我们可以用经验性定位程序来呈现脑、行星、生物体、生态系统等客观事物状态。这种经验性地图和「外面在下雨」这种说法大同小异。这就是客观命题。
威:对。但如果我们转过来看左上象限个体全子的内在,却会看到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命题。左上象限的问题不是「外面在下雨吗?」,而是「我告诉你外面在下雨,我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 这时问题已经不在于地图是否符合客观领域,而是制图者是否可信。左上象限说的不只是客观真理,还特别说到内在真相。我的意思是,外面是不是在下雨你可以自己看,但是要知道我的内在、我的深层面向,唯一的方式就是问我,与我交谈。这在前面已经说过了。我说明我的内在状态时,也许会告诉你真话,也许会说谎。除了交谈、对话、诠释,你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进入我的内在,况且我还可能会扭曲、掩饰、误导;简单的说就是,我会说谎。所以我们在右手象限行进的时候,用的是命题式真理──简单的说就是「真」──这种标准,但是在左上象限行进时,用的却是真实、真诚、诚实、可靠等标准。这时重要的是主观的诚实而不是客观真相。
真相和诚实──这两种标准截然不同。
问:两种判准截然不同。
威:对。这件事非同小可。内在事件是位于意识状态里面,而不在客观事物里面;不是弄清楚位置就一切了然了:要靠沟通和诠释,而不是独白式的注视。但是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也许会欺骗你。基于种种原因,我可能不想呈现自己的内在;明明是这回事却说成另外一回事。我把整个左手次元往欺骗之墙甩过去;我对你说谎。甚至,这一点很重要──我还会欺骗自己,掩饰自己内在深处的某些地方,不让自己知道。我也许是故意,也许是出于「潜意识」,但不论如何,我对自己的内在深层面向会做出错误的解释;对我自己内在的事物,我可能会说谎。从某个层面来看,「潜意识」乃是我用来欺骗自己的种种方法产生之处。我会蒙骗自己,我可能因为环境当中发生的剧烈创伤而欺骗自己,可能是从父母那学来的,也可能是因为不愿面对更痛苦的真相,而不得不采取防卫机制。但不论如何,我的不真诚、对自己的不真实,对自己的主观深层面向、内在状态、深层欲望与意图无法真实面对,这一切的所在即是潜意识。潜意识便是谎言所在。
问:所以我们谈到心理分析和诠释治疗时,你才会说这种治疗法的目标是在提供真实的诠释。
威:对,完全是如此。「深度心理学」(depth psychology)和治疗法的重点乃是要帮助人真实的诠释自己。左手象限都是一些诠释,治疗也是以真实或完整的诠释为主要目标。
我们曾经以某人对自己的父亲缺席感到「悲伤」和「愤怒」为例。这个例子表示我在童年的某个时刻开始把愤怒诠释为忧郁。或许我根本就是气我父亲老是不在,可是这种愤怒对小孩子而言太危险了,万一我因为这种愤怒而杀死我父亲怎么办?我最好不要有这种愤怒,因为不论如何我还是爱他的。所以我就气自己,打自己。我很差劲,我不好,坏到骨子里。这就有点令人沮丧了。一开始是愤怒,现在我却说那是悲伤。无论如何,我对自己的内在作了错误的诠释,扭曲了自己内在的深沈真相。我开始 把愤怒说成是悲伤,从此带着谎言过日子。我不能对自己真实,否则就太痛苦了──这份痛苦就是我想杀死我所爱的父亲──所以我宁可欺骗自己。于是我就这么做了。我的「阴影」、我的「潜意识」现在成了谎言所在,成了不真诚的集中地,以及我躲避自己的内在空间。我欺骗自己,然后又忘记自己在欺骗自己,所以我才会欺骗你而不自知。我会显得很真诚。事实上,如果我真的完全蒙骗了自己,甚至可能认为自己是在说真话。你要是给我测谎,结果会显示我在说真话。经验性的测试往往会这样。最后,因为我错解了自己的内在,所以我也时常错解你的内在。我从自己的内在切掉了某个东西──我跟这个东西解离,压抑这个东西,脱离这个东西──我从这样的状态来扭曲自己的诠释,对自己对别人都是如此。我的诠释用谎言来加料,渗入了一些不诚实的东西。我错解了自己,并且经常错解你。你可能会注意到我这一点,发现有个东西已经偏了。而我可能对你说出一些愚蠢的话,这时你可能回答说:「 我不是那个意思!」同时心里想着:「他到底是怎么搞的?」
问:所以,心理分析、完形治疗、荣格学派等各种诠释治疗法都能帮助人接触自己的内在,做真实的诠释。
威:对,没错。在这几种疗法中,思想不是用来绘制客观世界正确的地图,而是要解除抗拒的心理,进入你的内心深处,学习对别人,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报告你的内在真相。这样你的行为就会符合你的内在真相。你会言行一致;也就是说,你会左右两边一致。你会「说到做到」;你的左手会知道你的右手做了什么事。一般我们说这叫做正直(integrity,也有「完整」的意思)。你会感觉这个人不会欺骗你,因为他从来没有欺骗过自己。当然,如果你是活在实验室里的技师──经验主义者、行为主义者、系统理论者、奔驰的电脑、独白的狂热份子──的世界里,就不会在意内心的真相,因为你不在乎内心的活动,你反正就是不在意。你要的是独白式的真相,客观的表相,经验性的行为,系统网络。你不注意内在的深度,不在乎真诚与真实。事实上,经验主义的地图上没有一样东西可以和真诚沾上一点边!你知道,「实相」这个东西不会有明确的位置。它不是经验性的事物状态,所以也不会在经验地图上出现;不管是物理学的地图、生物学的地图、神经学的地图、系统理论的地图、生态系统的地图,都不会出现。实相属于左手,不属于右手!然而,左手边却是你全部的生活世界,你实际觉知的一切,你的内在深层面。如果你活得很有深度,你就会从自己的真实、诚恳或可靠去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内在深层面。重点在于这一条深度之路已经被自欺和蒙骗堵住了。你一想进入内在,就会碰到路障:你必须面对蒙骗和自欺。但就是因为这个道理,我们在这个领域里才需要甩真理来导航。是的,左手象限所 有的治疗法都是在处理这个东西,要你对自己的内在作真实的诠释。
问:可是不一样的诠释治疗法,往往产生不同的诠释。
威:对,这个说来话长。或许我只能说,各种诠释治疗法的差别主要在于诠释的深浅或高低。我们说过,左上象限其实是一种意识光谱──的觉知发展程度的光谱。各种治疗法接通的觉知层次都不一样,也都以自己偏爱的层次作为参考点,而发展出自己的诠释体系。我们知道所有的诠释都受制于情境的脉络,各种治疗法都有自己偏爱的情境脉络,也在自己偏爱的脉络中发展出诠释。这没什么对错,只是我们必须找出其情境脉络及偏爱的层次,厘清其诠释的位置所在。
佛洛伊德强调情绪欲力层面,认知治疗师强调语言层面,超个人心理治疗师强调灵性层面。但他们面对的都是一些掩盖这些层面、不让自己看清楚真实面的谎言、扭曲、自我欺骗,一些蒙蔽我们的情感、自尊及灵性的谎言与扭曲。
问:所以,全光谱(full-spectrum)模式属于一种合成故事,涵括意识光谱的每一个层次及每一个层次最有效的治疗法。
威:对,这是全光谱模式的课题之一,已经有许多人在做研究了(部二会讨论)。这个领域已经有一本很好的概论书,那就是罗杰.沃许(Roger Walsh)和弗朗西斯.冯(Frances Vaughan)合着的《超越自我之道》(Paths Beyond Ego)。不过我的基本观点是,这样的左手象限治疗法或诠释治疗法,一旦剥掉其中的排他性或单层偏颇倾向,就会发现其中确实有一些很重要的东西可以教导我们,让我们了解自性──意识──的每一个层次,了解那些能够帮助我们进入这个次元的正确诠释。因为光是真理还不足以使你自由,只有实相才能让你自由--这真是一个惊人的事实。
公正
问:那左下象限呢?
威:左下象限的关键就在于,主体的世界乃是位于互为主体的空间或文化空间之内。主体空间一开始之所以会产生,就是因为有这个互为主体的空间。没有这个文化背景,我个人的思想就毫无意义了,甚至连对自己解释自己思想的工具都没有,连思想都不会发展出来;我会变成「狼童」。换句话说,主体空间和互为主体空间是分不开的。这是后现代或后启蒙时代最伟大的发现。因此,左下象限的判准不在于客观的命题式真理,也不在于主观的真实,而在于互为主体的适应性。因为这个文化背景提供了共同的情境脉络,才使得我的思想和诠释有了意义。所以,这里的判准涉及的是人和这个背景的「文化适应性」(cultural fit)。
问:那么这个判准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我们有客观真理,有主观真实,有互为主体的:什么呢?
威:这里的目标是「互相的了解」。不是说我们一定要互相「同意」,但至少可以互相「了解」吧?如果不能互相了解,我们绝对无法共同存在于一个文化之下。首先,如果没有这份了解,你我有办法安排什么互为主体的空间,让我们对某些事彼此会心吗?我们有办法找到共同的文化背景而有利于彼此的沟通吗?我们之间有办法找到文化适应性,共同的意义吗?若想有沟通,这一切都必须有某种程度的基础才行!
问:所以,这里的目标并非客观真理的定位,也不是真实而已,而是要互相了解?
威:对。这里面有非常多的面向。你我如果想在同一个地方生活,就必须先对某种道德和伦理达成共识;找出共同的法律。我们必须找到一种共同的东西,交迭在每个人身上,显示出大家的相同之处,某种集体性的认同。这样我们才会在别人身上看到自己也有的东西,彼此才会关怀照应。文化的适应性涉及的就是这个东西,亦即共同的意义、正当性、公正性等等有关背景的东西。我说过,这个背景就像你我共同制订的契约,譬如社会契约,有时根本就是社会契约。譬如我们会对投票权年龄或高速公路时速限制等问题达成协议。这就是文化的适应性;我们彼此同意一些规则,一些共同的意义,如此才能互相适应。但文化的适应性多半不是自觉的契约,多半存在于很深的背景之内,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某些深植于背景脉络之内的语言结构、文化行为,我们至今还在发掘,还在了解(这是海德格的主题)。但重点是,这些结构或行为不论来自何处,都无法逃脱让主体空间得以发展的互为主体网络!相互了解之所以不得了,不在于我能够用「狗」这个字来描述狗,不在于我能够说「这是我的意思」。互相了解之所以不得了,就在于我这样做的时候,你竟然知道我的意思!至于那种纯属经验性的指称,就算了吧!看看这份互为主体的了解,那才真是神奇呢。互为主体的了解,表示你我在某种程度之内可以进驻对方的内心;你和我有共同的深度。我们共同指向真理,你我都处于真实当中,所以我们才会互相了解。这真是奇迹。寻找神性,可以从这里开始。
问:这就是文化适应性,或者说公正性。
威:对。这就是共同的善、正当性、公正性。共同的善是如何达到的呢?要让大家在共同的文化空间里活得公平而有尊严,我们需要什么正当而又适当的东西呢?我们的主体性存在完全依靠共同的互为主体空间,共同的世界空间,然而我们该如何安排自己的主体空间,使其与我们共同的互为主体空间、共同的世界空间密切相连,一起运作呢?不是在位置明确的空间里安排客体,而是在集体文化的内在空间里安排主体。这不只是真实而已;不只是真,同时也是善。
问:所以你说过的,文化适应性或公正性,从伦理、道德、法律,到团体、集体认同或文化的背景脉络等等,包含了一切东西。
威:对,我们将这一切总合成共同的世界观或世界空间,并且说其是「文化的」,属于左下象限。记住,每一个全子都有这么一个文化空间,不是简单的、单纯的全子就没有。所以 互为主体性交织在法界的每一个层面。不是「我」里面的神性,「他」里面的神性,「他们」里面的神性,而是「咱们」大家里面的神性。我们后面讨论环保伦理的时候也会发现,我们要的是众生都达到公正的境界,也就是每一个人都达到深层的善。
功能适应
问:右上象限和右下象限的差别在哪里?你曾经说两者的判准不一样。
威:右上象限是个体的外在象限,右下象限是系统的外在象限。所以右上象限是最严格的命题真理,指的是单一的事实。右下象限的命题指的则是社会体系,其判准乃是功能适应性(functional fit)──各个全子在整个客观体系之内互相适应。
问:但左下象限不也包含体系吗?你说过的,文化适应性即是个体适应整个文化背景。这不也是系统理论吗?
威:不是,原因是后现代的整个发展都在反抗启蒙现代性。从某个角度来看,整个后笛卡儿时代的革命,都在强烈指陈系统理论其实是最糟的笛卡儿二元论。厘清其中的原因乃是后现代性之所以进步的精髓所在。
问:我们现在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题目,因为你的说法和系统理论家的说法正好相反。他们说他们是在矫正基本启蒙运动典范。
威:正好相反。我们知道基本启蒙运动典范是一种呈现典范、地图典范、独白典范,系统理论家做的也是这种事情,只是做得比较多而已。系统理论家并没有矫正什么,反而是在复制。右下象限和左下象限处理的都是最广义的「系统」,因为整个下半边都属于集体面。但左下象限却是从内部及内在描述系统,描述意识、价值、世界观、伦理、集体认同。右下象限则是以纯然客观和外在的说法从外部描述系统,它并不想知道大家如何在相互了解中互为主体的拥有集体价值观,只想知道其客观关联物如何在功能上适应整个社会体系,而这个体系在这里只是很明确的有个位置罢了。所以,打开任何一本系统理论的书,你都找不到伦理标准,找不到互为主体的价值、道德倾向、相互的了解、真实、真诚、深度、完整性、审美观、诠释、诠释学、美、艺术、崇高。只要是系统理论的书,打开来看,里面都找不到这里所说的任何一项;找到的都是其客观的外在关联物。只要是系统理论,你找到的都是在讯息处理管道中奔驰的资讯单位,电脑神经的回馈线路,独白写实网络的动态活动,一层藏着一层的无限过程。这一切在社会体系和客观网络的过程里都有明确的位置,但是在个体之中就没有。这一切都是真实的!但这一切完全不理会人的内在,不理会实际的生活经验、价值、生命的世界──独尊集体的右手象限,却弃左手象限不顾。
问:但是你为什么就不能和系统理论家一样,直接了当的说系统理论乃是基本现实,主体面向只是这基本现实的一部分,一个大网络的 一部分而已。就其基本性质而言,这个网络己经包含了一切事物。
威:就外在性质而言是这样没错!这个大网络的位置一向都很清楚!就系统理论的方法而言,要「弥补」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分裂,只要将主体简化为「整体」系统中的客体就可以了。系统理论将种种主体和互为主体的状况简化为互为客体的适应性(interobjective fit)、功能适应性、独白式的适应性。这就是基本的启蒙运动典范。泰勒、傅柯、哈伯玛斯都指出过,系统理论依旧是一种化约主义梦魇,而且更甚!他们把左手边所有的面向都简化为大系统、大网络当中的右手主张。
问:这就是你所说的隐微化约主义(subtlereductionism)。
威:没错,隐微化约主义。粗糙化约主义我们都知道,就是将所有事物都化约为右上象限的原子:的确很粗糙。隐微化约主义不干这种事!事实上,隐微化约主义对粗糙化约主义的批评是很厉害的「但接着它自己却马上落入粗糙化约主义里,把左手所有的面向都简化为右手的关联项目。由于右手层面普遍具有功能适应性和系统观点,所以看起来好像十分完整又无所不包,但其实你已经把整个法界的内在开肠破肚,把所有全子的生命世界捣烂了。系统之内有重重的客观系统──生物体之内有细胞,细胞之内有原子;生物体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生态系统是生物域的一部分,依此类推。换句话说,这就是功能适应性。右下象限的真理呈现于个体全子与整体系统的功能适应之中,也可以说个别全子乃是互联网络的网线,而这个互联网才是最初的现实。所以,系统理论家总是在谈集体系统──盖娅、生态系统、互动互联网、生命网络,以客观定位表达的资讯流程表、行星联邦、全球网路等等,这些都是以客观的、独白式的说法在谈问题。这一切都是真的,可是却完全忽略了左手层面。因此,系统理论家抨击粗糙化约主义固然可佩,但自己却完全陷在隐微化约主义的独白式狂热之中。最近有学者指出,这正是启蒙运动梦魇的根源。
问:系统理论的确自称为独白科学。
威:对,这一点我们不用和他们争辩。他们完全正确,也说明了一切。
问:左下象限与文化适应性,右下象限与功能适应性,两者之间的差异,会不会和研究祈雨舞的两种途径的差异一样?
威:对,非常像。左下象限是变成参与其中的观察者来研究社群,试图从内部了解社群。要记得,左下象限的判准乃是相互了解;这种相互了解是从参与其中成为观 察者而达成的。你进入了社群的内在意义。但唯有了解其文化适应性──唯有依据祈雨舞与整个文化、语言意义、行为构成的背景相互调适的情形来了解祈雨舞的意义,才能了解社群的内在意义。参与其中的观察者或进行解释的诠释者,可能会发现祈雨舞乃是一种自然神圣仪式。这就是它的内在意义;你必须沈浸在那个文化背景中,了解其中共同的世界空间、共同的情境脉络,才能了解其内在意义;这样你才能作 正确的诠释。然而,今日的标准系统科学家或系统理论家,竟然对任何内在意义都没兴趣,反而对祈雨舞在社会系统中执行的功能有兴趣。当地人说这种舞蹈有什么意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舞蹈本是客观社会系统的一部分。这个客观系统多方面决定了个体参与者要做些什么事。这种舞蹈真正的功能就在于提供系统自动创生性的自我维护(autopoieticself-maintenance)功能。祈雨舞是社会系统维持其社会完整性,亦即功能适应性这个做法的一部分。它提供了一个共同的仪式,将社会凝众力组织起来。这一点可以从客观的观点,从「经验的」、实证的──客观与独白式的──观点判断出来。你甚至可以用独白式观点画出其中的流程表,但绝对无关乎原住民对这一种舞蹈的体验!
问:但是,你应该不至于认为这两种途径一个对一个错吧!
威:照我的看法,我认为两者都正确。一个是从内在研究社会文化全子,一个是从外在。一个讨论主体在文化空间之内如何互相调和,讨论你我如何相互了解,如何达成相互主体性;另一个则讨论客体在实体空间、完全客观的系统内或相互客体性之中如何互相调和。一个运用诠释学或内在深度诠释法,一个运用经验分析式观察法或可观察行为之客观分析法。亦即「这是什么意思?」对「这是在干什么?」。两者都成立;两者都是对方的关联物。事实上,两者都是神性显现在集体的左手和右手面向。但是,唉!这两门学科彼此却处得不太好。两只猫打架,我们最好避开一点。
结论:神性的四个面貌
问:好。所以我们现在有的是四个象限,每一个都有属于自己类型的真理、自己的声音,都有自已检验真理的方法,自己的判准,如图7-1 所示。
威:对。这四种知识都是有效的知识,因为各自都建立在全子四个面向的一个面向之上。因此,这四种判准也可以由适当的社群予以改良、确认或驳斥。四种真理各有各的判准,可以经由制衡原理,谨慎的引导我们追求知识。各自在自己的领域之内也都可以除去错误;意思是说,错误的判准可以因为该领域发现了新证据而被推翻。所以,要是有哪一个象限宣称只有他们的判准可以除错,只有他们的真理值得学习,我们就一笑置之吧!几千年来,人类经过痛苦的试误,才学会了检验真理的基本程序。
问:就是因为这样,这种检验程序才这么重要。
威:当然。这种真理是全体人类的宝藏,是人类面对虚伪、错误、欺瞒、欺骗,付出血汗,历经泪水与动乱赢来的。百万年来,人类慢慢的逐渐学会了分辨真相与表象,善与腐败,美与颓废,真诚与欺骗。总而言之,这四种真理乃是神性照耀在表象世界的四种面貌。其中的判准端看我们如何与神性联结,如何接通法界。正如我们一开始所说的,判准会强迫我们面对实相,抑制我们自以为是的幻想和自我中心倾向,并要求我们从法界寻找证据,迫使我们超越局限!这是法界宪法的制衡条文。所以只要遵循这条真理之路,我们就能顺应法界之流,让这道急流解放我们、超越我们自己;迫使我们克制那些自我维护的方式,使我们既深且广的契入真理之内。从接通到和好,乃至于合一,直到在顿然的冲击之下认清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这本来面目在每一个真理之中对着我们微笑,随时在我们耳边低语:请记得真,请记得善,请记得美。这个在法界每一个地方低语的声音说道:让真理和真善美如虚空法印般照耀我们,永远不会弃我们而去,也不能弃我们而去。
第八章 真善美
问:我想开始讨论高深阶段或者超个人阶段。但是之前你曾经提过,你可以用很简单的话扼要说明四大象限及其真理和有效性判准。
威:对。基本的区分是:凡右手边的东西,都可以说是「它」(it);凡左上象限的东西,都可以说是「我」(I);凡左下象限的东西,都可以说是「我们」(We)。
问:「我」、「我们」、「它」,的确很简单。
三大领域
问:图 7-1 和图 5-2 四大象限的内角有注明这三个部分。
威:是的。「它」语言描述客观的、中性的、不涉及价值的表象。这是经验性的、分析的、系统的科学所使用的标准语言,适用于物理学、生物学、生态学、自动控制(cybernetics)、实证社会学、行为主义、系统理论等等。换句话说,这是独白,是描述「它」的表象式独白。「它」语言描述客观的外在事物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可以用感官或其延伸工具来观察的表象及模式,不论这种经验性表象是在你的「内在」,譬如你的脑和肺;或「外在」,譬如生态系统,情况都一样。即使是讯息管道里面流动的资讯,也可以用「它」语言来描述。事实上,大家把资讯界定为负熵(negative entropy),说的就是「它的事」,不需要你在场。 但是「我」语言却要你在场,要你的意识、你的主观觉知在场。左上象限的东西基本上都是用「我」语言或内在主体性语言来描述的。凡是全子,其主体成分都是「我成分」。当然,这个「我」、这个自我、这个主体会随着深度而扩展,譬如猿的主体性比昆虫强。但这里的重点是,这种「我」成分不论如何都不可以用「它」语言来描述,因为那会把主体改变为客体;我们都会在本能上抗拒这种改变,而且是攻击性的抗拒。主体是让我们了解的,客体却可以让我们操纵。
问:实验室的技师……..
威:对,那是一个例子。实验室的技师总是把你的「我」当作「它」来看待。这种「它」客体不论是单一的东西还是奇妙大网络的网线,在本能上我们都知道这种简化很危险。
问:那么,第三种语言呢?
威:第三种语言是「我们」语言,属于左下象限,或者说,属于文化次元或互为主体次元。左上象限说的是「我」怎么看这个世界。左下象限说的是「我们」怎么看这个世界,也就是我们在自己的时空和文化中所抱持的集体世界观。这种世界观是会演化的,所以我们人才会有远古、魔幻、神话、理性等时期;这些前面已经说过了。因此就最低限度而言,我们有这三种基本语言,三种各自不同、说法也不同的领域。但是人因为分不清这三种语言,所以造成了极大的混乱。
问:你说这三种语言是「三大领域」(The Big Three)。
威:对。四大象限简化以后就是三大领域,因为右边上下两个象限的东西都是客观外在,或者说,都是「它」。所以四大象限通常可以简化为「我」、「我们」、「它」三 大领域。 因此,当我们说每一个全子都有四大象限,或者都有三大领域时,我们的意思是每一个全子同时其有这几个面向或面貌,其中每一个都必须用这三种语言的一种来描述。这三种语言之所以不能互相化约,与四大象限不能互相化约道理一样。我们若要正确而完整的描述全子及其四大象限,就要用到这三种语言,不能独尊一个象限或一种语言。但我们常常看到这种独尊一个象限或语言的事情。
问:这就是三大领域。你曾指出许多东西都和这三大领域有关,譬如:道德、科学、艺术、柏拉图的真善美等都是。
威:对,以下是「三大领域」的种种:我(左上):意识、主体、自我、自我表达(包括艺术、审美观)、真实、真诚。我们(左下):伦理与道德、世界观、共同脉络、文化、互为主体之意义、互相了解、正当性、公正性。 它(右手边):科技、客观性、各种经验(包括脑、社会系统)、命题真理(个别适应与功能适应)。科学──经验科学──处理的是客体,是「它」,是种种经验模式。道德和伦理处理的是「我们」,是我们互为主体的世界。艺术处理的是观看者──「我」──眼中的美。科学、道德、艺术这三者,基本上正是柏拉图所说的真(就命题式真理、客观真理或「它」的意义而言)、善(道德、「我们」)、美(每一个「我」知觉到的审美次元)。这三大领域在卡尔.波普爵士(SirKarlPopper)的用语里则是客观(它)、主观(我)、文化(我们)。在哈伯玛斯则是三种判准:客观真理(objective truth)、主体真诚性(subjective sincerity )、互为主体公正性(inter subjective justness)。更具历史意义的是康德产生极大影响的三部曲的三大领域;纯粹理性批判性( The Critique of Pure Reason),也就是客观科学;实践理性批判(The 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也就是道德;和判断力批判(The Critique Judgment)──美感判断和艺术。还有许多例子可举,不过以上大致就是三大领域一般的情形。
问:好。我想回头简单的讨论一下基本启蒙运动典范,也就是整个「现代性」运动,请你用三大领域的辞汇解释一下。我认为这很重要,因为所有的「新典范」途径都宣称要矫正启蒙运动典范的问题,但是你却说这些「新典范」其实还是陷在同样的问题里。比如你说系统理论遵循的依然是启蒙运动典范。所以,如果用三大领域语言来说,启蒙运动典范到底是什么东西?
威:噢,很简单!基本启蒙运动典范将全部的「我」和「我们」都简化成「它」。启蒙运动的主流认为,一切现实都可以用「它」语言来描述,只有「它」语言才是「真正真实」的。因此,启蒙运动典范将三大领域简化成一个「它」语言的平面世界。换句话说,启蒙典范将左手所有的面向简化成右手面向。这其实是隐微的化约主义。清楚了吗?
问:启蒙典范排除意识与道德,偏爱科学?
威:从某个角度来看,没错。然而要处理现代性及启蒙运动的消极面,最好的方法就是了解其积极的贡献。要记得,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发展的辩证」──简单的说就是,每一次新的发展都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我们曾经强调过某些坏消息,但如果不知道有什么好消息与此对应,那么强调坏消息就没有意义了。所以我先简单的说一些好消息,否则我们只是在卖弄一些没有用的反现代主义论调。
好消息:三大领域的分化
问:基于好奇的缘故,现代性的「好消息」也可以用三大领域的说法来说吗?
