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配什么减肥:【苗族民情】图文 贵州黔东南州有一群让人心疼心酸的老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2:14:56

        贵州黔东南州是一个神秘而古老的地方中,这里居住着苗、侗、水、瑶、壮、布衣等三十多个少数民族。全州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6%,是全国30个自治州中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自治州之一。

         这里阳光灿烂,气温宜人,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对初到的游人来说,是不错的渡假胜地。但对于长期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来说,贫困和疾病是他们无法抗拒的宿命。
  
     黔东南州有430多万人,白内障患者统计到的有6千多人,由于医疗资源的急缺,很多县镇的医院甚至没有设立眼科,全州也只有一家眼科专科医院。因此每年最多只能完成1千多例白内障手术,有5千多人生活在黑暗中,同时每年新增白内障患者2千人。这些白内障患者大多生活在贫困的山区,与外界隔绝,消息封闭,靠天吃饭,每年的收入只有几百元,有的甚至连坐车到县城的钱都没有,根本没有能力进行眼睛复明手术。

为帮助这些贫困的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作为中国第二届眼睛复明慈善舞会的复明行动,2007年11月4日,深圳慈善会阳光救助基金特组织深圳著名眼科专家和护士等人组成“黔东南州白内障复明行动”医疗小分队,开赴黔东南州州府凯里,免费为100名患者进行白内障复明手术。

11月5日,在经过17个小时的连夜长途跋涉之后,载乘着复明行动小组成员和白内障手术医疗设备的救护车到达了黔东南州州府凯里。受到了州卫生局金局长的欢迎。金局长介绍了当地白内障患者的情况,对复明行动小组不远千里,从深圳到凯里为黔东南州的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进行复明手术,让他们重见光明表示感谢,同时也表示会全力支持和配合这次行动。

11月6日,凯里红十字眼科医院,挤满了白内障患者。这些患者长年生活在山寨里,连县城都很少去,很多都是第一次来到凯里,听说深圳来的专家要免费为他们进行手术,让他们重见光明,他们都非常激动。

他们穿得整整齐齐,坐得端端正正,乖乖地进行术前检查,静静地等待手术……。
他们很多人都已因白内障失明很多年了。
由于消息闭塞,滞后,他们都不知道看不见了要去眼科看病,不知道眼睛盲了还可重见光明。

11月7日,由于病房很少,患者只能住一天院,等纱布揭开之后就要办理出院手续了。
重见光明的那一刻,每一位患者都非常激动。
这些苗族、侗族老人,都不会讲普通话,他们一个劲儿地说着“布福布福”,我们还以为是“不好不好”的意思,后来才知道是“谢谢谢谢”!

台江县是黔东南州非常落后和贫困的县,在这里,有许许多多的白内障患者,这些苗族、侗族老人,连走出家门到凯里看病的钱都没有,更不要提对他们来说无比昂贵的手术费了,只能痛苦却无奈地生活在黑暗之中。
复明行动小组还在州残联和台江县政府的支持下,深入到了贫困的白内障患者家里,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现状。失明让他们更加贫困,生活极为困顿,而一个白内障手术需要二三千元,他们根本无力承担。


         11月8日,在黔东南州红十字会负责人叶秘书长的带领下,复明行动小组部分成员来到了舟溪镇青杠村探访。          青杠村由一座座古老的苗寨组成,寨与寨之间相距非常远,有时从一户人家到另一户人家要翻越两座大山。村长介绍说,村村通路,通的是土路,而不是柏油路,寨和寨之间仍然没有通路,因此交通还是十分不便,信息传达也很困难,实际上有很多老百姓仍然生活在闭塞封锁的环境中。而且由于贫困,往往生了病也是硬撑着,不去就医。         据当地卫生员介绍,由于卫生条件落后,传染病特别是麻疯病和乙肝成为当地的高发病,今年的征兵工作,报名了近四十人,体检合格的只有4个,其余全部是乙肝大、小三阳或者病原携带者。在老年人中,白内障所占的比例最高,很多老人因为失明成为家庭的拖累和负担。

老人68岁了,尽管双目失明了,但它仍是家里劳动力的主力,因为他的孩子……  哭泣的小孩子是她的小孙儿,每天尾随着她.这是他们居住的破烂木屋: 

他们全家主要靠番薯填饱肚子 

记者拿出来来时准备的糖果,一包小糖糖止住了小孙儿的眼泪,小孙儿笑了:  麻木的苍凉,是大部分苗族妈妈脸上共同的写照  这位老者是曾经抗美援朝的老兵,现在也失明了. 

