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棋盘山森林公园:技巧对之“离合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9:05:19

技巧对之“离合格”

曾任教

 


    《巧对录》(清梁章钜、梁恭辰辑录)中许多离合字形的巧对,姑名之曰“离合格”,因其具备各种手法,尽技巧之能事,所以值得研究。借鉴前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说法,集中力量研究“离合格”手法,或许可以尽快掌握这种属对技巧的卯窍。

兹摘录20例,逐一评介如下:

 

    二人土上坐

    一月日边明[例1]

    金章宗(完颜璟)出句以“二人”“土”上合为“坐”字,既写实际,又作文字游戏。李明妃(师儿)对句也写实景,以“月”喻己,以“日”美君,月在日“边”则合而为“明”。

 

    李阳生,指李树为姓,生而知之

    马援死,以马革裹屍,死得其所[例2]

    宋代学士院壁间题出句,借故事运用关键字“生”:生”出于“姓”,两次重出,成为绝对。杨大年(亿)学士以马援为对,同样拆字:“死”由“屍(尸)”出,前后重现。“李、马”反复。“生而知之、死得其所”均为成语借用,天衣无缝。

 

    陈亚有心终是恶

    蔡襄无口便成衰[例3]

    蔡襄就“亚”字添“口”是“恶”嘲名戏谑。陈亚将“襄”字去“口”成“衰”回应。

 

    千里为重,重水重山重庆府

    一人为大,大邦大国大明君[例4]

    传说朱元璋出句先拆“重”为“千里”,再三次用“重”字,说的是监生籍贯。监生对句也拆“大”为“一人”,同样反复三用“大”字,赞扬的是皇帝(他是否有所察觉,咱们不知道),很合太祖的口味。

 

    棗棘为薪,截断劈开为四束

    阊门起屋,以多补少作双间[例5]

    “枣”的繁体是“棗”,与“棘”,共四个“朿”(俗误认为“束”)。“阊”多一“日”,移之于“门”中,便构成两个“间”。陆浚明以绝妙奇思,构成如此排联(仿弈棋拟定的“排局”说法),应当许为传世佳联、精思典范。

 

    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例6]

    客人出句“东两点,西三点”就字形分解,分别照应“东、西”二字。蒋焘对句以“七刀,八刀”分别照应“切、分”二字。相当工巧,但“上、下”似乎多余。一说“横七刀、竖八刀”,似更合乎“切、分”二字之形。

 

    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诸侯

    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人元宰[例7]

    客人以冯知府姓名出句,按民间俗写拆字,译“冫、川”为“二(点)、三(竖)”。“五马”典出太守,且与知府姓名巧合。难度特大。童子对句更绝,就“伊尹”的“单人旁”生发,“有、无”绾合“一人”,也有双重意思。且不论其敏捷文思,单其见解和表达能力已远超出句者矣。

 

    阮元

    伊尹

    梁氏续云:“今人以阮芸台师姓名(阮元)与‘伊尹’作对,不但偏旁正同,并有双声(叠韵)之巧矣。吾师亦甚喜之。”按,陆以湉《冷庐杂识》载:“仪征阮文达公在翰苑时,仁宗因燕见,命以其名(阮元)属对,公即对曰‘伊尹’。对语不难,难在敏捷,非有夙慧者不能。”两说均录以待考。

 

    地中取土,加三点以成池

    囚内出人,进一王而得国[例8]

    附会为宁王朱宸濠视察园中凿池出句,拆“地”去“土”,加“三点(水)”,成“池”,即景生情,也显示才华。一被囚儒生对句,请求出“人”于“囚”,“王”再进于“囗”,便可“得国”,意在篡权的宁王大悦,遂释之。但“囚内进王”毕竟是大忌讳,儒生获释立即逃亡。可能都因拆字得趣,再作艺术加工,把故事编圆范了事。

 