威:可以。从韦伯到哈伯玛斯等理论家都认为,现代的好消息就是人在历史上第一次想要彻底分辨这三大领域,也就是彻底分辨艺术、道德、科学,或是自我、文化、自然。这三个领域从此不再混成一团,不再混合或混淆了。以我们现代人来看,这种分化是理所当然的,却忘了人类前一个阶段的神话世界观是怎么一回事。那时艺术、科学、宗教道德全部混在一起,没有任何分别。是混合(fused)而不是整合(integrated)!这两者完全不一样。我很喜欢举一个例子。当初伽利略发现木星有卫星时,有一个理论冒出来「驳斥」他而广为众人所肯定:「动物的头部有七个窗口,能够让空气进入肉体殿堂,照亮、温暖并滋养肉体。在小法界,这七个窗口是什么东西呢?就是两个鼻孔、两只眼睛、两个耳朵和一张嘴;天上的大法界亦然,也应该有两个吉星、两个凶星、两个发光星体和一个模糊而普通的水星。大自然这一类的定数,例如七种金属,极多,不胜枚举,因此我们可以断定行星的数目必然是七个。」
问:身体有七窍,所以天上必然也有七颗行星。
威:没错。换句话说,主体空间和客体空间的分别并不清楚,因此发生在一方的事必然左右另一方。此外,在这一点上,主体空间和文化空间的分别也不清楚,因此你如果不认同教会,不认同此一文化背景,你就是异端,也是政治犯──你会因为异端而遭到教会审判,因叛国而遭到国家审判;因为此时教会和国家尚未分化。换句话说,在这个案例中,「我」、「我们」、「它」这三个领域的分化都不清楚──不是整合,而是没有分化!这两者是不一样的。我现在发觉,有些「新典范」理论家想把这种神话期的末分化状态视为圆满天堂,不过我想他们其实不会喜欢待在那种时代氛围里面的。在那种时代氛围之下,他们的「新典范」观念大部分都会遭到异端与叛国的指控──此乃尘世为神话式帝国文化所设计的补救措施。因此,我认为他们对神话世界观的歌颂,是既不了解状况,也不真实。
问:所以,启蒙运动或现代性首度分化出了三大领域。
威:对,比较大规模的分化。有关这一方面,康德的三大批判是最完美的例子。艺术、道德、科学三大领域的分化是人的能力的一种量子跳跃。因此,韦伯和哈伯玛斯才把这三大领域的分化称为现代性之尊严;我完全同意。之所以是现代性的尊严,乃是因为我、我们、它这三个领域可以各自追求自己的知识,不再受到别的领域的干扰,甚至受到惩罚。你可以用伽利略的望远镜观看行星而不会被人绑在木桩上烧死。这的确是个好消息。
三大领域的分化有很多好处,以下是其中几项:
●自我(我)和文化(我们)的分化,直接促成了民主政治的兴起,因为每个自我都有投票权,不会被教会或国家的神话阶层支配者宰制。自由民主政治因而普遍兴起。
●心智(我)和自然(它)的分化,促成了解放运动,包括妇女与奴隶的解放,因为心智域的优劣不再和生物域有关。自由女性主义兴起,奴隶制度被废除,成为普遍而有效的运动。
●文化(我们)和自然(它)的分化,促成了经验科学、医学、物理学、生物学的兴起,因为国家和教会的神话不再是真理。生态科学等等的兴起也是如此。
坏消息:三大领域的解离
问:所以,自由民主、女性主义、生态科学、废除奴隶制度等都和三大领域的分化有直接的关系。这是现代性的好消息。那么,坏消息呢?
威:我们知道二十条法则中有一条是,进化是藉由分化和整合来进行的。现代性的好消息是分化了三大领域,坏消息是还不懂得整合三大领域。所以,现代性的尊严遂一变成了现代性的灾难。三大领域不止于分化,还濒临解离!
三大领域互相解离、无法整合与平衡,遂被侵略性较强的「它领域」一一掠夺。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讨论其中的各种原因。总之,「它」领域爆发而快速的进展,使其开始凌越「我」领域及「我们」领域,在三者之间称霸。科学开始排挤意识和道德。经验科学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之间进展甚巨是无可否认的,以至于所有的现实都采用独白式的「它」语言或客观的科学词汇来描述及处理。如果某事某物不能用客观的、经验性的方法加以研究及描述,这个东西就变成不是「真正真实」的。三大领域至此遂简化为科学唯物论,简化为科学的、外在的、客体的、系统的「独大领域」(Big One)。「它」这一条路线开始在「我」领域和「我们」领域殖民。所有的知识都必须是客观的「它」知识。因此现实开始变成一群一群的「它」,没有主体,没有意识,没有自我,没有道德,没有德性,没有价值感,没有内在,没有深度。「我」和「我们」两个左手次元遂崩塌为右手的独大领域。
问:三大领域崩塌为独大领域的平面世界。
威:对,没错。这种化约乍看之下似乎很有道理,因为每个全子的确都有客观面向或者说右手面向,左手的每一成分都有其经验的、客观的、右手的关联物(从图 5-2 可以看出来)。就算是灵魂出窍,也会在属于经验面向的脑部留下某些痕迹!和冗长的诠释、互为主体的诠释学、同理心的相互了解比较起来,经验性和独白式研究法真是太简单了。既然如此,把知识限定在经验领域及右手次元也就合情合理了。这完全可以理解,甚至还可以说是高尚之举。这就是基本启蒙运动典范所做的事。这种知识探究法可以让理性自我以「它」语言简化地图,反映世界。这就是罗蒂(Rorty)所说的「自然之镜」。
问:这是制图(定位)典范,呈现式典范。
威:对,只是完全遗漏了制图者和内在。这个世界已经「既定」,很清楚明白,不需要诠释。这个既定世界的位置是简单明了的,你只要画出它的地图就够了。在这个横扫一切的启蒙运动议程之下,自然界是一个和谐而相关的系统,一个庞大的「它」系统。以「它」语言从经验上耐心的绘制这个「它」系统的地图,便成了知识。这个庞大而和谐的「它」系统,这个完美而完整的「它」系统,便是基本的启蒙运动路线网络,也是激进启蒙运动绝对的基础。
问:但是,「新典范」的理论家却强烈认为启蒙运动典范是以原子论为其基本要素,因此他们要用整体论或系统理论取代原子论,矫正启蒙典范的问题。
威:没错,他们是这样说的。可是这种说法实在令人困惑,极度困惑。我不知道是谁开始这样胡说八道的,真的是胡说八道。
问:你在《性、生态、灵性》里大略讨论了这个题目。我现在念给大家听:例如,这些理论家宣称,启蒙运动的巨大「负资产」(negative legacy)就在于其原子论和歧见纷生的本体论(ontology)。但启蒙运动的主题其实不是原子论。只要经过详细的讨论,我们就会了解──当代的历史家也都已经阐明──启蒙运动的主题乃是「存有连锁式的和谐秩序」。这个和谐系统存在于亚当.史密斯(AdamSmith)「看不见的手」(invisiblehand)、洛克「大连锁秩序」(great interlock ingorder)、宗教改革者和自然神论者的「互连存有大和谐整体」(vastharmonious whole of mutually interrelated beings)等等观念的背后。举几个例子来说,查尔斯.泰勒(CharlesTaylor)提出学者们都同意的结论,说「就启蒙运动的主流而言,自然界作为客观实在界的整体连锁系统──其中所有的存有(包括人在内)都有一自然的存在模式,而且与其它万物的存在模式互相吻合──为幸福生活,亦即为善提供了基本模型或基本蓝图。启蒙运动为自然界,包括人性,发展出一个交织无间和谐完整的模型」。而且,「秩序的大一统是一种连锁集合,需要的是形成一种和谐而完整的行动」。代表一个世代的亚历山大.波普(Alexander Pope)也说过:「这就是从秩序、联合、事物彼此完全的同意当中产生的大和谐;其中的事物不论大小,不论强弱,都(互相)服务而非受苦;互相裨益而非互相侵犯;部分与整体相联;一切事物都服侍他人也接受他人服侍;没有一件事物是孤立的。」身为启蒙运动思想堡垒的百科全书派(Encyclopedie)人士早就宣称:「自然界的一切都连结在一起。」勒夫乔伊(Lovejoy)指出:「他们总是习惯口若悬河的议论宇宙系统这个完美的整体。」
威:对,启蒙运动的主题其实就在这个巨大的「生命网络」概念,也在于连锁的存有秩序,以及「每一个事物都与其它事物相互交织」这个概念。有的人确实是原子论怪客──从德谟颉利图(Democritus)以降,一直都有这种人。但是他们并不代表启蒙运动主流的中心主题;这一点以上所说的学者已经阐明。
问:那启蒙运动真正的「负资产」到底是什么东西?
威:我们说过,启蒙运动的生命网络概念的确是一种整体的、互相交织的概念,可是他们却又只承认右手次元的全阶序。以他们自己的说法,他们并不承认左手次元的全阶序。启蒙运动的生命网络概念使三大领域瓦解为独大领域,使互相交织的我、我们、它‥‥瓦解成只有「它」的平面国度。如此一来,原先的意识、文化、自然三大领域,就只剩下感官的自然是真实的,也唯有反映此唯一现实的知识才是真实的。这就是反映典范,自然之镜。但这也是法界的崩溃。因此系统理论不但无法偿付启蒙运动负资产,甚至还是这个梦魇的一部分!
问:平面世界的一部分。
威:对。蒙福(Mumford)说这叫做丧失资格的宇宙,因为「它」 语言在本质上是不谈价值的,中性的;只讲数量,不讲性质。因此,你如果以量、客观外在、网路程序、系统变数等说法描述事物,就无法区分事物的性质,有的只是一个丧失资格的宇宙罢了。要记得,右手边的每一种事物都有明确的位置,可大可小,但绝对没有所谓好坏。开放的心态固然比狭隘偏执的心态好,但岩石却不比行星好。因为右手边有某种物理性的延伸,轻易就可以量化或计算──一、二、三、四、五。你有的是数量,但是没有道德。七固然比三大,但是不比三好。就这样,只要把整个世界当作一个客体来看待,不论整体不整体,你必然会剥除一切价值──我保证,你会使法界失去品质。干了这种事,再停下来看一看,连你自己都会非常惊讶,因为你发现自己竟然置身于一个平板而黯淡的宇宙,没有意义,没有深度,没有诠释,没有美善,没有德性,没有崇高事物,只有一堆功能适应良好的,整体的「它」
问:怀海德有句名言说:「一个鲁钝的东西,无声、无色、无嗅,只有物质匆忙来去,永无止尽,毫无意义。」
威:对,他又加上一句:「因此现代哲学已成废墟。」但更确切的说法是,现代人的生命已成废墟。你只要从内在走到外在,从心走到脑,从慈悲走到血清素,就是从价值走到无价值,从德性走到败德,从值得走到不值得。只要你认为只有「它」领域是真实的,你就会认为所有的价值和德性都是「纯然主观的」。也就是说,你会认为那种东西只是个人的选择,没有什么实在的根据。你看不到价值是法界本有的东西,意识是法界本有的东西。这种东西在你自己所处的黑白世界里已经消失,遭到否定,被驱逐出境。既然已经将法界的意识、德性、价值清除殆尽,这个时候你若是再觉得自己的生命很空虚、空洞,也怪不得别人了。这时你再埋怨生命空虚,就好像杀了双亲却埋怨自己是孤儿一样。
后现代性的课题:三大领域的整合
问:所以清偿启蒙运动的负资产到底要怎么做?
威:首先我们不能用独白式整体论和平面世界系统理论取代独白式原子论,因为系统整体论和原子论一样,都是右手边的化约法,只不过一个比较粗糙,另一个比较精细而已,但都是化约法。我们的答案也不应该是退化到神话期或魔幻期三大领域末化分的状态──那是自我、文化、自然都没有分别的状态。我们必须维护现代性的尊严,即使想补救现代性的祸害,也不能牺牲这份尊严。这份尊严就在于三大领域的分化;一旦解离就会发生灾难。所以,如果现代性谋求的是三大领域全面的分化,那么其整合就有赖于后现代性。进化的趋势──二十条法则──规范了这种分化和整合;我们现在正处于这个趋势的转捩点。
问:开始需要后现代性,需要整合的观点。
威:对。但这并不是说凡是「后现代性」的东西都志在这种整合。后现代思想大多是极端的、虚无的、自恋的。从黑格尔、海德格、哈伯玛斯、傅柯到泰勒,这几个人所表达的比较真实的后现代思想,都在试着使整个状况平衡一点;也就是对科学、道德、美学三者平等尊崇,而不是放纵理论暴力,将一方化约为另一方。因此,后现代世界整合心智、文化、自然的方法才是我们要注意的东西。也就是说, 我们要注意的是后现代世界用什么方法尊崇四大象限的神性,认识神性的四种面貌或三大领域,接通真善美,置身于真善美中,护佑真善美。
灵性的三大领域
问:说到这里,我们又触及了灵性问题。你将佛、法、僧三者和三大领域衔接在一起。佛陀是伟大的灵性证悟者,法是他所证悟的真理,僧伽则是追求这种证悟的社群。
威:对。这就是意识进化到高层领域、超意识领域,或超个人领域之后的三大领域。当然,这是用佛教的辞汇来说的,用别种辞汇来说也可以。
问:我们逐项讨论一下吧!
威:图 5-2 列出的只是一般意识或集体意识发展到目前,发展到现代理性之前各阶 段的里程碑(左上象限的「形式反思」[formop]和「统观逻辑」)。超过这几个阶段之后,还有超理性、超个人或纯粹的灵性发展;我想我们很快就会 讨论到。我的看法是,这种高阶发展阶段也是四大象限同时进行;简单的说就是,这种高阶发展阶段也是三大领域同时进行;在我、我们、它三个领域同时进行。因此,「我」到了终极就是佛,「我们」到了终极就是僧,「它」到了终极就是法。
问:譬如说?
威:我们可以有几种说法。如果你对自己绝对诚实,你终将明白且承认「我就是佛」,我就是神性。没有这个东西,什么都是骗人的,都是自我的谎言,「独立我」(separate-self)这种幻觉编造的谎言,都是面对无限(infinity)不由自主的痉挛。在至高的合一当中,你的意识最幽微处直接与神性交会。「不是我,而是基督住在我内」,也就是说,终极的我便是基督。这并不是你终于创造出来的状态,而是你本来一直在认知在承认的无时间状态;你说「我就是佛」的时候,就是在绝对诚实的面对自己。这便是终极之美。因此,终极的文化适应性或公正性指的就是:「我们都是神性社群里的一员。」一切有情众生──事实上就是所有的全子──都具有佛性,都有深度、意识、内在价值、神性,因此我们都是万有议会的议员,神秘教会的一员,终极的「我们」的一员。这便是终极伦理,终极之善。因此终极的客观真理指的就是,一切存有都是神性或空性的圆满示现──我们都是终极的「它」或法的示现。这是终极之真。终极的我,终极的我们,终极的它,便是佛、僧、法。
问:就是因为这一点,了解四大象限或三大领域,对于了解高阶发展或灵性发展才这么重要。也是因为这样,我们才需要「全层次、全象限」观点。
威:对,我是这么想的。神性本来就平等的示现在四大象限里。因此若想体会神性之所以圆满、完全、颠扑不破,就必须同时考虑四大象限(或三大领域 )。
问:所以佛‥‥?
威:我们还没讨论过左上象限的高等阶段,不过其中的根本要点就在于,这种高等阶段揭露了意识的高深阶层,使个别的「我」发现自己本来就与神性合一──这种合一性你要怎么设想都可以。佛教徒会说「我」发现了自己先前的本质就是空性;孤立和异化的「我」在这里融入了完全开放、虚空、透明的法界中。苏非教徒说这是至高的合一──灵魂和神性至高的合一。禅宗说无我或完全没有个别的我就是真我;这是一切色相穿透之后的太初空性。基督教则说「让这个耶稣基督之内的意识进入你之内」。只是证据显示,每一个我都会发现到太初的、不可说的根基,每一个我都在和这个法界根基直接互动。终极自性就是每一个全子每一个有情众生身上的佛性或佛心。这个终极的自我,终极的我,就是佛。这是左上象限。
问:那法呢?
威:法指的是神性所涉及的客观事实或客观事态。法界终极的「它」即是法;真理或一切全子的客观如是状态、如其所是状态或如如状态便是法。法是所有条件的条件,所有本质的本质,所有全子的「它性」(Itness)。法是客观的真理,是一切全子如其所是,处于自身「它性」,成为空性、神性的圆满示现。此乃终极之真!
问:僧又是什么?
威:僧伽意指结集或社群,是灵性的「我们」。以基督教的神秘学词汇来说,就是教会,亦即基督的圣餐,体悟之互为主体的交流,圣神的文化。此乃左下象限。正因为神性是在四大象限或三大领域平等示现出来的,所以我们才能主观的说神性 就是人本自俱足的佛心,或神性之「我」与美;我们才能客观的说神性是法,或神性之「它」与真;我们才能以文化观点说神性是僧伽,或神性之「我们」与善。四大象限或三大领域乃是神性或空性的各种面貌。空性显现出来,既成为主体,也成为客体,可以是单数,也可以是复数,因此我们才会有四大象限或三大领域。所以神性可以也必须用我、我们、它三种语言同时描述。此外,这几个领域都会进化。也就是说,每一个都会越来越开显其灵性,并因而体悟其灵性。这种进化到了极致,我、我们、它会越来越了然自身的真实本性,每一个都散发出自身所在境地的光辉。在这种光辉的觉醒中,每一个「我」都会变成神;每一个「我们」都是对神最虔诚的礼敬;每一个「它」都是神最肃穆的殿堂。
部二 创造中的神性再扩展
第九章 意识的进化
问:所谓的整合途径,是全象限、全层次的。我们已经讨论过全象限,现在开始讨论全层次。本章我想要探讨意识从最低阶段发展到最高阶段,亦即从物质、身体、心智、灵魂到灵性的进化过程。
威:这都是内在的我(inwardI)走向至高统合时经历的各个阶段。从潜意识经过自我意识,而后到达超意识──这就是神性的开显过 程,意识进化的弧线,从孑然一身跃向寂然一体。图 9-1 是这种进化全程的简图。传统的「物质、身体、心智、灵魂、灵性」地图我 们列在右边,现在要使用的扩增版地图则列在左边。但首先我要强调的是,我们现在只讨论左上象限内在意识的进化,不讨论右上象限与此相关的诸阶段变化,不讨论脑干、边缘系统、新皮质、脑波(α波、β波或θ波)的变化,也不讨论两个脑半球的统合或神经传导素失衡病理等现象。同理,虽然其它象限也很重要,但我们现在不特别考虑与个体意识发展密不可分的文化趋势(左下象限)或社会结构(右下象限)。如果文化是病态的,那么自我在其中整合而调适得良好,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作纳粹党员而适应良好意味着什么?那样的心理算是健康吗?要是我在纳粹社会里适应不良,能不能说那个社会只有这个人心智健全?这一切都是关键问题。不论是哪一个象限,只要发生畸形(malformation)、病理或「疾病」,其效应都会扩及四大象限。这是因为每个全子都有这四个面向所致。因此一个社会如果具有异化的生产方式(右下象限),例如无人性的劳动,所得却只是奴工的工资,这种异化一定会反映成劳工的自尊低落(左上象限)、大脑化学成分失常(右上象限)等等;如此一来酗酒就会体制化,变成一种「自我治疗」的方法。同理,一种文化的世界观如果贬抑女性,就会制造一股伤害女性潜能的趋势,进而引发大脑化学成分的变化,使人必须服用百忧解以解抑郁。整个四大象限就是这样运作的。一个象限受伤,四个象限全部会失血。不过我们这一次的讨论要暂时放开这一切,把家族治疗、脑化学作用、大脑状态、文化与社会分析等因素暂时放在一边,焦点只集中在左上象限,探讨意识各层次出现在个人身上的情形。这并不是说其它象限不重要,因为我们很快就会了解,「个体」的病理只是冰山一角;冰山下面还包括世界观、社会结构、通往内在的文化进路等等。个体的治疗并非不重要,但是在许多方面差不多都是次要的。现在我们把焦点暂时放在左上象限。要注意的是:这一章以抽象观念讨论意识的进化,后两章以许多具体实例来讨论。所以如果读起来有点抽象难解,请务必坚持。
发展的更高等阶段
问:图 9-1 简略说明了左上象限。
威:好。比较图 9-1 和图 5-2,你会发现图 5-2 所列的最高阶段是「统观逻辑」,但统观逻辑在图 5-2 却只是第六个阶段。这是因为图表达的只是到目前为止集体历史中一般意识的发展阶段,但图 9-1 所列的是人可能有的更高或更 深的阶段。
问:问题来了,这是否表示以前的人,譬如神话犁农业期的人没有进路可以到达高等阶段?
威:当然不是。不管什么时代,都有人超越一般层次,有人低于一般层次。左下象限表现的是一般的意识层次。每个社会都有一个重心,其伦理、典章、规范、规则、基本体制都依循此重心组织而成;这个重心为该社会提供了基本的文化凝聚力及社会整合力。这个文化重心对个体发展的作用就如同磁铁。如果你低于一般层次,这个文化重心就会把你往上拉;如果你试图超越,这个文化重心就把你往下拉。文化重心如同测步器,又像磁铁,将你往上拉到可以期之于一般人的意识层次。但如果你超过这个层次,就只有自求多福了,因为这块磁铁会把你往下拉。不论你是低于或超过一般 层次,就这个文化重心而言,你都是「非法的」。
问:所以,不管哪一个文化,一股模式与最高模式是不一样的。
威:对。举例来说,假设五百年后有一个人类学家研究美国,读到克里希那穆提(Krishnamurti)的著作,因而判断我们这个时代所有的美国人意识发展都和克里希那穆提一样,当然很愚蠢。但是现在很多新时代理论家对以前的时代就经常做出这种结论,拿那个时代意识发展最高的模式,比如萨满巫师(shaman),下结论说那个时代的人已经到达萨满阶段。照这种说法,十万年前每个人都应该是萨满才对。但事实上,十万年前差不多没有萨满巫师。萨满巫师可能每一个部落只有一个,天赋异禀,难得一见,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有萨满意识状态,也无从理解萨满巫师所处的高层觉知状态;其实,那个时候的人大多数还蛮畏惧萨满巫师的。所以,我想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首先审视以往的几个世代,界定当代一般的文化重心──远古期、魔幻期、神话期、理性期、存在期──然后检查那些超越一般意识、稀有的、菁英主义的、天赋异禀的个体──他们通常因而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揭露较高或较深的觉知模式(萨满巫师、瑜伽行者、圣人、贤者)。这种较高或较深的觉察模式即是图 9-1 所指的通灵(psychic),精微(subtle),自性(causal),不二(nondual)层次。
阶梯、攀登者、观点
问:我要讨论的是这四个意识发展的高等阶段。但这四个阶段真的是图 9-1 画的那样成「梯状」吗?真的是那样一阶一阶阶段分明吗?
威:图 9-1 看起来的确像阶梯,把很多人都搞糊涂了。他们以为发展模式是绝对「直线式的」,但这是对发展模式的意向有所误解。
其实最好将图9-1 视为一连串的同心圆(Concentriccircles)或同心圆体(nestedspheres),每一个阶段都超越并包含前一阶段。这是一个实现阶序,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是自己开显,并包含前一个阶段,如此这般的重重套住。图 9-1 其实只是从这块同心圆派切下一片来看的情形。你可以把整张图画成无数同心圆,如前面图 2-2 那样。图 2-2 画的是物质(感觉运动)、身体(情感和生命)、心智(从呈现式心智到统观逻辑)、灵魂(通灵和精微光明)、神性(自性与无分别智),图 9-1 把图 2-2 扩大。我们以后会发现,这个大意识阶序其实就是世界各大智慧传统的脊柱,是跨文化而普遍共通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九个阶层或同心圆体所处理的,只是整个意识发展的一部分而已。意识发展除了图 9-1 所谓的「阶梯」之外,还有攀登阶梯的人,阶梯的每一阶所见的观点又各自不同。这三部分没有一个是纯然直线式的逐步渐进过程!
基本结构:阶梯
问:好,阶梯、攀登者,观点。我们先从阶梯的层次或领域开始吧。
威:这九层或九圈是意识的基本结构,如图 9-1。记诵这几个阶段是没有必要的,不过为了参考起见,我们还是要提一下。图 9-1 包括感觉与知觉(感官生理)、冲动与意象(幻想与情绪)、象征与概念(呈现式心智)、具体规则(规则/角色思维,或「概念运思」,具体运思)、形式反思、统观逻辑(整合),之后是通灵、精微、自性等高深阶段或超个人阶段。印这张图的这张纸可以代表「最高」阶段;但这个时候这个阶段已经不能说是「阶段」,而是全体展现的不二境地。神性既是最高层次(自性),也是所有层次的本来境地。这些东西我们等一下再讨论。这些东西只是意识发展各阶段的里程碑其中的几个,因此这张图并不详尽,仅仅是抽样代表。
问:这种阶段既然是重重的同心球体,你为什么要画成阶梯状呢?
威:因为「阶梯」的比喻很好用,这个比喻可以显示意识的基本成分示现时的确是阶段分明;若是有一阶的梯档毁坏,那么这一阶以上所有的高阶梯档都会跟着毁坏。阶梯这个比喻无法表现的一点是,每一个阶段并不是真的位于前一阶段的上端,而是将前一阶段包覆起来,如同细胞包含分子,分子包含原子一样。我说过,这是一个重重包覆的全阶序。我之所以经常运用「阶梯」这个比喻,目的是要强调其中各个意识成长的层次。举例而言,整个发展过程是先有意象而后有象征,有象征而后有概念,有概念而后才有规则(参见图 5-2、5-3、9-1)。这个顺序无法逆转;不论社会如何制约,这个顺序都不会改变。我们也知道不曾有什么社会改变过这个顺序。这是全阶序的、跨文化的,绝对没有例外。正如你一定要先学会单字才会造句,最后才写得出文章一样。这种基本全子是建立在前一阶层之上,同时又吸纳前一阶层。此即这种顺序无法逆转的原因;高层梯档位于低阶梯档之上。阶梯这个比喻之所以有用,部分原因就在这里。
自我:攀登者
问:这个阶梯是觉知阶梯,或者说是觉知阶序的基本梯档。
威:对。但是,这么说吧!实际的创造并不是发生在这里。我们固然可以将这个基本结构想象成「阶梯」,不过真正在创造的却是攀登阶梯的人。这个攀登者就是自我,有时称为自我系统。客观的,或者以它语言来说是一个自我系统;主观而言,则是个人、自我、自我感。这两种意义我都采用。
问:那么,这个自我或自我系统有自己的特质吗?
威:有。自我这个攀登者有自己的特质和能力,是阶梯本身所没有的。这个道理在于阶梯本身基本上是无我的,阶梯的梯档没有自己固有的自我感。但自我却会占用梯档,或者说与梯档合而为一。这样的占用或合一产生了各种自我统合及自我成长阶段,直到自我从阶梯落入彻底的空性──讲到这个,我们已经超前了。但重点在于,阶梯与爬阶梯的人是两回事!
至于自我的特质,我在《意识转化》(TransformationsofConsciousness)一书中列出的是认同、组织、意志或关注、防卫、新陈代谢、导向这六项。这几种特质在这里没有必要详细讨论,不过我要顺便提一下,譬如「导向」涉及所有的全子,包括自我全子,都具有的四种驱力,也就是自理、共融、自我超越、自我解消(退化)。自我成长与发展的每一梯档,无论朝哪个方向发展,都有这四种路线的选择。这四种驱力只要有一个太过或不及,自我就会产生病理困扰;是哪一种病理,端视困扰发生在九个基本梯档的哪一个阶档而定。
问:所以,自我攀登或跋涉这种基本梯档时,每个梯档或阶段都可能出错?
威:对,自我也许是在攀登意识扩展的梯档,但关键是,自我在任何一个梯档都有可能摔断手脚!这种发展的开显只要有一个阶段出错,自我的某些面向就会受伤或遭到「遗弃」。这种「遗弃」现象称为退化、解离、异化。自我在任何一个阶段都可能摔断手脚;一有这种差错,就会形成该阶段特有的病理现象。这种病理,我们看过的包括精神病、边缘人格、精神官能症、存在问题、灵性急症等等,端视「意外」在何处发生而定。等一下我会提出几个具体实例来说明。现在的重点是,这种基本结构都会成长与进化;自我必须跋涉、攀登这种意识扩展的发展阶梯,但每一个梯档都有可能踩空一步而受到重伤。
进化支点
问:你说每一步都是一个进化支点(fulcrum)?
