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拔节期是什么时候:人教版普高课标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1教师用书 第四单元 第一节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8:54:38
一、教育教学目标

  (一)教育教学目标要点

  1.知识目标

  ○理解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了解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

  ○了解市场经济的含义。

  ○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具体机制。

  ○知道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懂得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

  ○了解市场规则的基本形式。

  ○理解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与主要内容。

  ○理解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了解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知道宏观调控的含义。

  ○了解宏观调控的目标。

  ○了解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相互关系。

  2.能力目标

  ○全面认识市场配置资源优缺点的辨析能力。

  ○把握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具体条件的理解能力。

  ○针对市场调节局限性,初步提出合理化的政府干预与宏观调控对策的应用能力。

  ○通过学习市场经济的共性与特性,准确把握事物的共性和根本特性的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竞争意识,培养开拓进取的精神。

  ○感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宏观调控方面的优势,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树立自觉遵守、维护市场秩序与规则的观念,抵制一切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养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道德品质和个人行为习惯。

  (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有如下两个方面。

  阐释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阐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解析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典型事例,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内容结构分析

  1.总体逻辑结构

  本课着重从经济体制方面介绍我国经济活动的基本舞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以及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手段等基础知识。学习这一课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经济活动是在什么样的宏观背景下进行的,坚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

  本课的逻辑结构是:由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引出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引出配置资源的两种可行的基本方式,从而引出市场经济的含义──从价格、供求和竞争方面介绍市场机制是如何配置资源的──由此引出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由市场合理配置资源需要一定的条件,引出如何规范市场秩序,尤其是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为了全面地认识市场机制,引出市场机制的局限性,指出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及基本特征──阐述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

  根据课程标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两框:“市场配置资源”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

  本框下设三目,分别讲述市场调节、市场秩序和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第一目:市场调节。

  教材以一个探究活动切入,指出由于资源是有限的,任何社会都必须考虑合理配置资源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着重分析市场配置资源的具体运行机制及其优点。在此,教材讲了三层意思。

  其一,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因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永无止境的,而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所以任何社会都需要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需要。

  通过教材的第一个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会资源配置的必要性。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是经济学最基本的问题。资源的合理配置一般要解决三个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其二,市场配置资源的具体运行机制。通过教材设计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明白配置资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基本的两种手段是计划和市场。由此,教材引出什么是市场经济,并重点分析市场通过哪些具体机制来配置资源。市场经济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与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在讲述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列举有关市场机制运行的案例,帮助学生借助生活素材深入理解市场运行的具体机制。

  其三,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教材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以加深对市场机制的认识。第一,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这就是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作用的结果。第二,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这就是竞争机制作用的结果。讲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市场机制与计划机制的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市场机制的优点。正因为市场机制有优点,所以我国选择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

  在讲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第二课中“影响价格的因素”及“价格变动的影响”等有关知识来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及优点”。

  第二目:市场秩序。

  虽然利用市场配置资源具有各种优点,但这并不是无条件的,正如教材所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市场机制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因此,本目围绕如何规范市场秩序这一问题,阐明以下三层意思。

  其一,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意义。教材引导学生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竞争活动,使学生明白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进而认识到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是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条件。因此,我国要努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这一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不难理解。

  其二,如何规范市场秩序。这是本目的教学重点。教材首先介绍了市场规则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如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等,还用描述性语言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市场规则,即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以及市场交易规则。这三个规则的具体含义放在专家点评中,只要求学生作一般了解即可,并不要求学生掌握。教材着重从两个方面论述如何规范市场秩序:一是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以及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交易规则;二是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教材以经济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实问题设计探究活动,引出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其三,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教育,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这部分教学内容对学生未来参与经济生活极为重要,教师在课堂上可结合生活中正反两个方面的事例,帮助学生掌握规范市场秩序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着重对他们进行守规则、增强诚信意识的教育。

  第三目: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教材以农民生产中经常遇到的现实问题为情境,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思考市场配置资源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在看到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的同时,看到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也存在局限性。在这一目中,教材主要讲了两层意思。

  其一,有些领域是市场不能调节的。教材简要指出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同时枪支弹药等严重危害公民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的物品不能让市场调节。对于以上内容,学生不难理解,教师点拨即可。