这位老人手术很成功,出院时他的儿子兴奋地搀扶着他回家:  11月8日一天,救助小组就免费为许多人做了复明手术。 

这对老姐妹做完白内障手术后,可以手拉手在医院走廊里闲逛了

         72岁的兰茹志老人双目失明已经两年了。

         55年前,他唱着“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浴血奋战保家卫国时,还是个不满18岁的小伙子。
         55年后的今天,他却因为双眼白内障而生活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如果无人搀扶,身体健朗的老人就寸步难行。唯一的儿子因为要照顾他不能出去打工赚钱,家里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日子越发贫困。
        118上午,黔东南州白内障复明行动的专家免费为兰茹志老人进行了白内障切除手术
        119早上800,蒙在兰茹志老人眼睛上的纱布缓缓揭开,老人慢慢张开眼睛,四下望了望,惊喜地叫了出来“看到了,看到了!!!”
    他看到身边的儿子,淌下了眼泪:“崽,好久没有看到你的样子啦,今天又看到啦。”
    老人拉着复明行动小组成员的手,不断说着谢谢谢谢,还高兴地说:“我会唱好多歌哦,会唱三百多个,我唱给你们听哟!”
    然后,老人就唱起了“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口齿不清然而中气十足的歌声引起了病房内一片掌声,所有的人都一起沉浸在老人重见光明的喜悦之中。
 

          11月9日,复明行动小组在台江县残联负责人的带领下,来到了台盘乡阳芳村。
         这是个旅游寨。
         山明水秀,风景如画,一派让人心旷神怡的苗家田园风光。
         可是这里人均年收入不足一千元。“有饭吃,没钱用。”是寨子里村民们共同的景况,有的人家甚至连每年10元的合作医疗费都交不起。如果家里再有个双目失明的老人拖累着,那就更是惨不忍睹了。
        张二也老人75岁,双目失明12年,老伴去世7年。7年来,老人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躺在床上,一边思念着孙子一边淌眼泪。
        老人家涂四壁,黑洞洞的木屋里唯一的电器就是一只形同虚设的电灯泡。
        问及为何不去医院治眼睛,村长介绍说,老人的老伴也是残疾,家里非常贫困,这里以前非常闭塞,到县里走路要五六个小时,就这样耽误了。
        据村长介绍,寨子里像张二也老人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那边还有一家,老人已经73岁了,双目失明,为了赚钱供小孩读书,儿子到外面打工去了,老人还有很严重的肺结核,晚期了,都快死了!”村长指了指山边的一户人家。
        治好一双眼只需要一两千元,就可以让一个贫困的家庭走出苦难,希望有更多的人献出爱心,让这些质朴热情的老人重见光明。能够亲眼看到心爱孙儿的模样,能够生活自理行动自如不再成为家庭的负累,于这些经受了一辈子沧桑苦难的老人来说,也就心满意足了。

        这位老人失明双目失明12年了,老伴已经去世多年,儿子在外打工,她只能天天呆在床上或是坐在门边的椅子上,唯一的愿望是有生之年能看到孙孙一眼。





老人家里唯一的电器就是这个形同虚设的电灯泡了。 

        11月10日,是苗历的新年。
        这一天,复明行动小组来到了雷山县。
        雷山县的风景尤为秀丽,巴啦河碧水如黛,雷公山高耸云宵,绚丽多彩的真山真水,独具特色的苗乡梯田、苗寨吊脚楼和神秘奇特的民族风情让这里充满了迷人的魅力。
        雷山县是苗族人口十分密集的一个地方。在这里,聚居着花苗、黑苗、短裙苗等不同种类的苗族,苗年是他们非常盛大的节日,他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聚集在雷山县城的广场里,载歌载舞。

        上午,复明行动小组随着卫生局的负责人来到了雷山县朗德镇。受到了杨不依老人一家热烈的欢迎。杨不依老人64岁,一年前双眼患白内障失明,生活变得一片黑暗,但是因为家庭贫困,无钱为老人进行手术。黔东南复明行动小组得知这一情况后,免费为老人进行了复明手术,现在老人的视力恢复得非常好,不但生活可以自理,走路无须他人扶持,还可以织布做饭了呢!
        杨不依老人见到复明行动小组后非常激动,赶忙让儿子打了几个香喷喷热腾腾的糍粑出来让我们品尝。