威:对,这个观念 出自玛格丽特.玛勒(Margaret Mahler)、奥图.肯恩伯格(Otto Kernberg)、海因茨.柯特( Heinz Kohut)、葛楚德.布朗克(Gertrude Blanck)、罗勃.布朗克(Robert Blanck)等理论家与临床医师的研究;荣格在个体化(individuation)方面的前瞻研究就更不用说了。进化支点说的是人性成长和发展当中重大的分化与整合过程。瑜伽行者贝拉(Berra)有句机锋之语:「When you come to aforkin the road,take it,」译注嗯,进化支点就是发展之路关键的岔口,自我必须选择。自我如何选择决定了它后来的命运。
问:所以,九个基本结构表示有九个相应支点或步骤供自我跋涉?
译注:此句是双关语,一个意思是「在路上看到叉子就带走」,另一个意思是「碰到岔路就走」。
威:没错。但是整个过程其实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我们说的这些里程碑只是路上的路标而已。自我必须在基本阶梯上一阶一阶往上爬,每一阶都是该阶段的支点。每个支点都有一个「一二三」结构,那就是,一,自我进化、发展或往上爬到新的一个觉知层次,与该层次合一、「成为一体」。二,自我开始离开该层次,或者说从该层次分化出来、不再认同,甚或完全超越。三,自我又与一个新的高等层次合一,安顿于其中。新的梯档的确是安置在先前的梯档之上,因此先前的梯档必然会包含并整合在整个扩展过程当中。这种整合或包含即是此一支点发展的第三期,也是最后一期(参见图 9-2)。所以,你会记得每一个支点都有这种一二三结构:合一、不再认同、整合;或者说是融合、分化、整合;也可以说是嵌入(embed)、超越、包含。不管是哪一个梯档,只要这个一二三过程出错,你就会摔断手脚。你摔断手脚的当时世界是什么模样,你的疤痕就是什么模样。一般来说,梯档越低,病理就越严重。
阶梯
攀爬者
观点
基本觉知梯档
一旦浮现,就以意識的基本 积木或全子而存在
基本梯档的攀爬者
攀爬的每一步都是一个进 化支点,一个一、二、三过 程:(1)融合或合一 (2)分化或超越
每一个阶段对自己与他人

观点改变,包括:自我认同 自我需求、道德感
图 9-2:阶梯、攀爬者、亲点
新世界显现出来:观点改变
问:我们谈过阶梯及其基本梯档,也谈过自我或攀登者及其进化支点。这些东西都会造成种种观点。
威:是的。意识发展开显过程的每一个梯档都有一套对世界、自我及他人的观点,也就是都有一个世界观。这个世界在意识发展开显的每一个梯档看起来都不一样,也真的不一样!我们都知道,意识一旦进化,眼中所见的世界空间或世界就不一样了;并没有一个既定的世界可以用独白法来反映。我要在这里特别强调的是,我们在每一个梯档的自我认同、自我需求都不一样,道德观也不一样(参见图 9-3)。各个梯档或觉知次元开显的世界都有这种种面向。以下是大致的说明。由基本觉知梯档构成的阶梯,藉着支点攀登这个阶梯的攀登者,每一级梯档看到的世界观。阶梯、攀登者、观点。
问:请举几个具体的实例。
威:我们这个意识发展模型是根据东西方大约六、七十位理论家的著作建立的。图9-3 列出了其中三位:马斯洛、罗文杰、寇伯格。我以他们三位为例,乃是因为他 们广为人知。
问:请说明其中的基本要点,以规则与角色心智为例,说明这张图表的每一栏。
威:儿童在七岁前后开始发展规则与角色心智。这是一种在心智上建立复杂规则,扮演社会角色的能力。儿童从这时开始了解自己不只是一个带有冲动与欲望的身体,同时也是必须和他人相处的社会我(socialself),因此必须适应这种社会文化角色。这是一个艰苦的尝试时期。规则与角色心智运作的情形如下。规则与角色心智的基本结构一出现,儿童的自我便面临到意识的新梯档。所以,自我必须踏上该梯档,跋涉该层次的进化支点,展开进入新意识层次的一二三过程。自我必须先踩上该梯档,与该梯档合一,与遵守规则、扮演角色的能力合一。换句话说,自我会跟规则与角色的心智合一(这是位于进化支点的第一期)。这个时候的自我属于规则与角色的自我,这是它的核心身分,它的基本自我感,一种遵守规则与角色的自我感。所以在罗文杰这一栏,亦即规则与角色这一阶,你看到的是「顺从者」。同理,在马斯洛这一栏的这一阶,你看到的是归属感。在寇伯格的道德观这一栏,你看到的是他人的认可。
阶梯
基本结构
攀 爬
者  马斯洛
观点
罗文杰
寇伯格
(自我需求) (自我感)
(道德观)
感觉实体
幻象与情感
F-1
F-2
(生理)
自闭
共生 初期冲动
(前道德)
0.魔幻般的期望

呈现式心智
F-3
安全感
冲动
1.前成规
1.惩罚/遵守
自我保护
2.天真的逸乐
规则/
F-4
归属感
顺从
2.成规
3.他人的认可
角色心智
良知者-
4.律法与秩序
顺从
形式反思
F-5
自尊心
良知
3.后成规
5.个人权利
个人主义
6.个人良知原则
统观逻辑
F-6
自我实现
自主
整合
通灵
F-7
自我超越
寇伯格另提一个
更高的第七阶段
精微光明
F-8
自我超越
7.普世与灵性
自性
F-9
自我超越
图 9-3:阶梯、攀登者、观点部分实例
问:整张图表看过去就是这样,阶梯、攀登者、观点。
威:对,基本上是的。这张图表简化了许多东西,希望你能了解。这里说的只是一般的概念。
问:这样继续发展下去会怎么样?
威:继续发展下去,自我终将超越目前这一阶段的观点,再度扩展它的意识。要能够这样.自我必须踏出、不再认同或超越目前所在的梯档这种分化或超越乃是进化支点的第二期,然后会与高一层的梯档合一,这是第三期;从这里又有新的支点,我们又开始发展,直到发展的休止期为止。
问:现在我们就要讨论到观点的改变了。观点的改变也有阶段,对不对?马斯洛、罗文杰、寇伯格都提出了这方面的阶段说。
威:对,不过都是一般意义之下的阶段说。这也叫许多评论家感到很困惑。寇伯格、吉莉根、沃纳(Heinz Werner)、皮亚杰、哈伯玛斯、歇尔曼(Robert Selman)、艾力克森(Erik Erikson)、薇德(Jenny Wade)、葛瑞夫(Clare Graves)、纪根(Robert Kegan)、库克-葛露特(Susamme Cook- Greuter)、布劳顿(John Broghton)、克娜玛(Deirdre Kramer)、阿蒙(Cheryl Armon)、包德温(J.M.Baldwin)、阿利叶提(Silvano Arieti),乃至于柏罗丁、莲花生大士、天台智顗、法藏等,所有的发展论者都有阶段说或阶梯说,成长与发展阶序说,毫无例外。他们之所以会建立阶梯全阶序,是因为他们的资料显示的确有这样的结构。这种阶段都是从经验的、现象学的、诠释的证据和大量研究资料所得的结果,而不是因为喜欢阶层制,才编造出这些材料。但这种全阶序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不论处在发展的哪一点,自我对于事物的反应通常是百分之五十出自该阶层,百分之二十五出自高一阶层,百分之二十五出自下一阶层。自我绝不会「完全」处于某一个阶段,而是会发生各种退化、回旋(spiral)、暂时跃进、高峰经验等现象。
问:不会完全是平均状态。
威:对,这一点很像我们前面所说的文化重心;有的人会超越这个重心,有的人则落在重心之下。同理,自我系统可以说也有自己的重心。这表示它内在有些成分超越了它的一般意识,某些则落在下面。换句话说,阶梯的攀登者不是形体分明的实体,反而像水滴一样,在意识扩展基本球体上流溢。我说过,发展是一个没有间断的过程。
病理
问:你说自我在任何一个梯档都可能摔断手脚,受到伤害。
威:对,攀登者这一粒水滴的某些面向会困在低层梯档。这一滴水滴分裂出了小水滴,被困在较低阶段上面。
问:这就是压抑(repression)。
威:就广义而言,确实如此。我们可以用道德发展阶段为例。由图 9-3 可以发现,道德发展的早期低等阶段是自我中心的、自恋的、唯我取向的;冲动而好逸乐。这是寇伯格所谓的前成规期。接下来中间的阶段叫做成规期,这时人总是倾向于顺从不管对或错,我的国家就是我的国家。接下来的高等阶段则称为后成规期,人这时开始超越成规期或顺从模式,而聚焦于普世多元主义(universal pluralism)及个体权利。比后成规期更高的阶段称为「后后成规期」或灵性阶段,我们等一下再讨论。现在假设某人小时候,就说三、四岁的前成规期好了,屡次受到严重创伤,那么情况就会有如下的演变:自我的重心会落在前成规期的冲动阶段,此冲动自我的某些面向会解难或分裂出去。如果情形很严重,自我的发展就会停滞。但不论解离或不解离,自我多半还是会一路跛行下去,还是会继续发展,继续攀登意识扩展的基本结构。它也许会血流满地,不过还是会继续往上爬。但是,那个冲动自我的某个面向毕竟已经分裂或解离了。这个分裂出去的面向不会继续往上爬,不会成长或发展,反而在地下室开起店来。其道德观还停留在第一阶段,因为解离就是发生在这个阶段。自我的其它部分仍然会继续成长或发展,但这一部分却停留在道德阶段一。这个分裂出去的面向是完全自恋、自我中心的,只知道自己要什么,彻底冲动,继续以原始阶段或老旧阶段的意义范畴来诠释世界。自我大水滴已经往阶梯的上一级流动,小水滴却还落在后头,仍然用精神官能症乃至于精神病来破坏自我。大水滴爬高了,世界观更广了,小水滴却还是忠于唯我的、自恋的、老旧的世界观,听任前成规期冲动和需求来支使它。大水滴现在或许已经到达道德阶段三、四、五...‥于是大水滴和阶段一小水滴之间产生了冲突;这种内在冲突具有相当的破坏力,不是外在的冲突而是内战。不管怎么说,内战就是病理。本书后面会讨论到,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平息这种内战。
状态与阶段
问:这是不是表示人必须跋涉过每一个低等阶段,亦即从第一到第六阶段,然后高等阶段或灵性阶段才会开显出来?
威:绝对不是。人差不多在每一个成长阶段都会有灵性体验或高峰经验。意识从最低层到最高层,其基本结构之中都有这种结构性的潜能。因此你在狂欢、性激情、过度的压力、忘我的快感、嗑药状态、精神病暂歇等状况之下都有可能进入高等次元。但是让我们来看看进入高等次元之后会怎么样。假设有一个人位于寇伯格所说的道德阶段三,结果他发生了某种精微阶段的体悟或注入(influx)现象,也许是内在强烈的启明经验(illumination)。于是他的生活开始产生重大变化;他开始发现新的世界、新的次元、新的觉知。又一个可能是他的意 识在此时开始转化、进化与发展。这时你如果 对他进行道德阶段的测验,会发现他确实已经由阶段三转化到阶段四。其实除了阶段四,他也没别的地方可去了!你无法绕过哪一个阶段越级而上,就如同你不能从原子绕过分子到达细胞一样。因此,一个人在道德阶段三若是发生了玄秘的灵性体验,或许会因此受到激发而进入下一个阶段阶段四。但不论如何,他都不会由阶段三跳到阶段七。真正的灵性阶段或超个人阶段(寇伯格的阶段七以及以上的阶段)若是要发展,必须依靠前面三、四、五、六等阶段的发展。前面几个阶段每一个都对阶段七的显现,提供了某种绝对不可或缺的东西。人可以有高层的高峰经验,但他的自我还是必须成长、发展、进化,才能永久适应此高层次元,才能够将一时的「另类意识状态」(alteredstate)转变成「永久的特质」(permanenttrait)。
问:你引用过奥罗宾多的话说:「灵性进化必然遵循次第开显的逻辑。只有确实完成之前的重大次第,才会进入下一个主要的新次第。即使之前或许合并了某些小次第,意识还是得回头确认那几个跳过的境地已安然增建在你的新状态之中。(发展的)速度增加或集中焦点(这是可能的)并不能取消这几个次第本身或依序攀升的必要性。」
威:确实没错。目前超个人心理学的问题之一就是,一开始就把焦点放在高峰经验上。只要你有自我,就是不好的;只要没有自我,不管那是什么状态,都是好的。这里面的观点其实就是,凡不是自我的东西都是神。所以有自我就是不好…‥没有自我就是好‥。这么一来,你拥有的便是一种一步登天的转化模式。你从分割的、分析的、理性的、不悦的自我,直接迈入扩展的、解放的、法界的神性意识。除掉自我,你就拥有了神性。
这种天真的一步登天转化观点已经和纯粹的平面世界观挂勾,「宇宙意识」已经从难以下咽的牛顿式自我,转变为「新物理学生命网络与合一盖娅自我」。我们因为跟平面世界合一而得到启蒙,于是拯救了地球。唉,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我们无法从橡实一样量子跳跃为橡树林。凡是成长包括人的成长都要循序渐进。这种基本阶段,我列出了其中的九个,只是摘要而已,有大量经验性的、现象学的、诠释的、默观的、跨文化的佐证为根据。这种阶段我们至今还在研究推敲,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答。因此,「一步登天」的转化模式似乎是太天真了。所以人人都可能有灵性体验、高峰经验或各式各样的另类意识状态,但这种经验还是得放在自身的结构之中才行。他们还是要继续成长,发展,直到适应高峰经验开拓出来的深度为上。「状态」必须转变为「特质」。你必须先从橡实变成橡树,而后才能和橡树林合而为一。「状态」固然重要,「阶段」更重要。
平面世界的宗教
问:所以,高峰(peak)经验其实是一种「偷窥」(peek)经验;那种高等阶层你只能惊鸿一瞥,无法掌握。
威:对。不过这里有一个破坏性很强的问题。自我在阶梯上可能不愿意爬得那么高。用技术语言来说就是,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这表示人虽然有能力到达如第五层次的理性阶段,能够在知识上发展得很高,却仍然停留在道德阶段一。我们都看过这种人。基本上,很聪明的纳粹份子就是这样。攀登者落在阶梯下方,耽留在低阶梯档。所以了解高等发展是一回事,真正成为那样的人则是另一回事!灵性体验也有这种情形。人可以暂时进入意识阶梯或觉知圈的极高梯档,却不肯活在那个层次上他们其实并没有到达那个层次。他们的重心依然很低,甚至还在往下掉。因此,他们如果想实践自己的灵性体验,就必须成长,发展。他们必须展开发展式的开显,全阶序的扩展,并安住于意识扩展的领域里。他们的重心必须转移或转化到此一高或深的意识领域。光是将这种意识境界当作理想,清谈理论,议论宗教,是不会有什么发展的。所以,你尽可以有高深的高峰经验或开悟境界,但是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过后,你要往何处去寻找此等高峰经验呢?有了这种经验之后你会怎么样?该安住于何处?你的自我或自我重心只能以自身的结构、能力、成长阶段来适应这种经验。灵性经验不会允许你跳过哪一个成长与发展阶段的,因为每一个阶段都是涵养灵性体悟的所在。所以奥罗宾多才说:进化可以加速,但无法跨越。
问:不过「新典范」圈子对这种阶段论却怀有抗拒心态。
威:没错,这和抗拒阶序或全阶序的心态一样。这种反对的声音有的很真诚,很有善意,我们都会纳入考虑。但是如果你否定阶段和全阶序,那么你对那些证明全阶序发展的大量证据就必须另做解释。再说,否定阶段和全阶序之后,若还要解释研究者为何不断在跨文化中发现全阶序,就一定得采用攻击性的意识形态。可是就这一点,我还没看见有谁成功过。然而有些人的抗拒就不是那么真诚。有许多美国人都不喜欢阶层观念,因为美国人向来不喜欢深度差别观点。我们是平面世界的具体化身。想到别的地方有人比我高深,美国人就觉得无法忍受。因此,我们喜欢的「灵性」观是那种不管自己是在哪个层次都接受的灵性观;是那种提供「一步登天」方法,如同微波炉快速加热般地把我们立即送到上帝面前的灵性观。我们完全否定「阶段」,最后只得到极为平面世界的概念。我们拥抱各种平面世界典范,完全是因为这种典范不要求实质的转化,只想「一步登天」;这不啻是逛街购物,一次买齐。你只要声称自己是整体网络的网线,一切都能得到救赎。更甚的是,你还否定有什么阶段存在!
问:我一直都遇到有人怀着这种反全阶序偏见,实在是好斗成性。
威:事情是这样的:这些「新典范理论家」很多都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从孤立的、异化的个人将意识扩张为某种全球性的法界意识物质域、生物域、心智域都包括在内。我们很能够理解这种整体目标。但是这些理论家往往不知道从孤立的肉身自我发展到全然含摄的法界意识,需要多次内在的转化。他们有目标,却没有道路。所以,我们可以同意他们的目标,然后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道路和其中的各个阶段。
佛洛伊德和佛陀
问:回到自我在意识光谱里面跋涉的过程,我们刚刚讨论的「低等阶段发生的压抑会破坏高等阶段」,就是我们身上的「内战」。
威:对,我认为是的。自我如果压抑或解离了自身的某些面向,那么供它进一步演化与发展的潜能就会比较少。这迟早会使它的发展停顿下来。我不想这么轻易地用量化法谈事情,不过姑且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我出生时的自我有一百单位的潜能,但是在初期成长的道德阶段有个小水滴解离掉了,就说十单位好了,于是到达道德阶段二时,自我便只剩下九十单位的潜能。这样,这个人在道德阶段二只剩下百分之九十的自我,另外百分之十的觉知力卡在道德阶段一,卡在地下室的潜意识小水滴之中,而且还用这百分之十的觉知要求整个生物体依据其原始愿望、冲动及诠释行动。如此这般,人继续成长,发展。重点在于,等到自我长到成年时,它可能已经丧失百分之四十的潜能。这百分之四十的潜能变成分裂出去的、解离的小自我或小水滴,或者变成一些隐藏起来的小主体.停留在当初分裂出去的层次上。这一堆小野人在你的地下室乱跑,要求你喂养、迎合它们的需要,而且还想当宇宙的中心。没有喂饱它们,它们就闹、叫喊,咬你,抓你。由于你并没有清楚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因此将这种内在骚动解释为忧郁、妄想、焦虑或其它恼人的精神官能症状。
问:这就妨碍了高阶的发展?
威:对。重点是,这种解离的自我──这些墨守低阶世界观的小主体──会消耗你大量的能量。它们本身会消耗能量,你防卫它们也会消耗能量。如此一来,要不了多久,你的能量就耗尽了。没错,这会妨碍高阶的发展或超个人阶段的发展。假设进入通灵阶段或精微光明阶段需要六十五个单位的能量,可是你只剩六十个单位,那么你就进不去了。广义来说,这就是我们要整合佛洛伊德与佛陀,整合低阶的「深层心理学」和「高阶心理学」(height psychology)的原因。事实上,我们正处于人类进化充满希望的时刻,因为人类历史上现在是第一次同时拥有佛洛伊德和佛陀。具有心理动力的潜意识是独属西方的发现,这一个重大的发现的确可以和东、西方的神秘传承及默观传承结合,构成「全光谱」途径。
问:佛洛伊德与佛陀观点整合之后的观点就是,你只要有四十单位的意识陷在地下室,就无法进入高等层次。
威:就通常的规则而言是这样的。不善待佛洛伊德,你就很难接近佛陀。所以我们必须运用「深层」心理学──说「深层」心理学其实是错误的。深层心理学其实是一种浅层心理学(shallow psychology),因为它处理的其实是全阶序当中最低最浅的层次。不过正因为如此,它们(低浅层次)那种狭窄自恋的观点才会使人寸步难行。重点是,「深层」心理学让我们重新接触低阶全子,使其揭露于意识之中。这样才能把它们从固着(fixation)与解离之中释放出来,重新加入意识进化的行列,不再从觉知的地下室对上层进行那种倒退的、反应式的、反进化的拉扯。你的低阶全子可以和你主要的自我重新整合,使你的主要自我拥有七、八十个单位的潜能可用,因而继续成长,晋升到超个人层次。果真如此,在超个人阶段紧密的成长之下,一旦到达某个境界,你将不只是往上攀登阶梯而已,甚至是跳出整个阶梯。如同禅修者所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那么你要如何才能跳出百尺竿头?你跳了,接下来呢?跳出阶梯,在空性中自由坠落。这个时候,内在外在、主体客体完全失去了终极意义。你不再从「这里」看「那里」的世界。你不再观看法界,因为你就是法界。一味(One Taste)的宇宙宣告自身的成就,光耀清澈,明亮澄净,内外皆空,大圆满身姿自行成就。每一道光每一个声音都闪耀着神性,汝即是彼。太阳不是照射在你身上,而是从你的内在照射出来;星系在你心里生灭。时空起舞,彷如空性面貌上的光辉影像,整个宇宙失去了重量。你一口气吸尽银河,将盖娅捧在掌上护佑;这是世间最平常的事,你毋需费思量。
第十章 迈向全球之一
问:这年头我们常常听到大家在说「全球观点」、「全球意诚」放眼全球,在地行动等等。「新典范」途径大多很强调我们是活在地球村或全球网络的,所以必须有一幅全球地图或系统地图来反映这种全球观点。
威:不过描绘全球地图是一回事,绘图者有办法活得像那么回事,则又是另一回事了。
全球观点不是人与生俱来的,婴儿不会带着全球观点出生,猿类也不会有全球观点。全球观点其实非常罕见、精粹、非凡,曾经到达那种深度的人非常少(深度越深,广度越小)。我们必须了解全球意识的进化与显化,才能真正实践「新典范」如果这真是我们想要的东西的话。
问:你说过的,新典范理论家往往以法界意识为目标,却不知道道路在哪里。
威:对。「新典范」所谓的全球地图或系统地图上面,完全看不到绘图者身上有这种内在的发展在进行,但内在的发展却是目前最重要的课题。所以「新典范」人士堆行的全球地图或系统其实用途很有限──那其实只是右手象限地图──而我们的关键课题却是左手象限的发展:也就是如何才能往上层发展,直到真正拥有全球意识为止。只有进入这种状态,真正的灵性阶段或超个人阶段才会从这种全球观点之内及之上示现出来,因为这时神性才开始认识自己的全球次元。
问:我耍谈的就是这一点。之前我们都是用抽象词汇,加阶梯、攀登者、观点等等来探讨这个课题,现在我想看的却是这种全球发展在进化上的实例,全球我(globall)的实例。让我们来攀爬整座阶梯,从起点开始。
原初母体
威:我们暂且说这个过程是由出生开始。刚出生的婴儿基本上只是一种感觉运动生物体,这种全子之中含有细胞、分子、原子等次全子,但又超越这些次全子。可是婴儿没有语言、逻辑或叙事能力;没办法掌握历史时间,无法辨识内在心理空间的方向。婴儿基本上认同的是感官次元,或者图9-1 的第一阶段。如同及亚杰所说:「这个阶段的自我可以说完全是物质。」 这个时期的自我当然并不完全是物质,但的确是位于最低、最基本的次元,也就是物质与感觉运动次元。事实上,这个时期的自我大部分认同的是感觉运动世界,甚至到内外不分的地步。物质的自我和物质的世界融合在一起──也就是没有分化。婴儿分不出内外的差别,对他而言,大拇指和椅子是同样的东西。初期的这种融合状态通常叫做「原初母体」(primarymatrix),这种母体在后续的 发展阶段才会开始分化。原初母体又叫做原初自闭(primaryautism)、原初自恋(primarynarcissism)、海洋状态、原生质(protoplasmic)状态、无二(adualistic)状态、未解离状态等等。前面说过,每一个进化支点都是一种一、二、三的过程:首先是自我与梯档合一或与之融合,接着自我与梯档分化或者超越梯档,最后是自我整合梯档或把梯档包含进来。原初母体是支点一的第一段。这时的自我是内外都跟感觉运动世界融合为一。
问:这种原初的融合状态超越了主客对待。
威:不是.是主客对待尚未发展。许多浪漫主义人士很喜欢把这种原初融合状态看作宇宙意识、神秘合一意识、不二状态等等的前身。可是这种原初融合状态并没有 超越主客对待,其实根本无法分辨两者的差别。处在这种原初的自恋状态,封闭的 自我吞噬了物质世界婴儿就是那张嘴巴,世界无非是食物罢了。什么事都是物化的。这种状态没有什么灵性成分可言。这种状态无法扮演别人的角色,只是闭锁在自我中心的轨道里,缺乏互为主体的爱与慈悲。由于无法分辨物质的内在与外在,因此很「广」.也很「浅」。这种状态在水平面上无可阻挠,在垂直线上却等于陷在地下室里。平面世界理论家一味强调这种广度──主客不分!却完全忽略了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其中并没有垂直的深度可言。因此这种状态比起后续的发展阶段不是比较自由,而是比较不自由。这是你穷尽想象力可能想到的最浅、最紧缩的意识状态!最后必须提到的是,这个初期融合状态无法扮演他人的角色。也就是说这种状态没有认知能力,所以无法「穿别人的鞋子」,用他人的眼光看世界──完全卡在感觉运动次元的第一印象之中,极度自恋。因此这种状态无法表露任何类似于爱的东西因为若是无法了解别人的观点,无法优先考虑别人的观点,就不可能真正爱别人。这里面不会有慈悲,不会有真正的爱,不会有宽容、仁慈,也不会有利他之心。因此这种融合状态在各方面都是真正灵性觉知、慈悲或爱的反面。当然,我们不能排除婴儿也会发生某种灵性状态。我们说过,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可能发生转换状态及高峰经验。然而,纵使如此,这种状态还是必须转化成永久的特质,灵性才会成熟,稳定,觉察力持续不断,能够理解他人的角色,进而反映在真实的爱与关怀之中。所以还是一样,「状态」或许很重要,「阶段」却更重要。
出生创伤
问:那么这种状态之前的子宫内状态呢?你的理论模型有没有包括子宫内状态?
威:子宫内状态和出生创伤(birthtrauma)的证据争议很大。不过我觉得其中有些是有道理的。这种更前面的发展阶段,我称之为支点零。所有的支点都有一、二、三过程,支点零亦然。一开始是跟子宫融合,接着展开痛苦的分化过程(出生创伤),最后是以分化出去的物体的身分,重新整合之前的支点(后子宫期)。到了这个阶段,婴儿的自我开始进入支点一过程此时它开始跟物质世界融合在一起。史坦.葛罗夫(StanGrof)曾着书广泛讨论出生过程的几个阶段。他称出生过程为「基本周产期母体」(Basic Perinatal Matrices)。译注他的研究显示,这个过程的每一阶段产生的创伤都会造成一种病理情结。但是反过来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譬如因进行某种冥思或嗑药的关系,自我也会退化到这个支点零而重新经历其中各个阶段和创伤,故而使病理缓解。史坦的研究结果非常具有启发性,读者如果对这方面有兴趣,我强烈建议从这里开始研究。
虚假的自我
问:所以出生过程的创伤会造成病理情结,影响后续的发展。
威:对,不过这只是一个例子。它说明的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任何一个支点的
译注:「周产期」指婴儿出生前后的一段时期,大约从怀孕第二十周到二十九周起,直到出生后一至四周之间。创伤都会形成病理情结而「感染」后续的发展。前面说过,自我在九个左右的支点上的每一点都可能踩空,但会造成什么样的病理,就要看这个意外发生在哪一个梯档而定。
问:为什么会如此?