  教材在名词点击中对公共物品的内涵进行了描述。在理解公共物品这一概念时,要防止两种错误认识。一是不要以为凡是物品就是指具有实物形态的东西。物品既包括有形的东西,也包括无形的东西(即各种服务)。典型的公共物品一般是无形的,如政府提供的国防、消防、治安服务。二是不要把公共物品混同于公有物品。物品是公有还是私有,是从所有权归属来区分的;物品是公共的还是非公共的,是从物品的使用是否具有竞争性与排他性来区分的。

  其二,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教材首先运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什么是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然后集中分析这些固有弊端所导致的各种经济问题和不良后果。教师可以通过补充各种鲜活的材料,帮助学生理解上述内容,或者让学生通过探究来感悟市场机制固有的弊端及其后果。

  3.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本框下设两目,分别讲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加强宏观调控。

  第一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在当今世界,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既可以与资本主义结合,也可以与社会主义结合。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结合,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结合,形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任何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教材第一框主要阐述各种市场经济的共性。第二框重点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的个性,使学生明白市场经济前面加上“社会主义”,不是画蛇添足,而是画龙点睛。教材主要讲了两层意思。

  其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可以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开展教学。

  其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一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二是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三是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讲述这三条基本特征时,教师应精心挑选一些典型的案例材料,使学生感受到这些内容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此外,教师可以结合第二课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第七课共同富裕的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的理解。

  第二目:加强宏观调控。

  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为了加深学生对我国宏观调控的认识,本目教材侧重于从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等方面加以阐释。教材共讲了三层意思。

  其一,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一是市场的局限性需要宏观调控。对于这一点,可以引导学生重新回顾第一框第三目的内容。二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上述内容比较简单,可以由学生自己探究获得,教师注意点拨即可。

  其二,宏观调控的含义及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教材没有进一步对四个目标的含义进行解释、分析,因为这些内容并不难理解。国家正是从经济状况的实际出发,适时调控,以达成调控目标。

  第三,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及其相互关系。这是本目的教学重点。教材分别介绍了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教材指出,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我国近两年成功进行宏观调控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宏观调控的手段(尤其是经济手段)以及运用方法。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对此可引导学生回顾有关货币与财政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提纲

  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

  1.市场调节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2)市场配置资源的具体运行机制

  ○市场经济要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市场通过价格涨落、供求变化和竞争机制解决这三个问题

  (3)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市场能够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传递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市场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2.市场秩序

  (1)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意义

  (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市场规则的各种表现形式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对人们进行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教育,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

  (2)市场调节存在的弊端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所导致的后果

  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加强宏观调控

  (1)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2)宏观调控的含义及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3)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相互关系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的相互关系

  (三)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和操作建议

  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

  第一目:市场调节。此目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

  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及方式。

  设计意图

  一是导入新课。探究中的情景是现实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由此导入,可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调动学生思维。通过情景及设计的问题,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及资源配置方式的多样性。三是引导学生分析对比不同配置方式的利弊,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操作建议

  (1)让学生先阅读、讨论,进而感悟并理解“由于相对于人的无限需要,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人类必须合理配置资源”。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第二个问题。资源配置的方式很多,最常见的有计划和市场(还有其他方式,如习俗、组织等均可以起资源配置作用),二者各有所长。

  计划调节的优点是:能从宏观上保证经济的协调运行,能对国民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进行调整,能在收入分配上兼顾公平。计划调节的缺点是:难以反映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信息传递容易失真、扭曲;容易造成市场主体缺乏动力,缺乏活力。

  市场调节的优点是:能够对市场供求变化作出及时、准确、灵活的反应;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市场供求信息;能够给市场主体以强大的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等等。市场调节的缺点在后续课文中有详细的介绍。

  注意事项

  (1)第一个问题较易理解,可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没有必要作过深、过宽的拓展。

  (2)第二个问题学生知之甚少,较难理解,教师应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相关材料,降低学生探究计划与市场优缺点的难度。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同时注意适时点评、引导。如果时间不够,这一问可以在课后进行讨论。

  第二目:市场秩序。此目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市场秩序离不开市场规则。

  设计意图

  一是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理解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对于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重要性;二是通过感受和探究,理解建设市场规则对于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的重要性;三是对学生加强规则意识教育,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

