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贡云高生态园:荆州谢家桥1号墓主尸体哪去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2:50:14
荆州谢家桥1号墓主尸体哪去了图:谢家桥1号古墓发掘现场(上图涂劲军摄下图王永胜摄) 刚刚发掘的荆州沙市关沮乡“谢家桥1号古墓”,引起大陆考古界的广泛关注,京、湖北等地多位考古专家紧急赶赴发掘现场。各地记者闻讯后,纷纷前往采访报道。但吊足了大家味口的古墓,结果却大大地出乎了预料,令许多人失望。虽然墓中发现了不少珍贵文物,但更大的奇迹——猜测中的“千年古尸”并没有出现。 荆州谢家桥1号墓主尸体哪去了?
谢家山1号墓距凤凰山168号汉墓不远。1975年,168号汉墓发现了一具完好的西汉男尸。由于谢家桥1号墓下葬的年代、保存情况和地理条件与168号墓相似,据此,专家之前曾乐观地估计,又一具汉代湿尸可能要被发现了,文物部门还做好了出土千年湿尸的应急预案,以避免当年凤凰山男尸未能及时得到保护的情况。
  谢家桥1号古墓是2007年11月7日荆州市护墓队,在例行巡查时发现的,时当地村民取土。11月19日,有关部门组织考古人员着手对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考古发现,谢家桥1号古墓棺木保存完好,棺上还罩有丝织品,即棺帷,内外有四层。揭取至第三层时,考古人员惊讶地发现,丝织物的表面出现了一个横卧的人形图案,头、身体、四肢均清晰可见。专家因此兴奋了一阵子,这很可能是墓主的“缩影”,发现完好古尸的猜测,又多了一层自信。木棺被整体吊回了荆州博物馆。 图:移放在荆州博客馆内的谢家桥1号古墓木棺(张勇军摄)

 

图:谢家桥1号古墓棺的表面罩了四层丝织品(张勇军摄)

 图:谢家桥1号古墓棺盖揭开,棺内注满了黑色液体(张勇军摄)