    或入園中,拖出老袁还我國

    余行道上,不堪回首问前途

    上面这副讨伐讽刺袁世凯的对联:研究其离合手法,可见“囚内出人”的影响所及,即以其而用之,适成新联。

 

    鸿是江边鸟

    蚕为天下虫[例9]

    杨一清在翰林以“蚕”字对某学士的“鸿”字出句,都是简单明白地拆字,不附带其他。简明扼要,一个简单句,实话实说。从文字史料看,事实证明明代已经有“蠶”的简化字“蚕”了。

 

    鉏麑触槐,甘作木边之鬼

    豫让吞炭,终为山下之灰[例10]

    排联并非演说历史,作者用意固在展示文字分合技巧,所用鉏麑、豫让两个故事仅仅是“槐、炭”的引子。

 

    奴手为挐,以后莫挐奴手

    人言是信,从今休信人言[例11]

    “挐”是“拿”的异体字,有意选来分合的。第二分句颠倒词序,先合后分,仍是合分文字手法。

 

    人曾作僧,人弗可以成佛

    女卑是婢,女又可以为奴[例12]

    整体看来分合文字有一定技巧,但是因文害意,思想性太差,“女又可以为奴”的弦外音,使有道德修养的读者不能接受。“可以”二字无谓重复,反而成为次要的缺点了。

 

    夕夕多良会

    人人从夜游[例13]

    方、陈、梁三人夜饮唱酬之作,“夕夕多”与“人人从”,由分而合,掌握重文特点。“从”是古文本字,此字的简体是返本现象。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例14]

    接连分合“柴、出,烟、多”四个字,“出”字从俗解。比起前联来,“此木为柴、因火成烟”平仄协调方面还有些问题,似乎此乃民间传说之未经加工者。

 

    少水沙即露

    是土堤方成[例15]

    同样分合,但能构成叙事复句,隐藏性强,不露斧凿痕迹。文字简练,形象鲜明,应该属于经过提炼的排联巧对。

 

    乔车二幕友,各乘半轿而行

    卢马两书生,共引一驴而走[例16]

    说者固持此为实事,其实即排联者就“轿、驴”二字编出离合字形的笑话,只求编得热闹,甚至不顾对句有辱人之意,谑而近虐,未免庸俗。纵然对仗工整(作为特例,允许重复使用“而”字),声律协调,也难誉为上乘。

 

    学正不正,诸生皆以为歪

    相公言公,百姓自然无讼[例17]

    传说学正(学官)与秀才争产,讼之官,官出句,秀才为对。就离合文字而论,的确经得起推敲。反复使用“正、公”,自是强调,并有所指;最后落脚在“不正”即“为歪”,“言公”则“无讼”。句式拣选也注意合格。较前面几副合情合理。

 

    阿兄门外邀双月

    小妹窗前捉半风[例18]

    风趣!隐寓手法,用之得当:“双月”合为“朋”,“半风”剩下“虱”。毕竟是民间传说,强加在苏东坡、佛印、秦少游、苏小妹身上,“窗前捉虱”不合情理,不成体统。识者不应以讹传讹。

 

    谢金圃抽身便讨

    吴香亭倒口成吞[例19]

    不第士人造蜚语以刺正副主考,盖先以拆字:“谢”抽“身”为“讨”,再颠倒部件:“吴”倒“口”成“吞”,暗寓贪污受贿,自饱中囊。

 

    动动千里,重金钟,行多重,重重着力

    纷纷八刀,分米粉,剖数分,分分成丝[例20]

    迪臣出句,关键字是“重”,“动”之繁体为“動”,暗拆其内含之“重”字。前“重”读去声,音众。“重金”合为“钟”,繁体是“鍾”。后三个“重”读平声,音崇。梁恭辰对句,“纷”中含“分”,前“分”读平声,音芬。“分米”合为“粉”,后三个“分”字,读去声,音份。对者自评:“一联二十八字,均有关合,唯四字泛设。”故知此联卯窍多多,必须绾合严密,对句丝丝入扣,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