  操作建议

  (1)组织学生阅读材料,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和归纳。

  (2)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恰当的点拨和提升。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是运动员,政府是裁判员。如果裁判员充当运动员,即政企不分,那么市场就会出现不公平竞争现象。市场运行如果没有“游戏规则”,就会使市场运行处于无序、混乱状态,使得市场机制无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无法实现优胜劣汰,甚至可能出现劣胜优汰等现象。

  注意事项

  (1)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提升思辨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2)这个探究活动的答案具有开放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发散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3)这个探究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德育功能。

  第二个探究活动:市场交易有风险。

  设计意图

  一是丰富学生的经济生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对经济生活的认识水平,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二是让学生感受到,市场经济中没有社会信用体系作保障,就不可能正常运行,进而认识到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三是着力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操作建议

  (1)对于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先阅读探究活动的情景,由学生发言,教师再进行总结。在第一种情形下,由于交易存在延时交割,属于信用交易,债务人可能不履行合同,导致债权人利益受损。在第二种情形下,由于买卖双方对商品质量的信息存在不对称性,卖方可能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利用假冒伪劣商品欺骗消费者。

  (2)对于第二个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多种避免风险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消费者应该具有合同意识,用合同约束对方;政府加强法律法规的监管;购买相应的保险;等等。但最重要的措施应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注意事项

  (1)此探究活动具有开放性,两个问题的答案不具有唯一性,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2)对于这一探究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时间和教学设计,灵活安排。如果课堂时间不够,可以放在课下进行。

  第三目: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此目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设计意图

  一是导入对市场调节局限性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二是提高学生参与市场经济的理性能力,不要盲目参与市场,而要增强自己的预见力、判断力以及市场风险意识;三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市场经济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能让那些可能危害公民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的物品进入市场。

  操作建议

  (1)本探究活动可先由学生阅读材料,探究、分析、回答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的知识,归纳甜苹果变成“伤心果”的原因。市场调节不是完美无缺的,市场调节资源配置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枪支、弹药及麻醉品不能由市场调节,因为如果听任经营者自由经营这些产品,会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注意事项

  (1)此探究活动情景中的材料虽然较为典型,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收集当时当地更具典型性的事例加以剖析,引领学生更真切地感受经济生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理解生活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要注意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教育功能。教师在点拨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市场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3)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容易理解,教师适当点拨即可,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组织讨论。

  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此目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设计意图

  一是让学生理解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二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理解市场经济只是一种资源配置手段,既可与私有制相结合,更可与公有制相结合,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可以使公有制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操作建议

  (1)在进行此教学内容前,可根据第四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安排学生进行课外调查,收集我国或本地的所有制结构情况,或收集一家著名公有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经营发展状况。

  (2)分析、归纳课前的材料及此探究内容。师生共同归纳分析第一个问题,得出结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对于第二问,可让学生先进行分析、交流,然后教师点拨分析,得出结论。本探究活动所列举的案例雄辩地反驳了“市场经济只能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错误观点,证明公有制完全可以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当然,公有制必须寻找合适的实现形式,以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注意事项

  (1)对于此探究活动,可根据实际教学进度和时间,将课前的预习与课堂的归纳点拨相结合。

  (2)通过分析此探究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手段”,它可与资本主义相结合,也可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结合,必然要体现和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第二个探究活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设计意图

  一是导入新课,结合具体材料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二是培养学生阅读图表的能力,及将图形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的能力。

  操作建议

  (1)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和阅读材料,指导学生归纳总结。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包括取消农业税、农产品价格保护、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政府财政补贴等。这些措施的采用,说明我国的市场经济不会任由贫富差距拉大,而是始终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2)为了更好地体现“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教师可以补充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使农民增收而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既丰富此探究活动的情景,又拓展学生的视野,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此问题的理解。

  注意事项

  (1)此探究活动比较简单,不必花过多的时间。

  (2)在进行此探究活动时,教师应该注意帮助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和技巧。

  (3)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我国现在还存在贫富差距,但这是走向共同富裕必然要经历的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通过各种措施实现共同富裕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第三个探究活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设计意图

  一是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成功地进行重大工程建设的原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能力;二是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操作建议

  (1)首先由学生阅读材料,认真思考。然后由学生发言,教师对学生发言予以引导,使学生明确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收集除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以外的其他重大工程的材料,或由教师加以补充。