威:自我在意识扩展中每往上攀升一阶,都要面对一、二、三过程。这一、二、三过程的每一个阶段──融合、分化、整合──都可能出错。自我可能停留在融合状态,卡在这个阶段,于是就有了阶段一的问题:「固着状态」。自我可能在分化阶段失败,或者在支点的阶段二失败──分化不清楚、不彻底,所以无法在这个层次上建立责任界线。自我可能在整合阶段或阶段三失败──未能整合或包含前面的层次,反而异化、解离或压抑。没有超越及包含,反而解离或压抑。不论是哪一个层次,只要发生这种意外,只要有了这种「低阶段的畸形发展」,这种病理就会在意识上形成伤口,从而感染、扭曲后续的发展。这种病理像是珍珠里的砂子一般推,挤,扭,把所有后续的层次全部「挤坏」了。
问:攀登者摔新手脚。
威:对,现在自我有了一些自己不承认、不认识、无法拥有的部分,于是开始逃避自己,欺骗自己。真正的自我上面长出一个假的自我系统。真正的自我本来一直都在那里,现在却开始遭到否定、扭曲和压抑。所谓的压抑,基本上就是不能真实面 对自己心灵中运作的东西。它一直躲在地下室,而地下室的门是由谎言把守的。于是你某方面的潜能就被这种解离状态封锁住了,并且开始吞噬你的能量和意识。那是一条会妨害你进一步成长与发展的阴沟。那是一种僵固的重担,一个本该超越的老旧重担,可是却受到谎言的保护,一直在那里胁迫着你。
问:所以要治疗的是那些谎言或不真实。
威:对。从佛洛伊德学派、荣格学派、完形治疗到认知治疗,所有诠释疗法都是在处理谎言。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已经讨论过(第七章)。
问:因此我们通过意识扩展的阶段时,必须留意的是这种进化支点可能会出问题;阻碍全球意识显化的就是这个东西,封不对?
威:没错,这就是要点。
支点一:实体我的孵化
问:所以我们才从进化支点一开始讲意识发展的故事。
威:对,自我认同感觉运动世界的物质──这是原初融合状态或者原初自恋。这个时期自我的对象是物质、物质次元或物质界。到了四个月大左右,婴儿开始分辨出身体的物质感觉和环境的物质感觉是不一样的。婴儿发现咬毛毯不会痛,可是咬自己的大拇指就会痛。他开始发现毛毯和大拇指不一样。在这个阶段,他展开了支点一的分化活动。根据这方面的研究先驱玛格丽特.玛勒所言,这个阶段通常在一岁之前完成,大约是五到九个月大。
她说这叫做「孵化」(hatching)阶段──物质我从原初融合的母体孵化出来(换句话说,这种孵化就是支点一的阶段二),可以说这种孵化乃是物质我的「真正诞生」。不只是玛勒,梅兰妮.克莱恩(Melanie Klein)、艾狄丝.贾克逊(Edith Jacobson)、 勒内.史毕兹(Rene Spitz)等人,也都对这个最早的分化阶段特别感兴趣。女性对这种早期的发展阶段感受好像特别敏锐。很有意思,不是吗?不论如何,反正这种孵化就是物质我的诞生。如果自我在这一次分化中失败了──如果自我卡在原始母体里,停留在认同此一母体的融合状态里──婴儿就无法分辨身体与椅子的分界,很容易受所谓无二状态的影响。这是精神病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正是因为这个道理,所以许多人研究的结果都显示出真正严重的病理──精神病、精神分裂、情感性疾患(affecive disorders)──有部分的病因就是源自于支点一发生的问题。因此我们 现在可以看到,病理是何种类型与意识在哪一层发生问题有关。
问:图 10-1 列出了其中一部分。
威:对。以精神病而言,其病理就是严重的扭曲现实,尤其是无二状态;自我连物质界线都建立不起来(支点一);通常会有幻觉式的原初历程意象与思绪、自恋式的关联妄想、意识无法安住于肉体之内,对他人和对自己的思绪混淆不清。有时会有精微觉知或超个人觉知的汇入现象,但是很少见,有的话往往也是严重而扭曲的。
支点二:情感我的出生 问:如果支点一的发展都很顺利呢?
威:如果支点一的穿越过程顺利,婴儿就开始进入支点二,也就是情感幻象支点(emotional phantasmicfulcrum)。这个时期婴儿已经完成了支点一,建立了物质我的真实界线.但却还没建立起情感我的界线。所以这个时期他能分辨物质我和物质环境,却无法分辨情感我和情感环境。这表示他的情感我和周遭的人,尤其是母亲,是融合在一起或者说是合一的(这是支点二最初的融合阶段)。前一个阶段的物质融合状态没有什么「深入」或「深刻」的东西,情感融合状态亦然。虽然听起来有种「与世界整体合一」的感觉,好像很棒.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深入」或「深刻」的东西。研究者指出,这种状态依然极度自我中心或自恋。玛勒说,这个阶段的自我「对待世界是为所欲为的」。正因为无法分辨自己与周遭情感的、生命的世界,所以婴儿的自我会把世界当作自己的延伸──严格的说就是一种自恋。这种严重的自恋在这个阶段很正常,不是病态,并不表示婴儿总是自私的想到自己,而是他根本没能力想到自己。他无法将自己从外界或情感世界分化出来,所以总认为自己的感受就是世界的感受,自己想要的东西就是世界想要的东西,自己见到什么,世界就见到什么。他以单纯的眼光玩捉迷藏,认为如果他看不到你,你就看不到他。他的观点是眼前唯一的观点。换句话说,自我在这里是一种纯粹生态的自我,生物域的自我,原欲的自我,自然冲动的自我。不论内在或外在,它都认同了整个存有的生机情感次元。它跟着自己的生机力量随波逐流,无法将自己从生态流分化出来。它以生物中心(biocentric) 或生态中心(ecocentric)为合一对象,内外都跟生物域融合在一起。
正因为固着在自然界的生物域,或冲动、生机与情感领域之内,所以无法提升到这种固着倾向之上,看到自己的观点并非现有唯一的观点。我们以后将不断发现生物中心就是极度的自我中心,或许有某种水平广度,却没有什么垂直深度可言;这就是这个层次之所以浅薄自恋的原因(可是浪漫主义人士因追求「统合」,却都在利用这种情感融合状态。我理解他们的追求,但是我相信他们在这种状态里面寻找是搞错了地方[请参阅第十六章])。
问:所以,这个阶段的自我还没有清楚的情感界限。
威:没错。从技术上来说,这时自我和客体表征仍然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本阶段普遍呈现出「魔幻的」、自恋的氛围。一直到十五到二十四个月大的时候,情感我才开始将自己从情感环境里分化出来。玛勒称此阶段为「婴儿的心理诞生期」,至此才「诞生」为独立的情感我和感受我(此时自我已经从支点二的融合阶段迈向中间阶段或分化阶段)。婴儿开始察觉自己独立存在于跟自己隔离的世界里。他已经到达「可怕的两岁 」(terribletwos)。
问:这和「孵化」不一样。
威:对。支点一是实体我的孵化或出生。支点二是情感我的出生。真正的独立自我感,包括各种的快乐与恐惧都是在支点二觉醒的。
问:许多理论家都认为这是异化的开端,真正极深的异化的开端。他们称之为基本错误、基本预设、基本二元对立、主客分裂或意识分裂‥‥。
威:对,我知道。他们把太多东西都解读成分化,或是前一阶段情感融合状态的「失落」。他们认为那是逐出原始天堂、高度异化的开始,人类悲剧的开演,失乐园的肇因。我看连蛀牙都是从这里开始的。不过我不太确定。这里的基本问题就是,大多数的理论家都将解离和分化搞混了。分化乃是所有进化、成长和发展过程里绝对必要且不可避免的部分,与更高的整合是相应的。但这些理论家却认为分化是前一阶段美妙祥和状态的中断,而不是高阶整合状态的序曲。这不啻是说从橡实长出橡树便是违背了橡实一样。然后他们又怀旧的回顾分化之前那种奇妙的橡实状态,咬牙切齿的悲叹乐园的丧失。他们实在把这种原始的未分化状态过度理想化了。自我没有觉察到苦,并不表示已经具有积极的灵性至福状态。没有觉知并不表示乐园存在!
问:可是那些浪漫主义人士却不是这样看的。他们看到了许多正向的美德,所以认定这种融合状态的丧失很可悲。
威:对,他们将融合与解脱搞混了。其实融合和解脱正好相反。融合是一种拘禁,你尚未超越的东西仍然宰制着你。当然,超越性的成长过程是极为困难、艰险而痛苦的。物质世界是一个残酷的世界,人一觉察到这一点,他的痛苦就开始了。这个物质世界,这个轮回的世界,本身是一个已经异化的地方,也是一个令人异化的地方。婴儿只要模模糊糊觉察到这一点,就会感到极为痛苦。是的,非常痛苦,但却是所谓的觉醒。这就像生冻疮一样。一开始根本没感觉,一切无恙,你仿佛身在毫无痛苦的天堂里。你生病了,自己却不知道。然后,冻疮解冻了,感觉和情绪开始浮现,于是你痛得有点无法忍受。但这些理论家却将「痛得无法忍受」和疾病混为一谈。不是的。支点二只是让你刚开始觉知轮回的疾病罢了。你觉察到自己身为独立而敏感的情感存有,乖违命运的弓箭随时都会射中你。你将置身于痛苦、苦难的世界、充满噩梦的地狱。这时你会有两种选择,也只有两种选择,一是退避到先前的融合状态,一是继续成长。前者是退避到先前的冻疮里,因而觉察不到异化状态;后者是继续成长、超越,直到你在灵性觉醒中超越这种异化状态为止。但是倒退的浪漫主义理论家却称颂冻疮状态,视其为神性觉醒的前身,某种未察觉的天堂。但这种融合状态并不是什么未察觉的天堂,而是未察觉的地狱。只是进化支点二这个地狱进入了意识当中,如此而已。这是个很大的进展。
问:只是进化支点二是一种「不快乐﹂的发展。
威:对,又苦又甜。但前一个状态却是麻木而非不二;是无知而非至福。我们家的狗一样不会因焦虑而倒地抽搐,但这同样不是至福状态。足见唤起狗意识或什么「成熟的」狗意识,还是不足以解脱。我们只要觉知自己是独立的情感我,连带其中的种种快乐与痛苦,就已经超越了先前的融合状态。这时我们就己经有了某种程度的觉醒,有了一部分的深度和较为清 楚的意诚。这本身就是有价值的,就有其内在价值。不过意识的进展和所有的成长 一样,都要付出代价。这便是「发展的辩证」。
问:如果进化支点二一切都很顺利呢?
威:我们先说进化支点二如果进行不顺利会怎么样,也就是说比正常的混乱情况还糟的话。自我若不是停留在这种自恋式的融合状态(所谓的自恋性人格疾患),就是开始分化却没有完成而发生某种解离(所谓的边缘性人格疾患)。我们在柯特、马斯特森(Masterson)、寇伯格、玛勒、史东(Stone)、基多(Gedo)等人的著作都可以看到对这种病态和病因的探讨。不论是哪一种,自我都没有建立明确的情感界限。自恋症候群与边缘性人格症候群的人都缺乏一种凝聚的自我感。这可能就是这两种病理的主要病征。自我看待世界犹如自己的延伸(自恋性),再不就是一直受到外界的侵犯与困扰(边缘性)。这一层病理之所以称为边缘性人格疾患,因为它是介乎精神病与精神官能症之间,有时又称为「持续性不稳定状态」( stablyunstable)。自我在成长过程的第二条岔路跌了一跤。
支点三:概念我的出生
问:但如果进化支点二一切都很顺利呢?
威:如果一切都还算顺利,自我就不再唯独认同情感阶层,而是开始超越这个层次,开始认同心智我或者概念我。这是进化支点三的开端,呈现式心智的开端。呈现式心智类似于皮亚杰所说的前运思期认知(preoperational cognition)。我运用这个名词,意思包括意象、象征、概念。这些东西都列在图 5-3 上面。 意象大约在七个月大时开始出现。心理意象或多或少都貌似其代表的客体。闭上眼 睛想象狗的模样,那模样和真的狗很像。这就是意象。反过来说,象征虽然也能代表客体,但模样根本不像其所代表的客体。这种认知工作比较难。「费多」这个象征代表我家的狗,可是这两个字看起来一点都不像我家的狗。象征大约在出生后第二年开始出现,通常是「妈」或「爸爸」这类字眼先出现,发展得很快。大体而言,象征是婴儿两到四岁间的主要觉知方式。就在这个时期,概念也开始浮现。象征代表一「个」客体,概念却代表一「种」客体。因此,「狗」这个字代表所有的狗,不只是我家的费多。这个差事又更难一些。概念是婴儿四到七岁之间觉知的主要方式。当然,凡概念皆是意识的基本结构,一旦出现在觉知当中,便是意识里现成的基本能力。然而当概念出现时,一种心智我或概念我也开始显现。自我一开始和这个概念心智合一,我们便到达了进化支点三。一到达支点三,自我就不只是一连串的感觉、冲动、情感,还会有一些象征与概念。自我从此开始进 入语言世界,进入心智域。说得保守一点,一切都开始改变了。自我从支点一的物质域进入支点二的生物域,现在又发展到了支点三的心智域。
每一种精神官能症都是生态危机
问:有关这个语言自我,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威:这个崭新的自我存在于心智域,而心智域会压抑生物域。就个人而言,这会造成精神官能症;就集体而言,这会造成生态危机。换句话说,这个语言世界的确是个崭新的世界,新的世界空间。在这个阶段,自我开始有能力想到过去,计画未来(这有时间,有历史);它可以控制身体功能,可以在心里想象末实际呈现在其感官中的事物。因为能预期末来的种种,因而会担忧、焦虑;能思考过去的种种,因而感到懊悔、愧疚、后悔。这一切都是这个新世间、语言世界或心智域的一部分。正因为概念心智是存在于这种新的、较为广阔的世界里,所以才能压抑其低等冲动并解离之。也就是说,正因为心智域超越生物域,不但能超越又包容,也会压抑、扭曲、否定生物域;不但能分化,还会解离;不论在个人或集体皆是如此。在个体会造成精神官能症;在集体会造成生态危机。
问:先谈个体好了,否则主题就跑掉了。
威:在个人,心智域压抑生物域的结果称为精神神经官能症,简称精神官能症。心智会压抑自然,不论是外在自然(生态危机)或内在自然(欲力)都一样。严格的说,精神官能症意味着一种相当稳定而一贯的心智我已经显现,但这个心智概念我(自我)却会压抑或解离身体的驱力或冲动。遭到压抑或扭曲的冲动(通常是性欲或攻击性)遂呈现出伪装的、痛苦的精神官能症。换句话说,每一种精神官能症状都是一个小型的生态危机。
问:有意思的是,严格意义之下的座抑和古典精神官能症就是出现在进化支点三。
威:一般来说,是的。你看在前一阶段的边缘症状中,严格意义的压抑并不明显──自我还没强到足以压抑什么东西!自我不但无法压抑情感,反而会被情感淹没,迷失浮沈于其中。进化支点二既然一开始就没有什么压抑,也就没什么「被压抑的潜意识」可以挖掘。就是因为这样,所以这种情境通常称为「前精神官能症状态」。所以 边缘人格(进化支点二)的治疗法实际上叫做「建构治疗法」(structure building the rapies)。建构治疗法协助脆弱的自我分化、稳定、建立 结构。精神官能症(进化支点三)的「揭露疗法」(uncoveringtherapies)正好相反,目标在于解除压抑的心理障碍,让案主重新接触那些被强大的精神官能自我所压抑的冲动、情感或感觉。事实上,建构治疗法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将边缘状态「升级」为压抑的能力!
问:所以,精神官能症其实是一种进步!
威:没错,但接着你势必要处理这个精神官能症。正如怀伦特(vailant)所说,重点在于各种防卫机制也是循着发展阶序而出现的。典型的进化支点一的防卫机制就是投射认同,自我此时与他人大部分尚未分化。典型的支点二防卫机制包括分裂与融合(自我和客体表征的融合,好客体与坏客体的分裂)。进化支点三典型的防卫机制则是严格意义下的压抑。这种压抑据说最终会让位给升华(sublimation)这种「最健康」的防卫机制。其实「升华」这个字就是精神分析学眼中的「超越」,只是比较净化。
问:所以防卫机制也是像全阶序一般排列的。
威:对,很多方面都是。防卫机制运作得正常而自然的时候,就像是免疫系统一样,能够帮助我们维持自我界限的完整与稳定,将危害自我系统的入侵者逐出。但好事情往往过犹不及。防卫机制也会变成自动免疫异常──自我攻击自己,耗损自己。国防部队变成镇暴部队。自我为了防范痛苦与惊慌,开始监禁自己的公民。自我把自己的潜能封存起来,闭上眼睛,开始说谎。不论这个谎言的「层次」是分裂、融合、投射,还是压抑、反向作用、替代,自我都是在躲避自己,欺骗自己,不了解自己。假我取代了真我而开始成长。早在进化支点一(有些人说是进化支点零)的时候,还在成长学习的自我,就会因自己存有中的某些面向太具威胁性、破坏性,而感到困扰,因而躲避那些面向。这时自我利用的是自己所在的发展层次的防卫机制,所以会有精神疾病谎言、边性性人格谎言、精神官能症谎言等各种谎言。就最广义的角度而言,「潜意识」只是各种谎言的所在──欺瞒、不真诚对待、隐藏真实的自我及其真正的潜能。
问:那么假我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威:不论属于哪一个层次,假我都有可能一辈子掌握主导权,人就这样跛行度过不真诚的一生。但比较常见的情形是,假我被自己那令人窒息的重量压垮──「崩溃」。人于是面临几种选择,一是休养复原后重新回到原来的假我轨道;二是嗑药让自己觉察不到两难的困境;三是在行为上加强逃避倾向;四是开始研究谎言的成长史──这通常需要治疗师协助你真实的诠释自己内在的意向。
问:诠释治疗法或左手向度治疗法。
威:对。在一个安全的,充满同理心、融洽和接纳氛围的环境里,人可以说出内在的真相,不必害怕受到报复。这样,假我(不论在哪个层次)便失去了存在的理由。谎言──对真实的抗拒──得到了诠释;隐藏的痛苦、惊恐、焦虑都显露了出来;假我在真实觉知之火当中燃烧殆尽。人在关怀与慈悲互为主体的交流中,互相分享真实的内在,将真实的内在从自我欺瞒的监牢里释放出来,加入意识成长的行列──真我之美绽放光明,意识深层面本有的喜悦就是自身的报偿。到目前为止,我们讨论了前三个进化支点以及其中发展出来的疾患:精神疾病、边缘人格、精神官能症。其实整个发展过程都有这种现象在运作,连高等的、超个人的领域都不能免。不论在哪一个发展层次,我们都可以做真诚的真我,也可以做欺瞒的假我。谎言的层次不一样,病理的层次就不一样
初期世界观:远古的、魔幻的、神话的
问:我们讨论到进化支点三──前三个意识成长层次,每一个都有各自的世界观。
威:对。我们说过,世界观乃是从意识的某一梯档所见到的法界模样。当你只有感 觉和冲动时,你所看到的法界是什么模样?我们称之为远古世界观。然后当你加上意象和象征时,法界是什么模样?魔幻世界观。当你再加上规则和角色,法界又是什么模样?神话世界观。等到形式运思显现时,你看到的是什么世界?理性世界观。依此类推。
问:你何不简单说明一下这几个世界观,好让我们继缤讨论后面的高阶发展。
威:「远古」期是一个杂物箱阶段,总的代表原始人类之前所有的阶段。远古期是进化支点一的世界观,基本上是一种感觉运动世界观。
问:魔幻期呢?
威:大约在进化支点二时期,当意象和象征开始显现时。这种初期意象与象征并未与其代表的客体完全分化。因此,这个阶段的人会以为只要能操纵意象,就能改变意象所代表的客体。我只要制造一个你的雏形,钉上钉子,你就会发生倒霉的事。儿童就是活在这种以魔幻想象来进行「替代」和「浓缩」的世界。这是非常「原始的过程」,很魔法式的。同理,正因为我与所有的他者尚未完全分化,所以儿童世界的客体总是具有想象特征他们的那种魔幻世界观是万物有灵论的(animistic)世界观。我指的这个万物有灵论,并不是精微层次的泛灵论哲学(panpsychic philosophy),而是一种粗糙的、极度自我中心的观点,比如天上的云会动,是因为它在跟随我,想要看我;下雨是因为老天爷要帮我洗澡;打雷是因为老天爷生我的气。这是因为心智和外界分化不清楚,所以两者的特征很容易就「魔法般」的混淆相融了。不论是内在还是外在,两者都很自我中心,很自恋。
问:神话期呢?
威:发展到进化支点三以后,儿童开始了解自己无法魔法般的命令周遭世界。虽然他总是躲在枕头底下,可是别人仍找得到他!某一种东西在这里已经行不通,魔法实际上并不灵验。自我的力量不足以用魔法来改变周遭世界,但是却认为别人或许可以。于是整个场景就不请自来了男女诸神、魔鬼、妖精、殊胜力,假藉各种琐碎但千篇一律的理由来搁置自然法则儿童会要求父母将讨厌的菠菜变成糖果,而不知道物质世界无法如此运作。接着儿童又发展出一套非常复杂的神话世界观,充满着各种自认可以改变周遭世界的自我中心力量。这种力量全部集中在儿童的自我之上。婴儿在前一个魔幻阶段自以为用语言魔法就可以改变世界,现在则是诉诸各种神、魔、殊胜力,但事情通常更糟。自我中心式的祈求和仪式,如今取代了自我中心式的力量。儿童不断和各种殊胜力「讨价还价」:只要我把晚餐吃光,善的殊胜力就会让我不再牙痛。神话世界观由具象思考开始,经过规则与角色思维阶段,然后随着理性世界观的出现而消逝。人在理性世界观阶段开始了解,若要改变现实,必须靠自己努力;若没有相对的成长,没有人能够用魔法或神话来拯救你。你可以在图 5-2 中看到这种对应关系。世界观列于左下象限,因为世界观是以集体方式影响个人在其水平视野内的知觉(魔幻或神话阶段是否具有真正的灵性面向,第十一章再讨论)。
支点四:角色我的出生
问:好,那我们就开始讨论进化支点四了。你在这里列举出来的基本结构是「规则与角色」思维(rule/rolemind)。
威:是的。规则与角色思维大致上相当于皮亚杰的具体运思认知(concrete operational cognition),一般是在六、七岁之间开始,主宰儿童的觉知一直到十一至十四岁之间。「具体运思」听起来十分单调枯燥,但其实内容丰富有趣。具体运思涉及心智建立规则、扮演角色的能力。儿童最终必须学会扮演他人的角色;这一点至为关键。皮亚杰与殷海德(Inhelder)有一项实验清楚说明了此一现象。我简单的说明一下。假设你手上有一个球,一半红色,一半绿色,你把这个球放在你和一个小孩子中间,问他两个问题,一个是「你看到什么颜色?」,一个是「我看到什么颜色?」如果这个小孩还在前运思期,他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会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如果他看到的是绿色,他会说他看到的是绿色,你看到的也是绿色。他不知道你看到的是红色。他无法站在你的立场或以你的眼光来看世界。他卡在自己的观点里,卡在仍然极度自我中心、前成规期、以自己为中心的观点。但如果他已经到达具体运思期,他就会说:「我看到的是绿色,你看到的是红色。」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可以扮演他人的角色;这正是迈向全球之路,迈向世界中心观点重大的一步。小孩子这时固然还没到达以世界为中心这一步,却已经开始往正确的方向前进;他已经开始了解自己的观点并不是这世界唯一的观点!在这个阶段,他的整个道德态度从相当自我中心或前成规期的态度,转换为成规期的态度,并且往往是高度顺从的态度──也就是「不论对或错,都是我的国家」,「遵守法律与秩序」这个阶段。
典范的转换
问:观点改变了。
威:是世界观改变了──你也可以说是典范转换。这一次典范转换与前三个意识梯档或前三次典范转换一样,都涉及到自我认同、道德感、自我需求等方面极深的变化。 这种观点的改变请见图 9-3。
问:所以这九个意识进化阶段,每一个其实都是一种典范转换。
威:广义而言,是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在我们这个文化里,凡是典型的成人都已经过六、七次重大的典范转换,世界观的转换──从远古、魔幻、神话、理性,一直到存在层或存在层附近。你我或许都不记得自己曾经历过几次意识革命,但研究这类事情的人却指出这种意识革命仿佛一种心理地震。不过,我们总是会把这种心理地震密封起来不让自己意识到。在这一点上,有一堆 很有趣的故事。譬如,如果你在前运思期的小孩子面前,将矮杯子的水倒到高杯子 里,然后问他哪一杯的水比较多,他会说高杯子的水比较多;纵使他亲眼看着你把水从矮杯子倒进高杯子里,结论还是一样。他没有办法「保留体积」(体积守恒)。某些「明显」的事情我们看到了.他们就是「看不到」,因为他生活的世界空间和我们不一样。不论你将等量的水在高矮杯之间倒来倒去多少次,他们还是坚持高杯子的水比较多。这是多么「纯洁」、多么「没有扭曲」的儿童知觉。几年以后,他的具体运思意识显现了。这时如果你再做同样的实验,他就会说两个杯子的水一样多。这时他已经可以在心里「保留」体积,不会被杯子混淆。他有一个内在规则(具体运思规则)在自动运作。如果你把前一期的实验录像下来,现在再放给他看,他一定说那不是他!他会说你剪接过录像带。他无法想象有人会笨到认为高杯子的水比较多。他经历了这么巨大的典范转换,意识却丝毫不记得。他的自我现在开始用新的世界观重新诠释先前生命史的每一个事件,用新的、高阶的典范完全改写生命史。他──我们大家──会用这时的新观点回溯以前的事件,重新解读。不过这时我们会认为这种新观点是我们从一开始就有的。回想自己四、五岁的时候,想到当时我们身边的人父母、兄弟姊妹、朋友,我们会想象当时他们对我们有什么看法,对某些事物有什么感受,心中有什么想法。但事实上我们四、五岁时根本不了解这些东西!那时我们还无法扮演别人的角色,所以现在便自动(下意识的)采用最新显现的世界观来「回溯解读」过去的一生,想象自己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些东西。不用说,这完全扭曲了那个时候的实际情况。要「报告」童年的事情,记忆是最靠不住的东西。这引发了许多问题。浪漫主义人士认为童年美妙时光所看到的世界虽然和现在一样,却是比较「自然」(spontaneous)、比较自由的。远古期是无我的无分别乐园,魔幻期是无所不能 无缺憾的奇幻世界,神话期则是与神灵同在。天啊,一切都那么美妙,那么自由。这些浪漫主义者虽然能力足以到达高阶的反思觉知世界观,却用这种荒谬的论调来解读童年。他们需要看到自己的童年(譬如有录像带的话),一定会完全否认那是真的!
邪恶虐杀与幽浮祭祀
问:所以,童年的记忆到底找不找得回来?
