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刘会英:我以我手写我心——如何写好教育随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11:11

校长室推荐文章(32):

我以我手写我心——如何写好教育随笔

    说到写作,容易让人头疼。很多教师不太爱动笔,这是一个普遍的事实。客观来讲,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们的确时间不多,繁重的教学工作填满了所有的时间;另一个就是教师写的东西太多。有人就在网上发贴子,说现在的教师要“五毒”俱全:写论文、写案例、写随笔、写叙事、写反思,否则,就算不上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弄得教师们无所适从,心生厌烦。      我曾不只一次地想:我们当教师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介草民,我们这样的生活,真有那么多事情可写吗?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用什么形式记录这些事情呢?就是教育随笔。

    下面,笔者就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写好教育随笔,这几个方面核心的思想就是——我以我手写我心。

    教育随笔的界定

    在教育领域,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和对教育科研的重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教育叙事这种研究方式的倡导,可以说,教育随笔的写作成为教育科研的一道风景。从这几年的教育实践和研究看,我认为坚持写教育随笔,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最好途径。

    教育随笔就是用随笔的形式,反映教育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感受、体会,或针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见解的文章。如果要为随笔开具一个要求:那就是一篇千八百字的、夹叙夹议或先叙后议的短文,以最有利于促进自己的反思来安排文章的结构,以最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来组织文章的语言。

    教育随笔形式自由,在教育实践中主要有这样一些样式:教学笔记、教学后记、读书笔记、教学札记、教育教学随感录、备课笔记等,这些都属于教育随笔的范畴。

    教育随笔是现在比较时兴的叙事研究的一种,像教育叙事、教育故事都是属于叙事研究的范畴。但教育随笔和教育叙事、教育故事也有明显的不同。教育叙事、教育故事是作者要着力描写的一个事件,不用太多的语言去发表议论、作点评,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文章的结尾有个简单的点题就可以了。读者通过阅读作者叙述的事件,就能受到触动,明白一些道理,道理寓于故事之中。而教育随笔是夹叙夹议。作者在叙述一个事件的同时,还要发表自己的见解,一边叙述一边评论,也可以是把事件先叙述完,再作评论。

    教育随笔是催生教师成长的“加油站”

    朱永新,是当今用行动积极倡导教师写作教育随笔的第一人。2002年6月26日,朱教授在《教育在线》网站上发了一则启事,而且是保险公司开业启事。没听说过这件事的教师们一听可能会奇怪,难道朱教授还兼职做上保险了?朱教授的保险公司与众不同,叫做《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

                      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

    好消息!

    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今天正式开业了!

    现在保险业生意兴隆,什么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医疗保险、航空保险……可谓名目繁多,花样迭出。既然那么多的保险公司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我今天也来凑个热闹,开一个成功保险公司。

    本公司终旨:确保客户利益,激励客户成功。

    参保对象:不限。但尤其欢迎教育界人士,因为教育的成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

    投保金额:不限。从数元至数千元任您自选。欢迎万无以上客户。

    保期:十年。

    投保条件:每日三省自身,写千字一篇。一天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无不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三百六十万字)来本公司。

    理赔办法: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以一赔百。即现投万元者可成百万富翁(或富婆)。

    本公司只求客户成功,不以赢利为目的。所有利润将全部捐赠希望工程。

                                                             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

                                                              2002年6月26日

    苏州市金光小学的张向阳老师就是一个到朱永新保险公司投保后成功的受益人。《人民教育》曾以《教育随笔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为题刊登过这件事。张向阳是一位农村学校的教师,生活在偏僻的水乡小镇,生活也像河里的水一样平静。30岁的某天,他想自己也该做点什么了,因为10年的农村教师生涯在平静中过去了。他有些沉痛地说起这10年,他说:“最为可悲的是,我这10年,基本就没看过什么教育类的杂志,更别提阅读经典了。”当张向阳看到朱永新写的这则“启事”的时候忽然感到自己找到了方向。就这样,一名年轻教师在追求教育理想的路上开始出发了。

   “在写的过程中,‘奇迹’发生了。”张向阳把自己的“随笔后效应”称作奇迹。刚写了两个多月,就有不少文章变成了铅字,其中《新课程如何贴近学困区》还在《人民教育》杂志上发表了;他在教育在线“小学教育论坛”上开设的“走近新课程”专栏获得了相当高的点击率。

    由此说来,张向阳应该算是成功了。这一成功来自对教育的体悟,来自对“这一种”教育科研的执著。有的教师就说,写教育随笔是使自己进入了“最真实的科研”,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的点点滴滴,在不断反思自己中和学生一起成长。

    教育随笔的选材

    教育随笔的创作材料可以说俯拾即是。对于教育随笔的写作来说,就是要能表现和抓住写作素材。

    1、要选“真实具体”的材料

    这条要求乍看与其他文体的写作要求一样,其实对教育随笔来说更具有特殊意义。教育随笔最常见的写法是叙谈结合,它往往针对某一具体的教育现象发表观点看法,离开了具体的教育现象,观点就无从谈起,议论只能是空发。这里所说的教育现象可以是一件具体的事,也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实例,材料的叙述可详可略,但一定要具体,有了具体的材料才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

    2、要选“以小见大”的材料

    教育随笔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文体,所以一般不就大是大非问题写成长篇大论,它受篇幅所限,只宜选择“小”的材料。表面上看起来“大”的材料,我们要采取大中取小、化大为小的方法,从小处着眼来选择材料,提出问题后阐述自己的见解。

    教育随笔的标题与结构

    任何一种文体都要有标题和行文的结构,随笔也不例外。

    1、标题的拟写

    教育随笔的标题与其他教育应用文书的标题不同,除了简洁鲜明外,还要生动、有趣、醒目、传神、富于吸引力。教育随笔的标题要像杂文标题一样深刻有力。好的文章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标题,吸引人的眼球,促使读者看下去。