  注意事项

  (1)本探究活动比较简单,无需花太多的时间。

  (2)可以和第八课财政作用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

  (3)在进行此探究活动时,教师要实现知识教育目标、能力教育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统一,引导、帮助和培养学生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情感。

  第二目:加强宏观调控。此目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

  加强宏观调控的措施。

  设计意图

  一是帮助学生透过经济生活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二是帮助学生透过具体材料,了解我国宏观调控所运用的具体手段,懂得我国的宏观调控手段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三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能力。

  操作建议

  (1)首先让学生阅读探究活动的情景材料,联系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的相关知识,理解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市场调节存在的不足,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宏观调控。

  (2)学生对于何为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不是很清楚,通过开展师生的交流讨论,教师要引导学生知道,此探究活动情景中的准备金率、利率和财政税收等是典型的经济手段。查处违法用地、严肃税制及制定行业准入标准既有法律手段成分,也有行政手段成分,更多的是法律手段成分。加强新上项目市场准入审核属于行政手段。我国的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

  注意事项

  (1)第二个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设法帮助学生准确识别各种调控措施属于何种手段。

  (2)如果课堂时间不够,此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课后进行。

三、重点、难点分析

  (一)重点问题分析

  1.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

  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是经济学最基本的问题,现代经济学就是着力研究资源合理配置的科学。在现代经济中,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虽然能从宏观上保证经济的协调运行,能对国民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进行调整,能在收入分配上兼顾公平,但是计划手段难以反映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信息传递容易失真、扭曲,容易造成市场主体缺乏动力与活力。正是由于计划手段存在严重不足,现代各国纷纷采用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机制。那么,市场究竟通过什么机制发挥作用呢?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主要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行情的变化来引导、安排和调整,即市场配置资源的具体机制主要是价格和供求两个机制。其实,价格机制与供求机制是密不可分的,供求状况的变化情况本身就是通过价格信号的变化反映出来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经营者以追求自己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为了追求利润,生产经营者总是通过观察价格的涨落来了解市场供求行情的变化,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从生产什么问题来看,如果某种商品供不应求,该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通过这个信号,商品生产者就会增加该商品的生产;如果某种商品供大于求,该商品的价格就会下跌,通过这个信号,商品生产者就会减少该商品的生产。就如何生产而言,生产者也是通过观察生产要素市场的价格变化情况,来考虑如何选择最合理的生产方式与技术,即选择能够使生产成本最小化的生产方式与技术。如果某种生产要素的价格相对于其他生产要素的价格出现下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生产者在生产中会增加便宜要素的使用,减少昂贵要素的使用。就为谁生产而言,在市场经济社会,谁出的价格越高,生产经营者就为他生产,把产品卖给他。

  总之,在市场经济中,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实现资源的配置。有必要注意的是,供求、价格机制要实现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保证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否则,价格信号就不能准确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动状况与资源稀缺状况,失真的价格信号必然导致资源的错误配置。

  2.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

  (1)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现代社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是因为它具有其他手段不具备的优点。

  第一,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市场要实现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保证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否则,价格信号就会失真。所以,不能笼统地说市场就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竞争性市场才是一只看不见的手。

  第二,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哪个企业的生产条件好,技术先进,管理科学,劳动生产率高,生产成本低,哪个企业就获利较多。因此,通过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资金、技术、劳动力必然向经营好、经济效益高的企业集中,从而达到资源配置的优化。这样,商品生产者、经营者从自身利益出发便会自动地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改进经营管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必要提醒的是,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的前提条件是市场交易双方的信息要对称;否则,竞争的结果可能是劣胜优汰。

  (2)市场配置资源的缺点。

  虽然市场配置资源具有两个方面的优点,但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在配置资源时也存在一些缺点。

  第一,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弹药、麻醉品、黄色音像制品等严重危害公民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的物品不能让市场调节。

  第二,市场调节存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自发性的主要表现及后果: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市场主体自发地追逐利益,为了自己利益而不顾他人的利益,于是可能导致不正当竞争行为与违德违法的逐利行为。