        然而在这美丽的节日,却仍有许多人看不到它。

谁能给我一天光明?让我看一眼这喧嚣的人群,让我看一看这绚烂的苗年

         一双让人震憾的眼睛,这个老人,因为白内障却无钱医治,最后导致失明,由于失明的时间太久了,现在已经无法手法了。

          图上的老人为贵州黔东南州的失明患者,后因阳光救助基金得以复明.手术后的第二天,老人就开始绣花了。

        11月13日复明行动小组早上6点钟从黔东南洲首府--凯里乘车出发,翻过号称九十九道弯路的雷公山脉,经过7哥多小时的颠簸,来到此行的目的地--贵州从江县大塘村。
        在这里,阳光救助基金复明行动小组成员见到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李春燕,并进行了交流。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李春燕
   李春燕,27岁,是贵州从江县大塘村乡村医生。三年前李春燕卫校毕业后嫁给了大塘村一个苗族青年成为一名乡村卫生员并且在自己家里开设了一间卫生室。  
  大塘村是一个苗族村寨,只有她一个乡村卫生员,有2500多名苗族村民。生活极其贫穷。人们向来缺医少药。过去,村里没有医生。得病了,除了苦熬,就是请鬼师驱鬼辟邪,或是用‘土办法’自己治疗。死了,谁也不知到是啥原因。现在,大家已经逐渐习惯了生病去李春燕那儿打针吃药。有了初步医疗的保障。李春燕 严格地讲,不能称作医生,只能叫做‘卫生员’。因为他们没有编制,不享受国家的工资和其他待遇。由于工作环境差、入不敷出,我国的大部分乡村卫生员已改行或外出打工去了。而李春燕也遇到相同的问题,乡亲们来看病,没有钱付药费,只能记账赊欠。2004年初,一直赔本经营卫生室的李春燕决定关掉卫生室,和丈夫一道去广东打工。当他们正准备出门的时候,闻讯而来的乡亲们正好赶到。村民们掏出皱巴巴的一元、两元钱递给李春燕:“李医生你走了,我们可怎么办”“这是我们还你的账,不够的我们明天把家里的米卖了,给补上。”李春燕于是没有离开。这是李春燕留在这艰苦的地方做乡村医生以来唯一想放弃的一次。
 还有来这里工作的3名志愿者         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垅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不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         在治疗的过程中,听说有些患者家里离凯里非常远,坐车很不方便,复明行动小组主动提出把这些患者送回家。
   
        胡高珍老人,79岁,瑶族人,家住黔东南州麻江县宣威镇甲树村,是一个非常偏远的地方。因为老人晕车,她的儿子特意提前一天带老人到了凯里。据胡高珍老人的儿子介绍,由于交通不便,他们的消息非常闭塞,他们一家根本不知道阳光救助基金复明行动小组要为100位患者免费进行白内障手术的消息。他是卖了家里唯一的一头牛,又东拼西凑借了两千元钱,才带着老母亲到凯里市做白内障复明手术的,没想到正赶上这次活动,手术费全免了,住了几天院总共才花了不到二百元钱。

        听说复明行动小组要送自己回家,胡高珍老人受宠若惊,一个劲儿地不断说着谢谢谢谢,偷偷催着儿子去做了一面锦旗,又把一个个桔子塞在复明行动小组的成员手里、、、、、、

        回家的路漫长又颠簸,复明行动小组的成员都受不了路面的崎岖不平一个个晕车得死去活来,老人却一直精神奕奕,一面贪婪地看着外面的风景,一面兴致高昂地和儿子说个不停。她不断指着,激动地说这是她以前打猪草的湾谷,那是她亲戚家门前的斜坡。

        下了车后,老人不须别人扶着,自己就向着家里走去,一路上不停地和邻居打着招呼,高兴地接受着亲友的问询和祝贺。儿子看着看着就红了眼眶,说这段路母亲已经两年多没有走过了,自从双眼失明后,母亲只能天天坐在屋里的椅子上,什么事都做不了,哪里都去不成,吃饭时要把饭碗端到她的手里,母亲很要强,不爱让人帮忙,自己摸着走路,常常摔得青一块紫一块,上次一下子从门坎上磕到院子里,磕得手臂骨折,这也让他下定决定哪怕是借钱也要帮母亲做眼睛复明手术。

        胡高珍老人一生坎坷,大女婿中风偏瘫,大女儿快60岁了还要出去打工养家,三女儿夫妇又无端端突遭横祸,被人杀害,留下一个女儿由胡高珍老人扶养。老人唯一的孙子成绩非常优秀,是全家人的骄傲,在这个一贫如洗的家里,唯一的风景是暗黑的木墙上那一排排或崭新或泛黄的奖状。

         “我们家再穷都要供孙孙上大学!”胡高珍老人失明后,为了照顾老人,儿子不再外出打工,家里的景况益发困难,老人时常觉得自己是个累赘,如果不是为了小外孙女,她可能早已选择离开人世。

         现在重见光明,老人最开心的就是不用再拖累家人了,儿子又可以外出打工供孙孙上学了!看到老人和小孙孙们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景象,真是让人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老人手术前

 老人的家里很穷很穷

阳光救助基金小组成员送老人回家,路很颠簸。

 

美丽的山村,贫穷的人家
到了老人家中,老人非常感谢救助队的工作人员 

老人很感谢我们,一定要请我们吃饭


复明后,老人可以绣花了   可以和自己心爱的孙儿们开开心心的玩耍了         其实,治好一双眼睛,拯救了一家人!
        中国还有许多落后的地区,许多贫穷的人们,需要我们去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