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皇大米:我和父亲两代人关于车的不同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2:35:08
[原创]我和父亲两代人关于车的不同故事
http://auto.tom.com 2004年02月24日 09:06来源:TOM 汽车清·风

自从拥有了一辆经济型家轿,便沐浴在有车生活的幸福中。人贵知足,虽然车很普通,但却带给全家无尽的便捷和温馨。无论车外是白雪皑皑、寒风凛冽的严冬,还是烈日当空,骄阳似火的酷暑,车内永远都是一个温暖的春天。当车子在路上畅快的游走,听着儿子最爱的儿歌或音乐在车内回响,偶尔从后视镜看到后座爱妻和宝贝儿子的恬静的脸庞,内心常涌起一种别样的思绪。岁月的时光如白驹过隙般悄悄流淌,不经意间已过而立之年。

  看着城市里越来越拥挤的交通,楼下越来越紧张的车位,深深体验到以车为标志的小康时代的来临,感悟伟大的中国正以日新月异的面貌阔步前进。从车说起,让我们跨越时空,追忆往昔,说说这几十年来与父亲和本人有关的车的故事,感受社会的巨大变迁,体验其中无尽的亲情和爱情。

  父亲篇:大马车摩托车品感人亲情

  时间大致应该在1977左右,我刚刚4、5岁,已经有比较清楚的记忆了。地点是革命老区一个深山中的小村。在寒冷的冬天的一个早上,我睁开朦胧的睡眼,透过纸糊的窗棂,外边的天空还黑蒙蒙的一片。大通土炕上的母亲和父亲已经起来了,比我小两岁的弟弟还在睡着。母亲已经为父亲准备好早饭:一碗糊糊粥加半个菜饼子还有两个烤红薯或者几个煮胡萝卜(之所以是半个菜饼子是因为父亲要干体力活,剩下的半个母亲还有我和弟弟分吃)。父亲吃完饭后,我便听到了后院的马棚里马和骡子的几声嘶叫。母亲帮父亲收拾马鞍,父亲准备套好大马车(如果我没记错,应该是三匹马的大车)上路了—— 送麦秸。

  当时父亲是生产队的饲养员,负责伺候那7、8匹马和骡子,而且每到冬天农闲的时候,负责把整个生产队麦场里堆成山的麦秸用大车送到40多里外的小造纸厂,好像造纸厂周边几十公里的麦秸全要往那里送,排队过磅人很多,到了造纸厂有时要等好几个小时,返回家往往都到下午1、2点钟了,吃过中饭,下午还把第二天要送的大麦秸捆用绳子刹在大车上,垒的高高的,第二天早上再送。我记不清每拉一车麦秸可以提几毛钱了,不过我印象中那时这项收入是我们家的重要经济来源。

  我记得当时别人问我,你爹是干麽的?我总是自豪地响亮地回答:赶大车的。这么多年来在我的记忆深处里沉淀了两个非常清晰的声音,一个是父亲赶马车时常喊的“的儿驾”,声音一出,浑厚无比,三匹大马便不待扬鞭自奋蹄,勇往之前;另一个是爸爸挥鞭时,鞭稍儿的牛皮甩出的清脆的响声,这响声在山村的清晨回荡,如山泉般清澈、透明。这大马车应该是我记忆中父亲驾驶过的第一辆大型非机动车。

  在我长大一些之后,我还多次乘坐了父亲驾驶的其它小型非机动车。改革开放春风吹,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田地分到各家,我家所属的第九生产队里的骡马也按照小组分到了各家各户,我们家和另外两家分到一匹骡子。记忆中最清晰的是秋天收获的时候,我和弟弟坐着爸爸赶的骡车(这比送麦秸的大车小多了,只有一匹骡子驾驶),沿着山路去田里。花生熟时,有时就在地中央烧起柴火,将新花生连根带叶上火烤,烤熟了嘴里一咬,嫩嫩的,香香的,那感觉真好。

  感觉更好的是深秋时节,玉米收完准备种麦子的时候,天朦朦亮,父亲和我还有弟弟坐着马车到地里耕田的情景。我在前边牵着骡子,父亲在后边扶着犁,就这样来来回回,犁过的地越来越多,剩下的越来越少。当太阳刚刚升起时,母亲拎着饭桶给我们送饭来了,有时是由米、瓜片、豆角做成的菜粥(我们那里叫“闲饭”)加烙饼,有时是混合面(玉米面加白面)馒头、素炒菜、挂面汤。那个饭吃得叫香呀!这么多年了,这个场景在我的梦里多次重现,那样好那么香的饭我却再也没有吃到过。