  盲目性的主要表现及后果:市场主体盲目决策,出现一哄而上或一哄而下,导致供求失衡,最终出现经济波动、资源浪费,以及收入分配差距加大。

  滞后性的主要表现及后果:市场调节属于事后调节,存在调节的时间差,不能及时传递信息,于是导致供求失衡,导致经济波动、资源浪费。

  因此,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3.规范市场秩序

  市场经济靠竞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教材从学生非常熟悉的体育比赛入手,很自然地将市场竞争与体育竞赛进行类比,得出二者的共性,即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市场规则。

  首先,政府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在体育比赛中,显然不可能有人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因为这样会导致比赛秩序的混乱,破坏公平竞争的原则,使比赛无法进行下去。同样,在市场竞争中,企业的角色是运动员,而政府应该是裁判员,即企业是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的经济主体,政府仅仅是市场竞争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不应该是市场竞争的直接参与者。如果政府直接参与市场竞争,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则会造成在制定规则和执行规则的不公正。不能公平地制定和执行市场规则,就如同没有市场规则,会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会破坏公平竞争的社会经济环境。没有公平有序的竞争,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就不能有效地发挥,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有序地运行。因此,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即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要求调整好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即政府给企业提供一个活动的平台。打个比方,就是政府给市场主体修一条路,这条路又宽又平,中间有警示、横线、检查站;企业就是汽车,什么时候出发、选择什么路线、什么时候到达,是企业自己的事。所以,企业和政府的关系是“政府把路修好,企业把车开好”。

  其次,市场规则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保障。并不是只要实行市场经济,就必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市场秩序必须依赖市场规则来保障,市场竞争没有“游戏规则”会导致市场无秩序,不仅会妨碍市场调节作用的有效发挥,而且会阻碍、破坏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规范市场秩序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运行,使市场能有效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

  最后,不遵守市场经济“游戏规则”的现象。在市场经济中,可能存在种种不遵守市场经济“游戏规则”的现象。例如:违背市场准入规则,销售损害消费者身心健康的产品;违背市场竞争规则的地方保护主义,非法垄断行为;违背市场交易规则的强买强卖,巧取豪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等。另外,偷税漏税、走私贩私、商业欺诈、假冒伪劣、恶意逃废债务等行为,也属于不遵守市场经济“游戏规则”之列。

  4.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1)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教材在这里的探究材料中讲到现代市场交换的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商品交换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了分离,如生活中的贷款消费现象。二是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在信息方面具有不对称性。随着商品功能越来越复杂、品种越来越多,消费者对商品质量的辨别越来越困难,生产经营者对商品质量的了解比消费者多得多。在上述情形下,参与市场交易会面临各种风险。由于交易存在延时交割或信用交易,债务人可能不履行合同,导致债权人利益受损。由于买卖双方对商品质量的信息存在不对称性,卖方可能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利用假冒伪劣商品欺骗消费者。其中,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克服这些风险的重要途径。

  (2)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诚信缺失会直接破环市场经济的运行秩序,直接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交易萎缩、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经济衰退。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现代企业在市场上立足的必要条件。诚实守信能够使企业在市场中享有良好的声誉,这种声誉会形成企业的无形资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的内容。

  教材提到了社会信用制度的两个重要内容,即信用监督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此外还包括信用资料收集制度、信用评级制度等。

  在本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也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市场经济又是信用经济,所以,我们应该树立诚信意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提高道德素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在当今世界,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可与资本主义结合,也可以与社会主义结合,我国选择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在市场经济前面加上“社会主义”,不是画蛇添足,而是画龙点睛。为此我们必须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和国家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首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事实表明,市场经济作为一种配置资源的方式,不是只能以私有制为基础,公有制经济也可以利用市场调节的方式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因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条件下,企业也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也适用市场交易原则。所以,那种认为市场经济只能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看法,是对市场经济的一种误解。所以,教材指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其次,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在市场经济中,人们自发追逐利益,由于每个人的主观与客观经济条件不同,在市场竞争的作用下,社会成员的收入存在差距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趋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成员的收入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是难以避免的,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共同富裕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但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才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如果任凭人们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就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会影响社会稳定。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注重效率的同时,必须注重公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更不是社会主义。为此,要通过政府干预,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帮助贫困地区和家庭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尽可能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

  最后,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我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具备有利的条件和保证。一是公有制决定了人们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使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二是有中国共产党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做政治保证。以上两个条件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不具备的。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运用多种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广泛的宏观调控,并且比资本主义国家做得更好、更有效。

