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崎电机(苏州):毛泽东为何不设国家主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9:56:02
2009年05月23日 00:00:54  来源:新华网
喻树奎 湖北省麻城市国税局
国家主席是国家主权的代表,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象征,对内代表整个国家机构和国家权力,对外代表一个国家和公民全体。然而新中国成立后的1966年至1975年间,由于担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1)">
迫害致死,国家主席职位长期处于空缺状态;1975年第二部宪法撤消了对国家主席的设立;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四部宪法,恢复设置国家主席、副主席。所以新中国成立后,实际上从1966年到1982年11月的近16年间中国没有国家主席,其中原因是毛泽东在刘少奇之后不愿意设国家主席。毛泽东为什么不愿意设国家主席?
一是不愿意一个国家两个主席
鉴于刘少奇当了国家主席后,新中国同时出现了两个主席,每到重大节日,毛泽东和刘少奇的照片并排登在报上,刘少奇被打倒后,毛泽东嫌国家主席一职礼仪性事务多,不愿自己再任此职。有一次毛泽东在院子里,许世友来了,毛泽东与他握手时说:“你看,我这手凉不凉?”许世友说:“凉。”毛泽东说:“你们让我多活几年多好啊!还让我当主席呀?”(1)为了避免再次出现两个主席的局面,毛泽东打定主意取消国家主席一职。
另外,刘少奇在担任国家主席期间,于1963年带夫人王光美出访印尼和缅甸等国,当时王光美以一袭合身的旗袍和优雅风采出尽风头,国外报道中称王光美为中国第一夫人,并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使另一位“第一夫人”江青十分恼火,曾发问:究竟谁是第一夫人?这也可能是毛泽东反感一个国家两个主席的原因之一。
二是毛泽东对林彪还有点不信任
从历史上看,毛泽东对林彪始终处于一种既信任又不信任的状态,但总的来说是信任大于不信任。1970年8月23日至9月6日的庐山会议之后,信任的成分变小了。毛泽东同意将林彪作为接班人写进党章,但并不意味着毛泽东对林彪的绝对信任。在“文化大革命”之初,毛泽东在韶山滴水洞写给江青的一封信中,流露了他对林彪的怀疑和忧虑。信中说:“我的朋友的讲话,中央催着要发,我准备同意发下去,他是专讲政变问题的。这个问题,像他这样讲法过去还没有过。他的一些提法,我总感觉不安。我历来不相信,我那几本小书,有那样大的神通。现在经他一吹,全党全国都吹起来,真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我是被他们逼上梁山的,看来不同意他们不行了。”信中谈到林彪对毛泽东本人的不切实际的赞颂和个人崇拜时,毛泽东说:“我猜他们的本意,为了打鬼,助借钟馗,我就在20世纪60年代当了共产党的钟馗了。”(2)从此信可以看出,当时毛泽东对林彪已经有所觉察。
毛泽东在1970年3月8日召开的为四届人大和修改宪法作准备的会议上,提出改变国家体制,不设国家主席的建议。因毛泽东多次表示自己不当国家主席,所以林彪想只要设国家主席,毛泽东不当,当然就轮到他这个第二号人物当了。1970年8月23日至9月6日在庐山会议上,林彪一伙为设国家主席更是狗急跳墙。毛主席对汪东兴说:“你汪主任了解我不当国家主席的意见,还派你回北京向政治局传达过,你怎么又要我当国家主席呢?”(3)汪东兴说:“我听陈伯达发言说,有人听到毛主席不当国家主席以后就高兴得手舞足蹈,我很气愤。”(4)这是指林彪寄希望于毛泽东不当国家主席而由自己当。当时很多人不理解:林彪既然是已经写进党章的接班人,完全可以接过毛泽东之后的所有权力,为何对国家主席一职如此迫切?原来,在林彪看来,“接班人”只是一种未来的象征,是否能到手还很难讲,林彪曾说过:“我这个接班人是不保险的,不可靠的,现在是没有人,刘少奇不也当过接班人吗?”(5)所以,他们想把纸上的东西变成现实,一个理想的步骤就是先当上国家主席。毛泽东听到汪东兴的话后,便严肃地对汪东兴说:“那就让他们去高兴吧!”(6)汪东兴又说:“在群众讨论修改宪法时,都拥护你当国家主席。”(7)毛泽东说:“不当国家主席就不代表群众吗?你强调群众拥护,难道我不当,群众就不拥护了?我就不代表群众了吗?(8)
毛泽东自己不愿当国家主席,又不愿意一个国家同时出现两个主席,如果设立国家主席而自己又不当,这个位置自然属于林彪了,而毛泽东对林彪已有所察觉,所以坚持不设国家主席,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对林彪特别强调:“庐山是炸不平的,地球还是照转。我说把庐山炸平了,我也不当国家主席,我劝你也不要当。”(9)毛主席劝林彪也不要当这家主席,使林彪大失所望。
至此,1966年到1975年国家主席位置一直处于空缺状态,到1975年干脆在宪法中取消了设立国家主席的规定,直到1982年12月才得以恢复国家主席的设置。
参考文献:《红墙见证录》(下)/尹家民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6月第二版。(1)P666 ;(2)P664;(3)、(4)P666;(5)P652;(6)、(7)、(8)、 (9)P666。
史海回眸
王光美与江青的恩恩怨怨
新中国国家形态的探索历程
朱可夫事件与彭德怀庐山罢官
读邓小平的两句诗
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期受到排挤之后
李先念初理新中国财政
林彪江青是如何相互勾结的
亲历者回顾北平解放前后
把断裂的历史链条连接起来的第一手资料
【打印】 【纠错】 【评论】 【主编信箱】 (责任编辑: 何耀伟 )

·延安窑洞里的四大婚礼
·党的历史上"能上能下"的老一辈革命家
·康生是如何迎合毛泽东的
·开国大典上的外国人
·粮票:曾在我国盛行了38年的“生命之本”
·《叶挺将军》与皖南事变中的饶漱石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请您发表感言,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
查看评论留言须知


·两面看待历史上的李鸿章
·建立企业工资分配劳资共决的新机制
·破除群众厌烦的“政绩冲动症”
·王光美与江青的恩恩怨怨
·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期受到排挤之后
·多党制不是解决腐败问题的灵丹妙药
·老路、邪路与自己的路
·体制创新要直面既得利益
·延安窑洞里的四大婚礼
·党的历史上"能上能下"的老一辈革命家
·康生是如何迎合毛泽东的
·排行榜:庸人自扰的把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