威:童年种种事件的印象好比心灵的乌青红肿,当然仍旧存在着。这一类印象所保有的世界观,就是事件发生当时人的意识所处层次的世界观──通常以原始期和魔幻期居多。但成人回想这一类印象时,却会用现在的高阶世界观重新诠释,把他现在所关心的事情灌注到原来的印象中,而以为那些事情是从一开始就存在的。这时你不会感觉自己在重新诠释这一类的印象,因为这个重新诠释的过程是在潜意识或前意识层进行的,所以你看到的全面改写之后显示在意识上的结果。你可以在某种强烈的倒退状态──某种治疗、冥想、药物、巨大压力──之下想起最初的印象(完全是因为高阶典范暂时停上运作的关系),不过要不了几秒钟或几分钟,高阶世界观就会马上回来,于是你开始全面改写解读这一类印象。我们必须非常小心这种事情。
问:你是指杀儿童来祭祀这种事吗?
威:没错,这是一个例子。许多人都说有这种事情,但联邦调查局却找不到一点证据,这个先不管。如果照他们的说法,现在应该美国每一户人家的院子里都埋有尸体才对。不过这些人是真的深信这种事情,并不觉得自己在捏造事实。这一类印象历历如绘存在着,轻易就通过了测谎器的测试。这就是因为改写的工作是在潜意识层面进行的关系。轮回是个残酷的所在。用隐喻来说,轮回就是虐杀仪式进行的领域,本身就是一套恐布机制。每个人都必须处理这种梦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想象引发这种虐杀仪式的原因,一定存在于你个人的生命史中。你在「友善的」治疗师协助之下追查自己童年的「记忆」,最后终于找到了原因:对,我有一个手握屠刀的妈妈。「妈妈拿刀」这个印象很可能是真的。感恩节那天妈妈拿着刀在切火鸡。这个印象是真的。不过一经过改写,火鸡却变成了你。
问:那么外星人绑架事件,幽浮绑架事件呢?这一类故事的结构都很像。老是重复同样的事情:绑架、医学实验、肛门探针、收集精液、送回地球,通常还附带一个给人类的讯息。不过这些人的生活后来真的为之改变。
威:我认为这种事情最初的印象或许得回溯到进化支点二或进化支点一,甚至是进化支点零。不过一样,这一类印象也都经过了大幅度的改写。有的人甚至联想到原型资料或荣格资料──荣格认为幽浮其实是投射出来的一种原型。幽浮与肛门探针这 是佛洛伊德与荣格一致之处。许多人对自己这方面的信念还算真诚,或许印象里已经注入了一些高阶的或灵性的资料。不过这类印象本身所保有的依然是非常自恋的世界观。试想:人类在外星人的智能指引之下,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全世界那么多的人,他们却选你来传 递这个消息;外星人之所以要从你身上收集精子或卵子,乃是因为他们打算创造出 新的种族,而你将是这个新种族的父亲或母亲。新的救世主即将降临,因此需要处女生子。这真是再自恋、再自我中心也不过了。依我之见,这些人触动了极深的支点二(甚至更早)资料,然后又注入了当今属于成人的所谓拯救盖娅、治疗地球的「消息」──这些想法都很好,却掩藏不了其中的幻想,那就是,你是新世界的中心、新的高等种族的父亲或母亲。原来真实的印象经过改写再注入成人资料之后,就变成非常真实,历历如绘得吓人,但其中还保留了支点二(或更早)的世界观,也就是强烈的自恋,然后通常是在「友善的」治疗师协助之下,经过你的允许,改写成强大的救世典范。
问:这里面难道没有一点灵性成分吗?
威: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讨论到什么高等阶段,但是人在支点二资料之下的确有可能「管窥」到某种超个人次元或灵性次元,然后往往是在治疗师的共谋之下,转译成一套说法,既满足案主进化支点二的固着情结,也和他捏造的「救世」典范契合。这些东西看起来都历历如绘,不容否定。前面说过,这些人总是能够通过测谎器的测试,因为他们真的相信自己的想法,他们的治疗师也相信。没有人看得出这是谎言,因为极深的改写工作早就将印象改造成真相。其实,研究这种现象的治疗师本来有机会率先观察到一种新的,属于我们这个纷扰 时代的歇斯底里症候群。但历历如绘的印象却说服了他们,故而声称自己处理的是 本体存在的现贡;所以他们错失了良机。他们将现象变成了本体。最糟的是,他们受到自己极深的自恋所驱使,自认为是新种族的治疗师;再不他们也变成了集体歇 斯底里症的催化者。可以想见,这已经将他们自己置于混乱及自取其辱的痛苦情境。我在想,虐杀儿童这种撒旦仪式和幽浮绑架之说其实都是有力的实例,说明灵性实相在一种否定灵性实相的文化里会变成什么状况──定是迈向全球意识之路发生的 伤亡,人的灵魂如今正在虚伪文化岛屿的岸边饱受冲蚀。
第十一章 迈向全球之二
问:前一章我们讨论到「迈向全球意识之路」途中发生的内在转化,也讨论到阻碍这种全球意识显现的一些问题。
威:对,我们讨论到典范从前成规期到成规期的转换,也就是从进化支点三迈向支点四的转换──这一点尤其会呈现在扮演他人角色的能力上。我们在这种转换过程中看到自我中心状态持续在消失。事实上,人性发展的整个方向或整个目标都是在消除自我中心状态。不过只是原则上如此。宇宙之间的战争一向都是进化对自我中心的战争。我们说到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在开拓深度的那一股驱力,指的就是克服自我中心,追求更深广的整体.不断开显出统合性的驱力。分子克服原子的自我中心,细胞克服分子的自我中心。这种趋势在人性的发展过程中最明显。
进化对自我中心
问:所以,进化就是自我中心倾向逐渐消失。
威:对,不断的「去中心化」。霍华.贾德纳(HowardGardner)对这个领域的研究结果做过完整的叙述;让我来引述他的一段话。他首先指出,总的来说,发展的特征就是「自我中心逐渐消失」。他说:「小孩是全然自我中心的,但并不是说他只想到自己,而是他没办法想到自己。自我中心的小孩没有能力把自己与外界分化开来。他还没有能力将自己与他人或客体分开。他觉得别人分享着他的痛苦或快集,也听得懂他的喃喃自语;每一个人都分享他的观点,连动物和植物也参与了他的意识。玩捉迷藏的时侯,他会,躲﹂在别人的视野里面,因为他的自我中心倾向使他不了解别人知道他的位置。人性发展的整个过程可以看成是自我中心倾向不断消失的过程......。」
问:所以自怒或自我中心在进化支点一最强,而后开始逐渐消失?
威:对,正是。 因为分化程度最低,所以自恋也最深; 婴儿的合一状态从以物质为中心转换到以生物为中心,也就是从进化支点一转换到 进化支点二的时候,自我中心状态就开始松动了。这时小孩子不再将物质世界当作自己的延伸,因为物质我和物质世界已经分化了。但情感我和情感世界还没有分化,所以整个情感世界对他而言还是自我的延伸;情感的自恋在此达到颠峰。因此,进化支点二的生物中心我或生态我依然非常自我中心。自己感觉到什么,就认为世界也感觉到什么。这种自恋倾向随着概念我(进化支点三)的显现,进一步松动或消失。这时的我是一种概念的自我,但这个自我依然无法扮演他人的角色,因此这个早期的自我还是很自恋,很自我中心,很前成规期。因此我有时会概略的说,这种自恋倾向从物质中心到生物中心再到自我中心逐步减低;这三种状态大致上都是自我中心状态,只是逐渐消减。等到扮演他人角色的能力开始显现时,这种自我中心观点便彻底转换,成为以社会为中心的倾向。
支点四(续):生命的社会脚本
问:换句话说就是转换为进化支点四。
威:对。对我而言,这个阶段的关键之处并不在于我如何调适自己的冲动,而是我如何调适自己的角色,适应团体、同侪,乃至于更广阔的国家、人民。我现在要扮演他人的角色,所以适应他人的角色就变得很重要。我再一次解除了自我中心倾向,再度分化、再度超越──我的自我不再是宇宙唯一的自我。这种以社会为中心的倾向,是从前三个进化支点的自我中心倾向发展出来的重大转化或典范转换。不过要注意的是,在进化支点四,照顾或关怀他人的心虽然已经扩及团体,但却仅止于此!如果你是我们这个团体的一份子,属于我们这个部落、神话、意识型态,你就和我们一样能够「得救」。如果你属于另一种文化、团体、神话,信仰另外一种神,你就该遭到天谴。所以,这种社会中心倾向或成规期倾向往往非常「同族中心」(ethnocentric)。照顾和关怀他人之心虽然已经从我扩展到我的团体,但也仅止于此。 所以我称这种成规期立场或社会中心倾向为神话会员制。进化支点四的世界观仍然 是神话世界观,因此照顾和关怀他人之情会扩展到信仰同一种神话、意识型态、教 派或文化的人身上,可是就到此为止了。如果你是同一个神话的成员,信仰的神话和我一样,你就是我的兄弟,我的姊妹;如果不是,你就下地狱去吧!换句话说,我可以解除我的自我中心倾向,把中心扩展到我的团体,但是却无法去除以团体为中心的倾向。我的团体是宇宙唯一的团体。我无法从社会中心立场和同族中心立场,转移到世界中心、宇宙中心或全球中心立场──亦即解除一切中心,进入普世性的多元立场。可是我会发展到这种立场其实已经是在向全球意识迈进,一路上每个阶段都有一次极深的解除中心、自我中心松动、自恋倾向松动、超越浅层、揭露深层的经验。解除中心、超越、消除自我中心──这种种名相讲的都是进化这件事。事实上,再下一个进化支点就是后成规期全球意识或世界中心意识了,也就是进化支点五。
问:好,先讲完进化支点四。从自我中心合一状态转移到社会中心合一状态。
威:对。自我不再只是跟身体当下的冲动有关,同时也有了角色和规则。自我现在拿到了几种脚本,或者说必须学习一些角色和规则。它必须演出这些角色,遵守这些规则。它拿到的这些脚本大部分是有用的,也绝对必要,都能够帮你脱离自身、进入互为 主体的文化循环圈──照顾、关怀、关系、责任的循环圈。你开始在别人身上看到扩展之后的自己,并且将关怀扩展到每个人身上。你开始透过他人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你会看到一个广大的意识超越了我以及我所有。如果这个脚本出了差错,譬如遭受扭曲、虐待或适应不良,我们称之为「人生脚本病理」(scriptpathology)。人都会有虚假的、扭曲的社会面具和神话。受伤的人 很可能会说「我是个大烂人,我不好,什么事都做不好」等等。这种脚本很伤人,会使人的自我感到挫败。简单的说,这些都是谎言。错误脚本是属于支点四种类的谎言,假我就是仰赖这种 社会谎言而活的。假我不但无法了解自己的情感,而且不知道自己在文化的世界里可以有什么样的自我──虽然它一直告诉自己办不到,其实它什么样的正向角色都可以扮演。
问:这是认知治疗师要处理的问题。
威:对,还有家族治疗 、沟通分析法、热门的叙事治疗法(Narrative Therapy) 都可以处理。这一类治疗法主要并不是在追溯过去的、早期的进化支点,或挖掘、揭露埋藏的情感及冲动;只是这一切肯定都会发生。这一类治疗法往往是直攻虚假扭曲的规则、脚本及游戏。这些脚本都不是真实的,而是谎言、神话,根据的都是神话性质的东西而非现前的证据,也不接受理性的验证。譬如,认知治疗法的先驱亚隆.贝克(Aron Beck)发现,罹患忧郁症的人大部分 都有一些虚假的脚本或想法。他们会把这些神话当成真的一直重复着。我们抑郁沮 丧时会跟自己讲一些不真实的事情,例如「如果有人不喜欢我,就表示每一个人都不喜欢我。如果这件事我做不好,就表示每一件事都做不好。如果我得不到这份工作,这一生就完了。如果她不爱我,别人也不会爱我」等等。这种虚假的脚本或许在早期的进化支点就已经写好了──也许是支点三,也许是支点二,乃至于更早。以精神分析为治疗途径的治疗师(或称「揭露治疗师」)会挖掘早期的创伤,弄清楚案主为何会产生这种神话(甚至是魔幻式的信念或原始冲动)。但认知治疗师会从正面攻击这种神话。他们会要求案主注意自己内在的对话,从其中找出神话来 ,而后以理性和证据检验之。例如:「好吧!即使得不到这份工作, 也并不代表我的人生就完了。」
问:大部分的治疗法似乎都是在这个层次处理问题。
威:大部分的疗法──你的诠释派心理治疗师都是合并使用支点三和支点四的技法。这种疗法大部分都是先讨论你的问题,治疗师再从中找出你为何认为自己是烂人、失败者,认为自己不好等等的脚本。建立在神话和欺骗之上的假我掌握了你的生活,治疗师帮助你删除这种错误的脚本,以你对自己比较真实的解释来取代;假我就在此时让位给真我。
治疗师也许不会使用「脚本」、「神话」、「叙事分析」等名词,但进化支点四或脚本病理所谈的大致上就是这些东西。神话造成了病理症状;用证据检验神话,症状就 消失了。这里面的观念是,想法不一样,感受就不一样。 但案主如果有一些强烈的感受、情感、冲动无法处理,难以承认,治疗师通常会采用「揭露技法」(uncoveringmode)。譬如你对此有何感觉?你有什么感受?治疗师也许会发现你有某些觉得不自在的感觉和冲动──你有某些「埋藏的情绪」。这时治疗的方向就转向揭露这些被压抑的情绪。因此,典型的心理治疗往往交互运用支点三的揭露分析法和支点四的脚本分析法,只是每个治疗师使用的工具和技巧各有不同。
进化支点一病理是很严重的病理,通常由精神科医师开立药方处理。进化支点二通常由专精于建构的治疗师来处理。建构疗法由柯恩伯格、柯特、马斯特森、布朗克 夫妇开创,并参考了玛勒全新的研究成果,我们之前曾讨论过一些。葛罗夫的全方位呼吸治疗法(holotropic breathwork )、贾诺(Janou ) 的根本治疗法(primaltherapy)等极端的回归治疗法(regressive therapy)都声称可以处理到进化支点零,但是争议性很大。
支点五:世界中心的自我或成熟的自我
问:我们在这里开始讨论到进化支点五。
威:在我们的文化中,儿童大约在十一至十五岁时,就会出现「形式运思」这种觉知能力。具体运思是在具体的世界运作,形式运思则是在思考之上运作。形式运思 不但思考世界,也思考自己的思想。听起来好像很抽象又枯燥乏味,其实不然!皮亚杰曾经用一项实验来说明这种极为重要的显化、典范转换或世界观的转换。这项实验的内容简单的说是这样的:你给实验对象三杯不同颜色的液体,然后告诉他 如果用一种方法混合这三杯液体,就会产生黄色。然后你要求他调出黄色。具体运思期的小孩会随意混合这些液体,直到瞎猫碰到死老鼠,恰好出现黄色为止,再不然就是放弃。换句话说,顾名思义,具体运思期的小孩只会操作具体的步骤,必须具体实践才行。
但形式运思期的青少年却会先构思如何用 A 杯液体混合 B 杯液体,再用 A 杯液体混合 C 杯液体,然后用 B 杯液体混合 C 杯液体。 如果你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会说:「我需要一次一次的试验各种调配组合。」换句话说,他的心智中有个形式运思的过程,有个基模让他知道必须先试验所有可能的组合。
问:听起来还是很抽象,很枯燥乏味。
威:其实不然。因为这表示人类开始能够想象不一样的世界。他第一次能掌握「如果」( Whatif)和「似乎」(asif)的情境,故而能够进入真正梦想家的狂放世界。各种理想的可能性都出现了,人的意识开始梦想尚未实现的事,想象属于未来可能 出现的世界,并依照梦想来改变现实世界。你可以想象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青 春期是野性的时期,不只是因为性的发展臻于成熟之故,也是因为心智之眼看到了各种可能的世界──这便是「理性与革命的年代 」。同理,思考自己的思想意味着开始能够真的内省。内在世界首次在心智之眼前面展开,显现出心理空间这个令人振奋的新领域。内在景象(inward visions)在脑中起舞,不过首次不是来自于外在的自然界、神话中的神、成规期的他人,而是从自 己内在传来的奇妙之音。这又意味着另外一件也非常重要的事,那就是,既然你已经能够反思自己的思想.所 以你也能判断前一阶段那些未经反省的角色和规则是否合理。这时你的道德立场便 从成规期演进到后成规期(见图 9-3)。你开始能批判自己所属的成规社会。因为你 能「反思自己的思想」,所以你能「权衡标准」。这些标准你或许认同或许不认同,但重点在于你已经能检查它们而不只是认同;于是你和标准之间就有了批判性的距 离。你已经在一个程度之上超越了社会标准。当然,这就是从进化支点四向进化支点五前进的一、二、三过程。你原先在支点四是和成规期的角色与规则融合在一起──你与它们合一,认同它们(因此也任由它们支使,成为真正的体制顺从者)。然后你与它们分化开来,或者超越它们,摆脱它们,进入下一个更高的阶段(进化支点五)。在支点五,你还是必须整合原来的社会角色──你还是可以当父亲,但是却不会迷失在那个角色里。你大致上已经脱离了社会中心的角色,与之分离,不再完全认同它。你开始检查自己的社会中心观点和民族中心观点 是否合理。在这之前你根本不会,也办不到。 简单的说,你已经从社会中心转换到世界中心。这时自恋倾向再度降低,再一次去除中心化,再一次超越。你现在不但能为自己和同胞思考何谓正当、公平,更能够 为所有的民族思考何谓正当、公平。你现在采取的是后成规期的、全球的或世界中 心的立场,同样重要的是,你现在也开始接近真正属灵的、超个人的开端。所以,自我在这一次从社会中心到世界中心的转变之中,再度减低了自我中心倾向。宇宙不再只有我们这个团体、我们这个民族、我们的神、我们的意识型态。自我已经解除了自我中心倾向而到达以团体为中心的境地;现在自我再次解除以团体为中心的倾向,进入以世界为中心的状态,故而从同族中心转到了世界中心。这样的转化非常困难!然而一旦成功(这是相当罕见的,因为深度越深,广度越小),我们就会拥有真正普世性的、全球的或世界中心的立场。整个意识的发展和进化过程到达这里,终于有了世界中心观点和全球中心观点。这条路是多么漫长,多么坎坷啊!同样重要的是,往后所有更高的、进一步的阶段,都将以这个世界中心平台为发展的基础。这样的转变绝不会逆转。一旦开始以全球观点来看世界,就算你故意阻止自己也不可能反转了。你绝对不可能回头了。因此在进化过程中,你首度透过自己的眼睛看到一个全球世界。这个全球世界已经 去除「我及我所有」的倾向,并要求我们达到照顾、 关怀、慈悲及坚信。神性在这里开显出内在的价值,但只有那些勇于站在世界中心空间的人才能传达祂的声音,护卫祂免于浅薄的体现。
多样性和多元文化
问:道德立场及多样性跟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似乎有直接的关系。我的意思是,这是否就是此阶段会被称为后成规期的原因?成规期的道德是社会中心的,后成规期的道德因为是根据普世多元原理和全球性的宽容与公平原则,所以是以世界为中心的。
威:对,没错。
问:这和多元文化主义一样吗?
威:嗯,在这里我们要谨慎一点。多元文化主义的确强调文化的多元性。但这种支点五的状态毕竟是少数菁英的重大成就。你看,要达到这种以世界为中心的状态,必须跋涉多远的路途!你现在或许已经从自我中心经由同族中心,进化到世界中心的观点。所以你很清楚每个人不论种族、性别、信仰,都应该赋予平等的机会与尊重。你从这种普世多元 的态度出发,成了真正多元文化和后成规期的人。问题是,你以这种普世态度对待 人,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没有这种普世主义的态度。他们仍然是彻底的自我中心或同族中心之人。所以,你用普世主义态度对待的人绝不会用相同的态度回报你。 典型的多元文化主义者因而陷入一连串怪异的冲突中。首先他们宣称自己是非菁英 主义者或反菁英主义者。但后成规期以世界为中心的多元能力,的确是一种罕见的菁英成就。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全美国只有百分之四的人达到这种高度发展的阶段 。 所以多元文化主义就是一种高度菁英化的主义,可是却宣称自己不是菁英。换句话说,他们掩饰了自己的身分。这只会使他们步入幽暗道路。
问:譬如说?
威:多元文化主义从一个解除自我中心的世界中心观点出发,的确怀抱着公平对待每一个人的高贵动力──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 但接着他们却忘了到达该状态乃是极为罕见的成就。他们忽略了「到达」普世多元状态的过程多么艰辛不易 ,却把这个过程的结果扩张到还没到达这种状态的人身上。这些人自然十分愿意接受他们这种美好的普世多元态度,好好利用一番。既然每一种立场都是平等的,多元文化主义者自然会说我们必须完全平等对待每一个人,对待每一种文化运动;然而这其实是搞错了,他们自己也说不出为什么应该避开纳粹和三 K 党。如果我们真的支持多元文化,赞成多样性,又怎能排斥纳粹呢? 每个人不都是平等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并不是每一种立场都是平等的。世界中心比同族中心好,同族中心比自我中心好,因为每一个阶段的深度都比前一个阶段深。纳粹和三 K 党都是同族中心运动,都建立在一种优越种族的神话之上,但如果用世界中心的观点去判断,却能评断出那是一种低劣的状态。 但典型的多元文化主义者却不容许这种判断,因为他们完全否定了各种道德立场之间的差别──每一种立场都是平等的,不容许判断(这就是极端后现代主义者典型的「反阶层」立场 )!所以,很自然的,他们接着就会毫不宽容的对待那些反对他们看法的人。他们知道自己的立场高尚而超越(部分的确如此),但因为不知道自己怎么发展出这种状态, 所以就把自己的观点硬塞给每个人。人人平等!每一种道德立场都一样好!于是我 们就开始以宽容之名行不宽容之实,以慈悲之名行检查之实;一堆菁英份子以「我们最懂」的思想警察态 度及愚蠢的政治正确论,试图否定他人是菁英。这件事要不是在根本上已经弄拧了, 否则还真是有趣呢。
问:这和本阶段的病理有关吗?
威:对,本阶段和下一个阶段。一旦到达世界中心的状态,开始有能力检查自己的文化,摆脱社会中心或同族中心偏见而独立自主,你会是什么样的人呢?一旦不再扮演原先那些自在的角色,你会是什么样的人呢?你会如何塑造自己的身分?你活着是为什么?你要做什么样的人?你到底是谁?艾力克森说这叫做「认同危机」(identity crisis)。本阶段进化支点主要的「不安」或「不适」或许就在这里。多元文化主义者遭遇了重大的身分危机。他们的正规立场是「凡菁英主义都不好」,但他们的自我实际上就是一种菁英,所以只好隐瞒自己真正的身分──他们必须隐瞒、扭曲、欺骗。 所以,他们一开始是秉持非同族中心的立场.声称每一个人都应该受到公平的评断,最后却改口说人都不应该被评断,每一种道德立场都是平等的;当然,除了他们的立场之外。在这个每件事物都不该优越的世界,唯有他们的道德立场是优越的(要命不要命!)。所以,他们的菁英立场否定了自己的菁英主义──他们蒙骗自己真正的身分,他们的自我系统是假的。这就是认同危机。
问:这其是叫人毛骨悚然。他们就是欧威尔(Orwell)笔下以新的论调蛊惑人心的思想警察。不过这种事情似乎相当普遍,每一间大学都被他们把持了。
威:是的,这种事在美国的大学里似乎很普遍。他们鼓动每一种的自我中心界分、同族中心界分、牢骚政治(grievance politics)、自恋政治,实际上造成了美国的「重新部落化」。 说每一种立场都平等──即是在鼓舞每一种前成规期和同族中心的浅薄事物。我们可以说,这使得美国这个国家整个面临了认同危机。不过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支点六:人马阶段的身心整合
问:接着讨论到最后一个「正统」阶段,或者说,大部分成规期研究者承认的最高阶段。
威:对,进化支点六。这个阶段的基本结构是统观逻辑,从图 5-2、10-1 都可以看到这个阶段。统观逻辑或网络逻辑(network-logic)是一种综合觉知(synthesizing awareness)和整合觉知(integrating awareness)。形式运思在许多方面也是综合及整合的,但还是带有二分或二选一 的逻辑,很像亚里斯多德逻辑。但统观逻辑却把这两个部分总合了起来,看到了两个部分的互动网络。统观逻辑如果只以客观或右手方式运作,产生的只是一般的客观系统理论;但如果成为内在转化的根本──没有被系统理论掩盖!不过这太少见了!──支持的却是一种整合人格。自我的重心一旦与统观逻辑合一,人一旦活在那个层次,就具备了高度整合的人格,一种体现全球意识观点的自我,不是只有空口说白话而已。因此,统观逻辑的高度整合能力支持的是一个平等整合的自我。所以我才说这个阶 段的自我为「人马」(centaur),意思是相对的独立自我的身心整合,以及心智域和生物域的整合。这里所谓的相对的独立自我并不是孤立的、原子式的、自我中心 的自我,而是整合于责任与服务网络中的自我。
问:布劳顿虽然不是很有名的研究者,可是你论及这个阶段时经常提到他。
威:罗文杰、歇尔曼、哈伯玛斯、艾力克森、马斯洛等几位研究者都曾探究过这个阶段,但是我一向喜欢布劳顿的研究结论。他说,在这个阶段「身心都是一种「完 整自我』的经验」 这句话言简意赅,道尽了一切。首先,这个阶段的身心都是自我觉 知到的经验。也就是说,这个时期观照的自我(observingself)开始超越心智和身体,能够觉察心智和身体的经验,把它们当作客体来体验。这个时候已 经不是心智在看世界,而是观照的自我同时在看心智和世界。这是一种极为高超的超越,而且在后续更高的阶段还会越来越高超。 其次,正因为观照的自我已经开始超越心智和身体,所以能够整合心智和身体,成 为「人马」。 在这个进化支点上,我们一样可以看到其它进化支点都有的一、二、三过程,也就是融合、分化、整合。这个过程在进化支点六,一开始认同的是(支点五的)形式 运思心智,然后是观照的自我从运思心智分化出来,并将心智视为客体。这时观照 的自我既然不再完全认同心智,于是能够把心智和意识的其它成分整合在一起,把心智、身体以及身体的冲动整合在一起。这就产生出人马──身和心都是一种完整的自我经验。
无透视观的疯狂状态
问:你又称人马阶段为存在阶层(existentiallevel)。
威:嗯,到了这个阶段,你开始能做真实的自己,至少在这个进化点是如此。你不再盲目信仰社会的成规、角色和规则。你已经不再是同族中心和社会中心倾向的人。你已经深入世界中心的空间,这个空间…….
问:这个阶段是世界中心阶段吗?
