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drone i5无人机:科学网—专家解读“千人计划”人选怎样出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4:56:57
专家解读“千人计划”人选怎样出炉作为引才的国家品牌,“千人计划”能否选拔出高质量的人才,关乎这项计划的公信力和声誉。作为“千人计划”工作的关键,评审工作有哪些环节?如何科学、客观公正地选拔出高层次人才?近日,记者走访多位相关人士,一一求解。有哪些环节——三层评审 层层把关“千人计划”一般进行三层评审。申报“千人计划”的海外人才首先要面对的是用人单位和省区市初评。据江西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胡雪梅介绍,在初评环节,用人单位将符合条件的人才报各市委组织部,各市委组织部会同科技、人事部门对材料进行审核后报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部门。用人单位和各省区市将会比照入选“千人计划”的硬性条件,对申报人进行第一轮筛选。胡雪梅表示,在千人计划申报较集中的发达地区,“这轮筛选会更加严格”。“当时提供申请材料‘返工’了两三次,要求挺严格的,很认真。”作为第一批“千人计划”入选者,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朱慧珑还记得申报时的情形,由于专利众多,他当时交上去的申请材料共有几百页。通过初审之后,“千人计划”申报者就进入更为严格和专业的评审环节——平台评审。目前,“千人计划”设立了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企业和金融机构、创业人才、外专千人计划等5个评审平台。国家重点创新项目的评审工作由科技部负责,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分别由教育部和科技部负责,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分别由国资委和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创业人才的评审由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平台评审的定位是“小同行”评审,即由各平台牵头单位分学科领域组织“小同行”专家,重点对申报人的学术成就、科研水平、预期贡献等进行评价,提出引进建议。“同行专家的评审最重要,尤其是邀请高水平的国际专家进行评审”。“千人计划”专家顾问组召集人、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田刚表示。在初评和平台评审“闯关”成功之后,申报者将进入评审工作的第三个环节——专家顾问组审核把关。此环节旨在平衡不同平台之间因标准不同造成的人选差异,特别是去除水平较低的人选。专家顾问组由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牵头成立,成员包括国内顶尖专家,按照大的学科领域,对各平台推荐人选再次进行审核把关,集体讨论最终入选人。按数理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经济金融与管理等8个学科领域,“千人计划”专家顾问组成了一个180余人的专家库,其中两院院士98人,“千人计划”入选专家16人。“评审组的专家都是相关领域的国内顶尖专家,视野开阔,经验丰富,具备很好的代表性。”“千人计划”专家顾问组经济金融与管理组召集人、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监事长、党委副书记金立群说。怎么选人——分领域、多方式评审作为目前国家最高层次的海外人才引进项目,“千人计划”担负着为国家挑选最顶尖人才的使命。引才门槛高、评审针对性强、评审程序严,是这项计划的显著特点。据参与评审的专家介绍,为确保评审的针对性,“千人计划”不同平台选拔不同的人才,采取不同的标准。例如,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平台重点引进实施国家重大专项的人才,这是产、学、研相结合的平台,选拔出的人才需要具备从研究到进入应用实现产业化的能力,因此评审时除采用科技人才的一般评价标准,还要评价申报人突破关键技术和工艺难题、推动重大任务实现的能力。对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平台,则主要是评价申报人的论文论著的质量、数量和原始创新性,及其学术贡献和国际影响力。对企业平台,主要根据企业人才的特点,不看其论文数量,而重点考察申报人是否有突破关键技术、解决实际难题、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能力。对金融机构平台,则要评价其金融实务操作能力和既有业绩。对于创业平台,因评审对象是企业家,属复合型人才,组织知名技术专家、投资专家和管理专家共同组成面试专家组,对申报人及其团队的综合实力、技术(产品或服务)水平、企业发展前景、市场竞争力等进行综合评价。朱慧珑给记者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翻译”:“以我参与的创业人才评审为例,我们要看申报人的技术水准和商业基础。就是说,要有一定的技术壁垒,不能很容易被模仿;要在中国的市场下能够生存发展。” 对于创新人才选拔,田刚和金立群则特别强调“在一流学术杂志发表文章的情况”,突出申报人的学术水平、研究成果。在评审方式方面,在审核材料基础上,根据不同领域的需要,答辩、通信评审等方式亦被引入。记者获悉,重点创新项目平台、企业平台、创业平台评审,均采用了面谈方式,以使评审专家更多地了解申报人的情况。人文社科人才的评审,已经采取了通信评审方式,这是一种同行专家的匿名评审。据了解,下一步,平台评审将更多地采取这种方式。“评审答辩现场都有无线上网条件,评审专家可以边问边从网上对申报人的陈述进行核实。”朱慧珑对记者说,有时还会直接打电话给申报人曾经的合作者“一探虚实”。“问一些深入的问题,就能够知道申报人的情况是否真实可行,虚假和浮夸很容易被发现。”他说。成效几何——让杰出人才脱颖而出“专家都是本着为国求才的标准来进行评审的,要求都非常严格。选拔出的人才都是行业中的佼佼者,是杰出的、领军的人才。”北京大学工学院常务副院长张东晓表示,经过层层筛选,“千人计划”选出的都是高质量人才。一组数据或能见证评审的严格程度。以刚刚选出的第六批“千人计划”人选为例。申报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企业和金融机构三个平台的入选者,经初评后,有595人进入平台评审。平台评审过后,296人进入专家顾问组审核环节,最后确定了251位佼佼者入选。在更早之前,已有1000余位专家入选“千人计划”,并已经开始在国内“发光发热”。部分专家已担任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校院系或企业研究部门负责人,在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机制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田刚参加了多次“千人计划”评审,他认为,专家组的评审工作程序严格,做的已经很好,引进人才的质量有保证。由此,“‘千人计划’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国内外学术界看到了中国政府对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重视,在海外的学者中产生很大影响。有的人已经回来了,有的人正在观望,回来的人做出了很好的成绩,说明这项计划很有吸引力。”金立群持有相同的观点:“‘千人计划’涉及的领域非常宽广,有基础学科、工程技术、企业经营等等。从挑选的人来看,对我们国家的整体以及对用人单位和机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千人计划’也将外专人才纳入,这表现了我们的自信。要继续发扬宁缺勿滥的标准,保证选上的人都是优秀的人才,保持‘千人计划’良好的声誉。”