  (二)难点问题分析

  1.市场准入规则、竞争规则、交易规则

  市场准入规则是对进入市场的交易主体和交易对象进行的规范。市场准入包括进入市场交易的人员、企业、组织等要符合准入条件,以及进入市场的产品要符合市场基本要求。凡不合格的主体、商品均不允许进入市场,以保证交易安全和市场有序。

  竞争规则的核心是公正、公平,各个市场主体要在同等规则下公平竞争。自由公平的竞争是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的前提,任何违反竞争规则的行为都会降低资源利用效率,破坏市场经济秩序。违反竞争规则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垄断,垄断既有自然垄断,也有人为垄断。在人为垄断中,通过行政法律手段阻止竞争对手的进入是最主要的原因;自然垄断则通常与规模经济(即企业规模越大,平均生产成本越低)有关。垄断的存在会导致交易价格偏高,产量偏低,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反垄断。对于人为垄断,应该尽量取消,以实现充分竞争;对于自然垄断,政府应该对垄断企业进行有效监管,尽量减少垄断带来的损失。我国正在制定反垄断法,成立反垄断委员会。

  市场交易规则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有了市场交易的规则和原则,市场上的各种交易活动便有章可循,买卖双方才不致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交易才能顺利进行。市场交易原则的基本内容有: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市场中强买强卖、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等行为,都违背了市场交易原则。

  总之,市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应该自觉遵守市场规则,这样才能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指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物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而言的。所谓非竞争性,就是多一个人消费不会给社会带来额外的成本。因此,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公共物品不应该排他,应该免费向公众提供。这样,生产者就没有积极性提供公共物品。所谓非排他性,就是不论是否付费和付费多少,消费者对公共物品均可获得等量的、相同的消费,即阻止别人搭便车或吃免费午餐的成本极高。因此,由于投资回报极低,人们也没有积极性通过市场方式提供公共物品。因此,完全依靠市场调节,公共物品市场的运行必然会失灵。所以,政府的基本任务就是提供公共物品。

  在理解公共物品概念时,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不要把公共物品理解成法律上的公有物品;二是不要以为物品都是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公共物品大多是无形的,如政府提供的禽流感防治服务就是典型的公共物品;三是我们这里和教材所说的公共物品都是纯公共物品。

  3.宏观调控的手段

  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政府可以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施宏观调控。

  第一,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经济计划,如年度计划、五年规划、十年规划、远景规划、西部大开发及东部振兴战略等;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税收政策、汇率政策、扶贫政策、产品购销政策、产业政策等。其中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政策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第二,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法律手段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经济立法进行事前调整,二是通过经济司法进行事后调整。其好处是运用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

  第三,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行政手段具有直接、迅速的特点。行政手段要奏效就必须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但是,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地运用行政手段,因为过多地运用行政手段容易导致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恶性循环,硬着陆与强行起飞交替出现容易使经济运行大起大落。

  宏观调控的各种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宏观调控手段的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政策。这个知识点学生在理解时可能有一些难度,教师可以采用比较法来讲授二者的特点及作用,以加深理解。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等进行调节和控制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二者的相同之处:都属于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二者运用的基本原则相同,即逆风向调节;二者均属于总需求调节工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扩张性和紧缩性之分。扩张性政策通常用于对付经济衰退,紧缩性政策通常用于对付经济过热。扩张性财政政策表现为增加财政支出、增发国债、降低税率,扩张性货币政策表现为降低存货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缩性政策则反其道而行之。

  二者的区别。第一,制定者和实施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和实施的。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和实施的。第二,运用的杠杆不同。财政政策的杠杆有税率、财政支出、国债。货币政策的杠杆主要有利率、法定准备金率、信贷规模等。第三,效果的作用机理不同。财政政策产生效果的速度更快,货币政策产生效果的速度要慢。但是,财政政策会存在挤出效应,即将资源由政府支配可能会挤出民间投资。

四、教学建议

  (一)课时安排建议

  本课共安排两课时,每框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建议

  1.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实施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在本课的教学内容中,有一些现实的社会热点问题,如规范市场秩序、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等,教师可以多采用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讨论与课下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此同时,逐步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2.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特别是在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时,教师的主体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课教学内容中基本理论问题较多,为了帮助学生通俗易懂地理解较为陌生的理论问题,如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等,宜多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注意及时点拨、讲授。