  父亲那个年代结婚时能有自行车和缝纫机是很奢侈的事情了,而母亲嫁给父亲时好像什么也没有得到。听说爸爸兄弟四个分家时,连锅都是村里不错的朋友借的,母亲说起当时的光景来也很可怜。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在母亲的一再要求下,用了多年的积蓄为母亲买了一台太行牌缝纫机,自己添置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这辆自行车就成了父亲的爱物,陪伴了父亲多年。后来弟弟到20多公里外的中学读高中时,这辆车归弟弟使用了,父亲新买了一辆。如今这两辆车仍在家中,尚可使用。

  看父亲骑车,母亲也想学。母亲麦场里学车的情境我记得还清楚,本来可以骑着转圈走了,一不小心摔在地上,手腕触地严重戳伤,一歇几个月,就此罢手了,因此母亲至今不会骑车。除此之外,母亲开过的唯一的车,应该是现在很难见到的支架式人力独轮车,小时后姥姥家烧锯末木屑,母亲作为姥姥家九个子女中的长女,10岁左右时便整天推着人力独轮车大清晨到20里外的地方拉木屑,这一推就是好几年。姥姥重男轻女,家里又穷,母亲因此一天学也没有上过,我替母亲感到不平,这是个时代的悲哀。

  父亲开过的第一辆机动车是辆手扶拖拉机,那已经在90年代年我大学毕业家境宽裕后了。在我上高中时,父亲成了村口选矿厂的一名合同工,虽然推矿石很辛苦,但能有些收入补贴家里,靠父母的辛苦操劳,终于在新批的房基地上盖了新房。看着村里越来越多的乡亲放弃了牛拉马拖的运输方式,添置了拖拉机。父亲也动心了,牛、马是养兵百日用兵数天的动物,平常不用也得准备粮草,很是麻烦。时代进步了,爸爸终于用铁牛换下了骡子。这个铁牛至今健在,尚在服役中。

  在我研究生毕业之后,母亲多次提到父亲腿脚由于骨质增生经常疼,走路不便,想买一辆摩托车,有一段时间天天做梦就是骑摩托车。在我的大力支持下,父亲终于骑回了一辆50嘉陵摩托,不用离合,点火后给油就走,很好驾驶。父亲终于在50多岁时圆了自己多年的一个梦,很是高兴。

  父母已经中年,我和弟弟工作稳定。弟弟几年前大学毕业后,在离家不远的一个中学教书,而我研究生毕业后则站在了大学的讲坛上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和弟弟都已建立了自己的幸福家庭。我身为人父,也亲身感受了父母养育儿女的不易,尤其是在那个缺衣少食的那个年代,将两个孩子养大并培育成才。

  今年春节,当我开车回到农村老家的时候,我让父母做到车上转了几圈,看着别人羡慕的眼光,我深深感觉到父母内心流露出的自豪。

  作为子女,衷心地希望父母身体健康,让他们度过愉快的中年和晚年!写到此处,父母当年为我和弟弟求学日夜操劳的情景涌上心头,泪水禁不住满脸流淌,祝福天下所有的父母健康快乐!

  个人篇:自行车小汽车述情感历程

  家境贫寒,加上其貌不扬,使我一度没有财力和勇气去追求奢侈的所谓爱情。

  偏偏我这人开化的早,很早就知道喜欢女孩子。十几岁时情窦初开,专注的对象常常是某一个漂亮的同桌女生。那时的班主任老师有一观点是男女学习特点不同,优势可以互补,所以总是让男生女生同桌。初中之前,这种感觉可能也就是偷偷喜欢人家一下而已,从来没有任何的表白和进展,直到高中阶段方有长进。