    教育随笔的标题有以下几种设计方法,但实际写作中往往又有综合运用的味道。

   (1)中心式。就是把文章中心内容归纳出来作为文章的题目,这个中心往往是作者议论目的的意图,这时就是文章的论点。比如,对学生应该多鼓励少批评,批评时应讲究技巧,某些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却爱讽刺、挖苦、伤害学生,严重挫伤学生自尊心,对这种现象有所感,想写一篇文章,题目可以写成《批评学生要尊重学生人格》。

   (2)事件式。把文中所写的事例作为标题。如果文中写了几个事例,就以主要事例作为标题。比如,有的教师注意育人艺术,个别学生对某教师不满心理,上课时无心听课,就在课堂上涂写了一幅丑化某教师的漫画,这位教师知道后大发雷霆。看到这种情况,如果想就此发表看法,可以拟定一个这样的题目:《一幅漫画》或《从学生的一幅漫画说开去》。

   (3)比喻式。把文章的中心或主要事件制成生动有趣的比喻来作标题。比如,你在教学实践中可能会领悟到,教育学生就像鞭策陀螺一样,要不断地给予激励和驱动,那我们就把题目命名为《策之如陀》。

   (4)提问式。以问的口吻来做标题,直接指向文章的主题。比如,有人体罚学生,教师有感而发,就可以写一篇《假如孩子是你的,你的心疼吗?》。也可以是反问句,比如,一些教师没有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含义,到处贴标签,随便搞一点活动就美其名曰素质教育,有位教师写了一篇《活动课就是素质教育?》的随笔。

   (5)并列对举式。把文中讨论的两个相同或相反的概念并列作为文章的标题。如随笔的内容要谈谈教师如何摆正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问题,可用这样的题目:《先生与学生》。

   (6)名言名句式。即引用恰当的名言、警句、俚语、俗语等作标题。有时可以反其意而用之,有时也可改动一下个别字词。例如,某学生解题时不知变换思路,一条路走不下去时,还死钻牛角尖,结果浪费大量时间,教师对此颇有感慨,想诉诸于文,可拟订这样一个题目:《将撞南墙请回头》或《条条大路通罗马》。

    2、结构的安排

    教育随笔的形式比较自由,结构也比较简单,叙事和议论是这种文体的两大主要形式,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构成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叙议交替,先引后议。写的时候可各随兴致采用,只要是有利于促进自己的反思,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即可。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写随笔重在一个“随”字。“我以我手写我心”,也就是随心而写。这里讲的随心有两层意思:一是随心所欲,率性而为,无八股之限,形式灵活多样,不必循规蹈矩,无三段之分,篇幅短小精悍,不必鸿篇巨制;二是笔要随脑,即教师要用心于教育、钟情于教育,要让思考伴随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

    教育随笔的立意

    教育随笔的生命在于思想的深刻和语言的真挚。对于教育的写作,教师常常在写东西的时候过多地关注文字的优美,形式的布局,而忽略了文章本身思想性的东西,这是很可惜的事。

    因此,我想请教师们记住的是:随笔写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是否有新思想。新思想是随笔的灵魂,有新思想,哪怕只有数十字,也能引人注目;缺少了新思想,即使写得幽默、雍容、漂亮、缜密,那也只是“小摆设”,而不是好随笔。

    对于教育随笔的立意,要把握好以下两点:

    1、立意要深刻

    教育随笔有时形同杂文,那么就像杂文一样深入地剖析问题,从表面现象上挖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质的东西出来。对现象的分析还要符合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理论,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但又不片面偏激。

    一篇好的随笔,其实是在随意的文字中抓住了其思想性和灵魂,于是可以由其“形散”,而“神”则始终通过这种思想“聚”在一起。

    因此,写教育随笔实际上写的是自己的思想。“我的话语究竟要表达什么”,这是在写之前要第一回答的,而且是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教师应当立足于自身的教育生活背景,忠诚于自己真实的教育生命体验,形成富有个性而又动态开放的话语系统。这是教育随笔的价值所在。

    2、立意要真挚

    随笔记录的应该是我们真实的教育,应该是我们教育教学情绪的自然流露,所以“真”必须是第一位。现在,好多教师写的随笔似乎都进入了一个模式,一些故事缘由也好像似曾相识,初看还可以,看多了多少有些乏味。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就是困惑、有困难,就是能遇到真爱不起来的学生。说实话,当我看到很多随笔上通篇就是对学生的爱,我真是不愿意再看了。我就是不相信这些教师就没有怒的时候。因为我们的国情在这里,教学一旦涉及成绩,教师就不可能有完全的心平气和。有一本书上说过,教师与学生永远是两个阵营的,所以我们的爱有可能是“辛辛苦苦、认认真真地折磨着学生”。教师在写教育随笔的时候,一定要写出真问题、真感情、真境界来,而不是假问题、假感情、假境界。

    从写作技巧的角度讲,写随笔要形成这样的思路:“写什么—写给谁—如何写”,这属于话语策略的选择。长期以来,我们面对教育全貌时,喜欢用一种轻巧而浅薄的方式,即用教育家、教育权威人士的言论或结论,作为决定教育走向、透视教育现状的权威“窗口”。这是一种肤浅的见解,而且由来已久。但实际上,“窗内”与“窗外”的反差却是清晰得如水一般。

    我们写教育随笔,包括写其他的东西,不是为了产生“同音共鸣”,而是为了形成一种“异音和声”。

    最后要强调的一点是,想写好随笔,还在于动笔。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动笔写了,才能有好的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