  3.在讲述每一个知识点时,可以先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再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教师在讲课时,应补充典型的情景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情景材料,不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建议

  1.知识评价

  对本课涉及的市场调节、市场秩序、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及宏观调控等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测评、提问、单元测试、开展社会调查和撰写调查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2.学习表现评价

  对学生参与本课教学的表现,如课前准备、课上发言、合作探究、课堂学习行为和品质等,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和效果,应予以随时的、整体的评价。评价要以激励为主,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励他们深入思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学生的自我反馈、体验评价,也是评价的依据,也不能忽视。

  3.学生的实际表现评价

  本课教学内容涉及维护市场秩序、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等知识。因此,日常生活中学生的规则意识、法律意识、诚实信用的道德品质,应该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并通过评价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和觉悟。

五、自我测评与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竞争性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这是因为()

  ①市场能够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②市场能事先对资源配置作出合理安排③市场能够调动人们的生产与创新积极性④市场能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①促进经济增长②增加就业③稳定物价④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A.①③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禽流感等重大疫情严重威胁到人民生命安全,能否有效防控禽流感等重大疫情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但在社会生活中,市场并不愿意提供禽流感等重大疫情防控的服务,而要由政府提供。这是因为()

  A.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B.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

  C.重大疫情防控服务具有公共产品特点

  D.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

  4.自2007年3月15日起,广东省推广使用《广东省出境旅游组团合同(示范文本)》,广东省工商局有关负责人透露,全省将针对房地产、汽车销售、旅游、保险业的一些不平等格式合同,在全省推广“政府版”合同示范文本,并监督具体落实,以肃清“霸王条款”。之所以要肃清“霸王条款”,是因为()

  A.它违背了公平有序的竞争规则B.它与公平公正平等的市场交易原则相违背

  C.它是市场自发配置资源的必然结果D.它违背了开放的市场准入规则

  5.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包括()

  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④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根本目标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政府宏观调控中最常见的经济手段是()

  A.制定经济计划B.财政政策C.货币政策D.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简答题

  7.材料一: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

  材料二:当前,不讲信用已成为一大社会公害。假冒伪劣、合同欺诈、金融诈骗、赖账拖欠、出口骗税、虚假介绍、剽窃抄袭、盗版侵权等种种行为相当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市场经济秩序,污染了社会风气,给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为什么说“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信用经济”。

  辨析题

  8.2006年6月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草案)》。会议认为,反垄断法旨在保护市场竞争,防止和制止垄断行为,尤其是要防止行政性垄断,维护市场秩序。

  辨题:反垄断就是要削弱政府宏观调控。

  论述题

  9.在我国许多地方,地方政府对当地的利税大户实行“挂牌保护”。针对这一现象,有人认为这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有人则批评这种做法违背了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主张政府应当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企业。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C2.D3.C4.B5.C6.D

  简答题

  7.答: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良好的信用制度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起着保障和促进作用。如果诚信缺失就会导致市场经济秩序混乱、交易萎缩、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经济衰退。因此,形成一个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经济的治本之策。

  辨析题

  8.答:(1)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但是,市场调节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弱点和缺陷,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宏观调控。

  (2)如果政府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可能会导致垄断,但宏观调控与垄断没有必然联系,正确适当的宏观调控是建立在遵循市场规律基础上的,不但不会产生垄断,反而有利于防止和制止垄断,保护市场竞争有序地进行。

  论述题

  9.答:政府应该一视同仁地保护所有的企业,政府作为裁判员应该公平对待所有的企业,不能搞歧视待遇,否则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六、教学资源链接

  (一)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

  狭义的市场失灵是指完全竞争市场所假定的条件不具备,从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现象。通常,经济学在狭义上使用市场失灵概念。

  广义的市场失灵还包括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所出现的经济波动以及所导致的收入分配不公等现象。