威:凡是属于形式运思(进化支点五)和超越形式运思的阶段,都属于世界中心意识或全球意识,都是以后成规期观点和普世观点为基础。这种高深阶段一步步深入 真正灵性的领域,开显出越来越大的世界中心自由空间。这已经讲到后面去了。
在人马的存在阶层,你不再以自我或同族为中心;你已经深入世界中心的空间。不过,你在这种新的自由空间里还是一样会滑倒或跌跤;多元倾向的人文到主义者就 是这样。
问:你说这种新的自由是「无透视观的」(aperspectival)。
威:对,这是尚.盖普瑟(Jean Gebser)的用语。统观逻辑总合各种观点,很自然的不让任何一种观点凌驾其它观点之上──这就是无透视观。同时考虑各种观点会让你晕头转向,没有透视观则会失去方向。 在统观逻辑这种无透视观的意识中,你会极度失落;因为这时所有的观点都变成相 对的,互为缘起的;没有一样东西是绝对根本的;你的思考找不到什么最终之处,随时都可以停下来说我找到了! 不过,虽然所有的观点都是相对的,但并不表示完全没有优势观点。所有的观点都 是相对的这件事,并不能阻碍某些观点永远相对地优于其它观点!世界中心观点比同族中心观点好,同族中心观点比自我中心观点好,因为每一个阶段的深度都比前 一个阶段深。但如果你忘了这一点而一味的注意观点的相对性,就会陷入无透视观的疯狂状态, 意志和判断力会开始麻痹,使你晕头转向。「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好坏之分,没 有哪一种立场优于其它立场。」你这样想就会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这种立场本身 已经显示出自己优于别种立场。这就是标准的实践上的矛盾。多元文化主义者偶尔会到达统观逻辑层次。他们通常会臣服于这种无透视观的疯狂状态,然后立即贩卖给天真无邪、毫不起疑的学生。但是,统观逻辑这种无透视观的空间状态,其实只代表神性透过无限而奇妙的观点在看这个世界。这种无透视观并不表示神性在这个过程中瞎了眼,反而是更进一步解除了自我中心、更进一步的超越,在进化过程中逆转了自我中心,再度回旋而上。
接近超个人
问:这是存在阶段或人马阶段的好消息。
威:对。这个(人马)阶段的真我,特征之一就是不再接受成规期那种麻痹人心的慰 藉──齐克果(Kierkegaard)说,(这时候)自我已经无法再靠琐碎卑微之事来让自己安祥。这种更加真实或存在性的自我显现,正是进化支点六的议题。有限的自我即将死亡──魔幻救不了,神话诸神救不了,理性科学也救不了──面对这个严酷的事实,乃是转为真实的过程的一部分。海德格经常提到的重点,这是其中之一:接受人的必朽和有限──这是人发现自己真正「存在于世间」(真正共融中的自理)的过程的一部分。
存在主义者对这种真实的自我,这种真实的人马自我其特征、存有样态及人间立场──分析得很漂亮;但最重要的是,他们分析了那些破坏这种真实的错误信念和谎言。我们建构不朽的象征来蒙蔽自己的必朽和有限──这是企图击败时间,让自己永存于某种神话天堂、理性计画、伟大艺术作品的无谓尝试;我们把面对死亡的无能投射于其中,宁可眼睁睁看着自己成为某种外力的受害者,却不愿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我们投射自己过去的愧疚、未来的焦虑,却回避丰富的当下。我们躲在群众心态中,规避自己的基本责任,迷失在「他人」身上。我们以不真实的我取代真实的自我或真正的自我,然后自行构思一套蒙骗计画,规避存在的真相。这样的分析,我完全同意。因为就我的观点来看,这种存在的真实状态不但本身很 重要,而且也必须以这种真实为前提,才能进入不背 负神话、魔幻式之期望、自我中心之自满与同族中心之自满的超个人阶段。
问:但是这些存在主义论者身上却有一股阴郁的气息。
威:没错,那是典型的存在性惊惧、绝望、焦虑、恐惧、颤栗;觉得自己快要死了──完全是因为失去了一切慰藉的缘故!这一切都很真实,但因为他们并不承认人还有比这个阶段更高的意识领域,所以就卡在存在世界观里,使自己的知觉局限在这个地平线之内。所以他们认真而痛苦的拥抱存在梦魇,视其为无上的光荣。你要是宣称存在性焦虑 之上还有更高阶的意识状态,那一定是因为你已经坠落到否认死亡、不朽计画、不真实、坏信念之中才会如此。只要有人说还有更高的阶段,必然遭到他们横眉冷对,而对你做出「不真实」这种严重的控诉。你只要还会笑,就有可能是不真实的,因为你已经打破了永远烦闷的神圣循环。
问:卡在人马阶段,与人马及其存在世界观合一──这是进化支点六的融合期。
威:对。这种存在性的深埋状态(existential embeddedness)变成了你观察一切实相的参考点。你越表现出焦虑,越是咬牙切齿的证实世界是疯狂的,你就越真实。若想对你有所帮助,还可以在额头钉上几根钉子,以资提醒。但不管什么事情,绝对绝对不要让他们看到你笑,否则你的不真实就穿帮了。这个存在阶层的重点就在于,这时你尚未到达超个人层次,但也不再完全停留于个人层次。于是所有的个人领域都开始走味,严重失去意义。面临这种状态,你当然没有微笑以对的理由。个人领域有什么好呢──终不免一死啊,有什么好活的?进化支点六的病理,主要的特质就在于这种对意义的关切与意义的全面匮乏,而所采取的就是存在治疗(Existential Therapy)。不过有一点很有意思的是,从所有正统的标准来看,人马本来应该很快乐、充实及喜悦的。人马毕竟是完整的,独立自主的自我;图 9 可以看出这一点。不论从什么标准来看,这个自我都应该随时露出笑容才对。但事实上这个自我不笑的时候比较多。它很不快乐。它完整,独立自主.却很悲伤。它尝遍了个人领域所有的一切,但还是不够。世界在它要求之下变成了平面,再也 没什么事经验起来是好的,什么都令人不满,都不值得追求。这并不是因为你无法 从中得到报酬,而是因为你已经尽情完成了一切,尝遍了一切,却觉得这一切还是匮乏。 这样的灵魂自然不会经常有笑容。对这样的灵魂来说,一切慰藉都已经酸臭。这个世界在最高胜利的一刻变得空泛而乏味。盛宴已经散去,只有骷髅头在冷笑这整件事。盛宴就算沐浴在最大的荣耀之中,依然是那么短暂。我曾经在那么多事情上寄托过我热切的希望、意义及欲望,如今这些事却在漫漫长夜的某一刻化为轻烟,烟 消云散了。我能对谁高唱欢乐雀跃之歌?有谁能听到我在地狱的暗夜里求救? 我要去哪里获得毅力来忍受每日刀枪穿身?甚至,我何须做这种努力,反正一切都会化为尘土,不是吗?那个时刻来临我又在哪里呢?反抗或屈服其实并没有差别,因 为我生活的目标最后还是会在绝望中失血而死。所有的欲望对这个灵魂而言都是稀薄、苍白、无力的。面对整个存在,这个灵魂已 经彻底厌倦。个人层面在他已经索然无味。换句话说,这个灵魂已经接近超个人层 次了。
第十二章 超意识领域之一
问:我们现在要转进超个人阶段或超意识领域(superconcious domain)了。我们已经讨论过人马期阶段。你说这个阶段是观照之我开始觉察到 身体与心智,并且超越身体与心智。
威:对,连正统的研究都已经确认了这一点;我们也举了布劳顿、罗文杰等人为例。大致说来,观照之我在人马阶段开始目睹或体证身体与心智。这表示观照之我在许多方面已经开始超越了身体与心智。意识继续进化下去,观照之我所显露的深度或高度就会越来越深或越高。但这观照之我到底是什么东西?到底能够进展到多深或多高?
世上的伟大神秘家和圣哲所提出的答案都是,观照之我可以直通上帝的神性(Spirit)或圣神(the Divine)。一旦通达到意识的最深处,就开始和无限感通。这个观照之我通常称为自性(Self)、目睹者( Witness )、清净的存在(pure Presence)、清净识或真如意识(consciousnessassuch)。这个身为透明目睹者的自性本是神性之光。这个终极之我(I)就是基督、佛陀、空性本身。这是世上的伟大神秘家与圣哲惊人的见证。
心歇之处
问:所以,这目睹者是一种显化吗?
威:不尽然,因为纯粹的意识本身并不是一种显化。不论全子位于成长的哪个阶段,这个自性或目睹者从最基本的觉知开始就一直存在呈现为领会(prehension)、 感官知觉、冲动、情绪、象征、理性只是随着每一阶段的成长与超越越来越明显。换句话说,这目睹者,这真如意识,便是所有全子内在的深层面。我们说过,深度即是意识。深度越深,意识的光芒就越耀眼。到了人马阶段,人身上这个能观的目睹者已经不再认同身心超越并包含身心因此才能目睹身心,才能够说「身和心都是一种『完整之我』的经验」。
问:目睹者开始超越了身心。
威:对。这里面并没有什么玄秘阴森的东西。我们已经讨论过人的身分从物质到身体再到心智的转化过程,其中每一步都涉及到不再认同较低的次元。到了人马期,这个过程仍然在进行,但意识开始不再认同心智次元。这就是意识能够目睹、观照、体验心智活动的原因。心智不再是主体而开始变成客体,变成能观的自性所见证的客体,目睹本身所见证的客体。因此,心智歇止之处正是神秘的、默观的、瑜伽的传承接手之处。能观的自性开始 超越心智而变成跨心智或超心智,或者说是上心智、超理性、超自我、超个人。默观传承发现了这个能观的自性。默观传承建立在一系列的觉察实验之上:如果追溯这目睹者直到其源头,你会看到什么东西?如果你往内参究,一步一步的直探意识本源,会发生什么事?如果你深入于心智之外或之上,进入不受自我或个体自我所限的意识深处,会是什么光景?你会发现什么东西?在这种可以重复的意识实验之中,你会发现什么东西?这些问题有个最著名的答案:「精微本质遍布于一切现实,是一切万有的实相,一切万有的基础;此精微本质即是一切,即是真如。而汝,汝即是彼。」 换句话说,这能观的自性最后揭露了自己的本源,揭露了神性或空性自身。因此神秘家才会说能观的自性就是光辉的法界深渊与绝对境界这颗太阳的光辉;整个外显的法界所依据的便是此深渊与绝对境界。你的自性与整个法界的自性感应交融这种至高的合一使整个外显世界黯然失色,也解开了每个小我的心结,将其埋葬在光中。
这就是从物质到身体到心智再到神性的发展过程;其中每一个阶段,意识或能观的自性都摆脱了自己对前一个次元的认同,迎向更深、更高、更广的境界,最后终于向自己最深的神性展开知觉。基本上,超个人成长及发展的次第,即是能观的自性回归其终极居所的次第。这个 终极居所就是纯粹的神性或纯粹的空性,也是整个法界开显的基地、道路或结果。
超个人阶段
问:这几个阶段‥‥所以超个人成长还分成几个阶段?
威:对!没错。说到这种高等阶段,我们知道从古至今曾经有极少数人勇敢的违逆过体制,力抗平庸与正常而进入了崭新的高阶意识。在这种追求的过程中,他们加 入僧团或同修团体,发展出一些可以揭露高等境界的修行方法、指令及典范。这些 指令、典范或内在实验的结果可以重复操作,并藉此检验他们的发现而证实(或否定)之。他们把这种内在旅程的地图留给我们,不过却加上了一条但书说,光是记 住地图没有用,如同只看巴哈马的地图无法代替真正前往该地一样。因此,我们收集世界各大默观传承留下来的地图和修行路线,进行比较研究(还需要进行实际的练习!这属于观察者的左手象限做法,不是学院派清谈的右手象限做 法)。某些修行路线比较完整,某些则专精于某一层次,还有的根本不理会某个层 次,另外的一些则将某一层次再分成许多阶层。我们根据实修做这种跨文化比较研究,企图创造出一个「主模」(mastertemplate),然后透过这个主模,呈现出人可能到达的各个高等意识阶层的完整地图。这种高等基本结构就是存在于我们每个人之内的潜能,它一直在等着实际的显现、成长及发展。
问:这种高等意识地图有多复杂?
威:嗯,默观传统有的把意识发展细分成几百个小阶段与成分,相当精细。但是根据现在的研究状况来看,适当的说法应该是,超个人的发展或进化至少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我称这四个阶段为通灵、精微光明、自性.无分别智(请参见图 9-1;无分别智相当于画这张图的纸所形成的背景空间。这一点我后面会解释)。这四个阶段都是意识的 基本结构,自然各有各的世界观,我分别称之为自然神秘论(natural mysticism )、本尊神秘论(deity mysticism )、无相神秘论(formless mysticism)、无分别神秘论(nondual mysticism)。
问:这种基本结构为什么说是阶段呢?
威:这种基本结构本身都是可以清楚辨认的阶层,各自的世界观都非常特定,彼此的差异很容易辨识,也很重要。这几种世界观都有自己的结构、自己的认知,而支撑的自我感、道德立场、自我需求等也都不一样。但「阶梯」从来就不是实际行动所在。实际的行动主要在于爬阶梯的人──自我系统──以及随攀爬行动而产生的进化支点。我们说过,在这个过程中,自我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拥有高层次的高峰经验,但还是会掉下来,回到自己目前所处的阶段。反过来说,尝到高等层次的况味也可能使自我深受困扰,因而退化到之前仍然有某些固着、压抑、未完成事务的进化支点。这时只要自我的转译解除,这些「粘着点」就会跳出来。
问:就「直线式」(linear)一词严格的意义而言,自我在超个人阶段的成长并不是直线式的。
威:对,不是的。高等基本结构一样是阶梯状的──这种基本结构呈现出同心圆或层层包含的全阶序──并不表示攀缘其上的成长过程也是阶梯状。其实里面有种种的起伏及上下回旋的发展曲线。
问:更别提还有一些转换状态。
威:我们前面说过,自我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可能有各种高峰经验或转换状态,包括超个人领域的高峰经验。譬如说,自我在魔幻、神话、理性、存在等层次可能就会有通灵、精微光明、自性、不二等领域的高峰经验;其中每一个情形都可能会有「灵性经验」(请参阅《整合心理学》[Integral Psychology]一书)。但是,我们也说过,如果要在发展上永久进入这几个领域,那种一时的状态就必须转化成永久的特质才可以。因此,转换状态和不二状态虽然大家都喜欢──那毕竟太令人兴奋了──但还是要回到实际的发展与进化道途之上。
问:回到实际的发展道途,通过每一个高等层次,而非只是领略那「偷窥」经验。
威:随着自我在往上回旋之中逐步开显,自我的重心就会环绕着某个优势的高等基本层次而成形。自我的重心会认同这个层次,以其为「根据地」──为主支点──然后依据它来建立自己大部分的知觉、道德反应、动机、驱力等等。自我重心就是这样以一个大致上可以辨识的次序,在几个高等意识领域 之间转换。
问:各个默观传统都提出了自已的次第。
威:是的,他们都知道次第是存在的。他们各有各的成长和发展次第,也了解每一个阶段的特征。是进展或退化,他们都看得出来 。奥罗宾多、柏罗丁、阿瓦巴沙(DaAvabhasa)都指出过,这几个发展阶段虽然可以加速,但根本不可能跳过去不顾。你可以有高峰经验,可以往前跳跃,但还是得回来补救早期的问题,使其得到整合,让基础更稳固一些。要不然你可能会「头重脚轻」,一直往上飘而踩不到地,无法连结较低的结构,跟身、心、人间、感官连不起来。
支点七:通灵阶层
间:超个人次第的第一个阶段是通灵阶层?
威:在我的词汇里,通灵阶层是从──感觉运动、理性、存在等--普通的、粗钝的现实,进化到超个人领域的一大转变。超常事件(paranormalevents)在通灵阶层发生的次数会增加,但这一点不能用来界定本层次。这个层次的深层结构及特性就是意识不再局限于个人的身心或自我。
问:也许你可以举几个例子。
威:在通灵阶层,人的自我感(自我或人马)会暂时消解而跟整个粗钝世界或感觉运动世界合一──这便是所谓的自然神秘境界。你闲适的在大自然中散步,觉知变得轻快而广大。你看着一座秀丽的山,突然虫的一声!观者不见了,只剩下了山── 你就是山。你已经不在这边看着那边的山,而是只有山在看着自己,或者说你从山里面看着山。现在这座山比你的皮肉还接近你。换句话说,主客体之间,你和「彼方」的自然界之间,已经没有任何分别。内外的分别不再有任何意义。你还是很清楚自己的身体和环境之间的分际。这不是精神病的无二状态(psychoticadualism)或精神病的无二状态「以成熟的形态复辟 」,而是你在进化支点七展现出高等自性,也可以称之为生态|纯知|自性(Eco- NoeticSelf),还有的人称之为超灵(Over-Soul)或世界灵(World Soul)。这是进化支点七的融合期。这时你已经变成「自然神秘家」。
问:但是从人马期演化成与自然合一的境界,好像转变得太突然了。这里面我看不到渐进的演化过程。
威:其实这里面根本谈不上什么跃进。我认为大家之所以会困惑,是因为我们说到合一状态从「个体」身心转到「整体世界」的缘故。听起来的确相当突兀。 但实际的情形并不突兀。我们来看看这里面所涉及的东西。人的意识在以世界为中心的人马阶段,便已经从对物质次元(进化支点一)、生物次元(进化支点二)的认同,转向对心智我(进化支点三)的认同。这个属于早期发展的心智我和前面的两个进化支点一样,都是很自我中心、很自恋的。 但是到了进化支点四,个体就从认同自我中心(或自我束缚)转为认同社会中心(或 团体的约束)。你的意识到这个阶段已经超越个体层面。你的意识或你目前的状态是建立在文化角色、集体认同、共同价值观之上的。你的意识现在不再跟身体合一,而是跟角色合一了。因此,当你说我为人之父、我为人之母、我为人之夫、我为人妻子、我为自己这个职务努力、我重视这个目标等等的时候,都是在认同超越身体的东西。你已经超越 个体的身体及其感觉,进入一系列互为主体的角色、价值观及目标里面。你用来称呼自己的这些名目,大部分都不是自我中心的,而是以文化和社会为中心。你感受你的「自我」时,其实感受的是一系列互为主体的事件。你不是活在自己的皮肉之内,而是存在于该文化圈内。你已经解除身体的制约,超越对肉身的认同。没有这个文化圈,你连想象自己是什么人都没办法。这个文化圈早就超越于你的皮肉之外了!到了进化支点五的理性期,你的合一状态再度解除中心化的倾向而更扩张。这一次是不再认同同族中心或社会中心,故而进入了后成规期对世界中心的认同。你实际上已经开始用全球观点来辨识自己,再也无法用同族中心观点来辨识自己。你不再是一个同族中心的存有,否则你会很难过;同族中心言论会使你很尴尬。你再度解除中心化的倾向,再度超越。你的认同开始移转到世界中心意识或全球意识之上.依照世界中心意识或全球意识而存在。这是一种对全人类的认同。
从这里只要再跨出一小步,你就会体验到自己不但和所有的人合一,而且是跟所有生命合一的。全球意识或世界中心意识这时算是往上跨了一步,挣脱了人类中心的偏见,开始宣布自己等同于一切有情众生。这时你体验到的就是世界灵的境界。 因此,只要思考一下意识已经扩张的身分认同,就知道由世界中心到世界灵其实只是小小的一步,只是超越与包容、开显与深藏这个进化过程自然而单纯的延续罢了。 每一次的显化都解除了一种中心化倾向,都是一种超越,都会发现「外在世界」其 实是「内在」或自己存有的一部分。某天早上分子醒了过来,发现原子竟然深藏在自己整个存有里面。又一天早上,细胞醒了过来,发现分子竟然在自己里面,是自己存有的一部分。同理,某天早上你醒过来时也许发现自然竟然是你的一部分,你存有的内在部分。你并不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是自然本是你的一部分。正是因为这个道理,所以你对待自然应该像对待自己的肺脏和肾脏一样。你心里涌出一种自然而然的环境伦理,你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对待河流、树叶、鹿或小鸟了。除非你自己有这种体验,否则这些话听来会很奇怪,很离谱。也许你可以去问问阿 波罗号上的航天员:
问:所以,这其实是一种很自然的进展。
威:的确如此。我说过,由于我们总认为人马阶段是一种完全被身体束缚的意识状态,所以从人马到世界中心的转变在我们看来才像是彻底的脱离。但实际上只有进化支点二才是完全被身体束缚。一旦通过进化支点二,之后的每个阶段都已经超越对自我或身体的认同!麻烦的是,有人竟然把这种超个人的意识转化界定为从「皮囊我」「一步登天」来到了世界灵的层次。但这个过程绝不是一步登天至 少要七步!至少要经过七个进化支点,七次重大的典范转换,才能够使你体现世界灵的境界!
深层生态学与生态女性主义
问:深层生态学、生态心理学、生态女性主义往往非常强调这个深层自我,这生态-纯知-自性。
威:对,就这一点而言,我是他们的书迷。他们有一个重大的信息要带给现代世界,那就是,找出那个能容纳整体自然界的深层自性,如同尊重自己的存有一般的尊重 自然。 但我认为他们也是在这里遇到了问题。他们接受这种生态-纯知-自性体验或世界 灵体验,可是却将其简化为右下象限的「我们都是生命大网络的网线」──这是经验性的整体论,右手象限的整体论,一种功能上的适应──完全挖掉了内在层面。这些 理论家将法界简化为社会体系──他们称之为盖娅──的独白地图,平面世界地图, 而无视其中六、七次的内在深层转化。他们忘了自己正是因为这样的转化,才能够设想出这样的全球体系。
这么一来,这个本来真实而高贵的生态-纯知-自性的直观,遂崩塌为「我们都是生命大网络的网线」。但生态-纯知-自性体验绝不是这样的。在这种自然神秘体验当中,你就是整个生命网络,不是什么生命网络的网线。这个阶段你所做的事是网线做不到的──挣脱「网线性」,超越以及认同整个网络。你的正式立场本来应该是网线,但现在既然你已经能觉察整个体系,表示你不再是网线了。所以,这种体验用系统理论或「生命网络」的说法来「解释」就未免太贫乏了。生态男性主义者喜欢系统理论之说,生态女性主义者喜欢生态感性(eco-sentimentalism)之说和强调关系的说法。她们鄙视系统理论,认为太过阳刚,太过抽象,但其实两者都建立在只讲位置的黑白世界、经验的或右手象限世界之上。
但只要你相信平面世界化约论,就会认为转化世界的方法就是让大家都同意你的黑白地图。你已经忘了制图者必须经过六、七个阶段,才能到达你可以同意之处。
问:这很像多元文化主义者。
威:对,你和多元文化主义者一样,已经忘记所有使你到达这高贵之处的超越阶段。于是你不但莫名其妙的谴责超越本身(实修之道),还使这几个超越阶段全部瓦解,变成简单得难以置信的「一步登天」转化步骤:相信我的盖娅地图,你就会得救。 于是这些人就像多数的多元文化主义者一样,变得愤恨不平,狭隘难容;他们宣称网络上每一条网线都一样重要,可是却看不起不同意他们看法的网线。因此我们必须将左手象限的内在次元纳入考虑──不只考虑右手象限,还要考虑左手象限。我们必须考虑语言与文化背景,诠释方法,意识进化次第,道德发展与解除中心的次第,真实、真诚、公正三者的判准,全阶序深度,扩张性的自我认同、超越方法──这一切都是左手象限次元,其中任何一项在独白式的右手象限盖娅地图上 都找不到!就因为这个道理,所以你看不到任何深层生态学、生态女性主义、生态哲学著作曾经讨论其中任何一种因素。但缺少了这些因素,你就永远到不了新世界;因为没有这些因素,你根本不知道如何才能让人登船,出航。
问:所以,生态-纯知-自性体验非常真实,但其分析或诠释却非常不足。
威:我认为是的。所以我们想要给它一个比较完整的诠释,来挽救这个生态-纯知-自性的深刻直观及万有社群观(Communityofall beings)。这个比较完整的诠释奠基在四大象限之上,而不是将四大象现简化为右下象限或「盖娅」。把这种化约主义「新典范」地图当作「转化的核心」来推销,会使大家忽视左手象限,但那却是真正转化发生的所在。所以,这一类途径完全破坏了真正的超越与转化过程,致使整个转化过程出轨,又鼓舞了各个片断部分在自身所在的适应阶层上集结为部落,至于其所处的层次有多浅薄就不论了。任何一个自我中心的人都可以贩卖盖娅中心地图。
问:所以要点是,记得左手之道!
威:对,非常正确。我们不想陷在平面世界地图里面。我们知道,启蒙运动就是以整体平面世界地图为其基本典范。这是很隐微的化约手段,将左手象限瓦解为右手象限,将所有「我的」和「我们的」简化为「它的」,将所有的内在深度瓦解为外在 的广度,将所有的价值瓦解为纯然的功能上的适应,将所有的超逻辑事物和对话事物化约成独白事物。这是所有「它的」交织成一个整体网络。他们或许真的有生态-纯知-自性之直观,我相信其中一定有某些人有,但他们却把这种直观瓦解成平面世界和独白的右手象限说法,这不但无法促进全球转化,反而使人的意识再度分化为部落,退化为片面。因此这种说法到最后往往发现其实是前成规期途径,会在不知不觉中造成人的自我中心意识。然而他们看不到这一点,因为他们的地图没有这个东西。
人格九型图和基本骨架
问:我想等到我们讨论平面世界和盖娅宗教(请参见部三)时再回来讨论这些。不过,刚刚我们讨论生态-纯知-自性时,你说这是意识发展到了通灵阶层的种种形式之一。那其它的呢?
威:所有的通灵阶层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一脚踩在粗钝的、平常的个人领域,一脚踩在超个人领域。因此,这种通灵现象不管看起来多不寻常,背后的结构都一样,都涉及到开始超越粗钝的现实界,超越平常的身体、心智及文化。
这种超越现象包括初步的冥想状态,萨满灵视(vision)和灵体出游(voyage),拙火能量生起(精微脉轮、能量、明点[essences]等整个灵体组织的显露),无可抑制的圣灵降临感,自发的灵性觉醒,深层的过去创伤乃至于出生创伤再现,与大自然的事物合一,与植物合一,与动物合一,乃至于与整个自然界合一(宇宙意识、自然神秘境界、世界灵)。
问:你怎么知道这些现象确实存在?
威:能观的自性一旦超越人马阶段,较高或较深的意识次元就开始显化,新的世界观或世界空间也开始显露。刚刚所说的种种通灵现象都是这个通灵世界里可以直接感知的东西。这些东西在通灵世界空间里非常真实,就如同石头在感觉运动世界空间里非常真实、概念在心智世界空间里非常真实一样。只要你的认知能力发展或觉醒到这个阶层,你就会像在感官世界里知觉到石头、在心智世界里知觉到意象一样的知觉到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会自己呈现出来,你根本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想这些东西到底存不存在。当然,如果你还没有唤醒通灵的认知能力,自然就跟石头看不到心理意象一样的看不见这些东西。然后你就会对那些看得到的人做出不悦的批评。
问:所以,通灵阶层是一个广大的空间或广大的世界空间,其中可能发生种种现象。
威:对,其实每一个世界空间都是这样。我叙述过的这几个意识的基本结构,从最高到最低,其实都只是一个丰富的现实骨架。要让这副骨架长出血肉,不论是较高领域还是较低领域,我们都有很重要的课题要做。譬如霍华.贾德纳对多重智力(multiple intelligence)的研究。他提出一个观念说,人类可发展的能力不只一种,而是多种独立的能力(音乐、艺术、数学、运动等等),甚至还可以测定其深度。我认为这个说法非常正确。这种能力仍然属于意识发展的基本结构,但本身却是独立的能力,依自身的逻辑而开显。这一切都没办 法否定。事实上我非常赞同这种研究路线。
参考图 9-1,你会看到每一个基本结构都以持续发展的曲线往外延伸。譬如感觉运 动知觉能力虽然列在第一层,但并不表示这种知觉能力的发展仅止于第二层之前。感觉运动次元一旦进入高阶发展层次,并融入其中,某些极为高妙的感觉运动技巧就会浮现出来。所以现在大家都承认「运动有通灵的一面」。麦柯.墨菲说,许多伟大的运动员、舞蹈家都会进入某种奥妙的通灵空间,从而转译成几近不可思议的演出。
问:各种人格类型如何纳入意识光谱里面?