  那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县二中,离家50里地,是父亲骑着那辆自行车把我送到学校的,就这样开始了长期离家的高中住校生活。那时学习很紧张,每周只有星期天下午可以休息半天,平常早上6:00起床,各班体委吹着哨子排着队沿学校外的县城跑一圈,然后晨读,早饭钟声一响大家一拥而起,敲着饭盆挤到大食堂抢饭。早饭一般是窝头加棒子面稀粥咸菜。中饭最多的是馒头(窝头)加大锅熬白菜,一周可吃一次大米饭加肥肉片,可吃一次肉包子。晚饭后统一晚自习到10点,然后睡觉。当时几百号学生睡在一个大礼堂改建的大型宿舍里,很是热闹,常常人声鼎沸,很晚才能平静入睡。生活既辛苦又单调,一个月放两天假回家取下月的生活费。那时交通很不发达,常等不到公共车,便和邻村的几个人结伙往家走,一走就是3个多小时,幸运时可以截一辆拖拉机捎一段距离。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我碰到了生平第一个说喜欢的女孩子,毫无疑问,是同桌的她。那时,我家很穷,而同桌的父亲好像在县交通局,家里条件较好。也许是她比我大两岁缘故,她很会关心人,总是把从家里带来的好吃的从抽屉里偷偷塞给我,诸如煮鸡蛋之类,让我至今感激不尽。而我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是数得着的,她的成绩则仅仅中等偏上水平,我因此在学习上也尽了应尽的帮助,就这样互相关心。时间长了,我私下就喊她姐,她也乐意认我这个弟弟。下午课后或星期天下午我们俩常常一起爬上学校旁边的小山,找个地方温暖的地方坐下来,聊聊天或互相监督背书。

  就这样相互鼓励着支持着直到高考结束。在高考完的那个晚上,在一间小屋里,我告诉她我喜欢她,一句话成就了大学几年的一段艰苦的感情。我们静静地坐了一夜,拉手是那时最亲密的动作。那天晚上她告诉我她真实年龄比我大四岁。最终的高考结果是,我考上了某一个重点大学的本科,而她在千等万等之后接到了一个海边城市中专的录取通知书。

  年龄差距以及时空的相隔以及其它一些原因,最终隔断了这份真挚情感的发展。她毕业前曾坐火车来学校看过我一次。她两年中专毕业之后,分配到了县里的一个事业单位,我也曾专程坐火车去看望过她一两次。她结婚时告诉了我,我含着泪给她寄去了一串风铃作为贺礼,希望她知道风铃清脆的响声是我无尽的祝福。

  有此牵挂,大学期间我再也没有谈女朋友。另外的原因是其貌不扬,家境贫寒,我没有勇气和财力去奢望爱情垂青。那时, 我穷,吃饱饭学习好回报父母是首要任务;我穷,没有汽车,没有摩托车,连一辆二手的自行车也没有。

  大学毕业分配工作时,我左手接到了省里某大型设计院的工作派遣证,同时因为我的努力,我右手顺利地拿到了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左手是工作挣钱解脱父母的迫切心情,右手是继续深造为父母增光的良好心愿。最终我选择了后者,留校读研。

  同学分别时,留给我一辆24的凤凰牌自行车,这辆自行车陪伴了我好几年,直到研究生毕业后不久在一个菜市场不小心让贼偷去。

  研究生期间我曾努力追求过一个很早认识的女孩子,高中同校,大学同校。她当时已经毕业分配到省城的一个大型单位,为此我曾几度南下,但求之不得,实在无缘,不说也罢,很是沉沦了一阵。

  在那段日子里,我认识了另外一个女孩子,比我低一级的研究生同学,她就是我现在的妻子。那时研究生排球比赛她是主力队员。我们这些高一级的研究生是主要的组织者。我个人排球技术很臭,但却是主力啦啦队长兼忠实的陪练,就此认识了她。

  就在这样一个练完球的早晨,一块练球回来,我下楼到锅炉房打水,碰到了她,她问我吃饭了没有,我说没呢!她说我那儿有方便面,你吃吗?鬼使神差地我听话地说:好吧!!她把方便面给我送上了楼。就这一下,让我体会到她的善良的心,爱情从方便面开始了……。

  96年研究生毕业工作后,我为她买了一辆自行车以方便共同出行。同学留给我的凤凰牌自行车丢了后我又买了一辆自行车。那年10月,我俩结婚,在一间12平米的小屋里,当时我只有7000元。两年多后在这间小屋里,我们的儿子出生了!!一年多后,我们分到了一个60多平米的三居室,生活条件大有改善。2003年初用公积金按揭方式我们购买了一套170多平米的经济适用房并于几个月后装修入住。为方便接送儿子上幼儿园,妻子购买一电动自行车。当年10月,花费7万元请回一辆经济适用轿车,开始营造有车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