  2.垄断

  与完全竞争一样,垄断也是一种极端的市场结构形式。

  完全垄断就是一家企业可以控制某种物品的供给量,进而可以影响其价格。完全垄断市场具有以下特点:唯一卖者,没有非常相似的替代品,对新企业存在极高的进入壁垒。

  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出售相近但非同质且具有差别的产品的市场组织。其特点有:厂商数目多,大量企业生产有差别的产品,厂商进出市场不受限制,厂商对价格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寡头垄断是同时包含垄断因素与竞争因素,更接近于纯粹垄断的一种市场结构。它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产品的生产和出售的一种市场组织。其特征有:产品既可同质,也可存在差别;厂商数目较少;厂商对价格有较强的影响力,但不能决定价格;存在较高的进入限制。

  3.垄断协议

  经营者之间达成的旨在排除、限制竞争或者实际上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协议。协议包括:统一确定、维持或者变更商品的价格;限制商品的生产或者销售数量;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限制购买或者开发新技术、新设备;联合抵制交易;其他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

  4.市场支配地位

  市场支配地位,是指一个或者几个经营者在特定市场内拥有的控制价格或者排除、限制竞争的能力。经营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认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在特定市场内独家经营的;在特定市场内居于优势(压倒性)地位,其他经营者难以进入的;在特定市场内虽然存在两个以上的经营者,但他们之间无实质竞争的。

  经营者在特定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下列情形之一,可以推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一个经营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二分之一以上的;两个经营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三分之二以上的;三个经营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四分之三以上的。

  (二)资料选辑

  1.四种市场结构的经济效率比较

  这里的经济效率是指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高的经济效率表示资源得到了最佳配置或充分利用,低的经济效率表示资源没有得到最佳配置,或利用不充分。

  不同市场结构下的经济效率是不相同的,市场结构的类型影响经济效率的高低。经济学家通过对不同市场结构的分析得出结论: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最高,垄断竞争市场较高,寡头市场较低,垄断市场最低。可见,市场的竞争程度越高,经济效率越高;反之,市场的垄断程度越高则经济效率越低。

  2.我国反垄断法的制定及主要规定

  为制止垄断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2006年6月7日,国务院原则上通过了历经12年的有“经济宪法”之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草案)》。其主要规定如下。

  第八条(禁止垄断协议)

  禁止经营者之间达成旨在排除、限制竞争或者实际上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一致的行为。

  第九条(串通招投标)

  禁止经营者在招投标过程中串通招投标,排除或者限制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十六条(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经营者不得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排除或限制竞争。禁止经营者在向其他经营者提供商品时限制其与第三人交易的价格或其他条件。

  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得以垄断高价销售商品。

  第二十一条(掠夺性定价)

  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得以排挤、损害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不合理或限制竞争的低价销售商品。

  第二十二条(差别待遇)

  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在提供相同商品时,不得对条件相同的交易对象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差别待遇,使其他交易对象处于不利的交易地位。

  第二十三条(拒绝交易)

  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向购买者销售商品。

  第二十四条(强制交易)

  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得以胁迫方法强制交易,排除或限制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

  第二十五条(搭售)

  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得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

  第二十六条(独家交易)

  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得要求其他经营者在特定市场内只销售自己的商品,不销售其他经营者的商品。

  第三十六条(强制买卖)

  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买卖其指定的商品或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

  第三十七条(限制市场准入)

  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经营者的市场准入,排除、限制市场竞争。

  第三十八条(强制经营者限制竞争)

  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强制经营者从事本法所禁止的排除或者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

  第三十九条(抽象的行政垄断行为)

  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制定含有排除或者限制竞争内容的规定,妨碍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损害公平竞争的环境。

有谁可以给我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1生物必修2教参答案拜托!!急用!! 思想政治必修1第六课的参考答案 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必修)电子书下载 哪里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必修)的 MP3免费下载 感激不尽!!!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4的单词课文的MP3 急!急!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英语朗读与听力录音 请问普通高中课程新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一的听力哪里可以下载? 在北京去何处可购到高三思想政治教科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制义务教育九年级思想政治教科书 跪求人教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高一上册 数学 答案 成都市哪有卖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制义务教育九年级思想政治教科书的全部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日语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英语》第一册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怎样学?有学案或每课的知识框吗? 请问!人称小学语文课本“人教新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么? 在那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为什么要出版小学标准实验教科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中国历史 思想品德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使用范围是? 有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紧急求救!谁有新编教材高1高2高3英语说课稿???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 那本书啊! ! 在线等!广东新课标 物理必修1第86页的实验.???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相同吗? 高中数学必修1 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