 木棺密封很好,未被盗过,墓内有主人完好尸体的可能性极大。然而,11月29日上午,专家尝试着打开了厚厚的棺盖,发现,棺里面充满了乌黑的液体,并没有见到希望见到的尸体。尸体哪去了?考古人员觉得奇怪。前方的同行告诉我,在短短20分钟之后,专家便迅速合上棺盖,等待作进一步处理。
  11月30日,考古专家重新打开棺盖,进行彻底清理,“水中捞尸”。然而,在将棺内积液舀出,水全取干后,专家依然没有见到尸体,但棺内发现了头骨——墓主的尸体早腐烂了!谢家桥1号古墓存在“千年古尸”的猜测,就此落空。
 从下葬规格较高,设有四个厢室的情况看,谢家桥1号墓主的家庭、个人身份应该不简单。在棺外的厢室内,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只竹篓,篓内竟然装了满满的板栗。在东、西厢中,还有10余件丝囊,有可能是香囊样物品。另外,还发现了漆器卮,木俑、丝织品等一批珍贵文物。漆器中的漆卮,是古人的“化妆盒”,有专家现场对媒体表示,墓主说不定是一个爱吃板栗的高贵女性。  开棺后,除了头骨外,尸骨的躯干部分也未一下子看到,有可能被丝绸碎片遮盖了。由于未清理干净,未见整副骨架,尚不能根据盆腔的宽窄,判断墓主是男是女。如果盆骨没有完全腐烂掉,估计很快就会知道墓主的性别。但专家初步判断,墓主年纪不应该太大。结合陪葬品中有板栗、核桃、莲子、红枣等“零食”,墓主倒有可能是西汉时期一个爱吃零食的生在贵族家庭里的年轻人。 图:谢家桥1号古墓棺内注满了黑色液体,专家在取水样(王永胜摄)
 湖北、湖南一带地下文物丰富。1972年1月16日,在湖南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乡发现了一座汉墓,出土了一具完好的2000年前的汉代女尸,当时震惊世人。墓主辛追为一名五十岁的贵族妇人,进一步医学研究发现,辛追生前患有冠心病和多发性胆结石等多种疾病。让专家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其肠胃内竟然还有138粒未腐甜瓜子。
  专家据瓜子尚没有消化的情况推测,墓主辛追为突然死亡,死亡时间是果品丰盛的夏天。当时的情况可能是这样:辛追在家里一边坐着乘凉,一边食用侍从递上来的甜瓜。但不想,甜瓜刚吃完,或是还没有吃完,她便觉得胸口难受,出现了严重的心绞痛,猝然而逝。
 目前初步判断,谢家桥1号墓主也应该是突然死亡,不应该是慢性病所致。理由之一是木棺外仅涂了一层漆,比较草率。从发掘现场看,入葬的规格并不低,既然墓主可能出身在高贵的家庭,地位可能不简单,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只有一个:突然死亡,家人只好临时找来木匠,匆忙打造葬具。
  在谢家桥1号墓主的棺内,据说还发现了蛆壳。蛆是不可能在冬天,或气温比较低的其它季节里出现的,最适宜的生长时间是夏、秋时节。在棺中还有几根稻穗。据此两点判断,墓主可能死在温度尚很高、蛆蝇横行的秋季。  与辛追的死亡过程和死亡时节都差不多,谢家桥1号古墓主的尸体为什么留存不下来?这里面的原因应该比较多。
图:谢家桥1号古墓开棺,吸引了大批媒体记者(王永胜摄)  在中国古代,除了陵墓要造得好外,古人对尸体本身的保护也用心良苦,费尽脑汁。汞(水银)、铅、朱砂、浓酒、蜂蜜、沙砾、盐、草药都曾被用作尸体保鲜的原料。
  马王堆汉尸出土的时候,棺材里被发现有一种很神秘的红色液体;1973年发现的凤凰山汉尸,棺内同样有这种液体。后经化验,棺液中含有大量的朱砂(硫化汞),其尸中也均含有这种物质,前者系生前吞服,后者则是死后灌入。朱砂则有杀菌抑腐的功效。  古人还有用香汤酒醴“洗尸”、棺内置香囊的习俗,这是给尸体“消毒”。马王堆一号汉墓内出土了一批香囊、香枕,有茅香、桂皮、花椒、高良姜、杜衡、辛夷、藁本、佩兰、干姜等香药制成;安徽砀山出土的清代“香尸”,棺内也有大量的麝香、冰片、乳香、灯芯草等中草药。含有挥发油的香药气味,能起到了抑菌的作用,对延长尸体腐烂起的作用不言而喻。
 图:谢家桥1号古墓棺起吊现场(朱云峰 摄)  目前考古发现的古尸,大致可分为干尸、湿尸、冻尸、腊尸和鞣尸几种类型。中国古代湿尸保存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埃及尸体保存水平也很高,但“木乃伊”是一种干尸,比湿尸保存要容易些。  要想使尸体千年不腐,至少得具备下面三个条件:一是发现死亡后,要立即对尸体进行防腐保护处理;二是及时下葬,选择水位比较高的地方深埋;三是棺具质量好,密封防水性能好。另外,还与死者的身体、生理情况、生前饮食习惯有关,如年龄越大,尸体水份越低,保存越容易。  谢家桥1号古墓主的尸体为什么不能够保存下来,最大原因就在第一种情况上面,墓主死亡后,尸体没有得到及时的保护或很好的保护,加上气温高,导致腐烂变质。  而为什么要等到尸体生蛆了才下葬?可能是一种意外,可以这样猜想:因为墓主年龄轻,生前并没准备“寿材”,家里临时找来的木匠,汗流夹背,光着身子,连夜赶工。但等完全做好了棺木葬具,家人发觉尸体已发出腐臭味,开始生蛆了。本来应该多漆几篇的棺椁,仅漆了一遍就使用了——因为这样,谢家桥1号古墓给考古专家留下了一个遗憾,尸体未能保存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