威:大部分的类型学描绘的都是性格建构类型,每一种都可以发生,也的确会发生在每一个阶层上(除了最末端)。最简单、最为人所知的类型大概就是所谓内向和外向了。内向、外向不是意识阶层,而是意识层次上面发生的类型。所以你可以位于第四阶层,可是也许内向,也许外向。
问:那人格九型图(Enneagram)呢?
威:一样。人格九型图将人格分为九种。这九种人格不是意识阶层,而是存在于每一个意识阶层上的人格类型。所以在九个左右的意识阶层的每一层都有这九种人格类型这样你就可以想见真正的多次元全光谱人格模型是什么模样了。人格在前三个进化支点期间开始成长和发展,大部分依据的是自我的主要防卫机制和主要的内在特长,而落入人格九型图中的一种人格类型。这种人格类型大致上到进化支点七或超个人领域开展之前,一直主宰着我们的意识;超个人领域之后才开始转化为与其相应的智慧或本质。
问:这是什么意思?
威:这个观念依据的是一个重要的谭崔(tantric)观念,见于苏菲教派、佛教等宗派,那就是,如果你以清明的觉知探入低等状态乃至于染污状态,那个状态就会转 化成与其相应的智慧。因此,如果带着觉知探入激情,你将发现慈悲;带着觉知探入愤怒,你将发现清明;依此类推。各个传统对这种转化所提出的说法各有不同,但是你可以看到其中的共同点,我很能接受这个说法。人格九型到了高等发展阶段,一样也会显现出相应的本质或智慧。人格九型图没有完全涵盖精微光明次元,自性次元则是完全没有触及,不过确实包含了初步的超个人智慧,所以可以当作右手象限有力的工具来运用。人格九型图主要是由奥斯卡.伊恰佐(Oscar Ichazo)首创,经过海伦.帕尔玛(Helen Palmer) 精益求精的改善,近年来唐.瑞索(Don Riso)开始结合意识光谱运用型图,这我当然赞同。哈弥.阿里(Hameed Ali)的「钻石途径」(Diamond Approach)就是源自于人格九型图和苏菲教派,后来又加上了自己的有效方法和观点。人格九型图目前在美国非常流行,大家都把它当作心理游戏来玩:「想了解你的自我吗?选一个数字 !」 ──这真是不幸。
问:所以,最好的情况是:类型和层次分别涵盖了水平面和垂直面;两者都很重要。
威:对。讨论到高等层次的时候,我会拿罗杰.沃许研究的萨满教为例。沃许将通灵与精微光明、自性、无分别智这三个基本阶层定为垂直标度;然后再用一个非常精细的水平标度来分析每一层的控制力、亢奋状态、情感状态、专注力等等。他因而建立了一个分析超个人状态的多次 元方格图(multidimensionalgrid)。这种方格图大大增加了我们这个领域的知识。我提出的基本骨架要如何才能长出血肉,以上所说就是例证。但是我们将焦点放在这个骨架的进化上面,并不表示其它方面不重要。
支点八:精微光明次元
问:所以,总的进化过程是由通灵进入精微光明…….?
威:所谓「精微」,指的是比粗钝的、平常的清醒意识还要精微的状态,包括内明、内音,原型形式及模式,极度精微的至福感、真知(shabd,nada)、广大的爱与慈悲状态,乃至于所谓的法界畏怖(Kosmic terror)、法界邪恶势力(Kosmicevil)、法界惊惧(Kosmichorror)种种精微病态。同样的,由于发展辩证的关系,这一段精微光明发展过程肯定不会像海滩的一天那么愉快美好。整个来说,我们称这种神秘状态为本尊神秘境界,因为这种神秘境界涉及你的原型形式,你和神的结合,你和有属性的梵(saguna Brahman)之结合,或是一种有分别三昧(savikalpasamadh)等等。这种和神 祇结合或融合、与神性合一的状态,随便怎么说都可以,乃是进化支点八的开瑞或融合阶段。这种境界超越自然神秘境界,不只跟粗钝世界或自然世界──佛教所说的化身(Nirmanaya)──结合,而且是更深入的与报身(sambhogakaya)这个精微光明次元结合。报身是内在的大乐身或转化身,超越且包容粗钝领域或自然领域,却不受这个领域的限制。自然神秘境界在这里把位置让给了本尊神秘境界。
问:这种高等层次显现之前,是否早已完整的存在于人的身上,在那里静待着显现的机会?
威:完全成形倒是没有。就我们所知,这种高等层次的深层结构是以潜能形式存在于人身上的。等到这种深层潜能开始显现时,其实际的表层结构就会由四大象限共同创造或塑造出来。也就是说,由意向、行为、文化、社会四种模式创造及塑造出来。要是人(可能是在濒死经验中)体验到强烈的内明或精微次元之明光,可以说就是这种状况的一种典型。基督徒认为这个层次的人是基督、天使或圣徒;佛教徒认为是报身或佛陀的大乐身;荣格学派则认为是自性的原型经验。前面说过,所有的深度都需要诠释。但如果没有整个背景脉络提供诠释的工具.诠释就不可能成立。人的个人背景、文化背景、所处社会的体制,在这种深度经验的诠释中都占有一席之地。这是没办法避免的。所以,这种高层结构并不是整箱宝藏已经完整的埋在你心灵深处,等着你去发掘。其中的深层结构已经有了,但表层结构还是阙如;另外此一经验还涉及到诠释,如果缺乏各种的背景脉胳,诠释就无法进行,但这种背景脉胳又非纯然存在于你的心灵里面!可是就算我们不接受这种深层结构已经「预设」的说法,也不表示我们应该犯建构主义这种极端的错误。内明这样的精微体验是一种根本实相,并不是纯然或随意地 由文化建构出来的,因为这种体验乃是跨文化现象;甚至有许多情况还是文化背景根本否定或禁制的,但这种现象依然在发生。所以这种体验具有诠释成分并不表示它完全是文化的产物。你观赏夕阳西下,也会对这种体验进行诠释;也许是浪漫的,也许是理性的,每一种都沾染了文化色彩;但不表示如果你们的文化消失,太阳也会跟着消失!不是这样的,这种体验是存有的真实事件,确实存在,有真实的指涉对象。但这种指涉对象并不存在于感觉运动的世界空间,也不存在于理性的世界空间或存在的世界空间。这几个空间里都找不到这种体验存在的证据!其实这种体验存在于精微光明的世界空间里,从那里面可以找到许多证据。
荣格与原型
问:你前面提到精微光明次元是一种原型阶层,但我知道你所说的这个原型并不是荣格的原型(archetype)。
威:对。这个问题很复杂,我不认为我们有时间公正的讨论。我只能说荣格的原型绝大部分是基本的、人类集体传承的意象或形式,属于意识中的魔幻和神话次元,不应该和通灵及精微光明层次混为一谈。
问:荣格的原型是‥‥?
威:典型的荣格原型乃是人类心灵一些传承下来的基本意象或形式。这些基本意象或原始意象呈现的是出生、母亲、父亲、阴影(shadow)、智慧老人(wiseoldman)、恶作剧的妖精(trickster)、自我(ego)、阿尼玛斯( animus)和阿尼玛(anima)──即男性和女性,等等人类 共通的经验。人类过去百万次复百万次的见到这种典型情境,可以说已经将这种基本意象深深烙印在集体心灵中。你会发现这种基本而原始的意象全世界都有,伟大的神话里特别多。既然这种基本型态的神话意象已经嵌入个体的心灵中,那么当你接触,譬如你的母亲时,你接触的就不只是你自己的母亲,而且还接触到烙印在你心灵之中几百万年来的母亲原型或母亲基本意象。因此,你不但是在跟你的母亲互动.也是在跟宇宙之母(World Mother)或大母互动。这么一来,这个原型意象对你的影响便远远超过你自己的母亲对你的影响 。所以,在典型的荣格分析当中,你不但要分析及诠释个人的潜意识你的一生曾经发生什么事件跟你的父母、你的阴影有关──而且也要分析及诠释集体层次的原型资料。譬如你某个时候触发了「吃人的母亲」(DevouringMother)这个原型。它也许跟你的母亲并没有关系;也许她平时都很慈爱,很关怀别人,可是你却害怕被这一层关系吞没,被亲情所吞噬,被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撕裂。这或许和你母亲并没有任何关系,而是你被这个原型控制住了。如果显现在梦中,也许就是一只黑色的大蜘蛛想要吃掉你。 因此当你分析这个集体原型层次时,你想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去研究世上的伟大神 话,因为它们储藏了早期的、典型的(因此是原型的)经验,其中包括抚育者在内。换句话说,它们可以提供背景让你诠释原初意象,使你真诚而真实的研究这种意象,做出清楚的诠释。原本这种意象总是掐着你觉知的脖子不放,现在你却可以从其中脱离出来,谨慎的加以整合。我觉得这其中大有真理。
问:因此,荣格的原型乃是人类基本的、集体的、典型的接触经验的储藏库。
威:没错,大部分是这样。就他到目前为止的说法而言,我在根本上都赞同这种荣格原型。我几乎完全同意荣格大部分的观点。就这一点而言,我认为我是荣格论者。但关键就在于,所谓集体并不必然就是超个人。我们刚才说过,荣格的原型大部分 都是嵌在魔幻期和神话期结构内的原始意象,从进化支点二、三、四牵引我们的意识,其中并没有什么超理性或超个人的东西。调和这种原型,予以分化和整合(超 越和包容)非常重要,但这 种原型绝不是超个人意识或真实灵性意识的源头。事实上,这些东西大部分仍然是意识中的退化性牵引力,只要加重高阶发展的负担不但要包容它们,还要克服。集体并不一定就是超个人──这才是重点。同样是集体,我们可以分出集体前个人结构(魔幻和神话期)、集体个人结构(理性和存在期)和集体超个人结构(通灵和精微光明次元)。集体指的是某一结构──感觉、知觉、冲动、情绪等──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不一定是超个人的;其实乃是集体的、共同的。比如说,我们大家都遗传了十只脚趾头;但我体验到我的脚趾头的时候,并不是一种超个人体验。
问:但是珍.波伦(Jean Bolen)的(每个女性身上的女神)(Goddesses in Every Woman)和(每个男性身上的男神)(Godsin Everyman)这类流行读物要怎么说呢?这种书必然是根据神话主题或原型来问述灵性的 事物,不是吗?
威:这就要看你所说的「灵性的」是什么意思了。如果你指的是「超个人境界」,那么答案是,我认为这种书并不属于超个人领域的研究。我也很喜欢这几本书,但其中真的没有什么超个人或属灵的东西。从炉灶女神海夏(Hestia)的稳重与耐心、爱神阿芙黛特(Aphrodite)的性欲与肉欲,到狩猎女神阿蒂蜜丝(Artemis)的力量与独立,这几本书道尽了男人和女人集体传承的「原型」男神及「原型」女神。 但这种神并不能代表超个人意识或神秘之光,而是一般男女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采取 的自我意象和自我角色,只不过是把每个地方的男女具有的一般典型潜能呈现出来 的自我概念(进化支点三)和自我角色(进化支点四)罢了。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神话角色是很有用的,譬如你是女性,但是对自己内在的力量和独立性不知不觉,那么看了阿蒂蜜丝的神话和故事,也许你会比较能进入 自己心灵里面的原型层次,发挥出你生命本有的潜能。这是很好的。
不过这并不是超个人次元的状态,而是一种神话会员制角色,一种人格面具,一种自我关系而非超自我境界。集体原型并不是超个人境界。只不过是接触到你内在强 大的阿蒂蜜丝自我这么平凡的事,就说是超个人或属灵之事;这便是美国人的集体 灵性贫血症的一部分现象,实在悲哀──真的。
问:那么荣格原型有没有超个人或超理性的成分?
威:荣格原型或神话原型大部分都属于前个人或前理性期(魔幻和神话期)。其中有几个属于个人(自我、人格面具)阶段,还有几个勉强算是超个人(智慧老人、自 性、曼陀罗)阶段。但这种「超个人」原型若是和我们知道的超个人领域比较起来,绝对是非常贫乏的。举一个例子来说,密宗大手印概略的举出超个人成长十八个阶段的次第,非常详尽的描述了高等意识或超个人意识的进化过程。这十八个阶段没有一个出现在世界的 典型神话之中。不论是天神宙斯、特洛伊英雄赫特(Hector),还是小红帽,你在 他们身上绝对找不到这种次第。原因是,这十八个观想开显阶段,描述的都是人透过通灵、精微光明、自性三个阶层而成就的超个人成长,是极为罕见、极不寻常的。这十八个阶段不是从典型的、共同的、日常的经验里产生的,所描述的也不是这一类的经验;因此原始期、魔幻期、神话期三种结构里面找不到这种开显阶段,典型神话里面也没有。宙斯的妻子希拉(Hera)、谷神狄蜜特(Demeter)、高蒂拉克丝(Goldilocks)、阿蒂蜜丝、冥府女王泊瑟芬(Persephone)、韩赛尔与葛丽特(Hanseland Gretel)都未曾体验过这种次第的况味!罗勃.布莱(Robert Bly)、詹姆斯.希尔曼(James Hillman)、爱德华.艾丁格(Edward Edinger)、玛莉-露易丝.法兰兹(MarieLouisevon Franz)、华尔特.欧德金克(Walter Odainyk)等人,乃至于任何荣格学派复兴运动者的身上,都找不到这种高等阶段。
问:这在宗教研究上造成了各种混淆;因为长久以来,荣格一向是镇上唯一的游戏。只要你同时对心理学和灵性有与趣,你就是荣格学者。
威:没错。我说过,荣格神话原型很真实,也很重要,但荣格一直没有明辨原型的前个人、个人、超个人三种成分。由于这三种成分都是集体遗传下来的东西,因此一直有人把集体意识(以及「原型」)和超个人、灵性或神秘境界三者混为一谈。 所以荣格代表的其实是心理学之中相当退化的运动。他们把意识分成个人和集体两个领域,又倾向于承认集体意识,称之为灵性、神秘、超个人境界;然而其中大部 分其实是属于前个人期、前理性期、前成规期,而且是退化的。 因此,我们有一些颇受欢迎的理论家,由于厌倦后成规期世界中心理性观的负担,于是就建议大家回归及退化到自我中心、原欲冲动、多态性、幻象与情绪──换句话说,他们建议的是进化支点二的自 我,但却说这个支点二自我就是「灵魂」。他们希望大家都活在那个层次。依我之见,这种途径不但没有超越自我,甚至还妨碍了自我的显化,可是他们却要大家依循这个途径追求神性。
问:那什么才是「真正的」原型呢?
威:从西方的新柏拉图派哲学,到东方的吠檀多、大乘、三身(trikaya)等传承,都认为真正的原型就是一切心物赖以显现的精微种子形式。在甚深的默观状态里,人开始了解整个法界都是从空性、最初的清净识、无属性之梵或法身(Dharmakaya)直接显化出来的;起先显化的是最初的形式(Form),后来的一切次形式都仰仗这个最初的形式而存在。这个最初的形式才是真正的原型──原型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原模」( Originalpattern)或「初模」(primarymold)。相形之下,这最初之光(the Light)令后来所有的光看起来像灰影;这最初之乐使后来所有的快乐状似贫 血的欲乐;这最初之识使后来所有的认知形若反影;这太初之音使后来所有的声音如同模糊的回音。这才是真正的原型。我们可以从柏罗丁、无着(Asanga)、葛拉.多杰(GarabDorje)、阿昆纳维古陀(Abhinavigipta)、商羯罗(Shankara)等人的论述中找到这种东西;同时也可以确定这不是理论的直觉、形而上的假说,而是经验上直接的揭露,从实相的精微次元直接涌出;虽然他们是根据个人背景来诠释,但的确是从至深的本体实相(ontologicalreality)或精微次元世界空间里涌出的。如果你想知道这些人到底在讲什么,你就必须修练默观,遵守指令,依循典范,自己进行实验。这种原型或真正的原型都是禅修体悟;不自己进行实验是无法了解的。这种原型不是存在于神话空间里的意象,也不是存在于理性空间之中的哲学观念,而是存在于精微光明空间里的禅修现象。禅修实验会揭露这种原型资料,然后你就可以和大家一起诠释其中的意义。到目前为止,大家最能接受的诠释就是,你在默观中看见的便是整个显化世界的根本形式。你看见的便是神性呈现出来的面貌。爱默生说,吩咐入侵者脱下鞋子,因为内在的神就在眼前。
第十三章 超意识领域之二
问:你说真正的原型是神性呈现出来的面貌,是神性显现出来的第一种形式。可是现代研究者大部分驳斥这种说法,认为这种说法充其量只是「纯粹的形上学」,根本无法验证。
威:嗯,你必须自己进行实验.亲自检视这些资料,才能诠释这些东西。如果你自己不做实验──不遵循冥想上的指令、模范或典范就不会有资料可以做正确的诠释。一个人的世界观如果属于魔幻期或神话期,那么向他说明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平方等 于斜边平方,是说不清楚的。因为你说明的这个东西在他的经验世界里找不到,没有清楚的路线可寻。可是事实上你说的并没有错。你做的是内在意识的实验;你的运算结果可以被那些做同样实验的人验证。这种知识是公开的,可以复制,可以反证,也是大家共有的;其结果存在于理性的世界空间里,随时可以由进入这个空间进行实验的人予以验证。内在意识的各种实验都是这样;其中冥想实验最古老,最多人做过,最多人验证过。因此心存怀疑这种态度是健康的,所以我们邀请你自己去弄清楚。我们邀请你和我们一起进行这种内在实验,亲自取得资料,帮助我们诠释这个东西。但如果你自己不做实验,请不要嘲笑那些做实验的人。然而到目前为止,那些已经见过这种资料的人最一致的诠释都是;我见到了圣神。
支点九:自性
问:你说这个精微光明形式或原型形式是直接源自空性,源自自性。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进化支点九阶段就是这个东西。
威:你藉某种禅修寻找观照的自性或目睹者,一旦到达其清净空性的本源,意识中就不再有任何客体生起。这是一种独立的、可以辨认的觉知,也就是末显现的定(unmanifestabsorption)或减尽(cessation),又称为无分别三昧、智慧三昧(jnanasamadhi)、眼(ayin)、遗忘(Vergezzen)、灭( nirodh)、典型涅盘、未知之云。这是一种因地状态,一种独立的状态,和深沉无梦状态很像,只不过不是一片空白,而是十足圆满的。它体验起来是这样的如同浸淫在存有的无限圆满之中,圆满到任何一种心物的显现都无法包含它。这个清净的自性因为无法以客体视之,所以才称为纯粹的空寂。
问:这样请太抽象了,能不能具体一点?
威:现在你能觉察到自己的存在,对不对?
问:对。
威:此刻如果我问你:你是什么人?你就会开始形容自己你是人父、人母、人夫或人妻:你是某人的朋友、律师、职员、教师、经理等等;你有你的好恶,你喜欢吃某种东西,有某种的冲动或欲望等等。
问:对,我会列出我自己的各种事物。
威:你会列出你「自己的各种事物」
问:对。
威:你的各种事物都是你意识中的客体。这些东西都是一些意象、观念、概念、欲望、感觉,在你的意识中来来去去,对不对?这些东西都是你意识中的客体。
问:对。
威:这些客体都不是能观的自性,都不是真实的自性;不是那个观者(theseer)本身,而是观者所观的客体。当你「形容自己」的时候,你描述的这些客体并不是你真实的自性,而是内在或外在的客体;不是观看这些客体的观者,不是真实的自性。你列出自己的种种事物来描述自己的时候,你所提出的一切都只是一份错误的身分名单,一份谎言清单,一份根本不是你自己的真相的清单。那么那个真实的观者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个能观的自性究竟是什么人,什么东西?拉马纳尊者(RamanaMarhashi)说这个目睹者为「我-我」(theI-I)
因为这目睹者可以看到我或自我,但是他自己却不可见。所以,这个「我-我」,这个目睹者,这个清净的、观照的自性到底是什么东西?这深层的内在自性不但能目睹外在世界,也能目睹你内在所有的思 想。这观者能看到自我、身体和自然界──这一切全都在他「面前」来来去去。但这观者本身却不可见。举凡是可见的东西都是客体;这些客体都不是这观者,不是这见证者。你如此这般的一直追踪下去:我是什么人?那不可见的观者是什么人,什么东西?你「返回」自己的意识源头,开始「解除」自己以及自己所认同的一切客体。这自性、观者或目睹者并不是思想,因为思想是我可以看见的客体。这观者也不是感觉,因为感觉是我可以觉察的客体。这能观的自性既不是身体,不是心智,也不是自我,因为这一切都是我可以看见的客体。那么,看着这一切客体的到底是什么 东西?从你内在看着这一切客体──看着自然界及其景观,看着身体及其感觉.看着心智及其思想的,到底是什么东西?现在请试着感觉你自己,好好感受一下你自己的感觉,请注意,这个自己其实只是 你意识中的一个客体罢了。这个自己不是什么真实的主体或真实的自我,而是意识 中的一个客体。这个小小的我及其思想在你面前来来去去,就像浮云从天空飘过一样。真正目睹这一切的你,目睹这小小的客体我的你,到底是什么东西?是什么人?回返这个清净的主体(subjectivity)、这个观者的时候,你不会把他看成客体──你无法把他看成客体,因为他根本就不是客体!他不是你能看到的什么东西。但如果安住在这能观的觉知之中,看着心智、身体、自然界的现象飘浮而过,也许你会发现自己真正感受到的其实是一种自由或解脱的感觉,一种不受 你所静观的客体限制的感觉。你不是看到了什么东西,而是徜徉在广大的自由之中 。 白云在你面前飘过,你的思想在你面前掠过,身体的感觉在你面前流过,但这一切都不是你。你是这一切客体来来去去的自由空间。你是一个开口,一块平地,一片 虚空(Emptiness),一个广大的空间,一切的客体都在其中来来去去。白云来了又去.感觉来了又去,思想来了又去,可都不是你。你是那个广大的自由,广大的 空性,广大的开口,任由所有的心物显现,稍做停留,随即逝去。 这时你开始注意到那个在你之内目睹这一切客体的「观者」,其实它就是广大的空性本身。这个观者不是事物,不是客体,不是你能够看到或掌握的东西,而是一种广 大的自由,因为它本身不是一个东西,不会进入充满压力、紧张与各种事物的客尘 世界。这个清净的目睹者即是纯粹的空寂,它任由一切的主体、客体在其中生起,稍做停留,随即消失。因此这个清净的目睹者不是看得见的东西!把这个目睹者当 作客体来看,来理解,都只是在时间之流中攀缘执着而已。这目睹者并不在时间之 流中;它是整个时间之流所由生的广大自由空间。所以你无法抓住它说:啊哈,我看到了!不行,因为它是观者,不是什么可以 看得到的东西。安住在这目睹者之上,你感觉到的是广大的虚空,广大的自由,广 大的空间──是一片透明的开口或平地,任由一切主体、客体在其中生起。这些主体、客体你都看得到,但目睹这些主体、客体的目睹者你却看不到。目睹这一切就是一种彻底的解脱,绝对的自由,不再陷入骚动、欲望、恐惧或期望中。当然我们总是会认同这些主体或客体──这才是问题所在!我们认同这些可见的渺小事物──此即束缚和不自由的开瑞。我们其实就是那广大的自由本身,但我们却认同那些有限的、不自由的主体或客体。这些东西都是可见的,都在受苦,都不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波坦阇利(Patanjali)说过,这种束缚就是「观者认同了所观的对象」──那些主 体或客体,却不认同这些主体客体所由生的开口、平地或空性。如果我们安住在这纯净的目睹者之上,就不会视这目睹者为客体。不管什么东西,只要你看得到的,都不是这目睹者。这目睹者是既无主体也无客体的,它是自由的。安住在这纯净的目睹者之上,你经验到的这个空寂的背景并不是客体,而是一种广大无边的自由,一种解脱;你不再认同那些被时间的急流所挤轧的主体客体,因此也不再受到压缩。当你安住在这清净的观者或清净的目睹者之上时,你是不可见的,看不到的。你没有任何一部分可以被看见,因为你并不是客体。你的身体可见,你的心智可见,自然界也都可见,但这一切都不是你。你是纯粹觉知的源头,不是从觉知之中生起的什么东西。所以你只是成为觉知本身,并安住于其中。事物在觉知中生起,稍作停留.然后逝去。事物来来去去;在空间中生起,在时间中移动。但这清净的目睹者并不会来来去去、在空间中生起、在时间中移动。这目睹者只是如如不动,永恒不变;它不是外在的客体,所以永远不会进入时间之流、空间之流、生死之流。时间、空间、生死──这一切俱属体验,都是客尘,来了又去。但你并没有来来去去,没有进入时空之流。你能觉知这一切,所以你不会陷入其中。目睹者觉察到时间,觉察到空间,因此而摆脱了时间,摆脱了空间。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时间和空间在纯净的空性之中来来去去。所以,这个清净的观者是先于生死、先于时间与骚动、先于空间与运动、先于物质显化,甚至先于「宇宙大爆炸」。这并不是说清净的自性在宇宙大爆炸之前就已经存在,而是说自性在时间之前就已经存在──如此而已。这个清净的自性从未进入时间之流;能觉知时间,因此不受时间的束缚──完全没有时间感。因为完全没有时间感,所以是永恒的──不是永远存在,而是完全没有时间感。这个清净的自性不生、不灭;从来不进入时间之流。这种广大无边的自由乃是一种非凡的无生状 态。佛陀说:「有一不生不灭不变异者;若无此不生不灭不变异者,何能脱离生死变异。」安住于广大的自由空间,即是安住在这非凡的无生状态、广大的虚空里。不生即是不死。既然不是和你的肉身一起创生,就不会与你的肉身同朽。这并不是说它在你肉身败坏之后还活着,而是说它从一开始就没有进入时间之流。它不是在你肉身败坏之后还活着,而是先于肉身──向来就是这样。它并不是在时间当中永久存在着,而是先于时间。空间、时间、客体──这一切都是来来去去的。但你是目睹者,是清净的观者,而这观者就是纯粹的空寂,纯然的自由、清净的开口以及非凡的虚空。一切都在其中来去,却不曾触摸你、诱惑你、伤害你或安慰你。正因为有这么一个广大的虚空、非凡的无生状态,所以你能够从受生受造、时空、客尘之苦、时空片面的恐怖机制以及所谓的轮回解脱出来。
问:你说了那么多,我总算稍稍可以体验到那个东西了。
威:大部分人都可以很快就和这个目睹者衔接。但是要活在那种自由当中却需要一点练习。就这点而言,静坐特别有用。
问:你有没有什么明确的建议?
威:嗯,各种静坐法针对的超个人领域都不一样。有的针对通灵经验,有的针对精微光明的本尊体悟,有的针对自性目睹的无色无相神秘境界与解脱,有的针对不二 的一体或一味境界,都不一样。后者我们等一下会讨论到。我的建议是,遵循哪一种伟大的默观传统都没有关系,只要导师已经明心见性,就可以由他开始引领;譬如基亭神父(Father Thomas Keating)、夏洛米拉比(Rabbi Zalman Schachter Shalomi)、达赖 喇嘛、拉玛纳 尊者、巴瓦.穆海亚丁(BawaMuhaiyadeen)等等,任何伟大传统明心见性的 导师都可以。整合修练(integralpractice)很重要。整合修练撷取各伟大传承的 精华,再和现代西方心理治疗法的精华整合,构成了「全层次,全象限」的转化修练法。也许后面我们可以讨论一下其重要性。
问:当然。不过我们已经讨论到进化支点九和目睹。这个目睹者和未显现的自性有什么关系?
威:这目睹者就是未显现的自性本身,就是纯粹的空寂。修练瑜伽,长期探索这个观者的源头或这个观者的主体性,不久你就会发现其中完全不再有主、客体生起。这就是无分别智(nirvikalpa)或灭尽──真正的瑜伽状态,一种截然有别于其它状态的状态(也就是进化支点九的融合阶段)。这是纯粹的无相神秘境界──所有的客体,包括作为知觉对象的神,全都消失灭尽了;本尊神秘境界就在这里把位置让给了无相神秘境界。因为所有可能的客体都不再生起,所以是纯粹的空寂完全末显化的状态。你在这种状态中「看到」的乃是无尽的虚空;意思就是,因为这虚空太过于圆满,以至于无法包含在任何主体、客体、视象、音声当中。这是清净识或纯然的觉知,先于时空的显现──先于主体和客体、现象、全子或一切事物;完全没有时空,没有客体,因此是根本而无限的,不受时间、空间、客体的限制与挤压,完全没有时空片面事物固有的苦恼。追寻这个目睹者,我们不一定要用哪一种瑜伽修行法门;所有的修行法门都可以,重点在于发现这个观者本身末显现出来的本源。基 于这个道理,因此许多修行传统,譬如佛教瑜伽行派(Yogacara)都将空性与觉识等同视之。我们不必讨论技术 性的细节,不必争论,只要建立一个基本观点,那就是,这目睹者或纯然的觉知既不是事物,也不是过程、性质或存有实体,说得彻底一点就是无法界定,因为它是究竟而纯粹的空寂。
问:为什么说这个目睹者或清净识是「因地状态」(causal)?
威:因为它是所有 次级次元的支柱、起因或开端。诚如怀海德所言,我们已经了解「究竟的形上原理就在于创发的向新的领域推进」。创造乃是宇宙的 部分基础。不论怎么样,就是会有新的全子显现,真是奇妙无比。我说的是从空寂 里显化出来,但这创造性的本源随你怎么称呼都可以。有人说它是上帝,有人说女神,有的人称之为道、梵、王冠(Keter)、本觉(Rigpa)、法身、玛特(Maat)、 理(Li)等等,都可以。比较有科学倾向的人譬如杨许(Jansch),称之为宇宙「自 我超越」的能力‥‥都没有关系。重点是有东西出现了。真是奇妙极了!说那是什么 都没关系。空性、创造、全子──我们第一章一开始所讨论的就是这些东西。全子生起为主体或透明的客体,既是单数,又是复数──也就是四大象限;遵循二十条法则──这是全子生起时的显化模式。这个模式是空寂、法身或神性的潜能。我们依循二十条法则为模式,乘坐在全子的进化趋力之上,回归其本源。这个模式体现的是向更深、更大、更广的显化迈进的创造性驱力。这种永远存在的显化最后将到达纯粹的空寂,无限的境界。但这空寂本身并不是一种显化因子,而是先于时间的创造性本源,到最后则变成能够觉知空寂、神性及无轨则之境的全子。这纯然的意识或空寂一向是每一个全子最深的状态。逐渐卸除所有的表层形式,直到无形无相为止──深度变成了无限,时间变成了永恒,内在空间即是一切空间,自理力即是圣神自身:这就是空境,就是道果。
无分别智
问:因此这未显化的因地就是最后的终点吗?它就是时间的终点、进化的终点、历史的终点吗?就是最后的奥米茄点(Omegapoint)吗?
威:嗯,很多传统都认为灭尽就是最后的境界,一切发展与进化的终点,没错。他们认为这种境地就是圆满的开悟,最后的解脱,清净的涅盘。但是从无分别智的传统来看,这并不是「故事的结局」。因为你一旦在某个时刻探索到目睹者,安住于目睹者之上,「当下」那种作为目睹者的感觉便完全消失,而且睹者会渐渐成为被目睹的一切。自性在这里把位置让给了不二境界,无相神秘境界把位置让给了不二神 秘境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从技术上来说,这时你连目睹者都不再认同,而是跟一切显化融合了。换句话说,这就是进化支点九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之后就是进化支点十了。进化支点十其 实已经不是什么独立的支点或阶层,而是所有阶层、所有状态及所有状况的实相或 真如(Suchness)这就是空寂的第二个意义,也是最深刻的意义──不是独立的状 态,而是所有状态的实相,所有状态的真如。你已经从自性到达了无分别智境界。
问:空性有两种意义吗?
威:对,这很令人困惑。一方面我们说过,空性是一种独立的、可辨识的觉知状态,也就是未显化的定或减尽(无分别三昧、眼、智慧三昧、灭、涅盘)。这是一种自性状态,一种独立的状态。但第二种意义却说空性不只是各种状态中的一种,而是所 有状态的实相、真如与条 件;不是和其它状态有别的什么状态,而是所有状态──不论高低、圣俗、平凡或超凡──的实相或条件。
问:第一种意义所指的独立状态我们已经讨论过。现在我们要讨论不二状态。
威:好。这种不二真如「体验」和我们先前所说的与自然合一的体验很像,只是现在这份体验的对象不再是外在的组钝色相,而是所有内在的精微形式。用佛教术语 来说就是,这不只是化身──粗钝或自然神秘境界;不只是报身──精微或本尊神秘 境界;也不只是法身--自性或无相神秘境界,而是自性身──三身合一,超越自然神秘境界、本尊神秘境界及无相神秘境界──是其中每一个境界的实相或真如,因此也含摄、整合每一个境 界。这个自性身含摄整个意识光谱──超越一切,包容一切。
问:我再问一个技术性的问题。这种不二神秘境界或许有个比较直接的讲法吧?
威:好,一言以蔽之,你所有身为观者、目睹者或自性的感觉完全消失。你不再注视天空,因为你即是天空;你体验到了天空,而天空不在外面。禅宗说一口饮尽西江水。你一口吞下了整个法界──因为此时你的觉知已经不再分裂为此处的观看主体与彼处的所见客体,存在的只是清净的观照本身。意识和意识的显化已经无二无别。万物无时无刻不在生起,整个法界无时无刻不在生起,却没有人在看着这种显化,有的只是显化本身,大圆满自发的光明情态。目睹者的清净空性到最后与所目睹的每一个现象合而为一了。这便是「不二」的根本意义。
问:还是要请你说清楚一点。
威:嗯,你可以从进入目睹状态开始做起,也就是让自己安住在清净的观照觉知中──你并不是什么可见的客体──不是自然界的事物,不是身体,也不是思想,你只是安住在清净的目睹觉知中。这时你会「感觉」到那正在目睹的觉知──感觉到自由、轻安、广大无边。你安住在这种状态里,「感觉」到这目睹状态的广大无边之后,你开始‥‥就说看山好了,这时你会发现那目睹的感觉和山的感觉竟然是同一个。你所感受到的清净自性与那座山是合一的。
换句话说,真实的世界没有分成两次呈现出来,一次在外,一次在内。这「两次」(twiceness)便是「二元」(duality)的意思。真实世界的呈现只有当下那一次──那是一种感受,其中只有一味,而一味之中是圆满自足的,没有割裂为观者与所观、主体与客体、片段与片段。这种感觉是单数,里面却是未知的复数。你尝到了 山的味道;那种味道和你的自性是完全合一的。那不是外面的东西反射到里面── 真实体验的当下不存在这种二元性。真实的体验被你切成两半之前,并不包含二元性。真实的体验或实相本身是「无分别」的。你还是你,山还是山,但你和山却是 一次体验的两面──这份体验在当下是唯一的实相。只要你能够放松的进入自己目前 的体验,你就会发现原先那种明显的自我感突然舒松下来;你不再对生活怯步;你突然不再有任何经验,因为你就是所有经验的本身;你不是在「此」看着「彼」──因为这时你已经里外合一,不再陷入于「此」。突然你已经不在身心之内。身心脱落了。风不再吹在你身上而是穿过你,进入你里面。你不再看山,因为你就是山;你的皮肉都没有山离你那么近。汝即是彼,你不存在了──存在的只有每一剎那自然生起的光之显化。明显的自我感已经无处可寻。整个「重量」突然脱落,因为你已经不在法界之内,而是法界在你之内;你就是最清净的空性。整个宇宙都是圣神的 透明净光,最初的「净光」(Purity)。但圣神不在别处,这净光本身就是圣神。它是自己在看着自己,只有一味;不在彼处。
问:这时主体和客体是无二无别的?
威:你知道禅宗有个公案说:「什么是单手击掌声?」当然,我们通常需要两只手 才能击掌出声,平常的经验都是这样的。我们会感觉自己是此处的主体,世界是彼 处的客体。我们拥有的通常是这种主客 二元的「两只手」经验。平常的经验是两手击掌制造扰动和声音。彼处客体撞击到我这个主体,于是我有了一次经验──两手击掌,经验随之显现。所以平常的经验结构就像是脸上挨耳光一样。平常的自我就是那个挨打的人──它被「外 面」的宇宙打得很惨。这个自我处处瘀伤和疤痕。这便是经验的两只手击掌的结果 。 这种瘀伤就叫作「苦」(duhkha)。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过,人所有的痛苦尽在主客的分裂之中。但若是 处在无分别状态里,你就会觉得存在的不再是两只手。突然,主体和客体变成了一只手。突然,你的外面不再有什么东西来打你,伤你,折磨你。突然,你不再有什么经验,反而自己便是当下生起的每一份经验,因此你立即解脱,进入所有的空间:你和整个法界合成了一只手、一份经验、一次显化,一种大圆满的身姿。外界已经没有什么东西足以让你攀缘、附会和追求──你的灵魂扩展到了宇宙的每一个角落,以无限的欢喜拥抱着一切事物。你完全圆满,彻底饱足,圆满饱和到你和法界之间的界限完全瓦解,独留你沉浸在爱的无尽海洋里,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不知何时,也不知何方。你解放到一切万有之中,成为一切万有──你就是光辉的法界,自己在看着自己;你便是一味的宇宙,而这种滋味即是无限。所以什么叫做单手击掌?那一味到底是什么滋味?如果外界不再有什么东西能够打你、伤你、压迫你、拉扯你,那种单手击掌会是什么样的声音?你有没有看到山上的阳光?有没有感觉凉风在吹拂?有!那么,还有什么事情不清楚 的?还有谁未曾开悟?曾经有一名禅师说:「我听到钟声时,没有我,也没有钟,只 有钟声。」当下的体验里没有两次,没有两方(twoness)!无内无外,无主客之分──只有当下的觉知,当下的单手击掌。所以,你并不是在这里,从一扇透明窗子看着外面的宇宙。透明的窗子已经破了,你的身心已经脱落,你永远摆脱了那种局限, 不再躲在「自己的脸后面」看着法界──你就是法界。你就是所有的一切,所以你才能吞食宇宙,横跨世纪,却没有移动任何东西。 单手击掌便是宇宙大爆炸的声音,就是超级新星在太空爆炸的声音,也是小鸟的啼声、瀑布在晴朗的天空坠落的声音、诸相之音──亦即你自己的声音。就是因为这样,所以你的本来面目并不局限在「此处」。宇宙之光所显现的纯粹空寂或透明才是你的本来面目。法界生起,那就是你;没有任何东西生起,那也是你;不论有无,汝即是彼。不论有无,你都不在「此处」。窗子破了,主客之分已经消失,两次或两方已无处可寻──世界永远只对你呈现一次,绝对不是两次──汝即是彼。你就是那一味。这种状态并不是你制造的。这种不二状态或一味状态是每个经验被你切成两半之前的本质。这一味无法刻意制造,是你开始造作之前一切经验的实际状况。这种无为的状态先于有为、先于执着、先于逃避;是你有所为──包括想要「无分别的看它」之前的真实世界。所以要使觉知或经验呈现不二状态,你不必有任何作为。觉知或经验从一开始就是不二的,其本质就是不二的;先于执着,先于有为,先于谋取。有为,没有关系;无为,也没有关系。不论有为或无为,存在的只有当下的一味;它先于有为,也先于无为。所以,这种状态一定不难进入;反过来倒可以说一定难以逃避。一向如此。你不曾有过一刻不在体验一味──整个法界只有这个常数,所有现实中的实相。千百亿年以来,你不曾有过一秒钟不在觉知这一味;这一味就像是极地的寒风,不曾有一秒钟不在吹袭你的本来面目。当然我们经常在欺骗自己,经常不诚实──经常否认这宇宙的一味、最初的单手击掌声、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历来的无分别智传承目标都不在制造这种状态──因为那是不可能的──而是向你指出这种状态,使你不再忽视,不再欺骗自己,隐瞒自己的本来面目。
问:所以,身心二元、左右象限二元的本质也是不二状态吗?
威:对。这最初的状态是先于整个二元色相世界,却和二元色相世界没有分别,所以没有主客、内外、左右的分别。所有的二元事物是后来才开始生起,但都属于相对真理,而非绝对真理或原初真理。钟声是最初的真理,「我」和「钟」、心和身、主体和客体都是相对真理。它们都有相对的真实性,但正如艾克哈特(Eckhart)所说,这些都不是最后的道。因此这种二元性固有的困境无法在相 对层面上得到解决。你无法让「我」或「钟」成为一体。你只能放松下来,进入那最初的钟声、当下的体验、困境未生起的那一刻。困境无法刻意解决,只能自然消解──不是把主体简化为客体,把客体简化为主体,而是认识两者都只反映了那最初境地的一半。二元性──心和身,心和脑,意识与形色,心和自然界,主体与客体,左手和右手等等──固有的困境,无法在相对层面得到解决,原因就在这里。传统哲学向来未曾解决这个问题,原因也在这里。这个问题无法解决,只能在在原初的状态自然消解;否则二元性就会一成不变,仍然是因袭的、相对的现实,虽然在自身的领域里很真实,却不是绝对实相。
纯然存在的当下性
问:西方的正统哲学家或主流哲学家,有没有谁认识这种无分别智状态?
威:詹姆斯(William James)和罗素(Bertrand Russell)对这个关键问题的看法居然相同,我觉得很有意思。他们都认为主体和客体在当下的觉知中是没有分别的。十分有趣,因为这两个人如果会对某件事达到共识,那一定是直接受到了上帝的指引。所以我想我们可以相当有把握的相信无分别智。罗素在他的巨着《西洋哲学史》(AHistory of Western Philophy )后面几章讨论到詹姆斯的「激进经验主义」(radicalempiricism)。我们必须非常小心「激进经验主义」这个词汇,因为「经验主义」一辞指的不只是感官经验,还包括了任何领域的经验本身,譬如当下的领会、当下的体验、当下的觉知。詹姆斯不厌其烦的说明了这个当下的无分别智,可以说就是实相的「基本材料」──所有的主体和客体、心和身、内与外,都是后来衍生的或次之的,是在当下的原初觉知之后才有的东西;只有那当下的原初觉知才是究竟实相。罗素认为詹姆士是「主流」哲学家或「公认的」哲学家里面第一个到达这个境地的。这一点很正确。当然,这些东西所有的神秘家或默观圣人已经说了几千年了,所以令詹姆斯千古留芳的,其实是他拿这个东西冲撞了主流哲学‥‥而且还说服了罗素。詹姆斯在一篇题名为《「意识」存在吗?》(Does "Consciousness" Exist?)的论文里提出了「不二」这个观念。他自己的回答则是意识并不存在;这一点把许多人都搞糊涂了,但他的意思其实是说,如果你仔细的观察意识的话,就会发现意识不是事物、不是客体、不是实体。仔细的看,你会发现意识与当下生起的东西根本是同体的──譬如我们前面说看山;并不是主体的你看到客体的山,而是你和山在这个当下的经验中是一体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并没有一个主体意识到某个客体的存在──没有一个独立的东西在体验另一个独立的东西。这个当下的经验只有一味。所以纯粹的经验没有内外之分──没有两次,没有两方!詹姆斯说得很好;「我认为,经验本身并没有这种不合一(duplicity)的情况。」要注意,「不合」这个字有「两个」和「欺骗」的意思。说经验有两个根本就是谎言,是最原始的不诚实;无知和欺骗就是从这里开始,自我从这里开始挨打,轮回从这里开始循环,甚至无限的内在所包藏的谎言也从这里开始进行。每一次的经验都是一味──没有分裂的主体和客体。这种分裂或不合一根本是一种谎言,是从起头便说谎的不诚实──我们的「小我」,我们那个挨打的自我就是从这里开始把自己的本来面目隐藏在种种的苦难中。难怪伟大的禅宗学者铃木大拙(D.T.Suzuki)会说,詹姆斯的激进经验主义(或不二经验主义)是西方最接近「无心」或空性观点的。这个说法或许太过牵强,不过你应该了解重点所在。柏罗丁、奥古斯丁、艾克哈特、谢林、叔本华、爱默生等默观哲学家或圣人,早就解决或消解了这个主客二元对立的问题,不过罗素对这一点显然不甚了了。但除了这种不解之外,罗素确实明白点出了詹姆士的伟大成就:<「意识」存在吗?>这篇论文的目的,主要是否认主客对待是一种基本的关系形式。在这之前,哲学家长久以来理所当然的认为有一种事情叫做「知道」(knowing);在这个事情当中,知者(Knower)或主体知觉到了 另一个实礼,也就是被知的事物或客体(经验的「两只手」)。哲学家认为那个知者就是心或灵魂,被知的客体也许是物质客体,也许是一种永恒的本质,也许是另外一个人的心智,或者是自我意识中的知者本身。大家所承认的哲学里面,几乎每一样束西都和主客二元对立有密切的关系。但如果否定主体与客体的对待是基本的界分,那么心和物的界分、传统的「真理」观,就需要全盘重新考虑了。罗素做了这段温和的论述之后,随即又说:「以我来看,我认为詹姆斯在这个问题上是正确的,而且光凭这一点,他就足以在哲学家中占有崇高的地位了。」
问:所以他们都发现了无分别智。
威:我想是的。要瞄到一眼无分别智其实很容易。大多数人都可以「光凭听闻就进入这种状态」;就像我们刚才那样,至少稍微尝到一点滋味。我想詹姆斯和罗素应该也和我们一样;这是罗素自己说的。他说「我很确定詹姆斯在这个问题上是正确的」,之后又补充了一句:「我本来并不这么认为,是他用他学说的真理说服了我。」我想詹姆斯应该是直接了当指给他看的!看到山了吗?你的心在哪里?山和心…‥了无分别!
问:所以,他们真的尝到了禅味?尝到了无分别智的滋味?
威:嗯,瞥见了一道微光,尝到了一点味道,看到了一些线索──这是很容易领略的。不过在无分别智的传统里,这只是刚开始而已。你安住在当下清净的无为状态或清静的自由当中,会发生一些奇怪的事情。你之前所认同的主观习性──所有在观者与 所见客体之间制造裂缝的小我和主体──都会浮上来,在自由的无分别智里焚烧,然 后死亡。这一个阶段很有意思。你安住在一味原初的自由中,不再依据主观习性行动,所以这些习性基本上是闷死的,不过也算是一种死亡吧。由这种解脱而产生的 死亡震荡非常剧烈,但你什么都不用做,只要稳住就好──或是放下。两者都无所谓 。 整件事到最终实际上是由原始的无限自由自动完成的。但你仍然会被活活烧死,老天,这真是让你笑不出来,却又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从根本上来看,不论生起的是 哪一种经验都没关系──单纯的、自然的、无分别的、无造作的状态总是先于经验,先于二元对立,所以也都乐于容纳一切经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时你就必须守住「无为而为」,不断的小死一番。这里我们看到了真正的修行境地。
开悟
问:你说:无分别智并不排斥任何一个层次的二元对立现象。
威:对,要不就完全不得要领了。即使到达无分别智,这种二元对立──主体和客体、内部和外部、左边和右边的二元对立──还是会生起,也应该生起。这种二元对立是心物显化的机制。神性──实相当下的清净真如──显化为主体和客体,既有单数也有复数;换句话说,神性显现为四大象限。所以我们不该随便排除这四个象限──这是神性显现的辉煌荣光。但我们应该透过这种象限直达其本源与真如。光是瞄到一眼是没用的。这一味遍及一切层次、一切象限、一切心物的显化。这是世上最简单的事情,正因为如此,所以也是最难的事。这种无为之为需要的是坚忍、苦修、诚恳、诚实;可以透过清醒状态、作梦状态、无梦状态来探索。在此我们必须重拾各种无分别智的修练法门。
问:在各种无分别智法门之间,「开悟」的意涵是否有不同的地方?
威:从某种角度来看,的确如此。讲到「开悟」状态,有两个派别分别对应我们讨论过的「空性」的两种意义。第一个派别认为止(无分别、灭)的因地状态或末显化状态便是其典范。那是一种非常明确的、独立的、可辨识的状态。因此,你如果认为这种灭尽状态就是开悟,那么一个人是否「圆满开悟」通常是可以明确判断的。大体上,对南传佛教和数论瑜伽行派(samkhyayogicschools)而言,进入这种未显化的止境,会烧掉一些游移不去的无明源头及其病态。每进入一次,就烧掉一些。几次以后──通常是四禅──可以烧毁的病态差不多已经全部烧毁;从此之后你开始自由的进入这种状态,永远安住于涅盘,不再轮回,整个现象界的活动也不再生起。但无分别智传承却不以此为最后目标。他们会经常利用这种状态,驾御它。更重要的是,无分别智传承,譬如吠檀多哲学、大乘佛教、金刚乘佛教,比较喜欢指出无分别的真如状态。那不是一种独立出来的知觉状态,而是一切意识状态的基础或空性条件。所以他们感兴趣的并不在于发现那脱离现象界(或轮回)的空寂,而是包容诸相、容许诸相不断生起的空性。因为对无分别智传承而言,涅盘和轮回不二,空寂和诸相也是不二。这么一来,事情就不一样了。就因地传承而言,你可以很明确的说一个人是否已经进入止息状态;它很明显,不会弄错。你拥有的,这么说吧,是一支刻度分明的尺.可以用来判断开悟状态。但是在无分别智传承,往往你刚开始修行不久,师父就为你指出了无分别状态;直接了当指出你 的意识中已经是不二状态的部分。
问:怎么指出呢?
威:很像我们之前讨论目睹者时,我多多少少「让你见闻了那种状态」,使你瞄到了一眼无分别智状态。你甚至还尝到了人和山无分别的一味。无分别智传承有许多「点化」的方法可以指出你的意识本俱的东西。你的种种经验,不论你自己知不知道,本来就是无分别的,所以要发现无分别智,根本不需要改变自己的意识状态。你所有的意识状态都没什么问题,因为每一种状态都圆满的呈现为无分别境界。所以无分别智传承的重点并不在于意识状态的改变,而在于认出无分别境界──认出一切本来如是。改变意识状态没有什么用处,只会让你分心罢了。因此你会经常得到老师的指点,他们会直指这种本来如是的无分别境界。我说过,我觉得詹姆斯当初应该也这样指点过罗素。认真的观察自己当下的觉知,就会发现主客其实是一体的,本来是一体的。你需要的只是认出这个东西,不必再先营造出什么状态来看这个东西。任何状态其实本来就是一味,所以任何一种意识状态都没问题。
问:直接指出来就可以了。
威:对。报纸上经常有一些愚蠢的猜谜游戏,譬如:「这张大海的图片里隐藏了十五个美国总统。你有办法找出来吗?」
问:这种东西,滑稽的萨杜奇神父(FatherGuidoSarducci)开过一个玩笑说:「 在披萨里面找教宗。」
威:讲这个会惹麻烦的!我们还是讲总统好了;反正他们已经习惯被羞辱了。举这种游戏为例,要点在于你本来就已经看到那些总统的肖像了。你的意识早已具备一 切必要的东西。你早就看到答案了── 那几个总统的肖像早就出现在你眼前──可是你却认不出来。然后有个人走过来指着图片说:在这里!在那里!这时你才打一下自己的头说,对啊!我已经看到了嘛!一味的无分别状态便是如此。你早就看到了,当下早就看到了。无分别状态的一点一滴,当下无不在你的觉知中,是全部而不是大部分。绝对是全部都在你当下的意识中,你只是认不出来罢了。这时如果有人指出来给你看,你就会 打一下头说,对嘛,当然,我本来就看到了嘛!
问:修行过程就是如此吗?
威:对。有时一开始就是如此,有时晚一点,不过这种传心的方法的确非常重要。但我们讨论的是,既然无分别状态是一切状态的本质或真如──既然空寂和生起诸现相都是一体的──那么色相的生起 便不会中断,而你和色相的关系也是不会中断的。所以你不是要摆脱色相、远离色相、搁置色相,而是要彻底融入色相。色相的生起不会中断,你也永远不会到达终点、然后说:「这就是了,我已经彻底了悟了。」对无分别智传承而言,开悟就是在 色相不断生起的过程里,永远把它们看成空中生妙有罢了。你和生起的诸相是一体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你早就「开悟」了;但是从另外一种角度来看,因为色相一 直不断在生起,所以了悟也一直在持续着。你绝不会处在一个没有进步的独立悟境 里。你总是在学习新的事物,因此你的整体状态也一直在进化。所以你可以有某种突破性的开悟经验,例如日本禅宗所说的见性(satori),但这只是一个无止境的过 程的开端罢了,你将乘着现象的波浪不断了悟。因此以无分别智的角度来看,你不可能「完全」开悟,就如同你不能说自己「受完了所有的教育」一样;这是没什么意义的。
问:无分别智传承有的很疯狂,特别是谭崔。
威:对,他们有些人很疯狂。他们不担心轮回,反而时常利用轮回之势。他们不舍弃染污状态,反而热烈的进入其中,戏耍、夸大这种状态;完全不在乎自己位阶高低;因为世上的一切都是神圣的。换句话说,所有的经验都是相同的一味。没有任何一个经验比较接近一味或比较远。你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更接近神,因为世上的一切都是神的化现──这是无分别智教派的根本奥义。但是这种疯狂还要在一个非常坚固的道德架构之内发生才行,你不能让自己变成修行上的无赖,而又声称自己处在无分别境界里。事实上,在大部分的修行传统里,你都必须先掌握超个人发展的前三个阶段(通灵、精微光明、自性),而后才谈得到第四个阶段或无分别智境界。「颠慧」(crazywisdom)必须发生在一种极为严谨 的道德氛围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无分别智传承里,你必须发愿,发神圣的誓愿 ;那是你一切修行的基础。你必须发愿自己永远不消失在灭尽中──不遁入涅盘,不在止息的境界中消失,不弃绝人世或藏匿于无分别三昧。你不但不弃绝人世藏匿于无分别三昧,反而乘着轮回之浪前进,直到浪中所有的众生都明白一切皆空为止。你的誓愿是尽快通过灭尽进入无分别智,然后帮助众生就在他们的此生认出那「无生」状态。所以无分别智传承不认为情感、思想、欲望、个性必须舍弃。修行课题就在于观照诸相背后的空性,而不是泯灭色相。色相不断生起,你就在上面冲浪。开悟本身的确是一种原初状态,但这开悟境界却是永远在进行的,而且形态永远在改变,因为色相一直在生起,而你和色相根本是一体的。因此无分别智传承的召唤就是安住于空性,包容诸相。解脱是在空性而非色相里发生的;但空性却能包容诸相,犹如明镜反映一切客体一般。色相不断生起,而你即是诸相,犹如单手击掌一般。你就是诸相的示现。你和宇宙合成了一味。清净的空性便是你的本来面目;你每次揽镜自照都看到了整个法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